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选择题

城市生态学+选择题
城市生态学+选择题

第一章

下列属于正反馈(使偏离加剧)的是(A)

A湖泊污染__鱼死__再污染

B动物增加__植物减少__动物减少

C兔子多__草少__兔子少

D 田鼠增加__粮食减少__虫子减少

根据林德曼效率,能量在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大约有(A)以多种形式消耗掉,剩下的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A. 90%

B. 60%

C. 27%

D. 10%

地衣是藻类与真菌的复合体,二者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

C 寄生D半寄生

五大自然圈是指( ACE )

A.大气圈、水圈

B. 大气层

C.岩石圈、土壤圈

D. 生态圈

E. 生物圈

●某地的果用银杏园最近出现了树木生长放慢、代谢率降低、产量下降等

现象,多意味着有新的( )的出现。

A 限制因子

B 生活因子

C 生态因子

D 环境因子

●菠萝等水果仅能生长在热带,其温度适应范围较狭窄,可见生物的( )

对其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A 生活因子

B 生态幅

C 生态因子

D 生态环境

(B)是生产系统中可缺少的非基本成分。

A. 生产者

B.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环境

1、下列动物中属于食物链或食物网顶端的动物是(D )

A. 蛇

B. 狼

C. 鹿

D. 山狮

2、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C )

A. 虎

B. 象

C. 鲤鱼

D. 狼

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B )引起的。

A. SO2

B. CO2

C. CO

D. O3

4、下列各项特征不属于热带雨林典型特征的是( D )

A. 有机质分解快,生物循环强烈

B. 具有板状根

C. 具有老茎生花现象

D. 群落层次结构分明

5、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整体的各自独立、性质不同但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下列四个选项中,(D )不是环境要素

A. 水

B. 生物

C. 土壤

D. 生境

第二章

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完成了物质循环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2.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3.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三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A)

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C.交替食用玉米和鸡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

4.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C)

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是M1、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A)

A.N1·M1>N2·M2B.N1·M1=N2·M2 C.N1·M1

6.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A.120㎏B.160㎏C.60㎏D.100㎏

7.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8.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①→③→⑥

9.请预测一段时期内,某食物链a→b→c 中,a肯定比b具有A.更大的个体体积B.更大的有机物干重

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D.更多的个体数

10.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11.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12.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13.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D.含DDT的动物曾经在施药地

区生活过

1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22.在一个实验中,某研究者想测算一下一只菜青虫每天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观察发现一只虫子平均一天吃2平方厘米菜叶。为了估算方便,又做了以下一些测量:

W:该菜叶每平方厘米平均干物质量

X:每天每只虫子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Y:每天虫子粪便的干量

Z:每天每只虫子水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根据这些数据,可估算出每天一只虫子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

A.B=2W-Y B.B=W-Y-Z

C.B=2W-X D.B=2W-X-Y

24.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A.恒温培养箱里B.窗台上C.药品橱旁D.冰箱冷藏室里

第三章

下列()不是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A.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B.物质既有输人又有输出

C.生活性物质远远大于生产性物质

D.物质循环中产生大量废物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是()。

A.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B.通过自然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C.通过人工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D.通过人工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1.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又值采暖季节,城市空气污染较重,大气透明

系数小,城郊间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 A )。

A 最大;

B 最小;

C 差不多;

D 不确定。

2.在晴天无风时,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是(B )

A.白天大于晚上; B 晚上大于白天;

C 中午前后日岛强度最大;

D 无季节差异。

3.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三分之二城市缺水。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 B )。

A 加强环保宣传;

B 节约生活用水;

C 废水回用;

D 加强生态教育。

第四章

粉尘分降尘和飘尘两类。飘尘颗粒粒径在()。

A 10微米以上;

B 100微米以上;

C 10微米以下;D100微米以下。

粉尘分降尘和飘尘两类。降尘颗粒粒径在()。

A 10微米以上;

B 100微米以上;

C 10微米以下;D100微米以下。

雨水中饱和CO2时其pH值为(),因此,以pH值小于()作为酸雨的指标。

A 5.6以上;

