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峨眉山工程地质报告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峨眉山工程地质报告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峨眉山工程地质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

1工程任务及工区自然地理概况 (1)

1.1自然地理位置 (1)

1.2自然地理概况 (1)

2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2)

2.1坝区地形地貌 (2)

2.2坝区地层岩性 (2)

2.21峨眉山总体地层岩性 (2)

2.22龙门硐坝址区地层岩性 (4)

2.3坝区地质构造 (4)

2.31峨眉山断层 (4)

2.32牛背山断层 (4)

2.33观心庵断层 (5)

2.34回龙山断层 (5)

2.35峨眉山背斜 (5)

2.36牛背山背斜 (5)

2.37桂花场向斜 (5)

3工程部位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6)

3.1主要结构面成因及类型 (6)

3.2主要结构面产状、性质简述 (6)

3.3坝址区岩体结构类型 (7)

4专题分析 (7)

4.1坝基的稳定性分析 (7)

4.2坝址区边坡稳定分析 (7)

4.21坝址边坡稳定地质条件分析 (7)

4.22拟建坝区岸坡稳定工程措施及建议 (8)

4.3坝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9)

4.4坝区渗漏问题分析 (10)

4.41坝区渗漏问题地质条件分析 (10)

4.42坝区渗漏防治措施及建议 (10)

5工区建筑材料情况及施工场条件调查 (11)

5.1坝址区建筑材料概况 (11)

5.2坝址区坝型选择 (12)

6最佳坝型选择 (14)

7结论和建议 (14)

7.1结论 (14)

7.2建议 (15)

拟建龙门硐水库坝型论证

1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

1.1 自然地理位置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南隅,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2 自然地理概况

峨眉山最大相对高差达2600m 。按其高程与高差,大峨山应属于强烈切割中山;龙门硐一代属于中等切割中山;山麓地带的龙马山、红珠山等则是具有残丘特征的低山,峨眉平原以西南高、东北低为特点。3098.8m 的高海拔使得山区内热带、亚热带、寒带三种气候带兼备,且雨量充沛;山区内年均温按海拔分布大致为3.1℃~17℃;土壤中有中、酸、碱性土壤,非常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植物种类繁多复杂,全山森林面积约667k ㎡,森林覆盖率为87%。区内水系属大渡河水系。受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控制,河流流向均自西南向东北,并在归入大渡河后继续东流至乐山注入岷江。峨眉山地区公路交通较为发达,成乐高速连接成都至乐山,还有成昆铁路在东南侧南北穿越,往来十分方便。

N 0102030 km

峨眉山峨眉河峨眉乐山峨边大

渡河犍为眉山江岷江衣临江河青区内水系属大渡河水系,受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控制,河流流向均自西向东,并在归入大渡河后继续东流至乐山并注入岷江。

图一峨眉山地区水系图

2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2.1坝区地形地貌

本次建坝工程位于峨眉山山麓黄湾乡龙门硐口,紧靠牛背山断层,地处东翼倒转断层上,坝址为北纬29度34分44秒,东经103度25分06秒,海拔540米。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而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实习路线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于石灰岩层中有藏九老洞之类的岩洞地貌;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形成了深峡谷地貌;山顶上玄武岩则形成熔岩平台地貌。

图二坝址卫星图

2.2坝区地层岩性

2.21峨眉山总体地层岩性

峨眉山地区的底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岩系完全缺失外,从前震旦系顶部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其中除前震旦系和上二叠统下部为岩浆岩外,其余是一套由碳酸盐岩、碎屑岩和泥质岩组成的,总计厚度七千余米的沉积岩。从清音电站到坝址段,沿途有:峨眉山花岗岩(γ 2 ),出露于峨眉山背斜核部的峨眉山玄武岩(P2β),斜斑玄武岩(具五~六变边形粗大柱状节理),微晶玄武岩(具细长柱状节理),杏仁状玄武岩,沉积岩,有除石炭系~中奥陶统外的所有地层。

实习区内无变质岩出露,具体岩性有砂岩,泥岩,石灰岩等。本次工程实习区主要是岩浆岩。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喷出岩为峨眉山玄武岩。

1)花岗岩(Granite)

峨眉山花岗岩不整合伏于震旦系喇叭岗组之下,在峨眉山背斜核部,因遭受剥蚀出露于张沟、洪椿坪、石笋沟等处。峨眉山花岗岩呈灰白色、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和不等粒结构,矿物成分以正长石居多,含量在50%左右,其次为斜长石和石英,含有少量云母等。

2)玄武岩(Basalt)

峨眉山玄武岩是大陆裂谷的喷溢产物,广布与黔川接壤地带,面积30余万平方公里。峨眉山地区玄武岩形成于晚二叠世早期,出露范围北起桂花场以北二道坪,南至大为,东低沙湾三峨山,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清音电站剖面实测厚度就有258米。峨眉山玄武岩根据其结构、构造可分为斜斑玄武岩、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斜斑玄武岩是本区玄武岩的主要类型(见图四),呈青灰、灰绿、暗绿色,常具五、六边形粗大柱状节理(金顶金刚嘴最为典型),斑晶成分为斜长石,基质为斜长石、辉石、绿泥石、玄武玻璃等;微晶玄武岩一般为青灰、浅绿灰、绿黑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与斜斑玄武岩相似,只是微粒较小而已,常形成细长柱状节理(清音电站一带最明显)。杏仁状玄武岩中杏仁状含量一般为12%左右,最高达30%-35%,形状多样,大小不一,成分以石英、方解石、绿泥石、蛋白石居多。

图三斜斑玄武岩柱状节理图

2.22龙门硐坝址区地层岩性

龙门硐坝址地层岩性属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lT2 ),主要岩石有灰岩、白云岩、砂岩和泥岩等沉积岩类。它们属于黏土岩类中的生物化学岩,以石灰岩、白云岩分布最为广泛。多数岩石结构致密,性质坚硬,强度较高,同时该岩类主要特征具有可溶性,在水流的作用下易形成溶蚀裂隙、洞穴、地下河等岩溶现象,影响水工建筑物安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坍陷、渗漏等。而坝址区大部分为灰岩和砂岩等,具有较好的工程性质;岩层之间夹杂着少量的泥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但其含量较少,且夹杂在灰岩、砂岩之中,对工程的影响不

大。

2.3坝区地质构造

峨眉山位于杨子地台西部边缘,由一系列背斜和复向斜组成,断裂纵横交错。这些褶曲与断层,在空间分布与成因上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构造线方向可归纳为三组:南北向(峨眉大背斜、报国寺断层)东北向(峨眉大断层)北西向(观心坡断层、挖断山背斜、挖断山断层、万年寺向斜)。而本次工程实习区内褶皱构造主要有峨眉山背斜、二峨山背斜、牛背山背斜和桂花场向斜,断裂构造主要有峨眉山断层、牛背山断层、观心庵断层以及回龙山断层等。

2.31峨眉山断层

峨眉山断层分布于峨眉山南东侧。在本区域范围内,由西南杨村铺附近,北东经张山,至峨眉山市中区。区内长约40多公里,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断面波状。倾角50~70度。北西盘逆冲于南东盘之上。北西盘往往发育拖拽褶皱和派生断层,南东盘地层局部倒转,并伴生一系列小褶皱和小断层。该断层最大断距部位在其核部,断距达3500余米,即北西盘峨眉山花岗岩逆冲于南东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之上。而北东段,也就是位于峨眉断陷盆地北西边缘,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呈断续出露。如:凉水井、四零医院等地。其表现为北西盘上白垩统灌口组逆冲于南东盘上第三系之上,并使之倒转。

