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浙江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浙江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浙江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印象派的画家们》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析”课,教学内容安排一个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

格。

2、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象派绘画艺术特征及其理念。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相关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兴趣导入。

(1)屏幕展示《印象.日出》,通过对作品的探讨,得出其艺术特色,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提出问题,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幅画的名称?以及时哪国、哪位艺术家的作品?

(3)随便说一说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

2、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讨论,如:印象派的产生及社会背景印象派的由来

及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展示莫奈的《睡莲》,让学生分析画中不同的笔触,并说说这些笔触用在了画面的什么

地方?

(3)让学生上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巩固练习。

(1)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印象派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就是什么?)

(2)教师总结归纳,印象派在绘画艺术上的主要表现特征和成就。

4、课堂小结。

(1)解了印象派大师艰苦的艺术历程。

(2)印象派画家笔触变化丰富,了解光线和色彩之间的关系。

5、课外拓展。

(1)印象派作品欣赏。

(2)课外时间积极参加一些画展,写写自己的评价。

《铅笔淡彩》教案

教材分析: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水彩颜料在纸上所作的绘画。铅笔淡彩是水彩画的一种,它是在铅笔素描稿的基础上薄涂淡淡的颜色,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记号等等代替铅笔。本课主要了解铅笔淡彩的基本知识,尝试用铅笔淡彩的绘画方式记录身边的景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征。

2、运用铅笔淡彩画自己喜欢的景物。

3、结合铅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铅笔淡彩画。

难点: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水彩颜料等工具。

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1)根据学生的特长,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

(2)提供与本课课题相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

2、演示绘画步骤。

(1)演示铅笔淡彩画的第一步骤,如何准确地画出大概轮廓。

(2)适当地画出素描明暗调子。

(3)演示淡彩的着色方法。

3、欣赏铅笔淡彩画。

(1)提供几幅不同风格的铅笔淡彩画,让学生们自己欣赏。

(2)教师重点介绍几种绘画工具。

4、练习绘画。

(1)每组学生协作完成自己喜欢的一种风格的淡彩画。

(2)教师指导,并对上色方法提供帮助。

(3)创作完成后,学生上台介绍小组作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5课堂小结。

(1)评价下学生们的作品,提供一些建议。

(2)让学生们体会用铅笔淡彩画描绘生活的乐趣。

6、课后拓展。

运用电脑知识试着把一张图片制作成为美丽的铅笔淡彩画。

《水彩画小品创作》教案

教材分析:

水彩画由国外传入我国,因为作画工具简单,审美趣味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相近,特别为我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水彩画的特点是颜料透明,水色交融,淋漓流畅,十分适宜表现淡雅的静物和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水彩风景画小品的技法,体验水彩画的创作乐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彩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水彩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水彩画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水彩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难点:水彩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水彩画绘画工具。

学生:教材、水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欣赏。

(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话、水彩、油画。

(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水彩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水彩画都有哪些特点。

2、讲解。

(1)欣赏两幅水彩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水彩画形成感性的认识。(2)思考练习。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水彩画、中国画中选择出水彩画。

3、分析。

(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

4、示范。

(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

(2)让学生欣赏范作,体会水彩画的创作过程。

5、实践。

(1)同学生用已准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水彩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

(2)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

6、拓展。

(1)了解水彩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

(2)希望学生们在水彩画表现技法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美丽的西湖》教案

教材分析:

为了使学生能很有把握地完成一幅完整的水彩画,能有良好的水彩基础,本节课将欣赏西湖的美,学习用创作和展示的方式表达对身边风景的感受和理解。指导学生体会西湖美的特点和水彩画的特点。通过欣赏赞美西湖的诗词中体会西湖美,从而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美好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水彩风景画的技法,学习用湿画法、干画法相结合来表现自然景物。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欣赏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及通过示范了解其他特殊技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西湖的美,了解水彩画的其它技法,体会水彩画的美感。

难点:掌握水彩画技法中的湿、干结合的画法、风景画的三个层次以及构图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课件、水彩画具、蜡、盐、水彩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1、诗词导入。

(1)了解西湖的别名以及美的特征。

(2)让学生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拉近学生与西湖之间的心理距离。

2、欣赏领略。

(1)让学生来当导游,为师生讲解西湖的景点。

(2)展示西湖的十景图片,讲解几个故事由来。

(3)通过再次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领略西湖美的特点。

3、教师讲解。

(1)展示水彩画作品,总结水彩画的特点。

(2)播放相关图片,了解水彩画与中国画的区别。

4、集体讨论。

(1)观看环境污染严重的图片,与美丽的图片对比,提倡学生保护环境。

5、总结。

(1)让学生了解和准备水彩画的工具。

(2)回顾本课重难点,了解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6、课外拓展。

(1)让学生们临摹课本中的一幅水彩风景画。

(2)收集资料和图片,就如何宣传和保护美丽的西湖展开讨论。

《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的服饰从材质、色彩、款式、制作工艺、装饰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特征。本课主要是欣赏课本中各民族的服饰,了解各个民族服饰的个性特点,感受我国民族服饰的美,了解我国民族服饰的绚烂文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2、能够辨别南北民族服饰。

3、了解民族饰品,根据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每个民族的服饰和装饰,了解他们的文化内涵。

难点:根据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让同学们欣赏各个民族的服饰,让他们说说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2)让同学们回答喜欢的理由,并揭示课题:《绚烂的民族服饰》。

2、新课讲解。

(1)给同学们展示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服装。

(2)让同学们看课件,看看认识这些民族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吗?

