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至三单元)

(完整)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至三单元)
(完整)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至三单元)

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

推拉游戏

一、教材分析

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但要逐步过渡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性,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

地观察一些因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共同

特征。教材按概念建构的认知流程:“示例聚焦(“推手”与“拔河”游戏)一一类比举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一归纳

提炼(初步认识什么是推力、拉力)→拓展迁移(寻找生活中的推力

与拉力的例子)”,同时按由近及远、由自身直接体验到间接观察的顺序(“人与人一→人与物一一物与物”)编排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等探究过程,引领他

们发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体验中觉察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可

能存在关联,初步建构推力和拉力的概念。第一个活动(“推手与拔河游戏”)包含两个小活动,一是推手游戏,感受推的用力方向及用

力后身体的感受;二是拔河游戏,感受拉的用力方向及用力后身体的感受;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与体会推与拉的作用效果的异同;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并比较、分析

生活中更多推与拉作用的实例,接着用场景讨论图,引导学生在调取已有的感知经验基础上,加以梳理和提升,初步建立推力与拉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前一活动的拓展迁移,教材中给出了四幅图片,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图中所绘画面呈现的是推力还是拉力。在四幅图片中有两幅有人出现,还有两幅图片则完全没有人出现,旨在引领学生类比推理物体对物体的“推、拉作用”,逐步拓宽推力、拉力的作用对象,关注力的共同特

征“相互作用”",隐性渗透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一“改变运动”“改变形状”,加深对“力”的认识,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性。

活动1 是活动2 的铺垫,建议活动 1 教师定位于“教”和“扶”,活动2 教师定位于“扶”和“放”。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推手”“拔河”游戏,观察、体验推力和拉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更多推、拉活动的感受与体验,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

的相同与不同。

3.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认识力与改造自然

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重点:

体验并感悟用力的感受,并分析推力与拉力的相似与不同。

四、教学难点:

分析推力与拉力的相似与不同;安全、有序的教学组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今天的科学课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

活动1 “推手”与“拔河”游戏

第一个游戏的名字“推手”游戏,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怎么做呢?先请两名同学上前给大家演示一下。两人面对面站立,同时后退一步,并伸出自已的

右臂,掌心相对。老师说“开始”后,两人同时用力推。在这个游戏

中谁的脚先

移动,谁输;谁的脚后移动,谁赢。比一比谁更有力气。

可以多比几次,在推的过程中,体会下你胳膊的感受。

刚オ我们在“推手”游戏中用的力叫——推力。大家一起说一下——推力。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

第二个游戏的名字叫“拔河”比赛,同样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

同时需要

根小木棍。怎么做呢?先请两名同学上前给大家演示一下。两人面对面站立,同

时后退一小步。两人分别伸出右手握住小木棍的两头。老师说“开始”后,两人

同时用力拉。在这个游戏中谁的脚先移动,或者木棍先离开手,谁输;谁的脚后

移动,或者木棍后离开手,谁贏。比一比谁更有力气。

可以多比几次,在拉的过程中,体会下你胳膊的感受。

刚オ我们在“拔河”游戏中用的力叫——拉力。大家一起说一下——拉力。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拉力讨论:;通过两个小游戏我们认识了推力和拉力,与周围的小朋

友讨论一下,

在推和拉时,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

的力。它们

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你用力推对方的时候,对方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你用力拉木棒的时候

木棒又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有了这些活动感受后,你对“力”有

什么认识?

活动2 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你会判断吗?看看书中这些

场景中,哪些地方有推力或拉力的作用?说一说这些カ可能会产生什

么样的效果。

与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汇报交流:逐一说说图片中什么地方用到了什么カ,可能会产生什么效果,

并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巩固;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图片分析(机动,灵活处理)

六幅图片,将属于推力的用红色笔圈出,属于拉力的用蓝色笔圈出。

第2课力与形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认识推力和拉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改变

塑性材料弹

性材料的形状,进一步明确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挤压或拉伸作用后

观察其形状的变化,认识到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并通过比较发现,当力撒销后,有的物体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有的则不能。为

