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生产二羟基丙酮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二羟基丙酮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二羟基丙酮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二羟基丙酮的应用研究进展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610500)

摘要:二羟基丙酮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生化原料,在精细化工、制药、食品、化妆品工业和水质净化

等方面潜在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酵法生产二羟基丙酮及其应用研究的进展,并对二羟基丙酮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二羟基丙酮(DHA)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892(2007)05-0020-0004

ReviewoftheProductionofDihydroxyAcetonethrough

MicrobialFermentation

LIYao

(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Chengdu610500)

Abstract:Dihydroxyacetoneanditsderivativesareimportantchemicalorbiochemicalmaterials,whichhavebeenwidelyappliedinchemistry,pharmacy,food,cosmeticindustryandpurificationofwater.Dihydroxyacetoneproducedbyfermentationmethodswereintroducedinthispaper.

Keywords:microbialfermentation;dihydroxyacetone(DHA)

收稿日期:2007-08-31

四川食品与发酵

SichuanFoodandFermentation

二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DHA)是一种水溶性的最简单酮糖,其衍生物是有机化学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中间体。由于二羟基丙酮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生化原料,在精细化工、制药、食品、化妆品工业和水质净化等方面潜在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重视。本文就国内外DHA生产应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为

DHA生产和应用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1

二羟基丙酮生产方法

DHA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发

酵两种方法。

1.1化学合成法

最常见的二羟基丙酮化学合成方法主要有一

溴丙酮酯化醇解法和1,2-丙二醇的氧气或K2Cr2O7/H2SO4氧化法两种。前者反应条件温和、

合成用生产设备要求低且简单、产品收率高、产品纯度高,但主原料一溴丙酮的价格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是该方法的最大缺点;后者与前者刚好相反,反应条件及设备要求高、需要用昂贵的金属催化剂、产品收率不高,但原料成本低并可连续化或半连续化生产。

第43卷(总第139期)李尧微生物发酵生产二羟的丙酮其应用研究进展

1.2微生物发酵法

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生产DHA具有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底物利用率高、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副产物少,同时微生物发酵制备的DHA可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领域等优点,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1.2.1生产二羟基丙酮的微生物

微生物转化甘油生产DHA的机理就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甘油脱氢酶,使甘油分子结构中2位C上的羟基进行脱氢反应,生成DHA。因此凡是能够利用甘油,并且具有相应的甘油脱氢酶系的微生物,都可以转化甘油生产DHA。但是具有生物转化DHA工业价值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杆菌、葡萄糖酸杆菌、酵母和脉孢菌等,其中醋酸杆菌属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oxydans)是工业发酵生产DHA的重要菌种[1]。

1.2.2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及其酶系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是一种专性好氧的G-菌,属于醋酸杆菌科(Acetobacteraceae)。在麦芽汁琼脂和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呈圆形,乳白到微黄色,有时中央变褐或周围带黄色。在酵母膏葡萄糖酸琼脂上生长良好,形成或不形成5-酮基葡萄糖钙结晶。在含酵母膏、乙醇、CaCO3琼脂上生长良好,并产生乙酸,溶解CaCO3,平板上呈透明圆圈。其生长最适温度25℃~30℃,最适pH5.5~6.0。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含有多种酶类,有些酶可以催化氧化一系列底物。Asakura[2]等研究发现,G.oxydans中的葡萄糖脱氢酶、葡萄糖酮酸脱氢酶和醛糖脱氢酶都能够作用于多种化合物,而且G.oxydans中几乎所有的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及一半的葡萄糖酮酸脱氢酶活性来源于L-山梨糖/L-山梨酮脱氢酶。同时大多数的此类酶位于细胞膜上,只有少数在细胞浆中,在催化底物反应过程中无需底物和产物的透膜运输,大大提高了其应用价值,因此,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广泛应用于二羟基丙酮、维生素C、D-葡糖酸等工业化生产,具有非常高的工业价值。1.2.3发酵法生产二羟基丙酮的碳源、氮源

Gluconobacteroxydans转化甘油生成DHA分初级、次级两个发酵阶段。初级发酵阶段以培养足量的菌体,用于次级发酵转化甘油生成DHA为目的。Gluconobacteroxydans能利用单糖或者糊精作为碳源,尤其是山梨醇,甘露糖醇,果糖和葡萄糖,其中山梨醇发酵效果最好。在菌体生长阶段的初级发酵阶段,要尽量避免甘油作为一个能量来源和碳源,防止二羟基丙酮的形成。因为二羟基丙酮产物的存在会抑制菌体的生长,影响次级发酵甘油转化生产DHA。

初级培养阶段最好氮源是酵母膏,当然其它已知氮源,如氨基酸、玉米浆等也可以作为氮源,用于发酵生产DHA。大量实验结果显示酵母膏的最适含量在3g/l~6g/l之间。

1.2.4甘油初始量

在微生物的转化甘油合成DHA的整个过程中,发酵液中甘油和DHA的含量对发酵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甘油初始量越高,早期积累的二羟基丙酮越高,则菌体繁殖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抑制,经过大约20h-30h之后,菌体生长的能力就会减弱,甚至停止生长,菌体转化甘油生成DHA能力随之减弱或停止。所以甘油的初始量一般不能过高。发酵液中转化甘油的含量一般为5%~20%。

1.2.5影响DHA发酵的其他因素

Gluconobacteroxydans转化甘油生产DHA的pH适宜范围大约在3.8~4.8之间,而最适pH为4.0~4.5。pH的调节通常是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钙氧化物来解决,而且低浓度钙离子的存在,促进甘油脱氢酶转化甘油生产DHA。钙离子的浓度在1g/l~5g/l之间较好。发酵温度在28℃~34℃范围内,最适发酵温度30℃~32℃。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发酵法生产DHA的工艺进行了一些有意的探索。冯屏[3]等在间歇培养基础上,利用膜生物反应系统进行连续发酵制取二羟基丙酮。考查了不同甘油浓度、培养基组分和流速对于连续发酵中菌体生长特性和二羟基丙酮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浓度为60g/l、玉米浆和蛋白水解液浓度为0.5g/l、稀释率为0.067h-1时,菌体积累、甘油转化率和体积产率均较高,最长连续发酵持续时间为400h。