3、展示物品。

(1)展示民族特产和饰物。

(2)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各地民族的图腾、舞蹈及习俗。

4、小结。

(1)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个代表上台介绍每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2)建议:这些民族服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有联系?

5、拓展。

(1)说说民族服饰上的纹样有什么特点?

(2)通过活动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青春风采》教案

教材分析:

该课涵盖内容异常丰富,为我们多角度地理解教材并进行个性化的自我构建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可行性。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依照“感悟——表达——应用”的主线节奏,进行了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本课将根据不同的人所传达的不同气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进行生活化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服装色彩和花色搭配的基础知识,学习简单的服装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尝试通过彩色纸板,通过线条交错、重叠等不同组合和色彩渐变、对比的丰富变化表现出学生喜欢的格纹。

3、情感目标:了解服装的特殊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要素,进行着装的审美体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难点: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一段时装表演的录像。

(2)观赏片中服装,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你喜欢这样的服装吗?为什么?(3)教师小结:这类服装统称展示服,是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代表最新理念和思潮的服装。

2、深入探究。

(1)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穿什么样的服装。

(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我们的校服: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校服?为什么?

3、出示图片。

(1)色彩搭配。出示手绘图片,注重冷、暖色调的搭配。

(2)教师讲解,注重浅色调和艳丽色彩的运用。

4、花色搭配。

(1)出示胖瘦两种不同体型的人体图片,想一想他们适合哪一种花色。(如:横条纹和直条纹衣服)

(2)学生自我选择,进行总结归纳。

5、合作设计。

(1)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件展示服,并且制作出来。

(2)小组展示作品,小组成员相互评议。

6、课外拓展。

请为自己搭配一款具有青春气息的带有条纹或花纹的服装。

《我设计的服装》教案

教材分析:

设计适宜的服装能很好地展现我们的个性和风采。要设计出好的服装,首先要关注着装的环境、场合,还要充分考虑着装者的年龄、个性,然后进行服装造型、色彩创造性的设计,最终实现人、环境、服装的完美结合。本课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服装设计知识,学会绘制服装设计效果图,努力在设计中实现整体与局部的协调、色彩的搭配。

教学目标:

1、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设计制作。

2、通过与学生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的能力。

3、让学们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亲手体会到亲手设计服装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

布、绸带、剪刀、胶布、订书机等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1)老师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问:看看老师的衣服独特吗?为什么?(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我设计的服装》。

2、欣赏。

(1)给学生播放一段时装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欣赏这些独特的服装。

(2)教师讲解服装发展、设计的知识,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3、学习。

(1)教师讲解服装的作用。

(2)向学生展示一件范作,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件服装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4、设计。

(1)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出模特和设计师,让学生进行分组作业。

(2)学生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3)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服装进行简单的评价。

5、总结。

今天我们运用服装设计知识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服装,这些服装张扬了大家的个性,只要我们能像今天这样勤动脑、勤动手,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创造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6、拓展。

(1)了解自己适合哪种色彩。

(2)女同学可为自己心爱的布娃娃缝制衣服。

《奇特的视觉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图形思维训练的探究综合实验课,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视觉欣赏贯穿始终,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会吸引受众的注意,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它是创意的特色和亮点,是一种透射出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直观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尝试运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难点:学生对图形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图形创意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十六开铅画纸。

教师:课件、有关视觉创意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观察感知。

(1)课件展示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的海报作品。先请同学们观察感知,然后谈谈构成画面的元素有哪些?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教师小结: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吸引受众注意的,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

(3)强化概念:该画面所透射出的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

2、引导欣赏。

(1)课件展现图片《为什么和平迟未实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和平鸽与人头骨两者联系在一起?有何寓意?

(2)归纳:作者利用异形同构的方法,将和平鸽、人头骨这两样不同的事物联

系在一起,把和平与战争这对立的两极、差异的双方,互相借用,互相重合,融合为一个紧密的视觉幻象,给人的视觉造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发人深思。

(3)教师归纳:上述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片中虽然保持了图形的基本特征,但其中某一部分被其他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这种构思方法称为元素替代。

3、构造图形。

(1)以同构或元素替代的手法设计一组图形,并说说自己的创意或构思。建议小组合作,也可单独完成。

(2)教师巡回辅导。

4、评价

(1)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创作,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2)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将完成的作业悬挂在教室进行观摩。

5、课外拓展。

(1)课后可利用影子的形状来丰富自己的视觉语言。

(2)找出一些奇特的视觉图形,进行欣赏。

《让世界更美好》教案

教材分析:

21世纪人类将面临十大全球性问题:石油告急、全球气候升高、水资源缺乏、紫外线辐射量增大、矿产资源耗竭、耕地面积减少、动植物品种和数量减少、沙漠面积扩大、人口膨胀、粮食需求可能超过地球的供给极限。结合这些公益招贴,谈谈如果要让世界更美好,我们必须要关注哪些问题。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关注人类社会,开展公益活动,培育爱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海报的概念,设计特点,海报设计的具体要素。

