娑罗树说法种种

娑罗树说法种种

娑罗树(学名:Shorea robusta),植物名,又名波罗叉树,摩诃娑罗树、沙罗树,为佛教圣树之一。这是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雨林之中,为龙脑香科娑罗树属,多年生乔木。树身高大,叶为长卵形而尖,表面光滑,花淡黄色,萼及花瓣外有灰色刚毛。因为气味芳香,木材坚固,可以用来制作家具或建材,又可供作药用或香料。

娑罗,在梵文为sāla,是“高远”的意思。相传摩耶夫人在兰毗尼园中,手扶娑罗树,产下释迦牟尼。玄奘在印度求学时,此树已经枯死。

后释迦牟尼在拘尸那罗城外,跋提河边的娑罗双树下入灭。玄奘也曾造访过此处。龙树在《十住毗婆沙论》中说,毗首婆伏佛在娑罗树下成道。

因此,此树在佛教中受到很大的尊敬,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树木。

中国南方所说的娑罗树,学名为 Reevesia sinica ,属梧桐科。北方所说的娑罗树,又名中国七叶树,学名为Aescu-lus chinensis,属七叶树科,是中国北方特有的树种,在北京碧云寺及大觉寺皆有栽种。但这与印度的娑罗树并不是同种植物。

娑罗树又名七叶树,因其树叶似手掌多为七个叶片而得名。此树夏初开花,花如塔状,又似烛台,每到花开之时,如手掌般的叶子托起宝塔,又象供奉着烛台。四片淡白色的小花瓣尽情绽放,花芯内七个橘红色的花蕊向外吐露着芬芳,花瓣上泛起的黄色,使得小花更显俏丽,而远远望去,整个花串又白中泛紫,象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真是绝妙至极。一般认为,娑罗树原产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常见于古老的寺庙当中,是著名的观赏树,花开可供观赏,结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还可供建筑,真是绝好的树种。大觉寺内共有七棵,其中一棵是一级古树,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七叶树、娑罗树和菩提树都是佛树,都是活文物,但是多数人总将这三种树混同,这是非常不对的。

七叶树不是娑罗树(这个说法很不对,请你在这个资料中找证据---王贵龙)

在北京,凡是有七叶树的寺庙,几乎都在七叶树下的说明牌上写着“娑罗树”或者写着“七叶树又名娑罗树”。有的报刊和网上也常发表文章,将七叶树和娑罗树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七叶树和娑罗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树。

对两种树讲解不同的辞典和书籍可分三类:(一)、生物科学类,如《简明生物学词典》《中国百科大辞典》《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森林》等。(二)、佛教辞典类,如《佛学大辞典》《佛光大辞典》《佛教大辞典》《佛教的植物》等。(三)、一般工具书,如《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

从“种”“属”和拉丁文名的不同证明七叶树不是娑罗树。生物学中有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级别。七叶树是七叶科、七叶属。落叶乔木。掌状

复叶,一般七片。而娑罗树是龙脑香科,娑罗双属。常绿大乔木。单叶较大,矩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10-15厘米。不难看出七叶树和娑罗树不仅叶子和性状不同,更重要的是其“科”和“属”都不同,“种”就更不同了。

《辞源》说:“娑罗树为龙脑香科常绿大乔木。佛教传说释伽牟尼在拘尸那城河边涅盘?其树四方各生二株,故称娑罗林或娑罗双树。”

而七叶树呢,《辞海》讲了它的特性后指出它是庭院树、行道树。在佛教的辞典和植物书中介绍说: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印度七叶树,所以这儿又叫七叶岩,七叶窟,七叶园。这儿是佛祖释伽牟尼的精舍。所谓精舍就是佛祖居住和讲经说法的地方。而且这儿还是佛祖涅盘后其弟子们第一次结集,统一经法的地方,其意义重大。所以七叶树是佛树、庭院树。

中国的七叶树很多,尤其在北京的寺庙内最多。如大觉寺、卧佛寺、潭柘寺、灵光寺、香界寺等寺庙中都有,其中潭柘寺有一棵,最古老、最高大,它身高25米,胸围5.2米,树龄约800多年。中国北方没有娑罗树,在云南省盈江县有云南娑罗树林。

七叶树更不是梭罗树和桫椤

娑罗树、梭罗树、桫椤是三种不同科属而音同字不同的植物,极易混同。桫椤也称“树蕨”“刺挱椤”,蕨类植物,桫椤科,木本,茎柱状,直立,高3-8米,叶顶生。它曾是恐龙的主要食物。恐龙已去,桫椤却成为活化石,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四川最近有大片桫椤被发现。桫椤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与佛教无关。有人说在北京植物园温室中见过娑罗树,其实那正是桫椤。因为北京植物园现在还没有娑罗树,这是“音”同的误会。

另有一种梭罗树,梧桐科,常绿乔木,高16米,分布于我国南方,也与佛教无关。然而有一座寺庙,七叶树下的说明牌却说是:“七叶树又名梭椤树,是菩提树的一种”,这是多种错误的综合。

总之,七叶树既不是娑罗树,也不是菩提树,更不是梭罗树和桫椤.

(娑罗树是七叶树,但是,七叶树不一定是娑罗树---王贵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