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的土地关系()农民要求土地的斗争

一 中国的土地关系()农民要求土地的斗争
一 中国的土地关系()农民要求土地的斗争

土地问题议决案

(一九二八年七月九日)

一中国的土地关系

(—)农民要求土地的斗争

一、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乡村阶级斗争

正在深入。农民的土地革命,仍旧是中国革命现时阶段

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所经过的时期,并没有使农民得

着胜利。不但如此,封建的地主豪绅和资产阶级的反动,

暂时胜利了,他们的力量暂时团结而镇压农民,所以乡村

里的统治阶级更加凶恶的压迫农民。同时,中国革命现

时的形势,正在乡村里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剧烈与深

入之中发展。

二、农民的斗争是要求得着土地。最近几年的经验

之中,可以看见:中国农民的斗争,是反对一切封建的束

缚,反对农业之中的一切“中世纪式”的剥削,而斗争的主

要的目标,是要推翻地主的封建式的剥削和统治,力争乡

村社会制度的完全民权主义化;这种斗争,都表示农民是

在要求得着土地,——土地对于农民,是最主要的生产资

料及维持生活的来源。

(二)农民的种类和土地关系

一、中国是小农式的农业经济,几乎没有欧洲封建地

主式的农业经济。中国所有可以耕种的地亩,极大部分

(至少在二分之一以上)尤其是肥沃的田,是集中在地主

阶级的手里,其余的土地属于农民。农民之中,又可以照

他们的经济状态及土地的多少,分为几种小阶级(富农,

中农,小农及最小农)。中国差不多没有欧洲式的地主经

济,而小农经济占着优势。中国所有可以耕种的地亩,都

分割成极小极小的经济单位,由几百万户的农民生产者

的群众,用中国式的农具耕种。

二、农民之中分为佃农,半佃农,自耕农。中国几百万

户的农民群众,大半是极小的农业生产者。他们之中的极

大部分,可以分为:(一)绝对无地的农民(佃农);(二)小农自己土地太少的,还要承租地主的田的(半佃农);(三)小农自己有土地的,但是仍须做些其他工作,以补耕田的

不足的(自耕农)。

三、土地集中而农民受地主束缚日甚。中国农民之

中至少有四分之三是无地的农民和地少的农民。他们是

历史上地主兼并的结果。兼并土地的过程之外,同时就

有土地集中在非农业的阶级(“金钱资本家”)手里去的过程。农民所有的土地一天天的减少,因此,农业生产者

(亲自耕种的人)极广大的农民群众,一天天更加受地主

阶级的束缚。

四、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关系是土地问题的中心。

如此情形之下,中国土地关系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所有

制度的问题。而土地使用关系上的剥削,亦就成为剥削

农民之主要的根本的方式。

(三)中国土地问题的特点

一、中国土地制度之特点有四项。中国土地制度的

发展历史,是和大地主与小地主互斗的历史有密切关系

的。再则,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许多特殊条件,因此,最近

几百年来,土地制度之中发生出许多特点。其中最要紧

的是:

(1)资产阶级式的土地所有制度已经占着优势,这

种优势日愈发展(土地大半可以买卖)。

(2)“物产地租”仍旧是很广泛的现象(有时仅只是表面上用金钱的形式)。

(3)地主阶级之中小地主比较大地主更占优势(土

地集中于地主个人的很少,然而土地集中于地主阶级的

过程是非常之剧急)。

(4)各省地主的大小关系是不平衡的。

二、中国的小地主剥削得格外厉害。中国大地主的

发展并不厉害,但是,地主阶级所有的田地,都是肥沃的居多,地段也比较好,中国的农业劳动又是“极强度”的(中国的农业在较少面积的土地上可以吸收巨量的劳动),土地所有关系上和土地使用关系上农民的田亩分割得极小,中国农村人口又日益增多而过剩——于是对于

几万万农民群众的剥削便非常厉害。而且地主越小,他

的剥削方法越厉害越凶恶,他出租田地的条件越苛刻。

三、中国农民受封建式的和资产阶级式的剥削——

两种方式混合着,最可注意的是:中国之中进步的(资产阶级式的)土地所有方式和落后的半封建式的剥削农民

的方式互相勾结着。一方面,土地集中到金钱资本家手

里去,别方面,农民(佃农)替地主做劳役的制度还是存在;再则农民受地主的束缚,甚至丧失身体自由,要卖男鬻女;至于地主方面,用“非经济的”方法,就是说用强迫的方法剥削农民,那就更有许多方式,实行得非常广泛。这些种种不同的方式,都互相勾结着,互相混合着。

四、中国农业因此而衰落。农民的破产(农民的“穷困化”——Pauperiyation)土地的缺乏,更使无地的和地

少的农民大受残酷的剥削,使他们不能恢复自己的劳动力,不能恢复自己的成本(生产资料〉——就是不能实行“重复生产”,因为没有重复生产的根本条件。因此,一般的农业经济停滞而衰落,而极大多数的农民生产者群众,要活活的饿死。

五、所谓公地是豪绅的私产;豪绅地主阶级是村中

代表官僚封建制度的。租田制度的剥削农民,不但有地

主私有田地的出租,而且有所谓公地的出租。如族田,祠田,以及寺院庙宇,官地等等。地主田地上的地租,是地主的收入。所谓公地的地租,表面是公共机关的收入,其实都是豪绅的收入。豪绅把持着公地,向佃农收租,在经济上就是地主。绅士是中国古代士大夫阶级(贵族)的名称;现在,凡是官吏军官甚至富商都称为“绅商”。中国旧时地主阶级是绅士阶级。现在,凡是出租田地的人以及

富豪,在乡村之中都成为绅士,享有政治上的某种特权。旧时破落户的绅士,自己虽然没有田地,却因为有政治上的特权,一部分能够把持着所谓公产,而成为实际上的地主。豪绅地主阶级,是中国官僚式封建制度之下的统治

阶级,是实行政治上压迫中国农民的阶级。再有一种现象,就是地主为要镇压农民的反抗而办团防,由办团防而割据地方,转变而为军阀,更利害的剥削农民,掠夺农民的土地,变成更大的地主,使农民渐次变为农奴。