2.32牛背山断层

牛背山断层发育于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南东起于麻柳湾,经两河口、张山,北西至梁坪,长约9公里。其断面南西倾,倾角60度。两盘接触紧密,两河口附近可见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发生碎裂现象。属逆冲兼扭性断层。大峨寺断层西起石笋沟,东至华严寺,走向东西,长约5公里。横切峨眉山背斜和桂花场向斜,并错断观心庵和万年寺两断层。其北盘向西,南盘向东错动,为平移逆断层。东段北盘飞仙关组、嘉陵江组等地层局部倒转。该断层隔水性良好,

潜水沿断面上升出露地表,形成了峨眉山玉液泉。

2.33观心庵断层

观心庵断层南东起于新开寺,经纯阳殿、观心坡,往北西延至喻田子,走向北西,长约15公里。断面南西倾,倾角65~75度。南西盘相对上升,表现为逆断层。该断层被北东向和东西向断层切为数段。南段新开寺至大峨寺,发育于峨眉山背斜东翼。因南西盘逆冲,致使北东盘地层发生倒转。中段牛心寺至唐山,发育于桂花场向斜南西翼,并斜切峨眉山背斜。南西盘上升形成息心所拖拽背斜,北东盘地层倒转,断距1500余米。北段麻子坝至喻田子,主要断于三叠系中,南西盘上升,发展为拖拽小褶皱。

2.34回龙山断层

回龙山断层发育在牛背山背斜南西翼近核部,走向为西北,断层面倾向西南,倾角65度。在回龙山南坡吉龙门洞河谷地可清楚看到断层面、断层破碎带、劈理、小型构造透镜体、地层不对称重复出现以及地层出露不全等断层证据。其性质为逆断层。

2.35峨眉山背斜

峨眉山背斜位于张沟--洪椿坪一带,轴向南北,长约7公里。北端被观心庵断层和万年寺断层斜切而不能北延;南端被峨眉山断层斜切而不能南延。其核部宽缓,出露最老岩层为峨眉山花岗岩。两翼不对称,西翼展布约18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倾角10~12度;东翼展布约5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第三系,倾角16~50度,新开寺以东的地层多已倒转。为一轴向西倾的斜歪背斜。

2.36牛背山背斜

牛背山背斜位于龙门洞一带,轴向北西,长约12公里。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两翼分别出露峨眉山玄武岩组-侏罗系。其北段黑水岗至雷岩,两翼较对称,倾角15~50度;中段和南段,受牛背山断层和伏虎寺断层的影响,两翼不对称,南西翼倾角35~60度,北东翼倾角60~75度。靠近背斜核部倾角变陡,并逐步发生倒转。

2.37桂花场向斜

桂花场向斜位于纯阳殿——桂花场一带。轴向北西,长约30公里,整体向北西倾伏呈箕状。被响水洞断层、灰厂沟断层错为两段:南东段由纯阳殿至桂花场,核部狭窄,其地层最新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两翼地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北东翼倾角由5~20度迅速变陡,南西翼受断层影响常发生倒转,在纯阳殿附近向斜仰起并收敛消失;北西段由红岩脚至黄湾,核部宽缓,两翼倾角6~45度。向斜迅速撒开,逐渐过渡为单斜。坝址区的河谷为横

向河谷,近东西走向,远离挖断山断层和牛背山断层,工区内不存在大的褶皱构造。河谷是左右岸不对称的V 型河谷,河谷断面是软硬相间的层状泥砂岩,面向上游倾斜。左岸坡度较陡,坡面主要为岩石面,右岸坡度较缓,主要为泥质堆积体.

图四 峨眉山地区地质简图

3工程部位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3.1 主要结构面成因及类型

峨眉山实习区主要先是沉积岩形成水平的层理结构,由于沉积岩沉积形成结构面;后来由于构造运动,受到地球内动力作用的影响,导致沉积岩形成褶皱。有些褶皱是倾斜甚至倒转,导致现在有一种结构面接近垂直;同时沉积岩留下的结构面若没有形成褶皱,也会在构造中形成水平分布的断层结构面。

3.2库区主要结构面产状、性质简述

库区河流左岸主要结构面走向南偏东13°,倾向南偏西82°,倾角接近90°。在竖直方向上有多组相互平行的近于垂直于地表的结构面,在水平方向上有与地表近于水平的多组解理面;在河右岸,主要结构面与左岸相近,但是水平结构面较发育,且右岸多泥岩,与左岸相比,抗风化能力差,岩体较破碎,坡度较缓,更多植被覆盖。

01 2 km 实习基地马路桥高桥丰都庙断层张沟金顶桂花场五显岗鞠漕峨眉山市断层断层断层断层断层断层断层断层峨眉山伏虎寺观心庵万年寺万年寺背山牛大峨寺寺峨大洪椿坪罗目镇P 2P 1O 1P 1P 2O 1F 1P 2P 1Z 2Z 2Z 2Q Q Q Q Q Q Q Q Q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J J J P 2P 1K K K K K K K K P 2P 1P 1O 1P 1N N E E E E E P 1P 2P 2P 1P 2P 1报国寺川主庙C Z 2γ2(A)14242540445776F 2506161050485645351642660(B)222032(C)Q Q 75γ23080P 13080804050604626Q 第四系N 上第三系E 下第三系K 白垩系J 侏罗系T 三叠系P 2上二叠统

下二叠统

O 1下奥陶统

寒武系

Z 1上震旦统

前震旦系

花岗岩

地质界线断层P 1C γ235(A)岩层产状断块编号

C C 殿引接γ2γ2

左右两岸的结构面多有分布,所以透水性较好;但是由于结构面直立,所以在工程地质性质上,若建坝,绕坝渗漏问题并不严重,主要需要考虑坝底条件及渗漏问题即可。

3.3坝址区岩体结构类型

坝址段主要是沉积岩经历内动力地质作用后的构造运动形成背斜,并且构造期的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各层面间多为不整合接触,主要结构面与水平线几乎垂直。河岸裂隙开度不大,填充物不多,但是若要建坝,需要进一步考察结构面的贯通情况。左岸软硬岩性的岩层相间,软弱夹层等已被风化剥蚀,水平方向裂隙较发育,有沿河流方向的裂隙面。右岸由于人工开凿,较低矮平缓,切右岸也有垂直于河谷方向的裂隙,沿河流方向的裂隙开度不是很大。左右两岸的岩石强度可以达到做心墙及、骨料等的要求,开采方便。

4专题分析

4.1 坝基稳定性分析

坝址区岩石具有性质软弱、强度低,致密、均一、不透水,易发生压缩变形,抗风化能力较低等特征。该地区底部主要以白云质泥岩为主,中部以灰岩为主,上部大致为白云岩,而泥岩、灰岩、白云岩等属于黏土岩类。

该地区左右岸不对称,左岸岩性以黏土岩类为主,其半坡中修建的公路边坡没有设置防护措施,可见左岸较为稳定,可作进一步的基础勘测,有选择性地进行左岸坝肩加固处理。右岸主要以泥质堆积为主,但泥质堆积体的土层厚度不大,应该在开挖时,挖去泥质堆积土,增加右岸岸肩的稳定性。

