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专题:光学部分综合(教案)

中考复习专题:光学部分综合(教案)
中考复习专题:光学部分综合(教案)

中考复习专题:光学(2课时)

中考命题分析:

光学包括两部分:一是光现象,二是透镜.

一、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分数值约占总分的5%?6%左右,命题特点是:1.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知识主要考查的范围是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2.光的反射知识主要考查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应用,题型为作图题、填空题、选择题.

3.平面镜成像知识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题型为作图题、填空题、选择题.

4.光的折射现象是重要的光现象,折射规律是考查的重点,主要题型为作图题、填空题和选择题.

5.光的色散现象主要是要认识多彩的彩色世界,认识一些颜色现象,题型为填空题和选择题?

6.不可见光主要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考查的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二、透镜及其应用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分数值约占总分的4%左右,命题特点是: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及它们的焦点、焦距是考查的重点,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实际应用的问题也是考查的内容之一,以选择题、填空题、画图识图题等题型出现?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考查的重点,主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

3.眼睛的矫正和显微镜、望远镜,与实际相结合的考题较多,难度不大,出题主要以填空、选择题,还有相关的渗透知识为主.

中考大纲要求:

1.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4.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及其应用.

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了解光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6.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知道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条件,知道颜料的三原色和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7.初步了解光谱、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

8.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的焦距.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9.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照相机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初步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10.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物体,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1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考例精讲:

第1课时光现象

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1)人造光源:

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以及钠灯、汞灯、氖灯等.

(2)自然光源:

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等.

2.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与光速:

(1)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②站队准直.

③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

(2)光速:

①光的速度比声速大.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c=3×l08m/s.

②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 ×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考点2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都是由于它的表面能反射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见了物体.

2.光的反射规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发生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仍然平行,并且朝着同一个方向射出.

(2)漫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不平行,而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射出.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考点3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关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概括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人眼是根据光直线传播进入眼球的经验来判断物体的位置的,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向镜内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S' 处射来的,如图所示.镜后面实际并不存在发光点S',S'也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是虚像.发光体(或反射光的物体)是由许多点组成的,每个点在镜中都有一个对应的像点,这些像点就组成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球面镜:

(1)凹面镜:凹面镜简称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射向凹镜的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面镜的焦点.应用为太阳灶、太阳能焊接机等.

由于光路是可逆的,从凹面镜的焦点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平

行射出.应用于汽车头灯和手电筒灯碗.

(2)凸面镜:凸面镜简称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镜成缩小的像,能扩大视野,如汽车后视镜、马路拐弯处的交通镜等都是凸镜.

考点4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3.折射使眼睛受骗: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会发生一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如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从水下看岸边的灯变高等.

考点5 光的色散

1.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色光带,它表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把红、绿、蓝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3.光谱: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按该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4.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

吸收红外线.

5.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如汞等气体放电和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透镜

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

1.透镜分类:

(1)凸透镜:不同镜片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

2.常见的透镜:

不仅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是透镜,透镜还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一滴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如图所示.

4.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每个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根据光路可逆,从凸透镜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射出.

(2)凹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发散,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它的可逆光路是射向虚

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考点2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原理:把物体放在1倍焦距和2倍的焦距之间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3.放大镜原理:当物体位于1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4.实像和虛像:

实像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的光线在空间相交所成的像,是由真实的光会聚而成的明亮区域,是真实存在的,可以显现在光屏上.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光线变得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人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逆着光的传播方向寻找和判断光从何处射过来,觉得这些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由于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只能用眼睛观察到,而不能在光屏上显现出来.

考点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上述规律可用口诀记忆:“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位于同侧正”,“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

考点4 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特征:

如图(1)甲所示: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射作用过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矫正:

在光进人眼睛之前,先经过凹透镜进行发散,再经眼睛会聚,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上,如图(1) 乙所示,从而看清物体,即近视眼的人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3.远视眼特征:

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当人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过扁,折射能力弱,像会聚于视网膜后,使人看不清近处

的物体,这就是远视眼,如图(2)甲所示.

4.远视眼矫正:

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一些后,再经过眼睛会聚于视网膜上,如图(2) 乙所示,即远视眼的人应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考点5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主要有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片等.

物镜、目镜是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的原理:利用这一结构,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2.望远镜:

(1)望远镜的原理:利用凸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另一凸透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

(2)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3)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小与视角的关系:

我们看物体时,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大;反之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小.