完成这样的目标,本课设计两个小活动。第一个活动“改变橡皮泥的

形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挤压、拉伸不同形状的橡皮泥,通过一系

列的观察、记录、描述、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加以梳理和提炼,

力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用力方式不同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不同。第二个活动“奇妙的形变”,通过对弹簧、海绵、櫲皮筋、皮球、气球

等多种物体的挤压与拉伸,观察、描述、比较用力时与力撤销后,物

体形状的变化,旨在初步感知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的不同。通过这两个亲身体验性的小活动,促使学生体验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进而感受到形变的奇妙,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力与形变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并尝试解释。

二、教学目标: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

能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橡皮泥、弹簧、海绵荨材料的挤压与拉伸,发现力可以使

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撤销力后,发现櫲皮泥荨材料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弹簧海绵等材料还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四、教学难点:

在比较与分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的不同。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教师谈话;物体的形状是可以发生变化的,那么,物体是怎样变

形的呢?你

能举例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法,教师将间題聚焦,了解学生头脑中

的一些初始

想法,顺利过渡到学生的体验性活动。

活动1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1.改变球形橡皮泥的形状

教师:我这有一块球形的橡皮泥,挤压或拉伸这垬橡皮泥,观察

它的形状会

有变化吗?

教师板图,球形橡皮泥,挤压或拉伸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呢?你可以先预测

下,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合作,两人挤压,另外两人拉伸同一块橡皮泥,说一说橡皮

泥的形状发

生了哪些变化。汇报并记录

2.改变更多形状橡皮泥的形状

老师这还有很多的方形和柱形的橡皮泥,如果挤压或拉伸这些橡皮泥,它们

的形状会怎样变化呢?小组内先说一说。

到底会不会像你想象的这样呢?选择一个形状试一试。你还能把它变成原来

的样子吗?怎样做?

你能用一块橡皮泥完成这些操作吗?我们一起来见证橡皮泥的

变形记。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橡皮泥是怎样变形的?

看来,力可以改变櫲橡皮泥的形状。(板书)

3.制作橡皮泥造型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カ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下面每个人挑选一种色的橡皮泥,试着捏出你喜爱的造型。给大家两分钟时间。不要大复杂,可以

简単一点儿哦!

通过我们灵巧的小手,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出可爱的造型。力能够改

变橡皮泥的形状,并能让橡皮泥一直保持这样的形状。力能不能改变其他物体的

形状呢?其偬物体会不会像橡皮泥一样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形状呢?

接下来我们进入对更多物体的研究。

活动2 奇妙的形变

1.探究弹簧的形变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材料,有认识的吗?它叫什么?——弹簧

挤压或拉伸一下弹簧,弹簧的形状会有怎样的变化,把弹簧的变化记录下来。

汇报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除了观察到受力后弹簧长度的变化之外,你们还发现当力撤销后,弹簧又怎

样了?

小结:看来,力也能改变弹簧的形状,但奇妙的是,当力撤销后,弹簧又恢

复了原来的形状。

2.探究更多材料的形变

老师这还有一些材料,如:海绵、橡皮筋、皮球、气球等。请你

观察一下挤压或拉伸这些材料,它们的形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当力

撤销后,它们又会怎样?将你们的研究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汇报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小结:看来,力还可以改变海绵、橡皮筋、皮球、气球的形状。

所以我们还可以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生活中还有哪些神奇的形变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奇妙的形变呢?PPT出示图片

,你能说一说它们的形状

(蹦床、衣服的松紧口、射箭、弹力球等)

