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悲剧之美狄亚

古希腊悲剧之美狄亚
古希腊悲剧之美狄亚

古希腊悲剧之美狄亚

1111010336 罗雪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后逐渐演变为戏剧。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悲剧诗人,上演了多部悲剧作品。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

古希腊悲剧给我最大震撼的,不是惨烈的特洛伊战争,或者奥德赛的冒险,而是一个女人的故事,这个女人,就是美狄亚。无法想象她的爱情,会是这么血腥和疯狂。她的爱情,并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她的个性中,存在着极为疯狂的因素,这也决定了她的悲剧下场。当然,她的悲剧,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伊阿宋的背叛,谁都不能保证男人不会见异思迁,即使伊阿宋许下过严重的誓言。美狄亚是一个复仇的精灵,在她被仇恨的火焰燃烧的心中,绝对没有了对伊阿宋的爱,那只剩下一个女人的被伤害,被屈辱。美狄亚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她是疯狂的。伊阿宋呢,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当然,故事里,他是一个无法登基的王子。

美狄亚的悲剧,在于她的爱情成本太高,她将所有的一切,都投资进去,除了爱,她什么也没有了。她的复仇,是因为自己沉重珍贵的付出,被伊阿宋轻易地抛弃,她赖以生存的世界崩溃了,她所以选择了一个最不可思议,也最不应该的结局。

《美狄亚》是一部揭示古希腊妇女心灵的悲剧,一位现代研究者称欧里庇得斯为“出色的心灵专家。古往今来,人类一直不断地苦苦探索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问题,而欧里庇得斯当之无愧的是在文学领域里探索这一问题的先驱者。

古希腊悲剧的主题既有社会政治性的,也有伦理道德性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人性弊端的揭露和批评。社会形态的变化结束了古希腊戏剧的古典时期,但正是在这时间里,它有力地教育和培养了古代希腊人的精神情操,留传下来的作品至今仍然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继续给人们的心灵以震撼和艺术享受。

比较《氓》和《美狄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比较《氓》和《美狄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李佳梅 摘要:《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因她们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她们不同的性格,东西方不同的思想文化又深刻影响她们的性格,最终导致了她们同悲剧异结局的命运。但归根到底,她们均是不平等的男权社会的奴役和压迫对象,都经历了爱情、婚姻的不幸。 关键词:比较同命运异结局 《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一个是东方古典文化影响下的温柔淑女,另一个是西方文明熏陶下的热情勇敢的女性,两块土地,两种不同的文化培育出了两株迥异的花朵,一株沉静娇美,一株热烈奔放。可她们却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们为爱情结婚,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为爱她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婚后她们同样遭到了丈夫无情的背叛和遗弃,成为了婚姻的牺牲品。似乎,相似的经历使她们同样成为了命运的弱者,但是她们最终的结局是不同的! 《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她们同样深爱,爱的方式却不同;同样被弃,对待被弃的态度又不同;同样对命运的安排进行了抗争,抗争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氓》中的女主人公冲破父母之命的桎梏,勇敢的追求婚姻的自由,她与氓相见倾心后便定下了婚期。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并且爻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凶吉,这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多大的冲击啊!可是,当女子被弃后,女子也渐渐的清醒,是男子背叛了婚姻,背弃了誓言。她沉痛,她怨恨,她也勇敢的站立了起来。坚强的,与不幸的婚姻决绝,来保护自己的尊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是这位女子的呐喊,她反抗的方式很平静,但她夺回了自己的人身自由,保持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美狄亚,科尔喀斯国的公主,她美丽,聪明而多情。美狄亚对伊阿宋一见钟情,帮

艺术概要与欣赏课后题

《艺术概要与欣赏》课后题答案 *私人整理。如有错误和不足欢迎纠正和补充,本人不保证内容完全正确无误。但基本为老师勾画的答案。 第一章绪论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艺术:艺术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2.美育: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的独特功能。席勒认为美育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目的是塑造完美和谐的人性。用现代的观念和语言来诠释“完美和谐的人性”,大致上就是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高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 3.拿来主义:对中外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7) 二、判断正误:√××× 三、选择题:CADB 四、个案分析: 1.请以米开朗琪罗《大卫》雕像为例子,分析阐述怎样在艺术欣赏的实践中提高欣赏能力。 答:①米开朗琪罗创作这尊雕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过去的艺术家们多半表现大卫割下敌人的巨头,已经取得胜利的情景。米开朗琪罗没有沿用前人的场

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②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琪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③因此,我们在艺术欣赏的实践中,应当从对客体的具体形象进行直觉感受开始,经过分析、判断、体验、联想,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融合一致,最终达到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目的。2.艺术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请以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 答:①达芬奇以前的画家在表现“最后的晚餐”这个主题时,多刻意渲染哀痛气氛,众门徒各自陷入沉思,犹大远离众人,仿佛他的罪行已经确定,达芬奇却独具匠心,让十二位门徒与耶稣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十三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整体。 ②该作品的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

