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获奖教学设计

19.2《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获奖教学设计
19.2《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获奖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执笔:陈守勇初审:审核:授课人:使用时间 2014-12-26 班级:九(4)(5)(6)

19.2《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课型:新授课)

教师复备栏及

)

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根据要求写出两个数量的比,会求比值;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比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探究发现,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题中出现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它们都表示饮料的杯数,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 生: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2÷3=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3÷2=2 3(板书列式) 师:我们班的孩子不简单,不仅提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2÷3这个算式,它表示的是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果汁的杯数除以牛奶的杯数。其实,表示两个数相除,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形式比来表示。2÷3我们可以用2:3来表示(板书2:3),同学们注意,中间的这两个小圆点,我们把它称为比号,它写在我们的两个数中间。那牛奶杯数除以果汁杯数3÷2,我们可以用什么比来表示,大家拿出你们的本子写写。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写。 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怎么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那比的各部分名称你们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2 :3中,2是前项,“:”是比号,3是后项。(板书:前项、比号和后项) 师:那3:2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 师:看来同学们阅读的很仔细,我们一起回顾下这两个比?我们是根据那个算式说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的? 生:2÷3 师:那3÷2又可以说出那个比? 生:3:2 师:谁与谁的比 生: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 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都是表示两个数的比,为什么会有2:3、3:2呢?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位置不同 生:意义不同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

全国一等奖音乐教学设计推荐

全国一等奖音乐教学设计推荐:《金蛇狂舞》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西区小学 年级:三年级上学期 课型:欣赏综合课 授课教师:黄薇 授课班级;三(1)班 授课时间;2005年10月24日 教学内容:1、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2、音乐活动《金蛇狂舞》。 3、认识小堂鼓、钹两样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所表示的基本情境。 2、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积极参与乐曲的表示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3、认识鼓、钹,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创编歌词表示歌曲的热闹情绪,在一起体验、表示和享受音乐的活动中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教学难点:1、音乐活动《金蛇狂舞》 教学准备;课件、大鼓、钹、小红旗多面、筷子、大红旗多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歌曲问好 1 2 3 4 3 1 |5 5 5- |5 6 5 4 3 1 |2 2 2- | 小花猫在屋里喵喵喵小鸭子在水里嘎嘎嘎 1 2 3 4 3 1 |5 5 5- |5 6 5 4 3 1 |2 2 1-|| 我们唱歌跳舞啦啦啦音乐课上我们笑哈哈 二、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所学过的歌曲《卖报歌》的作者以和歌曲内容。 2、师:聂耳叔叔不只写了很多反映劳苦人民生活的歌曲,还写了很多爱国歌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另外一首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 三、新课教学: (一)准备阶段 1、民乐介绍 师:“提起民乐,同学们,你们都认识那些民族乐器呢?” 生:“有古筝、琵琶、唢呐” 师:“同学们都认识这么多的民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民乐合奏,竖起你的小耳朵,看看你能听出多少种乐器的声音。” 2、边听边开动脑筋考虑这两个问题欣赏全曲并观看VCD。 考虑问题:1)在初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你联想到什么局面? 2)请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表示这首曲子的情绪。 (播放课件:《金蛇狂舞》VCD) 3、同学讨论回答。 4、教师小结:这首乐曲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像是过年过节一样。大家知不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在我国南方端午节除了吃棕子外最高兴的就是?(赛龙舟)在我们西区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大家都看过龙舟赛吧?谁来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下赛龙舟的情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的意义》教学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Cas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Bi"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背景陈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注重“学生收集、整理素材”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我这里的是

一节随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案例描述】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 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 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 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 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板书:比)[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1、整理生活素材 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板书:4÷1=4:1)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

【配套K12】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 1 的影响。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 (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 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DOC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 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 谈话: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滨,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要么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 提问: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 过渡:是的,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 二、自主活动,认识比 1.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讲解:像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长和宽的比是2比1,记作2 ∶ 1,“∶”是比号。宽是长的1/2也可以表示为:宽和长的比是1 ∶ 2。你能说一说怎样用比表示第二幅画、第三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 学生分别用比表示另外两幅画的长和宽的关系。 (2)出示一瓶××牌洗洁液,用实物投影放大洗洁液的使用说明。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指说明中1∶4的图,提问:这里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 ∶ 4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 ∶ 4,就是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的意思,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再问:那么水和洗洁液的比是几比几?表示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讨论1 ∶ 8和1 ∶ 1的含义。 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她》教学设计 整体理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但是有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换位思考?什么是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帮助学生弄明白解决矛盾的办法可以使他们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安心学习的一个前提,因此在此时来讨论“换位思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树立目标,树立自信心等心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生学习解决冲突和学会交往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的要求:即领会“换位思考”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看法。 (2)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带来的乐趣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及实质; (2)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方法。 难点:在生活中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真正做到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等,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实现因材施教。 1、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扣住学生的心弦,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将学内容。 2、情感体验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与社会现是接轨,启发学生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运动:伸出你的双手: 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 2.左手放回原位; 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 4.右手放回原位。 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比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比,会求比值。 2、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与区别。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 2、教师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两面旗长都是15㎝,宽10㎝。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长是宽的几倍?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3倍,我们又可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是宽的 2 2,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是长的 3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2、练习 (1)苹果有4个,梨有5个。 苹果和梨的个数关系可以怎么说? (2)舞蹈队有女生9人,男生4人。 3、教师讲述 刚才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类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出示: 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80比3。 5、观察、比较、思考、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 比实际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指名学生说说比的含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比2 3 ︰ 2 2比3 还可以写成 2 ︰ 3 180比3 180︰ 3 6、学生自学 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一些什么? 自学P49的内容 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3 15 ︰ 10 = 15 ÷ 10 = 2 ···· ····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两个数的比也可写成分数形式,如180︰3可以写180,仍读作“180比3”。 成 3 比、分数、除法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①关系