冯屏[4]等利用在非生长培养基中弱氧化醋酸杆菌(AcebobacterSuboaxydans)静止细胞发酵甘油制备DHA。通过改变培养条件,研究了影响静止细胞氧化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处于非生长期的弱氧化醋酸杆菌表现出稳定的高氧化活性,DHA转化周期缩短,获得了较高产率。此外考察了弱氧化醋酸杆菌静止细胞在重复利用多批次发酵中的氧化稳定性,经重复利用9个批次后,菌体细胞仍保持较高的氧化

21

2007年第5期四川食品与发酵

活性。当甘油浓度为60g/l时,DHA总产量可达49.16g,甘油平均转化率为91%,体积产率为8.97g/(L.h),较生长细胞培养提高10~15倍。

1.2.6发酵产物DHA提取

由于发酵终产物二羟基丙酮与反应物甘油在化学结构及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使得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DHA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报道有关DHA发酵产物提取方法有直接浓缩结晶,溶剂萃取和膜分离等方法。

美国专利(专利号5,770,41)采用直接浓缩结晶法,在2l发酵溶液中加入22g碳酸钡,搅拌15min后,添加助滤剂(如活性炭、阳离子树脂等)除去菌体、色素和蛋白质等杂质,最后再通过强阳离子交换树脂收集洗脱液,在真空下直接浓缩结晶后得到176gDHA产物。但该方法要反复洗脱,生产周期较长。

美国专利(专利号4,076,589)介绍了通过溶剂萃取法分离二羟基丙酮,在发酵液中加入阳离子酰胺,考虑到双羟基化合物可与醛类发生可逆缩醛反应而将羟基屏蔽,得到的化合物的亲水性大大降低,可使用普通物理萃取将缩醛反应的产物分离,再通过可逆水解得到富集和纯化后的双羟基化合物,最后通过膜分离反应器100℃减压分离,蒸干后得到二羟基丙酮结晶。

冯屏[3]等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连续发酵制取二羟基丙酮,通过膜的选择性滤过作用,即时引出产物,使菌体和产物DHA随时实现分离,避免了产物DHA在菌体细胞周围的高浓度积累,消除了产物对菌体的抑制。可使生物转化的平衡反应向所需方向移动从而获得较高的催化稳定性,得到不含细胞的澄清透过液,使反应和分离同时进行,大大简化了后续分离纯化过程。

2二羟基丙酮应用

二羟基丙酮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酮糖,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食用且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其化学性质活泼,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化学合成工业。

2.1用于保湿防晒化妆品

二羟基丙酮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极强的防晒性,利用这一特性,国外已成功开发了各种保护皮肤效果极佳的化妆液。这种新型化妆液除了与许多传统化妆液一样,能在皮肤上形成薄膜防止水分蒸发外,DHA进入皮肤深层后,还能起到防紫外线灼伤皮肤的功效。

2.2用于治疗白斑、白癜风

白斑影响美容,研究表明用0.2%~5%二羟基丙酮酒精溶液涂于患部,可使其接近正常皮肤。另外,在白癜风白斑处搽二羟基丙酮复合液(二羟基丙酮2.0g,维生素B200mg,二甲基亚砜100ml),照射He-Ne激光10min,治疗处重搽二羟基丙酮复合液,其治疗白癜风总有效率达92.5%以上。

2.3DHA抗病毒作用

二羟基丙酮可直接作为一种抗病毒试剂,如在鸡胚胎培养中,使用DHA能大大抑制鸡瘟病毒的感染,杀死51%~100%的鸡瘟病毒。以DHA为中间体在合成相应的衍生物,可具有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2.4DHA抗肥胖作用

Stanko[5]等就正常膳食中长期添加DHA和丙酮酸对小鼠机体组成成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鼠体重增加明显减少。尸检发现实验组鼠体脂含量比对照组低32%,而两组鼠的蛋白质和水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实验鼠粪便热量损失没有增加,机体代谢率和血甲状腺素水平上升,而脂肪合成速率和血浆胰岛素浓度下降。因此,实验组鼠体重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储存脂类消耗增加,并以热能形式散失所致。以猪为实验对象,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Stanko等[6]研究在饮食中补充DHA对食用低热量膳食的肥胖女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受试者体重和体脂分别平均下降5.6kg和3.5kg,而DHA补充组受试者体重和体脂分别下降6.5kg和4.3kg;两者的体重和体脂下降都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2.5促进猪瘦肉的增长

日本科技人员经过试验证明,猪饲料中加入4%的二羟基丙酮和丙酮酸盐(钙盐)的混合物(按3:l的重量比配合),能减少猪肉的脂肪含量,增加瘦肉率。2.6用于二羟基丙酮衍生物的合成[7]

二羟基丙酮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两个羟基、一个羰基),化学性质活泼,广泛参与诸如聚合、缩合等各种化学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二羟基丙酮作为中间体用于有机化学合成衍生物时,可用于羟醛缩合反应制取各种手性化合物;经生物或化学法还原可得到具有光学活性的仲醇;直接用于光化学反应中的Diels-Alder加成反应制备糖类化合物或经进一步反应用于该类加成反应;与卡宾发生插入反应;与2,2-二烷氧基环丙烷衍生

22

第43卷(总第139期)李尧微生物发酵生产二羟的丙酮其应用研究进展

物作用制备内酯;用于制备一些桥环化合物进而开环得到众多有用的环状化合物。

3二羟基丙酮商品规格

DHA外观为白色粉末;具有特殊的臭味;熔点为75℃~80℃(单体和二聚物的混合物),虽然一般状态下是以二聚体(1,4-Dioxane)形式存在的结晶,但是,经溶解或加热后则变为单体;可溶于水、乙醇、乙醚和丙酮中。大白鼠急性毒性:LD50>16000mg/kg。在市售的商品中,有医用级和化妆品级,商品规格表1所示[8]