3.探索宇宙

(1)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2)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如图所示)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练习.

五年级小学健康教育课教案

五(1)班安全健康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时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起青春期。 2、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发生的变化及如何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重点: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发生的变化,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难点: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具(课前准备)找一找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有没有变化,或开始有了什么变化。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与学生谈论青春期的话题 2.板书课题: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二.新授 1、讨论: 你们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 你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小结 3、课堂总结: (1)迅速长高。 (2)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3)肌肉的发育十分迅速 (4)体重增加。 (5)神经兴奋性加强。 4.为了今后的强健的身体,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归纳: (1)养成良好的习惯。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 (3)不吸烟,不喝酒。 (4)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5)加强体育锻炼。 (6)保护好嗓子,不大声喊叫。 教学反思: 使学生了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从容面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正确处理青春期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探究自己身上有哪些变化;让学生体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开启青少年的心扉,正视自己青春期的种种变化;让学生能正视自身存在心理卫生问题,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阐明不健全的心理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道理。 1、每个人都不喜欢揭示自己的隐私,更何况是学生呢?而对于这一框来说,如果不能真正的从学生自己身上的一系列变化谈起又很难揭示青春期的种种变化。 2、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突出表现之一,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课时保持良好的情绪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是“情绪”及它与我们工作学习的关系。 2、认识到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控制自己,不然就会自己给自己背上思想包袱,影响学习和工作。 教学重点:认识到“良好的情绪”与我们工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难点:要学生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度高兴,也不过度悲伤。 教具(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想一想自己过去在遇到成功和失败的时候,是怎样控制自己的。 教学内容及过程 师:同学们?什么叫做“情绪”? 生:简单的说,情绪就是心情。 师:当你心情好或者说情绪好的时候,你的表现什么样? (生交流) 师:是啊,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干什么事都特别有劲.可见良好的情绪不仅对工作、学习有利,对人的健康也有利,不是吗?相反,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整天无精打采,好象在生一场大病似的,对健康当然也十分不利了。你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是怎样的? (生交流) 师:我觉得你不该这样对自己,这不是明摆着要影响自己的健康吗? 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论遇到高兴的或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影响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控制住自己。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_New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中文Windows XP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第四章中文Excel 2003 第五章PowerPoint 2003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总计6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课题第一课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 系统组成 课时2学时 教学内容1.1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分类3、计算机的特点4、计算机的用途 1.2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2、计算机工作过程3、计算机软件系统4、微机硬件系统5、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初中光学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2题为双选,其余为单选) 1、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图1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 B.“杯弓蛇影” C.“凿壁偷光” D.“立竿见影” 2、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 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2所示,则从侧面看去:()图1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夜晚,人经过高挂的路灯下,其影长变化是() A.变长 B.变短 C.先短后长 D.先长后短图2 6、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图3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图3 7、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 A. 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最物的下方 8、如图4所示,小明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图4 图5 9、如右上图5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11、图6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图6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3、都说景德镇瑶里风光很美“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这美景奇观中的“鱼”是由于 光的形成的像;“鸟”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14、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漠河地区出 现了“日全食”现象,图7中表示日 全食对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 图中的A是,B是。 这是由于形成的。图7 15、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500s,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约为km。 16、如图8所示,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支铅笔上,看上去铅笔似乎被分 成了三段,这是光的现象。 17、一条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的夹角是度,若保持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而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角,则反射光线 又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图8 19、丹丹同学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像高是 m;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m处如图10所示,这时她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若她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m/s,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0 图11 20、图11为光从玻璃斜射人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是度,折射角是 度。 三、作图或简答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23、平面镜反射光的方向如图14所示,请你在图上作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的 大小。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15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25、如图16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 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图14 图15 图16 26、如图17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

应用光学教案第一章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几何光学的基本术语、基本定律、光路计算及完善成像 的条件。 [考试内容]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完善成像的含义及条件、近轴光 学系统的光路计算和球面光学成像系统的物像位置关系。 [作业] P13:2、3、4、7、8、9、16、17、18、19、21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第一节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一、 光波与光线 1、光波性质 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是横波。 可见光波,波长范围 390nm —780nm 光波分为两种: 1)单色光波―指具有单一波长的光波; 2)复色光波―由几种单色光波混合而成。如:太阳光 2、光波的传播速度ν 1)与介质折射率 n 有关; 2)与波长λ有关系。 v = c / n 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3×10 8 m/s ;n 为介质折射率。 例题 1:已知对于某一波长λ而言,其在水中的介质折射率 n =4/3,求该波长的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解: v = c / n =3×10 8 /4/3=2.25×10 8 m/s 3、光线:没有直径、没有体积却携有能量并具有方向性的几何线。 4、光束: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的集合。 会聚光束:所有光线实际交于一点(或其延长线交于一点) 图 1-1 会聚光束 图 1-2 发散光束