B 6.5以上;

C 6.5以下;

D 5.6以下。

城市噪声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和建筑施工过程及()。

A 地震;

B 自然来源;

C 人为来源;

D 社会活动。

城市污水指的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各种污水的总合,有(),还有地面的降雨径流夹杂的各种垃圾废物污泥,是一种成分极为复杂的混合液体。

A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工业废水;

B 炊事污水;

C 粪便污水;

D 生产废水。 城市中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和城市建筑工程排出的废渣及少量废水处理的污泥。

A 废纸及包装材料;

B 砖头瓦块;

C 粪便;

D 城市生活垃圾。

根据环境污染物的物质性可将环境污染物分为三类即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

A 生活污染物;

B 生态污染物;

C 环境污染物;

D 生物污染物。

根据人体的中毒程度和病症显示的时间长短,可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三类

A 远期影响;

B 生态影响;

C 环境影响;

D 生存影响。

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提出接近有机体耐性限度的几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在质和量上的不足和过量,都可以引起有机体的衰减或死亡,这一定律称为()

A. 最小因子定律

B. 耐受性定律

C. 贝格曼定律

D. 阿伦定律

有机体生命过程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 碳

B. 氧

C. 钙

D. 锰

当今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的挑战,其核心问题是()

A.环境污染B.粮食短缺C.人口爆炸D.能源不足

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果园B.农田C.城市D.湖泊 目前中国酸雨的主要类型是()

A. 硫酸型

B. 硝酸型

C. 碳酸型

D. 有机酸

物质和能量越接近食物链末端越少,由此形成的营养级呈()

A. 倒锥形

B. 金字塔形

C. 圆柱形

D. 线性

第五章

?冻害对生物是一种伤害,它发生的温度条件是( C )

A. 摄氏零度

B. 摄氏零度以上

C. 摄氏零度以下

D. A、B、C都不是

?水生植物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通气组织以适应水中的(B )

A. 弱光环境

B. 缺氧环境

C.酸性环境

D. 碱性环境

?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对于森林来说,坡向因素是一种(B )

A. 直接因素

B. 限制因素

C. 主导因素

D. 间接因素

?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C )

A.氧B.湿度C.温度D.营养物质

?以下哪些因素会减少光合作用生物量( D )

A、光、CO2、水和

B、营养物质

C、温度

D、食草动物的捕食

?生存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和生存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比较,其

体型( D )

A.一样大 B. 没有规律 C.大 D. 小

?光合作用中,植物所需要的光是可见光,下列光中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是

( C )

A 红光

B 蓝光

C 绿光

D 橙光

?阳性植物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健壮,在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它的特点是( D )

A光的饱和点高,光的补偿点低B光的饱和点高,光的补偿点高

C光的饱和点低,光的补偿点低D光的饱和点低,光的补偿点高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它们的这种关系属于()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合作D负相互作用

?紫茎泽兰原产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现在我国已成

蔓延趋势,这属于( C )

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生态入侵D季节性消长

?“旗形树”是由于( C )造成的。

A光照B水分C风D温度

?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 )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C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是()

A热量和光照B热量和水分

C水分和土壤D热量和土壤

第六章

1.SO2对空气的轻度污染可通过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被消除,这说明

A. 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

B. 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

C. 空气污染不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2. 在生物净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绿色植物和动物

B. 动物和微生物

C. 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D. 高等动物和病毒

3. 下列实例属于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物效应的是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D. 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4. 生态环境中某些重金属对生物体产生危害是通过

A. 氧化作用

B. 还原作用

C. 富营养化

D. 富集作用

5. 假如某生态系统遭到有机磷农药的污染,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最高的生物类群是D

A. 植物

B. 昆虫

C. 植食鸟类

D. 肉食鸟类

6.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 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动物行为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7. 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A

A. 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

B. 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C. 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 废弃的耕地上杂草丛生

8.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A

A. 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丧失

B. 过度的开发和利用

C. 环境污染

D. 外来物种入侵

9. 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B

A. 原料

B. 基因库

C. 场所

D. 条件

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

B. 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C. 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手段

11. 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B

A.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 计划性地合理砍伐与种植

C. 营造单纯林种

D. 过量砍伐

12.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D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