举例说明悲剧的美学特征之《东邪西毒》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11级国民经济管理0班学号:20111558 姓名:金奕举例说明悲剧的美学特征之《东邪西毒》 ——罹难者的江湖摘要:他们因为失却的爱情隐匿于沙漠,却无法逃脱折磨。沙漠,那其实是一个爱情罹难者的江湖,即使你强如独孤求败、东邪、西毒,也无不会陶醉、迷失,一场场的“醉生梦死”。 关键词:时间的灰烬人心情感交错 引言:人存在于世界,面对自然,社会,面对无止境的未知世界,冲突、对立在所难免。因此,基于人的有限性的“命运观”自然就产生,人把与自己对立、冲突的不可知因素,全部归于命运;而相应的,面对命运的摆弄,是盲目顺从,还是奋起抵抗,就构成了人生境遇;而对命运抗争的失败,也就形成了悲剧的体验。这种悲剧体验,凝聚为审美认识,上升为审美经验,最终形成审美形态。 正文: 一、 《东邪西毒》中镜头下的男女像玩偶一样,快乐难过悲伤颓废,每一种感情的扩张到最后却能把他们的人物的性格包装的精致。 江湖。庄子的阐释,让那里在刀光剑影下,始终流淌着温润的儿女情长。未来英雄们的故事发生在干燥的沙漠,这个足够魔幻的隐喻,却是人心中的另一个江湖。欧阳锋死去的恋人,慕容嫣兄妹的黄药师,以及黄药师的白驼山,盲剑客心中惦念的远方的“桃花”。被伤害的人心如同荒漠,寸草不生,失去的爱情就如荒漠上枯萎的绿洲,最终要化于时间的灰烬。那些烟波浩淼的深情,宛如白驼山和武士故乡里让人寄念的桃花。他们因为失却的爱情隐匿于沙漠,却无法逃脱折

磨。沙漠,那其实是一个爱情罹难者的江湖,即使你强如独孤求败,东邪西毒,也无不会陶醉,迷失,一场场的“醉生梦死”。爱情罹难者的痛苦表达。让那些在爱情,时间和记忆的城市里如候鸟一般迁徙的人群,引起强烈的共鸣。 得不到,躲不开,忘不了,逃不掉。王家卫的江湖中充满了饮食男女们不安的错肩与重逢,充满了罐装爱情的保鲜与过期,充满了颓唐而鲜艳的荒漠,公路与街道,这一切不尽然是伤者疼痛的幻觉,有时那就是关于爱情和生命背后隐匿 的真相。 流浪于那个爱情罹难者的江湖。真正的寂寞是深入骨髓的空虚,一种令你发狂的空虚。纵然在欢呼声中,也会感到内心的空虚,惆怅与沮丧。《东邪西毒》这部悲剧作品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二、 《东邪西毒》不是个体的人在日常情感上的表现,它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生存实践中对人的命运的大关怀和深层体验。这种情感的展现是一种审美愉悦,是人在存在实践中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超越。 无论西毒、大嫂,还是东邪、慕容,甚至到盲剑客、洪七、桃花等,他们在不同的演绎了一幕幕黯然心碎的爱情故事,每一个人都如同深夜里绽放的烟花,那样妖艳,那样叫人悲恸。那绚烂的光亮,又将照亮多少孤独的游人,那黑暗的声响,又将唤醒多少寂寞的灵魂。 “风也未动,幡也未动,是人心自己在动。” 一句佛偈,有人看到智慧,也有人看到悲哀,看到一个幻灭的世界。人在茫茫宇宙面前微不足道,但每个人都会努力寻找一套试图去解释世界的方法,王家卫用来解释一切的是“情”,也可以说是“人心”。

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的总体特征

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谈希腊古典主义时期艺术的审美特 点 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的总体特征摘要:古希腊美学是西方美学的源头之一,从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三 大时期: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早期,即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成熟期,即古希腊伯里克利时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定型化时期,即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它的总体特征主要在于: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全方位性古希腊罗马美学的体论色彩;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客体主义基调。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 一、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分期我们一般把古希腊罗马统括为西方历史的一个发展时期,这是因为,一方面古罗马与古希腊都是处在奴隶制社会的历史阶段上,另一方面古罗马社会是在古希腊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由于地域和繁荣时期的不同,二者仍然是西方古代奴隶制社会的两大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古希腊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而古罗马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的成熟和衰落时期。从整个社会发展史来看,古希腊时代从公元前12世纪起至公元前2世纪(前146年罗马人攻占所有希腊城邦)止。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奴隶制形成和巩固时期,其中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中,是雅典民主制时期。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希腊化时期,奴隶制民主制开始衰落。从公元前2世纪以后,奴隶制军事独裁帝国逐渐代替了共和国,奴隶制的中心转移到古罗马。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帝国达到鼎盛,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从此奴隶制走向离散衰落,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西欧的奴隶制社会宣告结束而进入封建社会。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考察西方美学的起源———古希腊罗马美学,我们可以在上述总体分期基础上作如下的划分。第一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古典主义美学早期,又可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这是古希腊美学的形成期。第二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典主义美学成熟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是古希腊罗马美学的鼎盛期。第三时期: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5世纪,古典主义美学定型期,主要代表人物是西塞罗、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丁。它包括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帝国的漫长时期。这是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的一个发展廓。这里要说明的是,苏格拉底是由早期古典主义美学转向成熟的古典主义美学的转折式人物。其具体表现就在于,前苏格拉底的美学是宇宙论的一部分,而到苏格拉底以后,美学就成了人本论的一部分,这是重大的突破。还要说明的是,希腊化和古罗马帝国时期,时间跨度虽长,但在美学上,这时主要是继承了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因而是古典主义美学的定型化过程。 二、古希腊美学的一般特征 1.古希腊美学的全方位性古希腊罗马时期是人类的童年时代,这时期的人发展得比较正常,人类的社会分工尚刚刚开始,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也处在直观把握向理性把握中,因此,这时的美学思想也在最全面的方向上得到了阐述,虽然它还没有独立起来,但在全面揭

