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复习重点总结

核医学复习重点总结
核医学复习重点总结

以下是根据老师给的重点总结的,内容有点多,有些遗漏的请同学们告知我,我会再补充上去的。考试题型是选择题单选50分,多选20分(每题1分),简答题3道30分。简答题老师说从各论出,重点放在显像原理和应用方面,老师不愿透露具体哪几章出题。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老师都没给重点,我下面就没总结了,我觉得这三章挺重要的,大家根据老师上课重点和课件复习吧。还有就是李贵平老师最后几节课的内容复习一下吧。

第一章总论

核医学定义: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主要任务是用核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疾病研究。

核医学三要素:研究对象放射性药物核医学设备

一、核物理基础

(一)基本概念: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核能态均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变化,同时从核内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这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和放出射线)

稳定性核素----能够稳定地存在,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不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无放射性)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 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相同,但处在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质量数相同,能量不同,如99mTc和99Tc)

(二)核衰变类型四种类型五种形式

α衰变释放出a粒子的衰变过程,并伴有能量释放。

β衰变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 b衰变后,原子序数可增加或减少1,质量数不变。

?β-衰变

?β+衰变

?电子俘获(EC)

γ衰变核素由激发态或高能态向基态或低能态跃迁时,放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

γ衰变后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不变,只是核素的能态发生改变。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稳定,随时间发生衰变,衰变是按指数规律发生的。随时间延长,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呈指数规律递减。

N=N0e-lt

N0:t=0时原子核数

N:t时间后原子核数

e:自然对数的底 (e≈2.718)

l:衰变常数

(l=0.693/T1/2)

物理半衰期(T1/2)生物半衰期(Tb)有效半衰期(Te) 1/Te=1/T1/2+1/ Tb

放射性活度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强度的物理量。用单位时间内核衰变数表示,国际制单位:贝可(Becquerel,Bq)定义为每秒1次衰变(s-1),旧制单位:居里(Ci)、毫居里(mCi)、微居里(μCi)换算关系:

1Ci=3.7×1010Bq

比活度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含的放射性活度。常用单位: Bq/g、 Bq/mg、Bq/mol,等。

放射性浓度单位容积的放射性制剂中的放射性活度。常用单位:Bq/l、Bq/ml等。

(四)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激发、散射、韧致辐射、湮没辐射、吸收作用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生成

(五)电离辐射剂量及其单位

?照射剂量:是指在离放射源一定距离的物质受照射的量,单位为库仑/公斤(C/Kg)。

与放射源的活度大小和距离有关。照射剂量可以测量。

?吸收剂量:是指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单位为戈瑞(Gy),不能直接测量。

?当量剂量:是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单位为希沃特(Sv),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当量剂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六)核医学显像原理及方法

单光子与正电子显像 1. 单光子显像:“99mTc”γ-相机,SPECT

2.正电子显像:18F PET

γ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分析器-定标器系统组成。

基本原理是将射入闪烁晶体的γ光子转化为荧光光子,再通过光电倍增管将荧光光子转化为电脉冲,记录这些电脉冲数,即可得到γ光子的发射数量即放射性强度。

晶体闪烁体作用:有效地吸收γ光子,并能在大约一微妙或更短的时间内发射出强度正比于所吸收γ射线能量的光子。

无机闪烁体碘化钠晶体特点:高密度高原子序数

随晶体厚度的增加,光子探测率也增加

PET不需要准直器,SPECT也可以做18F 显像

(七)二.显像剂聚积原理

1、细胞选择性摄取

.合成代谢:131I、131I-胆固醇, 18F-FDG 等

选择性排泄:99mTc-DTPA,99mTc-HIDA等

细胞吞噬:99mTc-植酸钠等

2、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99mTc-MDP

3、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 受体-配体等

4、微血管栓塞:99mTc-MAA等

5、生物区通过和容积分布:99mTc-RBC,99mTc-Dx等

(八)核医学显像方法分类

静态与动态显像平面与断层显像局部与全身显像静息与负荷显像

1.阴性显像病灶为“冷区”

2.阳性显像(positive imaging):病灶为“热区”

?早期显像:指显像剂注入体内后2小时以内进行的显像称为早期显像

?延迟显像:指显像剂注入体内后2小时以后进行的显像称为延迟显像。

“弹丸”式静注特点:体积小,强度大,不易被血液稀释,一分钟成像对采用。

第二章显像剂

一放射性药物

1、定义: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特殊药物。放射性药物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本身,也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

2、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反应堆,核裂变产物中提取,核素发生器,加速器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

是从长半衰期核素(母体)的衰变产物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核素(子体)的装置,俗称“母牛(cow)”。

99Mo-99mTc发生器属于色谱柱型发生器

三氧化二铝作吸附柱,三氧化二铝对母体核素99Mo有很强的亲和力,子体核素99mTc则几乎不被吸附,用生理盐水淋洗液,则仅有99mTc被洗出

3、体内诊断放射性药物要求:(1)纯γ射线辐射体

(2)合适的射线能量(100~300KeV)

(3)适当的有效半衰期(Te)

(4)足够高的靶/非靶(T/NT)比值

(5)标记制备简便快速

体内治疗放射性药物要求(1)半衰期较长的纯β射线辐射体,能量适中。

(2)在组织中的电离密度大,作用时间久。

(3)定位性能好,非靶组织中的放射性清除快。

体外诊断放射性药物要求(1)射线能量较低,半衰期比较长。125I

(2)不影响药物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

(3)稳定性好,放化纯度大于95%。

二辐射效应和防护

辐射的生物效应

?1、确定性效应

?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一般是在短期内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

?2、随机效应

?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辐射防护

1、辐射防护的目的

?防止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做到尽可能合理。

2、辐射防护的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注意利益/危险比

?2)放射防护最优化

?3)个人剂量限值:推荐的职业人员照射剂量限值为:连续五年内有效剂量不超过100mSv,年均20 mSv,任何一年内不超过50 mSv

外照射防护措施主要是防X、r射线,?射线主要是防护韧致辐射

? 1)时间防护

? 2)距离防护

? 3)屏蔽防护:

内照射防护

?1、分区

?2、保洁和去污

?3、个人防护

?4、定期监测

?5、放射性废物处理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

在甲状腺中的应用功能测定

●甲状腺131碘摄取试验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过氯酸盐释放试验

显像

●静态显像

●动态显像

第一节甲状腺功能测定

一、甲状腺131碘摄取试验

(一)原理

●甲状腺是合成、储存及分泌甲状腺激素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需要一种特殊的原料:碘甲状腺能从血液中选择性地摄取和浓聚碘;摄取的量和速度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

●131I是碘的同位素,化学性质与稳定的碘相同,口服后通过血液偱环能为甲状腺摄

取131I能发射γ射线;用甲功仪于不同时间定量测定甲状腺部位的放射性,计算甲状腺摄131I率;即可得知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二、过氯酸盐释放试验

(一)原理

●过氯酸钾与卤族元素(碘)化学性质相似,它有两大作用:阻止甲状腺从血中摄

取碘离子;

促进甲状腺内无机碘离子释放入血。正常人碘的有机化速度>甲状腺摄取碘的速度;甲状腺内存的无机碘离子很少。

●当酪氨酸碘化有缺陷时,碘有机化出现障碍,甲状腺内存有大量的无机碘离子;此

时给予过氯酸钾能阻止甲状腺进一步摄取碘,并能促进无机碘离子从甲状腺内释出。

使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下降。

三、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一)原理

?甲状腺摄131I率受垂体前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调节。正常情况下,口服甲状腺激素T3或T4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提高,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前叶分泌TSH,TSH的释放减少。

?甲亢患者这种负反馈调节作用部分或完全消失,甲状腺摄131I功能不再受TSH调节。

?服用T3或T4后甲状腺摄131I率无明显下降为不受抑制;

?意义: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被抑制:

说明垂体-甲状腺轴调节正常,不支持甲亢诊断。

不被抑制:

