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玻璃的效果:文献回顾

生物活性玻璃的效果:文献回顾
生物活性玻璃的效果:文献回顾

生物活性玻璃的效果:文獻回顧

顏瑞瑩1林怡君1, 2陳恆理2賴玉玲1, 2

1台北榮民總醫院牙科部

2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

生物活性玻璃為一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人工合成移植骨,廣泛應用於骨科及牙科。臨床上,生物活性玻璃可單獨使用或合併使用其他骨移植物進行牙周手術的骨缺損填補、骨豐隆術、骨嵴保留術或充當上顎提升的移植骨。本文藉文獻回顧介紹生物活性玻璃的主要成份、探討生物活性玻璃於骨缺損中骨組織的癒合情形並比較生物活性玻璃與其他骨移植物或再生材料於不同適應症的臨床效果。近來的研究指出生物活性玻璃與目前所使用的生物材料的臨床效果相似,並且發現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可改善患者的骨缺損。

關鍵語:生物活性玻璃、骨缺損、治療效果。

連絡及抽印本索取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201號台北榮民總醫院牙科部賴玉玲醫師E-mail: yllai@https://www.360docs.net/doc/5b9250748.html,.tw

前言

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為人工合成移植骨(alloplast),是骨科及牙科的一種骨填補材料。其成分主要是45S5生物活性玻璃含有重量百分比45%的二氧化矽(SiO2)、24.5%的氧化鈉(NaO2)、24.5%的氧化鈣(CaO)及6%磷酸(P2O5)1,2。二氧化矽組成核心,氧化鈉、氧化鈣及磷酸形成外殼,其中氧化鈉及氧化鈣提供放射線不透射性(radiopaque),方便放射線攝影的判讀。在牙科治療中,將此生物活性玻璃填充在牙周骨缺損中,也可在拔牙齒槽中放置生物活性玻璃進行骨嵴保留步驟,亦可將此材料運用於上顎竇提升後的骨移植。本文藉由文獻回顧探討生物活性玻璃於各種牙周手術中的臨床成效及組織學下癒合的情形、於骨嵴保存術及

上顎竇骨移植術的應用成果,藉此評估生物活性玻璃臨床應用的效果。

生物活性玻璃的骨引導作用

生物活性玻璃放在骨缺損中主要為骨引導作用(osteoconduction),其充當骨生長的支架,所謂生物活性,指的是此材料可以與組織形成鍵結,不被排斥。生物活性玻璃遇組織液後核心的二氧化矽會形成Si-OH,經縮聚(polycondensation)後形成Si-O-Si的鍵結,外殼表面則吸附鈣、磷酸、碳酸使形成氫氧碳酸磷灰石(hydroxy carbonate apatite),氫氧碳酸磷灰石帶有負電荷容易吸附巨噬細胞、蛋白質、膠原蛋白、幹細胞等,有利於材料本身與組織結合1。

生物活性玻璃的顆粒大小會影響骨癒合,Schepers等學者2在狗中放置100~710μm及300~355μm不同顆粒大小的生物活性玻璃於拔牙三個月後的齒槽中進行牙嵴保留,三個月後組織學觀察發現顆粒大小100~710μm的組別中,少數靠近齒槽骨壁的顆粒有引導骨生長(osteoconductive bone growth),大型顆粒之間被小型顆粒充填,致使纖維組織包覆(fibrous tissue encapsulation),另觀察到大型顆粒有些劈成小塊,有些具有方便巨噬細胞進入核心的裂隙,但沒有發現中心挖空(central excavation)的現象,中型顆粒雖有中心挖空的現象但在挖空的空間中並無骨生成。顆粒大小300~355μm的組別中,則有較多的引導骨生長,位於齒槽中心亦有骨生成,另觀察到顆粒中心有中心挖空的現象且有巨噬細胞進駐有些已有骨組織形成。因此,中等顆粒大小且分布均勻的生物活性玻璃較適合處理口腔的骨缺損。除此之外,作者認為巨噬細胞通過裂隙進入生物活性玻璃核心,將含矽核心吞噬形成空腔,帶有負電的氫氧碳酸磷灰石所吸引來的間質細胞再經由裂隙進入空腔,使骨前質細胞(osteoprogenitor cell)分化成成骨母細胞(osteoblast)。隨著生物活性玻璃漸漸被吸收,在空腔中形成的骨質與引導生成的骨質漸漸取代生物活性玻璃。