讨论课美狄亚

《美狄亚》之我见: 一、美狄亚的性格有何特点? 二、如何看待美狄亚的杀子复仇? 三、如何看待伊阿宋形象? 四、美狄亚的悲剧是否为女性择婚的偶然失败? 五、美狄亚形象在中西文学史上有何原型意义? 六、作品是否体现出欧里庇得斯的怀疑论思想? 七、为什么作品被称为是“令人震惊的妇女心灵的悲剧?” 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贵族出身。民主政治衰落时期的悲剧诗人。在他的悲剧中获得了深刻的反映。对于雅典进行的不义战争,对于对外侵略、对内剥削的高压政策,对于压迫和虐待奴隶的问题,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贫富悬殊、男女不平等、道德败坏的严重现象,都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最感人的悲剧之一,剧中的美狄亚是个异国女子,她曾背叛自己的家庭,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同他一起前往希腊的伊奥尔科斯.她在那里为伊阿宋报了杀父之仇,但伊阿宋未能恢复王权,又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流亡到科林斯。 这剧开场时,伊阿宋要另娶科林斯国王的女儿,国王打算把美狄亚驱逐出境,美狄亚起初和伊阿宋争吵,后来假意同他和解,用毒药害死了公主和国王,然后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乘坐龙车逃向雅典。这剧批判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痛责男子的不道德和自私自利.美狄亚的遭遇是当日妇女的共同命运,诗人对她们寄予无限的同情。 我觉得美狄亚的形象有着难言的魅力。她美丽,她出身高贵,她有高强的法术,她还很聪明、坚强,这一切不仅仅可以让那个英雄时代的男人们沉醉、眩晕,更意味着挑战与威胁--她是一个天生的女王;而她的所作所为又让她从出现在古希腊舞台的那一刻起便成为众多评议的对象,被推到道德审判的法庭上。有人说她是一个恶女人,从她所做的一切来看,是的:为了帮助异乡的情人,她协助盗取了国宝金羊毛,背叛了父王与祖国;为了和情人顺利出逃,她设计诱骗了自己的弟弟,后者惨死时的鲜血“溅在了她的裙裾上”,她还将弟弟残忍的碎尸来拖延父亲的追逐;为了帮助此时已是她丈夫的伊阿宋一雪杀父夺位之仇,她用魔法和甜言蜜语哄骗仇人天真的女儿们将她们的父亲活活砍成了碎块;而当得知丈夫对自己的背后,她不仅毒杀了丈夫的新欢,为了让丈夫绝后,甚至不惜亲手杀死两个儿子。美狄亚的强悍、冷酷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理应温柔的女性的想象,仿佛是一朵妖冶的恶之花,弥散着残忍无情的血的气息。然而美狄亚又不仅仅是这个意义上的“恶女人”,相反,她那独特的个性和对不幸际遇的顽强抗争才使得她的形象充满了夺人心魄的震撼力。 我认为美狄亚形象魅力之一来源于她对爱情的毫不迟疑的不懈的追求。美狄亚用王位、祖国与受无子的痛苦,也要杀死亲生儿子。爱情的到来让她欣喜而充满希望,而爱情的幻灭则让她痛苦、绝望,俘虏不了所爱的人的心,法术纵可呼风唤雨又有何用!兄弟的生命换取了一个异乡而来、身份地位不保的人的爱情,牺牲之大,前所未有。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凭着那个男人的几句甜言蜜语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狄亚并不是嫁给了伊阿宋,而是嫁给了爱情;她也不是和伊阿宋私奔,而是为了摆脱父兄的束缚,追求自由与幸福出逃。她协助丈夫复仇,随丈夫居无定所的漂泊流浪,为丈夫生养了两个儿子,使丈夫有了养老的子嗣――而这对古希腊人有着极重大意义。她为丈夫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看作是对爱情的不懈的追求,这个追求,从她帮助他盗取金羊毛的那一刻起就从未动摇过。为了爱情,她可以叛国、杀兄,而当昔日的山盟海誓变成赤裸裸的背叛时,她也可以杀掉庇护国的最高统治者们,甚至可以强抑内心母性的撕扯,宁愿日后忍

艺术作品赏析

镇馆宝物之一《米罗的维纳斯》 《米罗的维纳斯》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高204厘米,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岛,1821年后为卢浮宫所收藏。她被誉为“黄金时期的缩影”,总结了古希腊所代表的一切。女神失去了双臂,但保留了完整的头部和面容,使我们能一睹女神秀美的风采。雕像从头、肩、腰、腿到足的曲线变化使人体以无比圣洁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沉静的表情里有种坦荡而自尊的神态,在她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及对生命自由的向往,丝毫没有俗媚和肉欲。艺术家充满深情地表现了女性温柔宁静的美,被认为女性美的原型。 虽然米罗的维纳斯诞生已有2000多年,但站在她的面前,丝毫感觉不出她有“古董”的气息,她是那么美、那么纯,微微倾斜的身体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沉思,仿佛在等待,曳地的长裙自然下垂,呈现出流畅的衣褶,使女神具有一种柔和的流动感。在她面前可以感觉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精神。 镇馆宝物之二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想必大家都熟悉,又称《乔空达夫人》,在其创作中具有代表性。位列卢浮宫三宝之首。艺术家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创作了这幅油画,可谓苦心经营。后来他把这幅画献给了法兰西斯一世,之后一直被保留在卢浮宫内。达·芬奇在绘画过程中一反当时肖像画华美的装饰效果,把人物性格与特质的脸部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并使它成为最显眼和重要的构图中心。他还认为面部表达的微妙表情中还需有活人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左右一切的力量。可以看到,夫人微微开启的双唇和嘴角的微笑,充满温情的双眸,在暗色调的衣服和幽远背景的衬托下给人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扶靠在椅背上交叠着的柔若无骨的双手,与端坐的人物形成了三角形的构图,使整个画面充满安逸祥和的气氛。画家在一个具体人物的身上创造出理想化的美,使瞬间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为一种喜悦的永恒象征。这幅肖像画中所表现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倾向对以后的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近代肖像的技法打下了基础。 据说蒙娜丽莎还很神秘,无论你站在她的正面还是两侧,她的目光总是盯着你,甚至似乎在向你眨眼睛。她的笑容也不一般,不同的人或不同时间看她,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亲切、温柔、娇嗔;玩世不恭、嘲弄讥讽抑或是……。特别随着岁月的流逝,画上油彩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裂痕,越来越使她的笑容变得诡秘。