由于二羟基丙酮及其衍生物在化工、制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上具有广泛用途,市场前景广阔。国外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用生物转化法工业化生产DHA,如日本的タイセル化学工业”公司,独自开发的用甘油发酵制备DHA技术,早在2001年日本国内产量就达到了大约为1.0×105kg/t,其中50%用做医药化工合成中间体,日本国内用做化妆品DHA大约为1.0×104kg/t。2003年,日本DHA医药级价格为4000~5000日元/kg,化妆品级价格为7000~8000日元/kg。タイセル公司在海外(德国)的主要厂商,年生产DHA能力大约为1.0×106kg。

与目前国外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发酵生产DHA相比较,从国内有关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报道来看[3、4、9],发酵生产菌种的产率都不是很高,用于工业化生产相对来说成本一定会比较高,因此目前迫切需要选育DHA高产菌种,提高甘油转化成DHA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早日实现国内工业化发酵生产DHA,以满点国内外市场对DHA的需求。

参考文献:

[1]BoriesA,ClaretC,SoucailleP.KineticstudyandoptimisationoftheproductionofdihydroxyacetonefromglycerolusingGluconobacteroxydansProcessBiochemistry,1991,26:243-248.

[2]AsakuraA,HoshinoT.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newquinoprteindehydrogenase,L-sorbose/L-sorbosondehydrogenaseBiosci.Biotechnol.Biochm,1999,63(1):46-53

[3]冯屏,周家春,徐玉佩.膜生物反应器连续发酵法制取二羟基丙酮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J].2003,12(29):40-43

[4]冯屏,周家春,严希康,徐玉佩,弱氧化醋酸杆菌静止细胞氧化活性的研究及1,3.二羟基丙酮的制备.食品与发酵工业[J].2005,6(31):22-26[5]Stanko,R.T.,S.A.Adibi.Inhibitionoflipidaccumulationandenhancementofenergyexpenditurebytheadditionofpyruvateeanddihydroxyacetonetoaratdiet.Metabolism[J].1986,35:182-186

[6]Stanko,R.T.andJ.E.Arch.Inhibitionofregaininbodyweightandfatwithadditionof3carboncompoundstothedietwithhyperenergeticrefeedingafterweightreduction.IntJobes.Relat.Metab.Disorders.1996,20:925-930

[7]左华,赵宝祥,谭伟,等.1,3-二羟基丙酮衍生物的合成.有机化学[J].2004,3(24):331-333

[8]张育川.二羟基丙酮(DHA).精细与专用化学品[J].2003,22:21[9]郑裕国,张霞,沈寅初.微生物转化甘油生产1,3-二羟基丙酮的菌株筛选[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1,9(2):124-127

医药级化妆品级性状白色粉末白色粉末

含量/%>94.098.0-102.0水溶液颜色/25%<50Hasen<50HasenpH/5%水溶液3.0-6.04.0-6.0重金属含量/%<0.001<0.001甘油,TLC/%<0.5<0.5

烧灼余渣/%<0.2<0.2

水分/%<0.5<0.2

细菌总数,FU/g---<100

表1二羟基丙酮质量规格

△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对酸性强的菜肴,如糖醋菜,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在含碱性原料的菜肴中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产生氨水臭味。

△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产生苦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每道菜味精不应超过0.5mg。

△做菜使用味精,应在起锅时加入。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毒素,

危害人体。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感受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感受 《微生物发酵工程》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让我完整的经历了查找文献,筛选文献,翻译文献以及从文献中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等一系列过程。在这其中带给我了很多的启发。 首先,对于大三即将结束,马上就要开始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读研的我们来说,如何有效快速的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文献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训练或者是锻炼机会并不多,而《微生物发酵工程》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且及时的锻炼机会。我原来无论是做专业选修课还是一些E类课论文时,文献查找只局限用知网查找中文文献。现在宋老师的作业要求让我开始接触了英文文献的查找。我现在已初步学会了利用学校购买的英文文献数据库如nature、science等来查找英文文献资料,学会了通过一篇文献的摘要快速的判断文献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应了英文的阅读环境。这些让我获益匪浅,相信对我以后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有很大帮助。 其次,在听别的小组同学汇报时,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从第一个展示的同学身上学到的就是如何高效传达出一篇文献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某些想法的主要内容。原来我在做展示一篇文献时所遵循的原则是按照文章顺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通过比较,我才发现这种我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的缺陷——展示的结构不太清晰或者说是展示缺乏一种内在的逻辑,容易让听者搞不清每个实验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混乱。大四学姐的展示则是自己把文献划分为四部分: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了什么和实验结果。这样这个展示的结构就清晰明了,每个实验每个步骤的目的也就一清二楚,听者也很清楚。我想,学习了这一点我以后的展示效果也一定会进步一大块的。此外宋老师还建议再加上实验创新之处和我能从文章中借鉴什么。 最后,在课程展示这一环节中我还发现我的一个不足。我只能做到听懂展示同学介绍的PPT内容,却无法就实验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说明我平时无法锻炼,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应该是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着力改善的一点。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3101002 朱梦雪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微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任何产品的发酵生产都必须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细胞扩大培养才能实现。因此,微生物与发酵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微生物发酵工程是加快发酵工程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最佳效益的重要手段。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积极而科学地运用这种手段为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根据文献的调查,微生物的发酵工程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在农业生产上,巴西全国土壤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固氮菌,即固氮醋杆菌(Aeetobaeterdiazotrophyeus)。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有固氮能力的醋杆菌,生活在甘蔗根部,具有很强的抗酸性。由于它的高效固氮能力,可使甘蔗年产量提高2倍(由60吨/公顷提高到180吨/公顷)。在固氮菌的研究方面,我国作物茎瘤固氮根瘤菌的高效固氮活性,以及小麦、玉米、陆生水稻固氮根瘤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个研究小组也获得田著根瘤菌进入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非豆科植物侧根中形成小根瘤,且有固氮作用的类似结果。今年拟在埃及、印度、墨西哥分别进行小麦、水稻、玉米的田间试验。这些非豆科专性共生固氮菌尚处在试验研究阶段。而我国联合固氮微生物早已产业化生产,其产品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获得了增产的效果。近又发现一些新的联合固氮菌如产酸克氏杆菌、植皮克氏杆菌(Klebsiellaplantieola)等,为扩大联合固