生物活性玻璃於骨內缺損的應用

生物活性玻璃被運用於牙周病變中的骨內缺損與根叉侵犯缺損,以下針對骨

內缺損,將生物活性玻璃的運用效果與傳統翻瓣手術、使用去礦化冷凍乾燥異體移植骨(demineralized freeze-dried bone allograft, DFDBA)、再生膜及牙釉基質衍生物比較。

單獨進行翻瓣刮除術與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的比較

學者Froum等人3在16位患者口中左右兩側附連喪失皆≧6毫米的牙齒進行牙周手術,32顆牙齒於骨內缺損放置生物活性玻璃,27顆牙齒進行翻瓣刮除術,術後12個月臨床評估顯示放置生物活性玻璃者囊袋探測深度減少4.43 ± 0.36毫米,進行翻瓣刮除術者減少3.56 ±0.35毫米;附連獲得方面放置生物活性玻璃者增加2.96 ± 0.36毫米,進行翻瓣刮除術者增加1.46 ±0.35毫米;放置生物活性玻璃者骨充填有2.84 ±0.23毫米(51.8%±4.4%),進行翻瓣刮除術者有1.09 ±0.23毫米(24.6% ±4.3%),兩者無論在囊袋探測減少、臨床附連獲得及骨充填皆有統計學上明顯的差異。學者認為在牙周手術時骨內缺損中放置生物活性玻璃的臨床表現比單純只作翻瓣刮除術者來得好。然而Ong等學者4針對14位牙周病患口中左右兩側探測深度皆≧6毫米的牙齒進行類似的術式,在術後9~13個月後探測深度減少及臨床附連增加皆有顯著的改善,比較囊袋探測深度,發現放置生物活性玻璃者減少1.24 ±0.43毫米,對照組減少0.68 ±0.35毫米;在附連獲得方面實驗組增加0.87 ±0.38毫米,對照組增加0.48 ±0.42毫米;實驗組骨充填有1.1 ± 0.4毫米,對照組有1.4 ± 0.4毫米。有無放置生物活性玻璃,牙周臨床數值並無明顯差別。此學者認為單獨進行翻瓣刮除術與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皆可明顯減少囊袋探測深度及增加附連,但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並無額外的治療成效。

在組織學的觀察方面,Nevins等學者5選擇了5顆預後不好即將拔除的牙齒進行翻瓣刮除術合併放置生物活性玻璃於骨內缺損,7或12個月後將牙齒連帶周邊組織一起取出做組織學檢查,結果發現生物活性玻璃有纖維組織包覆,周圍無發炎細胞浸潤,表示生物活性玻璃的生物相容性高。至於牙根表面的癒合則多為長連接上皮(long junctional epithelium),其中只有一顆牙發現有新的附連形成、骨生成或牙骨質沉積於牙根表面。

生物活性玻璃與DFDBA的比較

Lovelace等學者6對15位牙周病患者挑選兩顆牙周囊袋探測深度及附連喪失皆≧5毫米的牙齒進行牙周翻瓣手術,一顆牙齒於骨內缺損放置生物活性玻璃,另一顆牙齒則放置DFDBA。結果發現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與DFDBA,術後6個月的囊袋探測深度皆有減少,分別是3.1 ± 0.8毫米與2.6 ± 1.4毫米,臨床附連都有增加,分別是2.3 ± 0.9毫米與1.9 ± 1.3毫米,骨充填分別是2.7 ± 1.0毫米與2.8 ± 1.2毫米,但使用兩種移植骨的臨床數值並無明顯差異,即生物活性玻璃與DFDBA的臨床效果類似。