2、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并体会美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益海报的海报主题范围及其结构要素。

难点:创意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以“哈利伯特”预告片与环保的公益广告导入,区分两者的区别:商业性与非商

业性。

(2)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让世界更美好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地球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习新课。

(1)请学生在理解公益海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明确公益海报的基本概念。(2)出示海报的图片资料,得出公益海报的特点。

3、深入理解。

(1)出示《2050年的杯子》画面上是一只倒放的杯子,正中央是浑浊的水,水的颜色与背景形成对比,突出图案。

(2)了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十大全球性问题,让学生想想将来的环境。

4、即兴创作。

(1)请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加深对公益海报的了解。

(2)要求学生以“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设计一张公益海报。

(3)教师进行指导。

5、评价。

在课后举办展览,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选出最佳创意奖。

6、拓展。

请学生将制作好的各种资料在社区或校内进行公益活动的宣传。

《中国书法》教案

教材分析: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从古至今,世界上数千种文字仅止于记事传言,虽有写得美观、带有艺术意味的文字,但只有汉字的书写上升为一门特别高深的艺术。书法有严格的技艺规范和品评标准。中国书法历经数千年,已经形成一个完整而开放的体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学习本课是为了初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培养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的艺术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行书为代表的五种常见的中国字体鉴赏。

难点: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

(2)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2、新课导入。

(1)对中国古代文房四宝进行介绍。

(2)介绍中国书法发展的演化过程,揭示主题:《中国书法》。

3、讲授新课。

(1)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2)讲解书法文字的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

4、欣赏要点: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5、学生作业。

(1)要求学生学习一种字体,然后创作一幅作品,教师进行指导。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3)评价建议:学生是否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6、课外拓展。

(1)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从用笔、结构、意境等方面去赏析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传世名作——《祭侄文稿》。

(2)说说生活中与书法之理相通的事例。

《印学话西冷》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在设计上注重以篆刻艺术欣赏为核心,把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目的。课文中编排了名人印章和各种篆刻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篆刻的浓厚兴趣。课文最后编排的内容是印章刻制的步骤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篆刻,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本课欣赏中,可以通过形、音、色、动画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篆刻技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泠印社在印学方面的价值,篆刻知识及其文化内涵。

难点:篆刻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篆刻实践。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篆刻的相关资料。

教师:西泠印社的相关资料,录像教学设备,刻制印章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伴着优美的音乐,录像放映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镜头锁定在西湖孤山一隅,放大建筑画面,显示出四个大字“西冷印社”。

(2)教师介绍“西冷印社”概况,指出“西冷印社”是海内外有着巨大影响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

2、深入教学。

(1)录像放映吴昌硕“我爱宁静”印章

(2)教师详细介绍印章的一般知识,包括印章名称、质料、篆刻。

3、分析。

(1)展示“西冷印社”篆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以篆刻风格和人文内涵方面分析作品。

(2)教师讲解篆刻方面的知识,请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方面常用到篆刻艺术。

(3)录像放映印章刻制的一般步骤,教师进行技术讲解。

4、作业。

(1)根据印章刻制的步骤,刻制一枚印章。

(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刻制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3)建议:学生是否体会到印章篆刻的技术、以及印章包含的文化内涵。

5、课外拓展。

收集相关资料,谈谈对篆刻的认识。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奇特的视觉图形教案

《奇特的视觉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图形思维训练的探究综合实验课,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视觉欣赏贯穿始终,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会吸引受众的注意,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它是创意的特色和亮点,是一种透射出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直观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尝试运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难点:学生对图形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图形创意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十六开铅画纸。 教师:课件、有关视觉创意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观察感知。 (1)课件展示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的海报作品。先请同学们观察感知,然后谈谈构成画面的元素有哪些?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教师小结: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吸引受众注意的,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 (3)强化概念:该画面所透射出的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 2、引导欣赏。 (1)课件展现图片《为什么和平迟未实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和平鸽与人头骨两者联系在一起?有何寓意?

(2)归纳:作者利用异形同构的方法,将和平鸽、人头骨这两样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把和平与战争这对立的两极、差异的双方,互相借用,互相重合,融合为一个紧密的视觉幻象,给人的视觉造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发人深思。 (3)教师归纳:上述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片中虽然保持了图形的基本特征,但其中某一部分被其他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这种构思方法称为元素替代。 3、构造图形。 (1)以同构或元素替代的手法设计一组图形,并说说自己的创意或构思。建议小组合作,也可单独完成。 (2)教师巡回辅导。 4、评价 (1)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创作,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2)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将完成的作业悬挂在教室进行观摩。 5、课外拓展。 (1)课后可利用影子的形状来丰富自己的视觉语言。 (2)找出一些奇特的视觉图形,进行欣赏。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美术上册目录 美术文库 第1课设计的魅力 第2课老师,您好 第3课卡通天地 第4课美丽的西湖 第5课巧用身边的材料 第6课瓷器风韵 第7课流光溢彩 本册综合 浙美版八年级15册美术美术文库教案教学过程