坝址区左岸以石灰岩为主,岩性比较好。而右岸上层主要是泥质堆积体,下层主要为灰岩,因此坝基问题主要考虑石灰岩的影响。石灰岩岩体结构致密,性质较硬、强度较高,但其具有可溶性,在水流作用的影响下易形成溶蚀裂隙、洞穴、地下溶洞等岩溶现象,会影响坝体安全。主要安全问题有坍陷、渗漏等,因此在坝基处理时,可以在坝的上游设置水平铺盖,同时在坝址下游坝脚附近设置排水垫层、减压井和排水沟等措施,其水平铺盖的主要作用是延长渗径,把渗流坡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以防止地基土发生渗透变形;而修建排水沟的主要目的是排走剩余渗流,降低坝体浸润线和下游的剩余水头。或者是采取修建防渗墙和坝基灌浆等措施。

4.2 坝址区边坡稳定分析

4.21 坝址区边坡稳定地质条件分析

边坡可能由于在人工开挖后,具备变形失稳的条件,边坡岩体中的应力将会不断调整,并使得再次期间岸坡失稳,左岸边坡可能出现崩塌,右岸边坡在地质作用下曾发生蠕动变形形成不对称河谷;而坝址处左岸边坡风化现象不明显,而右岸边坡风化较为严重,这也是导致边坡失稳的原因之一。

由分析可得,左岸边坡易发生崩塌,右岸边坡可能发生蠕动变形和滑坡现象。

崩塌是从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由于左岸岩体被观察到有小规模崩塌的现象,而且左岸下方有采空区,岩体成碎裂结构,整体稳定性差,说明左岸岩体需要防止崩塌。而右岸边坡是长时期蠕动变形后的结果,因而,右岸边坡相对而言比较稳定但由于有曾发生过蠕动变形因此需要注意它的蠕动现象。

当大坝建于此处时,应该注意到坝肩的稳定性;左岸坝肩的原生沉积结构面是坝肩的横向切割面,而平行以河流流向的结构面可以作为底部滑动面,而如果岩体中有埋藏较深的侧向切割面时,坝肩就处于不稳定状态,而这些侧向切割面有可能是地质运动的构造结构面,或则是掩体崩塌后应力调整形成的卸荷裂隙。因而会导致左坝肩进一步崩塌,危及上面景区道路的安全。

由于坝址区地下水较充沛,因此需要对边坡地下水进行分析,地下水会软化和溶蚀岩石,产生净水压力,产生动水压力,增加岩体重量,促进风化作用,因此对边坡地下水应改进行处理。右岸坝肩处为逆坡,相对于左坝肩更稳定,且未发现有底部滑动面以及崩塌现象,但右坝肩任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查。对于坝址处而言,景区公路沿坝址左岸处垂直于坝轴线,因而还需要考虑到景区游客的进出安全问题。

4.22拟建坝区岸坡稳定工程措施及建议

边坡稳定问题与岩体结构、地应力、地下水、坡高、坡脚、边坡开挖技术有关。对于左岸的岩体稳定需要清理,将坝址边坡表面松散软弱、风化破碎的岩层及浅部的软弱夹层开挖清除,对坝肩中的软弱夹层、层面、及断层裂隙等进行处理,对于破碎岩体和软弱夹层需要进行固结灌浆处理,或者进行锚固提高其工程性质。对于右岸岩体则需要防止其岩石再次蠕动变形,需要防水减压,排除地表水时修建截水沟、排水沟;排除边坡的地下水需要修建排水廊道或者垂直钻孔,减小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石被溶蚀,减轻边坡岩体的风化程度。削坡减重,但需要正确削坡,建议在岸坡内部滑动面有深刻认识时再进行方案定制。

对于部分已知滑动面而且可能滑动的岩体体积较大,无法挖除时,需要进行锚杆锚固或者预应力锚固。左岸坝肩上的进山公路上可以进行柔性支护,如设

置拦石网、导石网等,或者进行锚固,喷射混凝土,保证游客安全。如果河床岩性较软或者沙石层较厚,还需要对河道进行处理,防止河流下蚀导致边坡不稳。如果边坡与河道之间存在集中渗漏的条件,还需要进行防渗工作,加强边坡稳定性。总的来说,坝址处两岸岸坡均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护系统以及监测系统。

坝址处边坡左岸比右岸稳定,左岸易崩塌,右岸易蠕动变形或者滑坡破坏。坝址区两岸边坡需要更深的进行研究,用RQD或者RMR对岩体进行总体评价,进一步了解岩体深处的构造面,地下水水位,f、c值等,为边坡稳定进一步论证打下基础,再通过边界条件的考察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

因此建议在下一步的观察中,需要更进一步了解岩体的内部结构面,边坡应力场的分布,坡脚与坡高的关系,边坡地下水水位,河床沙砾层厚度以及岩石强度,如果存在内部结构面则需要评价其连续性,粗糙度,得出f、c值,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调查边坡的地貌、坡形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址构造与岩体结构;地下水活动等。

对于坝址区处的边坡稳定问题,右岸相对于左岸更加稳定,而在下一步过程中,应对左岸进行更深一部的研究,观察内部岩体的完整度,而对于右岸,则需要观察岩体深处是否右软弱夹层,或者连续的结构面,防止右岸边坡的滑坡。对于垂直于坝轴线的公路边坡稳定问题,水库蓄水后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论证。总的来说边坡稳定问题需要综合工程总体效益进行评价。

4.3 坝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坝区区内水系属于大渡河水系,受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控制,河流流向自西向东,并在归入大渡河后继续东流注入岷江。年均流量较小,主要是在枯水期流量小而丰水期洪水洪峰流量剧增,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坝的防洪问题。坝区河流水流清澈,泥沙含量较低,泥沙对水库的淤积影响不大。该区岩性主要为灰岩,可能形成岩溶现象,在具体设计、施工时应尽量考虑岩溶存在的潜在地质问题。

含水岩组的特征主要分布于沟谷和洼地的松散土体中,一般为潜水,分布较为零散,水量较小,动态变化大。大多有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基岩裂隙水补给,以泉水、渗流或湿地等形式向小河及溪沟中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基岩的风化裂隙中,水位埋深随地形起伏变化大,地下水多向负地形局部汇集,水量受峨嵋河控制,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或空隙潜水渗透补给,随季节而变化,富水性较差,水量贫乏。

4.4坝区渗漏问题分析

4.41 坝区渗漏问题地质条件分析

工程部位所选择目标段河谷两岸地质条件相当,左岸目测高差为20—25米,右岸目测高差约为5—8米。目标段河谷岩石在成分上主要为灰岩和砂岩,兼有少量泥岩,主要为非可溶性岩,兼有部分可溶性岩。

目标段河谷岩石在成因上主要为沉积岩,结构面之间有较明显的裂隙,和河谷斜交,走向大致为北偏西,与河流的走向垂直,主要产状为246°∠80°,与河流方向垂直,倾向下游,且多为大角度相交,角度近乎垂直。层面、软弱夹层等结构面较为平整;不整合面及沉积间断面多由碎屑泥质物构成且不平。表面的次生结构面产状受地形及原结构面控制,分布上呈不连续状,延展性差,在地表风化带内发育。为泥质物充填,水理性质很差。岩体表面上还有许多次生结构面,以层状结构和碎裂结构为主,间距10-30cm不等,并有一定散体结构,结构面把岩体分割成许多的小块体,但是在摩擦力和结构力的作用下没有脱落,并不稳定,河道中可看见新崩落的碎石。