六、军阀课税等于收租,军阀并且实行一种封建式的

军事徭役。小农经济占优势并且小自耕农占多数的地

方,除地主直接剥削佃农外,还有另外一种的剥削:军阀

的课税制度(实际还是军事封建式的赋役),亦是一种榨

取地租的方法。军阀课税是非常之重,并不比普通租田

的地租少,而且军阀强追的拉夫,抽丁当兵,征发牲口食

粮等等,简直是一种封建式的“军事的徭役”——同样是

剥削农民劳动的方法。

二高利贷与商业资本

(四)中国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作用

一、高利贷者与商业资本家往往兼是地主阶级而剥

削农民。农民受着极残酷的剥削,几千万农家经济破产

而穷困,使农民遇着天灾战祸或者歉收的时候,简直要成

千成万的饿死;再则,货币经济的关系发展,到处都已经

是用金钱交易,而不是“自做自吃自做自用”的经济(自然

经济——以前中国的农村经济大半是如此)。市场经济

的制度也已经成为统治的制度,已经笼罩一切(农民的出

产品必须卖出一部分,得了钱再能买其他消费品——洋

油,火柴,布匹,盐等等)。于是农民一天天的格外需要金钱,因此种种,造成了高利贷资本发达的条件——农民

大多数每年都要借债,所以富豪便放债收息,利钱越抬越

高。商业资本对于农民的剥削也是如此;中国商人豪绅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出卖米谷给农民,或者出卖肥料给农