第1课《老师,你好》 教学目标 1、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 2、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艺术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生)铅笔、剪刀、胶水、橡皮、铅画纸等(师)优秀贺卡作品(包括电子贺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第6页与第7页上的资料。屏幕上放映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贺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讨论:贺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情感内涵?在展示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有什么特色? 小结:虽然市场上有许多贺卡,但是自己设计最有意义,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在画面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开拓思路,激发创意 1、讨论: ①主题是什么?(提示: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 ②运用什么图案为主?(提示:蜡烛。) 为什么人们常选择蜡烛作为设计符号或象征物来比喻老师呢?(提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事物来比喻老师呢? ③贺卡的折叠方式除了课本第7页所介绍的以外,还有没有别的? ④你喜欢第7页上介绍的卡片镂空方法吗?你想用在哪里? ⑤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节日气氛又能充分展示自我? 2、运用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拓宽思路,通过将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比较,认识贺卡设计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浙美版美术 九年级下册 1.美术欣赏与收藏 教案设计

1.美术欣赏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美术收藏的目的和意义。 2、创新目标:从角色模拟、画面分析、文献理解中尝试描述、分析、解释及评价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3、审美目标:品读经典的美术作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从而客观判断美术史中经典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学情分析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学科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美术基础技能严重参差不齐,给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些同学天生爱好美术,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美术素养自然会提高很快;而有些学生或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影响,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一统天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认为学美术没出息,再加上缺乏定的兴趣爱好,差异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三.教学重难点 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欣赏美术作品中构图的外在形式美。 四.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初初的感觉:描述 边欣赏边交流每幅绘画的第一感观。 画家画了些什么?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伏尔加纤夫》画了些什么?(近景、中景、远景) 小结你们已经学会了欣赏的第一招:用语言描述画面的第一感感觉,这是我们对艺术品最初的感觉。欣赏一件艺术品只停留在初步的感觉够吗?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分析。 活动2【活动】深入研究:分析 深入研究:分析 (二)画家用什么方法来突现画面主题? 1、画面的大色调 ①天空、海水、沙滩的色彩是怎样的?假如变成蔚蓝的天空、碧蓝的海水和自然态的沙滩你

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9课《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

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9课《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纸杯的特点,通过剪、折、贴等造型方法,掌握纸杯DIY设计制作的要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改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作乐趣,增强废物利用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巧用纸杯的特性进行创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创作有特色和有创意的作品。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纸杯的特点,通过剪、折、贴等造型方法,掌握纸杯DIY设计制作的要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改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作乐趣,增强废物利用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1.2学时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巧用纸杯的特性进行创作的方法。 3.1.3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创作有特色和有创意的作品。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PPT 1)师:之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使用过的一次性纸杯,都带了吗? 生:…… 师:纸杯里的水喝完了,我们一般会怎么做?来看一下,这是上周的有一天,我在你们班拍到的一张照片(PPT 2) 生:扔掉。 师:是的,扔掉。据报道,250个纸杯就可以毁掉一棵树,按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用三个纸杯来算,一年算下来,那该是多少啊?又要毁掉多少的树?。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我们能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 活动2【讲授】欣赏大师作品 师: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使用过,但形状仍保持完好的纸杯,来进行艺术创作,欣赏下! 这节课就让我们赋予纸杯新的生命,巧用身边的纸杯,进行DIY设计。(点题PPT 7) 活动3【活动】探究一 探究一:纸杯的特性(PPT 8)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手中的纸杯,分组讨论下纸杯有哪些特性? 生:…… 师小结: 1、纸杯是立体的,是圆柱体(形状) 2、纸杯是有硬度的,可以站立 纸杯可以剪切、挤压、变形(质感) 3、纸杯是有颜色的,有图案(有颜色、有图案)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让世界更美好教案

《让世界更美好》教案 教材分析: 21世纪人类将面临十大全球性问题:石油告急、全球气候升高、水资源缺乏、紫外线辐射量增大、矿产资源耗竭、耕地面积减少、动植物品种和数量减少、沙漠面积扩大、人口膨胀、粮食需求可能超过地球的供给极限。结合这些公益招贴,谈谈如果要让世界更美好,我们必须要关注哪些问题。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关注人类社会,开展公益活动,培育爱心。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海报的概念,设计特点,海报设计的具体要素。 2、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并体会美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益海报的海报主题范围及其结构要素。 难点:创意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以“哈利伯特”预告片与环保的公益广告导入,区分两者的区别:商业性与非商 业性。 (2)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让世界更美好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地球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习新课。 (1)请学生在理解公益海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明确公益海报的基本概念。 (2)出示海报的图片资料,得出公益海报的特点。 3、深入理解。 (1)出示《2050年的杯子》画面上是一只倒放的杯子,正中央是浑浊的水,水的颜色与背景形成对比,突出图案。 (2)了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十大全球性问题,让学生想想将来的环境。 4、即兴创作。 (1)请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加深对公益海报的了解。

(2)要求学生以“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设计一张公益海报。(3)教师进行指导。 5、评价。 在课后举办展览,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选出最佳创意奖。 6、拓展。 请学生将制作好的各种资料在社区或校内进行公益活动的宣传。