1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不提倡D

A. 控制人口

B. 节约资源

C. 保护环境

D. 先污染后治理

14. 盐城的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此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A

A. 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

B. 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

C. 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

D. 防止滩涂生态环境的破坏

15. 下列措施中,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C

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 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第七章

植物群落发生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A繁殖体传播→定居→群聚→竞争B繁殖体传播→定居→竞争→群聚

C定居→繁殖体传播→竞争→群聚D定居→繁殖体传播→群聚→竞争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A气候顶极B偏途顶极C土壤顶极D地形顶极

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某一物种的个体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这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多度B密度C频度D优势度

植物群落的植物环境是指()

A群落内部环境B群落外部环境

C群落的内环境和群落的外环境D群落的生物环境

植物群落内的相对湿度比群落外湿度()

A稍高B相等C稍低D三者都不是

由于人类的生产及其他活动所导致群落发生的演替,这种演替是()

A原生演替B水生演替C次生演替D旱生演替

甲乙群落各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种B,而乙中种A 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均匀度的比较结果为()

A甲高 B 乙高C一样D无法比较

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分布在南亚热带的一些马尾松林,其乔木层中占优势的是()

A桃金娘B马尾松C芒萁骨D狗尾草

逻辑斯谛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谛系数,其意义是()

A环境压力的度量B环境负荷量C增长量D常量

动物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

A反馈调节B协同进化C遗传调节D非密度制约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A )

A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分子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组织多样性D分子多样性,组织多样性

?生态位指一个种的功能、适应和(D)特征

A相对位置B多样性 C 生态幅D分布

第八章

?防风效果最好的林带是(C)

A透风结构林带B紧密结构林带C疏透结构林带D以上都不对

?49 1965年在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是由于()循环失调造成。

A碳B氮C硫D磷

?50林带走向与风向成()时,防风效果最佳。

A >90°

B 90°

C 60~90°

D <60°

?动物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

A反馈调节B协同进化C遗传调节D非密度制约

?植物对大气产生的抗性原因包括形态学原因、()

