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新媒体概论

课程标准新媒体概论
课程标准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和编导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这一课程的教学建立在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作为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

2.能力目标: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新媒体使用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概说

【目的要求】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内容主要是了解新媒体概论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新媒体的概念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

3.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4.新媒体的社会影响

【自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媒体的宏观发展状况。

第二章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

【目的要求】

介绍门户网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探讨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其影响;介绍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比较研究Google和百度,分析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内容主要是了解门户网站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门户网站概述

2.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影响

3.搜索引擎发展概述

4.搜索引擎详析

5.两大中文搜索引擎的比较

6.搜索引擎的未来之路

【自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媒体的宏观发展状况。

第三章虚拟社区

【目的要求】

介绍虚拟社区的概念由来,讲解发展历程,探讨虚拟社区的特点和社会影响,重点剖析商务类和教育类虚拟社区。组织学生观察教育类虚拟社区(例西祠胡同安广院BBS),引导学生熟悉这一类虚拟社区,掌握这一类虚拟社区的特点及其在群体中的作用,对群体的影响。

【教学设计建议】通过网站链接介绍虚拟社区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2.虚拟社区的发展历程概述

3.虚拟社区的特点

4.虚拟社区的社会影响

5.商务类和教育类虚拟社区

【自学内容】试论虚拟社区的现实影响——以西祠胡同安广院BBS为例

第四章网络文学

【目的要求】

了解网络文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熟悉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剖析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分析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教学设计建议】通过网站链接介绍网络文学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网络文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网络文学概观

3.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

4.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

【自学内容】小组作业,通过二手资料收集了解我国网络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瓶颈,给出解决途径,完成中国网络动画市场调查报告。

第五章数字电视

【目的要求】

了解国内外数字电视的发展概况,熟悉数字电视的特点及影响,熟悉国内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典型模式,熟悉数字电视的发展瓶颈。

【教学设计建议】通过网站链接介绍数字电视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数字电视概述

2.数字电视的特点及影响

3.国外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4.中国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自学内容】实地调查,掌握合肥市数字电视发展情况,小组讨论目前合肥市数字电视发展态势,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撰写调查报告。

五、教学条件

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具有正规的多媒体教室,设备先进的实训教室,具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完全能满足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保障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该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上网,预习、复习相关知识,并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做好准备。

六、学时分配建议表

七、实施建议

1、教学组织

本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课堂演示、课后训练及作业、课外指导、课外实践、考核等方式进行。

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方式进行,授课过程中注重基本技巧和知识的讲解以及突出重点、难点;通过讲练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利用PPT营造影视效果,在讲授的同时,通过随堂训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练带学,把课堂讲授与练习有效结合起来。考试分数构成百分比例为:总成绩100%=平时实践考核50%+期末考核50%。

2、教材选编

1.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3、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知识。教师队伍要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新闻采访方面的知识,年龄上30-45岁之间。两至三人组建成课程教学团队。

4、教学评价

根据高职高专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本课程在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外,学生必须在业余时间完成实训项目才能真正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本课程建议在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以开放讨论式、分析讲评式、启发引导式等多种策略灵活运用。学、练同步,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5、教学资源

参考书目

1.闵大洪著,《数字传媒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3.廖祥忠著,《数字艺术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4.蒋宏、徐剑著,《新媒体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八、有关说明:无

撰写:审核:

课程标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4.14.)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人)审定日期06B156010122吴美慧2015.8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表 课程代码开设学期适用专业周课时理论课时考核方式课程类型 推荐教材名称 参考教材名称 前修课程后续课程 06B156010122课程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第1学期英文名称 The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image recognition 建筑设计技术 4周 /学期10总课时40学分4 20实践课时20作业次数10报告次数2 考核方法笔试机考设计(论文)其它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作者 白金波陈中玉 张增宝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名称《建筑制图与识图》作者赵艳敏吴俊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名称初等数学 代码 名称建筑 CAD 、建筑施工技术 代码06B156030122 ; 06B156030130 二、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现行制图标准; 2.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 3.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二)能力目标 1.会用绘图仪器制图; 2.能按照国家现行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常见的工程形体投影图; 3.能熟练的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4.会绘制是施工图的放样图; 5.具有绘制一般建筑物视图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 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采用设备演示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各种 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绘图的思路和方法;能规范地绘制图纸。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 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识图和制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本课程学习情境设置: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按照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理论 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学习情景共设计了 2 个: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2.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梁结构、板结构等)。 (三)学习子情境设计 2个学习情景所对应的子情景合计7个子情境。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1 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参考学时:56学时 参考学分:学分 开设时间:第四学期 2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 (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 (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 (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 (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 (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 (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 (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能力目标 (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 (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