民,他们也是放帐,加上极重的利息,再则,商人买办收买

原料(丝茧,茶,米,棉,麦,豆,烟草等等)往往也趁着农民急着要钱用,先付价钱,扣算利息并且预先抑低原料的价

格。这种高利贷与商业资本对于农民的压迫和土地使用

关系上的剥削农民(出租田地),互相联络着,勾结着。中

国农村的经济关系上的特点,尤其是地主阶级和商业高

利贷资本的代表,差不多完全是混合的:一个人兼做地主

和商业资本家及高利资本家,一个地主他一方面压榨佃

农的地租,别方面便是债主,拚命的用高利贷盘剥农民。

结果,地主简直将自己的佃户和债户,变成了农奴似的奴

隶和“卖男鬻女”还不清债的债户。因此,豪绅可以用这种

手段夺取农民的土地——自耕农往往因为欠债而将田地

抵押或典当,结果变成佃农。丧失自己土地的农民,重新

要向地主去承租田地,往往就是租的自己原有的田。——

收租的办法,大半还是以农产品交租。借米借钱而不能

还清的农民,亦往往要出卖田地,而随后替债主(高利贷,

商人,官吏)耕种自己原有的田。新的地主自然仍旧用放

债的手段,继续剥削农民。总之,有钱的(高利贷者),有

地的(地主),有货的(商人),都同是那一批人,他们用三种方法同时并进的剥削农民,有钱的是在变成有地的,有

地的变成有货的(收取农民劳动的出产品的),甚至于变

成“占有农民的”(暗中的奴隶制度,例如卖男鬻女,出卖

妻子,替地主做苦工当还债)。

二、资本家利用半封建式的剥削同时豪绅恶霸更是

公开掠夺土地。高利贷资本与商业资本,仿佛石磨上的

两片磨片,榨取农民的私有土地。商业高利资本,既然加

紧的“没收”农民土地,加紧的集中土地于货币资本家之手——同时,就使丧失土地的农民,更加受着独占土地的

人的束博而丧失其自由,出卖了田地,还是欠债,于是这

种束博更加广泛起来。高利贷商业资本的作用,就是事实

上没收农民的私有土地。同时,没收农民土地的方法,还

有一种方法,就是公开的掠夺土地:乡村中直接的统治阶级,富商高利贷者地主以及正式的统治者军阀官僚,现有

尤其是军官,他们往往简单的“强占民地”“强买土地”“吞没田产”“勾结讼棍侵占土地”等等。

三、农民的生产品因此极大多数被人剥夺而日益破

产。几千百万受剥削的农民,生产很多的农业生产品,其

中极大部分被农村中的统治阶级所掠夺。掠夺他们的就

是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及其代表——宫僚与军阀。农民生

产者自己所剩的,只有非常之少的米谷,勉强可以维持生

活不至于立刻饿死罢了。所以极大多数的农民,实际上

是在死灭的道路上。

三中国土地问题与土地斗争

(五)农民力争土地的斗争之意义

一、中国现在的土地关系是半封建制度。中国土地

关系,照以上所分析的特点,很明显的表现出来:现在农

村的社会经济制度,完全受过去的封建制度之余毒束博

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历史发展之特殊情形,和西欧封建

制度有许多差异。中国以前的国家封建制度(所谓国有

土地)与地主私有土地制度同时并存,这两种制度互相斗争。然而根本的事实并不因此而变更,这个根本事实,就

是现在的中国经济政治制度,的确应当规定为半封建制度——现时这种过渡到资本主义的条件之下,凡是上述

的那些中国经济的特点,土地关系的特点,很明显的是半

封建制度。

二、中国土地制度的特点并非完全的亚洲式生产。

如果认为现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农村经济,完全

是从亚洲式生产方法进于资本主义之过渡的制度,那是

错误的。亚洲式的生产方法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一)没

有土地私有制度,(二)国家指导巨大的社会工程之建设(尤其是水利河道),这是形成集权的中央政府统治一般

小生产者的组织(家族公产社或农村公产社)之物质基

础。(三)公产社制度之巩固的存在(这种制度根据于工

业与农业经过家庭而联合的现象)。这些条件,尤其是第

一个条件,是和中国的实际情形相反的。

三、中国的土地斗争是无地的地少的农民与独占土

地的阶级之间互争土地的斗争。许多欧洲国家之中土地

斗争的意义,是小资产阶级的私有土地与中世纪式的地

主经济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土地斗争就不同。中国土地

斗争的意义,是土地斗争之中,几千百万的无地的和地少

的农民与独占土地的阶级(大中小地主)之间的矛盾。中

国农民力争土地的斗争,不是小资产阶级的私有土地者

反对封建的大地主之斗争,而是几千百万完全被剥夺而

绝无土地的农民(佃农)以及还没有完全被剥夺的农民

(地少的小自耕农)反对独占土地的阶级,力争经营使用

土地的自由,脱离封建式的束缚剥削强制和压追。

四、这是客观上争资本主义发展的斗争。农民的革

命斗争,在某种程度之下,虽只是简单的维持生活的斗

争,但是,客观上是在力争农业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要

使自由的农民变成资本主义式的小农经济。

五、农民同时力争脱离商业高利贷资本的压迫。同

时,因为地主与商业高利资本混合而纠缠着,而且大半都

是合一的“兼差的”,所以如果农民不能脱离商业高利资

本的压迫,他们是不能得到巩固的革命胜利的。

六、然而主要是反对地主。虽然如此,中国农民革

命斗争的主要内容,在现时这一阶段,还是反对独占土地

的阶级之斗争——这一阶级是中国社会之中经济上最有

力的主要的封建余孽。

七、军阀实际是最大地主,自耕农因赋税之重而实

在不能支配自己土地上的劳动产物。农民力争使用土地

的自由,这种斗争同时也就是反对军阀的,因为军阀不

但在经济上和乡村中的统治阶级,地主豪商高利贷者有

密切的关系,并旦在许多省区之内军阀实际上是全省土

地的主人。他们用收捐收税派款等等的办法直接榨取农

民的地租。例如北方有些省区,小自耕农居多数,而实际

上的土地所有权是属于军阀,他们可以按亩随意抽捐,使

农民不能自由支配自己土地上的劳动产物。

八、农民运动发展还要反对半地主的富农。革命的

农民力争土地的运动,照过去经验看来,不免要发展到反

对“半地主”的斗争。中国富农有许多是半地主,因为他

用雇农而剥削雇佣劳动,比他出租田地而剥削佃农劳动

的程度是相差不远的。现在农民群众反对富农半地主的

斗争,并非当他一个代表农村资本主义关系的人来反对

的,却是当一个出租田地的半地主来反对的。这种斗争

有些地方是很剧烈的。

四帝国主义与中国土地问题

(六)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农村的经济

一、帝国主义握有管理中国全体经济之权。农村的

封建关系之余孽,还有帝国主义压迫半殖民地的制度维

持他。帝国主义维持中国军阀封建式的割据,利用官僚

的收刮及政府的苛捐杂税的掠夺,外国商品便更可以排

斥“国货”,帝国主义并且更可以取得中国经济的最高权(关税管理,银行垄断,一切重工业,大商号等)。所以,帝国主义实际上握有独霸的权力——集中中国经济生活的

管理权。

二、外国资本与中国商业高利资本相勾结。外国资

本主义最初侵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社会发展程度是很低

的,有许许多多政治上经济上封建制度的余孽。帝国主

义便利用这些封建余孽做他们的工具,用来实行资本主

义式的剥削。这种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制度——掠夺半

殖民地的方式,就表现于外国财政资本与中国商业高利

资本的密切的勾结。

三、中国农村输出的原料多,收入的代价少。帝国

主义阻滞中国工业资本的发展,征服中国的封建余孽,

间接的收刮农民的膏血,利用中国的一切积极的寄生虫

阶级,以达到这个目的。因为商业高利资本得着帝国主

义强有力的经济帮助,所以农村里的价值(原料,利钱等)大量的输出而得不着相当的代价,整个的农村是支出超

过收入。

四、外国资本还有其他种种剥削中国的方法。外国

财政资本这样掠夺中国(中国是他商品销售的市场是收

买原料的地方),但是除此外,帝国主义还有许多种剥削中国的方法(中国是他可以投资的市场)。帝国主义还自己开办工场〔厂〕,剥削便宜的中国劳动;帝国主义还投资到中国——放出许多“外资”,还有在中国的租借地,都可以得着异乎寻常的利润,攫取中国的收入的主要机关,以保障掠夺来的利钱(关税,盐税的管理),甚至公开的侵占掠夺,还要求军事赔款。外国教堂更是直接霸占田地剥

削农民。

五、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国开始小小的资本主义式的

土地集中,而主要的是使中国农产受国际市场的监督。

同时,中国还受着银价铜价低落的影响,这种情形,使钱业的投机商大大的掠夺农民。此外,还有许多无价的纸

币库券。帝国主义的侵入中国,不但使商业流转日益扩大,金钱的作用一天天的大起来,而且因为帝国主义采买原料,农村之中茶丝豆烟等“工商业植物”的种植增多,发展了所谓“商业的农业”。于是得着两个结果:一、是资本家多来购买田地开办垦牧公司或种棉种桑等等——土地

的资本主义集中也开始了,不过这在中国现时还非常之少;二、是中国农产市场受着世界农产市场的监督。帝国主义要需某种原料,他就能用比较高的价钱收买,于是其他没有销路的原料就要少种。所以农村经济的命脉就握

到帝国主义手里去,中国便有变成资本主义列强的农业

原料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这种倾向是

很明显的。

六、帝国主义阻滞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他始终使中国

资本主义化。中国的剥削制度,完全是一种半殖民地的

经济,资本主义不能发展。别一方面,帝国主义资本的侵入,却在一天天的增高货币经济的作用,扩大商业交易和货币的流转,加强“商业的农业”,使农民无产阶级化,又必然要使许多原始的(资本主义前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方式渐渐消灭,肃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七、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农村有极大的人口过

剩。国际帝国主义在中国发展了金钱和市场的权力,促

进农业里宗法社会关系的崩溃及一般家庭手工业的衰

落。一方面完全消灭了落后的农民的家庭工业,别方面

促进新的资本主义的各种方式的家庭工业发现〔出现〕,同时农业与家庭工业分裂与衰落来得很快,而城市大工

业的发展慢得多。于是农村之中便发现〔出现〕极大的人口过剩的现象,中国人民出国一天天的多,土匪流氓劳动后备军一天天的增加,工力的价值一天天的低落,同时又是中国雇佣军队的来源。

八、中国农民必须推翻地主,推翻帝国主义,然后才能得到解放。中国农民一定要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然

