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

中学生自我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
中学生自我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

中学生自我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

一、前言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自我觉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与评价统称为自我认知。人对自我的认知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出生后8个月至3岁左右的儿童能够体会到自我的存在,出现害羞和嫉妒的心理。这一时期是我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日益全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心理上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中学阶段是个体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中学生若在自我意识上产生危机,很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如孤僻、自卑的孩子常常忽视自己的优势,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有家庭问题的孩子往往会形成孤独、暴躁、冲动,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非常渴望关爱的复杂人格。因此,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学会全面地评价自我,悦纳自我是心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索我校中学生对自我认知的状况及特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学校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在中学开展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二、方法

1、被试群体

我们选取本校及分校的部分班级作为被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中各抽取4个班,共1082人,其中女生517人,男生565人。

2、测验工具

a.自我价值感量表

量表由黄希庭、杨雄等编制,共有56个问题,采用5级评分。分为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两个分量表,以及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价值感五个特殊自我价值感分量表。

b.自我效能感问卷

采用翻译的国外自我效能感问卷,共十个项目,采用四点量表,每项得1—4分,总分40分。该问卷已被证实可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跨文化研究。

3、测验的程序和规则

采用团体测试形式分年级分次进行,每班主试1~2名,事先经过测试方法和记分方法的统一指导,学习并掌握了有关施测程序和规则。

第一步:宣读指导语,让学生解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实验。

第二步:发放测验量表,要求学生填写性别、年龄、年级。

第三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测验说明,并给予解释。

4、数据处理

测试结束,共收回问卷1082份。经过效度检验,剔除无效问卷44份,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在测验时分心,或受情绪干扰,或对测题不理解,或采取不合作态度,或为了得到好的分数而作假的回答等等。对其余的1038份问卷使用SPSS/PC+11.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1. 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在对自己重要性的正面评价基础上产生的正向自我情感体验,即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有研究认为: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通过培养个体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来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手段之一。它是一个多维度多的心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从抽象到具体分别是总体自我价值、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特殊自我价值感又包括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五个方面。

表1. 1 各个层次自我价值感的总体描述

平均数和标准差

总体自我价值感 3.96±0.70

一般自我价值感 3.59±0.59

家庭价值感 3.70±0.71

道德价值感 3.65±0.51

心理价值感 3.53±0.59

生理价值感 3.21±0.69

人际价值感 3.17±0.70如表1.1所示,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与一般自我价值感的得分较高。在特殊自我价值感中,家庭自我价值感得分最高,人际自我价值感得分最低。

图1.1 自我价值感的性别比较

T检验表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如图1.1所示,男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生理价值感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道德价值感、家庭价值感显著高于男生。

图1.2 自我价值感的年级比较

F检验表明,一般价值感、心理价值感、生理价值感和家庭价值感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如图1.2所示),不管是一般价值感、心理价值感还是生理价值感,初一学生都是最高的,之后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减,高二时达到最低点,到高三后又有所回升,但还是低于初中学生的水平;对于家庭价值感来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初三和高三都有较明显的回升,尤其是高三。

2.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实质就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的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即自己在面临某一具体的活动任务时,是否相信自己或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该活动任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对其心理健康起作用,而且对其学业成就也有显著影响。

图2.1 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年级发展

如图 2.1所示,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5.521***,P<0.001),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总体上低于男生(除了初二),这种差距在初三年级特别大。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5.731***,P<0.001)。进一步检验表明,高二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高一、高三学生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学生。

四、分析与讨论

1、我校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总体水平较高,生理和人际上的得分相对较低。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总体上我校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比较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趋于正向评价,但是他们在生理和人际上的评分相对较低,这反映了学生在此方

面的期望和关注,表明学生更多地希望在这些方面有所提高。我校应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自我价值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更多的积极情感。这种培养应依据调查结果,根据不同年级群体中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首先,男女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道德价值感、生理价值感和家庭价值感上都存在显著。其中,在总体自我价值感和生理价值感上,男生高于女生。男生总体的自我感觉更好,他们对自我有更多积极的评价,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外表的评价上。在道德价值和家庭价值上,女生的得分则要高于男生,这与他们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是紧密相联的,女生往往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同样的女生与父母亲的关系往往也比男生更融洽。正因此,女生的道德价值和家庭价值会比男生高。因此,在学科教学或者心理辅导过程中,男女生的培养目的是有区别的。