是怎样变化的吗

小结;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当力撤销后,有的物体能

恢复原来的形状,如弹簧、橡皮,有的则不能,如橡皮泥

植物的生长

第二单元

第1课植物角

一、教材分析

着小孩子对一些花花草草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一年级时我们带领

孩子们初步接触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

从本课开始,我们将走进植

物的生活,照顾它们、

历程,当看到植物作

心路

我们将陪伴孩子们一起经历一场

养殖它们。

为生命体而

发出勃勃的生机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会因植物的成长而喜,也许会因

植物的死亡而伤心落泪?孩子们会同他们的植物一同成长,他们将对植物的生长进行思考、讨论。

教材按“在哪里养殖植物?养殖什么植物?怎么养殖植物?”三

个问题层次布设了三个相应的活动“1建植物角”“2认识植物角中的

活动1,

联。

互关

植物”“3我来照顾植物”,三个活动层层递进,相

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在教室内建立植物角,思考讨论“建在什么位

“养殖植物应该注意什么”“准备什么材料”等问题,驱动学生调取

已有经验的同时,梳理聚焦问题,权衡利弊得失,选

当的位

择适

,学生分组自带要养殖的植

搭建材料,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

物,师生共同建立植物角。旨在为后续活动提供多样本探究对象,同

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期学生养殖过程中情感的投人打下

伏笔。因为植物角中有很多学生不认识的植物,活动2中的两幅场景图,旨在要求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待征,比较这些植物的不同与相同,辦认这些植物。活动3是在活动2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植物角中的植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学生分组认领一盆植物,査阅相关资料,工解杀殖条件和技术,指导学生初步

制订养殖计划,设计观察生长记录表,做好养殖植物、观察探究植物

生长情况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通过比较植物,能简单

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了解植物是有生命的。

2.科学探究:利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3.科学态度: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探究的兴趣,在合作种植的

过程中,培养关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出示参照单元页制作的研究植物生长的情境图课件,驱动学生回顾对植物生长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仿照单元页上的小诗提出“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不同的植物生长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等问题。教师

提醒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养殖植物,探究植物的生

长特点,发现让植物生长得更好需要注意的条件;并顺勢引出在教室里建立“植物角”这个话题导入新课。

二、集中话题——建立植物角

1.谈话:在我们的教室、家里到处都能看到植物,植物是我们

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也在班里建一个专门放植物的植物角。

2.讨论:大家说说,我们班哪儿放植物最合适,为什么?

教学意图及效果:学生探讨后发现,班级很多地方都可以放植物,讨论会引发学生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植物角位置的设立是否适合

植物生长。

三、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

1.谈话:植物角的位置有争议,我们先来认识和了解这些植物,了解后根据植物的需要,再选择植物角的位置。

教学意图及效果:学生对于植物角位置设立的讨论,引发对植物学习的兴趣和关注,也能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存环境,为“植物的

生长需要什么”的学习做准备。

2.出示植物:铜钱草、凤仙花、绿萝、莱莉、蝴蝶兰、碰碰香

等植物。

3.谈话:你认识哪种植物?它叫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4.认识、描述常见植物特征

每组一盆凤仙花;一盆其他植物。

(1)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几盆植物,这些植物都具有哪些特征,找一找植物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探究: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寻找植物的特征。

教学意图及效果:学生在认识植物特征的基础上种植植物,有助于学生长期观察、养护植物。

5.提问:观察过植物的特征后,我们再来讨论,班级植物角建

在什么地方合适?

根据植物的特征,学生同意将所有的植物放在教室后面的柜子上,原因是有的植物体型太大,为了保护植物不被伤害。

6.建立植物角,将植物放在植物角中。

四、学习照顾植物

1.谈话:请大家分组制订一个照顾植物的计划,时记录植物的

生长情况。

2.提问:大家准备怎样照顾这些植物?是如何计划的?怎样观察?记录哪些信息?怎样记录?

教学意图及效果:教师设计系列问题链,逐一帮助学生解决,引领学生制订计划,做好养殖植物、硏究植物生长的准备,为后两节课

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希望通过制订计划,让二年级学生感受到合理的分工合作能更好地照顾植物,建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总结

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请大家观察植物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

教学意图及效果:希望学生长期有计划地种植植物,并能发现植物会经历生长、生病、死亡等变化。

第2课植物在生长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经历了一周对于植物的养殖后,他们与植物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并且开始思考如何让植物生

长得更好。二年级的孩子们虽然掌握了一些观察植物的基本技能,并且在观察时能够同时注意到事物的几个特征,但对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搜集证据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本课围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按“定性观察一定量测量

→搜集整理信息”的流程,展开获取证据的三个递进活动。引导学生

充分细致地观察描述养殖的植物,经历搜集证据整理信息的探究过程,意识到用证据来说服别人是十分重要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测量、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预设学生再次观察领养的植物,他们发现植物发生变化了,

但就是说不太清楚发生了哪些变化,将其作为本课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场景讨论图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从不同的方面搜集植物是

否生长的证据”。如植株的高度叶子的数量、是否开花,等等,然后

让学生阅读“操作说明书”——复述步骤——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

科学阅读能力,信息加工、提取能力,掌握测量植株的方法促其形成

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教材呈现学生观察记录手稿,旨在引领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记录,如何搜集整理获取的观察

证据。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说出植物在不断生长,会用测量的方法记录植

物的生长。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能得出植物在生长的结论。

3.科学态度:在植物探究活动中,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植物长大了吗?