说明垂体-甲状腺轴对外源性甲状腺素反应不灵敏或反应轴已被损坏,支持甲亢诊断。

第二节甲状腺显像

一、甲状腺静态显像

(一)原理

●甲状腺能选择性摄取放射性药物:131I、99mTcO4-。131I、99mTc4能放出γ射线。

●γ-相机或SPECT进行体外显像检查。

●显示甲状腺内131I或99mTcO4-分布图像,即为甲状腺静态显像。

●甲状腺位置、形状、大小、放射性分布及病灶的功能状态。

●采用131I全身显像,可用于探测分化较好的有功能的甲状腺癌转移灶和对异位甲状

腺进行定位

(二)显像剂:

131I-NaI液:甲状腺、异位甲状腺和甲状腺癌转移灶。

99mTcO4-:最常用显像剂,多种组织均摄取,不适合用于异位甲状腺显像,不显示甲

状腺“碘有机化”过程;

123I-NaI液:最理解显像剂,但须加速器生长,不易获得。

●设备:γ-相机或SPECT。

投药

●注射法:静脉注射99mTcO4- 74~185MBq(2~5mCi),可同时行动态显像,静态显

像在20~30min进行

●口服法:空腹 99mTcO4-, 74~185MBq(2~5mCi),1~2h显像;

二临床应用

●“热”结节:结节区放射性分布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甲状腺结节部位放射性高于对侧颈动、静脉。

须与甲状腺局部增厚相鉴别:抑制试验

“温”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基本一致。

多见于良性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凉”结节:结节区放射性分部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但高于非甲状腺区本底。

“冷”结节:结节部位基本无放射性分布,与本底相近,形成“冷”区。

“冷”和“冷”结节:提示局部组织分化不良,无功能或功能低下。

可见于甲状腺囊肿、钙化、纤维化、腺瘤出血、甲状腺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或亚急性甲状腺炎也可出现

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显影于14~18s(16s)达到高峰。结节部位放射性高于颈动脉。

良性结节:

甲状腺结节处放射性分布低于颈动脉

三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桥本氏病的鉴别

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

甲状腺弥漫性增大、放射性均匀性浓聚,唾液腺摄取99mTc低或不摄取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颈动、静脉显影提前到6~8s,甲状腺提前到8s显影。以后放射性逐渐增高,并明显高

于颈动脉。

亚急性甲状腺炎

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或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

?本病的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常以颈部疼痛或发热为首发症状,疼痛的程度很不相同。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自限性疾病,可以自已缓解。

?发病早期血中T3、T4 升高。但摄碘降低或不增高,称分离现象。

表现:局限性稀疏缺损区

?甲状腺放射性摄取极低,显影欠清楚

?甲状腺不显影

?恢复期可表现为甲状腺不显影,整体纤维化,部分健康甲状腺代偿增大,总体功能恢复正常。

桥本氏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名桥本氏病,是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表现

●甲状腺放射性分布浓淡不均

●可呈“虫蛀样”

●“斑片状”

●“峰”、“谷”相间

四甲状腺癌亲肿瘤阳性显像

●99mTc-MIBI 201TlCl

●99mTc-DMSA: 对甲状腺髓样癌有诊断价值,T/NT>2.0

●18F-FDG:甲状腺髓样癌、分化较差的甲状腺癌

早期及延迟显像:“凉”“冷”出现阳性显像剂大量摄取

●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转移灶可不同程度的摄取131I。

●甲状腺癌患者,如果在其他部位发现放射性浓聚灶,应考虑为转移灶。

●转移灶有摄取131I功能是用131I治疗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肾上腺显像

肾上腺髓质显像临床意义

1、嗜铬细胞瘤

2、寻找异位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以外异常浓聚:异位嗜铬体、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小儿应疑有神经母细胞瘤

3、神经母细胞瘤及其他内分泌肿瘤

4、肾上腺素能肿瘤的131I-MIBG治疗

妊娠及哺乳妇女避免此项检查

第八章肿瘤和炎症显像

第二节非特异性亲肿瘤显像

一、67Ga显像

?原理

?67Ga显像的原理至今仍未完全弄清。

?67Ga属元素周期表上第ⅢA族元素,其生物特性在许多方面类似Fe3+。

?67Ga在血液中至少有4种铁蛋白,即转铁蛋白、铁蛋白、乳铁蛋白、含铁细胞可与之结合,但主要与转铁蛋白结合。然后转铁蛋白复合物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铁蛋白受体结合,而进入肿瘤细胞,分布于胞浆溶酶体中。

临床应用

?肝细胞肝癌:

67Ga和99mTc-植酸钠联合显像应用

胶体显像出现“冷区”,而67Ga显像原减低区出现填充(热区),如能排除肝脓肿,就可诊断为肝恶性肿瘤。

两种显像联合应用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1%,特异性为90%。

缺点: 肝硬化基础上弥散性癌变呈阴性,肝脓肿100%为阳性,对胆管癌检出率较低。

?肺癌:

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80~93%

直径超过2cm的病灶一般平面像都能检出

按病理分类:肺鳞癌阳性率95.2%,未分化癌为83.3%,腺癌为77.9%

缺点:肺部炎症和良性病变,如肺结核渗出期、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和纵隔良性病变的急性期等也可聚集,应结合临床加以鉴别。

恶性淋巴瘤:

包括霍奇金氏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

病灶显像表现为67Ga异常浓聚影

主要作用在于:

疗效监测

残留肿块的定性

预后观察

复发

二99mTc-吡哆醛-5-甲基色胺酸显像

?原理

99mTc-PMT是肝胆显像剂,可被正常肝细胞摄取并经胆道系统排出。分化好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肝腺瘤细胞,近似正常肝细胞,同样可摄取99mTc-PMT。但肝癌组织中心无胆管系统供99mTc-PMT排出,故静注99mTc-PMT后2~5h显像,正常肝细胞内的99mTc-PMT 已排除,而肝癌及肝腺瘤组织中的99mTc-PMT滞留在病变处而呈现异常浓聚区。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

早期影像:肿瘤区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延迟影像:原稀疏缺损区表现为浓聚区

?肝肿瘤对99mTc-PMT聚集程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分化好的且胞浆丰富的肝癌细胞聚集99mTc-PMT的量多

?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的阳性率为57~63%,对原发性肝癌转移灶的检出率近100%,而在转移性肝癌和胆管细胞癌中无聚集,故可鉴别肝内恶性病变为原发还是转移所致

?99mTc-PMT在肝腺瘤中聚集较多,应注意与原发性PHC相鉴别

三 99mTc (V)-DMSA显像

?原理

99mTc-DMSA(二巯基丁二酸)为肾脏显像剂,pH调至8,即成99mTc(V)-DMSA,可用于软组织肿瘤诊断。

99mTc(V)-DMSA在肿瘤内聚集的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99mTc(V)-DMSA含有一阴离子核心99mTcO43-,化学性状与PO43-相似,与DMSA形成稳定标记化合物,具有亲肿瘤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

?甲状腺髓样癌及软组织恶性肿瘤诊断

?99mTc(V)-DMSA显像对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断阳性率为75~79%

?软组织恶性肿瘤检出率约60%

四 99mTc-MIBI 显像

?原理

99mTc-MIBI为亲脂分子,所带的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线粒体内膜之间的电位差促使MIBI进入细胞,其中90%进入线粒体。影响肿瘤细胞聚集因素有:肿瘤组织类型,血流灌注、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力等。

临床上,一些肿瘤集聚MIBI的时间较短,是与一种肿瘤多药耐药性有关,存在于细胞膜上的P糖蛋白(Pgp)能将MIBI主动转运出肿瘤细胞外。因此, 99mTc-MIBI显像可反

映肿瘤组织内Pgp的水平,可预测MDR的发生及化疗效果。

临床应用

◆乳腺癌

99mTc-MIBI显像乳腺癌表现为示踪剂浓聚影。

◆肺癌

99mTc-MIBI显像肺癌表现为病灶示踪剂浓聚影。

对于肺部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和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99mTc-MIBI显像可用于预测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及评价治疗反应。

◆甲状腺癌

131I或99mTcO-4甲状腺扫描与99mTc-MIB 显像可联合应用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

甲状腺“冷结节”,99mTc-MIBI显像检出的灵敏度为83%~100%,特异性为72%,阳性预测值43%。

无摄131I功能的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灶99mTc-MIBI显像可弥补131I显像的不足

五肿瘤放射免疫显像

原理

?以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理论基础

?放射性核素标记单抗经一定途径引入体内后可定向地与肿瘤细胞的相应抗原结合,经一段时间后,肿瘤部位放射性聚集至一定浓度,用SPECT或PET进行平面或断层显像即可显示肿瘤及其转移灶的大小、部位和范围。