單獨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與放置可吸收再生膜的比較

Mengel等學者7於16位廣泛型侵犯性牙周炎患者口中挑選骨性探測深度≧4毫米且牙周囊袋探測深度≧7毫米的牙齒,22顆進行翻瓣刮除術合併放置生物活性玻璃,20顆進行翻瓣刮除術合併放置可吸收再生膜做為引導組織再生,來比較兩種術式的治療效果。臨床追蹤5年後顯示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與可吸收再生膜的牙周囊袋深度分別減少3.5 ± 1.4毫米與3.6 ± 0.8毫米,臨床附連增加則分別為3.3 ± 2.1毫米與3.0 ± 2.0毫米,骨充填則分別有65.0% ± 50.5%與47.5% ± 38.3%,兩種術式並無顯著差異,亦即其臨床效果沒有差別。

單獨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與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和牙釉基質衍生物的比較 Sculean等學者8將28位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分別選取一顆探測深度≧6毫米、根尖片觀察到的骨喪失≧3毫米的牙齒,14位進行翻瓣刮除術並放置生物活性玻璃,另14位則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牙釉基質衍生物,藉此比較是否因加入牙釉基質衍生物更能促進牙周組織的再生。一年後發現兩種術式分別在牙周囊袋深度及臨床附連相較於術前有明顯的改善,但兩者之間沒有顯著差別,亦即加入牙釉基質衍生物對臨床成效並無加成的效果。

Sculean等人9進一步觀察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與牙釉基質衍生物的組織學上的癒合,他們在另6位慢性牙周炎患者口中選取囊袋探測深度≧6毫米、骨性探測深度≧4毫米的牙齒,術後6個月組織學的觀察顯示只放置生物活性玻璃的組

別,長連接上皮往下延伸至骨內缺損的底部,並無新附連產生,同時觀察到生物活性玻璃有纖維包覆的現象。放置生物活性玻璃加牙釉基質的組別中,發現有新附連生成且連接上皮僅延伸至新生成的牙骨質上緣,生物活性玻璃則是被骨組織所包覆。

單獨使用牙釉基質衍生物與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和牙釉基質衍生物的比較學者Sculean等人10選了30位嚴重牙周炎患者具有牙周探測深度≧6毫米、骨喪失≧3毫米的骨內缺損放置牙釉基質衍生物或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的臨床效果。術後一年觀察單獨使用牙釉基質衍生物與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和牙釉基質衍生物的牙周囊袋探測深度減少分別是4.2 ± 1.4毫米與4.5 ± 2.0毫米,臨床附連增加則分別是3.2 ± 1.7毫米與3.9 ± 1.8毫米,相較於術前皆有明顯改善,不過兩組之間並無統計學上的差別。Kuru等學者11的研究卻有不同的結果,他們選取骨內缺損與牙根交角約45°,為較寬的骨內缺損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寬的骨內缺損中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與牙釉基質衍生物無論在囊袋探測深度減少、臨床附連增加與骨充填都有較佳的臨床效果,作者認為放置生物活性玻璃有較佳的空間維持(space-making)作用,可將膠狀的牙釉基質衍生物滯留於骨內缺損中導致較佳的治療成效。

生物活性玻璃於根叉侵犯的應用

以下針對根叉侵犯之牙周缺損,討論使用生物活性玻璃的效果。

單獨進行翻瓣刮除術與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的比較

Froum等學者3在16位患者口中選取附連喪失≧6毫米且有根叉侵犯的的牙齒進行牙周手術,5顆牙合併放置生物活性玻璃為實驗組,4顆牙只進行翻瓣刮除術為對照組,觀察生物活性玻璃在根叉缺損的治療成效。術後一年追蹤發現合併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與單獨進行翻瓣刮除術的牙周囊袋探測深度減少分別是