1.出示植物

2.提问:我们在班里建立了植物角,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我

们的植物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3.讨论:怎样看出植物是长大了的?

教学意图及效果:二年级的学生会发现植物发生了变化,如:植物颜色、叶片大小、植物的高度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在

生长。

二、搜集植物生长的证据

1.出示植物:凤仙花。

2.谈话:是不是跟大家说的一样,植物长大了呢?我们可以通

过记录的方式来搜集植物长大的证据。

3.提问:怎样证明植物生长了?

教学意图及效果: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叶片的数量、植株高矮的变化能证明植物在生长,植物的变化就是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证据,知道搜集证据要实事求是。

4.探究:每组一盆凤仙花。

5.谈话:数一数植物现在有多少片叶子,并记录在表格里,过

两天再数一数并记录在表格里,多记录几次就能知道叶子的数量有没有变化。请大家先数今天叶子的数量并记录。

学生观察、记录叶片的数量。

6.提问:有什么办法知道植物是否长高了呢?

7.提问:怎样才能在不伤害植物的基础上准确地测量并记录植

物的高度?

教学意图及效果:二年级的学生给植物测量高度时会联

想到在家

,以

自己测身高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给植物测量高度要有一定的距离

免伤害植物。

8.探究:测量植物的高度。

谈话:可以用纸带帮助我们测量植物高度,将纸带并排放在植物

下,测量记录

旁边,比量植物的高度并在纸带上做标记,再按标记剪

据。

后,将纸带粘在记录表中,留下证

,学教学意图及效果:引导二年级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确。

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多人共同配合测量的数据会更加准

三、拓展延伸

谈话:请大家继续观察、测量这些植物,将植物生长的证据记录

下来,下节课看看植物又发生了哪些变

教学意图及效果:希望学生在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发

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并能养成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

第3课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一、教材分析

。在经历前两节课的实践中,学生们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核心

,观察和照料他们的植物,并对植物生长的好坏与什

在两周的时间内

了一些经验;引

么有关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观察到一些现象;积累

得以发展,更加明确地认识

发了一些思考?他们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步

。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真实问题

到:植物能够生长和变化

——为什么植物生长情况不一样?植物生长需要什么??这些问题

,所以学生研究的主动性更强,学习效

不是老师强行提出的研究任务

果会更好。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前两课的学习研究是否落在了实处是非

常重要的。

活动1“水、阳光与植物的生长”围绕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这

两因素,按“找原因——做猜想——订计划——做实验——会记录——得结论——会交流”的流程,指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

程,让学生自主发现很多植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和阳光的同时,培养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一个、第二个讨论场景图中的对话,旨在引

导学生依据自已的养殖经验,猜测植物生长的好坏与水有关,与阳光有关。第三个场景图中对话、指南车的旁白以及学生两组实验设计的

手稿,旨在引导学生突破活动难点,制订实验计划,“扶”着学生设计阳光、水分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知道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学

习控制变量的操作办法。让学生按计划进行一周左右的对比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严谨、坚持的科学品质。

活动2“植物生长交流会”是本单元的总结提升活动,教材引导

学生从三方

面总结提炼,一是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这是对前一活动的总结。

二是植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阳光,不同的植物需求不一样;这是前

一活动研究的延伸、深化,教材留下可供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的弹性

空间。三是照顾植物还需要注意什么?旨在让学生总结提炼照顾植物

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发现影响植物生长的其他原因,如土壤类别、肥料(营养)、温度等。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追求创新。

拓展活动“无土栽培”与学生对植物生长需要土壤,形成了认知

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材通过科技史的形式,帮助学

生认识到土壤不是植物生长的必要需求,拓宽给植物提供营养的方式,了解多种栽培方式和生命的多样性,同时延伸学生对植物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阳光、水分的不同对植物影响的实验,认

识到植物需要水和阳光维持生长和生存。

(2)科学探究:能简要描述探究阳光、水是否对植物生长有影

响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3)科学态度:在植物种植经验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倾

听、分享他人的信息,并能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1)集中话题——水、阳光与植物的生长

①出示植物。

②提问:植物在这段时间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提问: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了枯萎、死亡的现象,可能是什么

原因造成的?