?是一种无创性定位和定性诊断和检测肿瘤的方法。

利于标记抗体在肿瘤组织内滞留的因素

?肿瘤血供丰富、肿瘤内微环境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较高使大分子抗体易于进入肿瘤?肿瘤血管外和细胞外间隙扩大及肿瘤局部缺乏淋巴回流系统可使抗体渗入量增多而排除量减少

禁忌证

血清人抗鼠抗体阳性者和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六、标记白细胞显像

(一)原理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功能是将白细胞输送到损伤部位,白细胞游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指征。白细胞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的游出是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包括

白细胞的边集、粘着和游出。随后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运动到炎症灶,在局

部发挥防御作用。

核素标记的白细胞可集聚于炎症病灶,通过体外显像即可显示炎症病灶的部位。

其显像机制是反映局部病灶白细胞浸润聚集病理学变化。

对于发热病程在2周以内的炎症病灶,探测效果更好的显像剂是99mTc-HMPAO。

对于发热病程在2周以上的炎症病灶,则使用67Ga更为适宜。

第九章骨与关节系统核医学显像

一、骨骼显像的原理

?骨的组成: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有机基质成分-骨胶原。

?显像剂:磷酸盐或膦酸类物质(99mTc-MDP)

?骨显像剂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表面,应用γ照相机或SPECT可使骨骼显像

?骨显像剂被骨骼摄取的可能机制:离子交换、化学吸附、亲和结合作用

?骨骼各部位聚集放射性的多少与骨骼局部血流量、新生骨形成和骨盐代谢活跃程度有关

?超级显像:肾影不明显,膀胱内放射性少,全身骨骼浓聚异常增高,软组织本底低,是弥漫性骨转移的一种表现,亦见于甲亢和软骨病。

闪耀现象(Flare Phenomenon):骨骼的恶性肿瘤病灶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显著地好转,但复查骨显像可见病灶部位放射性浓聚程度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反映骨骼的愈合和修复。

二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与全身骨转移的鉴别

?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pulmonary osteoarthropathy, HPO):主要见于肺癌及肺转移灶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骨膜新骨形成,可能与病灶产生毒素和自主神经紊乱引起末梢循环异常有关

?HPO核素骨显像的表现:主要是沿长骨特别是下肢骨的“双条”征或“双轨”征,通常对称

?同时HPO的特征表现随病情好转和恶化也有相应变化,有的病例经化疗临床有所缓解,“双条”征消退。

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骨转移瘤最多发生在具有红骨髓的部位如中轴骨,而较少的病灶位于四肢骨和颅骨。

?骨转移瘤最多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鼻咽癌等。

?典型图像表现:骨转移的大部分病变表现为放射性摄取浓聚或增高。最常见的是显示有多发、无规律、大小和形态各异的放射性浓聚或增高区。

?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

?1)探查恶性肿瘤转移灶最常用而有效的检查是全身骨显像

?2)较X线检查早3-6个月发现

? 3)骨显像骨转移灶的特征改变为多发性、非对称性、不规则放射性浓聚灶? 4)单发病灶需要结合临床与其它影像资料。

骨显像的适应症

?1)骨痛的筛查

?2)恶性肿瘤患者探查有否骨转移及其骨转移灶的治疗随访.

?3)评价原发性骨肿瘤病灶侵犯范围及转移与复发.

?4)各种代谢性骨病的诊断

?5)骨折愈合评定

?6)关节炎的诊断

?7)X线检查未能确定的隐性骨折

?

三假体松动与假体感染的鉴别

假体置换术(THA)后常见合并症是松动和感染,临床采取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骨显像中这两种合并症的表现完全不同,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人工关节在没有并发症时常表现为患侧股骨头区域(大小转子和髋臼)血流相、血池相正常,未见到放射性增高区域。延迟相放射性异常聚集增加,

人工关节松动:血流相、血池相正常,延迟相人工关节附近骨组织放射性异常浓聚;

人工关节感染: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人工关节周围放射性异常聚集。

四代谢性骨病的诊断

影像特征:

除骨质疏松症和畸形性骨炎的影像表现较为特殊外,代谢性骨病影像特征是:

①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对称性增浓;

②颅骨(黑颅征)和下颌骨的明显放射性浓聚;

③肋软骨连接处增浓呈串珠状;

④胸骨呈领带样聚集;

⑤肾影不清晰;

⑥有时可见肺、胃等软组织钙化影;

⑦24h延迟显像时骨显像剂存留率明显增高;

⑧散在的假性骨折表现。

五18F-FDG PET显像在骨病灶中的应用评价

?18F-FDG PET显像在以成骨性改变为主的病灶中阳性检出率低于普通全身骨显像。

?18F-FDG PET显像在以溶骨性改变为主的病灶中阳性检出率高于普通全身骨显像。第十章消化系统

第二节肝胆显像

一、肝胆动态显像

(一)原理

显像剂 ---肝细胞摄取-----毛细胆管----肝管----肝总管---- 胆总管---胆囊、十二指肠

显像剂能为肝细胞选择性摄、分泌,了解肝胆系统病变、功能和胆道通畅情况

(二)临床意义

1.、对黄疸的鉴别诊断

肝细胞性黄疸:

肝脏增大,肝脏显影淡或模糊,心影、肾影浓且持续显影,肠道显影延缓

肝外完全性阻塞性黄疸:

肝脏显影清晰,心、肾持续显影,24小时肠道不显影

肝外不完全性阻塞性黄疸:

肝脏显影清晰,心、肾不显影,肠道延缓显影。

2.急性胆囊炎

胆囊持续不显影,肝实质、胆管和肠道显影均正常

在急腹症的情况下,延迟显像1小时以上始终不显影,可诊断急性胆囊炎

诊断急性胆囊炎的准确率高达95%。

必要时行吗啡介入试验,如胆囊仍不显影,诊断可进一步明确

3.慢性胆囊炎

胆囊显影延缓,胆囊影增大,显影时间较长

脂肪餐试验后胆囊收缩不明显,胆囊收缩功能受损

4.新生儿胆道疾病的诊断

新生儿肝炎

肝实质显影差,延迟显像到24小时或采用苯巴比妥试验肠道内可有放射性出现(胆道是通畅的,肝功能差)

胆道闭锁

肝实质显影清楚,延迟显像到24小时或采用苯巴比妥试验肠道内始终无放射性出现闭锁位置在胆总管下端: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显影

闭锁位置高: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不显影

二、肝脏胶体显像

(一)原理

正常肝脏包含有多角肝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

静脉注射放射性胶体类显像剂,网状内皮细胞(枯否氏细胞)吞噬病灶内枯否氏细胞缺失或稀少放射性稀疏缺损属“阴性显像”

静脉注射显像剂后85%为肝枯否氏细胞摄取,15%为脾脏和骨髓等巨噬细胞摄取

(二)临床意义

●肝脏占位性病变定位

●肝脏病变的诊断

肝血管瘤、肝囊肿、原发性肝癌、转移癌

放射性缺损

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错构瘤

无放射性缺损或放射性浓聚

●肝硬化

三、肝脏血池显像

(一)原理

正常肝脏的血液供应75%来自门静脉、25%自肝动脉

静脉注射99mTc-RBC 后行动态显像(血流灌注显像)可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血供。

肝脏血流灌注显像过后可观察肝脏血池分布情况,肝脏病灶内如血液丰富则99mTc-RBC明显聚集,局部呈现放射性异常浓聚,为“阳性显像”

(二)临床意义

1. 肝血管瘤

●过度填充

为肝血管瘤典型表现,可确诊肝血管瘤

●填充

肝血管瘤及肝癌、肝腺瘤须进一步鉴别

●不填充

多为良性肿瘤,但须注意除外肝癌中心坏死

对于3cm以上的肝血管瘤,准确性为96.6~100%

对于直径<1.5cm的肝血管瘤,阳性检出率为50%

2、原发性肝癌

●肝血流灌注显像

局限性异常浓聚影

●肝血池显像

呈放射性填充

阳性率:60~70%

对肝癌的诊断有较明显的局限性,应用很少

3、肝转移瘤

不具有特异性,临床应用很少

4、肝囊肿

第三节消化道出血显像

一常用显像剂

1、99mTc-RBC

能较长时间停留在血循环中

适宜于慢性、间歇性胃肠道出血

2、99mTc-SC

在血循环中停留时间短

适宜于急性持续性出血

优点:腹部放射性本底低,肾和大血管不显影,有利于出血灶观察

二结果分析

正常:

正常人腹腔除肝、脾、肾、膀胱和大血管正常显影

胃、肠道所在区无明显放射性浓聚

异常:

胃、肠道内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影,为阳性

量大:片状或团块状浓聚影,可随肠道蠕动呈条索状或出现肠道影

量少、慢:片状轻度浓聚影

三、异位胃粘膜显像

●异位胃粘膜,组织结构与胃粘膜相同,皆有壁细胞,均可摄取和分泌99mTcO4-

●正常:

胃区和膀胱正常显影,随时间延长十二指肠和小肠也可出现轻度浓聚;肾脏轻度显影

●异常

胸腹部除胃、十二指肠及膀胱外其他部位出现异常浓聚影处,提示有异位胃粘膜。

Meckel’s憩室:浓聚影位于脐周

Barret食管:浓聚影位于食管下段、胃的上部

第十一章呼吸系统显像

PE VS COPD

PE:早期诊断

●肺栓塞最初1~2d血流阻断的肺组织尚无明显浸润、渗出和萎缩,X线胸片多正常或

无特异表现。

肺灌注显像在肺栓塞早期即有明显异常

●可以显示直径在1mm以上血管发生栓塞产生的显像剂分布异常

●影像表现:局部灌注缺损

⑴肺内出现楔形放射性缺损是肺栓塞的重要征象。往往和肺段、肺叶的解剖定位相一致:

⑵单个亚肺段缺损,肺栓塞的可能性为100%;

⑶肺通气与灌注不匹配:

即肺通气显像正常而相应部位肺组织灌注降低

这种不匹配现象并非肺栓塞所特有的,但多数由肺栓塞所致。

⑷同时行双下肢核素静脉造影还可有助于了解栓子是否来自下肢静脉。

●肺通气、灌注显像用于肺动脉栓塞症诊断时,常须结合X线胸片和CT,以除外炎症、

肿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通气和灌注异常,提高了肺栓塞的诊断的准确率。

COPD

肺通气显像可估价肺的局部通气功能,对COPD的诊断及预后估价都有意义

●通气图像表现为中央气道内放射性沉积增多,形成不规则分布的“热点”,而末梢

肺实质内放射性分布减少,表现为散在的减低区或缺损区。

这是由于COPD患者由于炎症和黏液,致使其气道粘膜表面不光滑,气体通过不畅形成涡流。

●慢阻肺的影像表现:

肺灌注显像示双肺体积增大,放射性分布呈非节段性、弥漫性斑片状减低区或缺损区。

肺灌注影像和肺通气影像所见大致匹配:病变部位与肺通气显像影像基本相同。

肺动脉高压(肺灌注逆转):

随着肺血管内压力的增高,还可以出现程度不等的肺内放射性分布逆转,即两肺上部放射性增多,甚至超过两肺下部

“上淡下浓”“上浓下淡”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显像

?99mTc-DTPA:10mCi/<1ml (99mTc-二乙三胺五乙酸),适合于肾血流灌注及肾功能动态显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

?131I-OIH:0.5mCi/<1ml (131I-邻碘马尿酸),肾小管分泌型肾显像剂?正常肾图曲线示意图

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血流灌注

b段:聚集段,反映肾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功能

c段:排泄段,反映尿路通畅情况

RI(肾脏指数)是在无尿路梗阻时判断肾脏功能的理想数据指标,但在尿路梗阻情况下此指标无意义,应使用分浓缩率来判断。

几种常见异常肾图类型

1)持续上升型:多见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道梗阻所致的上尿路引流不畅。

2)高水平延长型:多见于上尿路不全梗阻或梗阻性肾盂积水伴肾功能受损者。

3)抛物线型:多见于肾功能受损、上尿路引流不畅伴轻、中度肾盂积水。

4)低水平延长型:多见于肾功能严重受损,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急性肾前肾功能衰竭。

5)低水平递降型: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肾缺如或肾切除。

6)阶梯状递降型:尿路不稳定性功能性痉挛

利尿介入试验(Diuretic Test)

1.原理

?尿路梗阻:

机械性尿路梗阻

非梗阻型尿路扩张

肾图都可以表现为梗阻型肾图,即c段未见明显下降或下降缓慢。

?静脉注射速尿可以加速淤积在单纯扩张的上尿路的显像剂排出,使c段曲线下降,或下降增快,

?而机械性梗阻则无此改变

?以此来进行鉴别以上两种疾病。

结果分析

?比较利尿前后2次肾图曲线,鉴别机械性尿路梗阻和非梗阻型尿路扩张。

?非机械梗阻型:利尿试验后c段曲线下降,或下降增快。

?机械性梗阻型:利尿试验后c段曲线无明显变化。

第十三章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一、骨髓显像

(1)正常影像表现

?健康成人骨髓显像以中央骨髓(颅骨、椎体、胸骨、肋骨、肩关节和骨盆骨髓)显示最清淅,外周骨髓(四肢骨)肱骨和股骨的近端1/3显影

?肝脾影高度浓聚,常影响下胸段和上腰段椎体影像分析

2级常用

(2)、再生障碍性贫血

?荒芜型:全身骨髓不显影,属于重度,预后极差。

?抑制型:骨髓影像可见但形态不清。

?灶Ⅰ型:在全身骨髓受抑制的基本表现中,出现界限清晰的岛状浓聚灶,预后较好。

?灶Ⅱ型:在四肢长骨出现灶性浓聚影,分布对称,界限明显,多发于青年人,预后取决于中心骨髓受抑制的程度。

?正常型: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者,骨髓影像可正常或接近正常,预后较好。

二、淋巴显像

◆常用的淋巴显像剂有三种类型

(1)胶体类:99mTc-硫化锑(颗粒大小3~12nm);99mTc-硫胶体(颗粒大小10~50nm)。

(2)蛋白类:99mTc-HSA、99mTc-McAb。

(3)大分子聚合物:99mTc-脂质体(颗粒大小20nm),99mTc-右旋糖苷(99mTc-Dx),平

均分子量为105000。

◆以99mTc-Dx最常见

三、前哨淋巴结探测

?肿瘤区域内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称为该肿瘤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术前明确SN内有无肿瘤转移对决定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淋巴清扫范围有着重要意义。

?SLN显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概念,它是在恶性肿瘤手术前3小时左右注射淋巴显像剂,利用特制的γ探针在术中对手术部位放射性最高的区域进行探测和定位。

?如果前哨淋巴结在术中被发现定位,并且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未发现恶性细胞,就没有必要对引流区的淋巴结进行彻底地清除。相反,如果发现前哨淋巴结已被肿瘤细胞侵犯,则必须对该区域淋巴结进行清扫。

?黑色素瘤病人前哨淋巴结阴性者80%可以不做淋巴清扫。目前在乳腺癌研究已获初步成功。

?目前前哨淋巴结的测定除用于乳腺癌、黑色素瘤和阴茎癌等比较表浅肿瘤外,也被用于胃癌、子宫癌、宫颈癌等癌症前哨淋巴结的寻找。

核医学重点归纳.(精选)

绪论 1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2核医学的内容出来显像外还有器官功能测定、体外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一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 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 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 Tc、99Tc 。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 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 为放射性核素 6、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 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7、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核外的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 的过程 8、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放射性核素衰变是随机的、自发的按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自己特有的衰变速度。放射性核素原子随时间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其表达式为: N=N e-λt 指数衰减规律: N = N e-λt N 0: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9、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 0衰变到N 的1/2所需的时间 10、放射性活度(A)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Bq=1次× S-1 1Ci=3.7×1010 Bq 1Ci=1000mCi 11、比放射性活度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中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单位: Bq/kg; Bq/m3; Bq/l 12、电离当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是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原子轨道 而发生电离 13、激发如果核外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形成自由电子,只能有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 能量较高的轨道 14、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的过程 15、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 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16、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得距离,当其 能量耗尽是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 17、光电效应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 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了。