?n sin I m = n ' sin I ' 根据折射定律, ? 发散光束:从实际点发出。(或其延长线通过一点) 说明:会聚光束可在屏上接收到亮点,发散光束不可在屏上接收到亮点,但却可 为人眼所观察。 5、波面(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 平面波:由平行光形成。平面波实际是球面波的特例,是 R ? 时的球面波。 球面波:由点光源产生。 柱面波:由线光源产生。 二、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即直线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律、折射定律、反射定律。 1、 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光线是直线)。 直线传播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日蚀,月蚀,影子等等。 2、 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束,以不同的方向通过空间某点时,彼 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3、 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且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 反射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4、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通过投射点的法线三者位于同一平面, 且 sin I sin I ' = n ' n 图 3 折反定律 5、 全反射: 1) 定义:从光密介质射入到光疏介质,并且当入射角大于某值时,在二种介质 的分界面上光全部返回到原介质中的现象。 刚刚发生全反射的入射角为临界角,用 I m 表示。 ? I ' = 90 ? sin I m = n ? I m = arcsin n ' n 2)全反射发生的条件:

光电综合实验

光电综合实验

课程名称及性质:光电技术综合实验必修课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Optical Experiment 课程编号:110129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学时:56 开设学期:5、6、7 面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是在大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按循序渐近的原则,学习并掌握光电技术实验的原理,基础仪器设备(包括基本光学仪器、光电子学仪器、光电转换仪器等)组成,它们的调整技术及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对光电技术基本的常用元器件(包括各种形式光源、光电探测器件、光学调制解调器件等)的特性及使用规范有初步的了解。选择一些设计性和工程应用性较强的(电路设计、纤维光学)实验,培养学生在光电技术方面的科学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阶段:要求了解掌握典型光学基础实验,重点掌握基本光学(物理光学、近代光学等)仪器的使用,(实验序号1-4),共16学时。 第二阶段:实验重点在光电探测技术与光电探测器性能测量实验方面,(实验序号5-15)选择24学时。 第三阶段:为提高学生的独立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一些有一定应用背景的光电类设计性实验(实验序号16-31)选择16学时。 三、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实验项目提要学时分实验实验

号配类型地点 1 绪论及单色仪实验实验注意事项、安排与要求;通过 实验了解单色仪原理,利用单色仪 测量汞灯光源各个谱线的波长 4 验证 光电技术 综合实验 室 2 Michelson干涉的调节与 使用利用Michelson干涉仪测汞灯光 源绿光波长,了解双光束干涉的 特点 4 验证 光电技术 综合实验 室 3 声光效应实验调节并观察声光衍射实验曲线, 利用声光效应测定声光介质中超 声波速度。 4 验证 4 F—P干涉实验用F—P干涉仪测汞灯绿光波长, 观察钠灯双线F—P干涉花样,了 解多光束干涉的特点。 4 验证 5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实验分光光度计测液体的吸收特性 4 验证 6 电光效应电光调制 4 验证7 光电倍增管静态和时间 特性的测试 测试光电倍增管静态和时间特性 4 验证8 发光管(LED)的发射光谱 测量 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光谱 4 验证 9 光导管光谱响应测量光导管光谱响应测量 4 验证 10 半导体泵浦激光实验半导体泵浦激光原理 4 验证 11 黑体测量实验黑体辐射测量 4 综合 12 单光子计数实验单光子计数测量实验 4 验证 13 多功能激光椭园偏振仪 实验 激光椭园偏振测量 4 验证 14 自动数显旋光仪实验旋光度测量 4 验证 15 硅光电池光谱特性测量硅光电池相对光谱响应的测量 4 验证 16 温度传感器及测量电路 设计 温度传感器元件应用8 设计