3.66 ± 0.92毫米與2.91 ± 1.00毫米,附連增加則分別為2.90 ± 0.93毫米及1.91 ± 1.02毫米,兩者並無明顯差異,然而骨充填兩組分別是2.59 ± 0.60毫米(55.6% ±

11.5%),對照組有0.84 ± 0.66毫米(15.4% ± 12.5%)且兩者具有統計學上的差異。作者認為在根叉缺損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有助於骨充填。

單獨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與放置不可吸收再生膜的比較

Yukna等學者12於27位中等到嚴重程度成人牙周炎患者選取下顎大臼齒左右皆有第二級根叉侵犯的牙齒,一側於根叉處放置不可吸收再生膜,另一側則給予生物活性玻璃。術後6個月觀察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與放置不可吸收再生膜在水平的根叉探測深度分別為1.5 ± 1.3毫米與1.2 ± 1.2毫米、垂直根叉探測深度則分別為1.4 ± 1.2毫米與1.1 ± 1.1毫米、附連增加分別是0.4 ± 1.0毫米與0.3 ± 0.9毫米、水平骨充填分別為1.4 ± 1.4毫米與1.3 ± 1.1毫米、垂直骨充填則分別為1.1 ± 1.9毫米與1.0 ± 1.1毫米,放置兩種材料的各項牙周臨床數據並無明顯差異。該研究顯示使用生物活性玻璃或不可吸收再生膜處理下顎大臼齒的二級根叉侵犯,治療效果並無差別。

骨嵴保存術的應用

有許多的移植骨被運用於骨嵴保存術,以下將比較生物活性玻璃與其他移植物的效果。

生物活性玻璃與氫氧磷灰石的比較

Schepers等學者2在狗研究比較以生物活性玻璃、緻密型與孔洞型氫氧磷灰石於拔牙後3個月後的齒槽施行骨嵴保存術的效果。在術後3個月生物活性玻璃的組別已有引導骨生長的發現,齒槽中心有骨小樑形成,有些生物活性玻璃則是被纖維組織包覆;術後6個月以生物活性玻璃為支架的引導骨生長已開始有板狀骨(lamellar bone)形成,也發現生物活性玻璃中心挖空處有骨組織形成;術後12及24個月觀察到大量的引導骨生長,生物活性玻璃被骨組織所包圍,顆粒被吸收。而使用緻密型氫氧磷灰石者術後3個月顯示引導骨生長的骨量較生物活性玻璃少,有些顆粒被巨大細胞所覆蓋,孔洞型氫氧磷灰石引導骨生長的骨量則與生物活性玻璃相當;術後6個月緻密型及孔洞型氫氧磷灰石被纖維組織包覆,術後

12及24個月仍未見骨組織以氫氧磷灰石顆粒為支架進行引導骨生長且有觀察到巨大細胞,呈現較多的發炎反應。

生物活性玻璃與去礦化冷凍乾燥異體移植骨的比較

Froum等學者13的臨床研究於齒槽骨壁完整的拔牙齒槽放置生物活性玻璃或DFDBA進行骨嵴保存術,另有拔牙齒槽不放任何移植骨作為對照組,在6~8個月後進行植牙手術,鑽骨時同時進行取樣進行組織學分析,結果顯示放置生物活性玻璃的活性骨(vital bone)含量最高有59.5%,DFDBA及對照組則分別是35.7%與32.4%,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者術後結締組織含量為35.3%明顯較另兩組低,DFDBA與對照組分別為51.6%及97.0%。