核医学作业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核医学的定义是( )。 A.研究放射性药物在机体的代谢 B.研究核素在脏器或组织中的分布 C.研究核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D.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理论 2.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 )。 A.同位素 B.放射性衰变 C.人工放射性核素 D.放射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 1.临床核医学包括( )。 A.显像诊断 B.体外分析 C.核素功能测定 D.核素治疗 2. 临床核医学应用范围( )。 A. 应用于临床各器官系统 B.仅显像诊断 C.仅在内分泌系统应用 D.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 三、名词解释 1.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 四、问答题 1. 核医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核医学物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同位素具有( )。 A.相同质子数 B. 相同质量数 C. 相同中子数 D. 相同核能态 2. 5mCi等于( )。 A. 185kB 3.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居里(Ci) B.希沃特(Sv) C.戈瑞(Gy) D.贝可(Bq) 4. 18F的中子数为是( )。 5. 在射线能量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内照射危害最大的是( )。 A.α射线照射 B. β射线照射 C.γ射线照射 D.γ和β射线混合照射 6. 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 )。 A.中子和电子 B.质子和核外正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和核外负电子 7. 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其名称为( )。 A.同位素 B.原子核 C.同质异能素 D.核素 8. 核衰变后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是哪类衰变( )。 A.β-衰变 B.α衰变 C.γ衰变 D.β+衰变 9. 剂量单位贝可勒尔是( )。 A.照射量的单位 B.剂量当量的单位 C.放射性活度的单位 D.半衰期的单位 10. 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6h,生物半衰期为4h,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 、9 h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是影响放射性核素有效半衰期的因素( )。 A.物理半衰期 B.核的衰变方式 C.射线的能量 D.生物半衰期 2. 在β-衰变中,原子核发射出的粒子有( )。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氦核 三、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2.物理半衰期(T1/2) 3.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四、问答题 1. 常见的放射性核衰变类型有哪些