后才能最终脱离地主高利贷的束缚,脱离官僚封建制度

豪绅的压追;同时,中国农民不消灭农村中地主高利贷的束缚,不澈底扫荡旧时的官僚豪绅政权机关,不消灭农村中经济政治压迫的主人翁——地主豪绅阶级,也就决不

能够推翻帝国主义。

九、积累起的资本不流入工业而流入高利贷与农

业。因为帝国主义妨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使农村中的

资本积累,不用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不报到工业里面

去、反而再投到土地和高利贷方面来,更加量的用半封建

的形式剥削农民。

五土地关系发展之前途

(七)社会主义的前途之斗争

一、中国农村受着资本主义的一切坏处,却没有他

的好处。帝国主义统治着中国,勉强的阻滞中国工业的

发展,维持封建制度的余孽,而将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倾向

变成寄生虫似的中世纪式的形式;同时,又不能不引起中

国农业中相当的资本主义发展,因为帝国主义的影响,能

够使金钱和市场的权力加强起来,商业的农业发展,土地

买卖的过程增加。中国农业发展的途程,在这一点上说

来是和各国一样的。但是中国过去的历史发展有许多遗

留的特殊状态,中国现在的地位是半殖民地,因此中国农

村经济的资本主义进化,有特殊的性质。中国农业资本

主义化的过程是在一般的经济停滞状态之中,尤其是农

业经济的停滞。这是中国与其他各国不同。再则中国没

有大农业经济,差不多完全是最小的小农经济,不断的军

阀混战,而且在帝国主义横暴侵略全国一般的破产状态

之中。

中国受着资本主义发展之最厉害的坏处(平民群众

的无产阶级化,破产失业广大的穷困等等),但是没有受

着资本主义的伟大的好处(生产力的增高)。

从中国掠夺去的资本,极大部份是用在中国国境以外,而中国所得到的是群众的破产失业死亡屠杀。

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艰难畸形的半途而废

的,尤其是农业。自然,在如此情形之下,中国境内的资

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非常之困难

的,非常之畸形的,半途而废的。这种情形,是中国农村

资本主义各种可能的发展途径的共同的特点。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倾向,首先表现的最

明显的,就是农村之中发生富农的资本主义式的小农经济——应用雇佣劳动的富农经济。自然,这种富农经济

现时很少的。

三、中国农民的阶级分化,可以分为富农雇农最小

农小农中农。中国农民阶级分化的总过程之中,可以看

见富农的经济有资本主义的成分的。阶级分化的过程,

是因为金钱的作用和商业的作用而发生的。这一过程的

表现:一方面是中国农村之中发现刮削雇佣工人的小小

的农村资本家,而别方面无产阶级及半无产阶级的群众

发生出来,所谓劳动后备军,日益增加。因而增多城市里

苦力工人的数量。农村之中所谓短工长工的雇农,也日

益增多。所以开始造成资本家经营农业的条件。农民中

的富裕份子,便能雇用工人(雇农)而成为富农。

四、富农的主要特点是刮削雇农的劳动。于是刮削

雇农的方法,便开始成为富农的主要的经济特点,然而

中国经济的一般条件,使生产力的生长十分停滞,对于农

业经济的资本主义化,自然是非常之大的阻碍,对于农民

上层份子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因此,农

村资产阶级(富农),一方面实行雇用工人(雇农),别方面仍旧要出租田地,而且还要经营商业和高利盘刮。再则,

中国农民群众实际上是绝无政治权利的,农村之中一切

强暴侵占的现象是常见的。

五、一部分农民用强抢的方法变成富农。在如此特

殊的状况之下,一般农民之中强有力的人,便能不用经济

的方法,而用直接的掠夺,占侵田地,强抢财产,如此而变成富农。不错,中国农民的阶级分化至今尚是含糊的,不

纯粹的,但是在这个分化过程观点上看来确是一个极端

上分化出农民资产阶级——富农,别个极端上分化出农

村无产阶级——雇农。此外,一般农民之中,又有许多过

渡阶层:中农和贫农——通常所谓贫农之中阶级的分析

上,还可以分为“最小农”及“小农”。“最小农”是最接近雇农(工人)的,可以称之为“半无产阶级”。

六、农业工人是被雇的劳动者。至于农业的工人阶

级则为雇用工人(长工,短工,日工),此等工人被雇佣于资本主义的农业经济及与农业相联系的工业(油车,茶

厂,糖厂等)中以维持其生存。

七、最小农的特点是以兼做雇工所得工资为其主要

收入。最小农的特点,是他还有最小数量的田地可以自

己耕种(或者自耕农,或者佃农),他们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而且每年亏空,他们收入的主要部分,实际上是

兼做雇工的收入(兼做短工,苦力工人等)。这种农民非

常之多,而且因为中国经济的落后,这种最小农的半无产

阶级与农村无产阶级间之区别往往是很模糊的。

八、小农是通常不用雇农的小耕作农,勉强可维持

贫困的生活。至于所谓的“小农”,就是小耕作农,他们有田地可以自己耕种,勉强供给一家人贫困的生活,而不用

雇农。即使雇用短工,同时也要自己兼做短工,那也大半

是带亲友宗族之“劳动互助”的形式。然而最近,这种雇

佣关系也渐渐的进到资本主义的雇佣方式。

九、中农是有余裕的可能而且有时能用雇农的。

“中农”的意义,在经济上是小土地私有者,不论他是自

己的私产,或是租来的土地,都只是较小的土地,然而在

资本主义之下一般而论,这种田地不但足以维持一家生

活,而且可以得着些余钱剩米,年代好的时候,可以变成

小小的资本,他们常常要雇用雇工。”(列宁)

十、农民分化的程度随着金钱关系及商业发展程度

而不同。这些分析,可以看见农民经济之中大致的几种

经济形式,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条件之下,尤其是农

业经济之中,实际上可以看见许多过渡的中间的形式。

农民的这种分化,因各地金钱作用及商业作用之发展不

同,而分化之程度也不同。金钱和商业之愈发展,农民的

分化亦愈利害,况旦天灾战祸,使一般的农民生活程度降低,而加紧农民的阶级分化,穷的更加穷,而极小部分的

富人更加富。

十一、中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的道路是资本主义式

的小农经济的进展。富农经济虽然很少,可是小农经济

在中国占绝大的优势,农民自己的土地上也是小耕作的

经济(出租给许多小农讲种)。除农民经济外,差不多完

全没有其他经济(其他耕作营业的方法,如地主的大经

济,包括几百亩田地以上的农场,或者资本主义式的农场——在中国是很少很少)。因此,历史上中国农业之资

本主义道路,正是上面所说的农民的资本主义式农家经

济的向前发展,这是战胜封建残余的一定的形式。

现在可以说,中国农业之中小的农家经济,是统治着

全国,不过被封建余毒,强暴压迫等所层层束缚着吧了。

十二、大地主经济变成资本主义农业经济之资本主

义化的道路很没有可能,因为中国没有大地主经济,而

且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小地主没有充分的资本来改良生产

技术。中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理论上还有别一

种的可能(因为工业发展得很小,生产的资本不够,所以

欧洲式的模范的资本主义式的农家经济之发展是不〔是〕

可能的,就是说中国不会有一方面保存地主经济,别方面

又有资本主义式的农家经济之现象),所以第二种可能,

理论上可以是:“大封建地主(或半封建地主)经济变成大资本主义的农业经济。”