浅析悲剧的美学特征

浅析悲剧的美学特征 摘要: 中西方拥有各自的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使中西方的悲剧有着巨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美学特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主人公,悲剧结局以及悲剧的价值来浅析悲剧的美学特征,中西方的悲剧都有着各自的民族特色,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西方文化里的悲剧体现了现实的悲剧性和文化的悲剧意识。东方文化里的悲剧以惨绝悲极的苦戏吸引人的眼球。中西悲剧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悲剧主人公;悲剧价值;中国悲剧;西方悲剧 引言: 悲剧是美学审美对象的范畴,有着重要的美学地位,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恐惧和怜悯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这种净化作用也就是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崇高是悲剧的基础,本文将从中国的悲剧《窦娥冤》,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悲剧主人公祥子,西方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悲剧来看悲剧的美学特征,并简要陈述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悲剧价值。 正文: 一、中国式的悲剧主人公 悲剧人物是指在全剧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悲剧主人公,不包含剧里的其他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整部剧大局,决定悲剧的属性。中国古典悲剧的主要人物形象源自于民间,多为弱小善良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形象,重视写悲剧人物的的无辜性,让观众产生怜悯和同情感,富有人情味。中国悲剧美感的显现,主要是由于其力量弱小,但本性善良,但善良的本性却和悲苦的结局所产生的巨大反差正是悲剧美感的具体显现,不尽的怜悯和同情油然而生。由此使剧外的观众对悲剧主人公的命运不由自主的思索。在思索中去省视社会、思考人生,具有实质性的价值。 备受摧残的娇小柔弱女子悲剧形象 《窦娥冤》正名为《感动天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是元杂剧悲剧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窦娥冤》写的是窦娥被无赖张驴儿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故事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用窦娥冤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极端黑暗、残酷混乱的悲剧年代。窦娥只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弱小者形象,自幼丧母,父亲窦天章为考官名无钱还债,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蔡家当童养媳,窦娥长大成人后把家事料理的很好。深受蔡婆喜爱,与丈夫结婚后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勤俭持家,体现出了中国最质朴、传统的妇女形象。悲剧的开始是从窦娥丈夫的去世开始的,蔡婆的身上表现出胆小怕事的社会底层人物形象,所有事情能妥协的就妥协。在面临重大的家庭变故时,窦娥表面看似柔弱,娇小,但内心却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在面对不公正时,敢于据理力争,但力量太过弱小,无济于事,无法与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相抗衡,酿成了最后的悲剧。窦娥善良的心灵感动周围的百姓,对婆婆百般照顾,遵规守纪,在自己即将被处死时仍然顾及婆婆,但时代,社会并没有让她躲过命运的捉弄,最后含冤而死。窦娥的悲剧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社会的悲剧,作品在艺术上,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超现实的情节,六月晴天骤变,大雪纷纷,接着又是大旱三年,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一出悲剧让观众对窦娥产生无限的同情和怜悯,以悲剧主人公窦娥去窥探黑暗的社会现实,使观众对腐朽的统治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窦娥的外柔内刚,代表着当时黑暗社会现实下众多的贫民女子形象,她们外柔内刚,

