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汉服传承研究

基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汉服传承研究
基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汉服传承研究

基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汉服传承研究

摘要:汉服的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探究和传承汉服文化,能够激发起人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汉服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灵感和启发,增强现代服装设计内涵。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角来探究汉服传承研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追忆与传承。近年来汉服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关于汉服的议论和相关的活动较多,社会上关于汉服的讨论逐渐上升为以传统服饰为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汉服;传承;文化

汉服从外形上看给人潇洒大气的感官体验,从内里来看,又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宇宙万物的认知以及古代伦理道德观念都能从汉服文化中表现出来,汉服不仅能为着装者营造洒脱飘逸的形象,也能更好的衬托着装者的气度。由此可以看出,汉服承担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我们所探讨的汉服,不仅仅是汉代的服饰或是“唐装”,而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关注汉服,本质上是关注汉服所传达出的中华文明,服装虽然只是物质,却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一、汉服起源与发展历程

(一)汉服概念

汉服与人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汉主要是指汉代,也可以指代汉族。服主要是衣服的意思,在古代是附属于衣服的物品。汉代刘熙《释名,释衣服》曰“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也。”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汉代服装主要分为上衣和下裳。学术界对汉服的概念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认为汉服就是汉代的服装,第二种认为汉服是中国汉民族文化礼仪代表。本文针对汉服的定义,限定于第一种定义中。(二)汉服来源

汉服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猿人祖先食用野果填充肚子,采摘树叶和兽皮等遮盖身体,这些树叶是人类最早的衣服。新石器时代,人类学会利用石器来进行生产和生活,出现了骨针等工具。男子打造石器,外出捕猎,女子负责采集编制麻衣,人类穿上了简单的服饰。人们逐渐学会用植物纤维,加工成麻线,织成麻布。用蚕丝纺线来制作布帛衣服,人类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先民们用麻布取代了羽毛兽皮等,这些纺织纤维的出现,揭开了人类服装发展历程。

(三)汉服历史发展

汉服发展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在夏商周王朝,社会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服装和布料发展迅速。服饰制度逐步完善,人类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西周政治上采用分封制、世袭制,对祭祀所用的衣物服饰等有严格的要求,必须要等级来划分,并设有管理服饰的典妇坊。同时布料花式也逐步增多。西周的服饰风格大体沿袭自商代,但较之商代又有变化,服装的样式比之商朝时期略显宽松,而且上衣的袖子也分为了大小两种款式,领子变为交领。衣服无纽扣,而是在腰间缠系极长的衣带,王公贵族会在腰部垂挂一些诸如宝石的装饰品,裙子及裤子及地。当了春秋时期,深衣开始出现,深衣实际上就是很长的衣衫,将衣和裳上线缝在一起包裹身体,服装风格依然沿袭商周时期的交领风格。春秋时期的裙子分为直裾和曲裾两种类型,在分辨时可以根据裙子部分是否有围绕的线条来判断。到了春秋时期,纺织和染色技艺飞速发展,已经开始有较为复杂的图案出现。到了秦代大多以大襟窄袖为主,西安兵马俑的出土,为研究秦代服饰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汉朝初年,依然沿袭秦朝的体制。东汉汉明帝在参考秦朝服饰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创立了以冠帽区分等级的冠服制度。服装风格与典雅、凝重为主,男子大多身着袍服,女子着装以对襟为主,头发后梳,勋贵人家以花钗、步摇做装饰,百姓人家以布巾裹头。到了魏晋时期,当时的名士十分推崇自然之道,因此着装的风格与飘逸潇洒为主,这个时期的男子大多身着宽松的袖衫。到了南朝,宽袍大袖依然为人们所喜。唐代,经济发达,常服和法服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常服又被称为公服,主要适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法服主要作为礼服穿着。宋代沿袭隋唐旧制,但由于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风格以严谨、简朴为主。男子服饰以圆领为主,官员服饰会以颜色来区分等级,在祭祀朝会外,还会套以外衫。女子的服饰较之唐代略窄,发型以高髻为主,以花朵为装饰物。元代服饰以袍为主,南北方之间无较大差异,但用料却有明显的贵贱之分。明朝建立后,曾试图弱化蒙古族对汉服的影响,但效果不大。明朝时期,棉布衣料得到推广,普通民众的着装材料得到较好的改善。清朝开始推行“剃发易服”,严禁着明代服饰,但由于民进怨愤极大,并由此爆发多起反抗运动,使得清朝统治者在服饰方面做出些微让步,清朝复试中保留了一些汉服的特点,但总体而言,汉服仍处于逐渐消亡的状态。清朝男子服饰主要以满服为主,民国时期盛行的旗袍、马褂、长衫等均是以满服为主进行的改良,都不能算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到了现代,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丰富,国学教育盛行、古装电视连续剧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汉服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汉服的各种款式与主要以汉服复兴为主题,这也使汉服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中。二、汉服的形制与分类