氮菌AIJ新品种的研制做出了新贡献。 其次是在生物材料方面。有很多生物材料都是应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的。我了解到的有生物可降塑料、建筑用生物材料和壳聚糖材料。 生物可降解塑料:微生物合成塑料物质: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技 术研究所以甲醇为原料利用从土壤中选育的嗜甲基细菌生产聚件轻 基丁酸(PHB),在我国,武汉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用圆褐固氮菌发酵生产PHB;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用真养产碱杆菌生产PHB,在培养基中累积的量达细胞干重的63%(W/W);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用该菌生产PHB的研究取得类似结果。 建筑用生物材料:某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橡胶物质、弹力纤维、高分子多糖等作为混凝土添加剂,制造富有弹性的牢固的生物混凝土材料是有可能的,提供生物建筑材料的另一种可能性是某些微生物—蓝细菌或微型藻类,它们有分泌石灰石(碳酸钙)能力。 多用途的壳聚糖材料:壳聚糖又叫脱乙酞基多糖,用途极其广泛,几乎各个行业都用得着它。从微生物发酵生产,如真菌细胞壁含几丁质成分20%一22%,毛霉细胞壁中几丁质含量高达30写一40%,利用黑曲霉或其他真菌来生产壳聚糖是完全可能的。 还有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两类重要有机酸这里着重介绍两 类重要有机酸,都有可能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索取。 衣康酸(itaconicac记)进人规模生产:衣康酸又称甲叉丁二酸,系一种不饱和的二梭酸,用途广、需求量大,它是制造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橡胶、表面活性剂、去垢剂、润滑油添加剂等的原料,

第2次课2学时注糖类第一次课

第 2 次课 2 学时(注:第一章糖类第一次课) D-及L-型是怎样决定的? 是不是所有的糖都有变旋现象?为什么? Benedict试剂用作还原糖的定性测试原理是?常见的几种寡糖的组成?哪些是还原糖,哪些是非还原糖? 5

第 3 次课 2 学时(第一章糖类第2次课) 个残基,每个分支含10个残基。该糖原分子有多少个有哪几类重要多糖?淀粉、糖原组成及结构异同点?

第一章糖类(carbohydrate)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单糖 第三节寡糖 第四节多糖 第五节复合糖 第一节引言第1页 ●糖类的存在与来源 ●糖类物质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本质 ●糖类物质的分类与命名 一、糖类的存在与来源 1.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按干重计占: 植物的85%~90% 细菌的10%~30% 动物的小于 2% 2.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糖类物质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2.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3.在生物体内可转变为其他物质 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三、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本质 定义: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其衍生物,或水解时能产生这些化合物的物质。 四、糖类物质的分类与命名 1.分类 简单糖:单糖、寡糖、多糖 复合糖:糖与蛋白质、脂类等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2.命名 根据来源 根据碳原子数 相同碳数的依据羰基位置 几个有机化学的概念 不对称碳原子(手性碳)

旋光性 异构现象(同分异构) 结构异构 立体异构 ?几何异构 ?旋光异构 不对称碳原子( C*,手性中心、手性碳原子) 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者原子基团共价连接并因此失去了对称性的四面体碳。 旋光性 旋光物质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能力。 旋光性物质分子都是不对称分子。 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第3页 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原子并因此具有相同相对分子量的化合物的现象。 ?结构异构 ?立体异构 ●几何异构 ●旋光异构 组成、构造、构型、构象 分子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叫做--组成 原子连接在一起的顺序叫做--构造 原子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叫做--构型 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叫--构象 第二节单糖第6页 ●单糖的结构 ●单糖的性质及重要衍生物 一、单糖的结构 ●单糖的链状结构 ●单糖的环状结构 ●单糖的构型与构象 1.单糖的链状结构 Fischer E于1891年发表了有关葡萄糖立体化学(分子中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的著名论文。1902年Fischer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立体模型、投影式、透视式 Fischer发现有些实验现象 ------无法用单糖的链状结构加以解释 D(+)-葡萄糖 + 饱和NaHSO3→× 葡萄糖在无水氯化氢的催化下,只能与一分子甲醇反应,生成含一个甲基的化合物. 变旋现象(Mutarotation) :一个旋光体溶液放置后,其比旋光度改变,最后达到平衡值的现象。