其次,在年级差异上,本研究也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比如,一般价值感、心理价值感和生理价值感都有随年级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业难度逐渐加大,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也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他们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伴随着成人感的增强,学生更加看重自身的学业、个性和能力等方面,以至于对自己产生不满也越来越多。因此,学校有必要针对高年级的学生举办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增加他们对自己的积极地体验。但是,值得欣喜的是,我们发现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在毕业班阶段(初三和高三)有所回升,这对于他们应付沉重的升学压力来说是积极的。

2、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低于男生。

在比较中,我们发现,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比男生要低,这种情况在初三尤为明显。联系女生进入高年级成绩与男生相比普遍有所下滑这一现象,与自我效能感不无关系。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做自我实现,社会上普遍的观点往往可能影响中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从而影响他们在学习中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因此,更多地关注女生的自我认知是非常必要。

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似乎有下降的趋势,高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要低于初中的学生。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的情绪状态往往相对低迷,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对于高中生,他们尤其需要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来让他们应付繁重的课业。

五、对策

我们的研究从多种观察角度,深入地了解和探究影响中学生自我认知的心理因素、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的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将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寻求最佳的选择方案。

1.多途径的情感教育

关注学生情感,注重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而且情感教育贯穿于智力教育的始终,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种作用,帮助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丰富多样情绪的正常性;掌握一些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的技能,如掌握发泄愤怒的恰当方式、学会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方法;多途径地引领学生体验积极情绪,感受愉悦,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包括学科教学、心理辅导课或者一些课外活动等等。

2.团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是典型的团体教育,教师通常会按照既定的目标向所有学生进行教学,这其中当然包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个性,因此很多时候需要有针对性的工作。在现实情况下,很多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容易被老师发现并且进行个别教育;但是另外一些问题不属于“突出”类型的学生就容易被忽视掉。另一方面,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在许多方面都很显著,因此需要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及其比重,而这些应更多地是渗透在平常的教学环节中的。

3.专题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目前,心理课程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要从各自岗位的角度,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班主任应是学校重点培训的对象,班主任要在心育工作中当主角,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要利用全校教师整体辅导学生,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少数专业辅导人员的努力和参与,而应投入全校的力量,即全校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针对全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制订一个共同的目标及工作重点,通过全校性的教育活动改善学生整体行为,将心理健康渗透到学科中去,渗透到学生日常教育工作

中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算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我校作为寄宿制高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的的教育影响和作用更重于家庭教育。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使得学生-家庭-学校这三者之间产生稳定而活跃的联系。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对家庭、学校的归属感,还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本身的潜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全面发展。

中学生自我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中学阶段是个体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中学生若在自我意识上产生危机,很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学会全面地评价自我,悦纳自我是心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索我校中学生对自我认知的状况及特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学校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在中学开展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自我认知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

中学生认知的发展

第13讲中学生认知的发展 一、中学注意力的发展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的有意注意发展超过了无意注意并且处于优势地位;表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注意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越来越能将自己的注意集中于所完成的活动上,使注意与所从事的活动保持一致. (二)注意的稳定性增强,并达到成熟水平 ●12岁以上的个体,能保持注意30分钟左右. ●13--15岁的中学生注意稳定性发展迅速,而且初中女生的注 意稳定性要高于男生. ●注意稳定性到高中阶段增长速度逐渐缓慢.这可能与高中生注 意稳定性趋于成熟有关. (三)注意的转移能力增强,并达到成熟水平 ●小学五年级学生综合反应时间比二年级平均少2.1744秒, 差异非常显著. ●初中二年级的综合反应时间比小学五年级少. ●高中生的反应时比初中生的缩短了0.242秒.经检验,两者之 间的反应时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注意转移能力在初中 阶段已达高峰. (四)注意的分配能力逐步发展,但未达到成熟水平 ●13—14岁的初中生既能注意到课程的讲解,又能抄写笔记,