(一)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主要出现在隋唐及五代时期,齐胸襦裙是当时女子的主要着装之一。齐胸襦裙主要分为交领和对襟两种,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较之交领齐胸襦裙更为广泛,齐胸襦裙的束带位置在胸部以上,齐胸襦裙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千多年在发展历史,在五代时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二)交领

交领右衽是汉服的代表特征之一,区别于部分古代少数民族左衽。交领右衽早在汉代初期就已经出现,是汉服最基本、最原始的特征。交领襦裙是汉服中极为常见的服饰之一,交领襦裙主要的特征是上身衣领部位为交领,交领襦裙常见于宋代。按着装人群分可分为男士交领和女士交领两种。与其他类型的汉服相比,襦裙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即上衣短、下裙长,充分体现了服饰制作中的黄金比例,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

(三)对襟襦裙

襦裙从战国时期出现一直延续到清朝,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襦裙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整体还是沿袭最开始的样式。襦裙是我国服装史上形成最早、款式最基本的形制之一。在魏晋时期,襦裙的特点为裙腰曰高,上衣曰短,衣袖曰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二三尺。唐代初期,时兴曳地长裙和小袖短襦,但到了盛唐,妇女的穿着风格又转向宽大拖曳。襦裙中的下裙主要由连接缝合而成。裙腰多用绢条制成,两端有系带。在对襟襦裙内搭配抹胸,显得简洁明快又落落大方。

(四)曲裾

曲裾流行于秦汉时期,是汉服深衣的一种。曲裾的样式为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曲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代服饰中无连裆的罩裤。曲裾的出现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曲裾刚开始出现时,男女均可穿着,区别只在于男子的下摆较之女子略宽,以方便男子行走。从当代出土的壁画可以看出,女子曲裾的下摆呈现出“喇叭花”一样的样式。到后期,男子曲裾逐渐消失。到魏晋时期,襦裙兴起,曲裾深衣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曲裾深衣作为女服中常见的款式之一,衣领部位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时称“三重衣”。

(五)直裾

直裾区别于曲裾,衣襟部位为方直。直裾的下摆部分垂直裁剪,衣裾主要放置在身侧或者后方,直裾没有曲裾一样系在身上的衣带,而是由腰带进行固定,腰带的材质大多为皮革或布。汉代以后,内衣得到较大的改进,曲裾已不太适用。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因此直裾逐渐取代曲裾,成为当时主要的衣物形制。

直裾在最开始出现时,主要作为常服穿着。到东汉,直裾开始作为礼服出现在正式的场合,在当代出土的许多东汉壁画中,均能看到直裾的形象。

(六)朱子深衣

朱子深衣是汉服的一种,主要作为礼服穿着与祭祀等正式场合。宋代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中就有关于朱子深衣的记载。朱子深衣的特点是直领,而穿为交领,下身有裳十二幅,裳幅皆梯形。朱子深衣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当代日韩所穿的礼服就有借鉴朱子深衣的部分。

作为“礼仪之邦”,朱子深衣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中古代儒家的礼仪教化。向朱子深衣这样将传统文化融入人们所穿衣物中,正是我国民族服饰的特别之处。深衣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之中。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礼记中记载的深衣向来被史学家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朱子深衣正是朱熹对深衣及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实践。朱子深衣经由朱子礼记不断流传,并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在韩国,目前还留存大量的身着朱子深衣的人物画像。当前,在许多重要场所,韩国民众仍然会身着朱子深衣改造而成的礼服。当代,传统文化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热爱民族文化的年轻人开始身着传统服饰,出席较为重要的场所,在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朱子深衣这样的传统汉服出现。

(七)半臂

半臂是唐代较为常见的女性穿着。半臂实际上是没有短袖的对襟上衣,用带子系于胸前固定,半臂的衣袖极为宽大,唐代女子大多将半臂穿在裙、衫的外面。半臂在唐代前期较为盛行,男女皆可穿着,甚至可以作为宫廷常服。