坝址区河谷为横向河谷,左岸坡陡直,主要结构面垂直于河道流向,且其裂隙较发育,容易发生沿其结构面的绕坝渗漏,右岸为缓坡,以大块沉积岩为主,渗漏程度不大。又由于是横向河谷,沿河道方向的裂隙较少,坝基渗漏可能性较小。

坝区上游段左岸为破碎态的玄武岩,右岸类似。库区中游(石灰岩分布区段)为横向河谷,岸坡为横坡,结构面小角度倾斜,库区下游(石船位置附近)为纵向河谷,左岸坡为陡直顺坡,右岸为平缓逆坡。坝址处为横向河谷,交替段为斜向河谷。坝址段河谷为横向河谷,主要结构面方向垂直于河道流向,但有一组平行于河流流向的水平构造面。

4.42 坝区渗漏防治措施及建议

对于坝区上游的玄武岩,由于没有集中的渗漏通道,故只需在破碎较严重的区段施以水泥砂浆砌块石沟缝防渗,此方法适宜在岸坡较陡的覆土不厚的基岩库岸坡施行。

中游的石灰岩地段,其可能存在集中通道和溶洞,在查明情况以后,可以用堵塞法。在其进口和通道的咽喉部加以堵塞,当采用当地材料堵塞时,堵体应设置反滤层,上面用黏土压实。对于产生巨气压和水压的洞口,在进行堵塞时必须同时采取排水减压,防止气水冲破堵体。而对于分布此区段的断层破碎带,在充分考察清楚情况后,若破碎带含泥沙较多,可灌性差,采用灌浆效果不好时,则

采用防渗井,即将断层破碎带的物质挖出来回填上混凝土,以防止库水通过断层渗漏。

下游的砂岩页岩区段,其间有泥化层,须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必要时,应对其进行相应的铺盖防渗措施。对于坝区,渗漏方式主要以绕坝渗漏为主,左岸主要以层状结构和碎裂结构为主,间距10-30cm不等,并有一定散体结构。岩体原生结构面其倾向为246度,倾角为80度。走向与河流的走向垂直。表面的次生结构面产状受地形及原结构面控制,分布上呈不连续状,延展性差,在地表风化带内发育。为泥质物充填,水理性质很差。据此,应对其泥质物进行清理,并对其岸坡进行水泥砂浆砌石防渗措施,以隔离库水和左岸的渗水裂隙。右岸由于有较多的碎石堆积物,须据情况进行清理,并施以相适宜的铺盖防渗措施。

坝区区段在渗漏方面,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中游区段的溶洞和断层,建议对其进行更深的勘探,并且在周边考察是否有分水岭等等。同时,在下游和坝区两岸,由于岩性多为沉积岩,建议充分进行地下水水位调查及河床沙砾厚度以及岩石强度,以保证两岸的防渗。再者,要考虑到水库蓄水后导致的地下水位抬升对防渗措施的影响。总之,对于渗漏问题,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的考察,以最终保证坝区的防渗。

5工区建筑材料情况及施工场条件调查

5.1坝址区建筑材料概况

5.11概况

从清音电站到龙门硐口坝址段,沿途有:峨眉山花岗岩(γ 2 ),出露于峨眉山背斜核部的峨眉山玄武岩(P2β),斜斑玄武岩(具五~六变边形粗大柱状节理),微晶玄武岩(具细长柱状节理),杏仁状玄武岩。还有较丰富的石灰岩、砂岩、泥岩等。

5.12分析

工区石料丰富,虽缺乏修建混凝土坝骨料,但所处地峨眉山骨料优质且丰富,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等,且公路交通运输方便,若修建混凝土坝,峨眉河附近的碳酸盐及砂岩是良好的混凝土骨料,尤其是其中的石灰岩是最好的骨料。但考虑到景区开采会导致环境破坏,且外运材料会大大提高工程造价,所以修建混凝土坝的性价比不高,所以建议不予以采纳.若修建心墙土石坝,可便于就地取材,但该地区缺乏粘土岩作为挡水心墙材料。

图五河道中的优质岩石

5.2坝址区坝型选择

综合考虑当地建筑材料类型、坝址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等我们讨论认为修建土石坝中的面板堆石坝最为合理。

图六拟建坝址区地貌

5.21 当地建筑材料类型

清音电站至龙门硐口,沿途的玄武岩、花岗岩、大理岩等岩性坚硬,产量丰富,适于做面板堆石坝坝体堆积材料。刚才分析提到由于当地无泥岩、砂岩等粘土岩,所以修建心墙土石坝可行性不高。

5.22坝址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

坝址区为横向河谷V型河谷,左右两岸十分不对称,左岸坡脚较陡,近于直立;右岸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比较平缓开阔。根据这样的地形,我们排除了修建要求对称河谷的拱坝的可能。在坝址区出现了软硬岩性的岩层交替分布的情况及当地可能受到龙门山地震带影响,可能会引发坝体滑动。而相较于重力坝,土石坝坝身是土石散粒体结构,有适应变形的良好性能,抵抗错动能力更强,不会发生整体滑动失稳和倾覆失稳问题。所以在此坝址区修建土石坝更适合。

5.23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等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对地形和地质条件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施工方便、投资省、工期短、运行安全、抗震性好。加上该处坝段紧挨景区公路,运输建材时交通比较便利,因而其作为坝型选择具有很大的优势

5.24施工条件

工区内有通往峨眉山景区的双向公路,如需要在上游采集石料或土石,可沿右岸在已修的公路边再修一条公路以提高施工进度。同时还要考虑水库淹没的移民问题。还有该坝为中小型坝(坝址卫星图如图8、图9),施工规模较小,且施工地形狭窄,因此施工时的导流可采取分段工的方法。

图七坝址区出露的玄武岩

6最佳坝型选择

由于工区内缺乏修建混凝土坝所需骨料,且考虑在骨料丰富的景区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运费的增加,排除了修建混凝土坝的可能。同时,该河谷为横向不对称V型河谷,左岸较陡而右岸较缓,因此可排除修建拱坝的可能性。综合坝址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地层岩性等,我们建议修建土石坝,且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宜。本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不得不将粘性土从其他地方运到工区,导致运费增加,且面临挖方赔偿及挖方本身的费用问题。此工程的配套工程为在左岸打导流洞以减小渗透压力。此外,考虑到该工区内存在丰富的石材来源,以及工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气候条件和施工条件、地震的影响,拟采用浆砌石重力坝作为本工程的备选方案。浆砌石重力坝即为用胶结材料砌筑石料建成的重力坝。这种坝体积大重量大,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与地基间的摩擦力维持稳定,坝体坚固可靠,使用耐久。这种坝还有水化热温升低,不需要采取温控措施,不需要设纵缝;就地取材,节省水泥;施工技术易于掌握,施工安排比较灵活可以分期施工,分期受益,在缺少施工机械的情况下,可用人工砌筑等优点;节省模板,减少脚手架,木材用量较少,减少施工干扰。具体方案采用可根据进一步的详细地质勘探结果做出抉择。

7结论和建议

7.1结论

河流两岸岩体分布不对称,因此不适合建拱坝。单纯从在实习坝址区从材料上来说可以修建土石坝,并且实习区可就地取材有较丰富的玄武岩、花岗岩等强度大的岩石,还有较丰富的石灰岩、砂岩泥岩等,提供有丰富的筑坝材料。