但是,这第二种可能是很少的,第一个主要原因,中

国完全没有地主经济。即使认为佃农所耕的地主土地是

“土地经济”〔地主经济〕,那末,要将佃农都变成雇农,使用资本主义式的农业生产方法,也是非常之困难,因为如

果要如此办法,先就要有农业生产方法上技术革命。必

须要农业的技术增高(利用人造肥料,改良水利,应用机器,改良家畜的应用方法等),然后才能真正运用资本主

义式的雇佣制度,否则,仍旧只能出租土地。如果照现在

中国这种农业技术,那末在经济上看来,地主不出租田地

或〔能〕用多数的雇农,是很不上算的。可是,要增高技术,先就要在农业里投一大笔资本,中国的小地主是没有

这样的大资本。

十三、如果现在政治情形继续不变则地主的封建式

的剥削很难变为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但如此,即使中国

地主有这么多资本,这种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仍旧是非

常困难的。因为革命的农民运动非常之利害,必须先将

农民都镇压住了,才可以投资,否则是不可能的。因为国

内政治制度要有极大的变更,否则国内战争不停止,资产

阶级的法律秩序都不确定,土匪都没有肃清,这样投资也

是不可能的。政治上这种情形不改变,封建式强暴的刮

削农民,永久是农业经济中的一般现象。

所以,这第二种的可能,客观上是很少的,现在的政

治经济现状之下,地主变为资本主义式的刮削者,只有极

少的可能。

十四、中国农业资本主义化还有由外国投资的第三

种可能,但是革命深入这也很难了。现在,中国的殖民

区域(满蒙等处)也有少数较大的资本主义式的农村经

济,农业公司,而且大半还是过渡式的半资本主义式居

多(仍旧参用出租制度)。这些农业经济的发展,遇着许

多中国特殊条件的阻碍,所以非常之慢,他在全国农业之

中的分量是很小很小的。然而理论上中国农业资本主义

式的进化,还有第三种可能的道路这就是外国大资本家

投资在中国农业,组成很大的农业公司,例英美烟草公司

的农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式的集中)以及其他方式。

这种道路,可以使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加强,生产力

的增高加多。但是中国农业的这种资本主义发展的方

式,也不能有多大的范围。因为,这是保存着帝国主义的

压迫,而且还是更加加增这种压迫,简直要将中国从半殖

民地变成殖民地。而要中国完全变成殖民地,现时却更

加困难起来,因为现在工农群众的革命运动已经进到更

高的程度,已经不是转易可以压下去的了。

十五、只有革命的方法能澈底痛快的推翻封建剥

削。如果假定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在“地主经济”或地主租田制度转变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方式中进行,那么,农业的这种资本主义发展,必然是非常之慢非常

之痛苦的。要在几十年之中继续现时的状态,中国的农

民还要受着更残酷的压迫,束缚,饥荒,灾害,亚洲式的屠杀,以及其他封建的余毒。

十六、土地革命是开辟自由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

建余毒相矛盾的表现。只有痛快的革命方法,肃清土地

关系里的封建余毒,完全消灭一切压迫束缚的方法,完全消除地主阶级的剥削制度,才能开辟农村之中资本主义

的自由的比较快的发展——将中国农民(如佃农和农奴)变成资本主义式的小农经济。

但是,中国与当初的美国不同,美国的资本主义式小农经济,是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式的小农经济发展的模范。当时的美国是另一个时代,他的农家经济能有长期的开发,中国的这种农村经济的发展之可能,他的前途与美国不同。

十七、然而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胜利,推翻帝

国主义肃清封建余孽绝不应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出发点

只是将走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步。中国农业经济的生产

力既然很低,资本积累的速度自然比较的很慢,然而当革命胜利,而要开始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发展的时候,他却要碰见一个极大的阻碍,就是帝国主义。革命胜利推倒

了西欧日美帝国主义侵略半殖民地的工具——豪绅,地主,高利贷者,商人,军阀等,使帝国主义必然要找新的方法来剥削中国。那时候,中国在自己的经济政策上即使

只想得到半分的独立性,亦必须与帝国主义作残酷的斗争;而且中国在世界市场上与这些强大的先进资本主义

国家竞争,亦处于不利的地位,在这种情形之下,要自由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又是非常困难的。

在革命之后与帝国主义作这样剧烈的斗争时,必然

要把已经获得政权的工农群众的组织力量和阶级觉悟提

得极高,但这是对于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村中资本主义的

自由发展很有妨碍的。取得政权的工农群众,在这种情

形之下,一定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可以更加集中力量去战胜中国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碍障?他所得到的答覆,一定是赶快准备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就是说要赶快准备各种条件去消灭私有的资本主义市场而代以

有组织的经济。局部方面,要准备条件,使工人政府能够去没收大工业生产机关,而在国有的城市大工业领导之下,去进行集体的农村经济,发展合作社,经过合作社而使数千百万农民经济与城市的社会主义工业经济相联

合,但这却就已经不是准备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了,这是准备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

十八、社会主义前途的有利条件,资产阶级领导之破产与无产阶级觉悟之进步。中国资产阶级在国民革命中

的领导权已经完全破产的条件之下,在工农革命民权独

裁必然胜利的前途之下,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突飞

猛进。——不讲别的,单有这一件,已经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前途容易得多。

中国的革命农民,除开与已经建设着社会主义的苏

联无产阶级、与各先进国家和中国本国的社会主义的无

产阶级一同前进去建设社会主义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

以解放得自己。

因此,中国民权革命得着胜利,农民从一切资本主义前期落后关系之下得到解放,这件事,客观上虽然是向资本主义道路进行的一个出发点,但是,革命的过程里,他要转变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初步,中国现在具体的环境,使他必然这样走。