选修3-4光学测试题

选修3-4光学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它填在括号内. 1.夏日的白天,在大树下乘凉时,经常发现在树阴中间有许多圆形亮斑.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树的缝隙是圆的,所以地面上有许多圆斑 B.是很多树叶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形成的圆斑 C.这是经很多不规则的树叶缝隙所形成的太阳的像 D.这是太阳光经树叶缝隙衍射形成的 2.对于某单色光,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则此单色光在玻璃中传播时 A.其速度比在水中大,其波长比在水中长 B.其速度比在水中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短 C.其速度比在水中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短 D.其速度比在水中小,其波长比在水中长 3.下列关于偏振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光就是偏振光 B.沿着一个特定方向传播的光叫偏振光 C.沿着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叫偏振光 D.单色光就是偏振光 4.为了减少光学元件的反射损失,可在光学元件表面镀上一层增透膜,利用薄膜的干涉相消来减少反射光.如果照相机镜头所镀膜对绿光的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它使绿光在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完全抵消,那么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λ0为 A. 4 d B. 4 nd C.4d D.4nd 5.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下面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D

6.关于双缝干涉实验,若用白光作光源照射双缝,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屏上会出现彩色干涉条纹,因为白光是由波长不同的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B.当把双缝中的一条缝用不透光的板遮住时,屏上将出现宽度不同、中间是白色条纹的彩色衍射条纹 C.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有亮光,但一定不是干涉条纹 D.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无亮光 7.细红光束和细蓝光束垂直于AB面进入楔形棱镜,并能从AC面射出,如图所示.这两束光从棱镜的AC面射出后的情况是 A.两束光一定相交 B.两束光仍然平行 C.两束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红、黄、绿三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到达某介质和空气的界面时,若黄光恰好发生全反射,则 A.绿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B.红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C.三种单色光相比,红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最小 D.红光在介质中的波长比它在空气中的波长长 9.如图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它左方有较大的光屏P,线光源S可沿玻璃砖圆弧移动,它发出的光束总是射向圆心O.若S从图中A向B处移动,在P上先看到七色光带,以后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下到上的排列顺序以及最早消失的光是 P A A.红光→紫光,红光 B.紫光→红光,红光 C.红光→紫光,紫光 D.紫光→红光,紫光 10.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但测后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不平行,则 A.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偏大 B.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偏小 C.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仍然正确 D.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可能平行,测量值仍然正确

完整五年级专题教育教案

1 主题:保护眼睛 一、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在行动上落实,并坚持做到预防近视的几点要求。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保护眼睛的挂图或幻灯片及视力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提问前边学习有关人体的知识。 2. 讲述: 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月亮,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无边的海洋,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动物,你们喜欢吗?这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是用眼睛看到的,你们想想,如果眼睛不好,还能看得清楚吗?所以,保护眼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保护眼睛”。(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 1)看图:出示图

2)分小组讨论:这图说的是什么? (3)全班讨论。 (4)教师讲述:这图告诉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和保卫祖国都需要有一双好眼睛,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就会影响学习、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方便,更不可能担负起保护祖国的任务。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 教育学生要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1)看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 ①为什么看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离书本距离不要太近?(一市尺,3 3 厘米) ②看书写字时间长了,向远处眺望一会儿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3)看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4 )提问: ①长时间、近距离的看电视或玩游戏机有什么害处?②为什么走路和躺着 看书都不好?③趴在桌子上,近距离的看书写字有什么害处? 5)全班讨论: ①为什么要保护眼睛?

光学综合测试卷

光学综合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2.在较小的室内给学生测视力,校医把一块平面镜竖直挂在距视力表3 m远的对面墙上,用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测视力,从而解决了测视力距离是5m的难题.当测你的视力时,你应该站在平面镜正前方m处,视力表在镜中像的大小与视力表的实际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李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的纸是色,看到的字是色.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不同. 4.身高1.5m、体重为500N的小明,站立在路灯下的某处,若每只鞋的触地面积为100cm2,则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强为Pa,他在灯光下的影子是光的产生的现象.在某个时刻,小明的影长为1.5m,如图所示.若他以1m/s的速度匀速沿平直路面远离路灯而去,2s后影长为2m,则路灯离平直路面的高度为m. 5.植物光合作用是将能转化为能;太阳能发电站是将能转化为能.若用放大镜在烈日下照射一根火柴头,一会儿,火柴头燃烧起来,则这里能转化为能。我们周围有很多利用电能发光的灯.有的利用灯丝的高温而发光,如灯;有的灯有灯丝,但是不靠灯丝发光,如灯;有的灯根本没有灯丝,通电后也能发光,如灯. 6.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选项“左”或“右”)移动. 7.如图所示,MM’是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一束光线射到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则MM’的边是空气,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当碗内盛满水时,看上去碗底的硬币深度要比实际深度要些(选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的缘故.