(1)可行性分析:

a)就地取材大量建筑骨料,如有较丰富的玄武岩、花岗岩等强度大的岩石,还

有较丰富的石灰岩、砂岩泥岩等,提供有丰富的筑坝材料。

b)坝址区有公路,不仅就地取材方便,而且运输方便,成本较低。

c)土石坝结构较松散,峨眉山靠近龙门山断裂带,若发生断层的滑动不易使坝

破坏,受地震影响的情况适应性较好。

d)坝址两岸岩体分布不对称,所以不适合建混凝土拱坝等,土石坝则可以满足

这一地形条件要求。

e)土石坝建造工程量小、工期短、成本节省、施工简单,且施工材料易于取得,

并且适合我们拟建的小型工程要求,可行性高。

(2)问题及弊端:

a)土石坝坝身不能溢流,需要另外开凿溢洪道。

b)土石坝施工导流不如混凝土坝方便

c)坝体抗冲刷能力较差,并且要对坝基条件单独分析,是否会产生渗漏及砂土

液化等问题。

d)坝身需要定期维护,运行管理费用可能较高。

e)土石坝体积较大,可能影响景区的景观。

7.2建议

(1)准确勘察坝址区的地质条件:由于结构面产状近于垂直,详细勘察是否存在多组平行的节理,论证大坝发生滑移的可能性,并且确定大坝的各项设计标准。

我们实习的部位目估到河流两岸都是横坡,可以初步判定稳定性较好,但是河谷左岸有明显的沿河流方向的裂隙面,因此坝基底部应该也有。另外,在右岸也可以见到沿河流方向开度不是很大的裂隙,在垂直河谷方向也有裂隙,这样坝基下的岩体有可能被三组结构面切割形成滑移体。虽然下游的河床目估较平缓,不会形成陡立临空面,但是若坝址处于一个软弱的结构面上,就构成了临空面,此时坝基很容易向下游滑出。因此,建议进一步勘察坝址区地质条件,论证坝基滑移的可能性。

(2)严格检测当地建筑材料是否达到筑坝标准:虽然实习区的工程材料取材广泛、岩石岩性较好,但是仍有风化裂隙现象,应检测岩石作为大坝各部分的材料时是否合乎要求。

在实习区,有很多岩性较好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等,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些岩石表秒有土色或锈色,说明其风化严重,而且可见裂隙较发育。并且在实习区可以见到许多岩溶现象,也有地下水的渗出。在进行土石料参数实验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土石料进行强度实验、渗透实验等,确定石料是否合适;在施工中挖方石料时,可以按料场要求增做坝料颗粒级配、抗剪强度、压缩模量等的实验,以保证采集的石料达到大坝各部分建筑的要求。

(3)研究大坝修筑完成后的坝基渗漏问题:若在坝基处有多组与河流流向平行的结构面,则可能产生坝基渗漏问题。

在实习区的左岸可以见到主要结构面的走向与河流流向近于垂直,因此在顺河流方向渗透并不严重,绕坝渗漏发生的可能性并不高。但是在坝基处不清楚是否有角砾、砂质岩填充,且可能有节理方向与河床平行,因此坝基的渗漏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论证。或者在建坝之前做坝基的防渗处理,采用灌浆、高压冲刷粉细砂方法改善坝基处的地质条件,避免发生渗漏,导致蓄水不能达到预定水位的问题。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

摘要 (1) 目录 (2) 引言 (3) 1地质景观的简介 (3) 2 峨眉山地质景观 (3)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3)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3)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4)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4)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4) 3地质景观赏析 (4) 结论 (4)

引言 峨眉山,作为我国最有名的山峰之一,不仅拥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宝刹古寺,秀丽清奇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的珍稀动植物,而且还具有观赏及考察价值很高的地质,地貌等景观。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景观里面,尤其是地质景观让人难以忘却。 1地质景观的简介 想要了解地质景观,先要明确地质景观的概念。地质景观是指由地球内部应力(内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即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古生物等一系列地质因素形成的自然景观。 地球的外壳(岩石圈、地壳)在长期的地质内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地质体,由于这些地质体在地质构造运动影响下具有各自独特的三维空间格局及造型图案功能,所以它们在自然景观观赏及科学研究上产生了景观吸引力。构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地质现象和形迹、地质体的色彩和质地、地质过程的记录体等三方面。 根据形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可以将地质景观划分为构造景观、地层景观、岩石景观、火山景观、地质灾害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矿物景观等七种地质景观。 2 峨眉山地质景观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地质构造景观是由地球内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而形成的地质景观。而其中的褶皱构造景观是指岩层在受力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形成的遗迹形态。 峨眉山主体沿着两条断裂带由南西向北东挤压、走滑及冲断,形成一系列南北向排列的褶皱和断裂,如苦嵩坪向斜、峨眉山背斜、初殿断层、伏虎寺断层等。 峨眉山拥有很多褶皱景观多为背斜景观和向斜景观。其中背斜景观主要有峨眉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二峨山背斜,向斜景观主要有马林岩向斜。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马林岩向斜。马林岩向斜两翼地层为天马山组,由于南东翼天马山组受凉水井组破坏而出露不全,随着向核部靠近,地层依次为夹关组、灌口组。一直到核部,核部的地层组为名山组。所以可以看出规律是随着核部的靠近,地层是从老地层到新地层。 除了褶皱景观之外,断裂景观也让人难忘。断裂构造景观是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产生断裂形成的景观。 在峨眉山,有一个沿胡村、张沟、龙池一线展布,是本区主要边界断层之一的峨眉山断层。该断层同时具有逆冲和走滑性质。在峨眉山观察到的断层多为逆断层,即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并且在断层出往往可以观察到破碎带,比如牛背山断层,在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接触接线东侧可以看到露头较好的破碎带。在断层旁边观察,不禁让人回想起几千万年前令人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运动。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有地层产出的空间形式和内容形成的景观为地层景观。 在峨眉山实习路线二中的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就是一个地层景观。在D0202

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址实习报告<一> 实习简介 实习时间:2008年5月8日~5月10日。 实习地点: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 实习人员: 实习分工: 实习目的:了解黄湾至龙门洞沿线的地质情况。 <二> 地形地貌 <三> 地质岩性 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7490.32米。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维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维海陆过渡相;侏罗纪—下第三系维湖泊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沉积,洪积层及冰川沉积。

以下为观测点的地层年代表,如下图所示: 峨眉山区地域地层简表 二叠系 分布于挖断山于下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分为上,下两个统。下统主要为一套厚大的石灰岩,底部夹煤线的粘土岩,下统有茅口组。上统 为一套陆相火上岩沉积物和陆相河湖沉积物宣威组。 ) 厚144~290米。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夹浅(1)茅口组(P 1m 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纹层,其中在NO-2,NO-3,NO-4,NO-5观测点 都能观察到并且发育完全。 )厚7~39米。灰黄色玄武岩、灰黑色灰岩、褐灰色薄层(2)宣威组(P 2X 状细粒紫红色砂岩、杂色粘土状泥岩、杂色粘土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 包含观测点有:NO~1----NO~8。 三叠系 分布于龙门洞地区,其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非常典型,发育完全。下统分为两组,飞仙观组和嘉陵江组。下统主要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 即岩屑砂岩,粉砂岩,含粘土矿物的灰岩,玛瑙砾岩,灰白色薄层灰岩, 泥质白云岩,水云母粘土岩,褐色页岩等。中统也只有一组为雷口坡组。 其岩性主要为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夹煤灰岩。底部为水云母粘土岩。 上统只有一组,即须家河组。其岩性主要为黑色页岩和煤线。 )厚183~244米。紫红色薄层细粒岩屑砂岩,硬度不 (1)飞仙观组(T 1f 高。夹煤砂岩,具有大型斜层理,泥裂等。这些岩层表面风化严重。 )厚181~274米。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灰白色薄层 (2)嘉陵江组(T 1j 灰岩及中厚层灰质白云岩。特别是风化后成刀砍状白云岩。还有泥 质白云岩和水云母粘土岩等。整个地层属于海滨相沉积。 (3)雷口坡组(T )厚348~485米。形成峡谷地貌。含粘土矿物,泥质 21