(八)短褐

短褐是汉服的一种,在古代,通常流行于较为贫穷的民众之间,短褐也可以称为短打,主要由较为粗陋的布料制作而成。

(九)褙子

褙子也可以称之为背子,主要由半臂演化而来。宋明时期为女子的常用服饰之一,褙子的特征主要以直领对襟为主,长度越过膝盖,在腰间用帛带束住。褙子分为宽袖和窄袖两种,宽袖在衣襟位置有花边样的装饰,且衣领一直延续到下摆处,窄袖在领口和袖口均有花边作为装饰。宋代由于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人们普遍追求简单质朴的衣着。褙子从出现开始,发生过多次的变化,宋代褙子流行,从皇帝、达官贵人到后妃乃至一般夫人都可着褙子。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褙子上的带子不作为固定衣物用,二是垂挂在衣服上,表“好古存旧”之意。宋代褙子的衣领主要分为盘领交襟式、直领交襟式和斜领交襟式三种,作为常见的是直领交襟式。

关于褙子,宋代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褙子是婢妾所穿的衣服,由于主人在进行各项活动时,婢妾通常站在身后,因此称为褙子。

三、汉服传承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的水涨船高。但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最主要的表现在于民族文化的迷失。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想要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要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外,还需要有特有的民族文化,但当前,传统的中国节日日渐式微,反而大量的西方节日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人们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少,造成的后果便是民族意识的迷失。传承汉服文化可以提升人们的民族意识,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弘扬民族文化。汉服传承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汉服已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汉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服与中华民族一样,有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汉服中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汉服发源于中华大地,更与中华民族血脉相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服就如同中华民族的文字、语言一样,指带汉族的传统服饰,而不仅仅只是汉代的服装。汉服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清朝虽然对汉服进行了残暴的镇压,但汉服仍然在夹缝之间求得了生存,顽强的延续了下来。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汉服重新受到当代年轻人的热捧。汉服的繁盛,标志着中华文明的春天即将到来。

现代我们所见的汉服,已经没有了古代严苛的等级之分,但汉服富丽的色彩、繁杂的纹饰依然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现在,汉服的已经有相对较为完善的形制体系,可以满足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穿着。按照参加的场合,可以将汉服分为便装类、礼服类、正式类、衍生类。

(二)汉服运动的兴起

为挽回人们记忆中对“民族服饰”的缺失,汉民族传统服饰复兴运动即汉服运动应运而生。2003年11月,民间人士王乐天身着自制的汉服走上街头,汉服开始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这也是汉服运动的起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今天,汉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很多人开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穿着汉服,各地也开始开展各式各样的汉服活动。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着汉服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除了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外,汉服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当今,传统文化百废待兴,汉服运动的兴起给传统文化的复兴注入了一剂强

心针,在今天,文化传承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近百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实现民族自强与发展,但自新文化运动开始,我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尤其是十年问个,更是将传统文化推向了对立面,传统文化正日渐离我们远去。如果不对传统文化复兴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遗憾。

汉服运动的主旨是重新塑造传统而不是简单的“复古”,是从古代的服饰文化中探寻和学习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精神内涵、文化风貌、礼仪传统和价值取向。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汉服的旧貌与新颜

中国独有的各种文化元素和各个时代特有的服饰已成为当代服装设计师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自古以来,衣服的衣领部位都是设计师设计时重点关注的部位,汉服的领口大多蕴含婉约含蓄的美感,设计师在进行汉服的设计时,可从衣领的变化中寻求灵感。当代汉服设计中,最长运用的衣领形制是交领,设计师可利用交领婉约、俊逸的特点来传达不同的感觉,或是在交领上进行宽窄的变化或是在交领上运用现代的设计元素。除此外,汉服设计师另一关注的位置是袖口,例如注明的汉服设计师张志峰就在袖口部位加以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汉服被人喜爱的另一特点是不扣衣带,汉服上的衣带潇洒飘逸,给人以超凡脱俗的美感。将中国传统汉服与当代服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仅可以发掘汉服之美,还能在传承汉服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四)汉服经济的兴起与传统礼仪的复兴

随着汉服的普及,汉服逐渐成为新兴产业,汉服需求不断攀升,由于汉服的制作需要相对专业的服装技能,因此,也催生了大量的汉服商家出现。汉服发源于网络,汉服商家大多集中在淘宝和天猫等网站,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市也有汉服实体店的出现,汉服的价格不一,利润空间较大。除了汉服制作,各大城市也出现了较多的礼仪承办、技能培训等公司和机构,这些公司和机构大多具有相对专业的人才配置和较为科学的管理规范,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又为当前的经济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形态。