还能注意到课程的前后联系. ●随着年级的升高,注意分配的能力也不断提高.高中生的注意 分配能力要比初中生好,但总体水平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 二、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一)记忆力增强 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材料识记数量随学生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15-16岁的高中阶段,记忆量比8岁时增加了近4倍. (二)以理解记忆为主 ●机械记忆能力在10岁前快速发展,之后发展速度明显减慢. ●在11-14岁期间,机械记忆逐渐向理解记忆过渡. ●理解记忆能力在整个高中阶段不断发展并占主导地位. (三)抽象记忆占优势 ●随着中学生学习内容的加深,要求他们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 与原理,从而促使他们的抽象记忆能力迅速发展并超过形象记 忆而占优势. (四)短时记忆稳定 ●记忆无意义汉字时,大学生、高中生和小学生,都是以4字 组块的记忆成绩最好. ●在记忆阿拉伯数字材料时,大学生以6字组块成绩最好,小 学生以4字组块成绩最好,高中生以4—6字之间的组块为最 好. ●中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受材料特点的制约非常明显,

20210201自我认知测评答案

自我认知测评答案 一、九型人格—特点 完美主义者(完美型) 完美型的人希望把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希望自己或是这个世界都更完美。时时刻刻省自己是否犯错,也会纠正别人的错。 一般完美型有以下特质:1守法;2忍耐;3.有毅力;4守承诺;5贯彻始终:6爱家顾家;7温和友善;8.喜欢控制;9.光磊落;10.有领袖的影响力;11对人对事无懈可击。 热心助人者(助人型) 热心助人型的人很在意别人的感情和需要,十分热心,愿意付出爱给别人,看到别人满足地接受他们的爱,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 一般热心助人型有以下特质:1.随和;2.温和友善;3.好好先生(小姐);4绝不直接表达需要,婉转含蓄;5.慷慨大方;6.乐善好施。 成功追求者(成就型) 成功型的人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是个野心家,不断地追求进步,希望与众不同,受到别人的注目,羡慕,成为众人的焦点。 一般特质:1.自信;2.活力充沛;3.风趣幽默;4.处世圆滑;5.满有把握;6.积极进取;7形象美丽。

浪漫主义者(艺术型) 浪漫型的人很珍惜自己的爱和情感,所以想好好地泄养他们,并用最美、最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想创造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形象和作品,所以不停地自我察觉,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探索。 一般的浪漫型有以下特质:1易受情绪影响;2倾向追求不寻常、艺术性面富有意义的事物:3多幻想,认为死亡、苦难、悲剧才是极具价值和直实的生命;4对美感的敏锐可见于独特的衣着,及对布置环境的品味显出他的独特性;5极具创造力:6过分情绪化,容易沮丧或消沉:7常觉得生命是一个悲剧8.对人若即若离,怕亲密的关系令人发现自己的不完美就会离他而去。 智能追寻者(理智型) 智能型人物想借由获取更多的知识,来了解环境,面对周道的事,他们想找出事情的脉络与原理,作为行动的准则,有了知识,他们才敢行动,也才会有安全感。 一般的智能型有以下特质:1.温文尔雅:;2满腹学问:3.表达含蓄:4条理分明:5沉默内向:6抽于辞令:7冷溴疏离;8.欠缺活力;9反应缓慢;10隔岸观火 守忠诚者(忠诚型) 忠诚型人物相信权威,跟随权威的引导行事,然而另一方面又容易反权威,性格充满矛盾他们的团体意识很强,需要亲密感,需要被喜爱、被接纳并得到安全的保障。