【配套K12】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单位:牛庄中心校授课人:郭啸天时间: 第 1 页共 4 页 《散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美读精妙的词句品味诗意的语言体会浓浓的亲情 一、情境导入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 二、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三、展示交流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说理。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

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多么可爱! 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什么呢? 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遍。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10、你认为“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1、表现在哪里呢?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 18、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 第 2 页共 4 页 心声。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 (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 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

将心比心教案

将心比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情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读文中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教育学生说话做事都要多为别人着想,做到将心比心。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理解“将心比心”一词并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猜迷填词,解词导课 1、孩子们喜欢做填词语的游戏吗?谁能说出含“心”字的四字词语?谁能在这两个“心”字的前面分别加一个字组成一个成语呢? 2、“将心比心”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①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该多替别人着想;②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③孔子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导课:将心比心是一种令人敬仰的品德.咱们今天要学的第8课《将心比心》的容,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这种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看故事中的谁做到了将

心比心?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大家预习过了吧,下面我找三个同学来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有感情,注意读不准的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二、指名读文,测字感知 1、检测字词 ①谁有读不准的字音或不认识的字? ②考考你(读出加点多音字的读音) ③有没有难读的句子找出来读读? 2、思考读前的一个思考题: 文中的谁做到了将心比心?他们做了什么事? 3、经历了这两件事,“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相机板书: 阿姨 帮助推门 奶奶 8.将心比心 温暖 母亲 理解过失 护士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完成自学题 说得真好!读了这两个故事你心里感到温暖了吗?那么请你默读课文前两自然段,看这两件事中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并且边读边思考下面的自学题,可以与同桌讨论 2、全班交流,检测效果 要求:a、要说清楚自己感到温暖(感动)的原因。 b、其他同学说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听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1)第一件事: ①句子1:有一次……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②句子2:阿姨对奶奶说的话:(白纸出示) (弄清人称指代 ) (说明阿姨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她纯洁的心灵让我们感到温暖,这正说明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帮助别人。) ③:阿姨帮的是她的亲人吗?她为什么这样做? (2)第二件事 ①理解“平静的眼神” ②轻轻地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1课时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 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 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 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领会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 3、通过各种感觉,有感情地描写景物。 4、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一、准备阶段:让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唱春的歌曲 二、情境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师生同唱) 1、一曲《春天在哪里》即将拉开今天学习的序幕。同学们都经历了十几个春天了吧!能不能简单地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感受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去享受繁花似锦、如诗如画的春天!(师板书课题:春,齐读课题) 3、关于朱自清,谁能知道多少?(每人回答限制7秒) 4、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美读课文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三、自学指导 1、同学们,能不能完成这些目标?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出示字幕:学习指导,时间3分钟) ①自由地朗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的春天。 ②这篇文章按顺序主要写了什么?(盼春、绘春、赞春) ③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四、展示交流:春天里的风景 1、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几生说)说说这是一个的春天。 2、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生说师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2、作者写得很有条理,谁来读读盼春这一部分?(一生读、齐读,读后评价) 3、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生说师板书: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你最欣赏什么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从字、词、句、修辞手法、感官等来赏析) ★春草图: 1、咱们先来看看春草图,哪个字词或句子写得不错,谈一谈你的见解。 生:“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的活力,小草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更现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钻”,表现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2、“偷偷”是贬义词,分明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嘛,怎么能用到小草身上呢?(贬义词作褒义词用了,能突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3、师:不光喜爱,还流露出作者惊喜的心情来。 4、师:把这种喜爱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就能读出味来了,试试好吗?(一生读)