(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 (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 (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4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课程结构以就业岗位对就业人员知识、技能的需求取向,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技能训练、综合案例考核等活动,构建机器人工作站典型应用、轨迹设计及编程、机械及动态装置、现场编程基础等四大模块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机电工程技术基础》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并为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与维护》、《行业应用典型工作站维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课程主要内容为ISO 、IOS 15187:2000/GB/T 19399-2003、IEC 9506-3:1991、ISO/IEC 9506-3:1991、DIN7168-91、GB/T 33262-2016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操作要求。 5 课程教学设计 表课程教学设计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8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2.新媒体的优势 3.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四)作业 谈谈怎么看待柯达破产? 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创新扩散理论。(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2.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一)教学目的 阐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2.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3.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作业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的关联。 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中网络传播的类型,掌握网络中的大众传播发展历程,掌握web2.0特征。

课程标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人)审定日期06B156010122吴美慧2015.8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表 课程代码06B156010122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开设学期第1学期英文名称 The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image recognition 适用专业建筑设计技术 周课时 4 周/学期10 总课时40 学分 4 理论课时20 实践课时20 作业次数10 报告次数 2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核方法笔试机考设计(论文)其它课程类型 通识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 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推荐 教材名称 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作者 白金波陈中玉 张增宝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是否 参考 教材名称 名称《建筑制图与识图》作者赵艳敏吴俊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是否前修课程 名称初等数学 代码 后续课程 名称建筑CAD、建筑施工技术 代码06B156030122;06B156030130 二、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现行制图标准; 2.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 3.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二)能力目标 1.会用绘图仪器制图; 2.能按照国家现行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常见的工程形体投影图; 3.能熟练的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4.会绘制是施工图的放样图; 5.具有绘制一般建筑物视图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采用设备演示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绘图的思路和方法;能规范地绘制图纸。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识图和制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本课程学习情境设置: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按照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学习情景共设计了2个: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2.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梁结构、板结构等)。 (三)学习子情境设计 2个学习情景所对应的子情景合计7个子情境。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焊接自动化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一、《课程标准》由开课系/部提出具体要求、意见,经课程组充分讨论后指定一人执笔。 二、每一门课程,如果学时不同、适用专业不同,《课程标准》也不同。 三、《课程标准》的制定,由课程任务所在专业负责人初审、系/部审核、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课程标准》若需修订,经课程组商议后,提出申请,由课程任务所在教研室、系/部、教务处逐级批准后,方可进行修订。每学期的《课程标准》要作为原始教学文档进行保存。 五、《课程标准》应一式四份,授课教师、课程所在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各一份。 六、文字编排要求 (一)正文:宋体小四号 (二)标题序号:一、(一) 1. (1) (三)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 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 四级标题:楷体小四号(加粗) 七、段落排版要求: 首行缩进2个字符; 段前段后为0; 行间距为1.5倍行距。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焊接自动化技术》 课程标准 2014年 9 月

《焊接自动化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A类(纯理论课) 是否为精品课程:院内一般课程 学时:36 开课学期:2015年春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焊接自动化技术》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基于数控与智能控制的现代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知识,焊接自动化设备的组成,传感技术和控制系统,焊接自动化设备设计和发展前景。学习本课程,可以开拓学生在焊接夹具和自动化技术等领域的知识,达到懂设计、会编程的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2.了解自动化技术的分类。 3.熟悉焊接自动化设备结构组成。 4.熟悉传感技术和控制系统。 5.掌握焊接自动化设备设计步骤和要点。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自动化设备设计能力。 2.初步具备自动化编程能力。 3.初步具备焊接夹具设计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媒体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 1404403 课程学时:30 学分: 2 适用专业:新闻学 开课时间:四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 大纲执笔人:刘荣大纲审定人:刘汉光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作为新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它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理论讲解中将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加以辅助。具体基本要求有: 1.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理解媒体发展的现状。 2、理解新媒体的发展在媒介产业的地位及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3、掌握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 4、理解新媒体的发展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5、理解新媒体管理的有关问题; 6、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Web2.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2.教学难点:新媒体的经营模式、管理需求,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老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 3、基础知识与重点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第1章新媒体导论理解 2 第1节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第2节新媒体的优势 第3节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第2章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掌握 2

第1节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第2节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3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第1节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第2节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第3节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第2单元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第4章新媒体的类型理解 2 第1节网络人际传播 第2节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 第3节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4节Web2.0 第5章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掌握 2 第1节搜索引擎 第2节门户网站 第3节垂直网站 第4节电子商务网站 第6章博客掌握 2 第1节博客的特点 第2节微博 第7章社交网站掌握 2 第1节社交网站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 第2节社交网站对传播的影响 第3节社交网站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8章视频网站掌握 2 第1节视频网站的概念及特点 第2节视频网站的发展历史 第3节视频网站对传播行业的影响 第3单元新媒体管理 第9章新媒体的宏观管理理解 2 第1节新媒体带来的负效应 第2节新媒体的管理对策 第3节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双刃性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与CAD 学时:80 (一)课程性质 《工程制图与CAD》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主干课程之一。培养学生识读水利工程图和房屋建筑图的技能,该技能是水利工程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预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模式,以实际工程中典型的水工建筑物为案例,以拟定的实训题目为任务,图物对照进行读图和绘图,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的需要来进行,让学生在完成具体训练的过程中来发展职业能力;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完成工程建设岗位上相应的工作任务。