汉服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中华传统礼仪的,汉服运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生活节奏极快、礼仪弱化的现代,汉服运动有助于帮助人们沉静内心,培养文明礼让的优良传统,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

四、汉服的传承方式研究

当前,汉服运动的主要形式仍以走秀、推广、展示、活动为主,宣传力度和宣传手段较为欠缺。对汉服自身而言,汉服文化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首先,当前的汉

服制式较为混乱,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分类体系来满足人们对于汉服文化探知的需求,这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推动。其次,不能牵强附会的定义汉服,汉服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进行推广时,应深入了解汉服背后承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另外。将汉服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一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否则,汉服无法推广到人民群众当中。这也需要汉服设计师和汉服运动的发起者们深入思考,不断投入新的想法与意见,适应现代人对汉服的审美需求,消除人们对于传统汉服心理上的时差与隔阂,使社会更好的接受汉服,并对汉服及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

近百年来,虽然汉服发展出现了断代,但这不应成为影响汉服发展的理由,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于汉服的研究应该在继承汉服既有优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汉服发展成为多层次的文化体系,这一点,需要我们从传统汉服的形制体系、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帮助人们从多个渠道,多种方面了解和认识汉服,让汉服在未来肺发展中更加的摧残夺目。

总结:汉服是传统文化的具象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家和自己,汉服的服装样式丰富多彩,特点鲜明,无论是上衣下裙、宽袖长袍还是朱子深衣、褙子与短褐都符合当时的礼法要求,也较好的表达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来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现代服饰的研究来说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在中国的服装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汉服的发展也为其他国家的民族服饰提供了参考,如韩国和日本的传统服装均是在我国朱子深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我们要更好的研究汉服,发扬汉服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汉服推广到世界各地,将汉民族文化永久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民俗主义、学科反思与民俗学的实践性[J]. 周星. 民俗研究. 2016(03)

[2]以广州汉服运动为例谈群众文化团队发展及管理[J]. 李倩. 大众文艺. 2014(11)

[3]本质主义的汉服言说和建构主义的文化实践——汉服运动的诉求、收获及瓶颈[J]. 周星. 民俗研究. 2014(03)

[4]汉服运动形式及意义研究[J]. 付丽娜. 江苏丝绸. 2012(02)

[5]汉服之“美”的建构实践与再生产[J]. 周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6]“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J]. 张跣.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04)

[7]新唐装、汉服与汉服运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J]. 周星. 开放时代. 2008(03)

[8]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J]. 陈英.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9]古代典籍中“汉服”相关学术研究概况分析[J]. 李晰. 大家. 2010(12)

[10]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概览[M]. 三秦出版社, 兰宇, 2006

致谢

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对很多人怀抱着衷心的感激。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冯俊辉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冯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宽容的待人风范使我获益颇多。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其次,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论文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优秀范文5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内容提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后盾。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潮,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发展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当代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软实力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culture, the premise and source of a nation’s soft power, serves as an indispensable backup force in its peaceful rejuvenation. 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 world, cultural soft power h 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which, combined with its hard power in

economy and military, works as a strong for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st ill in its infancy st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countles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works 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t be utilized as a strategic tool in our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rillia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 soft power 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曾经说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漫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以往的漫长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何为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十分丰富, 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比, 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有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方面的, 有体现在精神方面的; 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 特别是优秀的道德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

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名家学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名家学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名家学术) 1.中国古代阴阳家的代表是(C)。 A. 申不害 B. 管仲 C. 邹衍 D. 吴起 2.鬼谷子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思想家?(C)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 3.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不包括(C)。 A .阴阳家 B .小说家 C .释家 D .农家 4.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A)。 A .董仲舒 B .张载 C .程颐 D .陆九渊 5.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D)。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舒 6.儒家取得独尊地位,开始于(D)。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汉高祖时期 D. 汉武帝时期 7.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C)。 A .仁者爱人 B .轻徭薄赋 C .天人感应 D .大一统 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C)。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