1_3-二羟基丙酮生产研究进展

【引用】二羟基丙酮生产研究进展 2011-03-13 22:24:0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云中鹤《二羟基丙酮生产研究进展》 二羟基丙酮或1,3-二羟基丙酮,英文名为1,3-dihydroxyaeetone或dihydroxyacetone,简写为DHA,是最简单的三碳酮糖,外观是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状结晶,具有甜、凉的味道,易吸湿并分解。一般状态下是二聚体(1,4-Dioxane)的结晶,能缓慢地溶于1份水中或15份乙醇中,微溶于乙醚,但经溶解或加热则变为单体,其单体易溶于水、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熔点为75~80℃,水溶性>250g·L-1(20℃),在pH为6.0时稳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化原料,医药、农药合成中间体和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用途十分广泛。国内有关DHA的报道很少,其生产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而国外DHA已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 1 工业生产方法 二羟基丙酮的工业生产方法目前是利用微生物分批发酵。该法是在菌体生长到适当的时期,利用菌体产生的脱氢酶以甘油为底物进行脱氢反应,产生DHA。用于生产DHA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和葡萄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微生物,尤其是弱氧化醋酸杆菌(Acetobacter Suboxy-dans)和氧化葡萄糖杆菌(Gluoonobacter Oxydans)。菌种在复苏后先进行预培养,然后转发酵罐扩大培养,待菌种达到一定浓度后,接种到含有甘油的发酵培养基当中,经过60-80h的耗氧发酵后,再将发酵液一次放出,经分离纯化得到DHA。每一个分批发酵过程都经历接种、生长繁殖、菌体衰老进而结束发酵,最终提取出产物。目前已有采用流加甘油方法,在菌体生长到对数期时,并在产物DHA达到一定水平(80-120g·L-1)后,放出部分产物,并补加原料和培养基,这样就可以减少达到生产水平的生物量的时间,提高底物甘油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分批发酵的特点是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发生杂菌污染,能够很容易终止操作。在发酵生产中,使用的菌种处于对数生长期,把它们接种到发酵罐新鲜培养基时,几乎不出现调整期,这样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生长旺盛的菌体,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但该法的主要问题是底物甘油和产物DHA在培养基中的浓度过高时(积累达到或超过 80-120g·L-1),产生了高渗透压,使得发酵菌体裂解、失活,从而导致DHA的产率难以提高。 2 新技术研究进展 2.1 催化氧化法 甘油结构上有伯位和仲位2种羟基官能团,在一定条件及催化剂作用下容易被氧化,但不同催化剂以及不同反应条件对于伯位和仲位上的羟基的氧化选择性也不同。甘油氧化可按照2种路径进行:一种是氧化端位的伯羟基,生成甘油醛;另一种是氧化中间的仲羟基,生成DHA。在氧化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的副产物,如甘油酸、丙醇二酸、丙酮二酸等。可利用贵金属制备不同的金属催化剂,选择性的氧化甘油,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目标产物,该法经历了2个发展阶段。 2.1.1 单元贵金属催化剂

微生物发酵工程思考题

思考题 1 了解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 2微生物代谢调节的特点和方式 3酶合成调节的特点和机制 4酶活性调节的类型 5诱导、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反馈抑制的定义 6代谢控制发酵的定义 7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积累产物的特点。 8抗反馈调节突变株的定义 9谷氨酸、赖氨酸代谢控制发酵的应用举例 10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11 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12 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 13 什么叫自然选育? 14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 15代谢工程的定义和方法 16常用的碳源有哪些?常用的糖类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17什么是生理性酸性物质?什么是生理性碱性物质? 18常用的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有哪些?有机氮源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作用?19无机盐的影响? 20 什么是前体?前体添加的一般方式? 21什么是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的来源? 22 什么是产物促进剂?产物促进剂举例? 23柠檬酸发酵的培养基条件 24物料粉碎的力学分析和粉碎原理 25气流输送的原理和方式? 26淀粉糖的酶法制备原理与技术? 27 高温瞬时灭菌的原理? 28 介质过滤除菌的机理是什么 29典型的空气除菌流程(两级冷却两级分离加热流程是重点)? 30 什么是菌体的生长比速?产物的形成比速?基质的消耗比速?维持消耗? 31 什么是初级代谢产物?什么是次级代谢产物? 32什么是连续培养?什么是连续培养的稀释率? 33连续发酵动力学的应用 34温度对微生物生长、产物形成的影响?发酵热的定义, 35 发酵过程的pH控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6为何氧容易成为好氧发酵的限制性因素? 37 影响微生物需氧的因素有哪些? 38 发酵液中的体积氧传递方程?其中Kl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9如何调节通气搅拌发酵罐的供氧水平? 40发酵过程中生长速度和菌体浓度的控制方法? 41 发酵中泡沫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2圆筒锥底啤酒发酵罐的主要特点?罐内传质和传热如何实现 43 通风发酵设备的设备要求?通风搅拌发酵罐的主要结构? 44构建基因工程菌中常用宿主系统是什么? 45基因不稳定性的原因? 46工程菌发酵过程中,减少乙酸积累的措施? 47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的策略? 48甲醇营养酵母的主要特点?

微生物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多项或单项) 1.发酵工程得前提条件就是指具有( A )与( E C)条件 A、具有合适得生产菌种 B、具备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得工艺 C.菌种筛选技术D、产物分离工艺E.发酵设备 2.在好氧发酵过程中,影响供氧传递得主要阻力就是( C ) A.氧膜阻力 B.气液界面阻力 C.液膜阻力 D.液流阻力 3.微生物发酵工程发酵产物得类型主要包括: ( ABC ) A、产物就是微生物菌体本身 B、产品就是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C、产品就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D、产品就是微生物代谢得转化产物 E、产品就是微生物产生得色素 4.引起发酵液中pH下降得因素有:( BCDE ) A、碳源不足 B、碳、氮比例不当 C、消泡剂加得过多 D、生理酸 性物质得存在E、碳源较多 5.发酵培养基中营养基质无机盐与微量元素得主要作用包括: (ABCD ) A、构成菌体原生质得成分 B、作为酶得组分或维持酶活性 C、调节细胞渗透压 D、缓冲pH值 E、参与产物得生物合成6.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技术中,加入5%二甲亚砜与10%甘油得作用就是(B ) A 营养物 B 保护剂 C 隔绝空气 D 干燥 7.发酵就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得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得乳酸发酵属于( A ) A、厌氧发酵B.氨基酸发酵C.液体发酵D.需氧发酵 8.通过影响微生物膜得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得因素就是( B ) A、温度 B、pH C、氧含量D.前三者得共同作用 9.在发酵工艺控制中,主要就是控制反映发酵过程中代谢变化得工艺控制参数,其中物理参数包括:( ABCD ) A、温度 B、罐压 C、搅拌转速与搅拌功率 D、空气流量 E、菌体接种量10.发酵过程中较常测定得参数有:( AD ) A、温度 B、罐压 C、空气流量 D、pH E、溶氧 二、填空题