2014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美术期末测试题 浙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试题(总分:100分)时间40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是哪位著名诗人用作评价西湖的诗句?()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2、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哪一年?() A、2007 B、2008 C、2009 3、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是?()。 A、吴昌硕 B、潘天寿 C、赵之谦 4、《上升与下降》的作者是?() A、马格里特 B、彼得·布鲁特斯 C、埃舍尔 5、《红模型》的作者是?() A、达利 B、马格里特 C、金特·凯瑟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水彩画的特点是颜料透明、____、____,十分适宜表现淡雅的静物和____的自然景象。 2、服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社交礼仪服、日常生活装、___、___、舞台展示服等。 3、人体的基本比例是:站___、坐___、蹲__。 4、一般宣传活动包括制定计划、__、__、设计制作、_等几个环节。 5、天下三大行书是:_____、_____、_____。

6、印章上文字凸起,盖在纸上后印文呈白底红字,称为“___”,又称“阳文”;反之,则称为“___”,也称___。 7、篆刻的工具一般以刻刀、___、___、宣纸、___最为重要。 三、名词解释(30分) 1、公益招贴 2、正形和负形 3、写出汉字演化的过程

B C A C B 水色交融、淋漓流畅,雨雾朦胧 职业装、运动装 七、五、三半 策划方案、收集资料、活动开展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 朱文、白文、阴文 毛笔、墨、印泥 公益招贴: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服务于公众利益的广告的宣传,旨在增进公众对突出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 正形和负形:一个图形,一般包括有图案的部分及衬托图案的部分。属于图案的部分成为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负形。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年级美术上册目录 美术文库 第1课设计的魅力 第2课老师,您好 第3课卡通天地 第4课美丽的西湖 第5课巧用身边的材料 第6课瓷器风韵 第7课流光溢彩 本册综合

浙教版八年级15册美术美术文库教案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学生设计意义 (一)欣赏发现一、新课导入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思考与讨论各自的感受: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 你对他了解多少? 学生回答 教师简要概括 王羲之的生平 激发学生兴趣 二、引入 展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了解他的生平 学生欣赏讨论通过范例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能 够了解中国书法史上的著名书法作 品 (二)体验探究三、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加深印象 提出问题:如何评价我国 古代书法的艺术成就?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扩展自己的知识 面 五、归纳小结 教师小结:中国书法的艺 术成 六、内容延伸 (1)了解流行色 (2)了解三位抽象画艺术 大师 学生欣赏,提出 自己的疑问 加深学生印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 体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七、布置作业 任选三位抽象画艺术大师 的作品一幅作品进行评价 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多未知知识 的渴望 八、作业评价 多学生较精彩的评价进行 引用 通过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评价,体 验美术评论的精彩之处

方案1 第1课《老师,你好》 教学目标 1、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 2、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艺术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生)铅笔、剪刀、胶水、橡皮、铅画纸等(师)优秀贺卡作品(包括电子贺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第6页与第7页上的资料。屏幕上放映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贺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讨论:贺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情感内涵?在展示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有什么特色? 小结:虽然市场上有许多贺卡,但是自己设计最有意义,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在画面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开拓思路,激发创意 1、讨论: ①主题是什么?(提示: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 ②运用什么图案为主?(提示:蜡烛。) 为什么人们常选择蜡烛作为设计符号或象征物来比喻老师呢?(提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事物来比喻老师呢? ③贺卡的折叠方式除了课本第7页所介绍的以外,还有没有别的? ④你喜欢第7页上介绍的卡片镂空方法吗?你想用在哪里? ⑤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节日气氛又能充分展示自我? 2、运用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拓宽思路,通过将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比较,认识贺卡设计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三、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主题: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可以采用绘画也可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的贺卡设计知识,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表达出对教师的祝贺与热爱之情。 (1)学生设计小样,在实物投影仪上投放或在屏幕上放映,陈述设计意图。 (2)师生讨论,学生进行小样修改、完善。 (3)学生完成设计制作。 四、学习评价,深入体会 (1)学生作业互评,师生小结本课的内容。 (2)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标准有:①能否热情参与讨论和展示作品的活动,大胆表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9让世界更美好 教案设计

让世界更美好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公益海报的概念、种类、表现方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公益活动,使学生形成关注人类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同时在活动中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对现实生活关心,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通过对公益广告等知识的引导学习,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广告艺术的现实表现力,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创造出生动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公益海报,并尝试将各种艺术形式运用于生活实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材分析: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地球环境的变化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个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每个人的愿望,但事实上总有一些情况跟这种愿望格格不入,如过度砍伐森林、浪费水电等现象。由于这些现象的发生,使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的来说,缺少环保意识、对现实的漠不关心造成了我们现在的环境困境。青少年作为世界的未来,更应该成为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积极宣传者,环保意