核医学总结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激发、散射、韧致、辐射、吸收作用。放射核素显像技术:合成代谢、细胞吞噬、循环通路、选择性浓聚、选择性排泄、通透弥散、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特异性结合。 脑血流灌注显像原理:静脉注射具有小分子、零电荷、脂溶性高的胺类化合物或四配基络合物能通过完整的血脑屏障 进入脑细胞的显像剂,其进入脑组织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成正比。通过显像,可以获得rCBF的分布,并进 行定量分析。 2.显像剂: 99mTc标记物(99mTc-ECD 99mTc-HMPAO)123I-IMP 惰性气体(133Xe) 13NH3 .Diamox Stress Test(乙酰唑胺)乙酰唑胺负荷显像:乙酰唑胺能 抑制脑内碳酸酐酶的活况下 会反射性地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rCBF增加20%~30%,由于病变血管的这种扩张反应很弱,使潜在缺血区和缺血区的rCBF增高不明显,在影像上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适应症: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脑梗死的诊断,痴呆的诊断和分型,癫痫灶的定位诊断,帕金森病的诊断,脑肿瘤术后坏死与复发的鉴别诊断,其它:ru偏头痛、精神病、脑外伤、遗传性舞蹈病、脑动静脉畸形等。5.临床应用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可逆 性缺血性脑疾病(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 RIND) 大部分TIA患者rCBF异常。对缺血部位、范围、严重程度、早期诊断、随访及疗效观察等具有较高的价值。2)脑梗死( cerebral embolism) 特征:放射性缺损比CT大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对早期诊断、病情估计、预后判断、复杂定位症状和体征的解释等具有较高的价值3)癫痫(epilepsy)发作期:病灶局部放射性异常浓聚发作间期:病灶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4)Alzheimer病特征:颞叶、顶叶放射性减低,对称性。对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5)颅脑损伤局部低灌注 Positive rate: 68%-77%6)脑功能研究及精神疾病的研究应用1.精神分裂症 2.抑郁症3.强迫性精神症7)偏头痛(migraine)局部低灌注区 8)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又称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表现为局部放射性稀疏、缺损(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等) Positive rate:62.5%9)颅内占位性疾变(SOL)SPECT表现为放射性低灌注区,亦可表现为放射性浓聚,较X-CT范围大脑肿瘤手术及放疗后 复发与坏死的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的血供丰富,复发灶的rCBF常增高,影像表现为放射性增浓区;而坏死区基本上没有血供,影像上呈放射性减淡或缺损区。必要时可进一步行亲肿瘤显像。脑代谢显像:适应症:癫痫灶的定位诊断,痴呆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脑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分级、疗效评价、复发或残余肿瘤的检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脑生理与认知功能的研究,精神疾患的研究。神经递质和神经受体显像原理标记神经递质或配体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 的与受体结合。利用SPECT、PET显像显示体的特定结合位 点及其分布、密度和功能,并能定量分析。脑受体显像可显示脑内各种神经体的分布状态,并可观察其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对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血脑屏障功能肘静脉“弹丸”注射放射性药物,用r照相机置于头颈部1帧/1sec连续采集40帧,即可显示脑血管充盈、灌注和出的情况。从而了解脑血管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脑静态显像正常情况下,由于存在着“血脑屏障”功能,注入血液中的放射性药物,很难达到脑组织,故脑组织中的放射性浓度很低。当脑部病变(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发生时,血脑屏障功能受损,脑组织中放射性药物浓度增高,病变组织摄取放射性药物增高,呈现放射性浓聚区,据此进行显像,称为脑静态显像。99mTcO4-、99mTc-DTPA、99mTc-GHA3.显像方法 ①肘静脉“弹丸”注射 r照相(1F/1sec×40)②2 ~ 4h 静态显像脑血管动态影像 1.动脉相:双侧颈内动脉、大 脑前动脉及中动脉、颅底Willis环陆续显像,呈两侧对称 的五叉形影像,历时约4 s。2.脑实质相:Imaging agent 进入微血管,放射性弥漫性分布于脑实质,历时约2 s。3.静脉相:上矢状窦等静脉窦显影,脑实质放射性逐渐减少,历时约7 s应用1.估价颈动脉血流状态阻塞、曲折或严重狭窄2.脑血管病3.脑肿瘤4.脑动静脉畸形 5.探测硕膜下血肿6.脑脓肿7.脑死亡 甲状腺功能测定(Tests of Th yroid Function)体内实验:甲状腺摄131碘试验,过氯酸钾释放试验,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50%),TSH兴奋试验(5%-10%)体外测定法:利用体外分析的方法测定甲状腺相关激素和抗体在血中的含量甲状腺摄131碘试验1.原理 131I,127I。碘是甲状腺合成TH的主要原料,其进入人体后能被甲状腺选择性摄取和浓聚,其摄取的速度和数量以及碘在甲状腺内的停留时间与甲状腺功能有关。给予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一定量的Na131I后,在体外用特定的γ射线探测仪探测颈部的放射 性计数,即可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2.适应证、禁忌证:除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禁用外,可安全的用于任何人群。 3.应用1)Grare s病的诊断。[符合率] 92% 吸131I率增 高和病情程度无比例关系。2)甲状腺毒症的鉴别诊断。亚 急炎:吸131I率抑制性低下与甲低相鉴别 3)甲状腺功能 减退症(简称甲减)的辅助诊断。各时相吸131I率均明显低下。有些甲低病人是由于碘化偶联障碍所致,吸131I率可正常或升高。(4)甲状腺肿地方性肿 [碘饥饿状态]:各次 吸131I率高于正常,高峰多在24hr,曲线形态类似中、重 度甲亢;单纯性肿 [相对性缺碘]:各次吸131I率均轻度偏高,类似轻度甲亢曲线。(5)甲亢131I治疗剂量的计算及疗效预测。过氯酸钾释放试验应用(1)甲状腺过氧化酶缺 陷的诊断,家族性酶缺陷克汀病、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Pendred 综合征)等(2)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Th yroid Hormone Su ppres sison Test1. 原理:正常人甲状腺吸碘能力受TSH的控制。血中T3、T4 对TSH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给予外源性T3、T4可抑制TSH 分泌,从而抑制甲状腺吸碘能力。甲亢患者吸碘调控机制 被破坏,其吸碘能力不受外源性T3、T4抑制。2.用途:鉴别轻度甲亢和生理缺碘而引起的吸131I率升高。3.临床应用(1)甲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5%左右。2)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的诊断。3)突眼的鉴别诊断。内分泌 性突眼摄碘率多不受抑制,眼眶肿瘤所致突眼可被抑制。4) 预测甲亢复发。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TSH stimulation test);原理:正常生理情况下,垂体分泌的T SH可增强甲 状腺摄碘的能力。甲状腺兴奋试( thyroid sti mulation test ) 通过注射外源性TSH,观察注射前后甲状腺摄131I 率的变化,判断甲状腺轴的功能。用途: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的鉴别诊断.应用(1)原发性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的鉴别诊断 2)了解甲低病人的甲状腺贮备功能 4.注意事 项 1)有过敏史者慎用。 2)重度垂体前叶功能衰竭及心脏 病患者慎用。 甲状腺静态显像1.原理:将一种进入人体后能被甲状腺细胞 选择性摄取的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如131I-NaI或 99mTcO4- 等引入患者体内。一定时间后用特定的核医学显像仪器,探 测甲状腺内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所发出的r射线,即可得到反 映甲状腺部位、形态、大小及功能等信息的甲状腺影像。2. 常用显像剂及特点131I 123I 99mTc 4.临床应用1)观察甲 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功能状态。2)异位甲状腺的诊 断(异位甲状腺多见于:舌根部、舌骨下和胸骨后,偶见于 心包、心内和卵巢等处。3)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4)判断 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如颈部肿块能摄取显像剂或甲状 腺形态不完整,或甲状内显像剂分布不均匀,则提示颈部肿 块来自于甲状腺或与甲状腺有关,相反则和甲状腺无关)。 (5)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探测6)甲状腺大小及重量的估计7) 甲状腺炎热结节放射性增高单发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 瘤,多发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功能不一致引起)温结 节放射性相似良性甲状腺腺瘤,少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慢 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凉结节放射性减低甲状腺癌、甲状腺 腺瘤、甲状腺囊肿、出血、钙化及局灶性甲状腺炎。(80% 属于良性腺瘤或腺瘤伴出血、囊性变。单发结节癌变发生率 高,多发结节癌变发生率较低。)甲状腺血流显像正常图像: 注药后8 ~ 12s,双侧颈动脉对称显影,12 ~ 14s颈静脉 显像,此时甲状腺区无明显显像剂聚集。10 ~ 18s左右, 甲状腺开始显影,且随时间延长甲状腺摄取显像剂逐渐增 多,影像逐渐清晰。异常图像:因甲状腺整体或局部血流灌 注改变,在图像上可出现甲状腺提前清晰显影、颈动脉-甲 状腺通过时间延长,病灶区显像剂分布增高或灌注不良。 . 应用1)甲亢的辅助诊断。2)甲状腺结节的鉴别:结节部位供 血丰富表现者,提示恶性结节可能性大。甲状腺肿瘤阳性显 像1.显像剂:99mTc-MIBI、201Tl、99mTc-(Ⅴ)-DMSA、 131I-MIBG2.临床应用:甲状腺肿瘤性质的鉴别:甲状腺结节 若在甲状腺显像中表现为“冷”结节或“凉”结节,在肿瘤 阳性显像中表现为浓聚区,高度提示为恶性肿物。甲状腺激 素抑制显像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甲状旁腺显像原理 减影显像:利用201Tl或99m Tc-MIBI显影所得影像 (可得到甲状旁腺和甲状腺两个腺体的合影) 减去99mTcO4-显像所得影像(甲状腺影像) 延迟显像: 99mTc-MI BI双时相显像 早期相:显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影像 延迟相:甲状腺影消退,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组织影可清 晰显示 2.正常图像 甲状旁腺功能正常时,由于其体积较小通常不显影,因 此减影处理或延迟的影像,甲状腺区无局限性放射性浓聚 影,或仅见较淡的且大致均匀的甲状腺影像。 3.应用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2)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 腺瘤和增生、甲状旁腺腺癌的诊断和定位, 异位甲状旁腺的 定位 肾上腺髓质显像 1.原理:间位碘代苄胍(Meta-Iodolemzyl Guanidine; MIBG)能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有高度特异性, 因此用131I或123I标记的MIBG可使富含肾上腺 素能受体的组织和器官,如肾上腺髓质、心肌、肝 脾等显影。显像剂:131I-MIBG 123I-MIB G 3.检查前准备: (1)须封闭甲状腺和清洁肠道。 2)停用能抑制肾上腺髓 质功能的药物(如苯丙胺、可卡因、生物碱、6-羟基多巴胺、 胰岛素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至少一周。 (3)显像前排尿,以减少膀胱影像的干扰。 4.方法:显像剂: 131I-MIBG (2~3 mCi)静脉注射后 24h、48h、72h显像,常规行后位局部及全身显像。 5.正常显像 正常肾上腺髓质多不显影,只有10~20%的肾上腺髓质在 48h~72h显像时显影,且影像小而模糊。心肌、脾脏、腮 腺常显影,肝脏、肾脏及膀胱影像较浓。 6.应用 1)嗜铬细胞瘤的定位2)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的 诊断3)交感神经节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显像 1.原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胆固醇可作为合成皮质激素的原 料而被肾上腺皮质细胞摄取并酯化,以此作为显像 剂行肾上腺皮质显像,可以观察肾上腺皮质的位置、 大小、形态和功能状态。 2.临床应用 1)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辅助诊断 3)异位肾上腺的定位诊断 骨髓显像原理:骨髓由有造血功能的红髓及无造血功能的黄 髓构成。成人四肢骨除近心端1/3外都是黄骨髓。红骨髓主 要由各系造血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构成,在正常情况和大多 数病理情况下,它们的分布是一致的。 1、放射性胶体(99m Tc-硫胶体或99m Tc-植酸钠) 骨髓间质中的单核巨噬细胞能选择性摄取放射性胶体 物质,而单核吞噬细胞在正常情况和大多数病理情况下和造 血细胞分布是一致的,因此它摄取放射性胶体的多少与骨髓 的功能状况密切相关。通过单核巨噬细胞显像可间接观察红 骨髓的分布情况及功能状况。优点:图象质量好。 缺点:间接反映骨髓功能,肝、脾显影的干扰。 2、放射性铁(59Fe或52Fe) 铁是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在红 细胞生成过程中,放射性铁离子可渗入红细胞系而使骨髓 显像,从而直接反映红细胞生成细胞的功能和分布。优点: 真正反映红细胞的生成与分布。缺点:59Fe 半衰期 45天, 在骨髓聚集慢;高能光子(分别为1.099MeV和1.292 MeV), 图象质量差。52Fe由加速器生产,发射正电子。 3、其他:111In优点:它和铁一样能与输铁蛋白结合,半衰 期 2.8天,光子(173KeV、247 KeV),较适合显像。缺 点:由加速器生产,价格高。 骨髓显像不仅能直接显示全身功能性骨髓分布,而且能 显示身体各部位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是研究骨髓功能和诊 治造血系统疾病的辅助手段。 正常影像: 正常成年人放射性胶体骨髓显像见中心骨髓(脊柱、肋骨、 胸骨、骨盆和颅骨)显影,外周骨髓的肱骨和股骨的上端1/3 部位显影清楚。而四肢末端,长股骨干等外周骨髓部位无放 射性分布 儿童除中心骨髓显影外,整个四肢骨髓均可显影。 临床应用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骨髓活性: a、全身减低,预后差; b、中心减低,外周扩张或灶状显影,是慢性再障的特征表 现,预后较好; c、少数骨髓分布正常,症状轻、预后好。晚期表现为荒芜 型。 2、白血病(leukae mia): 白血病特点为中心明显抑制,而外周扩张。受抑制 的程度与骨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呈正比。外周扩 张是由于黄骨髓重新活化并转变成白血病性骨髓 的结果。它们对化疗不敏感,易复发。骨髓显像是 发现外周骨髓残留白血病病灶的唯一有效方法。部 分患者有脾脏肿大,而脾的大小及变化在白血病治 疗中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 3、某些骨髓增生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心增 强,外周扩张。晚期减低。 4、为骨髓细胞学检查选择最佳穿刺部位 5、骨髓栓塞的诊断: 常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急性期X线检查正常,表现为 局灶性放射性缺损,其周围有放性增高,有时伴外周 扩张。随访。 6、多发性骨髓瘤的辅助诊断: 中心骨髓多处放射性缺损,可伴外周骨髓扩张, 灵敏度较骨显像高。 7、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急性期X线检查正常,表现为受累 股骨头放射性稀疏、缺损。 8、其它骨髓疾病: 骨髓纤维化早期,中心性骨髓受抑制,外周扩张。 晚期外周亦受抑制。慢性贫血时整个骨髓活性增 高,慢性溶血性贫血时伴有脾肿大,而缺铁性贫 血不伴脾肿大。 淋巴系统具有吞噬、运输、清除外来物质的功能。常时 20~50nm的放射性胶体颗粒或高分子物质注射到皮下 组织间隙后,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基底膜,而主要是进 入毛淋巴管,然后引流到淋巴结,其中一部分被淋巴 窦单核吞细胞摄取或吞噬而留在该站淋巴结内,另一 部分则随淋巴继续引流至下一站淋巴结,还有一部分 最后进入血液循环肝、脾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利 用γ相机等显像仪器可追踪显像剂的输送过程,获得 淋巴结及淋巴液循环的动态像,从而显示淋巴结及淋 巴链的分布、形态、大小及功能态。 1、胶体类99m Tc-硫化锑、99m T c-微胶体 2、蛋白类99m Tc-HAS、131I-M cAb 3、高分子聚合物类99m Tc-脂质体、99m T c-右旋糖 酐 正常淋巴影像的特点:图像清晰,淋巴结影多呈圆形或卵圆 形,放射性分布均匀,左右两侧基本对称,淋巴链影像连贯, 无固定的中断现象,距注射点近的淋巴结放射性分布较浓, 远处淋巴结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像逐渐变淡。临床应用: 1、 了解局部引流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及生理功能2、观察恶性肿 瘤有无转移及其转移范围3、了解恶性淋巴瘤的病变范围4、 诊断淋巴阻塞性疾病5、前哨淋巴结探测 6、为放疗布野提供准确位置