(五)课程内容及教育教学要求(见附表15) (六)教材选择 1、程时甘主编.现代机械制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程时甘主编.现代机械制图习题集.北京: 电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水利工程制图》及《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河海大学出版社印翠凤张牧主编 2、《房屋建筑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凌卫宁李柯主编 (七)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 1、网络资源利用 教师借助网络课程,完成与学生的教学交互,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同时学生通过互联网精品课程网站共享型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专业课程。 2、实训资源利用 学生通过实训能随时验证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自主学习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中心去完成某项仿真或真实工作项目。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专业绘图实训室 (九)教师要求 专职教师两名 (十)教学组织与设计 实施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模式,以实际工程中典型的水工建筑物为案例,以拟定的实训题目为任务,图物对照进行读图和绘图,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 (十一)考核方式 考试与考查结合,平时与阶段结合,随堂实训占重要组成。

《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课程标准

《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 课程名称: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 所属专业: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水电站方向)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总学时:128(52+28+44+4)(52学时为讲练一体,28学时在水电站仿真机上训练,44学时在校内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中心完成,4学时为课程结业综合考核) 课程教学模式: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练一体。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教改试点专业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课程体系,《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运行、分析能力和解决运行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贯穿水电行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以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的各个控制系统为载体构建项目,围绕水电站发电生产工作过程,瞄准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水电厂自动装置检修工两个工种职业标准,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序化,形成基于水力发电工作过程的项目式学习领域课程。整个课程按照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先是学中做,后是做中学,分为7个学习情境。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水电站机组自动化运行与监控》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双证书课程 .....”,与“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水电站自动装置检修工”职业标准所要求的核心知识、技能相对应,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水电站运行值班员、维护工等岗位无缝对接。是学生对前续课程的综合和专业落脚点之一,是走向本专业岗位学习的必经之路。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包括:《水电站》、《PLC控制技术》、《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

轮机》、《发电机与电气一次设备》,为后续课程《水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与维护》服务。 本课程除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认知外包括:水轮发电机辅助设备油、水、气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机组现地控制单元的自动化运行,调速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励磁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公用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等6大部分。 能力递进 低 高 油系统的主要作用主要有机组的润滑、散热及液压操作。压缩空气系统的主要作用有储能建压设备用气。技术供水的主要作用是对运行设备进行冷却和润滑。排水系统的任务是避免厂房内部积水和潮湿,保证机组过水部分和厂房水下部分的检修。调速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发电机的转速、频率,机组并网后调节有功。励磁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机组并网后调节无功。现地控制单元的作用是发电机组的启停等顺序控制。主阀、闸门等公用设备控制系统对相关引水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本行业领域正朝着“大机组、智能化、绿色电力”方向发展,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进行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水电站各个系统的运行维护等知识、技能,应用技术分析解决运行中的问题的能力。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水电企业大多在偏远山区,这就要求学生们要有“不畏艰苦、扎根山区、志在高峰”的精神,同时要养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责任意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去掉“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教学大纲(第2版)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教学大纲 (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 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选修/必修 计划学时:16~32 计划学分:1~2 先修课程:无 选用教材:《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第2版)》,张向南勾俊伟编著,201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 适用专业:全校公选课,本丛书适合作为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贸易、电子商务、广告学等新媒体营销课程的教材。 二、课程简介 随着移动设备以及移动网络的发展,新媒体以相对较低的推广成本、年轻且付费意愿强的人群、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机制等优势,成为企业首选的营销平台。为了提升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效率,新媒体工具应运而生。本课程以新媒体运营工具实战为基础,为学生呈现完整的运营图谱,包括新媒体图片处理、新媒体图文排版、新媒体表情包、新媒体H5动画、社群运营技能、短视频处理技能等一系列内容,从而达到利用新媒体工具实现有效营销效果的学习目的。 三、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要求 1、了解无版权图片、信息长图、icon图标、九宫图、GIF图、二维码等 2、了解文字的视觉传达 3、了解常用的排版插件 4、了解创意字的设计

