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要紧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刻: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地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xx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亮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落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闻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刻: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要紧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看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货物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明亮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降叶阔叶树。⑤、金钞票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降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降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欣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

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欣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欣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欣赏。

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欣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欣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欣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欣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降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降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要紧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关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具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降。另一具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降:分布在牯岭,属于降叶阔叶林的一具群降。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普通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要紧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基本上人工再种的,

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别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日子型为果型。日子强度强。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日子型为高位芽,日子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日子型为高位芽,日子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日子型为高位芽,日子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日子型为高位芽,日子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日子型为高位芽,日子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日子型为高位芽,日子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庐山行阅读答案

篇一:庐山行阅读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五年级《庐山》答案 yao6775sa阨2014-08-08 《庐山》:1、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文中指庐山的云雾景观与众不同。近在咫尺:很近的距离,文中指游人之间的距离很近。2、竖着来:探望,俯视,环视,注视;眺望,仰望,浏览,窥视。3、太简单了,自己做4、宋朝苏轼写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5、不合适。我会用《庐山的云雾》6、因为眼前的景象气势磅礴,变... 杰少2ob00 2014-08-08 《庐山》:1、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文中指庐山的云雾景观与众不同。近在咫尺:很近的距离,文中指游人之间的距离很近。2、竖着来:探望,俯视,环视,注视;眺望,仰望,浏览,窥视。3、太简单了,自己做4、宋朝苏轼写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5、不合适。我会用《庐山的云雾》6、因为眼前的景象气势磅礴,变幻莫测,非常神奇,我不敢相信是真的。7、画出:一座座山峰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游人致敬:叮咚,叮咚……回荡着。仿写:略8、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庐山雾中行庐山云雾,天下闻名。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庐山雾中行 发布时间:2015-9-22 上一篇:下一篇:篇四:庐山行阅读答案 摘要:庐山阅读理解及答案,本篇作者是玄武。本文讲述唐寅的画作画出了庐山迷茫和阴冷的气息,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诸事椎心,即便身在庐山。当1514年,中年的唐寅自朱宸豪府中佯狂逃出,来到庐山,想必心境便那般复杂。 于我,庐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已远离,变得恍惚和不可信。也许我该留下一点印记,一点在庐山的气息。 那是一次半公差式的游玩。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随行的人颇多,有肥胖老太,逼仄的山路上她的身躯堵在眼前东挪西挪;有妇人或者少女,不辞辛劳带着衣服、每到一处景点就兴高采烈地更换。 夜间乘车上山,腾腾的浓雾罩着山路,车灯只能照见前方二三十米的距离,此外一切不见。车进山门停下购票时我跳下来,抽了半支烟。好凉,这是九月。风大,雾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 这是对庐山最初的印象,和内心情感一般茫然。夜里下榻牯岭镇一宾馆,心中烦闷,出来走动,黑暗步步紧逼,人很快便一点一点退回房间。被褥潮湿,入睡时我想到多年以来我不断失落的一些事物,它们永不回归;想到一些具体的人,已经很久不曾记起他们了。 对庐山最初的认识来自李白的诗句,与水有关的句子自少时起便令我欣喜莫名。然后是宋美龄的别墅,庐山会议,庐山遂名震天下。此外有朱熹在这里待过,一个令我厌恶的人。我其实并未读过他的理学论著,而仅凭直觉便将此人斥于千里之外。 我到了庐山花径。花径之名源于白诗,白居易曾在此地流连忘返。这个自称是太原白公的人让我觉得亲切。他在春末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句子,在秋夜、在山下不远处的九江书写江上的明月。我今日所在的庐山正是秋高时节,这时节白公不在,他在九江。这时节另一个高贵而寂寞的人是常处山间的,他种豆,采菊,修补八九间草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这个人是陶渊明,庐山原来竟是他的家乡。 陶渊明令我略感到一些安慰,但庐山几乎没有关于他的任何纪念场所。 庐山流水要看一看的,首先是著名的庐山瀑布。但导游说离此尚远,不在游程之内,如今也风范不再,只好作罢。看了两处瀑布,分别是大口瀑布和三叠泉,并无甚可观。水量颇小,像三叠泉落差虽大,却只有细细一般流水,算不得瀑布,所以叫泉了。