识正成为每个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 因此让学生关注社会、设计公益海报、开展公益活动,成为本课教材的重点。本课的第一部分从图形创意出发,将形象生动的几幅公益作品展示给学生,在感性认知中了解生活中的环保等各种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公益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公益海报设计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并说明设计原理,从学科体系上建构学生的知识点。然后分析事例《心灵之窗——目染篇》,详细了解海报的基本结构,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创作一幅公益海报。从这个结构安排上,可以见到本课的编排体系采用建构主义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从学生兴趣出发,逐渐由兴趣过渡到知识的学习,逐步巩固知识。 在本课的第二部分以各种形式的公益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借鉴学习这些知识,在教材中引入了环保小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本课的第三部分主要整合前面介绍的知识点,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设计一个公益活动。这里包括宣传活动的各个环节的介绍制作等,这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成为宣传环保的重要内容,同时让学生尝试制作一下,理解公益活动方案的制作过程,真正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是设计公益海报,关注社会并能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适当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文库第 1 课设计的魅力第 2 课老师,您好第 3 课卡通天地第4 课美丽的西湖第 5 课巧用身边的材料第 6 课瓷器风韵第 7 课流光溢彩本册综合浙美版八年级 15 册美术美术文库教案教学过程第 1 课《老师,你好》教学目标 1、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 2、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 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艺术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铅笔、剪刀、胶水、橡皮、铅画纸等优秀贺卡作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第 6 页与第 7 页上的资料。 屏幕上放映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引导学生 1 / 19

欣赏优秀的贺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讨论: 贺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情感内涵?在展示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有什么特色?小结: 虽然市场上有许多贺卡,但是自己设计最有意义,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在画面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开拓思路,激发创意 1、讨论: ①主题是什么? ②运用什么图案为主?为什么人们常选择蜡烛作为设计符号或象征物来比喻老师呢?想一想: 还可以用什么事物来比喻老师呢?③贺卡的折叠方式除了课本第 7 页所介绍的以外,还有没有别的?④你喜欢第 7 页上介绍的卡片镂空方法吗?你想用在哪里?⑤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节日气氛又能充分展示自我? 2、运用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拓宽思路,通过将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比较,认识贺卡设计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表现感受主题: 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可以采用绘画也可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 要求: 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的贺卡设计知识,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表达出对教师的祝贺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瓷器之美》教案1浙美版

瓷器之美 1创新设计 青花瓷 2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了解“青花瓷器”的概念,“青料”、“纹饰”的理解 2. 初略感受中国青花瓷的器型美、色彩美、纹饰美 3. 学会用简单的纹饰装饰器型 3学情分析 瓷器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明,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学生对中国瓷器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对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和高度成就的全面系统了解不够。本课通过多角度学习欣赏和认识中国陶瓷,提高视觉感受能力,体验中国瓷器的造型美、色彩美与纹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并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陶瓷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 《瓷器风韵》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新课程要求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4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认识中国传统青花瓷的纹饰 难点:能够根据不同的器型设计纹饰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目标 5.1.2学时重点 5.1.3学时难点 5.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欣赏视频舞蹈《青花》导入 1.请同学说说这段舞蹈美在哪里?这段舞蹈的灵感来自哪里? 揭示课题《青花瓷》 2.说说你对青花瓷有多少了解 活动2【讲授】青花瓷的概述 1.讲解“青花瓷”的概念(出示青花瓷笔筒实物配合讲解):青花瓷器,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青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青料:苏麻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浙料、珠明料 纹饰: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 2.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萌芽于唐 繁盛于元 顶峰于明 缤纷于清 活动3【讲授】青花瓷的美 1.“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美丽源自哪里? ——器型美,色彩美,纹饰美 2.器型美:展现各种青花瓷器型的模型 3.色彩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雅出于清,赏于清

最新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校八年级共两个班,每个班26人,能很好的实施小班化教学,特别适合美术的合作学习。经过一年的教学,对本年度八年级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只要老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学生对美术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但尖子生很少,平常学生准备工具材料不够积极,需要老师想更多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美术教学更好发展,逐步形成本校美术教学特色。 二、总体思路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已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全

册共有11课,分为4个隐性单元,热爱自然、美化生活、关注社会、艺术瑰宝四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三、教学目标 1.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才,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采用造型的方式进行水彩画和篆刻学习、创作和展示。 四、教学方法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

开想象,进行比较。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达到自

八年级美术上册11流光溢彩教学设计浙美版

流光溢彩——玻璃 教学目标:能对玻璃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述,体会玻璃的材质特点,学会多角度认识和欣赏玻璃艺术的美,探究玻璃器的艺术性和生活性,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激发对丰富多彩的玻璃艺术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体会玻璃艺术因材质的特点而呈现独特的美,参与欣赏与评述。 教学难点:玻璃艺术的造型美和形式美,结合使用功能,渗透西方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导入,学生发现都是生活中的玻璃制品,(板书:玻璃)玻璃的发展和运用主要在西方,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二,新授 1,造型美和形式美 1.1材质美 老师拿出一个生活中的玻璃杯,让学生现场看到它的透明,并把玻璃杯拿到学生面 前让学生伸手触摸一下(玻璃的表面是光滑的,触摸时还能感觉到玻璃的冷和硬),以此联想玻璃落地的声音,(同学们,玻璃材质的美感我们可以通过看,触摸和借 助于经验基础上的联想来感受)。出示玻璃工艺视频,玻璃加工技法上分热加工和 冷加工,现在视频中所看到的是玻璃热加工中的吹制技术,在高温下,玻璃拥有岩 浆般炎热的温度,有了火的气息,当它冷却了的时候,晶莹剔透,有了冰的气质, 冰和火两者是有强烈冲突的,但在玻璃艺术中它们是能完美的融合的,这就是玻璃 材质美感最典型的体现。玻璃材质美的另一个特性在于光,(如图1)有 了光,玻璃就有了灵魂。 1.2形体造型 展示图片,在欣赏对比中找出玻璃艺术作品中的两种形式,平衡和不对称视觉均衡。 问学生喜欢哪种形式?为什么?一般平衡使人感到对称、稳定,而均衡,因为造型的变化而生动优美,造型静中有动,更具方向感和运动感,生动活泼。这是玻璃艺术品的一大特色,也是它造型美感的一个体现(对称与均衡感,运动感)。同时也因为吹制