教学意图及效果:学生发现自己的植物出现了枯萎、死亡的现象,认为是阳

光不足、大晒或没浇水、水浇得太多等原因导致的,学生能够关注到

阳光、水和

植物是否茁壮有关系。

(2)搜集植物生长和阳光、水有关系的证据

①出示凤仙花、铜钱草的相关资料卡。

凤仙花

别名指甲花,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花卉。

浇水:凤仙花喜湿润,但怕涝。在凤仙花的生长期,可以每隔

一天浇水一次,以便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夏季正是植株生长旺盛期,

植株根系发达,蒸发量大,要多浇水,可每天早晨浇水。

光照:凤仙花喜光,也耐阴,每天要接受至少4小时的散射光

照射。夏季中午要进行适当遮阴处理,以防止温度过高和烈日暴晒,

给植株带去伤害。

铜钱草

又叫香菇草,属多年生湿生草本作物。

浇水:铜钱草喜欢比较湿润的生长环境。可分为水培和土培两

种养殖方法。如果土培一定要长期保水,每日清晨要浇一次水,夏

季要经常向植株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光照:铜钱草耐阴,以半日照或遮阴处为佳,忌疆烈阳光直射。铜钱草不争光,但若每天让铜钱草接受4~6小时的散射光照,或

者给予它8~10小时的人工光照,会让铜钱草长勢更好。

②谈话:看看资料,找一找植物死亡、枯萎的原因。

③提问:凤仙花、铜钱草多久浇一次水,晒多长时间大阳?

教学意图及效果:希望学生发现,植物在水和阳光的滋养下才能茁壮成长的同时,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水和阳光的需求不同,能根据植物的需要种植植物。

④探究活动:每组两盆凤仙花、两盆铜钱草。

⑤谈话:大家认为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水,怎样做オ能证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呢?

⑥提间:资料显示凤仙花喜光,怎样傲能找到凤仙花需要阳光、

喜欢阳光的证据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么做。

教学意图及效果: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水,通过寻找植物离不开阳光和水的过程,初步尝试对比实验的设计和构想。

⑦提问:实验需要几盆凤仙花?为什么需要两盆凤仙花?

⑧提问:为什么一盆凤仙花要完全遮住不能见光?用什么方法遮

住凤仙花?

⑨两盆凤仙花还需不需要浇水?怎么浇水?为什么?

⑩为什么除了阳光之外,其他的种植条件要一样?

11探究活动:探究阳光不同对植物的影响,学生分组将一盆凤

仙花放在窗台上,另一盆也放窗台上用黑色纸盒遮住,浇水一样,连

续观察并记录。

教学意图及效果:在反复探讨阳光对植物的影响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对比实验,并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阳光对植物的影响12提问:资料上提到铜钱草喜欢湿润,怎样证明水对植物有影响?请同学们讨论实验方法。

13提问:铜钱草除了一盆浇水一盆不浇水,还有什么需要注意

的问题吗?