A生理学原因、遗传学原因B生理学原因、生物学原因

C遗传学原因、生物学原因D经济学原因、遗传学原因

?下列()物质循环失调都有可能水体富营养化。

A碳氮B磷氮C磷硫D氮钾

?影响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有叶片大小、叶片总面积、叶片性质、()和风速

大小

A逆温B云量C大气稳定度D降雨量

?林带防风的有效范围与林带高度有关,风速减弱的范围一般在迎风方向3倍树高距

离至背风方向()倍树高距离之间。

A18 B20 C25 D15

?减弱风速最有效距离是林带后()倍树高处。

A10-15 B10 C20 D5-10

?在交通频繁的宽阔道路或其他噪声源两旁的绿化隔音带宜采用立体配置,为兼顾观

赏效果,靠路一侧可种植花草、灌木,林带中心则以枝叶浓密的乔木为主,高度不低于()m。

A18 B20 C25 D10

?对于较窄的街道或不宜采用宽带的情况下,可选用枝下高较低,枝叶浓密的单行树

木,在向声源一面增加配置密枝的灌木,带宽约()m即可有效“滤过”汽车噪声。

A5-10 B15 C6-7D50

?对于点声源,如车间、工地等,为取得较好的隔音效果,宜选用枝叶浓密的常绿小

乔木如珊瑚树等或灌木,通过修剪使之成为密集的隔音林墙。林墙应尽量靠近声源。

由于声音是呈同心园向四周传播,故林墙的长度应不少于()倍由林墙至声源的距离。

A1 B2C3 D4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填空题: 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世代不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构成简单。食物链较短。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草地的3.6倍,农田的6.3倍。 19、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20、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脂。 21、没有(物质),信息无法形成。没有(能量),信息无法传输。 22、(信息)是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的最有生命活力的流动体。 23、土地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在该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24、仅世界最贫困国家中,每年因环境质量引起的疾病就使5个孩子中的一个丧命。 25、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大了(60公顷以上)。全球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以(上升)为主。 26、地球上土地退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三个大陆:非洲、亚洲、大洋洲。 27、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地图重叠法。因子加权评分法。生态因子组合法。生态因子的组合法可以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合法)。 28、(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 29、系统动力学是(结构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生态学?近代生态学有哪些特点?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学科,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近代生态学的特点: 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物,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但是人类生活在特殊的社会中,具有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社会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2.何谓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中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中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1)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化学—生物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2)水生生态系统:浮游动物(初级消费者)→草鱼(次级消费者)→鲇鱼(三级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生产者:植物微生物(藻类) 3)陆生生态系统:土拨鼠,兔子,昆虫(初级消费者)→狐,蜘蛛,鹰(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真菌,霉菌,细菌。生产者:庄稼,草 5.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 50+50*10%=55人 8.何谓生态演替?举一个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例子。 1)生态演替: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2)举例:原生演替:火山造成的大片裸地;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重力侵蚀的陡岩 次生演替:从以前曾经生长过植物的地方,由于火烧、砍伐、洪水、干旱、局部毁灭了植被而成为裸地的地上开始。 9.何谓种群?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种群:也译为居群,人口学上就是人口,它是在一定的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2)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第二章 1.何谓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 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或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 2)我国城市化的标准:市的人口一般应该在10万人以上,镇的人口应在2000人以上。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万—20万人口的城市为小城市。 2.试述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前工业社会手工业生产集中地农产品集散地市政设施简陋生活条件落后规模较小 数量很少城乡分离相对封闭 工业社会机器大工业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市政设施完备生活条件改善规模扩张数量猛增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后工业社会第三产业中心功能多元化市政设施现代化生活条件较优越规模数量稳定 形成大都市连绵区城乡融合差距缩小 信息社会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中心城市信息化、园林化、宜人化超级城市裂解中小城镇崛起城乡一体化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 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A、《执行计划》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C、《我们的共同未来》 D、《21世纪议程》 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 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 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石油 C、煤气 D、柴油 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 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 A、人文环境 B、半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 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五指山 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 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 A、10~50% B、25~30% C、10~30% D、50~60% 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 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 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 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城市B乡村 C 群落 D 物种 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 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2016期末考试答案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期末考试(20)姓名:xxx班级:2班成绩:92.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现代城市生态设计原理不包括()。(1.0分) 0.0分 ?A、 遵循合理的生态位 ? ?B、 生态审计设计原理 ? ?C、 经济与自然相容原理 ? ?D、 民众广泛参与 ? 我的答案:D 2 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基本参数为()。(1.0分)

1.0分 ?A、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 ?B、 出生率、死亡率、低龄率、老龄率 ? ?C、 流动率、固定率、迁入率、迁出率 ? ?D、 流动率、固定率、低龄率、老龄率 ? 我的答案:A 3 游憩空间定额法提出,城市绿底的人均规划指标不低于没人()平方米。(1.0分)1.0分 ?A、 3 ? ?B、 6 ?

?C、 9 ? ?D、 12 ? 我的答案:C 4 当特定区域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达到(),该区域已进入了老龄社会。 (1.0分) 1.0分 ?A、 5% ? ?B、 7% ? ?C、 10% ? ?D、 13% ? 我的答案:C

5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中水圈的()的总称。(1.0分)0.0分 ?A、 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 ? ?B、 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溶解物 ? ?C、 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 ? ?D、 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溶解物 ? 我的答案:A 6 在一个生态系统里面,功能的大小决定于最弱的系统,这个体现了()。(1.0分)1.0分 ?A、 生态位的原理 ? ?B、