最新微生物发酵工程测试题

微生物发酵工程测试 题

微生物发酵工程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微生物个体都非常微小,需借助显微工具才能看清 B.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都是分解者 C.微生物包含了除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外的所有生物 D.微生物少数对人是有用的,多数对于人和动植物是有害 2.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炭疽热、人间鼠疫都是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引起这些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分别是 () A.病毒、细菌、病毒、细菌 B.病毒、病毒、细菌、细菌 B.病毒、病毒、病毒、病毒 D.细菌、细菌、细菌、细菌 3.据报道,一些日本人根本没有饮用任何酒精饮料,却经常呈醉酒状态。经抗生素治疗,很快恢复健康。下列是对致病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A.由于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所致 B.由于肠道中感染的乳酸菌无氧发酵所致 C.于肠道中感染的酵母菌酒精发酵所致 D.D.由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有氧呼吸所致 4.下列关于微生物的碳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 B.自养型微生物以CO2等无机物作为唯一或主要的碳源

C.常糖类是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和能源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相差不大 5.19世纪后期,著名的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发明了纯培养技术,分离出了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这种培养技术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判断在培养基上细菌哪些是同一种。他的判断依据是()A.细菌鞭毛的有无 B.细菌能否形成芽孢 C.细菌的菌落特征 D.细菌荚膜的有无 6.关于细菌培养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培养基、手、接种环的灭菌、消毒方法分别是高压蒸汽灭菌、酒精、火焰烧灼 B.培养基分装的高度为试管长度的1/5,搁置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的1/3 C.高压蒸汽灭菌结束时,当压力为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 D.接种时,不要画破培养基,也不能使接种环接触管壁或管口 7.下列关于平菇培养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也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所需压强、时间与细菌培养基灭菌时完全一样 B.培养基的pH应调至高无上8.0 C.接种过程中,要在火焰旁操作,防止杂菌感染 D.接种后应放在完全密闭的适宜温度的房间里培养 8.下列关于固氮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B.具有根瘤的豆科植物能以氮气为氮源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与案例 目标的确定 与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是“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而本节标题定为《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事实上,微生物发酵在现实生活中远远超出了食品工业的范畴。因此,本节内容一开始时并没有局限于食品生产,而是从比较大的视角──发酵工程史话引入,然后探秘发酵过程,再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为此,本节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了解发酵工程发展的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关注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和方法预期目标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过微生物发酵与食品,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许多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思 考这样一个问题:哪些食品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相 应的发酵种类是什么? 生:酸奶、泡菜,它们都是乳酸发酵。 学生很可能 回答不全,教师可提 示。 投影或板书: 第一节微生物发酵 联系日常生活 的实例,在回忆旧知识 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强化从社会中来的 意识。

师:很好!还有其他食品吗?想一想,我们每天 吃的主食有通过发酵制作的吗? 生:馒头、面包。 师:对,实际上,我们经常食用的许多食品,以 及使用的一些药品,它们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微生物发 酵。那么,微生物发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生产过程 怎样?它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 答这些问题。 及其应用 2.新课──发酵工程史话的学习。 师:现在人们能够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大规模地生 产食品、药品等许多产品,那么,人们今天的成绩是如 何一步步取得的呢?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发 酵工程史话。 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发酵工程史话标题下的第 一自然段。 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中,能够看出,人类的祖先很 早就会在不知微生物发酵原理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发 酵技术来生产多种产品,这个方面还有我们中华民族的 贡献。由此可见,发酵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一步步产生 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的核心内容是,随着两位科学家研究 出发酵现象的本质和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后, 诞生了传统的发酵工业。这充分说明了发酵技术需要基 础科学研究的指导,即科学研究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师:好,请大家继续阅读后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从中能够看出,发酵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 发展,从传统的发酵工业到现代发酵工业,再到微生 物工程,它不仅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 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使它如虎添翼。由此看来,生 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同时科学技术又是一个不断 发展的过程。 投影或板书: 一、发酵工程 史话 学生先阅读教 材相应的段落,教师 就此段落提炼出有 关科学价值观的教 育素材 自然过渡到发酵 工程史话。 让学生体验科学 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 产生的。 让学生体验技术 需要以基础科学研究 作指导,科学、技术间 存在相互作用。 让学生认同生物 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技 术,以及科学技术是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新课──发酵生产过程探秘。 师:在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味精是不可缺少 的调味品,那么,你知道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吗? 生:谷氨酸钠。 师:对!有人认为食用味精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投影或板书: 二、发酵生产 过程探秘──以味 精生产为例 让学生了解发 酵生产的基本过程。

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摘要:传统的发酵工程是以非纯种微生物进行的自然发酵,或以纯种微生物进行的工业化发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以下将介绍微生物发酵在新食品的配料、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等相关的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对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做了展望。 关键词:发酵工程;食品领域;应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广泛。如啤酒是用大麦芽和酒花经啤酒酵母发酵而成。酒类饮料生产中常以谷物或水果味原料经不同的微生物(酵母菌、曲霉等)发酵,加工制成不同的酒。酸奶是在鲜奶里加入了乳酸菌经发酵而成。醋是利用米、麦、高粱等淀粉原料或直接用酒精接入醋酸杆菌发酵加工而成。酱是利用麦、麸皮、大豆等原料经多种微生物(曲霉、酵母菌和细菌)的协同作用制成。现代发酵工程包括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培养;固定化细胞技术;生物反应器设计;发酵条件的利用及自动化控制;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技术。 1、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 传统的发酵产品是指传统食品发展中一直存在的应用发酵技术的食品,如料酒、酱油、酒精等。在传统食品的生产中,发酵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发酵技术的是否成熟,时刻关系到产品的好坏[1]。 1.1酒类酿造 酒类主要是酿造酒和蒸馏酒。原料经发酵后,不需再蒸馏而可直接饮用的酒称为酿造酒,如啤酒、葡萄酒、黄酒、日本清酒、果酒等。将发酵液或酒酿经过蒸馏得到蒸馏酒,如白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伏特加等。传统的发酵方法在时间上较长,无法有效地满足啤酒厂家在现阶段啤酒生产的实际需求。但利用固定化酵母的连续发酵工艺,可有效地减少啤酒所需要发酵的实际时间。 1.2调味品生产 运用发酵工艺可以生产酱油、酱品、豆腐乳、豆豉、醋等调味品[2]。现阶段,发酵工艺也有很大提高,发酵工程在我国的酱油、酱类、豆腐乳等传统的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发酵工程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可有效地缩短发酵的周期,大大地提升原料的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产品的品质[3]。 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发酵工程在食品的发酵过程中能生产出天然色素和天然香味型剂,这些天然色素和天然香味型剂可以取代人工合成色素与味精,是未来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方向。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各种食用色素以及香料等都是通过发酵工程技术而生产的食品添加剂[4]。江苏化工学院全易等[5]自制得选择性优良且价廉的糖化酶和异淀粉酶,生产出低甜度、低热量、高粘度、不被微生物发酵的甜味麦芽糖醇。食品防腐剂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非致病型细菌,在生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抗菌肽,可抑制食品中真菌、细菌、酵母菌的生长,且无毒、无残留、抑菌效果显著、无耐药性[6]。 3、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我们不仅需要将药用的天然真菌直接作用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上,而且还需要批量的生