最新小学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大全

小学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大全 1.怎样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应对敲诈、勒索、盗窃等行为 2. 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到应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勇气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教师利用身边发生过或学生听说过的案例引入,并出示教材提供的案例,提醒学生要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异常情况时机智地保护自己。 2. 引导交流,学生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案例,结果如何?有何启示? 二.模拟体验 1. 设定情景,让学生在设定的敲诈、勒索等情境中,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简单总结和归纳应对、保护的办法,教师根据需要进行点拨。 2. 阅读理解,阅读“天天提醒”和“小学生自我保护歌”,了解抢劫易发生的地点及受害人群,理解和掌握正确应对危险的方法。 三.讨论提高 1. 小组讨论:在家里遇到盗窃分子,应该怎么办? 2. 师生共同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教育学生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 四.拓展延伸 1. 观察图片,让学生判断有无危险,方法是否得当 2. 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法 2.远离校园暴力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 2. 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规范个人言行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教学过程 一.以学生为源,从“我”导入 师:从这些案例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远离校园暴力,正确处理暴力事件) 二.掌握方法,反思自我 1. 展示“校园暴力”定义,阅读、理解: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学生、教职员工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生理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 2. 问题:如果遇到校园暴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几位同学是怎么做的 (1)刘强拿着足球在操场上完,由高年级的大同学要抢他的球。刘强灵机一动,装出很害怕的样子,讨好的说教师里还有一个新买的足球,要把那个新的送给他们,大同学就放他走了 (2)放学时,李刚在校园一角被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要零花钱,李刚说钱放在教室里,并劝他们不要这么做,然后趁他们不注意,跑到老师的办公室里。 (3)课间,王园高兴地踢着毽子,高年级的同学向他要,她装出要跟她们一起玩的样子,然后用眼神暗示旁边的同伴同学,让同学赶快去告诉老师。结果,老师及时赶到解决了问题。 问:这几位同学的处理方法得当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3. 怎样避免打架斗殴?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并板书:(1)不要帮同学出气打架(2)不要“以牙还牙”(3)懂得谦让 4. 什么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会给人带来哪些伤害?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 1)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 n n I I ' 'sin sin =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折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 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费马原理: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全反射临界角:1 2 arcsin n n C = 全反射条件: 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A ,A ’的对称性) 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每一个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 理想成像条件:物点和像点之间所有光线为等光程。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终审稿)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实验目的: 1、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调节光学系统共轴。 3、掌握利用焦距仪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实验仪器: JGX-1型几何光学实验装置,含光源、平面镜、透镜、目镜、测微目镜、透镜架、节点架、通用底座、物屏、像屏、微尺、毫米尺、标尺、幻灯片等。 二、实验原理 1)贝塞尔法测凸透镜焦距:贝塞尔发是一种通过两次成像能够比较精确地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物屏和像屏距离为l(l>4f),凸透镜在 O1、O2两个位置分别在像屏上成放大和缩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时,有 1/u+1/v=1/f,成缩小的像时,有1/(u+d)+1/(v-d)=1/f,又由于u+v=l,可得f=(l2-d2)/4l。 2)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物体AB置于凸透镜L焦平面上,物体各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束(包括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有平面镜M反射回去仍为平行光束,镜头经汇聚必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A’B’于原焦平面上,能比较迅速直接测得焦距的数值。子准发也是光学仪器调节中常用的重要方法。 3)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将凹透镜与凸透镜组成透镜组,用凸透镜L1使物AB成缩小到里的实像A’B’,然后将待测凹透镜L2置于凸透镜L1与像A’B’之间,如果O’B’<|f2|(凹透镜焦距),则通过L1的光束经过L2折射后,仍能成一实像A’’B’’。对凹透镜来 讲,A’B’为虚物,物距u=O’B’,像距v=O’B’’,代入成像公式可计算出凹透镜焦距。 三、实验步骤 1.光学元件共轴等高的调节 (1)粗调将光源透镜物屏像屏靠近,调节高度使其中心线处于一条直线上。 (2)细调主要依靠仪器和光学成像规律来鉴别和调节。可以利用多次成像的方法,即只有当物的中心位于光轴上时,多次成像的中心才会重合。 2.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测薄透镜焦距 (1)按光源、物屏、透镜、平面镜从左到右摆放仪器,调至共轴。 (2)靠紧尺子移动L直至物屏上获得镂空图案倒立实像。 (3)调平面镜与凸透镜,使像最清晰且与物等大,充满同一圆面积。