9.董仲舒的思想不包括(D)。 A. “天人感应” B. “大一统” C. “三纲五常” D. “敬鬼神而远之” 10.经学起源于(B)。 A. 秦代 B. 汉代 C. 南北朝 D. 隋朝 11.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是(C)。 A. 班固 B. 贾谊 C. 郑玄 D. 张衡 12.玄学盛行的时代是(D)。 A. 西汉 B. 隋朝 C. 东汉 D. 魏晋 13.魏晋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是(D)。 A. 儒学 B. 黄老之学 C. 汉学 D. 玄学 14.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A. 《论语》 B. 《老子》 C. 《庄子》 D. 《周易》 15.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A)。 A. 《周易》 B. 《孟子》 C. 《道德经》 D. 《周礼》 16.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 家族观念 B. 忠君观念 C. 个体人格 D. 社会群体 17.魏晋时期的玄学也被称为(D) A ?新佛学 B ?新儒学 C ?新易学 D ?新道家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有诗云: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云南省第四届“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问题及答案题库(二年级,共109题)

云南省第四届“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 识竞赛问题及答案题库 (二年级,共109题,其中单选60,多选29,判断20) 一、选择题(60)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对自己的评价。 A.屈原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正确答案:B 2.中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苏州的苏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 A.福建的闽绣 B.湖南的湘绣 C.河南的豫绣 D.上海的申绣 正确答案:B 3.补充句子: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术,学其() A.行为 B.言语 C.做事 D.为人 正确答案:B

4.()主张无为而治,崇尚清静无为,回归自然。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A 5.“昔孟母,择邻处”中的“孟母”指的是()的母亲。 A.孟轲 B.孟郊 C.孟浩然 D.孟尝君 正确答案:A 6.孔子曾说:“三人行,()。”这句话教育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A. 必有我师焉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见贤思齐焉 D.终身为父 正确答案:A 7.“剪桐封弟”的故事发生在西周初年哪位君王身上?() A.周成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正确答案:A 8.“髽(zhuā)髻娃娃”是哪一地区剪纸的代表图案?() A.山西 B.陕西 C.河南 D.河北 正确答案:B

9.“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资治通鉴》 C.《道德经》 D.《朱子家训》 正确答案:B 10.傣族的泼水节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连续庆祝三天。第一天叫作(),相当于除夕。 A.空日 B.麦日 C.岁首 D.迎新 正确答案:B 11.戎马一生的常胜将军,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朝虎臣”的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文天祥 D.胡宗宪 正确答案:B 12.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能看到许多亮闪闪的星星,神话故事赋予这些星星美丽浪漫的色彩。请问,天文学中的“河鼓二”是指哪颗星?()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斗星 D.天狼星 正确答案:A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 【篇一:中国的传统文化__小学生作文集锦】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 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 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 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 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 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 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 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 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 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 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 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 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 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 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看着 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 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 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 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 艺术的结晶。