5、了解表情包的发展概述、制作方法和开发平台 6、了解HTML5概念、传播的心理因素、展现形式等 7、了解社群裂变工具、打卡工具、管理类平台等 8、了解短视频的策划与推广 (二)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基本的新媒体工具使用方法,具备现有工具应用和新工具挖掘的能力,能有效地开展新媒体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处理工作。 (三)素质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有意识的关注新媒体工具版本更新与操作优化,激发学生的迭代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四、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识读和绘制图样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视图、绘图技巧,熟练绘制工程图纸。具备独立运用AutoCAD设计和制作工程图的能力。达到专业绘图员等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概念、制图基本知识; 2.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3.熟练掌握《工程制图》国家标准; 4.掌握零部件图样的计算机绘制方法和图纸要求; 5.掌握徒手绘制工程图样方法; 6.掌握利用工具按国家标准绘制工程图样方法; 7.掌握AutoCAD绘制工程图样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读中等难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2.能正确查阅《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并根据国家标准正确绘制工程图样; 3.能够利用手工和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 4.能独立运用AutoCAD设计方案、绘制工程图样; 5.能使用各种工具拆装部件或机器;能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工程图样; 6.能使用技术测量工具进行零件、装配体测绘。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 三、参考学时64 四、课程学分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2016级《自动化概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20A1K801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 3、学时学分:28学时;学分2.0 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5、先修课程:电工电子基础 09ACK024(4) 6、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 二、教学方法 课堂坚持“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法、移动课堂”相结合;通过教师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法与移动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并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动态。 三、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考勤、课堂组织纪律、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论文、PPT 课件、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作业成绩(30%)+期末成绩(50%) 四、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课程内容讲授实验、实训合计第一章自动化概述 2 0 2 第二章自动化的核心——自动控制10 0 10 第三章自动化的典型应用14 0 14 第四章自动化教育的内涵与体系 2 0 2 五、教学安排 第一章自动化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动化的作用和应用概括,自动化的有关定义,特点,应用技术以及自动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自动化的概念; 2、自动化的作用与应用概况。 难点: 1、自动化的应用概括 2、自动化、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教学内容】: 1、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2、自动化的作用与应用概况; 3、自动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自动化与信息技术; 5、自动化与信息化。 第二章自动化的核心——自动控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的结构与特点;理解PID控制的结构、特点以及优缺点;了解各种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008修改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

课程标准_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

《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光伏应用技术 1.前言 1.1课程性质 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技术课。该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较为复杂的电气工程图样能力,熟练掌握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各种电气工程图的方法。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前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为:《电力系统分析》、《电气安装与调试技术》、《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工厂供电技术》、《电机拖动及控制》、《电气控制基础与系统》、《变频调速系统与运动伺服控制技术》。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围绕工作岗位所需职业技能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取典型的学习项目,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熟悉电气制图的基本要求; 2.掌握电气制图的基本方法; 3.掌握电气图纸识读的要求; 4.掌握电气图纸识读的方法; 5.掌握AUTOCAD的操作方法; 6.掌握AUTOCAD绘制电气图纸的方法; 2.2.2能力目标 1.能完成常用工程图纸的识读; 2.能完成简单电气图的绘制; 3.能完成结构框图的绘制; 4.能完成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5.能完成零件的测绘 6.能完成三视图的绘制; 7.能完成图纸的检查和审核; 2.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6)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 (7)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8)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课程内容与要求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标准(强世锦)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导论课时:40学时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通信技术(物联网方向)和电信技术专业第1学期开设的专业方向普及基础课,也可作为计算机类、工程类、管理类及经济类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选修课也可放在最后一个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是通信物联网方向和电子信息物联网智能技术专业的专业指导基础普适课程。 本课为新生物联网技术入门课程。内容涵盖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的构成及内涵辨析,具体针对条码、传感器、MEMS、RFID、互联网、移动通信网、ZigBee、WIFI、蓝牙、WSN、EPC系统、综合通信传输网技术、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云计算、中间件和软件等知识的概念做了较为详细阐述。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物联网的总体框架有一个充分了解,并知道物联网技术体系的脉搏及所涉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及发展趋势。配20多个有宝贵而丰富的典型应用案例的音像动画视频资料。做到理实一体,为教学提供了既便捷又生动的教学资料,以利于学生尽快深入理解相关的技术概念,同时开阔眼见。 前期课程:高初中科技技术课程 后续课程:通信原理基础、自动识别原理、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自动控制原理、短距离无线通信、无线网关技术等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多种多媒体视频和动画并重,要求理论与实践认识能够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以章节为主,每个章节凸显一个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主题技术,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对概念和技术应用问题从高到低的要求是理解、了解和知道三级,对基本分析方法,对核心技术的分析方法及技术手段是透彻、掌握和清楚三级。以便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学习好后续的专业课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联网的主题构架,技术核心和难点、智能传感器、RFID、工作频率的选择、传感网构架和特点、网络层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种类、软件分类和中间件含义和意义、M2M的定义和物联网的关联、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概念和特质。 难点:物联网的定义和深层意义、传感网与智能传感器工作频率的分类及应用环境、短距离无线通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习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