浅析造成美狄亚与安娜悲剧的原因

2011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1社会环境因素 美狄亚这个人物原型源于古希腊神话,她的身上凝聚了公元前5-6世纪希腊城邦妇女的特点,公元前5世纪,希腊私有财产的发展使家庭制度巩固下来,婚姻制度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但这一夫一妻制只是对当时的女性而言,对男性来说,他们可以有外室,可以在外面花天酒地,不受任何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而女性则必须严守贞操,甚至被禁锢在闺阁中,她们不能参加公共活动,更没有政治权利,正如美狄亚自己所说“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首先,我们得用重金争购一个丈夫,他反而会变成我们的主人;但是,如果不去争购丈夫,那又是更可悲的事。而最重要的后果还要看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坏家伙。因为离婚对于我们女人是不名誉的事,我们又不能把我们的丈夫轰出去。”“一个男人同家里的人住得腻烦了,可以到外面去散散他心里的郁积,不是找朋友,就是找玩耍的人,可是我们女人就只能靠着一个人。”可见当时的妇女在社会上是毫无地位可言的。正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是十分底下的,伊阿宋才敢破坏盟誓,肆无忌惮地遗弃美狄亚,并伙同国王克瑞翁驱逐美狄亚。安娜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美狄亚不一样,安娜是个已婚少妇,她是因为渥伦斯基对她爱情的逐渐消褪才有了悲剧的发生。安娜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虚伪荒诞的社会。在爱情的火花点燃之后,她公开在上流社会同渥伦斯基交谈,公开表示与丈夫的决裂,公开投入渥伦斯基的怀抱,共度蜜月,正是这种超凡脱俗的行为,触痛了上流社会虚伪荒诞的神经。如果不是安娜敢于破坏旧式的家庭关系,而像贝特西夫人那样欺骗丈夫,暗地里做别人情妇的话,那么上流社会不会指责与干涉她,因为在社交界里大多数妇女都有着这种秘密关系,那些肮脏虚伪的灵魂容不下安娜真诚纯洁的爱情渴望,面对真挚的爱情追求,她们感到恐慌;面对真挚的爱情追求,她们充满嫉妒,于是她们将所有轻蔑的压力投向安娜,将她驱逐出上流社会,使她失掉生活的立足点,失掉原有赖以生存的社 交圈。而丈夫卡列宁则动用了法律、宗教、地位、儿子等一切手段对安娜的叛逆加以扼杀,当这令人羞耻的爱情竟发生在自己高贵的家庭中时,卡列宁陷入痛苦之中,然而他的痛苦并非失去安娜,而在于他的地位将因此受到影响,他的名誉将因此被破坏,于是他以不能违反基督教教规为借口,蛮横地拒绝了安娜的离婚请求,来保全自己的体面与荣誉。 2宗教文化因素 对于美狄亚而言,她所处的社会环境道德宗教约束都已软弱无力,古希腊作为人类的童年,还处于初民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伦关系、道德准则也不如今日这样细致明确,因而美狄亚为了自己的爱情可以背叛自己的国家、杀害自己的弟弟、帮助伊阿宋夺取金羊毛,伊阿宋抛弃她之后,这种爱之深所导致的恨之切也可以促使她杀害自己的亲骨肉作为对伊阿宋的复仇,换句话说,美狄亚身上多少还保留有初民时代人所有的残酷与暴力,是一种未完全进化成文明人的特征。19世纪的俄国还处于一定的宗教束缚中,从宗教伦理道德观念来看,安娜是缺乏理性的,她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有放纵情欲的成分存在。而安娜有着对生活的狂热渴望,这其中由压制她的那个自私伪善的上流社会本身来证明、由卡列宁冷酷无情的行为来证明,这种反抗本身决定了安娜的性格与命运的悲剧。她和渥伦斯基在尽情地享受幸福欢乐之时,来自社会的压力也使她的悲剧阴影日益扩大。上流社会拒绝这个“坏女人”,作为一个母亲,她因为“抛弃儿子”而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凡是构成她幸福生活的东西都遭到了严厉的抨击。充满欺骗与伪善的上流社会对安娜的要求十分苛刻。安娜的处境岌岌可危,她失去了支配自己命运的权利和可能,内心的矛盾不断加剧。一方面她不顾一切地保卫和抓住已得到的爱和幸福,另一方面心底又时时升起“犯罪”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感、危机感越来越烈。这种内心矛盾与痛苦说明了她的脆弱性,一个动荡的社会使安娜的爱情左右摇摆,而宗教和伦理道德的束缚进一步扼杀了安娜的爱情进而造成爱情悲剧。 69