九年级物理光学部分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光学部分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光在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得到m/s。“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 2.某同学的身高为 1.6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高 m,他与像之间 的距离是 m。 3.我国有一部古籍《淮南万毕术》记有这样一段文字:“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的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的;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被磨光的黑板表面上发生了反射的缘故。 4.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垂直,则入射角是;若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5.如图1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 路图,已知∠3=∠6,则入射光线是,界面是, 界面的边是玻璃。 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 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7.一位同学站在河岸上看河中的水,比实际的 ,潜水员在水中看河岸上的树,比实际的 .(填“浅”或“高”) 8.在图2中,_____ _______图(填“甲”或“乙”)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_透镜, 矫正近视眼应佩___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 甲图2 乙 9.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图3中_ 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 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 图1

光学综合实验报告要点

光学综合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序号实验项目课时实验仪器(台套数)房间指导教师 1 焦距测量 (分别在焦距仪和光学平台上测 量)4 焦距仪(3-4)、 光学平台及配件(1-2) 西北付辉、樊宏 2 典型成像系统的组建和分析 (在光学平台上搭建显微镜、望远 镜、投影仪) 4 光学平台及配件(1-2)东南付辉、樊宏 3 典型成像系统的使用 (使用商用典型成像系统)4 显微镜(3)、望远镜(3)、 水准仪(2) 东南付辉、樊宏 4 分光计的使用 (含调整、测量角度和声速)4 分光计(3-4)、超声光栅 (2) 东南付辉、樊宏 5 棱镜耦合法测波导参数 4 棱镜波导实验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 6 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测试 4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 7 电光调制 4 电光调制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 8 法拉第效应测试 4 法拉第效应测试仪(2)东北郎贤礼、李建全 9 声光调制 4 声光调制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

目录 1、焦距测量--------------------------------------4 2、典型成像系统的组建和分析----------------------7 3、典型成像系统的使用----------------------------10 4、分光计的使用----------------------------------10 5、棱镜耦合法测波导参数--------------------------14 6、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测试--------------------22 7、电光调制--------------------------------------29 8、法拉第效应测试--------------------------------38 9、声光调制--------------------------------------46 10、干涉、衍射和频谱分析--------------------------47 11、迈克尔逊干涉仪--------------------------------58 12、氦氖激光器综合实验----------------------------63

