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是阐述林木种苗生产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一门应用性课程,原属《造林学》范畴,有52年的历史积淀,2000年根据国家职业岗位的划分从《造林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1门课程。

㈠在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林业技术是我院的主体专业和特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林业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由6门专业核心课程、4门专业基础课程、若干门专业素质拓展课程、若干门基本素质拓展课程和9公共课程构成(见表1)。《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属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性作用。

㈡教学目标定位

林业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森林培育工程技术员、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工程技术员、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抚育采伐工、造林工程监理员、森林病虫害防治员、林政管理员和天然林保护技术员。《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对应林木种苗工,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林木种子生产技能和苗木生产技能2大部分,共有林木种子采集、林木种子调制、林木种子贮藏、种子品质检验、苗圃区划、苗木培育和苗木出圃等7个分项,种子品质检验和苗木培育又分若干项,技能要求共18项(详见图1)。

图1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技能要求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广西林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考虑到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其它课程的前后衔接,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使学生具备必需的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达到林木种苗工高级工的水平,并且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体现在:

⑴能进行苗圃设计和组织施工;

⑵能进行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贮藏和检验;

⑶能较熟练地进行播种、苗木移植和管理;

⑷能较熟练地进行扦插、嫁接操作;

⑸能较熟练地进行容器育苗营养土的配制、装袋置床和管理;

⑹能进行大棚的建造和大棚育苗的管理;

⑺能较熟练地进行培养基配制与灭菌、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

⑻能进行苗木调查和出圃操作;

⑼能合理使用除草剂;

⑽能开展育苗项目管理;

⑾具有严谨的学风、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⑿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与团队意识。

二、教学资源

㈠教学团队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⒈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合理

⑴“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高。教学队伍12人,“双师”11人,占91.7%。

⑵专兼教师比例合理。教学队伍12人,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4人,专兼职教师比例2∶1。

⑶学缘结构合理。8名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北华大学5所学校。

⑷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教学队伍12人,51-60岁1人、41-50岁6人、31-40岁4人、30岁以下1人,形成较合理的梯队结构。

⑸职称结构合理。教学队伍12人,副高以上职称8人,占66.7%;中级职称3人,占22.2%;助理级1人,占11.1%。

⑹职业资格证比例高。4名主讲教师均具有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和技能

鉴定考评员职业资格。

⒉主讲教师团队成果丰富

⑴开发的教材(资料)较多。近5年参与开发国家标准1本,主编和参编公开发行教材4本,主编校本教材和培训资料6本;

⑵发表论文较多。近5年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各种论文33篇,有13篇论文获奖。

⑶研究课题成果丰富。近5年来主持和参与的课题共34项(主持的有20项),已结题的有14项,其中主持的《高职教育林业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课题成果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的《广西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研究》课题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四),参与的《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骨干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研究》课题成果获广西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第二和第六)。

⒊主讲教师团队工作扎实

⑴师德师风好。主讲教师4人,近5年师德考核成绩全部为优秀。

⑵教学效果好。主讲教师4人,近5年教学考核成绩3人全部为优秀,1 人1次优秀4次良好。

⑶工作获奖较多。工作获奖14人次。

㈡校本教材(含实训指导、习题集)

我院办高职教育之初,因没有相应层次的教材。为适应林业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于2004年校企合作开发了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含习题和实训指导)。教材开发流程流程如下:

教材开发过程中,首先根据广西林业生产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再以为实践技能培养服务和“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构建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其次融入了林木种苗生产的新技术和新规程。再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林业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和流程组织编排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

教材使用前,请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邓荫伟同志进行了审稿,再次补充完善了校本教材。

该教材2007年列入“十一五”期间第一批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立项建设项目。

㈢网络教学平台

2005年底起,建设并不断改善网络教学平台,将各种教学资源上网,并开辟了在线自测和在线答疑,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和空间。已上网教学资源有:

⒈课程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考试大纲);

⒉文本教材(含习题)、实训实习项目;

⒊多媒体教学课件;

⒋学习指南、教案、教学案例;

⒌课程试题库和参考答案(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试题库)。

㈣实践条件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有完善的校内外实训条件。

⒈校内实训条件

⑴校内实训设备180件,仪器设备总值69万元。

⑵校内实训环境

依托林业技术专业的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示范基地,本课程创建了“教学实验林场苗圃+生物技术中心+教学实习苗圃+组培实验室+种子检验实验室”的“链式”校内实训基地(详见表3),能够满足全部19个实训项目的训练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⒉校外实训基地

为实现与林业行业的零距离对接,我们积极在区直国有林场和外资林业公司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本课程较密切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有13个校外实训基地(详见下表)。

表4 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三、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林木种苗生产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基本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为基准,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