自然地理特征描述类

自然地理特征描述类 地理事物的特征是指该地理事物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最典型的标志,它一般用来表示该地理事物的形态、状态、属性、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在高考地理非选择题中,特征描述类比较常见,如描述某海岸线形状特征、据图描述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状况及地形特征、根据材料归纳某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审题要求:此类问题常涉及行为动词有“归纳、列举、概括、简述、简析、说明、描述、分析”等,中心词一般为“特征”“特点”等,关键词常有“(时空)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等。 答题思路 一.地理位置特征 归纳描述角度: 1.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2.大洲位置(哪个洲的哪个位置) 3.纬度位置(高中低纬、热量带); 4.海陆位置(大陆东西部、大洋东西岸、临海、离海较近、深居内陆); 5.相对位置(与哪些国家接壤、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与哪些行政区相邻、与交通线的位置关系等) ①坡向:阴/阳坡;迎/背风坡 ②海拔高低; ③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相对位置。 表述范例:①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台、东南亚等经济发达地区;②“硅谷”周边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人才众多;③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河海交汇,同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南北航线的中点,地理位置优越。

【例题】(13 年四川卷)14(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6 分) 标准答案: 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地处北美洲南部(2 分); 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 带)(2 分); 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 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 黎加(2 分)。 解析答案: 【练习1】(11 年上海卷)37(2)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6 分) 【练习2】阅读下图,简述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特征。

2021年地理专业地质勘查实习报告

地理专业地质勘查实习报告 以下《地理专业地质勘查实习报告》是实习 ___栏目频道为您精心提供的,更多精彩内容(ctrl+D即可)! 前言: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为了巩固《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xx年7月9-11日,我们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xx级150名同学在高全洲老师、刘祖发老师和杨清书老师的带领下到肇庆市七星沿地区进行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是三天的时间,而且我们目前专业知识的匮乏、能力的有限,确实很难对肇庆七星沿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有很透彻的认识,但在已经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地貌情况的高老师等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加上不少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的中西部,地跨珠江的主干流—西、北江流域。地势由北部、东北部渐次向中部和东南部倾斜,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种地貌。市区背靠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北部为北岭山地和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中部为河谷冲积平

原,东西两端重峦叠峰紧锁江流,形成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境内孤丘台地疏落散布,石山拔地而起,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形成五湖、六岗、七峰、八洞的独特自然景观,成为驰名中外的七星岩风景区。正因为肇庆独特的地质地貌风光,它才成为我们实习的首选之地。 本次实习从7月9日开始,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出发,路经中山,江门、高要等市,并在途中的西江大桥到南岸卸煤码头考察滑坡和河流阶地,然后才到肇庆党校。下午到北岭考察洪积扇,最后是东岗村观察并讨论了当地地貌。10日主要是在七星岩风景区对其地质地貌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干溶洞,断层带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峡东岸的北岭背斜,总结了实习成果,下午离开肇庆返回珠海,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具体路线如下: 7月9日:告别中大珠海校区——西江大桥——卸媒码头(上南岸)——肇庆党校——北岭山南——东岗村附近。此次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滑坡和二三级阶地地貌。 7月10日:肇庆党校——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阆风岩,玉屏岩,观音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和阿婆岩。这次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水平溶洞(双源洞)和断层及洼地地貌。

《庐山的云雾》阅读答案

《庐山的云雾》阅读答案 庐山云雾,天下闻名。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颠簸,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 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犬雨倾盆一般。于悬戎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尔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以前听过“松涛”这个词,在此亲身体验,原来不仅是”形似”,也是“声似”。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蜘急雨”了。 * 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阊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 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

青石壁,全部脏脏腑俄,半逐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决,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 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鳔缈,若有若无。 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枯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阃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 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 * 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那时,云掩雾锁的庐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 阅读题及答案 (1)作者“ * 中行”是在什么季节?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表明季节的语句。 答案:夏季。“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正是夏日旅游旺季。” (2)“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一句中“恍然”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仿佛) (3)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回答什么叫“松涛”? 答案:“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其间隆隆响声就是“松涛”。 (4)用括号在文中标出与“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游庐山记敬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游庐山记|敬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游庐山记|敬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游庐山记 〔清〕敬恽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 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③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 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 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 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 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④,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 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 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 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 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 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 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踏乱石寻瀑布源,径绝而止。复返宿秀 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 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 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 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 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 【注】①宫亭:宫亭湖,彭蠡湖(鄱阳湖)的别称。 ②舣(yǐ):船靠岸叫舣。星子:县名,在鄱阳湖西北岸,庐山之南。③振钥:用钥匙开锁,指打开文会堂的门。顿:住下。④湖壖(ruán):湖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赏析1 《望庐山瀑布》 唐朝: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古诗简介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瀑布》翻译/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注释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望庐山瀑布》赏析/鉴赏 本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