核医学重点整理(仅供参考)

核医学考试: 题型:选择题(单选20*1,多选5*2) 名词解释5个*4 问答题4道+ 病例题1道共50分 所给重点混合分布在A,B卷;病例题重点仅此一道,AB卷相同,请重点背下来。 录音已存放至教室电脑,同时上传一份重点(仅供参考)。 所给重点价值80-85分,请自行把握。 注意:试卷答案以上课PPT内容为标准,其次参照课本内容。请认真对照录音复习课件。 选择题内容跟所给重点有关,或分布在所提及重点的相关章节。 放射免疫章节较不重要,可简要看看。 名词解释: 闪烁现象:骨转移癌患者在治疗中定期做全身骨显像时,少数患者在化疗或放疗后近期(2~3个月)内可见病灶显像剂浓集增加,似有恶化,但临床上却属改善,这种不匹配的现象称“闪烁现象”。 超级骨显像:指肾影不明显,全身骨影普遍异常增浓且清晰,软组织本底低,是弥漫性骨转移的一种表现,亦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软骨病。肾功能衰竭时肾影也不明显,但血液中存留多量99mTc-MDP致软组织明显而骨影不清晰。 放射性活度:是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国际单位是贝可(Bq),定义1Bq 等于每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可写成1Bq=1s-1。常用单位是居里(Ci)。两者换算关系:1Ci=3.7x1010Bq 1 Bq=2.703X10-11Ci 传能线密度(LET):直接电离粒子在其单位长度径迹上消耗的平均能量,常用单位为KeV/um,其值取决于两个因素:1、粒子所载的能量高低和粒子在组织内的射程。高LET射线的电离能力强,能有效杀伤病变细胞;低LET的射线电离能力弱,不能有效杀伤病变细胞。 SUV(标准化摄取值):是描述病灶放射性摄取量的半定量分析指标,在18F-FDG PET 显像时,SUV对于鉴别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SUV=(单位体积病变组织显像剂活度(Bq/ml)/显像剂注射剂量(Bq))x体重(g) 有效半减期及其计算公式: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 e=(T p xT b)/(T p+T b) 内放射治疗:是将非密封辐射源(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引入人体内病变的器官或组织,通过射线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破坏病变,达到治疗病变的目的,能用于治疗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病变。 韧致辐射:粒子在介质中受到阻滞而急剧减速时能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电磁辐射,即X射线。它的发生概率与β-粒子的能量及介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因此在防护上β-粒子的吸收体核屏蔽物应采用低密度材料,如有机玻璃、铝等。 湮没辐射:当β+粒子与物质作用能量耗尽时和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正负电荷抵消,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两个γ光子,这一过程称为湮没辐射或光化辐射。正电子发射CT的探测原理就是利用湮没辐射事件发生两个方向互为相反的γ光子,并通过符合电路对这一事件进行空间定位。 同质异能素书上P4 可逆性心肌缺血(本次未提及):在负荷影像存在缺损,而静息或者延迟显像又出现显像剂分布或充填,应用201TI显像时,这种随时间改善称为“再分布”,常提示心肌可逆性缺血。 问答题: 2、肾上腺髓质显像的正常及异常表现 正常影像:利用131I-MIBG显像时,正常人肾上腺髓质一般不显影。利用123I-MIBG显像时,常于注射后24小时肾上腺髓质对称显影,唾液腺、心肌显影尤其清晰,心肌显影程度也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呈负相关。

核医学试题和答案(备考必备)

影像核医学总论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 6.阳性显像 2.临床核医学 7.单光子显像 3.放射性药物 8.分子影像学 4.放射化学纯度 9.放射性核素治疗 5.平面显像 10.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三、填空 1.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和两部分。 2.诊断核医学包括以和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和以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 3.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药物。 4.99Yc m核性能优良,为发射体,能量为,物理半衰期为。 5.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和获得。 6.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包括、、和。 7.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主要机制有:、、、、和等。 8.根据显像的部位、影像的采集及显示时间、方式、核射线的种类,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和。 9.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法方法。 10.放射性核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 , 、等。 11.医学中常用的核素发生器有:和等。 12.分子影像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人体的、、及变化,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13核医学总结

13核医学总结 13核医学总结 13核医学总结本文简介:核医学绪论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拟检查的脏器内,利用放射性核素探测仪器实现脏器和病变显示的方法称作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独特的功能显像,显示的是器官的血供、功能与代谢活动。凡不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者称体外检查法或体外核医学,最有代表性的是放射免疫分析(R。 13核医学总结 核医学 绪论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拟检查的脏器内,利用放射性核素探测仪器实现脏器和病变显示的方法称作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独特的功能显像,显示的是器官的血供、功能与代谢活动。 凡不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者称体外检查法或 体外核医学,最有代表性的是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

RIA)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物理性 能不同,如131I和127I 。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每秒钟1次核衰变,称为1贝克 核医学必备的物质条件: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试剂 核医学仪器 放射性药物 凡引入体内用作诊疗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分为:诊断用药(γ射线) 治疗用药(β- 射线 ) 放射性试剂 不需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静态显像(static

imaging) 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显像称为静态显像。 多用作观察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 阳性显像(positive imaging) 又称热区显像(hot spot imaging)指在静态影像上主要以放射性比正常增高为异常的显像 阴性显像(negative imaging) 又称为冷区显像(cold spot imaging)指在静态影像上主要以放射性比正常减低为异常的显像 中枢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显像 原理 应用一类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BBB Blood

核医学复习重点

核医学复习重点 填空: 1.核医学定义、内容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医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显像诊断,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靶向、灵敏特点进行医学研究。 2.放射性药物定义,99m Tc、131I及18F的特性(射线,能量,半衰期等) 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用于机体内进行医学诊断或治疗的含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 3.SPECT,PET中文名称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 PE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4.显像类型 书本P24 5.放射性核素显像特点 P28 6.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活度及国际制、旧单位及换算。 放射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常用的发生器有:Mo–Tc发生器、W–Re发生器、Sr–Rb发生器、Rb–Kr发生器 7.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病;