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原理 ? ?C、 食物链的原理 ? ?D、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的原理 ? 我的答案:D 7 居住小区绿化的原则中,()强调重视小区环境的文化内涵。(1.0分)0.0分 ?A、 实用性 ? ?B、 独特性 ? ?C、 经济性 ? ?D、 艺术观赏性 ?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 , 以社会进步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 城市化是一个过程。1人口向城镇或城市集中2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3农民转变成市民;4农业人口减少,其他产业人口增加 城市生态学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1. 城市中心人口的减少和郊区城市化的新趋势卫星城市建设,组成城市群,城市发展巨型化 3. 区域城市带的建设。 1.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能源结构改变;)资源消耗量增加,特别是水资源消耗量;交通便捷,物流和信息传递快速;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增少;居民生活方式改变 (四)城市化的生态后果全球生态问题,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突出显现; 2. 2. 大量挤占农田,农田面积减少,非农业人口增加,对提高其它土地农业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其它土地农业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消耗量增加,水资源、电力、燃油等资源紧缺;4.环境污染加剧、生态条件恶化;城市用地紧张交通不畅、住房短缺、基础设施滞后;;6.社城市社会问题,人口高度集中,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社会压力加大,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犯罪问题7.失业率增加和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现代城市病 (五)城市化的好处1.便于组织大生产;人口集中;劳力集中;产业集中2.交通发达,贸易便捷,有利于繁荣经济;3.通讯便捷,信息集中,有利于文教卫生科技的发展。4.生活服务实施完善,文化生活丰富,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提高;5.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城市生态学的特点1.系统性;对象的系统性,工作的系统性。2.综合性;内容的综合性、因素的多样性(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关系的复杂性。关系的复杂性。 3.应用性;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城市的要求,需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调控的基础。 4.决策性;平衡性选择、取舍性选择、综合平衡、生态对策。 (5)城市生态学的社会文化性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城市发展和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3.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4.城市生态系统与周边生态系统的关系;5.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4.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城市人口研究: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人口的生物、行为、社会特征研究;生态系统研究:城市物质代谢和能量流动及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物流、能流及经济特征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城市自然生态变化与城市环境影响——城市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变化;城市生态城市规划方法、规划体系、规划依据;城市生态管理与调控:城市物质、能量利用、废物处理,,系统动态调控研究;城市生态评价和承载力研究:城市特质征指标体系及城市合理容量。 .5.城市生态学分支 城市社会生态学( urban socioecology )城市经济生态学( urban economical ecology )城市自然生态学( urban natural ecology ) 城市景观生学( urban landscape ecology) 第二章 .城市是以人为中心,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从系统的观点来看,这个综合体就是城市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口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以人类为主体,以人为核心,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建设,消极破坏。(2)消费型、开放型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物质、能量、信息输入,流量大、运转快。(3)人工生态系统,依赖性大、独立性差,自我调节能力差,分解功能不强,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4)文明的产物和文明的异化,显著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1)城市人口(人群):城市居民数量、构成、分布、流动、迁居等;(2)城市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城市生态期与城市环境期末考试整理