最新地质实习报告三篇

引言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 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答案版)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滚动训练 一、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威特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濒临波斯湾,城市化水平高达98.3%;人口396.5万(2013年),其中科威特籍人口只占总人数的38%,外籍人口中以印度人最多,其次是埃及。该国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几乎全部农产品都需进口。近年来,该国重视发展多种经济,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下图示意科威特位置和范围。 (1)简述科威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吉首市为湘西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具有肩挑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优势。枝柳铁路纵贯南北,209、319国道相互交汇。年降水量1,440.5毫米,日照1,382.5小时,无霜期285.8天。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吉首山川绮丽,风情独特。南联凤凰城,北接张家界,为湖南西部旅游黄金 线的中心,已成为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热点。已探明有很高开发价值的磷、石灰石等矿藏50余种。 材料三 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上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即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图为我国“一带”建设局部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描述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4.纺锤树为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的落叶乔木,高约30米,树干粗大,但木质却非常疏松(表硬里软),根系较发达。该树种耐旱忌涝,喜热、喜光、忌寒。现我国福建与广东都有栽植,下图所示纺锤树由珠海农科所从国外引进。下面为哥伦比亚示意图与纺锤树景观图。 (3)据材料说明纺锤树适应哥伦比亚自然环境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庐山景观鉴赏

班级:20092712 姓名:郑明霞学号:2009276105 庐山景观鉴赏 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中,庐山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她耸峙在九江市区南面。气吞壮阔的扬子江,影落浩渺的鄱阳湖,控大江与大湖交汇之处,东下直达宁、沪,西上可通汉、渝。庐山的自然风光以绚丽多姿著称,危峰秀峦,奇云诡雾,悬崖飞瀑,幽谷流泉,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盛夏如春凉爽宜人。庐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山中多飞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苏轼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绘了庐山的景色,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为其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晋代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遗存至今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 一、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概况 (一)庐山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沙河县中心花园附近。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 2.地形构造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

地质调查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的基本表达格式示例

新疆区调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 路线编号:L1007 目的任务:1:50000路线地质调查(或矿产路线调查) 人员分工:记录:掌图: 手图编号: 路线方向: (空三行) 点号:D0001(居中) 点位:X=16566550 Y=4255660 Z=2249 点性: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侵入体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化石点) 地质描述: 点北:岩性名称 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注意微观与宏观(构造、岩石的分布状态、完整性、成层性等等,及地层单元的划分依据)现象的描述 首先描述露头类型:(天然、人工),(好、良好、较好,一般、差),沿(水沟、小路、陡坎、采石场等)出露。 另起一行,描述岩石: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面、风化面),风化程度(强中弱),赋存状态(致密坚硬、松散、破碎),结构、构造,结晶程度(岩浆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含量)、颗粒大小、形状(沉积岩颗粒磨圆度、变质岩与岩浆岩的等粒不等粒结晶或重结晶程度等)、矿物特征。岩层组合特征(岩层组合、层厚/板理/片理等厚度,各层比例)产状。 空一行 点南:岩性名称 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描述要点同点北 空一行 首先注明该点两侧产状,或将产状放在岩性描述之后。(注意产状不能空缺,分界点两侧产状必须都要测量。断层点要测量断层产状,如断层120°∠45°)另起一行,描述接触关系:侵入、整合、角度不整合、断层(注意:接触不能空缺,特殊接触关系要说明其依据) 空一行 围岩蚀变: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分布范围、蚀变强弱、重叠关系;蚀变与构造、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等。 空一行 矿化:分布范围、产状(产出形态)、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关系、粒度变化、矿化强度,矿化与岩性、蚀变、构造间的关系。(有矿化现象的要重点描述并取样)

《庐山观云》阅读答案

《庐山观云》阅读答案 庐山观云 我喜爱观云。孩提时牧牛,仰卧于河滩草地,望空中白云游弋,自由自在,幻想着化成云朵,悠闲飘逸,该有多美? 时届不惑之年,数登庐山忽而想起欲识庐山真面目,领悟人生的真谛妙心,莫过于登庐山去观云。 虽非“五岳”之列,却有“庐岳”之誉的千古名山,绝少有无云之日,这正是无与伦比的庐山美色。恰如无纱巾则无少女之美,无云雾则无庐山之秀。庐山观云,可惜情自得,静心养志。 庐山的云瞬息万变。时而团团如轮,时而飘飘如丝。时而绵绵如雪,时而漫漫如絮,千姿百态,妙不可言。假如独伫立于含鄱口之间,观万里绵云,其白如雪,其光如银,其阔如海,在阳光下涌动翻腾,此刻有如行舟大海。四面波涛,只觉心情自由任去来,不复有别的世界。 登上文殊台,抚松坐石。但见碧天白云,微风东来,云气舒卷,动或如烟,静或如练。在松石之间穿梭染织,不为山风所动,这使人想起禅宗的一句话“八面风吹不动天边月”。人间的兴衰、毁誉、苦乐,又岂能动摇得了一个人的真正意志?