14探究活动:探究水分不同对植物的影响,学生分组将两盆金

铜钱草放到班级后边的书包柜上,一盆浇水、一盆不浇水,阳光一样,

连续观察并记录。

教学意图及效果:二年级学生在阳光不同对植物影响的实验基础上,再做水分不同对植物的影响的实验,更便于他们理解和操作。可

以在种植的植物上做上标记或者用不同颜色的盆装植物,帮助学生区分是否浇水。

(3)植物生长交流

①谈话:大家种植植物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是怎

么照顾组内植物的,请你在组内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照顾植物的经验。

②讨论:请说一说照顾植物的经验或者心得。

教学意图及效果:希望学生在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养

成长期观察、关爱植物的习惯,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感受到种植的乐趣。

(4)总结

请大家连续观察植物在阳光和水的不同条件下,有什么现象,并坚持记录。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观察的结果。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天气观测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单位。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使用气温计测量温度进要在避免太阳直射,且距地面1.5米高的位置进行。 2.气象站的温度计是放在百叶箱里来测气温,我们这里的气温是14时(下午两点)最高。 3.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4.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根据云量我们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云有卷云、积云、层云三种主要形态。 5.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6.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稍高处的位置。 7.雨量是24小时内一平方米下雨的多少,它可以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 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标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东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东南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西南风。 9.风力是指风的大小,我们现在把风力通常分为13 个等级,就是0~ 12级,其中,12级风最大。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左右。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 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8 级风

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 级拔树又倒屋,11、12陆上很少见。10.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总结。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就有天气谚语的记载。天气谚语可以分为四类:看云识天气(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瓦块云,晒煞人);看风识天气(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看光识天气(东虹日头西虹雨;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看物象识天气(燕子高飞晴无云、燕子低飞雨来到;蚂蚁搬家蛇过道,必定大雨到)。气象台的气象探测设备有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探空气球、海洋气象监测船、地面气象观测站。11.2020年3月23日是第60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气候与水”。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土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其中含黏土较多的叫_______. 2._________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3.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_________托的力,这个力叫水的__________. 4.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水是非常________的,我们要_______________. 5.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10分) 1.水有一定的体积,空气也有一定的体积. () 2.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 3.动物、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4.水可以变成方形的,也可以变成圆形的.() 5.自然界中只有江、河、湖、海里才有水. ()

三、选择:(每题4分,共24分) 1.( )是一种食虫植物. A、含羞草 B、霸王花 C、捕蝇草 1、如何保护土壤?不正确的做法是() A、植树造林 B、乱扔废旧电池 C、开展宣传活动 D、清 除白色垃圾 2、正确向量筒中倒水的做法是() A、量筒不倾斜 B、量筒微微倾斜,烧杯挨着量筒的边缘 慢慢倒水 C、烧杯与量筒保持一定的距离倒水 3、吸水性较好的纸是()抗拉性最好的纸是(). A、复印纸 B、牛皮纸 C、报纸 D、餐巾纸 4、没有利用压缩空气的是() A、空气枪 B、电风扇 C、往足球里打气 D、 汽车轮胎 四、连线题:(12分) 沙质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能捏成团, 到地上不散开 黏质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能捏成团, 到地上会散开 壤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不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于身边常见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属性的观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重点训练了学生能按要求有顺序地观察,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对身边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等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因此,我将和孩子们一道,并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二、本学期科学探究目标 1、提问——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2、猜想与假设——能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会根据观察的现象对将来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论;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3、观察和实验——能按观察对象的变化,培养细致、敏锐和长期观察的能力;会借助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知道对某些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尝试制定简单的调查、实验或观察计划;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控制变量实验;会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针等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制作——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5、数据收集与处理——能读懂浅显的文献资料和简单的二维图表;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地室内采访和室外调查,获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处理数据,并用简单曲线图表达。 6、表达与交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初步构建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语言、文字、统计表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观点表达出来;知道怎样描述自己的实验;根据观察的结果,尝试对现象做出解释。 7、评价——知道感官在观察中存在局限;能针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知道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尊重证据。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