美狄亚

《美狄亚》与女性历史地位的再思索【原文出处】国外文学吴晓群 导读:《美狄亚》与女性历史地位的再思索,其实个人正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社会力量,将文明初期女性的生存状态、行为模式与思维导向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的表现加以研究,由此对女性的历史地位进行再思索,之所以采用文明史的方法来研究女性问题,即以女性为中心的文明形态和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文明形态在西方文明史中互动的线索,为女性问题作一种文明史的描述,而选择美狄亚这一形象可对西方文明史进行一种历史性的回顾,从而从西 悲剧,在人类文明史的每一时期都留下了它深深的足迹。自古以来,悲剧就时刻萦绕着人类的灵魂。我们致力于悲剧的研究,是因为感到需要对自身及身处的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 古希腊人恰对人类的悲剧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希腊悲剧中充满了对人类及其命运的探索。悲剧冲突从现象上看似乎是个人之间的偶然事件,其实个人正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社会力量,因此,悲剧实际上是人类对自身文明发展中已发生、正在发生及将要发生的变化所作出的最直观的表述。而我们今天的工作则是透过悲剧诗人隐喻、象征、直观的表述方式揭示其深含的内在文明发展线索。 本文力图通过对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的名剧《美狄亚》(注:该剧取材于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的故事:美狄亚由于神的意志,迷恋上了前来取金羊毛的伊阿宋,竟杀弟叛父,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又帮他报了父仇,两人来到科林斯定居,并有了一对儿子。但在剧情开始时,伊阿宋为贪图权势,决定抛弃美狄亚,与科林斯公主结婚,国王又下令驱逐美狄亚。她悲愤交加,决定报复。不仅毒死了科林斯的公主与国王,又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孩子以惩罚负心的丈夫,使其断后。最后,美狄亚乘龙车逃往雅典。)的重新分析,将文明初期女性的生存状态、行为模式与思维导向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的表现加以研究,由此对女性的历史地位进行再思索。之所以采用文明史的方法来研究女性问题,是想从另一条线索,即以女性为中心的文明形态和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文明形态在西方文明史中互动的线索,为女性问题作一种文明史的描述。而选择美狄亚这一形象可对西 方文明史进行一种历史性的回顾,从而从西方文明的源头揭示女性历史地位的失落。 一、被斩断的亲情 面对眼前汹涌的海涛,后有急急赶来的追兵,美狄亚——这个爱情至上的女子毅然手刃亲兄弟阿普叙托斯,并将其砍成碎块,抛入海中,趁其父埃厄忒斯忙于收捡尺首之机,与她所倾心的人——伊阿宋逃离了她的故乡科尔喀斯。这即是古希腊著名悲剧诗人欧氏的名剧《美狄亚》中男女主人翁避难科林斯城邦的背景交待。 美狄亚的故乡、黑海东岸的科尔喀斯,对于希腊人来说是蛮夷之地,而这正代表了她思想、行为源出的文明形态。异邦—文明,这一隐喻所提取的象征性素材,为我们在故事情节之外寻求更广泛的意义、为美狄亚的行为挖掘一种深层次的文明依据提供了思路。 在那里,男权—父权并未统辖一切,女子仍拥有一定的地位与权利,没有被完全排除于社会生活之外。美狄亚不仅是国王的女儿、科尔喀斯的公主,还是月神赫卡忒(Hekate)神庙的女祭司、精通法术的女巫,被人们公认为是富有智慧且敢作敢为的女子。这一切表明:虽然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已不复存在,但由于文化的滞后性,在那里,旧有的——即以女性为主导的文明形态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被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父权制所取代。 正是拥有这样的文明背景,当美狄亚面临被放逐的命运,不由自主想起了被她抛弃的祖国时,悲哀道: 我没有母亲、弟兄、亲戚,不能逃出这灾难??(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258行。) 请注意:在此,美狄亚并未提及身为国王的“父亲”,而是呼唤“母亲”,因为“母亲”的形象正是她所处的那种文明中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美狄亚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毅然抛弃故乡,杀弟叛父。当她离开故乡,随伊阿宋来到科林斯,遂成为一个失去庇荫的漂泊者,一个没有家园的人,她不可能再返回原来的文明,又无法真正完全进入伊阿宋所代表的那种新的文明之中。 当她被伊阿宋抛弃,作为一个非希腊的女子,得不到任何社会力量的帮助,又无法回到已结下仇怨的故乡时,美狄亚的境况就绝非单纯是处于同一文明背景 中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表现了,而是她所属的那种古老文明被另一种新的文明所取代、发生碰撞时的社会状况的反映。悲剧的冲突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集中概括,是某种已丧失或正在丧失效力的原则与现存社会秩序冲突的反映。美狄亚最终的复仇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没有“被弃”,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

高中美术_古希腊、罗马美术和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古希腊、罗马美术与文艺复兴美术 教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古希腊美术在欧洲美术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古希腊美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雕刻和神庙建筑上,对于雕刻来说,你头脑中的古希腊雕刻是哪一件呢?(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一)古希腊雕刻: 欣赏《断臂的维纳斯》 提问,这件作品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1.s型曲线美。 她亭亭玉立,各部分的起伏变化富有音乐的节奏感。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身体的转姿有一种流畅含蓄的诗意,妩媚而又庄重,像一座纪念碑,令人有崇高之感 2.残缺美。 胳膊残缺,尽管也有不少人试图给她添上双臂,但最后都发现不过是画蛇添足,所以她一直保持着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正是这残缺的断臂使她更加含蓄,似乎更能诱发出人们的美好想像,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 3、气质美 她被认为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神态平静,不露笑容,高贵而又典雅。

4、比例美 古希腊人为了雕出最完美的形象,总结出了人体美的理想比例规范:脚的长度是手掌宽度的3倍;小腿为脚长的2倍;头与身之比为1:7,后来改订为1:8。 继续欣赏《萨默斯雷斯的胜利女神》、《命运三女神》。 学习古希腊有名的俩个雕塑家菲狄亚斯和米隆,介绍分析《掷铁饼者》。(看视频,了解古希腊雕刻题材除了以神话外还有运动员。) 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二)古罗美术 古罗马美术继承了古希腊美术传统,在建筑、雕塑、绘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与古希腊美术的宁静、优雅及理性化的完美不同,古罗马美术更趋向于表现与世争胜的世俗气质。 欣赏雕塑:《奥利略骑马像》、《卡拉卡拉大帝》领会古罗马雕塑更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 建筑: 古罗马建筑在继承古希腊柱式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拱券结构和混凝土工程技术。 欣赏: 《古罗马大角斗场》《凯旋门》 特点:高大、坚固、实用、美观 (三)文艺复兴美术