庐山的云美而不妖。锦绣谷的云更是洁白轻盈,美不能誉。舒逸如仙女天使,淡泊如隐士逸人。但见那数十里峡谷,白云出岫,山气横溢,忽而奇峰兀见,忽而绝壁洞明,忽而千峦中断,忽而万壑合冥。漫游在山谷之中,—路与云相抚,有如天上同行,恍惚云就是我,我就是云。只是云静静地飘在天上,我静静地活在世上罢了。 庐山的云美而不俗。陶公采菊见南山时,叹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面对庐山的云,任何心境都是可寄托的。“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白居易所见庐山的云,是休闲的;“宗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慧远大师见的庐山云,则是悠悠神游的了。《春秋公羊传》里称,云是石头吐出来的气。庐山的云虽从洞里来,却能无拘无束,任意挥洒,达到忘我境界。此刻我与云相抚伴行,默默无语,却似乎“言而无言,无言而言”,一脉相通。欧洲有位哲学家说过:“人的语言由沉默而来,并且又回复到沉默。”默是自然的本来面目,静是难得的人生意境。 人生如行云,看似有,握似无,来去匆匆。假如烦恼的人吐出的气是云的话,那么,也能给人以美的想象,终究会与庐山的云汇聚一起,凝结成雨,飘然洒浇在万物之间…… 5.作者登庐山观云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地质实工作报告格式的范文

地质实工作报告格式的范文 引言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 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 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 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 褶皱和断层构造

【实习报告】地理地质实习报告

地理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实习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质实习针对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5级学生。 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普通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2、北京概况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北接滦平、丰宁、赤县和承德等县;西临怀来、涿鹿等县;南临涞水、涿县、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县、市;东与大厂、香河、三河、兴隆和天津市的蓟县为邻。东南是一块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称北京平原,其形状很象一个向群山丛中突出的海湾,故有“北京湾”之称。北京城座落在北京湾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纬39度28分,北到北纬41度05分,西起东经115度25分,东至东经117度30分,南北横跨纬度1度37分,东西经度相间2度05分。北京地处中纬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的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脉绵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为全市最高点。地貌呈明显的层状结构,山区河流多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马河。 北京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曾发现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遗址。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辖九县十区,人口达1000多万,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交通运输枢纽。 3、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共有五条路线。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采石场--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东山腰处--灰峪东山梁处 及从军向北,向西远眺--军庄火车站南,铁路剖面--铁路隧道附近6月26日:军庄以西,永定河边的陈家庄-野溪附近--下苇甸村西公路边--河东铁路东面--铁路隧道北口一带6月27日:昌平一号隧道--龙山顶--十三陵水库6月28日:房山区石花洞6月29号:周口店山口村东侧--羊屎沟口--东山口花岗岩采石场 附:交通位置图 二、地层 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