十九、中国农村半无产阶级以及苦力雇农如此广大

就能造成转变的一个基础。就是现在,中国农村里面资

本与劳动的冲突已经很剧烈了。以后只要资产阶级民权

革命有一个初步的胜利,这冲突一定会更加剧烈。因此,就是现在中国农村工人已经必须将自己组织起来,与农

村中半无产阶级的份子,一同在有组织的城市工人领导

之下,去与乡村中和城市中的资产阶级斗争,以求前途中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至于这个前途是否一定能够胜利,这当然要看将来

的实际环境。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断定的。就是中国共

产党的根本任务,是要用斗争来解决,是要领导中国革命向这条路线上发展。

二十、目前资产阶级民权革命阶段中共产党的土地

党纲。根据上面的分析,为了要完全消灭中国农村中所

有的封建遗迹,为了要让农村中的阶级斗争尽量发展,所以中国共产党将要采取以下的方针:

(一)推翻豪绅地主官僚的政权,解除反革命势力的武装去武装农民、建立农村中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的政权。

(二)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财产土地,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农民使用。

(三)祠堂庙宇教堂的地产及其他的公产官荒或无主的荒地沙田,都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农民使用。

(四)各省区中的国有土地的一部分,作为苏维埃政府移民垦殖之用,分配工农军的兵士,供其经济上的使用。

(五)宣布一切高利贷的借约概作无效。

(六)销毁豪绅政府的一切田契及其他剥削农民的契约(书面的口头的完全在内)。

(七)取消一切由军阀及地方衙门所颁布的捐税,取消包办税则制,取消厘金,设立单一的农业经济累进税。

(八)国家帮助农业经济:

A.办理土地工程;

B.改良扩充水利;

C.防御天灾;

D.国家办理移民事业;

E.国家由农业银行及信用合作社经手办理低利借

贷;

F,组织消费及生产的合作社;

G.统一币制统一度量衡。

(九)一切森林河道归苏维埃政府经营管理。

二十一、苏缩埃政权巩固后,即当实现土地国有。革命完全胜利之后,在全国或在重要省分中已经建立了巩固的苏维埃政权之后,中国共产党,将进而帮助革命的农民去消灭土地私有权,把一切土地变为社会的共有财产,因为共产党认为土地国有,乃消灭国内最后的封建遗迹的最坚决最澈底的方法。

二十二、商品经济不消灭,被剥削的农民群众永远不得完全解放,须组织农村无产阶级为澈底的社会主义的革命而争斗。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不论什么情形之下,在民权土地革命中不论什么状况之下,总是一定不变的力求农村无产阶级的独立的阶级组织。要向他们解释,说他们的利益是和农村资产阶级的利益永远互相冲突的,要他们不受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所蒙蔽,认清一天商品生产存在,农民群众一天还是穷苦的,要他们知道惟有澈底的社会主义的革命才能够消灭一切的贫困,一切的剥削。

根据六大《土地问题议决案》原件刊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写作背景入手,赏析诗中物象的寓意及多幅“痛苦与灾难”画面的意义;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过程与方法 1、赏析本诗运用的反复来渐次增强感情的方法。 2、赏析本诗塑造的四幅画面在编排上的独具匠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赤诚之情。 2、深入思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中物象的寓托及多幅“痛苦与灾难”画面的意义。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人就是什么?一位丹麦的哲学家与诗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给了自己的回答:诗人就是一个不幸者。她的内心埋藏着深沉的痛苦,她的声音也变得哀婉与抽泣。这个说法在艾青那儿得到了证实。因为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时,分明有一个痛苦而颤抖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回荡。 让我们的时光倒流七十几年,先来瞧瞧1937年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场浩劫。(播放卢沟桥事变视频)这就是一段伤痛的历史,国家面临危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不顾民族的利益,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中国正义之士,同学们试想,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此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于就是有了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简介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母亲生艾青时难产,她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就是一个不祥之兆。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因此,她被送到本村的一户人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她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的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电子课本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人多地少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土地。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千米2,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1.读图3-10,完成下列任务。 图3-10 印度、美国、中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2008)(1)中国陆地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 (2)印度人口众多,但陆地面积不足中国的1/3,为什么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都多于中国? 2.读图3-11,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想一想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3-11 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2008年) 类型齐全

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中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 较广,所占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图3-12 中国土地资源分布 中国现有耕地面积1.22亿公顷(2010年),耕地数量有限,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也比较少。中国森林覆盖率比较低,仅为20.36% (2010年)。中国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 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例如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1.说一说,你家乡有哪些土地类型?以哪一种类型为主? 2.中国三个地势阶梯中,哪个阶梯上的土地类型复杂一些?请据图3-12加以说明。 3.说一说中国土地资源构成的特点。 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

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5.9%。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58.3%。 总结: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1995年有耕地面积94970.9千hm2,占国土面积不足10%,概括起来,我国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南北长约5 500kin,跨越49个纬度。其中,中温带至热带的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2%,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占28%,热量条件良好。东起太平洋沿岸,西达欧亚大陆中部,东西长达5200km,跨越62个经度。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 2.6%,干旱、半干旱区占47.4%。由于水热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组合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生物资源很丰富。 2.山地面积大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仅占34%,按海拔高程统计,低于500m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500~1000m的约占16%,1000~1 500m 的约占18%,1 500~3000m,约占14%,超过3000m的约占25%,广大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据粗略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的40%,有林地的90%,天然草场的一半分布在丘陵山区。 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按现在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其他的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原等,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耕地约1.35 亿hm2,林地约1.67亿hm2,天然草地约2.8亿hm2,淡水水面约0.18亿hm2,建设用地约0.27亿hm2。 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据统计,我国尚有疏林地、灌木林地与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约1.23亿hm2,其中,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者约3 530万hm2,仅占国土面积的3.7%,而质量较好的一等地仅有310万hm2,质量中等的二等地有800万hm2,质量差的三等地有 2430万hm2,可见,数量少、质量差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特点。同时,这些后备土地资源又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垦难度大。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许多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可以用劣地、空地、荒地的占用良田现象普遍。1998年仅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就有三起严重违法滥占土地事件,并揭露了一些地区为了赶在国务院冻结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规定之前抢征、虚征甚至弄虚作假,许多良田被占用。 2.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括动破坏植被,就会引起水力对土壤的侵蚀,随即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我国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20世纪90年代初已增至15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0亿t,居世界第一位,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最为突出,年侵蚀模数5000~15000t/km2,长江流域由于上游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也很严重,目前其泥沙量已接近黄河,1998年长江流量特大洪水同时也是一次特大范围、集中性的水土流失,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我国水上流失造成土壤肥力的损失量每年相当于4000万t化肥,价值340亿元。水土流失区使江河湖库淤积,内河通航里程缩短,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增加。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土地资源课后练习 题一: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 1 —2题。 1. 图中①一④分别代表的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是() A. ①山地 B.②旱地 C.③草地 D.④难以利用的土地 2. 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面积广,所占比重大 B. 利用类型 多,分布均衡 C.建设用地不断扩大 D. 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题二: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林地所占比重最大 B.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丘陵地区 C. 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差别很大,东部远大于西部 D. 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题三: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B. 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题四: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广的是() A.耕地 B. 建筑用地 C. 林地 D. 题五: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下列正确的是() A. 山区农村新建住宅时,可建在荒坡上,或将平房改为楼房 B. 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牲畜的数量 C. 在陡坡上开垦耕地 D. 在宜林荒坡上大量植树造林 题六:某实验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在讨论四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方案,其中哪位同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草地