2017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 校园寻“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科学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1、4 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流寻“宝”发现。 l 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板书设计: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2 观察“宝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科学知识目标: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l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交流。 (1)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 (2)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 (3)对于你们的宝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 (4)小结:哪个宝贝最有价值?l 拓展延伸 一、活动:认领宝贝 1、观察一颗宝贝石头 2、上交石头 3、认领宝贝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20分) 1.人们用_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 2.中央气象台预报某地今天气温为9一20℃,是用测量出来的.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_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摄氏度(℃). 4.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分别是:、等. 5.液体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_ .这就是液体的性质. 6.风有_、_的不同. 7._是测量雨量的仪器. 8._是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的_ ._ 是观测风力的仪器. 9.磁铁的吸引力就是_.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_. 10.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_,用“_”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_,用 “_”表示. 二、我会辩(15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相同的.( ) 2.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一37℃ ( ) 3.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是中国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 ) 4.白光是单色光.( ) 5.能用放大镜看太阳.( ) 三、我会选(20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每小题前的括号里) 1.零下温度的刻度,从0开始,越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全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豆子发酵的温度和人体温度差不多. B、空气和水的传热性差. C、铁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D、热能穿过真空传递. 3.以下工作中,应用了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有( ) A、铺设火车铁轨,中间留有缝隙. B、气球吹爆了. C、夏天自行车轮胎气不能充得太足. D、给发烧的小孩额头上擦拭酒精. 4.下列成语与天气有关的是_. A、冰天雪地 B、晴空万里 c、倾盆大雨 D、春暖花开 5._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 四、我会答.(25分) 1.怎样测量水温?(9分)

2018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2分,共32分) 1、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2、李时珍(1518~1593),明代和。 3、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4、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5、土壤有三类:、和。 6、要准确知道一杯水的体积,可以用或来测量。 7、向盐粒、高锰酸钾颗粒“藏”到水中的现象,我们说它们在水里。 8、人们把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 9、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发明。 10、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4分,共20分) 1、如何保护土壤?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A、植树造林 B、乱扔废旧电池 C、开展宣传活动 D、清除白色垃圾 2、正确向量筒中倒水做法正确的是() A、量筒不倾斜 B、烧杯挨着量筒的边缘慢慢倒水 C、量筒微微倾斜 D、烧杯与量筒保持一定的距离倒水 3、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 A、冰山 B、湖泊 C、地下水 D、大海 E、植物体内的水 4、为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谁做得对?() A、植树造林 B、用湿抹布擦黑板 C、组织同学宣传保护空气的活动 D、扫地时不洒水 5、材料回收利用做法正确的是() A、随地焚烧杂物 B、垃圾分类扔入不同类的垃圾桶 C、将废弃物做成装饰 D、收集废纸换再生纸 三、连线题。(每个2分,共22分) 1、 沙质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散开 黏质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 壤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不能成团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湘版科学三下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7、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巫山小学三年级下册 科学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40分)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是。 2、液体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 3、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用、来观测风。 4、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是,由东汉科学家发明的。 5、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的动物叫做。例如:、等。 6、磁铁的吸引力叫做,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 7、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用“”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做,用 “”表示。 8、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比如、等。 9、光沿传播,战国时期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现象,最好的证明是 “”。 二、判断题(20分) 1、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热不能穿过真空传递。() 3、铁棒传热速度比木棒快。() 4、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5、风力不可以用来发电。() 6、像蚕,蝴蝶一生中发生的由卵—幼虫—蛹—成虫的变化叫做变态。() 7、磁铁的同名磁极之间相互吸引。() 8、月亮能自己发光,所以它是一种光源。() 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 10、放大镜在阳光下能点燃火柴。()