微生物发酵生产二羟基丙酮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二羟基丙酮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 尧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610500) 摘要:二羟基丙酮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生化原料,在精细化工、制药、食品、化妆品工业和水质净化 等方面潜在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酵法生产二羟基丙酮及其应用研究的进展,并对二羟基丙酮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二羟基丙酮(DHA)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892(2007)05-0020-0004 ReviewoftheProductionofDihydroxyAcetonethrough MicrobialFermentation LIYao (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Chengdu610500) Abstract:Dihydroxyacetoneanditsderivativesareimportantchemicalorbiochemicalmaterials,whichhavebeenwidelyappliedinchemistry,pharmacy,food,cosmeticindustryandpurificationofwater.Dihydroxyacetoneproducedbyfermentationmethodswereintroducedinthispaper. Keywords:microbialfermentation;dihydroxyacetone(DHA) 收稿日期:2007-08-31 四川食品与发酵 SichuanFoodandFermentation 二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DHA)是一种水溶性的最简单酮糖,其衍生物是有机化学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中间体。由于二羟基丙酮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生化原料,在精细化工、制药、食品、化妆品工业和水质净化等方面潜在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重视。本文就国内外DHA生产应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为 DHA生产和应用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1 二羟基丙酮生产方法 DHA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发 酵两种方法。 1.1化学合成法 最常见的二羟基丙酮化学合成方法主要有一 溴丙酮酯化醇解法和1,2-丙二醇的氧气或K2Cr2O7/H2SO4氧化法两种。前者反应条件温和、 合成用生产设备要求低且简单、产品收率高、产品纯度高,但主原料一溴丙酮的价格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是该方法的最大缺点;后者与前者刚好相反,反应条件及设备要求高、需要用昂贵的金属催化剂、产品收率不高,但原料成本低并可连续化或半连续化生产。

高三生物选修2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同步测试题-教育文档

高三生物选修2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同步测试 题2019 生物学科因初中结业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了一系列衔接问题。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选修2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同步测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一、填空题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和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和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和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和,还包括。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2、发酵类型有、、、、。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从自然选育转向,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 17、分批发酵中微生物处于限制性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周期分为,、。 18、根据搅拌的方式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又可分为、 19、下流加工过程由许多化工单元操作组成,通常可以分为和、四个阶段。 20、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从自然选育转向,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 21、微生物发酵产酶步骤为、、、、。 二、判断 1、微生物发酵的最适氧浓度与临界氧浓度的概念是完全一样的( ) 2、从微生物中发现的抗生素,有约9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 3、在微生物杀虫剂中,引用最广泛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他用来毒杀鳞翅目和双翅目的害虫。( )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微生物千姿百态,人类对它的应用也涉及各个领域,我们主要讨论下它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主要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制造发酵食品,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另一方面是防止有害微生物污染食品,保证食品安全。在人们对食品卫生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食品的保鲜技术正悄然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食品保鲜技术将逐步被一种全新、无毒、高效的保鲜技术—微生物保鲜技术所取代。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工程食品保鲜 1、微生物发酵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即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它在食品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奶酪、面包、一些食品添加剂和各种酒类等都是微生物发酵的产品。微生物发酵的应用古已有之,酒在古代就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现代发酵工程更是把微生物发酵运用到各个方面。 1.1酵母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有着天然丰富的营养体系。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地有机物、矿物质和水分。有几位占细胞干重的90%-94%,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5%-60%,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5%-60%,脂类物质的含量在1%-5%。酵母细胞中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酶类,能促进其被消化吸收。此外它还含有多种鲜为人知的活性物质,如麦角固醇、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辅酶A等。酵母由于具有很高非营养成分,不仅直接被开发为营养食品,还可进一步制成各种营养活性物质,作为营养食品的载体,进一步深加工则成为更具有营养和保健价值的食品。制作面包时酵母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

2018年高三生物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三生物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6)发酵工程有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二羟基丙酮市场调查报告

DHA调查报告二O一O年

一、产品简介 二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简写DHA)又称丙酮醇、1,3二羟基丙酮,外观是带有甜味的白色粉末状结晶;熔点为75~80℃(单体和二聚物的混合物),水溶性>250g/L(20℃),在pH 为6.0时稳定。虽然一般状态下是以二聚体(1,4一Dioxane)形式存在的结晶,但是,新鲜制品经溶解或加热后很快转变为单体;DHA单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丙酮中。在市售的商品中,有医用级和化妆品级。DH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化原料,医药、农药合成中间体和功能添加剂,用途十分广泛。 CAS号:96-26-4,分子式:C3H6O3,分子量:90.08,结构式:

二、二羟基丙酮应用 二羟基丙酮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水溶性的酮糖,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食用且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近年来广泛用于化妆品,饲料、食品添加剂,化学合成中间体等。 1、用于化妆品 二羟基丙酮最大特点之一是防晒性极强。利用这一特性,国外己成功开发了各种保护皮肤效果极佳的化妆液。这种新型化妆液能在皮肤上形成薄膜防止水分蒸发,这一点与许多传统化妆液差不多;但它在进入皮肤深层之后,还具有防止紫外线杀伤,起到防止皮肤灼伤的功能 2、用于饲料添加剂 日本科技人员经过试验证明,在猪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二羟基丙酮和丙酮酸盐(钙盐)的混合物(按3:1的重量比配合),能减少猪肉的脂肪含量,增加瘦肉率。试验是将56头体重为80一85公斤的猪分成两组进行的,其中试验组的饲料中加入了4%的二羟基丙酮混合物。经喂养28天后屠宰,取右后腿和右背最后肌肉,绞碎,测定其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猪背脂肪的厚度要比对照组低12-15%。腿肉和背最长肌肉试验组比对照组的脂肪含量少,蛋白质含量高。没发现混合物对试验组的内脏重量和血液成分有明显影响,但肝功能检查发现血清中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的活性为:试验组比对照组低15%。 3、用于治疗白斑、白瘫风

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题-答案版

第一篇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 、选择题 2.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 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D )培养基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 8 ?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4.5-5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9. 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D)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10. 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 醇等产品。(A )A枯草芽抱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 二、是非题 1. 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X ) 2.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性基质。(X ) 3. 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X ) 4. 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X ). 5. 种子的扩大培养时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生长速度、产物品种、生产规模等(√) 6. 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 ) 7. 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生一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 9. 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X) 三、填空题 1.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牛产水平。 2. 进行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 霉菌为10^6~10^7个∕mL. 3.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 和抑制剂和水。

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能力测试题样本

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能力测试题 考纲要求: ( 1) 微生物的类群 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 2)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培养基的种类( 3)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 4)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 5) 发酵工程简介 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的应用 一、选择题: (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控制细菌合成抗生素的基因、控制放线菌主要性状的基因、控制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依次在( ) ①拟核大型环状DNA上②质粒上③细胞染色体上④衣壳内的核酸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2、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 其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 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3、下列哪项是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的共同特征( ) A.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B.体内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都能独立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D.同时具备DNA和RNA两种核酸, 变异频率高 4、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可提供能量 5、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 培养基要用 ( ) A.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B.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6、用蔗糖、奶粉和经蛋白酶水解后的玉米胚芽液, 经过乳酸菌发酵可生产新型酸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消耗量与乳酸生成量呈正相关 B.酸奶出现明显气泡说明有杂菌污染 C.应选择处于对数期的乳酸菌接种 D.只有奶粉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氮源 7、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 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 ) A.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 B.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 C.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

微生物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多项或单项) 1.发酵工程的前提条件是指具有( A )和( E C)条件 A.具有合适的生产菌种 B.具备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工艺 C.菌种筛选技术D.产物分离工艺E.发酵设备 2.在好氧发酵过程中,影响供氧传递的主要阻力是( C ) A.氧膜阻力 B.气液界面阻力 C.液膜阻力 D.液流阻力 3.微生物发酵工程发酵产物的类型主要包括: ( ABC ) A.产物是微生物菌体本身 B.产品是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C.产品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D.产品是微生物代谢的转化产物 E.产品是微生物产生的色素 4.引起发酵液中pH下降的因素有:( BCDE ) A.碳源不足 B.碳、氮比例不当 C.消泡剂加得过多 D.生理酸性物 质的存在 E.碳源较多 5.发酵培养基中营养基质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包括: (ABCD ) A.构成菌体原生质的成分 B.作为酶的组分或维持酶活性 C.调节细胞渗透压 D.缓冲pH值 E.参与产物的生物合成 6.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技术中,加入5%二甲亚砜和10%甘油的作用是(B ) A 营养物 B 保护剂 C 隔绝空气 D 干燥 7.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发酵属于( A )A.厌氧发酵B.氨基酸发酵C.液体发酵D.需氧发酵 8.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是( B ) A.温度 B. pH C.氧含量D.前三者的共同作用 9.在发酵工艺控制中,主要是控制反映发酵过程中代谢变化的工艺控制参数,其中物理参数包括:( ABCD ) A.温度 B.罐压 C.搅拌转速和搅拌功率 D.空气流量 E.菌体接种量 10.发酵过程中较常测定的参数有:( AD ) A.温度 B.罐压 C.空气流量 D. pH E.溶氧 二、填空题 1、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固体培养基分离、液体培养基分离、显微操作等方法。

专题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专题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一、选择题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 D、接种环、手、培养基 2、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工程的产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 B、可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品种 C、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 成 3、下列措施中能把微生物生长的调整期缩短的是 () A、接种多种细菌 B、增加培养基的量 C、加大接种的量 D、选用孢子接种 4、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有些含氮的无机盐可以是生长因子 D、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5、科学家通过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了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 从而达到了让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这种人工控制的方法实质上利用了以下哪种调节方式? () A、酶合成的调节 B、酶活性的调节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无 6、关于微生物代谢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乳糖诱导大肠杆菌合成分解乳糖的酶属于酶活性的调节 B、酶活性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C、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不是同时存在的 D、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酶结合不会改变酶的结构 7、在培养酵母菌时,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样的特殊物质,以保证抑制其他杂菌的繁殖() A、生长因子 B、食盐 C、高浓度蔗糖溶液 D、青霉素 8、分离提纯是制取发酵产品不可缺少的阶段,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对 产品的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 ①蒸馏②萃取③过滤④离子交换⑤沉淀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9、下列有关发酵罐中谷氨酸发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酵中不断通入纯氧气 B、搅拌的目的只是使空气形成细小气泡,增加培养基中的溶氧量 C、冷却水可使酶的活性下降 D、若培养条件不当就不能得到所需产品 10、发酵工程中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能定向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是() ①人工诱变②基因移植③细胞杂交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1、人们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判断自来水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我国规定1000mL 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 () A、1个 B、3个 C、5个 D、10个 12、下面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S、C、M为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细菌不能合成哪一种物质?(“+”表示生长良好,“-”表示生长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