苏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 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 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今年的十月份我们国家举办了哪两件大事吗? (指名口答,表扬学生关心国家事业) 在今年的10月12日我国的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十运会也在 奥体中心顺利的展开。我们还知道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还成 功的发射了神州五号宇宙飞船。 你们知道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有哪些区别吗? 二、发散练习,定向复习 1、出示神六和神五的比较表 我想比较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在飞行时间上有什么关系呢?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列式呢? (指名口答,师板书:21÷119 119÷21) 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做 2、出示神州六号飞行速度的内容 神州六号大约5400秒绕行地球一周,地球一周的长度大约是 42660公里。 你能求出神州六号的飞行速度吗? (指名扣答,师板书:42660÷5400)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呢? 3、下面我们来看看十运会的情况(出示赛况奖牌榜) 东队的几倍吗?怎样列式? (指名扣答,师板书:113.5÷101.5) 4、谈话:大概了解了神州六号和十运会的情况之后,我们能深 刻感受到祖国科技的进步和江苏体育事业不断的发展。而这 些都是我们从以上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上得出的。 三、比的意义 1、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看这些算式,我们都是在把谁和谁进行比较呢? (指名分别口答) 2、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有一个字频繁的出现了,是哪个字? 板书:比 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新的方法。例如:根据第一道算式,我们可以说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飞行时间的比是21比119,板书:21比119 你能照样子说其他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指名扣答,师依次板书) 到底什么叫做比呢?请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比来说呢?(同桌相互讨论,再指名扣答) 板书:两个数想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3、你能根据这个十运会的奖牌榜说说哪两个量的比是几比几 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开火车说) 四、比的读法、写法及名称 1、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中有很多符号和字母表示的写法,比也不 例外,21比119就可以写作21:119,板书21:119 你知道“:”叫什么名称吗?这个式子怎么读吗? 打开书53页,自学第一小段和下面的算式,看看你还能知道什么?(学生自学2分钟,指名扣答,师相应板书: 21 : 119 = 21÷119=3/17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生齐读一遍) 2、你能用符号法来写出这三个比吗? (生写在随堂本上,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你对他比的写法还有什么建议吗?

四年级语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示范文 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与体谅。 重难点、关键 1.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与文中人物对话名人名言等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站队打饭时,一位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你的饭盒;当你排好路队准备回家时,你前面的或后面的同学没注意踩了你一脚……面对生活和学习中让你恼火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将心比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教学比的意义。 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

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课题:田忌赛马不简单授课人:柳迪 学校:中关村一小 日期:2010年9月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例4的教学内容----探讨田忌赛马中的数学问题。在这之前,人教版已经学过搭配和排列的有关知识,而且对可能性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主要是通过“田忌赛马”的实例,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对排列知识的巩固应用, 人教版教材在三年级初步接触了有关可能性大小的知识,一些有关排列的知识,北师大版教材在三年级学生已经了搭配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救问题中的运用。本课则以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作为的教学素材,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田忌赛马”是一个经典的应用“运筹”的故事,80%的学生对这一故事应经有了了解,但仅仅是听过这个故事,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而本课就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个故事,体会对策论方法和运筹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说明: 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教材选择列表整理因为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我将表格作为教学过程中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表格比较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理出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 我的思考: 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比的意义》教案.

2017-第一学期 ---《比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 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工作室

教学设计评价用语 篇一:教案评价用语 教案评价用语 1、 该节课教学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学法指导得当,是一节很不错的课 2、 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成熟的课 3、 该节课能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 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 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5、 该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 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课堂结构完整,密度恰当。 6、该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 方法、言简意胲, 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做出的作品图文并貌,有美感,整节课很完美。 7、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 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8、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9、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比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吗?(比) 在学习本节课的比,我先了解下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或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比”呢?或者你对比有什么问题?谁来说一说,或者问问题?(比赛进球3;0,谁比谁多,比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例1图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的问题进入到我们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先看这图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情况: (1)张丽到学校的时间比李兰多多少?5-4 (2)李兰比张丽少多少米?5-4 (3)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5÷4=5/4 (4)李兰用的时间是张丽的几分之几?4÷5 2.揭题: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的倍数关系可以用除法表示或分数表示,那今天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他们的关系。(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三、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5÷4”表示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5/4倍,可以说成张丽和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同学们,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5÷4可以写成5比4。 那么,4÷5表示李兰用的时间是张丽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李兰和张丽所用的时间比是4比5。)我们这里还可以看出4/5可以写成4比5。 2、教师提问:5分钟、4分钟都表示什么?(时间) 教师小结: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3、我们给的信息当中你还能找出同类量的比吗?(完成“试一试”前面三个问题) (二)不同类量的比 提问:观察“试一试”中最后的一个问题? 1、需求的是什么?(速度) 2、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 3、谁除以谁?(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4、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5、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 6、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小结: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四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时间或路程,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 2.归纳:观察上面这些例子,你能试着概括什么叫比吗?自说,同桌互议。(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师板书) 教师小结:我们把除法形式,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将例题“比”改写成‘:’。 【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掌握比的相关知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自学完成答题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