上顎竇骨移植手術

Furusawa等學者14對25位患者於上顎竇進行側方開窗並以生物活性玻璃做上顎竇骨移植,術後7個月後以環鑽取下樣本進行組織學檢查及微硬度分析(microhardness analysis)。組織學結果顯示樣本並無發炎細胞浸潤,與骨頭接觸的生物活性玻璃被骨組織包覆,未與骨組織接觸的顆粒則發現有中心挖空的現象,且中心挖空部分有新骨生成。微硬度分析後發現樣本硬度值(hardness value)為200~390牛頓/毫米2與骨組織的硬度值(256~405牛頓/毫米2)相當,作者認為單獨使生物活性玻璃進行上顎竇骨移植是可促進骨生長且增加的骨組織性質是與原來的骨組織相當的。

在上顎竇骨移植手術中,生物活性玻璃常與自體移植骨合併使用。Tadjoedin 等學者15選取10位全口無牙的植牙患者,雙側上顎皆需先進行上顎竇骨移植手術,一側自髖骨嵴取得的自體移植骨進行手術為對照組,另一側以1:1比例混合自體移植骨與生物活性玻璃進行手術,術後4個月發現對照組板狀骨(lamellar bone)、骨小樑(trabucular bone)及充滿纖維組織的骨髓,術後6個月有哈氏管( Haversian canals)形成,術後16個月已有成熟緻密的板狀骨、骨髓組織以及大量的類骨質(osteoid)形成。合併使用自體移植骨與生物活性玻璃的組別在術後4

個月發現生物活性玻璃顆粒有中心挖空的現象,發現顆粒外殼有裂隙通至中心,中心有未分化的間質細胞,術後6個月顆粒中心有新骨生成且與顆粒周圍新生成的骨組織相連,術後16個月發現生物活性玻璃已被吸收、有板狀骨及成熟骨髓形成。作者建議在上顎竇骨移植手術時,若有合併使用自體移植骨及生物活性玻璃,至少等待6個月的癒合時間達到足夠的骨質與骨量時再植入植體。

Leonetti等學者16選取3位上顎後牙區局部缺牙的患者,以生物活性玻璃進行骨鑿(osteotome)上顎竇增高且同時進行植牙手術。在術後8~10個月拍攝根尖片作為追蹤,結果發現生物活性玻璃被宿主的骨頭取代。作者認為運用生物活性玻璃進行骨鑿上顎竇增高可增加上顎缺牙牙嵴的高度,便可植入較長的植體以恢復咀嚼功能。

結論

生物活性玻璃引起極小的發炎反應,是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人工合成移植骨。此移植骨具有骨引導的作用且會被吸收進而以骨組織取代。在牙周手術中此材料運用於牙周骨缺損或根叉缺損、骨嵴保存術的治療成效則與採用其他材料沒有明顯的差異。在上顎竇骨移植的應用,於自體移植骨獲得量不足時,可單獨使用生物活性玻璃或合併使用自體移植骨及生物活性玻璃充填鼻竇底部,以達到提升上顎竇底部高度的目的。

參考文獻

1.Cao W, Hench LL. Bioactive materials. Ceram Int, 22:493-507, 1996.

2.Schepers EJG, Ducheyne P. Bioactive glass particles of narrow size range for the

treatment of oral bone defects: a 1-24 month experiment with several materials and particle sizes and size ranges. J Oral Rehab, 24:171-181, 1997.

3.Froum SJ, Weinberg MA, Tarnow D. Comparison of bioactive glass synthetic

bone graft particles and open debrid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human periodontal defects. A clinical study. J Periodontol, 69:698-709, 1998.

4.Ong MMA, Eber RM, Korsnes MI, MacNeil RL, Glickman GN, Shyr Y, Wang

HL. Evaluation of a bioactive glass alloplast in treating periodontal Intrabony defects. J Periodontol, 69:1346-1354, 1998.

5.Nevins ML, Camelo M, Nevins M, King CJ, Oringer RJ, Schenk RK, Fiorellini

JP. Human histologic evaluation of bioactive ceramic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osseous defects. Int J Peir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20:459-467, 2000.