峨眉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 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3) 1.1 峨眉山简介 (3) 1.2 峨眉山地质 (5) 1.3 峨眉山地貌 (14) 1.4 峨眉山气候 (15) 1.5 峨眉山水文 (17) 1.6 峨眉山动物资源概况 (18) 第二章实习目的及要求 (18) 2.1 实习目的 (18) 2.2 实习要求 (19) 第三章实习路线、时间、地点、组织单位 (19) 3.1实习路线 (19) 3.2实习时间 (19) 3.3实习地点 (19) 3.4组织单位 (19) 第四章实习内容 (20) 4.1 峨眉山植物 (20) 4.2峨眉山土壤 (23)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1.1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最高峰万佛项,海拔3099m。相对高差近2600m。面积154km2,外围保护区域面积为469km2。地理坐标为103°20′E,29°30′N,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古时称作蒙山、牙门山,被誉为“震旦第一山”。 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峨眉山,距成都160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因大峨山、二峨山远望相对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英语E-mei, Mount 亦作Mount Emei。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主峰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习专题报告 岩浆岩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习专题报告 岩浆岩 【资源勘查工程第四小组】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报告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峨眉山岩浆岩概况 第二章…………峨眉山玄武岩(重点报告) 第三章…………峨眉山地区花岗岩 第四章…………峨眉山地区辉绿岩 第五章…………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 第六章…………实习心得 第七章…………参考资料

前言 8月16日到8月27日,资源勘查工程2011级奔赴峨眉山地区进行第一次地质实习。在完成了基本任务之后,就开始了各种为第二份专题报告做准备的工作。其中第四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奔赴黄茅岗观察峨眉山地区火成岩,观察到了峨眉山典型的岩浆岩,也采集了相关的标本。虽然我们在黄茅岗待的时间并不长,水平也很有限,但对于岩浆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收获是很大的。 第一章峨眉山岩浆岩概况 峨眉山地区岩石类型多,特征典型。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有峨眉山花岗岩及侵入其中的浅成岩——辉绿岩脉、闪长石、细晶岩脉等,喷出岩有峨眉山玄武岩。距今八亿多年前由岩浆作用所形成的花岗岩是峨眉山所出露的最古老岩石,被命名为峨眉山花岗岩;峨眉山玄武岩分布面积广,类型多样,特征清楚,最早被研究,可与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媲美,堪称一绝。 二叠纪是全球大火成岩省的高峰期之一,峨眉山玄武岩是全球二叠纪三个大陆溢流火山岩省之一,近年来发现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具有原始岩浆特点的苦橄岩,为峨眉山玄武岩石地幔柱成因提供了有力证据。还有地质学家研究其对当时环境和生物的影响,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岩浆喷溢引起了巨大的环境灾难,从而毁灭了全球超过90%的海洋生物以及70%的陆地物种,以上研究极大地提高了目前对大规模

峨眉山黄湾地区工程地质测绘报告

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1.前言 1.1实习目的和任务 通过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的综合工程地质测绘的野外实习,线路踏勘和室内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掌握从事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技能和工作流程,以及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的的工作方法。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有:(1)1:25000峨眉山市地形图实习路线填图; (2)1:10000黄湾地区的工程地质测绘;(3)黄湾五级阶段的测绘。 1.2测区的位置及交通条件 测绘地区位于峨眉山市黄湾乡和川主乡之间,面积8平方千米,测区北距成都170km,东距乐山市35km。测区内交通便利,峨高公路、峨眉山至荷叶湾公路和机耕路,以及通往各个村组的乡村公路。峨眉山市黄湾地区交通位置图和峨眉山市交通图如下。 图1 峨眉山市黄湾地区交通位置图 图2 峨眉山市交通略图

1.3工作量 本次测绘历史9天,日程安排如下表: 表1 测绘行程安排 日期路线行程 10月3日L1 清音电站---龙门硐----黄湾大桥 10月4日L2 荷叶湾----赵河坝 10月5日L3 赵河坝-----符文机砖厂 10月6日L4 阴沟-----古木槽-----五叉沟 10月7日L5 阴沟-----竹麻岩—--后田坝 10月8日L6 后田坝---黄田坝 10月9日L7 五叉沟----李洪槽---高山岗 10月10日L8 梁坎----刘坪---高山岗—山王岗 10月11日整理资料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交通位置 工作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黄湾乡和川主乡,包括10个行政村,人口约2万人。经济状况以旅游经济,茶叶经济为主,2006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48亿元,人均GDP97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48元,粮食总产量达582.3吨。 2.1.2气象及水文 2.1.2.1 气象 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黄湾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年降雨量1593.8mm,峨眉山气温与降水量如表2。 表2 峨眉山气温及降水量 项目月均气温(℃)年均气温 (℃)年均降水量(mm) 地带(海拔:m)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 金顶(3000)-5.9 0 6.1 12.0 8.0 -0.3 3.1 1958.8 雷洞坪(2500)-3.7 2.7 10.9 15.5 11.3 2.3 6.0 洗象池(2000)-1.0 5.1 13.6 18.2 14.0 5.0 9.0 仙锋寺(1500) 1.7 8.1 16.3 20.9 16.7 7.7 12.0 洪椿坪、万年寺 (1000) 4.4 10.8 19.0 23.6 19.4 10.4 14.0 报国寺-城区 (≤500) 7.1 13.5 21.7 26.3 22.1 13.1 17.2 1593.8 2.1.2.2 地表水系 本次测区内主要有两条较大河流龙门硐河和川主河)以及一个团结水库,测区范围内还有阴沟,五叉沟,后田坝,高山岗等沟谷小河流。西东流向的龙门硐河将测区一分为二,并

四川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要求

四川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格式 一篇规范的学位论文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 论文中、英文摘要 2. 目录 3. 综述 4. 正文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8. 申明论文内容独创性,并注明论文成果属四川大学所有。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同时签名有效。 9. 致谢。

·39· 一、论文式样范本 注意: 论文统一用微软Word 软件排版,16开纸打印。严格按照标准打印格式的定型字号,正文用小四宋,行距20磅,每行34个汉字,一级标题用小三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四级标题小四号楷体,均靠左边顶排;标题与标题不空行,标题与上段正文之间空一行,关键词用小四号黑体,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图、表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图、表名用五号黑体,图表内容用五号宋体。论文式样范本比实际尺寸稍大,打印时请按标准执行。 小(页码)