1,生物的生存环境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生物栖息地周围与之相关的理化因素总和,即物理环境(又称非生物环境);二是生物环境,包含活有机体的环境,由影响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其他生物所组成。对物理环境,可以将其概括为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两部分,它们是生物生存环境的重要基础。 2,生物的物质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组成,它们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其一是空间性,即提供了生物栖息、繁衍、生长的场所;其二是营养性,即提供了生物生长发育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3,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岩石圈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组成的。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为生物圈。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简答):一,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二,主导因子作用。诸多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成为主导因子。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四,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五,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5,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简答):一,限制因子规律。在诸多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生殖、活动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成为限制因子。二,最低量定律。与系统论中的水桶原理涵义一致,即一个由多块木板做成的水桶,木桶的装水量由最短的那块板限制。三,耐受性定律。不同生物对一个相同因子有不同的耐受极限,同一生物在不同阶段对同一个因子也有不同的耐受极限。 6,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一,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增长。二,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图P20 7,生态位(名词):生态位生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既表示生存空间的特性,也包括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特性,如能量来源、活动时间、行为及种间关系等。 8,边缘效应(名词):交错区或两个群落的边缘和两个群落的内部核心区域,环境条件往往有明显的区别,在群落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群落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指系统内所包括的若干类相互联系的各种要素。生态系统由两大部分、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两大部分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也称之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或生命成分和非生命成分;四个基本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其中前三者属于生命成分部分,后者为非生命成分部分。 10,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简答)。一,生物生产。包括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过程和次级生产过程。二,能量流动。三,物质循环。四,信息传递。 11,一般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填空)12,芝加哥学派的城市模型图解。a,同心圆理论;b,扇形理;c,多核理论。P53 13,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简答)一,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二,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规律。三,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四,物质输出输入的动态平衡规律。五,互相适应与补偿的协调进化规律。六,环境资源的有限规律。 14,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简答)。一,城市生态位原理。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找良好的生态位是人们心理生理的本能,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客观规律。二,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越多样,其抗干扰能力越强,越容易保持动态稳定状态。三,食物链(网)原理。四,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五,最小因子原理。六,环境承载力原理。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和污染承载力。 15,能源类型及特点。 一次能源又称原生能源,指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矿物燃料、风能、海洋能、地热能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1、试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1)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工业资源短缺的矛盾。(2)城市工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3)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日益增加同水源紧缺、水域污染的矛盾。(4)城市建设迅速扩大和城市郊区耕地迅速减少的矛盾。(5)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及地面建筑密度过大,引起城市地面逐渐下沉的矛盾。(6)城市经济发展引起环境污染加剧的矛盾。(7)城市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滞后的矛盾。(8)城市建设用地扩大,侵占森林、绿地的矛盾。(9)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居住环境日益拥挤的矛盾。 2、环境承载力原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的条件而变化。(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3)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它是城市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为正向演替,反之称为逆向演替。(4)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是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为逆向演替。 3、系统具有哪些特征? (1)整体性或称集合性。(2)关联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5)反馈机制。 4、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有哪些区别? 正向演替:结构的复杂化;以低级小型植物为主朝着高级大型植物发展;物种多样性有增加趋势;生活型多样化;窄生态幅种在增加;种群趋向中生化;群落生物趋向增加;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增加;土壤剖面的发育成熟;种群生境的优化。 逆向演替:结构的简单位;从大型植物为主趋向于小型植物占优势;物种多样性有减少趋势;生活型的简化;生态幅宽的种增加;群落趋向于旱生化或湿生化;群落生物量趋向减少;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减少;土壤剖面弱化;种落生境的恶化 5、如何理解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复杂性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这是因为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变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多样、复杂的生态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干扰,也总是会自发地通过群落演替,恢复原先的稳定性状态,重建失去了的生态平衡。 6、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无生命成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O2、N2 、CO2、H2O 等)、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生命成分:生产者(进行初级生产,即光合作用。)、消费者、分解者(分解)。 7、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有哪些?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 3、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拮抗作用;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净化作用 9、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及其它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的? (1)地质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丰富营养元素,故人类和生物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富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2)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量。

城市生态学试题补充和答案(复习资料).doc

什么是城市化 ? “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篇) 城市 集中居住人口达两万以上的地点?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集中居住区域 城市居民 城市化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的转变 城市的优越性和人们的认识 ?城市的密度越大,多样性越丰富,对机动运输的依赖性就越小,对资源的需求越小,对自然的影响就越小。。。。效率就越髙。。。。循环利用资源的网络,生态系统也如此。 ?人类的聚集和追求:食物、住所、安全、好奇心、爱情、性、繁衍后代、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实现(金钱地位)、娱乐的动力和时空距离的影响: ?城市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大城市机会更多?城市化是人类的进步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特别创造物,综合体,有机体、幽灵和复合机器 ?“城市是人类为实现最大交换量和最小交通的创造物”(David Engwight);交换的内容包括一切:观念、商品、食物、金钱、友谊、希望、恐惧、基因一人类文化、经济、遗传和进化的一切东西。是一个交换中心和集散地。--还包括科学技术、信息, 还有文明和犯罪。 城市化的几大过程 一、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二、城市化是地域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 三、城市化是城市物质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扩散过程 四、城市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空间过程 城市化的动力 一、产业的空间集聚与结构转换 二、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1、大城市的辖射作用 ?2、城市间交通线的导向作用 ?3、小城市的向心作用 三、技术的进步 ?1、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转换与演进的主要力量 ?2、技术进步改变了劳动力职业结构 ?3、技术进步促进了城市经济増长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1、人和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的人工生态系统 2、服从人类滯要为第一性的人工环境建设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 1. 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单选) A削弱 B增强 C不改变 D不确定 2.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单选)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B空间层次性 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D以上都是 3. 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单选) A海洋能 B小水电 C地热能 D氢能 4.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单选) A2000 B2002 C2004 D2008 5. 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多选) 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 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6.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多选) 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 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 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 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 7.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ABCD)。(多选)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气候资源 D生物资源 8.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判断) 正确 9.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判断)