6.Lovelace TB, Mellonig JT, Meffert RM, Jones AA, Nummikoski PV, Cochran

D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bioactive glas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osseous defects in humans. J Periodontol, 69:1027-1035, 1998.

7.Mengel R, Schreiber D, Flores-de-Jacoby L. Bioabsorbable membrane and

bioactive glas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bony defects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results of a 5-year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study. J Periodontol, 77:1781-1787, 2006.

8.Sculean A, Barbé G, Chiantella GC, Arweiler NB, Berakdar M, Brecx M.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 enamel matrix protein derivative combined with a bioactive glas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bony periodontal defects in humans. J Periodontol, 73:401-408, 2002.

9.Sculean A, Windisch P, Keglevich T, Gera I. Clinical and histologic evaluation of

an enamel matrix protein derivative combined with a bioactive glas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bony periodontal defects in humans. Int J Peir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25:139-147, 2005.

10.Sculean A, Pietruska M, Schwarz F, Willershausen B, Arweiler NB, Auschill TM.

Healing of human intrabony defects following regenera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with an enamel matrix protein derivative alone or combined with a bioactive glass. A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J Clin Periodontol, 32:111-117, 2005.

11.Kuru B, Yilmaz S, Argin K, Noyan ü. Enamel matrix derivativ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 bioactive glass in wide intrabony defects. Clin Oral Investig 10:227-234, 2006.

12.Yukna RA, Evans GH, Aichelmann-Reidy MB, Mayer ET. Clinical comparison

of bioactive glass bone replacement graft material and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barrier membrane in treating human mandibular molar class II furcations. J Periodontol, 72: 125-133, 2001.

13.Froum S, Cho S-C, Rosenberg E, Rohrer M, Tarnow D. Histological comparison

of healing extraction sockets implanted with bioactive glass or demineralized freeze-dried bone allograft: a pilot study. J Periodontol, 73:94-102, 2002.

14.Furusawa T, Mizunuma K. Osteoconductive properties and efficacy of resorbable

bioactive glass as a bone-grafting material. Implant Dent, 6:93-101, 1997.

15.Tadjoedin ES, de Lange GL, Holzmann PJ, Kuiper L, Burger EH.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n biopsies harvested following sinus floor elevation using a bioactive glass material of narrow size range. Clin Oral Impl Res, 11:334-344, 2000.

16.Leoonetti JA, Rambo HM, Throndson RR. Osteotome sinus elevation and

implant placement with narrow size bioactive glass. Implant Dent, 9:177-182, 2000.

Effect of bioactive glass: literature review

Jui-Ying Yen1, Yi-Chun Lin1, 2, Hen-Li Chen2, Yu-Lin Lai1, 2

1Dental department,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2School of dentistry,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Bioactive glass is one of biocompatible alloplasts and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orthopedics and dentistry. Clinically, bioactive glass can be single us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graft materials as a bone substitute for periodontal defects, bone augmentation, ridge preservation or sinus grafting procedure.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main composition of bioactive glass particles and discuss the bone healing around this alloplast in the bony defect. 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of bioactive glass with other osseous graft materials or some regenerative materials in various clinical indications is presented in detail. The recent investig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ioactive glass i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various biomaterials currently availabl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oactive glass can result in improved treatment outcomes for the patients with osseous defects.

Key words: bioactive glass, osseous defect, treatment outcome.

Address reprint requests and correspondence to: Dr. Yu-Lin Lai, Dental Department,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No. 201, Sec 2, Shih-pai Road, Taipei, Taiwan

E-mail: yllai@https://www.360docs.net/doc/5b9250748.html,.tw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期末训练题