从俄狄浦斯王来看悲剧的美学特征

从俄狄浦斯王来看悲剧的美学特征 摘要:古希腊悲剧巨匠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可以视作人类文艺史上悲剧美学诞生标志。《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最知名的,也可以视作命运 悲剧的代表作。他一方面描述了俄狄浦斯王勇于对抗杀父娶母的残酷诅咒,却最终倒 在命运之神的无情诅咒之下的痛苦、无奈,另一方面又歌颂了人性中不畏艰难险阻的 可贵品质,以及无怨无悔甘于接受命运残酷安排的勇气与从容。本文拟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质和悲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来阐述悲剧美学的特征。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悲剧美学;悲剧形象;特征 弗·施莱格尔说古希腊悲剧是整体的和谐的美,是最高级的美,而希腊悲剧则被他 释为“人类与命运的一切必然冲突,不过这种冲突在和谐之间得到解决。”黑格尔把 古代悲剧看作是类型悲剧,把近代悲剧看作是个性悲剧,古代悲剧强调的是两种带有 实体性的理论力量的冲突,是两种义务的冲突,而近代悲剧强调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典悲剧的经典之作,无疑具有古典悲剧的共同的美学特征“命运感”。整部悲剧呈现在一种静穆中,看不到激情的骚乱和痛苦的扭曲,使得“怜悯与恐惧”摆脱情欲的冲动,升华到澄静的心灵之中,最后达到彻底的净化,这 就是古典的和谐,与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相一致。 一、俄狄浦斯的悲剧形象分析 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索福克勒斯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不在于他有罪,而是因为他极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而俄狄浦斯的斗争乃至失败,曲折反映了当时雅典人既相信自己的力量,但又 面对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不能理解的矛盾困惑心理。就认为命运具有不可抗拒性、不 可逃避性、神秘性。进一步可以认识到,俄狄浦斯处处在反抗命运的摆布。尽管失败了,但是他还是保持着“困兽之斗”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使得失败英雄俄狄浦 斯的更高大、更高贵。也使得他的悲剧更能引起人们“怜悯和恐惧”的情绪,从精神 上得到陶冶。这也是处于强盛繁荣时期的希腊人对待命运对待生活的一种积极自信的 态度,这也是俄狄浦斯悲剧的现代性价值七十之一。 2俄狄浦斯的困惑和人性复杂性 他是忒拜的拯救者,又是忒拜灾难的制造者:一心想追查杀害过国王的凶手,凶犯却是自己。他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追求正义的人,可能会成为一个制造罪恶的人;高尚和卑鄙、正义和邪恶、天使和魔鬼往往互为因果。这里人本身的复杂性被描绘了 出来。可以说,俄狄浦斯的故事是西方文学史上揭示人的复杂性的无穷魅力的作品之一。

论古希腊美学中的_主观和谐_思想

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于桂梅(1977-),女,甘肃武威人,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和谐”最早是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eans )提出的一个主要的美学范畴。根据这 一学派所谓美即比例的思想,和谐本质上就是一种特定的比例关系。而“主观和谐”则是由人的视觉、听觉特性所决定的一种动态的比例关系。这一原则开启了西方美学的主观主义传统,并贯穿其始终。 一、比例决定美的有限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古希腊思想史上继米利都学派之后出现的另一个重要的自然哲学学派。这个学派曾主张:“数学的本原就是万物的本原”,并且认为“整个的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1]18-19根据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数”是万物的本原,或者万物因摹仿数而存在。万物的形态、状态、关系等因素都是由数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万物的和谐就是由构成万物的数的和谐性所决定的,而数的和谐性又是由数所固有的一种比例关系所决定。因此,事物的和谐就是由于事物在其物理属性(如大小、高低、数量、体积等)方面保持了一定的数的比例而造成的一种均衡、对称、稳定、协调、统一等形式美状态。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这种美学思想是希腊古典时代最主要的美学思想资源。希腊人认为,无论是宇宙的和谐,还是人的灵魂的和谐,或者是任何一类物理对象的和谐均由构成该物体的元素间的比例或 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所决定。这种观念构成了希腊古典时代占主流地位的美学传统,塔塔科维兹(Wladyslaw Tatarkiewicz)曾将这一美学观念称为西方 美学的“伟大理论”(The Great Theory)。[2]167概括起来,这种美即比例的观念基本上有这样三层含义: 其一,万物的和谐与美感均来自万物在数量关系上所保持的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二,规定任何一类事物和谐性的某种特定的比例数值是固定的。如黄金分割律,它所体现在任何物理对象内部的数量之比永远接近于0.618:0.382;其三,和谐与美的比例具有普遍性,即规定了一类事物和谐与美的比例值可以确保任何同类事物都能体现出相同程度的和谐性与美感。因此,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的比例所规定的和谐性实际上就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规律性。 这种关于和谐与美的规律化的观点为古典时代的希腊艺术家、思想家所普遍接受,并且后来成了西方思想史上关于美与和谐的客观主义传统。这一传统致力于从对象事物的客观属性中寻求美与和谐的本质,将美与和谐解释为客体的一种形式原则,如数量、比例、对称等。塔塔科维兹指出:“在古希腊,主要的美学理论认为美由各部分间的比例构成,准确地说是由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和安排构成,再准确地说是由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对等、数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2]167 把和谐或美解释成客体对象的一种物理特征,如对称、比例等,这种观念完全符合早期自然科学 2015年3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Mar.,2015第35卷第2期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Vol.35No.2 论古希腊美学中的“主观和谐”思想 于桂梅 (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摘要:西方美学发轫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该学派的思想,事物的美与和谐主要是由客体事物 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所决定的。对“比例”的不同理解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潮:一种观点认为比例就是客体对象的一种不变的规律性,因而审美就具有了认知的功能,并由此形成了西方美学的客观主义传统。与此不同的另一种观念认为比例是可变的,而且比例的实现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的审美需求。这种主观需求对客观属性的超越就形成了古希腊艺术哲学中的“主观和谐”精神,即由人类的视觉、听觉特性所决定的事物的非精确性的比例、对称、协调等形式美属性。 关键词:主观和谐;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比例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51(2015)02-0104-05 104