三、问答题(40分) 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至少举三例) 答: 2、写一首关于天气的诗词,再写几句关于天气的谚语。 答: 3、蚯蚓和蜈蚣是昆虫吗?判断后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4、举例说明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至少举三例) 答: 5、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你从科学课中学到了什么?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后打算怎么办? 答: 巫山小学三年级下册 科学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40分)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3、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温度计;用风向标、风速仪来观测风。 4、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是候风仪,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5、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的动物叫做昆虫。例如:蜻蜓、苍蝇等。 6、磁铁的吸引力叫做磁力,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磁极。 7、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北极,用“ N ”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做南极,用 “ S ”表示。 8、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比如太阳、手电筒等。 9、光沿直线传播,战国时期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现象,最好的证明是“小孔成像”。 二、判断题(20分) 1、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2.李时珍(1518~1593),明代和。 3.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4.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5.土壤有三类:、和。 6.要准确知道一杯水的体积,可以用或来测量。 7.向盐粒、高锰酸钾颗粒“藏”到水中的现象,我们说它们在水里。 8.人们把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 9.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发明。 10.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 11.()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2.地球可供利用的()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 13.压缩的空气有(),他的应用有() 14.()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东汉()发明。 15.蔡伦造纸的原料是()()()和()。 16.20世纪中叶开始,()材料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电脑。 17.工业革命后,钢铁、()()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器、飞机、汽车。 18.把下列用木材机械化造纸的流程编号按造纸的生产过程排列( ) ①漂白纸浆②剥去树皮③沥干水分④将木头切成小片⑤将木头煮烂成浆⑥烘干水分压成纸张⑦搅拌纸浆 19.量筒上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0.物体在水中有的会(),有的会() 21.人体吸入()会引起()及()等症状,大量吸入()粉尘会伤害人的心肺动能,甚至引发尘肺病。 二、多项选择题。 1.如何保护土壤?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A、植树造林 B、乱扔废旧电池 C、开展宣传活动 D、清除白色垃圾2.正确向量筒中倒水做法正确的是() A、量筒不倾斜 B、烧杯挨着量筒的边缘慢慢倒水 C、量筒微微倾斜 D、烧杯与量筒保持一定的距离倒水 3.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 A、冰山 B、湖泊 C、地下水 D、大海 E、植物体内的水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冷与热):教材从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导入,引出温度计并由此展开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接着进行热传递现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觉冷热”、“测量温度”、“自制液体温度计”、“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怎样传热”、“测量变化的水温”、“材料的传热本领”、“自制保温盒”等10个活动。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按“各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天气预报”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通过“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和雨量器进行观测,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持不懈长期记录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本单元以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为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实验来帮助学生了解磁铁的知识。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启示”、“磁铁游乐场”3课,设计了“探物游戏”、“哪里磁力大”、“自制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沙里寻针”、“辨认磁极”、“制作玩具”、“我们还能应用磁铁的性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吗”等活动。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本单元以光和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研究光照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和光通过放大镜、棱镜、水等材料产生的现象,引领学生设计、观察实验,描述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体温计)、(指针式温度计)等,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记作(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记作(100℃)。 4、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5、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 6、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7、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8、(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9、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点火时要(斜向上)点火,灭时要用(灯帽盖灭)。 10、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夏天电线变长;③被踩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会鼓起来;④架设高压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冬天容易断裂;⑤在铺设铁轨时要在铁轨间留缝隙;⑥啤酒瓶或饮料瓶中的啤酒、饮料不能装的太满,夏天受热容易使瓶子胀破。 11、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或是从一个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1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13、为什么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会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要穿厚一点,会感到暖和? 答: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14.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玻璃、铝)等,如:炒菜用的锅大多用(铁)或(铝)制成;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如: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 15、保温设备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弱)的材料,散热器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强)的材料。 16、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冬季,我国北方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有(下雪、雾凇、大雾)等;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是(炎热多雨)。 17、我知道有关天气的成语有:风雨交加、风和日丽、狂风暴雨、骄阳似火、滴水成冰。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总结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3年2月25日罗文甫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于身边常见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属性的观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重点训练了学生能按要求有顺序地观察,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对身边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等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提问——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2、猜想与假设——能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会根据观察的现象对将来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论;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3、观察和实验——能按观察对象的变化,培养细致、敏锐和长期观察的能力;会借助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知道对某些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尝试制定简单的调查、实验或观察计划;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控制变量实验;会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针等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制作——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5、数据收集与处理——能读懂浅显的文献资料和简单的二维图表;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地室内采访和室外调查,获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处理数据,并用简单曲线图表达。 6、表达与交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初步构建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语言、文字、统计表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观点表达出来;知道怎样描述自己的实验;根据观察的结果,尝试对现象做出解释。 7、评价——知道感官在观察中存在局限;能针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知道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尊重证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020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2020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物体”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常见材料”、“声”、“电”“光”、“磁铁”、“信息与通讯”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2019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湘教版本三年级科学下

第一课时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蚕宝宝的一生。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5人,分为9组,每组5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我们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7.播放课件:蚕宝宝的一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2.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 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 夏天电线变长; 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 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3.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4.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5.我能举出生活中,热传递事例三个:①用烤火炉烤火;②电熨斗熨烫衣服;③微波炉蒸煮食物。5.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传热本领是不 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