正确 10.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判断) 正确 11. 社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发展方面,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发展。(判断) 错误 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 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3.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 14.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填空) 15.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 1. (A)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单选) A绿色文化 B绿色富国 C绿色惠民 D绿色发展 2. (B),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单选)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3.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C A1;2 B1;5 C1;10 D2;5 4.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单选) A相对湿度 B地理位置 C日照强度 D大气运动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 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 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 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 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 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 现象(不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 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 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 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 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 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 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

城市生态学期末考试题整理

1.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以整体的观点,把城市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研究它的形态结构外,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全面阐述它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组成部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人的活动形成的格局和过程。 2.田园城市规划理论是由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 3.芝加哥学派,1925年伯吉斯提出了城市同心圆增长理论。 4.食物链: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网指一个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5.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而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6.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黑箱、白箱和灰箱。 7.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的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 9.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和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10.城市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生态系统。 11.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海平面升高;降水带北移;臭氧层流失。 12.人口结构:是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 13.中国城市人口迁居基本原因:内因,迁居者的需求;迁居者的文化心理;外

因:社区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发展和住宅建设;人口政策;土地制度;住房政策 14.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换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15.大气污染由污染源、大气圈和受影响者三个环节组成。 16.中国酸雨的特点:第一,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南方比北方严重;第二,在时间分布上有季节性;第三,酸雨逐年严重 17.城市大气分层,城市边界层、城市覆盖层和农村边界层 18.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19.城市工业区布置与居住区的关系:(1)生活居住区内布置工业;(2)生活居住区边缘地段布置工业,或以工业街坊的方式布置在居住区内;(3)工业区;(4)工业点。在生活居住区和生活居住区独立地段布置工业,是城市工业布置的普通形式,而工业区、工业点只是在中等城市以上才能出现。 20.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构成。 21.城市水污染:指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的数量达到破坏城市水资源使其丧失使用价值或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城市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22.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是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以地质历史时间为周期的长期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过程,逐步形成土壤。它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组成。 23.城市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般是从占领土地开始的,由于人类在城市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所以城市土壤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期末考试答案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2016期末考试答 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5b866291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期末考试(20)姓名:xxx班级:2班成绩:92.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现代城市生态设计原理不包括()。(1.0分) 0.0分 A、 遵循合理的生态位 B、 生态审计设计原理 C、 经济与自然相容原理 D、 民众广泛参与 我的答案:D 2 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基本参数为()。(1.0分) 1.0分 A、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B、 出生率、死亡率、低龄率、老龄率 C、 流动率、固定率、迁入率、迁出率 D、 流动率、固定率、低龄率、老龄率 我的答案:A 3 游憩空间定额法提出,城市绿底的人均规划指标不低于没人()平方米。(1.0分)1.0分 A、 3 B、 6 C、 9 D、 12 我的答案:C 4

当特定区域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达到(),该区域已进入了老龄社会。 (1.0分) 1.0分 A、 5% B、 7% C、 10% D、 13% 我的答案:C 5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中水圈的()的总称。(1.0分) 0.0分 A、 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 B、 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溶解物 C、 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

D、 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溶解物 我的答案:A 6 在一个生态系统里面,功能的大小决定于最弱的系统,这个体现了()。(1.0分)1.0分 A、 生态位的原理 B、 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原理 C、 食物链的原理 D、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的原理 我的答案:D 7 居住小区绿化的原则中,()强调重视小区环境的文化内涵。(1.0分) 0.0分 A、 实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