[传承中国文化的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承中国文化的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如今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在一步步的丢失,那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们应该传承它,不应该放弃它,或遗忘它、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传承中国文化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传承中国文化的文章1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关于传承中国文化的文章2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精选4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精选4 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议书1中华中学的同学们: 大家好!曾有一位伟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今日,我们应当这样说:忘记传统文化,就等于精神的灭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立国之基,立身之本,是我们屹立民族之林的一块丰碑。在新时代的背景,我们青年更应躬行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髓。(立论简明,倡议的对象感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于今,对我们青少年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思想观念而言,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塑造良好思想品格的标准对人文精神,墨子所提倡的锲而不舍,治学专一,借助外力”是我们求学途中的灯塔;对道德规范而言,《弟子规》的“守考悌,次见闻”、《礼记》中“君子如切如磋”都是找们立身成人的良师益友,其中展现的永久魅力从不过时,深深吸引着曾经与现在的中华儿女。 (此段善于化大为小,从熟悉的名言入手,去触摸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要注意引用出处的准确性: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劝学》》,如切如磋出自《诗经》,《论语》中曾引用) 这样的思想精髓从不拘泥于古籍经注的汉字中,生活中也处处体现。公共交通上,你是否时常听到提醒“尊老爱幼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是否对旁边经过的师长礼貌问好,而不是低头默默走过?你是否对长辈的意见洗耳恭听,对同龄人的处境设身着想?如果没有,那么请从现在,从小事上,从自己做起。 (此段在上段基础上进一层阐述传统文化的活力,用三个有生活气息的例举让传统文化真实可感;让“从我做起”的倡议具体可行) 时代在不断进步的,对于一种传统文化、美德,不同的时代舆论会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为老人让座是我们以前所提倡的,目的是关爱老人的身体健康,而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重重,步履匆忙,脸色疲倦,一定程度上也需被让座来休息。于是我们见到身背LED灯,上写“无需让座”的硬核老汉,他的体谅理解,对后辈的关照,何尝不是一种新型文化与美德呢?所以对于传统之化,我们既要躬行,又要结合时代创新。 (此段巧妙在于用小例子阐释大道理,与很多空泛说大道理的作文相比,就显得更真实鲜活亲近,因而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放眼全球,许多人类问题也受传统文化的启发,可用不同的思维途经解决。“精准扶贫”便反映了仁爱与团结的中国传统智慧,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所以,我们要提炼出其具时代价值的意义,使世界人民受益。 (此段如能加上“一带一路”及“丝路精神”等内容就更好,阐释其中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图文) 第一集:中国剪纸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新兴的剪纸,首先是切合新时代人的心里与审美需要,投其所好,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 第二集:古画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是举世睹目的珍贵文化遗产。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发展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的艺术特点,其技法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为唐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展子虔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的最终形成,其影响深远。唐五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五代时期,花鸟画从人物山水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均得到了极大发展,题材广泛,名家辈出,成就卓越,对后代影响至大。宋代承继前朝,全面发展了各画种,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元代绘画,直接师法唐五代,是文人画大发展的时期,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明初承元文人画的余波,并加以发挥,旋继南宋院画而兴起院体画,盛极一时。中晚期文人画又大兴。明末清初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遗民画家发展了文人画,使之又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颇大。入清以后,受董其昌画论的影响,画坛风气摹古大于创新,称为正统派。至中叶扬州八怪的出现,打破这种状态,成为各抒己见,打破常规,旗帜鲜明的艺术革新派。各类画科均在此阶段有所发展,同时,中西艺术也得到交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个繁荣阶段。及至清末,海上画派及后来的岭南画派的兴起和出现,是传统的中国画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风貌。吴昌硕和后来齐白石的出现,使大写意出现了新局面。到近代,由于徐悲鸿,林凤眠等一大批留学海外的画家出现,进一步融合了中西艺术,使中国画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中国绘画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世界上独数一帜的风格,并对周围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西方的绘画也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高二)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库一 1. 在教学方法上,塾师基本上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 A.读书指导法 B.课堂讨论法 C.注入式 D.启发式 2.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 A.李白 B.陈子昂 C.杜甫 D.白居易 3. 下列人体的器官中,属阳的为() * A. 肝 B.脾

C.肺 D.胆 4. 普者黑是()的著名景点。* A.文山 B.临沧 C. 广西 5. 下列物产不是在两汉时期从西域传入内地的是() * A.石榴 B.葡萄 C.菠萝 D.胡瓜 6. “东巴经”是()特有的原始宗教——东巴教的经书。* A.傈僳族 B.纳西族 C. 景颇族 7.

灵渠工程选在兴安县城东南2000米的分水村处建分水建筑物铧嘴和大、小天平,将河水分为两支,并从此开南渠通往湘江,开白渠归入漓江。* 对 错 8. 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 A. 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 阿诗玛的故乡是在()。* A.石林 B.九乡 C. 九寨沟 10. 以李梦阳、李攀龙为首的“前后七子”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对 错 11. 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属诗篇是() * A.《长安古意》 B.《帝京篇》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从军行》 12. 肩负起历史的重担,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以极大热情投入“新乐府”诗的创作的是() * A. 卢照邻、骆宾王等 B. 李白、杜甫等 C. 白居易、元稹等 D. 韩愈、柳宗元等 13. 比哥伦布远航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航行早116年,曾“七下西洋”的著名航海家(),在第七次航海途中,因病逝世于古里(今印度南部科泽科德)。* A.郑和

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演讲稿

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身上流动着同样的血,学习着同样的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着人类进步,为人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我们中华儿女应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们的美德。 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吗?作为一个像孔融那么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经不错了,这就是中华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孙,所要培育出来的一部分传统美德,难道这不应该让我们学习吗? 一提到中国人雷锋,这可能都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国的军人们,都是具有像雷锋一样的品质,都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头顶一颗闪亮的红五星的军人们,有着时刻关心我们的军人们,难道你没有看过关于我国的军人们的连续剧吗?个个都是那么的严肃、庄严、朴实、勤奋、英勇的人,都是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关爱人民的精神,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吧! 保护环境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现在我们中国爱护环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国也变得更美丽了,像我们得学校,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们中国这样的传统美德,就像一个有爱心,有思想,有