㈠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与行业专家和兼职老师一道,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着手,校企合作共建,以林木种苗工高级工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广西林业建设的实际,构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详见表5),以确保8个教学专题(教学情境)的实施。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19个实训,其中重点是:种子的贮藏、种子品质检验、苗圃规划设计、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容器育苗、组织培养基配制、组织培养的无菌操作。

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了26项学习内容,以为实践技能培养服务和“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来构建,服务于19个实训项目的实施,为培养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的18项技能奠定理论基础。

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林木种苗生产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生产任务和生产流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边学理论边实践,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高度融合。首先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良种生产、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容器育苗、组培育苗、除草剂应用和苗木出圃8个教学专题(教学情境,详见表6)。然后,每个专题按林业生产的实际工作流程序化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详见表7)。

表6 教学专题与教材内容关系表

表7 扦插育苗新旧教学组织对比

㈢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向实践教学倾斜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向实践教学倾斜,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林木种苗生产实践技能的培养。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8学时,实践教学55学时(含1周课程实习计30学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4∶6。

㈣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适应培养高技能人才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⒈“专题教学”

突破教材章节的条条框框,根据种苗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设计良种生产、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容器育苗、组培育苗、除草剂应用和苗木出圃等8个专题“穿针引线”,以专题的形式开展教学。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使课堂教学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重点和难点讲透,而不是面面具到,必要时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和练习。其它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自学的习惯。

⒉启发引导

实践证明,“满堂灌”、“填鸭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讲授与启发的关系,在讲授中多启发引导,加强师生互动。有时还引入课堂讨论和探究式学习,尽可能活跃课堂气氛。

⒊案例教学

根据本课程特点,常将生产中的实际工作任务直接或加工后作为教学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达成任务的工作流程(步骤),集集体智慧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流程,进而引入各流程的“工作”(教学)内容和问题的解决。

⒋操作演示

在实践教学过程,指导教师先操作演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很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和明白操作要领,减少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时的盲目性,提高实训的实效。

⒌实景教学(项目教学)

本课程所有的实训项目均采用实景教学(项目教学),即结合生产任务或模拟生产任务在实验室、苗圃、生物技术中心开展实训;同时,强化操作考核,促使学生自觉地利用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㈤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本课程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录像、幻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同时,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将各种教学资源上网,并开辟了在线自测和在线答疑,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和空间。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学习地点、时间、方式更加灵活。

㈥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以工学结合为基本教学模式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作为教学基本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内外教学资源,实施“课堂教学+模拟实训+项目承包+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的一体化教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校内学习实践与校外学习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全程工学结合。

表8 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对应表

⒈课堂教学

应用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专题教学”、启发引导、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⒉模拟实训

应用于种子品质检验项目的课程实践教学,即将检验实训项目假设为教研室承担的生产实际项目,使学生在仿真的氛围中在检验实验室内独立完成种子品质检验,实训指导教师按相应项目的考核标准评定学生成绩。

⒊项目承包

应用于播种育苗、容器育苗、组培育苗等项目的课程实践教学,即教研室承包学院林场或校外生产单位的育苗任务,并在教学苗圃或组培实验室内以承包的方式将生产性实训任务落实到学生个人,学生从始至终按技术要求完成育苗工作,最后由实训指导教师按相应实训项目的考核标准进行验收。

⒋职业技能鉴定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有林木种苗工,是对林木种苗实践教学的巩固和深化。我们充分利用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术鉴定站建在我院的有利条件,每年都组织开展高级工和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既培养了学生林木种苗实践操作技能,又使学生获取了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⒌顶岗实习

应用于综合实训阶段和毕业实习阶段的实践锻炼,内容有播种育苗、容器育苗、组培育苗等。学生在教学实验林场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2个校办经济实体及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分别由校办实体的指导教师和校外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负责技术指导,并按“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和考核。

㈦在学业成绩的考核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

在学业成绩的考核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所谓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并重,即既要考理论知识,又要考操作技能,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都必须过关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在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则实行综合评价。

表9 成绩评定比例表

四、课程特色

⒈课程特色之一:“一体化”教室

依托学院林业技术专业的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建成了“教学实验林场苗圃+生物技术中心+教学实习苗圃+组培实验室+种子检验实验室”组成的“链式”校内实训资源,并以种苗生产专题的形

式开发了覆盖了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开辟了方便学生学习的网络课堂,创建了“一体化”教室,使学习从书本延伸到网络、从课堂延伸到基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习途径和空间。

图3 “一体化”教室示意图 图4 一站式”教学示意图

⒉课程特色之二:

“一站式”教学(校内全程工学结合)

充分利用“链式”校内实训资源,实施“课堂教学+模拟实训+项目承包+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的一体化教学,深入探索高效的校内全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特色鲜明、教学效果好的“一站式”教学模式(详见图4),培养了高技能人才,促进了学生就业,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