脑积水、脑脊液漏、脑脊液分流术后疗效观察;脑肿瘤脑功能研究、脑外伤、脑死亡、颅内感染等 8.甲状腺摄131I率检查适应症,禁忌症,诊断甲亢的重要指标。P74 9.甲状腺显像(冷、凉、温、热结节,甲状腺炎) P76 表8-3、P78 10.外照射的防护措施有那些? 时间、距离、设置屏蔽 P56 11.最常用的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及正常值,最常用的心室舒张功能参数? P102~103 12.目前评价心肌活力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是( PET心肌代谢显像)。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原子核不稳定,它能自发放射出一种或几种核射线,由一种核素衰变为另一种核素者。 2.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物理衰变减少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量等于原子核衰变常数与其核数目之乘积。核医学中反映放射性强弱的常用物理量。国际单位:贝克勒尔(Bq)、旧单位是居里(Ci) 1居里(Ci)=3.7×1010贝可(Bq) 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放射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常用的发生器有:Mo–Tc发生器、W–Re 发生器、Sr–Rb发生器、Rb–Kr发生器 4.心肌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出现的灌注缺损于静息显像基本恢复,一般代表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 不可逆性缺损:又称固定性灌注缺损,是指静息和负荷显像比较,灌注缺损在部位、面积和程度上无变化 5.反向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指心脏舒张时病变心肌向中心凹陷,收缩时向外膨出,与正常室壁运动方向相反,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征影像。 6.超级影像: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肾影常缺失 7.热结节,冷结节,凉结节,温结节 P76

核医学重点总结

第一张绪论 核医学概念: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品进行内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的学科。 第二章核医学物理基础、设备和辐射防护 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ˉ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电子俘获: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的不稳定常产生:特征性X射线-能量转化;俄歇电子:能量 使电子脱离轨道。 衰变规律:放射性核素原子数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减少。指数衰减规律 e-λt N = N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0: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作用、激发作用)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辐射防护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非随机效应有阈值正相关; 随机效应无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屏蔽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变化: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为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及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近期效应(short-term effect)及远期效应( long-term effect)。按效应发生的规律,分为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及非随机效应( non-stochastic effect)。 2、正电子显像常用标记核素 11C、13N、15O和18F 18F-FDG半衰期:110分钟 第四章放射性示踪与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制备1.核反应堆制备。 2.医用回旋加速器制备。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长半衰期核素产生短半衰期核素)。应用最广的是99Mo(钼)66h-99mTc

核医学考试 分章重点总结

K L M N 原子核结构: X为元素符号 Z为质子数 N为中子数 A为质量数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 和127I;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eg 131i 127i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基态:能量处于量低的稳定能级状态称之为基态。

激发态:原子获得能量时,即具有较高的能级状态时称为原子的激发态。 退激:处于激发态时电子不稳定,非常容易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释放出来而回到基态的过程称为退激。 一、核衰变方式 1. α衰变:α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α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 α衰变:241Am(镅)→237Np(镎)+4He α衰变:射程短、能量大、破坏力强、屏蔽用低原子序数物质即可 2. β衰变 ?β-衰变:3215P → 3216S + β- + Ue + 1.71MeV(富中子)β-衰变:3H→3He+ β- ? ?正电子衰变:137N → 136C + β++ υ + 1.190MeV(贫中子)正电子衰变:11C→11B+ β+ ? β射线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β衰变:射程、能量适中适合治疗、显像、屏蔽首先低原子序数物质再用高原子序数物质 γ衰变 γ衰变往往是继发于α衰变或β衰变后发生,这些衰变后,原子核还处于较高能量状态,由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原子核释放出γ射线。 ?99Mo → 99m Tc + β-→ 99Tc + γ (T : ①66.02d; ②6.02h) 1/2 ?131I → 131Xe + β- +γ :8.04d) (T 1/2 γ衰变:99m Tc→99Tc γ衰变射程长、能力低、适合显像屏蔽用高原子序数物质 γ衰变特点: 1.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光子 2.常常在α或β衰变后核子从激发态退激时发生 3.产生的射线能量离散 4.可以通过测量光子能量来区分母体的核素类别 P26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但其衰变数目与原子核数目的比率是固定不变化,这个的概率称之为衰变常数(λ)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作用(α,β) Ionization 电离 Excitation 激发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

名词解释(百分之百涵盖率) Α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或/和能量的过程 核素: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可以表示某种院子的固有特征。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处于同一位置,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学特征。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而核能状态不同的核素。激发态的原子和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成为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衰变越快。 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和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 剂量当量: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单位为希沃特(Sv),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还和射线种类有关。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剂量当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最大容许剂量:经过长期积累或者一次照射以后对机体损害最轻也不发生遗传危害的剂量。全年不能超过5雷姆。 天然放射本底:指原有的放射性水平,包括宇宙射线,环境中的放射性,体内放射性。 核素发生器:用特定的洗液将母体长半衰期核素洗脱后获得短半衰期子体核素的一种装置,称为母牛。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 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性结合率:不加抗体时标记抗原与非特异性物质的结合率,一般要求<5~10% 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最高结合率:又叫零标准管结合率,指不加非标记抗原时,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率,要求在30~50% GFR: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PFR:心室充盈期的最大容量变化速率,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脏舒张功能参数 LVEF: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专门探测体内正电子发射体产生湮灭辐射而设计的显像仪器。它克服了平面显像的缺点,所获得的图像反应人体的生化、生理、病理及功能,并能进行定量分析,能获得核医学显像中最理想的三维图像,空间分辨率好,灵敏度高且不受深度影响。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检测疗效和判断预后有很大价值。SP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是高性能、大视野、多功能的γ照相机和支架旋转装置、计算机和图像重建软件等组成,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数据采集,最后将获得的多幅二维投影图像,利用计算机重建软件显示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三种断层显像,完成各种脏器的动静态显像。 时相图:在心血池影像基础上以不同的颜色和灰阶代表每一像素开始收缩的时间,构成时相图,亦称相位图。正常情况下左右心室收缩基本同步,故具有相同的灰阶和颜色,反映心肌收缩良好;心肌缺血或梗死时,病变局部时像明显延迟,灰阶或颜色与正常部位有较大差异。极坐标靶心图:在心肌灌注显像影像图中,以短轴断面自心尖部展开所形成的二维同心圆,构成靶心图。缺血区域在靶心图上表现为变黑区。靶心图与冠状动脉供血区相匹配,因而能明确责任血管之所在。 利尿肾图:对肾图出现梗阻型曲线者给予利尿剂,经一定时间再次检测的肾图称为利尿肾图。临床上主要用于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扩张性肾盂和输尿管的鉴别。若利尿肾图无明显恢复即仍呈梗阻型肾图则为前者,若利尿肾图改善或恢复正常为后者。 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 肿瘤受体显像:用67Ga显示肿瘤的一种方法。67Ga通过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然后被转运到细胞内与胞浆蛋白结合,这些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通常很高。67Ga 被生长旺盛有活力的肿瘤组织摄取,而坏死或纤维化的肿瘤不能摄取,进而对活动肿瘤进行显像。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1.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 :是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诊断、治疗疾病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核医学常用设备: 3.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 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 放射性药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文号的放射性药物 4.核素(nuclide):是指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isotope):凡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isomer)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原子核处于不同能态的原子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5.α衰变:α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质量大,带电荷,故射程短,穿透力弱。主要用于治疗 β衰变: β-衰变: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主要发生于富中子的核素。 特点:穿透力弱,在软组织中的射程仅为厘米水平。可用于治疗。 β+衰变:射线的本质是正电子,主要发生于贫中子的核素。 特点:正电子射程短. 在通常环境中不可能长时间稳定地存在,它碰到电子就会发生湮灭,产生一对能量为511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主要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仪显像(PET) 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导致核结构的改变伴随放出多种射线。如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γ射线、内转换电子。应用:核医学显像、体外分析、放射性核素治疗 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 往往是继发于α衰变或β衰变后发生特点:本质是中性的光子流,不带电荷,运动速度快(光速),穿透力强。适合放射性核素显像(radionuclide imaging)。 6.天然本底辐射: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自然存在的多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包括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感生放射 性核素和地球辐射 7.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成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如辐射致眼晶体损伤引发白内障,辐射致皮肤反应(干性或湿性脱皮)、或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等。消化系统反应等。 随机性效应:指效应的发生机率(或发病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不存在阈值。如辐射致癌、致畸变的效应。这种效应多是远期效应。 8.辐射防护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得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总的是使一切 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应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