2019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10课《瓷器之美》教案2 浙美版练习

2019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瓷器之美》教案2 浙美版练习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解陶器和瓷器生产工艺的发展过程,以及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2、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陶瓷。 3、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进行审美评述,获得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陶瓷的美。能运用各种书籍教材资料和网络进行相关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文明之光》是湘美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课程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构建,一是陶器,然后是青铜器,最后是瓷器。它们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几种具代表性的具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学生通过对这几个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本节课中,由于陶器和瓷器都是土与火的艺术,有很强的关联性,为此,我将选取这两个内容进行梳理整合,进行采用关联的,比较的教学形式。根据大纲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课题:陶瓷之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陶瓷的美,联系历史,从色、形,纹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述各类陶瓷,获得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陶瓷诗词,从色、形,纹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述各类陶瓷。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感受陶与瓷 大家桌子上都有些器皿,谁能告诉我,他们是什么啊? 陶瓷,陶瓷是陶和瓷两种不同的东西,我们把陶和瓷共称为陶瓷。在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中,陶瓷是一朵绚丽的花朵,它历史悠久,光彩夺目,散发独特的美。 我们今天一起来欣赏陶瓷之美。 活动2【活动】初识陶与瓷 1、陶器和瓷器有什么不同? 硬度不同,透光率不同,吸水度不同,敲击的声音不同。

浙美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赏析《簪花仕女图》 答:1、周昉,唐代仕女画家,《簪花仕女图》是其代表作 2、描绘了装饰华丽的贵妇人在庭园中闲步赏花的各种姿态。 3、人物动作从容悠缓,表情安详平和,充分表现了唐代雍容华贵的富丽气象,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4、简劲的线描、艳丽的设色,显示出作者在工笔重彩技法上的高超水平。 《老师,您好》 1、贺卡:贺卡是人们在喜庆节日里为相互祝贺、联络感情而赠送的一种精美卡片。是具有欣赏和使用价值的装饰艺术品。 2、卡片的形式一般有单片式、折页式和立体式。制作卡片的材料:纸为主,用石头、树枝、贝壳、毛线、布等来装饰。 3、贺卡制作方法:折、剪、贴、画 4、要注意贺卡中的书写要使用礼貌语言。 《土特产包装设计》 1、土特产是代表地方特色的产品,具有地域文化特征。 2、商品包装的作用:保护商品,便于携带、储存,美化商品,传递商品信息,增值等功能。 3、色彩是商品包装中传递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元素。 4、包装材料的选择上会考虑到地域特征、存储的要求等。 5、常见的包装材料有纸、陶瓷、布、玻璃、木材等。 6、包装上的图片和文字是美化商品、传递商品信息的重要手段。 7、包装设计步骤 (一)构思设计草图稿 (二)绘制平面结构图 (三)制作 8、纸质包装是各类包装材料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相对其他材料,它具有适于印刷,轻、低成本,易于加工等优点。 《手绘简笔人物》 1、简笔画:简笔画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方式,具有用笔简练,形象概括、快捷作画的特点。 2、形象平面化、概括化、简略化。 3、工具一般为铅笔或钢笔 4、人体可以简单分为头、身躯、上肢、下肢四部分。 5、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成人的全身高度站立为七个头长,做起为五个头长,蹲起为3.5个头长。躯干约为两个半头高。两臂平伸时,两手指尖距离等于全身长度。) 5.服饰能区别人物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 《动漫天地》 1、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指所有的动画、漫画作品。 2、动漫作品常用夸张形,拟人的手法来描绘事物 3、常见的动漫艺术表现形态有动漫图书、动画片等。 4、动漫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法:夸张、变形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红色记忆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2、深入理解 (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 的是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 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 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 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 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是手法的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易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个风和日丽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评价:“缺少一点油画特色。这里所说的“缺少一点油画特色”,是指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和风格。但这恰恰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种热烈的气氛。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动漫故事会》教案3 浙美版