中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中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让中学生在认知规律中茁壮成长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老师授课的核心,要让中学生在认知规律中茁壮成长。 在教学中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大关怀,并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价值取向。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老老实实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任何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都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研究初步认为,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的结合上去考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主要有以下四条: l、学生的知识是通过主体活动建构的,而认知活动是与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及个性心理倾向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 2、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螺旋式上升。 3、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是继续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4、学生的认知发展是稳定性与可变性、阶段性与连续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数学教育,就必须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就必须激活数学知识形态,让学生充分感受与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必须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句话,就是要让数学教育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教师从中获得一份生命提升的快感,学生得到一份求知悟道的享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老师授课的核心。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倡返璞归真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要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下,以新的视角去研究和审视整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按照数学内容本身高度抽象的演绎表述方式进行定论形式化教学,是数学教学困难的一个重要根源。数学传授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高级的数学技术,从现代教育的观点看,它更是一种理性主义文化的传输。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抽象数学特殊认知规律研究的重要性,倡导用基于微积分学认知规律去从事教学。 数学概念的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感知,被动的接受,而须学生自己积极、能动地在行为上、心理上构造,通过连续不断地建构得以完成的。即数学概念的习得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建构才能真正完成,概念形成实质上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从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过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数学现实,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表象,从而归结出数学概念,在学生发生错误和矛盾的地方加以引导,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对概念的理解又深了一层。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表象到规定,从规定到新的表象,从新表象引出更高一级的规定,它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一个螺旋渐进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探索式的创造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告诉我们,新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从现象到本质、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基础上,坚持有思想内蕴和结构原理的有灵魂教学,注重思维层面上的剖析和诱导,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与实践,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的创造性学习。使学生不仅求得真才实学,而且受到创造精神的

结构化面试题——自我认知类

结构化面试题——自我认知类 1、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参加教师招考进行教师队伍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觉得做教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参考答案】:首先,我十分热爱教师这个写满奉献、充满挑战的行业,这里有可爱的孩子,令人敬佩的同事,他们是人生路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尽管在物质上是贫乏的,但是在精神上却是富裕的。 其次,我在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了教育理论知识和所报考职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基础。 第三,我在大学期间做过家教,暑假做过教师兼职,因此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基础。 第四,如果我有幸能通过面试,那么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教育事业增添一片瓦。 2、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崇拜的教育家很多,在这里我想想说说陶行知先生。 我之所以崇拜陶行知,就在于他担任校长期间与教师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道路。他曾经倡导“六大解放”这一民主的教学方法。即“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时间、解放空间”。 我们在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是要创设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氛围,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哪些? 我喜欢读一些中国教育大师的作品,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的教育理论和知识。比如说:《陶行知文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本书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必读教科书。 杂志类的有《教育界》、《天津教育》等,上面有许多当代教育家发表的许多著作,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4、“失败”的本意是什么?你认为你最失败的事什么? 【参考答案】:“失败”就是在某一时刻某件事情的暂时不成功,它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 而最失败的事莫过于丧失信心从而一蹶不振。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的信任;甚至自己认为必将失败无疑。 我最失败的事就是在高考时有一道物理题,我看了看觉得很难,我肯定不会做,因此我放弃了,把时间都用到了其他题上面。考完之后,我回到家仔细思考了那道题,也试着解答,结果那道题目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复杂,当时我后悔及了,如果我能更自信一点,我就做出来了,尽管并没有影响到我考入理想中的学校,但是这件事却给了我一个教训,做任何都必须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5、如何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参考答案】:班主任对组织和培养集体负有主要责任,应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建设班集体上。我认为可以从几下几点做: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师职业能力及其形成发展。 第二章一单选。 第三章1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以顺利的乃至完美的完成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 第四章2:智慧技能是:人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3:动作技能:是人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 第六章4;八个半智能是: 第七章大体相当于语文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体育能力,美术能力,社会能力。自然知识能力,哲学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存在智能,自知智能。博物智能,人际智能。) 第八章 第九章10:职业威望是: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的相对地位,是所有社会成员根据个人的职业给予他的敬意程度。 第十章 第十一章四;简答题 第十二章1.中等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按照什么分类,又分为几种?