光学单元测试题(含详解答案) doc

第十四章光学章末自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 A.天空出现彩虹 B.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彩色条纹 C.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D.光线通过一个极窄的缝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解析:A、C为光的色散现象,D为光的衍射. 答案:B 2.红光和紫光相比() 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解析:红光的频率比紫光的频率小,由E=hν可知红光的能量比紫光小,据此可排除选项A、C;红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比紫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小,由v=c 可知在同一种介质中 n 红光的传播速度比紫光的大,所以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答案:B 3.在没有月光的夜间,一个池面较大的水池底部中央有一盏灯(可看做点光源),小鱼在水中游动,小鸟在水面上方飞翔.设水中无杂质,且水面平静,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鱼向上方水面看去,看到的亮点的位置与鱼的位置无关 B.小鱼向上方水面看去,看到的亮点的位置与鱼的位置有关 C.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的亮点的位置与鸟的位置无关 D.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的亮点的位置与鸟的位置有关 解析:小鱼通过水面看灯是反射成像,不同位置射入鱼眼的反射光线不同,但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即为“平面镜”成的像.而鸟看灯是折射成像,鸟在不同位置射入鸟眼的折射光线不同.折射光线的延长线在不同位置交于不同点,故选项A、D对.答案:AD 4.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锌板上,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锌板上发射的光电子就越多 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 C.质量为10-3kg、速度为10-2m/s的小球,其德布罗意波波长约为10-23m,不过我们能清晰地观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 D.人们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大致相同 解析: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锌板上,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锌板上发射的光电子就越多,反映的是光电效应规律,体现光的粒子性,A错误;C项是单个物体的低速运动,也不能突出体现波动性,C错误;B、D正确. 答案:BD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教案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细胞是英国人Robert Hooke于1665年首次发现的。1838年Schileiden,史来登德提出细胞学说。细胞学说:1细胞学是构成植物体基本单位。2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现在可以用一个细胞培养出完整的植株,进一步肯定了细胞的“全能性”。我们不侧重于研究细胞的生理,而侧重于研究它的结构使用的工具不同,对细胞的研究水平不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构造,通常称为植物细胞的显微构造,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我们研究显微构造。还有人在分子水平,纳米水平等进行研究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状和结构 分工不同,功能不同,形态各异。长筒状—导管—输养。梭形—纤维,球形—石细胞,多角形—薄壁细胞细胞单独生活时呈球状,在多细胞植物体中,由于相互挤压而呈多面体。。以往谈细胞形状常强调机械力的作用,近年发现细胞形状主要由本身遗传性和机能来决定的。大小不一,可差4000倍。苎麻纤维长44CM。一个直径6CM的苹果约含4亿个细胞。即使同一类细胞,在不同发育时期构造也不同。为了便于研究,将细胞的主要结构都集中在一个细胞内,这个细胞称为模式植物细胞。人为的,根本找不到。一个模式植物细胞的构造,可见外面包围着一层比较坚韧的细胞壁,壁内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等有生命的物质。此外细胞中尚含有多种非生命物质,它们是原生质的代谢产物,称为后含物。 一、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等有生命的物质。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细胞内的全部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细胞质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胞基质,光镜下没有特殊的结构。它外部是质膜,质膜内是半透明而带粘滞性的胞基质,胞基质内悬浮着细胞器,有利于物质和信息交流。质膜是一层薄膜,紧贴细胞壁。一般情况下用显微镜不易看到。可用高渗溶液,使质壁分离而观察之。成分与其它生物膜相似都是由类脂(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有半透性(表现为一种渗透现象),选择通透性。随细胞死亡而消失。如炒热的苋菜有红色汁出来 2、细胞核真核生物才有细胞核,原核生物没有。一般一个核,也有多核的。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在控制机体特性遗传及控制和调节细胞内物质代谢途径方面起主导作用。失去细胞核的细胞就停止生长和代谢,也不进行繁殖,经光合作用形成的同化淀粉也不会溶解,细胞很快就死。同样细胞核也不能脱离细胞质而孤立生存。 细胞核具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部分。核膜:分隔细胞质与细胞核,两层膜组成,有小孔控制物质交换和代谢。核液:核膜内的液胶体,主要成分蛋白质,核仁和染色质分布其中。核仁:一个或几个,产生核糖核蛋白体,主要成分是RNA,控制蛋白质合成。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易被碱性染色的物质。不分裂的细胞核中不明显,为色深的网状物。分裂时集成染色体。 严格地讲,细胞核也是细胞器。只不过它的形体较大,在应用光学显微镜的年代,最先受到人们注意的是它,加上后来知道它在遗传的传递上起关键作用,因此特别受重视。 3、细胞器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光学系统像差理论综合实验

第五节光学系统像差实验 一、引言 如果成像系统是理想光学系统, 则同一物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系统以后, 应该聚焦在理想像面上的同一点, 且高度同理想像高一致。但实际光学系统成像不可能完全符合理想, 物点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在像空间形成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像散光束, 该像散光束的位置和结构通常用几何像差来描述。 二、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几何像差产生的条件及其基本规律,观察各种像差现象。 三、基本原理 光学系统所成实际像与理想像的差异称为像差,只有在近轴区且以单色光所成像之像才是完善的(此时视场趋近于0,孔径趋近于0)。但实际的光学系统均需对有一定大小的物体以一定的宽光束进行成像,故此时的像已不具备理想成像的条件及特性,即像并不完善。可见,像差是由球面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即使透镜的折射率非常均匀,球面加工的非常完美,像差仍会存在。 几何像差主要有七种: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位置色差及倍率色差。前五种为单色像差,后二种为色差。 1.球差 轴上点发出的同心光束经光学系统后,不再是同心光束,不同入射高度的光线交光轴于不同位置,相对近轴像点(理想像点)有不同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 δ')。如图1-1所示。 称为轴向球差,简称球差(L 图1-1 轴上点球差 2.慧差 彗差是轴外像差之一,它体现的是轴外物点发出的宽光束经系统成像后的失对称情况,彗差既与孔径相关又与视场相关。若系统存在较大彗差,则将导致轴外像点成为彗星状的弥散斑,影响轴外像点的清晰程度。如图1-2所示。