动漫故事会 1教学目标 1.知道定格动画的含义。 2.了解定格动画的拍摄方法。 3.能把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制作成定格动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逐帧动画,会把数码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制作成定格动画。 教学难点 能把数码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制作成定格动画。 3教学过程 3.1 第二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动画的种类分为:二维、三维、定格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并不会因为动画形式的不同而产生任何抵触情绪,只要看到有意思的动画片情节,都会雀跃不已!但说到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动画片,就不是任何种类的动画制作都适合他们了,只有传统的定格动画最适合来实现这一想法。) 左手拿了个玩具手榴弹,右边是一把刀,这是要干什么? 定格动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只要发挥想象,天马行空的去创作,所有的一切物品都将富有生命力,运动起来。 下面这一位会飞的人是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只要发挥想象。在定格动画的世界里一切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有可能实现。 下面呢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小短片,看我如何不用刀就把黄瓜切成了片。 xx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中小学生定格动画大赛。我在里面挑选了两件由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做的视频,各位老师可以和我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两件作品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东城实验学校的作品。参与辅导工作的有两个微博账号。 看了那么多,任何的手边的材料、玩具,家里的废品或大自然中可以寻得的各种物品,都可以成为定格动画创作中的的主角。而用自己的身边的事物制作而成的动画,必定会使孩子们感到兴奋,并由此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进而再做不同的尝试。动手能力、创造力都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出来,并得到锻炼。 所以,学生们大量观看欣赏了网络上一些专业人士制作的定格动画,老师制作的定格动画以及同龄人甚至比他们还小的小朋友制作的定格动画,可以明白到定格动画适合全民推广,不是只有专业的人士可以制作的,不但小朋友可以玩,成年人也可以一起玩,在认识和了解动画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找回童年的记忆。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定格动画拍摄软件的丰富,已经大大降低了定格动画的制作门槛,使得定格动画普及推广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拥有电脑和摄像头就能制作简单的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的制作是通过不断移动物体并逐格拍摄的过程。 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 学生制作定格动画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也可以合二为一,可以根据制作时间来合理的安排制作内容和进程。如果安排两至三个课时的课程,可以先安排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手工制作拍摄对象的过程,类似于手工课。用收集到的材料以某种主题先进行人偶的创作。然后再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在一个空间里搭设好拍摄设备并连接好电脑,进行摆拍的过程了。结束一

浙美版美术 八年级下册 第1课.印象派的画家们

第1课印象派的画家们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成“光之队”,“色之队”,“影之队”。 活动2【导入】师生共玩光色游戏,导入新课。 (1)师神秘的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让学生上来把各种光射到白板上,白板上瞬间出现色彩斑斓的颜色,引出课题半个课题《瞬间灿烂——》 (2)l 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他们在画布上尽情演绎了光色之舞。引出全课题:《瞬间灿烂——印象派画家们的光色之舞》。活动3【讲授】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日出·印象》作品。 A.师:“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生各抒己见) B. 师:要想了解这幅画,得从哪几方面深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C.师根据学生各种问题总结问题:(板书) a.是谁画的? b.题目是什么? c.画面表现的是什么? d.这是什么画法? e.这种画派的画家们有哪些? (2)师一一讲解。 a.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幅画叫《日出·印象》,那画面表现了什么: 一片朦胧的水上风光,云雾中涌出一轮光彩夺目的红日。拂晓时分,一轮红橙色的太阳渐渐升起了,划破了浓浓的晨雾。两三艘小船,慢慢地淡入到前景来,静悄悄的,似有意让远处的港都,在紫雾多躺一会儿。朝阳,渲染了这天光水色,也把莫奈的画布染成了一首蒙眬的诗…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 这一作品的画法与传统的画法相比,是近乎速写式的,甚至显得有些草率,但是,它生动地描绘了融化在晨曦和朝雾中的光和色,准确地描绘了莫奈对日出时转瞬即逝的海港景色的鲜明印象。这就是印象主义画派所追求的正是要准确地捕捉这种瞬间的光色变化。 b.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是“印象派的由来”: 印象派的名称源自与法国美术学院官方沙龙相抗衡的一次独立画展,莫奈的《日出》参展,当时人们便以印象派这一名称来讥笑这批画家,这是他们对还没创作完的画的讽刺,认为这只是给人一个印象而已,并不如古典绘画那样令人寻味,那么富有魅力。印象派画家他们后来陆续举办了7次画展,最后一次在1886年举行。在此期间,他们继续发展自己的个人和个性风格。1886年以后,印象派团体宣布解散。其存在时间虽然很短,但在艺术史上却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静物之美》教案2浙美版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静物之美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知识,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关注与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构图美的情感。 2学情分析 该教材来源于浙江美术出版社,由于我校近几年都使用该教材,本教材注重美术基础知识,符合我校学生对该阶段美术知识的学习。同时本教材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虽然有尖子生,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差生比例占全班比例在30%以上。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培养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中游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带动下游学生,减少差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3重点难点 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关注与热爱之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静物之美 静物之美教案 xxxxxx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讲授静物形体的明暗关系,在特定的光线下,能表现物体的结构、体面、空间调子的质感和基本方法。并了解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 二、课业类型: 绘画技能课。 三、教学重点: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四、教学难点:调子的表现技法。 五、教学方法: 比较、演示、观察、练习与尝试。 六、教具准备: 1、课例软件。 2、石膏几何体数个。 3、射灯。 4、摆放静物的桌子,配以衬布。 5、投影仪。 七、教学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