文明的人。要坚强,要诚实,要守信,勇敢,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了。 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爱国英雄为保卫祖国,为国家的荣誉,牺牲自己的利益,贡献祖国。1851年,吉鸿昌将军赴美"考察"。那时候,中国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国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鸿昌将军去邮局寄包裹,邮局的职员知道他是中国人,竟轻蔑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随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该暴露自己是中国人,还说:"只要说'我是日本人',就什么事都好办了。" 吉鸿昌将军顿时怒不可遏,当面斥责道:"什么!你要自称日本人?我吉鸿昌决不这样做!我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回到住处,当即制作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道:"我是中国人!",并把它佩挂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个"我是中国人",体现出了吉鸿昌的爱国心。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责任是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将来贡献祖国。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将来,我们不要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培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档

201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材料 文章来源于易贤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331421.html,/n51660c972.aspx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以不同的文化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作为指导的。每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任何一个人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包括传统道德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哺育和影响。 第二,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必须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西方近代伦理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也就是用民族的美德来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 第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道德,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而言,我们的现代化既是物质方面的现代化、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现代化,又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的道德传统,保持和发扬强大的精神力量的现代化。 第四,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如果忽视文化、道德的社会作用,不讲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贪污腐化、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就会大量滋生。 (二)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已进入立法程序 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已进入立法程序,配合立法,文化部已在启动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各地也对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抢救和保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一个国家的责任,关系着民族的利益。传统文化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一样,是一种国家资源。中国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不仅表现在大量的典籍文化上,也大量地表现在民族民间文化上。实际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价值观念的形成是其传统文化的最终体现,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方面的,有体现在精神方面的;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特别是优秀的道德传统。 第一,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富于革命的精神。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凭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闻名全球的四大发明,又被称为“礼仪之邦”。 第二,中华民族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墨子》强调要“举公义”,贾谊《治安策》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明理学家们所提倡的“义利之辨”和“理俗之辨”,在剥除其为封建国家服务的消极一面之后,可以看到其中渗透着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的公利而应当牺牲个人私欲的强烈要求。也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孩子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丰厚积极的人生积淀。 在教育活动中让孩子们体验学习书画,茶文化,古诗词,传统乐器,提升人类文明素质,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中国是诗的国度、文的国度,古代诗文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华文明精神。品读古诗,演奏诗词,学习书法,感受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美与丰富,感受民族文化底蕴的神采之所在,陶冶情操,激人奋进,培养孩子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好心灵。 一、学习中了解古诗词的经典魅力。 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进行书画、表演活动。通过讲解,诵读《弟子规》,欣赏古琴古筝演奏古诗词,学习体验书写诗词,让孩子们初步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文化。 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举行古诗词的学习活动,学习中了解古诗词的经典魅力,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领略到民族文化风采,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古韵悠悠,宾客满堂。明月怀古,情深意长。古琴古筝等乐器演奏活动,如先秦的《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在表演中,学习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怀古,阅读,了解古人不朽的风采,从而达到在学习中收获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 开展诗歌朗诵活动,演奏古诗词旋律,体验“中华文化活动”是学习和交流“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表演,书画,朗诵,演奏中感悟琴棋书画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气息,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立于德,践于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化传承,意义深远,以传统节日活动为主体,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古诗词演奏朗诵的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教育孩子们参与活动,在学习展示活动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去体验,营造节日氛围,感受特有的中华民族风情。 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应注重传统文化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德育工作!倡议从全校师生、家长、朋友、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其中“释”(即佛)、“道”都属于宗教文化,其繁荣发展都与河南息息相关。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被奉为鼻祖的老子李聃是河南鹿邑人。登封中岳庙是历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济源的王屋山为道教“十二洞天”之一,是唐代著名道长司马承祯携玉真公主出家修道的地方.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就在河南洛阳。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佛教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推动佛教信仰大众化的净土宗祖庭就在开封相国寺。标志着佛教文化中国化初步完成的“禅宗”,其祖庭就在嵩山少林寺。在佛教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鼎鼎大名的玄奘法师,是河南偃师人,也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也在登封嵩山脚下. 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仍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并且日益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设立孔子学院、兴起汉语热就是明证)。人们正在研究,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惟独中华文明得以五千年不断地延续下来。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为祖国文化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浅薄。作为教育者,如何让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尤其是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在青少年心中形成积淀,去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有一段明确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见党和政府已经把传统文化列入了中小学课程范围,不是可有可无、可缓可急之事,而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富创造性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极其丰富,诸如文、史、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和极深的内涵.作为中小学课程,我们只能因地制宜,除正式课程外,有选择地开展一些活动课和选修课来进行这项开发工作。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精髓,在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语文课本身的主要任务是字、词、句、读、写、练,如要更好地涉及传统技艺,则还需语文活动课和艺术选修课来承担。 从艺术选修的角度,大家首选了剪纸欣赏和创作的学习。剪纸艺术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最普遍的传统艺术之一。它所用的工具和材料简单而普遍,表达的形象简练而生动,极富装饰效果。它取材广泛,如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令人喜爱的动植物、富有喜庆寓意的题材和戏曲人物、传说故事等。这些题材生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分类专项复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含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分类专项复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 一、连一连。(18分) 《示儿》 [宋]林升 《题临安邸》 [宋]陆游 《己亥杂诗》 [唐]王维 《山居秋暝》 [清]龚自珍 《枫桥夜泊》 [唐]林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乞巧》 [唐]张继 《观书有感》 [唐]虞世南 《蝉》 [宋]朱熹 二、文学文化知识填空。(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__________家。《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______ ____和他的学生的言行。 2.“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他们分别被尊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其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盛唐诗人__________,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能代表他的这种风格。 4.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家喻户晓,其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都和石头有关:__________曾以石补天,__________曾以石填海,《_______________》曾名为《石头记》,_______________笔下的孙悟空竟是一尊石猴子。 6.《牛郎织女》一文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牛郎形象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织女形象。《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归纳.doc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 【篇一】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提高全镇村民文化素养,推动我镇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有效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现就我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小学校认真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课堂在学校。我镇中小学自**年下学期起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要求每周不少于一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例如,各小学在国学经典诵读,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弟子规》或《百家姓》。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三字经》《论语》1篇。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首、《千字文》《论语》4篇。四年级:优秀古诗文20首、《论语》、寓言故事十则、神话故事。五年级:《大学》《中庸》、现代诗文10篇。六年级:《孟子》、现代诗文10篇。在确定内容后,提出多项落实的措施:保证诵读时