宁波工程学院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 检索题 检索题目大空隙沥青混合料 中文:_____大空隙沥青混合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文:__asphalt mix for 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章茂廷___ 学号:___________ 学院:____建工____ 专业:__土木工程_____________ 2014年12 月25 日 一、课题分析: 1) 学科领域:_土木工程_____________ 中图分类号:______________TU5 2) 研究内容(包括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名词解释 性能,用途 3) 中英文关键词(注意同义词、上位词及下位词等):(A1、A2、A3…,B1、B2….,C1…..)asphalt mix for 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 大空隙沥青混合料 4) 中英文逻辑检索表达式:如:(A1 OR A2 OR A3)AND(B1 OR B2)AND C1 (注:A1、A2、A3同义关键词,B1、B2同义关键词,C1 ) 混凝土,高性能,大空隙,沥青 二、选择数据库并检索;记录、整理检索结果 1)数据库选择:

2 a)、知网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 10篇 检索过程:初级检索:检索词篇名(检索字段:篇名/关键词/摘要),检得11 篇;二次检索:检索词关键词(检索字段:),检得 7 篇;二次检索:检索词摘要(),检得 7 篇。 b)、万方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 143 篇 检索过程:初级检索:检索词学术论文 (文献类型:期刊/学位/会议/ ),检得 140篇;二次检索:检索词篇名(篇名/ ),检得 11 篇;二次检索:检索词(篇名/ ),检得篇。 3)文献分析: a)、在所检索文献中,下列文献为综述性文献: (1)、题名: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研究 作者:黄学文 刊物名:中外公路 摘要:通过设计3种不同级配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老化处理,然后再进行肯塔堡飞散试验、浸水肯塔堡飞散试验和冻融循环劈裂试验,采用飞散损失、浸水飞散损失和冻融劈裂强度比等指标表征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研究级配、浸水和老化对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级配、水和老化都会对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产生影响,增大9.5mm的通过率可提高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老化和浸水却会降低其耐久性。更多还原 出自数据库:知网 b)、在所检文献中,下列文献为相关度较高的文献: (1)、题名:大空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作者:刘红瑛 刊物名:石油沥青

文献综述范文 (2)

xxx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 xx(作者) 摘要:XXXX (摘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一般1,2句话即可。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 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 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大

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例三: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xxx (找几个关键词;3,4个差不多了。彼此之间用分号“;”隔开。) 前言(或称为导言) (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争论焦点,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分两部分写。 第一部分是介绍研究的主题,目的,以及相关概念,定义等。这部分我建议你们完全拷贝黏贴别人的论文的前言部分。比如你想写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文献综述,那么就在网上论文数据库中输入电力系统改革这几个关键字样后,会弹出许多的与此主题相关的论文。随便找其中的一篇,它的前言部分都会介绍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相关情况。这部分你们选择一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文献检索心得体会 摘要通过对《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我在文献检索基础理论和对基本知识方面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什么是信息素养,身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如何提高信息素养,这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研究课题,对各个数据库的了解以及如何检索文献、筛选信息让我们更充分的学习专业性知识,拓宽视野。关键词信息网络文献检索网络查询工具网络信息检索教学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数据库信息获取心得体会 正文文献检索课程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文献检索教育是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我们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各种文献或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学,是信息素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校的文献检索课作为我国高校情报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检索技术、普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它和外语、计算机等一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对我们来说,文献检索十分有必要。而且我们必须好好掌握这样一门课程。 文献检课程在这期间,通过网络学习,我们对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中文数据库检索、专利基础知识及专利数据库检索、常用英文数据库检索等检索知识和方法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通过上机实验,我们经过实际操作,同时,学习了具体的文献检索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也很有帮助,例如,当我们需要查询专业课程的相关文献用以学习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些文献检索数据库来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论文和书籍。另外,在必要的时候,为了方便搜索,我们还可以在网上申请个人图书馆,专门查询一些自己所需的不易随便 下载的文献。我通过对《文献检索》的学习了解到不同的数据库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中文检索中,维普中文数据库范围要小一些,主要就是期刊;万方数据库中的论文质量都比较高,检索结果也十分详细,包括:论文题目、作者、专业、导师、单位、分类号、关键词、文摘等等;超星图书馆非常有用,很多经典的图书,在其上找到;三