二、论文摘要式样范本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智能监测理论的研究 □□□□□□专业 研究生□□□□指导教师□□□□ 刀具故障的在线监测理论和技术是现代切削加工技术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非线性映射,模式分类和智能监测中的应用,光纤传感在线监测深加工刀具故障系统等做了深入研究。 …… 最后,建立了深孔加工刀具故障的智能系统,对钻头破损,切削堵塞和钻头急剧磨损进行了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适应智能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神经网络光纤传感动态信号 注意: 1. 论文摘要统一用微软Word软件排版,16开纸打印。严格按打印格式的字型字号,如题目用小二号宋体,专业用小四号宋体,研究生和指导教师用小四号黑体,研究生姓名和指导教师姓名用小四号楷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个字用小四号黑体。(标题上空二行,标题与专业之间空一行,专业与姓名之间空一行,姓名与正文之间空二行。版心145×125mm)。 2.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在10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在30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反映中文摘要内容为限。摘要文尽量用纯文字叙述。 ·40·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318011143 姓名芮小亮 指导教师沈立成吕瑜良刘苏 成绩 2015 年5 月20 日 一、实习目的: 1、野外综合实习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对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综合的观察、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类型、水文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及峨眉山气候、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异等内容,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地理课堂教学积累素材; 2、立足所学地理科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独立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初步掌握野外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单位、时间和地点 1、实习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实习时间:2015年4月21日—2015年4月30日; 3、实习区域:

(1)重庆北碚-云南昆明段铁路沿线(途径綦江、赶水、桐梓、遵义、贵阳、安顺、六盘水、宣威、曲靖等) (2)云南省昆明市区 (3)云南省西山龙门景区 (4)云南省路南石林自然遗产、地质公园 (5)云南省九乡溶洞地质公园 (6)云南省民族村 (7)云南省滇池 (8)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9)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风景区+峨眉山博物馆) (10)峨眉山-重庆段四川盆地地形区 三、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过程概述 整个地理综合实习为期10天,围绕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展开,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重点考察云南喀斯特地貌、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等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地点和任务如下:

四、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1.峨眉山概述 1.1位置概述 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面距离四川省省会成都约 160 km,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相对高差2600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1]。地势陡峭,风景秀丽,号称“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此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们主要考察了学校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岩,我经查阅众多书籍及网站,对峨眉山玄武岩做出以下一些基本介绍,由于本人对峨眉山玄武岩所知甚少,故本文引用较多资料,请见谅。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峨眉山玄武石-地质年代 峨眉山玄武岩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峨嵋山,故名。岩性是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主要以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常具拉斑玄武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成分 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与一般玄武岩基本相同,根据地质科学家分析鉴定,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易变辉石、铁钛氧化物、碱性长石、石英或副长石、沸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锆石、铁尖晶 玄武岩化学成分表 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玄武岩-结构和构造 玄武岩结晶程度和晶粒的大小,主 要取决于岩浆冷却速度。缓慢冷却(如 每天降温几度)可生成几毫米大小、等 大的晶体;迅速冷却(如每分钟降温 100℃),则可生成细小的针状、板状晶 体或非晶质玻璃。因此,在地表条件下, 玄武岩通常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 构,少数为中粒结构。常含橄榄石、辉 石和斜长石斑晶,构成斑状结构。斑晶 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结构。 这些斑晶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 程中形成(历时几个月至几小时),也 可在喷发前巨大的岩浆储源中形成。基 质结构变化大,随岩流的厚薄、降温的 快慢和挥发组分的多寡,在全晶质至玻玄武岩柱状节理海崖 璃质之间存在各种过渡类型,但主要是 间粒结构、填间结构、间隐结构,较少次辉绿结构和辉绿结构。 玄武岩构造与其固结环境有关。陆上形成的玄武岩,常呈绳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柱状节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岩,常具枕状构造。而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可能出现在各种玄武岩中。 在爆发性火山活动中,炽热的玄武质熔岩喷出火口,随其着地前固结程度的差异,形成不同形状的火山弹:纺锤形火山弹、麻花形火山弹、不规则状火山弹,以及牛粪状、饼状、草帽状或蛇形和扁平状溅落熔岩团。 峨眉山玄武岩-形成 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峨眉山玄武石形成也是由火山喷发而来,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镜泊湖北有瀑布状、波浪状的;莺歌岭一带有圆馒头状、宝塔状的;渤海镇和沙兰乡之间,是巨蟒状和熔岩隧道等。这里地质、地貌构造新颍、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峨眉山实习报告

曲靖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野 外综合实习报告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20080421班 姓名:昝春平 学号:2008042147 专业:地理专业 2011年4月

目录导言 一、地形 二、气候 三、植被 四、土壤 五、地质 六、小结

导言 观察和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自然地理学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主要是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进行一次综合系统实习。重点是峨眉山的生物土壤的实习。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接龙门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峨眉山瓦山块断块的一部分。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是地理工作者增长知识、学习研究的良好基地。 一、实习目的: 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 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 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1年4月8日——2011年4月17日 三、实习地点:峨眉山 四、实习线路:曲靖—昆明—峨眉山—成都—曲靖 五、实习组织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六、指导教师:夏吉昆、张晶香、张玲、张梅芬、童彦 七、实习区概况: 峨眉山(经度:103.48纬度:29.59)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主峰为金顶。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摘要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目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引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地质景观的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峨眉山地质景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地质景观赏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结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浅析峨眉山地质构造一、实习时间:2010-4-19——2010-4-29二、实习路线:内江——成都——峨眉山——乐山——内江三、指导老师:邹红、周丽四、实习目的及要求:1. 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 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资料调整,以及简易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3. 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的思想方法4. 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5. 完成所布置的作业五、正文: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峨眉山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拔地而起,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欧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中部群山峰峦迭峰,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植被垂直带谱明显,由山麓至顶可经历亚热带至寒带的气候和观赏多种带谱的植物景观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物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中国名山中实属罕见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莫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峨眉山的现代地

貌,是新构造期地壳抬升与地表夷平两个相反方向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发育着峨眉大断层、观心坡断层、挖断山断层和报国寺断层第二部分峨眉山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具体位置29o26ˊN 103o26ˊE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高插入云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一.地质部分本科实习报告牟珊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峨眉山简介: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中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东经103°10’30”~103°37’10”,北纬29°43’42”~29°16’峨眉山,处于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北纬30度,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有着无数的不解之迷而以“天府之国”著称的中国四川盆地,是世界上处于北纬30

川大水利工程地质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学生姓名陶剑 学号 2014141482182 年级 2014级 小组成员卢愈容、杨林、邓多、石益指导教师何鹏 教务处制表 二0一六年6月8日

目录 目录 (2) 1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1.1工程任务 (3) 1.2 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 工程部位地质条件 (4) 2.1 地层岩性 (5) 2.2 地质构造 (7) 3拟建水库库区段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8) 3.1主要结构面成因类型............................................. (8) 3.2主要结构面产状、性质简述 (9) 3.3岩体结构类型........................................................................... (11) 4.龙门洞口拟修建小型水库坝、库区河谷类型判断 (11) 4.1主要结构面与河谷延展方向间的关系...................................................... (11) 4.2河谷类型判断................................................... (12) 5.拟修建小型水库坝坝型选择论证 (12) 5.1 坝址区工程性 (12) 5.2 坝型的选择 (13) 5.2.1 重力坝 (13) 5.2.2 拱坝 (14) 5.2.3 土石坝 (14) 6.工程措施 (15) 6.1针对渗漏问题..................................................................... (15) 6.2针对坝基(肩)稳定性问题............................................. (16) 7.结论及建议 (16)