第十三章答,我们是按照教师教育基本任务的类型和每项任务的活动过程阶段对中等学校教师职业能力进行分类的。一中等学校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能力A教学能力B教育能力C管理能力D科研能力。二中等学校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A信息能力B语言能力C 交际能力D角色认知能力F心理调适能力E自我提高能力 第十四章2.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发展有着自然的阶段性特征分别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十五章答分为,一是婴幼儿阶段,智能开端于一种原生性的模仿智能;二是幼儿早期阶段,智能开始表现为对初级符号的掌握;三是学龄阶段,智能表现为对系统符号的掌握;四是成熟阶段,智能表现为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第十六章3.加德纳智能是怎样形成的,? 第十七章辨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是否影响人能力的形成因素。) 第十八章答。加德纳认为“八个半智能‘源于人的遗传禀赋,所以人人都潜在着“八个半智能”,这是人人共有的能力。但个人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决定了人的“八个半智能”水平的个体差异。但是,即使禀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认知也称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信息并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认知发展就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中学生身心的发展,社会活动和学习要求的增加,对中学生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的认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生理的发展为其认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所以整个中学时期学生的认知发展都处于迅速上升阶段。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中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推理等手段解决问题。在初中阶段,学生认知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占主要优势,但还属于经验型的逻辑思维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迅速发展,认知结构不断完善,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已经能够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经过中学阶段的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具有如下特征: (一)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二)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曾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三)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走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感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方式,是整个认知过程的开端,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开始。人们通过感知觉建立起关于客观事物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又可进一步加工为头脑中的记忆痕迹,再成为人们驰骋想象的素材、成为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声响、气味、冷热等某一个特性的认识。感觉是由感觉器官来完成的,主要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对感官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结合原有知识经验,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整合与解释的结果。 对中学生而言,由于掌握知识、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要求,中学生知觉事物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地进行知觉;知觉事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不断提高,在空间知觉上有更大的抽象性,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更富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观察水平不断提高,内容更加丰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初中学生已经能够根据经验,对事物加以组合、补充、删减或替代,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解,而高中学生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更从容、灵活地使用各种概念、定理或规律,更

自我认知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一自己的气质属于哪种类型 测试说明:以下有60道题。在回答每一问题时,认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记O分;比较不符合的,记负l(-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负2(-2)分。 测试题目: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可一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声、危险镜头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和人交往。 9.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汇总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别的事物很难使自己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况,常有一种极度恐惧感。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抱有很高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别人说我总是闷闷不乐。 33.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些。 34.疲倦时只要短暂的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35.心里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7.同样和别人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老师和师傅讲授新知识、新技术时总希望讲慢些,多重复几遍。 40.能够很快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41.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个性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自尊高的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自尊低的小学生往往自暴自弃。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关于小学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整理

备课程大纲(课程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目标-备难点重点-备教学方法-备教学程序-备作业巩固. 教学理念:小学初中 初中生是指11、2岁到14、5岁的儿童。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1)初中生感知觉的发展 在知觉方面,初中生的知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首先,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其次,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出现了逻辑性知觉。在空间知觉上,带有更大的抽象性。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在时间知觉上,可以更精确地理解较短的单位,如,月、周、时、分等,而对“世纪”、“年代”这样的历史时间单位,虽然也可以开始理解,但常常不太精确。在观察力发展上,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学生有了显著的发展。初中二年级是观察力概括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观察中,他们观察细节的感受力、辨别事物差异的准确率、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均在不断地发展。 (2)初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初中生识记的有意性更加发展起来。初一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常常表现得很明显,对有兴趣材料记得比较好,对一些困难材料记得比较差。随着教学的要求,学生逐步学会使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因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从识记方法上,初中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更加发展起来。初中一年级学生机械识记方法还起着很大的作用。从识记内容看,初中生的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在发展。抽象识记从初一年级开始加大了发展速度。 在注意发展方面。初中学生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在注意的分配和转换品质上,初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他们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注意分配的能力。 (3)初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这种转化大约到高中二年级初步完成。 从形式逻辑思维看,初中一年级已开始占优势。初中二、三年级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就辩证思维发展来讲,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该种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还不高。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的转折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尚未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初中学生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4)初中学生想象的发展 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而要达到理性的想象一般要到高中阶段。 (5)初中生的认知教育 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因而,在教育中,我们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过高。由于他们已能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内容可以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抽象性。针对