学的方案不合理()

题七:我国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A.西北内陆 的高原、盆地 B. C. 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区 D. 西南部的高原、山地 题八:读“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①②③④四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依 次为() A. 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B. 沙漠、林地和草地、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C. 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D. 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题九:读我国沿海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___ ,最适合的农业类型是,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 (2 )图示区域①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 ,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 。 (3)①地在③地的__________ 方向。 题十:读我国耕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B.贝贝 C .玲玲 A.乐乐 ) 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海拔侏 3 00(1 - 2 (MM)- 1 000 500 200 年降水址 年禅水址/毫米 I 000 800 卜①卄②③ (1 )图中③处表示的地形是

中国的土地资源和中国的水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阅读附答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阅读附答案 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完成下面问题。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意象和表现手法方面分析,诗歌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请从 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1)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 (2)选取了几类人做描写对象,突出民族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我,失去了 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 (3)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3.“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诗人把自己的苦难和广大农民还有祖国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对祖国的苦难抒写得更加深刻而真切。 4.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给苦难的祖国带来温暖,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向苦 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意对即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的这首名作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外敌入侵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在这种忧虑里,展现了他对祖国与民族命运的赤诚关切。 这首诗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均以这样两句诗开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它重复叠现,以舒缓沉郁的叙述性语调所表现的沉重、忧郁的感情,构成了贯穿全诗的基本情绪和反复出现的“主题”,既写出了彼地的自然环境,是寒夜的生活写照,又道出了彼时的政治氛围。在这首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流亡图。第一幅生活画面,表现了“中国的农夫”在寒冷岁月中的艰苦跋涉,而自己也被“苦难的浪涛”所吞没而又卷起的困厄。在那样的年代,无论农民、青年和知识分子,都不可能有好的命运。人们只能在寒冷中艰难地忍受生活的折磨,等待着难以预料的明天。第二幅画面,诗人把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惨遭遇,“蓬发垢面的少妇”“垂着头”坐在“破烂的乌篷船里”,“年老的母亲”“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第三幅画面刻画了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人身遭凌辱,土地受蹂躏。这三幅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语言上具有散文美,比喻奇特。 艾青的诗歌语言不是简单的情绪的外化,而是与内在生命不可分割的,它整体地形成了诗的有声有色有形的搏动着的生命体。很多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它具有散文美,这正说明了它的平实自然的艺术特色。它没有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几乎看不到什么有形的技巧。而所谓散文美,也正说明诗歌语言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它使诗的情境得以向远远的疆界拓展,具有了深邃广漠的感觉。这也正是诗的大气之所在。“寒冷”“封锁”等词语虽然简洁,但极富于弹力与表现力,它们蕴涵着深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诗的意象和内涵增添了极大的重量,这重量是一种不能推卸的负担,宿命地落在诗人的心头上,引起了深深的震颤──这也正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的寒冷的重量! 本文的另一艺术特点是比喻奇特。比如第一部分中背景画面运用的比喻十分新奇与妥当,诗人风比作紧紧跟随、伸出寒冷指爪拉扯行人衣襟、不停絮聒的老妇,无疑包孕了北方所遭受的一切苦难,给人一种阴森之感。失去家园,流离颠沛的人流,就像没有了根的浮萍,就像秋天的落叶,漫无目标的浮沉、飘零。追随着他们的只剩下“风”,还在“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的絮聒。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2《中国的土地资源》名师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地形和气候知识进行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讨论等方法来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地形、气候对土地资源的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温故知新: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 明确: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过渡: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二、新课学习 (一)人多地少 展示中国与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中国与美国陆地面积差不多,为何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学生思考) 展示:中国和美国地形比较 提问: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面积较大的是哪种地形?美国地形中面积较大的是哪一种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中国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美国平原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中国和美国人口比较: 提问:中国有多少人口?美国有多少人口?(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口总量却远远多于美国。 出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图 提问: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计算后回答) 明确:中国人均草地占世界平均数的30%,人均林地占世界平均数的13%,说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21·世纪*教育网 展示图片: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我国和俄罗斯、美国、印度、世界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分别是多少?我国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大吗?(学生读图回答)学生绘图:仿照老师给出的图,也可自行设计,绘制我国人均林地、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比较图。绘制完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人均林地面积和人均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 讲解: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人均林地面积约占世界平均面积的1/9;人均草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由此得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提问:我国土地资源有哪几种类型?(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有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和石山。 展示:中国土地利用比重图 提问:耕地、林地、草地、宜林荒山和荒地、宜农荒地各自占的百分比是多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艾青作(蒋海澄)。1937年发表。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啊,你,蓬发垢面的小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么?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1937年12月28日夜间1933年1月14日,艾青(蒋海澄)囚于上海监狱,漫天大雪,勾起他想念故乡,想念养育自己保姆的满怀依恋之情,于是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章《大堰河──我的保姆》。1937年12月28日,艾青来到武汉,“七七事变”以后,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空前高涨;而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大好河山的国土大片丢失。在这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人们一方面在寻求如何战胜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正确道路,另一方面则不免面对严峻的现实而陷入深沉的思考。作为一个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深切关怀的诗人,艾育不能不在感情上有他独特的表达方式。《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正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一个满怀正义和激愤之情的诗人所唱出的一支深沉而激越的歌。这是一首充分体现了艾青早期的感情基调的诗。他的那种赤诚炽烈、深沉执着的对祖国人民命运的关怀,使他不能不以一种急切忧虑的心绪,冷竣而真实的笔触,把当时的社会气氛传达出来。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从开头到全诗中反复咏叹的两句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两句诗,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起承转合”中的插曲,它是发自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诚的感受,强烈的呐喊。大自然的季节更替所给予人的感受,只能是感官上的触觉。重要的是在于诗人的内心深切地感到了寒冷的封锁,使他不能不爆发出这强烈的呐喊。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关注于北方的“中国的农夫”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上,关注于南方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和“年老的母亲”的坎坷命运上。这一切,正是构成“寒冷在封锁着中国”的具体形象和生活画面;而诗人的一腔深情也是透过这一切而传达出来的。艾青创作伊始,便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寄托在对中国农村和农民命运的关怀上,现在,当民族危机的阴影笼罩在祖国大地上空时,他又一次以自己的笔触抒发了这种情真意挚的忧虑和愤懑。我们从这种感情的依恋和关切中,看到了这个虽属知识分子但却与农民的命运密切联系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精品教案第三章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资料。图表运用对比分析加以阐述,学习中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同一问题不同途径和方法,较好掌握课本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图表表达方式是学好本节的关键。【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观念。 2.知道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的土地资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单选题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600米地带 C.1600~1900米地带D.1900~2500米地带 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D.柴达木盆地2009年6月25日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读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回答4~5题。 4.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 A.1999~2000年B.2000~2001年C.2001~2002年D.2002~2003年5.下列对耕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②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③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④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占补平衡是一项耕地保护制度。据此完成6~7题。 6.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7.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读中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B.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 C.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 9.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D.山西、西藏、甘肃、青海 读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回答10~11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阅读附答案