美狄亚的悲剧

从美狄亚看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悲剧 【Abstract】Medea is the protagonist of Medea by the ancient Greek tragedian Euripides, which was the first work expressing women’s tragedies. Medea’s tragic image was presented in the way of being a daughter, a wife and a mother. This essay will discover the rebellious spirit of Medea,the cruel options she made and the rebellion ways she tookwhen stuck in a dilem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woman with the awakened self-awareness under the uniqu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ancient Greece. In the meantime, this essay analyze the causes for the happening of the tragedy 【摘要】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代表剧作《美狄亚》的主任高,是世界上第一步表现妇女悲剧的作品。美狄亚的悲剧形象体现在她作为女儿,妻子,以及母亲形象三个方面。本文从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希腊独特的文化背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来看美狄亚的反抗精神,美狄亚的反抗方式和美狄亚机器残酷的选择,同时分析了产生悲剧的成因。 【Keywords】Medea,love,revenge,tragedy 【关键词】美狄亚,爱情,复仇,悲剧性 【正文】 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妇女的这种被贬低了的地位,在英雄时代,尤其在古典时代的希腊人中间表现得特别露骨。虽然它逐渐地被伪善地粉饰起来,有些地方还披上较温和的外衣,但是丝毫也没有消除。”在原始社会过度到奴隶社会中,父权已经非常强大,在他的压迫下,女性地位从女神的宝座重重的摔下,成为了被奴役的命运多舛的女人。 悲剧,在人类文明史的每一时期都留下了它深深的足迹。自古以来,悲剧就时刻萦绕着人类的灵魂。我们致力于悲剧的研究,是因为感到需要对自身及身处的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 古希腊人恰对人类的悲剧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希腊悲剧中充满了对人类及其命运的探索。悲剧冲突从现象上看似乎是个人之间的偶然事件,其实个人正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社会力量,因此,悲剧实际上是人类对自身文明发展中已发生、正在发生及将要发生的变化所作出的最直观的表述。而我们今天的工作则是透过悲剧诗人隐喻、象征、直观的表述方式揭示其深含的内在文明发展线索。 本文力图通过对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的名剧《美狄亚》(注:该剧取材于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的故事:美狄亚由于神的意志,迷恋上了前来取金羊毛的伊阿宋,竟杀弟叛父,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又帮他报了父仇,两人来到科林斯定居,并有了一对儿子。但在剧情开始时,伊阿宋为贪图权势,决定抛弃美狄亚,与科林斯公主结婚,国王又下令驱逐美狄亚。她悲愤交加,决定报复。不仅毒死了科林斯的公主与国王,又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孩子以惩罚负心的丈夫,使其断后。最后,美狄亚乘龙车逃往雅典。)的重新分析,将文明初期女性的生存状态、行为模式与思维导向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的表现加以研究,由此对女性的历史地位进行再思索。之所以采用文明史的方法来研究女性问题,是想从另一条线索,即以女性为中心的文明形态和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文明形态在西方文明史中互动的线索,为女性问题作一种文明史的描述。而选择美狄亚这一形象可对西方文明史进行一种历史性的回顾,从而从西方文明的源头揭示女性历史地位的失落。

浅析美狄亚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作业 答卷纸 考试科目外国戏剧研究 院、所、中心文学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戏剧与影视学 研究方向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 级别2014级 学年第一学年 学期第一学期 姓名王娇 学号112014308000654 类别②全日制硕士 (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 ⑤工程硕士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 2014年12月9日 研究生院(筹)制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浅析《美狄亚》的悲剧色彩 摘要:美狄亚的故事来自希腊神话,主要情节是她帮助盗取金羊毛以及丈夫变心后为复仇而杀死自己的孩子,题材涉及婚姻的背叛和女性的报复。 关键词:美狄亚复仇悲剧 美狄亚,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复仇女性,也是所有受背叛、嫉妒所苦的女性的守护神。爱上一个外邦人,她抛却公主地位、窃走国宝金羊毛、杀死亲弟弟,甘愿随夫远走他乡、漂泊流离。然而她对爱情的勇敢和伟大的牺牲最终却变成一则笑话,决定另娶科任托斯公主,换取稳定名位。美狄亚走投无路之下,展开恐怖报复:先是献上毒衣焚杀丈夫的新欢,继而手刃两个亲生小孩,乘太阳神的华车离去,留下一无所有的负心丈夫。 一、美狄亚悲剧的原因 从题材而言,演绎了一个“爱恨情仇”的传统故事。而“爱恨情仇”这个话题,自古以来就畅谈不倦,生生不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只十个字,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就把“爱之火焰”烧到绝唱。一个“爱”,一个“情”,人之基本属性,同时也是架起人类情感的舞台和桥梁。 从情节上讲,大起大落,有因有果。故事最初,两人亲密无间,山盟海誓,大有“要分且待青山烂,水面上浮秤砣”之情势。尤其是美狄亚,为了证明自己有多爱,不惜在危险关头杀死并碎尸追赶他们的亲弟弟,坚决并毫无条件地站到丈夫一边。而这样的结局,读者谁都明白,近乎痴狂的美狄亚此时已经把自己逼进绝境。她的这种破釜沉舟的爱,固然可歌可泣,但却让人感到一种不安和惶恐。当一个人,如果爱到不能转身,等待她的会怎样呢? 从意识上说,该剧关注到了人性深层的角落。一个人,有脑子,有思想,就有情感。有情感,就有爱恨。有爱恨,就会有失意或惆怅。故事里的“美狄亚”,前期看似幸福无比,而实际上她心里根本就没有底。因为没有底,所以她才要表现,才要证明,证明自己有多爱伊阿宋。而这样的表现和证明,在随时随地都会为金钱和地位而动心的伊阿宋来说,她的爱情期货又怎么能做到长期保值.[2] 看来,浮光掠影下,幸福的背后还是隐藏着深深的不安。美狄亚的内心不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