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特征

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特征: 1.抽象思维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以至整个中学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 2.认识活动的自觉性有显著提高,有意识的观察能力、有意识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且在感知、识记、想象中日益占优势地位。 3.高中学生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较初中生明显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得到更多的发展。 4.高二时期已进入智力成熟期,智力的各种成分基本趋于稳定状态,思维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型抽象思维的转化。个性智力差异也基本定型。个体智力层次、智力品质基本稳定。因而训练、培养的难度加大。Eg:初一数学: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已经具备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但还不能完全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在课堂上通过具体问题的指引、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等,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认知一般特征: 1.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 2.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3.小学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一定作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常常带有情绪色彩。他们的注意不稳定、容易分散。分配能力不强,注意的范围较小,转移品质较差,这一特点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 4.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 5.想象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

自我认知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说明:以下有60道题。在回答每一问题时,认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记O分;比较不符合的,记负l(-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负2(-2)分。 测试题目: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可一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声、危险镜头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和人交往。 9.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汇总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别的事物很难使自己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抱有很高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别人说我总是闷闷不乐。 33.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些。 34.疲倦时只要短暂的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35.心里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7.同样和别人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老师和师傅讲授新知识、新技术时总希望讲慢些,多重复几遍。 40.能够很快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41.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42.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体育活动,或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43.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去。

初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智特点

初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智特点 一、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中生是指11、2岁到14、5岁的儿童。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1) 初中生知觉的发展 在知觉方面,初中生的知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首先,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 其次,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出现了逻辑性知觉。在空间知觉上,带有更大的抽象性。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在时间知觉上,可以更精确地理解较短的单位,如,月、周、时、分等,而对“世纪”、“年代”这样的历史时间单位,虽然也可以开始理解,但常常不太精确。 在观察力发展上,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学生有了显著的发展。初中二年级是观察力概括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观察中,他们观察细节的感受力、辨别事物差异的准确率、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均在不断地发展。 (2) 初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初中生识记的有意性更加发展起来。初一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常常表现得很明显,对有兴趣材料记得比较好,对一些困难材料记得比较差。随着教学的要求,学生逐步学会使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因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从识记方法上,初中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更加发展起来。初中一年级学生机械识记方法还起着很大的作用。从识记内容看,初中生的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在发展。抽象识记从初一年级开始加大了发展速度。在注意发展方面。初中学生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在注意的分配和转换品质上,初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他们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注意分配的能力。 (3)初中生思维的发展 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这种转化大约到高中二年级初步完成。 从形式逻辑思维看,初中一年级已开始占优势。初中二、三年级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 就辩证思维发展来讲,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该种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还不高。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的转折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尚未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初中学生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4)初中生想象的发展 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而要达到理性的想象一般要到高中阶段。 (5)初中生的认知教育

《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心得体会

《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心得体会 认知也称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信息并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发展就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中学生身心的发展,社会活动和学习要求的增加,对中学生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的认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生理的发展为其认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所以整个中学时期学生的认知发展都处于迅速上升阶段。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中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推理等手段解决问题。在初中阶段,学生认知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占主要优势,但还属于经验型的逻辑思维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迅速发展,认知结构不断完善,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已经能够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经过中学阶段的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具有如下特征: 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曾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走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自我认知类

一、自我认知类 1.对于大学生来讲,人脉,机遇,奋斗,哪个最重要? 【参考答案】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日趋完善,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人才素质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认识人脉、机遇和奋斗,对大学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人脉即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拥有良好的人脉,可以为工作和事业提供很多便利和帮助。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刚进入社会时往往缺乏经验和渠道,如果拥有良好的人脉并且善于利用,则可以少走弯路。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人脉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单纯的依靠人际关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机遇是时机或机会,也就是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层次较高,有很多新鲜并且有创造力的想法;同时大学生群体是年轻的,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和闯劲。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将这些新鲜的想法引入到实际中,相信大学生们会更容易走向成功。我们重视机遇,也应牢记一句话:“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意思是说在机遇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积累实力。只有这样,在机遇出现时我们才能抓住并利用它。如果只是守株待兔般地等待机遇出现,自己不做任何努力的话,即使真的有好的机会出现,也不会取得成功。 奋斗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努力。一个人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要不断的努力和拼搏,创造条件,提升自己,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接近自己的目标,最终走向成功。从愚公移山到精卫填海,从诺贝尔研制炸药到爱迪生发明电灯,一个个例子告诉我们,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当然,大学生也不能一味埋头奋斗而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这样也不利于最终走向成功。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整理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大纲 题型:名词(5个)、简答(4个)、论述题(1个),共计100分 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概述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 第一,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第二,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第三,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第四,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 第五,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 第六,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 接受学习即以定论的形式把学习材料呈现给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学习材料的掌握。 发现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从学习材料中发现其意义的学习方式。 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 第二章动机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强化理论在应用时,应注意如下原则: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4)及时反馈。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明确学习目的和近期目标,引发和强化学习动机 二、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动机的迁移 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六、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 七、及时反馈,合理利用表扬与批评 第三章认知上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它是指有目的地、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事物