图1-2 慧差 3.像散 像散用偏离光轴较大的物点发出的邻近主光线的细光束经光学系统后,其子午焦线与弧矢焦线间的轴向距离表示: ts t s x x x '''=- 式中,t x ',s x '分别表示子午焦线至理想像面的距离及弧矢焦线会得到不同形状的物至理想像面的距离,如图1-3所示。 图1-3 像散 当系统存在像散时,不同的像面位置会得到不同形状的物点像。若光学系统对直线成像,由于像散的存在其成像质量与直线的方向有关。例如,若直线在子午面内其子午像是弥散的,而弧矢像是清晰的;若直线在弧矢面内,其弧矢像是弥散的而子午像是清晰的;若直线既不在子午面内也不在弧矢面内,则其子午像和弧矢像均不清晰,故而影响轴外像点的成像清晰度。 4.场曲 使垂直光轴的物平面成曲面像的象差称为场曲。如图1-4所示。 子午细光束的交点沿光轴方向到高斯像面的距离称为细光束的子午场曲;弧矢细光束的交点沿光轴方向到高斯像面的距离称为细光束的弧矢场曲。而且即使像散消失了(即子午像面与弧矢像面相重合),则场曲依旧存在(像面是弯曲的)。 场曲是视场的函数,随着视场的变化而变化。当系统存在较大场曲时,就不

《应用光学》第一章例题

第一章例题 1.P20习题1(部分):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í108m/s,求光在火石玻璃(n=1.65)和加拿大树胶(n=1.526)中的光速。 解: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v c n = 可求得 火石玻璃 )/(10818.165 .11038 8 11s m n c v ?=?== 加拿大树胶 )/(10966.1526 .110388 22s m n c v ?=?== 3.P20习题5, 解:设水中一点A 发出的光线射到水面。 若入射角为I 0(sinI 0=n 空/ n 水 ),则光线沿水面掠射;据光路可逆性,即与水面趋于平行的光线在水面折射进入水中一点A ,其折射角为I 0(临界角)。 故以水中一点A 为锥顶,半顶角为I 0 的 圆锥范围内,水面上的光线可以射到A 点(入射角不同)。因此,游泳者向上仰 望,不能感觉整个水面都是明亮的,而只 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圆的大小与游泳者 所在处水深有关,如图示。满足水与空 气分界面的临界角为 75.033 .11 sin 0== I 即 '36480?=I , 若水深为H ,则明亮圆的半径 R = H tgI 0 4. ( P20习题7 ) 解:依题意作图如图按等光程条件有: ''''1OA n O G n MA n GM n ?+?=?+? 即 .1)100(5.112 2 1+=+-?++O G y x x O G

所以 x y x -=+-?150)100(5.122 两边平方得 222)150(])100[(25.2x y x -=+- 2223002250025.245022500x x y x x +-=++- 025.225.115022=++-y x x 0120101822=-+x x y ——此即所求分界面的表达式。 第二章例题 1.(P53习题1)一玻璃棒(n =1.5),长500mm ,两端面为半球面,半径分别为50mm 和100mm ,一箭头高1mm ,垂直位于左端球面顶点之前200mm 处的轴线上,如图所示。试求: 1)箭头经玻璃棒成像后的像距为多少? 2)整个玻璃棒的垂轴放大率为多少? 解:依题意作图如图示。 分析:已知玻璃棒的结构 参数:两端面的半径、间 隔和玻璃棒材料的折射率 n ,以及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求经玻璃棒之后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近轴光学基本公式(2.13)和(2.15),即单个球面物像位置关系式和物像大小关系式,逐面进行计算。 1)首先计算物体(箭头)经第一球面所成像的位置: 据公式(2.13)有 1111111'''r n n l n l n -=- , 将数据代入得 50 1 5.12001'5.11-=--l 解得 )(300 '1mm l =; 以第一球面所成的像作为第二球面的物,根据转面公式(2.5)可求出第二面物距 )(200500300'12mm d l l -=-=-= 对第二球面应用公式(2.13)得 2222222'''r n n l n l n -=- 即 100 5 .112005.1'12--=--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