四川大学毕设套表

四川大学毕设套表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表填写说明 一、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工作套表由七个表格组成,要求套表填写完后均放入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档案袋存档。七个表格名称如下:表1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封面 表2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表3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表4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表5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分文科用表和理工医科用表) 表6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专家评阅意见表》(分文科用表和理工医科用表) 表7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情况及成绩评定表》 二、七个表格由学生、指导教师、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根据《四川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分别如实填写,要求学生、指导教师、评阅专家填写的栏目不能由他人代填。 三、《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四、《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除第3页各栏目外,其它栏目均由学生填写。 五、《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格式原则上参照“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撰写(附后,并挂在教务处主页上)。若因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各学院在参照“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学科特点自行制订统一、规范的具体要求,并报教务处备案。 六、《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确认。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一般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指导,并要求学生在表中记录检查、指导的实际内容。 七、《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评阅意见表》(分文科用表和理、工、医科用表)由指导教师填写。表中给出了各评价项目达到A级的具体要求,各项目的评分分为A、B、C、D、E五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范围。请对照A级标准,结合该论文(设计)实际,评出各项目具体得分,并填写在相应项目的评分栏中,同时计算总分。若总分<60分或“论文(设计)格式”项目评分<6分,将不能提交专家评阅及答辩,要求学生限期修改合格后再申请重新评阅及答辩。表中“对论文(设计)的综合评语”栏

峨眉山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峨眉山川主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1前言 1.1 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灾害评估是道路沿线地质勘查的基本工作,本次在峨眉山黄湾地区进行的地质灾害评估是我们学完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野外实践。 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消化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是学生对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内容有初步了解。 任务:是为了查明本区的地层、岩性、构造、地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评价。详细查明对工程有潜在威胁的不良地质问题,特殊岩土体的类别、范围、性质,并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为后续的公路养护工程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依据。 1.2 工作区位置与交通条件 测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黄湾乡,位于峨眉山市北部。南临罗目镇、东连峨山镇、北接川主乡、西临洪雅县高庙乡。峨眉市距成都160公里,地处四川南部,隶属于乐山市。交通便捷,北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希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并设有峨眉站,往来十分方便,见图1-1(测区位置见方框)。成绵乐客运专线在峨眉山境内设峨眉山站、天下名山站。

图1-1 峨眉山市交通位置图 2 测区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环境 2.1 自然地理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处峨眉县西南。位于北纬29.36东经103.29峨眉山地形复杂。峨眉山山势高耸。孤峰突起。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7.9米。相对海拔2658 米。山体坡度大,一般在40度以上,悬岩绝壁,峡谷急流很多。不同方向的断层纵横交错,褶皱被断层切断从而使峨眉山区显现典型的块断构造特征。峨眉山区北东向的有峨眉山大断层,北西向的有挖断山断层,南北向的有报国寺断层,近东西向的有万年寺断层。峨眉山大背斜被这些断层所交切错断。境内有峨眉河经过,峨眉山毗邻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 2.2 气候水文环境 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异显著,见表2-1所示。山麓平原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 润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中山地带为冬长夏暖的山地涅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峨眉山地理概况

目录 第一篇峨眉山地质、地貌实习 (2) 第二篇植物地理野外实习 (19) 第三篇土壤地理学实习 (26) 第四篇水文地理学实习 (35) 第一篇 峨眉山地质、地貌实习 一、学习要求及目的 1、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 论和基础知识。 2、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资料整理,以及简易 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辨证唯物注意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 的思想方法。 4、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 5、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二、实习地点及内容 本次实习地区为峨眉山区,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 1、岩石: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砾岩和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泥岩、页岩)、碳酸岩盐(灰岩、白云岩)磷块岩。 2、地层: 观察和了解峨眉山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第三系、第四系等各地层的接触关系;各系各组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初步建立本区出露地层的层序概念;观察、层面构造,推测其形成及沉积环境。

3、构造: 观察认识峨眉山区地貌特征,了解峨眉山区地貌的成因类型;认识地质构造和岩性对形成地貌的控制作用;认识所出现的各种地貌形态(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 三、峨眉山地质地貌情况简介 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高插入云。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是地理工作者增长知识,学习研究的良好基地。 (一)地层 峨眉山区除志留系,泥盆系及石灰系地层缺失外,其余地层出露比较完全。前震旦系及第四系地层都很发育。 新生代以来,峨眉山体快速升起,致使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呈零星和椐状分布于山麓平原地区,本区地层发育情况见下表: 峨眉山地层划分简表

四川大学给排水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目录 一毕业实习绪论 (2) 二分散实习篇 (3) 2.1.1校内给水排水构筑物参观 ——四川大学图书馆地下泵房参观学习 (3) 2.12校内给水排水构筑物参观 ——四川大学行政楼建筑给水排水参观学习 (4) 2.13校内给水排水构筑物参观 ——四川大学实验废水处理站参观学习 (6) 2.2.1校外给水排水构筑物参观 ——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参观学习 (8) 2.2.2校外给水排水构筑物参观 ——凤凰河二沟湿地参观学习 (16) 2.3.1理论学习研究 ——给水排水图纸学习 (21) 2.3.2理论学习研究 ——专家报告学习 (23) 三实习收货与心得体会 (25) 四参考文献 (26)

一毕业实习绪论 1.实习目的 作为一名工科专业的学生参加毕业实习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重要机会,是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给排水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之一。通过实习,可以是让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念,和社会主义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政治思想觉悟;通过学习,可以巩固四年而来的所学理论,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更好的结合,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其目的与要求如下: (1)熟悉和掌握室外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内容、步骤与方法; (2)了解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建筑给水排水等方面的运转管理经验; (3)了解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在科研、技术革新方面的成就,学习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4)扩大专业知识范围,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参观学习、资料查询以及专题讲座等实习内容,收集与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有关的资料,为毕业设计(论文)作好准备。 2.实习内容 本次的实习共分为三大块分别是校内给水排水构筑物参观,校外给水排水构筑物参观学习,理论学习研究。

四川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经院)

四川大学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1.本科(或专科)毕业论文(设计)版式 1.1 软件排版 用微软Word软件排式,用A4 纸纵向排式,文字从左至右通栏横排、打印。 1.2 页面设置 页边距为上2.5cm, 下2.5cm, 左2.5cm, 右2 cm,装订线0,页眉边距为1.5cm,页脚边距为1.5cm。 1.3 行间距 固定值20磅(选:格式→段落→固定值→20磅)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字排式 2.1论文题目、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摘要、主题词等排式 2.1.1论文题目排式 用小2~3号字,字体选用标宋(或黑体),居中排。 2.1.2“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等排式 “专业”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论文题目的正下方,与论文题目之间空1行,居中排。 “学生□□□”与“指导教师□□□”排为一行,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专业”下方,与“专业”之间空1行,居中排。 2.1.3摘要排式 摘要以摘录或缩编的方式复述本论文主要内容。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或简洁的介绍本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摘要不分段,以300字左右为宜。选用5号楷体字;“摘要”两字加黑;摘要第一行的行头缩进四格,行尾缩进两格。 2.1.4主题词(关键词)排式 主题词是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是论文的重要检索点。主题词一般由3~8个词或词组组成。主题词直接从论文题目或论文正文中抽取。 主题词在摘要后另起一行排。主题词的字级、字体和排式与“摘要”的相同。 主题词与摘要之间不空行(摘要与关键词单独一页)。 2.2正文排式 一律横排,通栏,文字选用小4号宋体。 2.3标题排式 标题可分为章(一级)、节(二级)、小节(三级)等。最小一级标题的字级应与正文文字的字级相同。 一级标题用小3号字,字体选用标宋黑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