的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 优化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应考虑的因素: 第一,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当。 第二,良好的教学方法是稳定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 第三,了解每位学生注意的表现对培养学生注意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为了保持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应设法消除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 如何利用各种注意形式组织教学?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优化教学环境。 2.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3.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4. 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加深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培养间接兴趣。 3.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4. 加强意志锻炼。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注意的问题: (1)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3)教会学生进行观察的程序和方法 (4)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习 (一)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识记效果 1. 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 加强学生对识记内容的理解 3. 引导学生选用适当的识记方法 (二)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及时和系统的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2. 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第三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第三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上) 第一节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一、注意概念 二、注意的品质 三、中学生注意的发展特点 四、课堂上如何组织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节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 一、感知觉和观察力 二、中学生观察的发展特点 三、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节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二、遗忘及其进程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识记与保持 第一节注意 一、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注意着什么。例如,在走路时,我们会注意着身边的行人和车辆;在说话时,我们会注意着对方的表情等等。那么,什么是注意呢?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因为人即使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不可能在某一时刻同时注意到所有的事物,接收到所有的信息,只能选择一定对象加以反应。就像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你每次也只能挑选一两种菜来吃,而不能一口吞了所有的菜肴。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深入加工过程。注意集中时心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注意对象无关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了。

(二)注意的功能 注意主要有三种功能。(1)选择功能。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时刻,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2)维持功能。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确定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3)调节功能。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能够顺利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三)注意的种类 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例如,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突然一位同学的手机响了,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对铃声或者这个同学产生注意。 2.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例如在打乒乓球时,选手们观察对手的发球就是有意注意。 3. 有意后注意

职业生涯规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职业生涯规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共50题,每题1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小计:分已经批改 1、下列情况中,单位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合同的是 A、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不同意单位合理调整其工作岗位 B、受聘人员患病的医疗期葙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服从其他台理工作安排 C、受聘人员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 D、工作人员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 参考答案:C 2、传统的组织生涯路径倾向于行政金字塔的攀登,限制了一些人的成长,其改进方法是 A、增加员工晋升的难度 B、减小金字塔的高度和层级,让更多的人处于金字塔顶端 C、做好员工思想工作,使其能够安然的面对现状 D、根据雷要与可能打开多条上升通道,并形成阶梯 参考答案:D 3、职业生涯成功方向具有多样性,其中攀登型的特点是 A、最高地位 B、不被控制 C、追求认可、追求稳宝 D、挑战、冒险 参考答案:D 4、如果一个人踏实肯干,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且能为之够奋力向前,那么他适合下列哪种类型的企业文化 A、使命型文化 B、企业家精神文化 C、小团体文化 D、官僚制文化 参考答案:A 5、对于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注意自己的职业兴趣 B、高三之前,以全面发展为基础 C、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优势学科 D、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参考答案:D 6、从组织类型上讲,研究所、咨询公司等属于下列哪种组织类型 A、创业型 B、制度型 C、灵活型 D、小生意型 参考答案:C 7、人生价值有三部分组成,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自我价值 B、人格价值 C、社会价值 D、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参考答案:B 8、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位于最底层的需求是 A、友爱和归属的需求 B、自我实现 C、生理的需求 D、安全的需求 参考答案:C 9、下列气质类型与职业选择的匹配中,不恰当的是 A、抑郁质-----作家 B、多血质-----律师 C、粘液质-----教师 D、胆汁质-----画家 参考答案:D 10、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新的职业不断出现,其中大部分新职业与()相关 A、知识产业 B、食品产业 C、旅游产业 D、教育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