间、保护诵读兴趣、积极创新诵读形式、做好检测工作、阅读篇目的保证。在初中学校,我镇设立了选修科目:内容有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文写作、书法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科目。对于该科目的考试,老师们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写一些小小的感想,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等即可。 二、农村现代与传统文化教育并举 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我镇能够充分利用那些仍得以保留的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现代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培养村民的兴趣特长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为此,我镇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拓宽文化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充分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1.开展“感恩共产党”。**年底,我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举办“感党恩.党员固定活动日”文艺晚会,激发党员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热情,创先争优争当一名新时代合格党员。 2.开展“感恩祖国”。**年国庆节,中小学通过组织开展“建设幸福中国”主题读书活动,提升学生感恩祖国、保卫祖国、回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 要想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必须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21世纪的少年应该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儒雅的附小人,让我们的校园绽放儒雅之花。 那么,儒雅是什么?有人说:“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

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的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是啊,要想成为儒雅少年,就必须让书香溢满人生。 儒雅还是什么?儒雅是我们的一言一行,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附小好习惯三字经》吧!见师长,行个礼;遇同学,问个好,儒雅的学生,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在嘴边,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见纸屑,弯弯腰,儒雅的学生,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会自觉维护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要发言,先举手,儒雅的学生,是遵守纪律的人;爱公物,惜草木,儒雅的学生,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关爱身边的人和物…… 多一份平静,少一些躁动;多一份知识,少一些愚昧;多一份修养,少一些鲁莽。只要你不忘记,儒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牢记校训:广文、尚真、崇和、至善,儒雅就在我们身边。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经典为伴,以礼仪为伴,以传统文化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争做儒雅少年。让我们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儒雅之花!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古文、诗、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传统节日、饮食、建筑、中医等都属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限于篇幅,本文只从中国传统文化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诗歌文化中国节日文化中国饮食 文化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创造的结晶。几千年来,蕴藏着丰富营养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民族特性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足以使所有的中华儿女引以自豪和荣耀。 二、中国诗歌文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了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了诗的魂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一副世外桃源的祥和景象。纵然是在刀耕火种的荒蛮时代,头顶着的是炎炎烈日,踩着的是滚烫的土地,挥洒的汗水仍浸润着浓浓诗意。从仲尼编辑的《诗经》走来,从屈原悲叹的《离骚》走来,诗歌的韵律在中华大地亘古不息。在中国的诗歌文化领域中,唐朝绝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诗歌从涓涓细流汇成了滔滔大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雄浑高古的《登幽州台歌》如彗星破空而过,留下了长长的尾翼让人仰望。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贺知章的“碧云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唐代烨烨生辉的璀璨星空中,不得不要提到两个人——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