庐山三叠泉阅读答案

篇一:庐山三叠泉阅读答案 下三叠泉阅读答案1.理解“不到三叠泉,妄为庐山客”的含义2.文中有哪两句话与开头“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相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把文题改成《游三叠泉》好不好,为什么?4.作_百度作业帮下三叠泉阅读答案1.理解“不到三叠泉,妄为庐山客”的含义2.文中有哪两句话与开头“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相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把文题改成《游三叠泉》好不好,为什么?4.作下三叠泉阅读答案1.理解“不到三叠泉,妄为庐山客”的含义2.文中有哪两句话与开头“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相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把文题改成《游三叠泉》好不好,为什么?4.作者笔下,庐山的石阶、云雾、山泉都是那么形象生动,各具情.你觉得其中最有情趣的是什么?为什么?5.本文主旨可以从多角度去领悟,请你把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fenglank160 2014-10-17 附答案:(17分)1、三叠泉是庐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三叠泉能体味到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3分,意对即可.2、句子摘录:(1)“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2)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每句1分.体会好处:从内容或结构说任一方面均可.2分.3、题目更恰当.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材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文章所表现的主题等选择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3分.如果认为《游三叠泉》更好,并能自圆其说,说得有理,可酌情给分.4、没有统一答案.3分,言之有理即可.如从山泉“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哗响”感觉山泉在“召唤”,从山泉的“奔腾不息”感觉山泉在“无穷无尽的喧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泉活泼、俏皮的情态,惹人喜爱.又如以石阶的“默默无语”,状写其执拗的性格.再如抓住云雾的飘忽不定、弥漫、浓密的特点,写出其将“我”轻轻包围、淹没的动人情态,渲染了庐山的含蓄美.5、没有统一答案.例: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可见,这路绝不是一般的“下坡路”,而是探索之路.所以说,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篇二:庐山三叠泉阅读答案 篇三:庐山三叠泉阅读答案 亲爱的百度用户: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三叠泉是庐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三叠泉能体味到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篇四:庐山三叠泉阅读答案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庐山三叠泉下的水潭清澈见底,最深的地方也只有齐腰深。,。,,,。①似烟似雾,晶莹缥缈②溅起朵朵美丽而洁白的-高三语文-魔方格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庐山三叠泉下的水潭清澈见底,最深的地方也只有齐腰深。,。,,,。①似烟似雾,晶莹缥缈②溅起朵朵美丽而洁白的水花③那山崖上许多凸起的石头把泉水分成许多小瀑布④呈现出“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的壮景⑤而急剧飞奔的泉水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⑥微风时时吹来,飘起一些细细的水珠a.③⑤②⑥①④b.⑤②③①④⑥c.③①⑤④⑥②d.⑤②④③⑥① a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六句话,明确总体话题,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本题中,根据句意可知,⑤句和③句相关,②句中的“溅起”和⑤句中的“撞击”相关,①句“似烟似雾,晶莹缥缈”指⑥句中的“细细的水珠”,④句中的“飞珠”也指⑥句中的“细细的水珠”,据此可得出答案。马上分享给同学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庐山..”主要考查你对综合读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考点名称:综合读写综合读写:(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5)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包括写节目串词、写主持人的开头语等等。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由于受海陆位置、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用的地理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地理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 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东部季风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降水、气温等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的更替。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二、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在海平面1000米以下。东部有许多广阔的平原,平原间的高地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三、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四、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大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生物种类繁多。 五、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极少数的地方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面积占全国陆地的30%,人口只占全国的4%。其地理位置是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北内陆地区。农业包括:东部温带草原牧场,西部山地牧场;灌溉农业:考河水,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有以下特点: 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3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的盆地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 ②因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部在400毫米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米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主要是在荒漠植

地地质报告

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 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 二○○七年十一月

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 拟编:董培强 审核:李明泽 技术负责:李明泽 经理:荆海潮 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 二OO七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目的任务 (1)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3) 第三节自然地理 (4) 第四节周边矿井及小窑 (5) 第五节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 (7) 第二章矿井地质 (10) 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10) 第二节矿井地质 (12) 第三章煤层与煤质及有益矿产 (22) 第一节煤层 (22) 第二节煤质 (28) 第三节有益矿产 (34) 第四章水文地质 (36)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36)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9) 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42) 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47) 第五节供水水源 (48) 第五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9) 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49)

第二节瓦斯 (50) 第三节煤尘 (51) 第四节煤的自燃倾向性 (52) 第五节地温和地压 (53) 第六章环境地质 (54) 第一节地震与矿井稳定性 (54) 第二节地质灾害 (54) 第三节井田水文环境 (55) 第四节井田有害物质 (55) 第七章矿山开采 (56) 第一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56) 第二节井田内小窑开采情况 (56) 第三节探采对比 (56) 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57)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57)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57) 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原则 (59)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60) 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60) 第九章结论及建议 (62) 第一节工作成果 (62) 第二节存在问题 (63)

描写庐山瀑布的古诗词赏析

描写庐山瀑布的古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所写的一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日照香炉生紫烟”句点出了庐山瀑布的位置。“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位于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山上有座巨大的香炉冉冉升起团团的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说明诗人是在远远地眺望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飞流直下三千尺”句,是诗人从近处对瀑布的细致描写。“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的情景;“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湍急;“三千尺”极尽夸张,突出庐山的巍峨、瀑布的高大。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觉得写得不够,没能把瀑布的气势写到极点,于是紧接着又是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看到如此宏大的场面,便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说这瀑布就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的。一个“疑”,用得空灵,若实若幻,似真似假,引人遐想,给瀑布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代的九龄也写过一首关于庐山瀑布的诗《湖口望庐山瀑布

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诗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对庐山瀑布进行重彩浓墨的渲染烘托,以山相衬,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其中“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两句,是诗人对庐山瀑布的概括性描写,是诗人的第一眼所见。“万丈”突出庐山之高。庐山耸峙于长江南岸和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山体四周悬崖峭壁,气势巍峨雄奇,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间经常云雾弥漫,宋代诗人苏东坡形容这种景象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见庐山之高大。“迢迢”谓天之遥远,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辉相映,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