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完成下面问题。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意象和表现手法方面分析,诗歌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1)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 (2)选取了几类人做描写对象,突出民族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我,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 (3)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3.“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诗人把自己的苦难和广大农民还有祖国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对祖国的苦难抒写得更加深刻而真切。 4.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给苦难的祖国带来温暖,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意对即可) 精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赋的基本知识 1.赋产生的背景: 两汉时期,政治、经济高度繁荣,有鲜明贵族印记的文学样式——赋便应运而生。 2.赋体导源于荀子的《赋篇》,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 3.赋体的发展: 骚体赋:汉初时产生,由于尚未脱离楚辞的形式,因此得名。 汉大赋:以歌功颂德为主旨。 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 抒情小赋:东汉中期后出现了贴近现实人生、抒情言志、篇幅短小。 以张衡的《归田赋》为发端。 骈赋(律赋):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上四下六、辞藻华丽; 文赋:接近于散文化的赋; 晚唐杜牧的《阿房宫赋》,首开文赋的风气。 4.赋的形式特点: 以铺张扬厉、夸饰、描述为主,呈现出雄奇、博大的壮美感,形成一种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形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一、作家作品 1.地位: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2.诗歌风格: 朴素雄浑 3.代表作品: (1)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2)诗集: 《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

(3)论文集: 《诗论》、《艾青谈诗》等; 二、内容要点 1.写作背景: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面对中华民族所承受的灾难,作者写下了这首诗。 2.“雪”的含义: 本诗中的“雪”既指现实中的降雪,也指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即当时局势的象征。 3.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起笔,有何作用? 一是切题;二是为全诗奠定了凝重、沉郁的基调 4.“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全诗出现了几次?属于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四次出现; 反复 从情感表达上成为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从篇章结构上是全诗结构的骨架,串连起多个画面。 5.寒冷封锁中国的具体画面有哪些?起何作用? (1)冒雪赶车的农夫——马夫苦行图 (2)乌篷船里的少妇——少妇失护图 (3)家中年老的母亲——老母蜷伏图 (4)向天乞援的农民——农民乞天图 作用: 诗人通过一幅幅画面,逼真地再现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 6.这些画面在描写角度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概括力? 这些画面从“男女老少”的不同层面,“由北至南”循序渐进地呈现出劳动人民的苦难:流离失所—失去依靠—不知去向—向天乞援。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1.现在,某地有10 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①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②全部砍掉,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③把10 000公顷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一片,即1 000顷。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以便森林能有更新的机会。 (1)你赞成哪一种办法?为什么? (2)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你的主意写出来。 (1)赞成第三种办法。因为第~种虽然使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但没有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第二种属 于过度砍伐,会破坏生态环境,是最不可取的,只有第三种既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能够使森林得到更新,保护了森林资源,所以是比较恰当的。(2)略 点拨:此题设置了三个情景来提出问题,然后我们辩证地分析,③是比较合理的。(2)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 2.由于我国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因此,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1/3 人多地少 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的和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部山区的林地多为林和 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 东部平原盆地东北西南东南人工次生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4.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和。就耕地类型来说,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西北内陆以和为主;青藏高原区土地较低。 耕地林地旱地水田草地荒漠生产力 点拨: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 5.简述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原因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原因: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耕地;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措施: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适当开垦荒地,稳定耕地的总量。 1.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大物博,耕地、林地资源十分丰富 B.目前我国大量开垦荒地,土地资源越来越多 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无穷 D.我国人均土地资源贫乏,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点拨: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各种资源几乎都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资源相对短缺。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来看,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不足,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土地资源没有太大的增加潜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人类对土地日益增长的需要,就必须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目前我国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末开发的土地 A点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种植业,因此在几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如草地、耕地、林地中,耕地是最主要的。本题应注意的是,尽管耕地的比重比草地、林地都小,但地位最重要,“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切勿混淆。 2.探究一下,西北内陆地区耕地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一般应具备哪些自然条件? 答案:地下水出露或有冰雪融水灌溉的绿洲。 点拨:因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绿洲,就有耕地,耕地呈点状和带状分布。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区域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旱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D (2)B 考点二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 (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1)修建水库,解决时间分配不均。 (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2.跨流域调水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艾青作(蒋海澄)。1937年发表。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小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