生物科学文献综述

纳米光催化颗粒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文献综述】 纳米光催化颗粒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摘要:纳米光催化颗粒在可见光下对病原菌微生物的繁殖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本文对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现状和前景,优点和不足,损伤机理分析进行综述。 关键词:纳米光催化颗粒;病原菌;杀灭效果;损伤机理 引言 纳米光催化颗粒是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能力的一类光催化剂,当用可见光照射纳米颗粒时,通过一系列的作用,可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氧负离子(.O2-)和氢氧根负离子(.OH)。由于.O2-,.OH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氧化分解构成细菌微生物的主要成分的各种有机物质,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1],从而有效的的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可以引发绝大多数有机物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具有很好的消毒杀菌功能[2]。 1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现状和前景 光催化抗菌材料是近些年来专家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近年来,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光催化抗菌材料因其稳定性好、成本低、催化效率高等突出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3,4]。但是 ,二氧化钛光催化抗菌剂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相对比较低 ,且对紫外线的要求比较严格,,从而无法有效的利用廉价的太阳能源,以致于对太阳能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是否能够开发出能在可见光照射下而具有高效抗菌性能的新型光催化抗菌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 纳米( nm )为长度单位, 1 nm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而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纳米微粒的直径在1 nm ~ 100 nm之间。微小的颗粒能使纳米材料拥有量子尺寸的表面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 从而展现出多种其独特的性质,,所以光催化抗菌材料在滤光、催化、光吸收以及抗菌消毒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科技价值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5]。 2光催化抗菌材料的优点和不足 因为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禁带宽度、催活性、氧化能力、无毒以及稳定性高等诸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2)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 人类认识外界信息的80%来自于视觉,而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的最终目标就是使计算机像人一样,通过视觉观察和理解世界,具有自主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个交叉学科,机器视觉是通过对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从而建立由图像或多维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点是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在很多工业制造领域得到了应用,并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机器视觉简介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主要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再现于人类视觉有关的某些智能行为,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和控制。机器视觉是一项综合技术,其包括数字处理、机械工程技术、控制、光源照明技术、光学成像、传感器技术、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等,这些技术相互协调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1]。 机器视觉强调实用性,要能适应工业现场恶劣的环境,并要有合理的性价比、通用的通讯接口、较高的容错能力和安全性、较强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其更强调的是实时性,要求高速度和高精度,且具有非接触性、实时性、自动化和智能高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系统包括光源、光学成像系统、图像捕捉系统、图像采集与数字化模块、智能图像处理与决策模块以及控制执行模块。通过CCD或CMOS摄像机将被测目标转换为图像信号,然后通过A/D 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并根据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将其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如面积、数量、位置和长度等,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1]。 机器视觉一般都包括下面四个过程:

(完整版)二语习得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研究 引言: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现象既属于语言学范畴,亦属于心理学范畴。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为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母语迁移”指的是,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学习第二语言,这里主要指的是英语,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人们或多或少的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母语迁移的负效应的影响,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本身母语知识体系的影响,在潜意识中把母语的知识体系移植到英语应用上。对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研究,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国内英语教学的发展,启发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迁移的干扰,促进迁移,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成效。 1.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研究的方面 在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从语言迁移的理论,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表现以及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现象对教与学的启示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1母语迁移的研究历理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控制语言学习以及语言教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Lado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20 世纪 60 年末到70 年代初,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过渡语( inter—language,也称中介语) 理论、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也称偏误分析) 兴起。在对比分析研究中展开了大量实证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 Lado 等人的理论但是,也有一些实证研究指出了“距离 = 难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发现学习者往往是在母语与目的语表面上相似的地方更容易犯错误等,同时对比分析对于学习者错误的预测能力也受到了质疑。1970 年代末、1980 年代初,标记理论被引入母语迁移现象研究领域。1990 年代以来,基于语言共性,一系列新的母语迁移理论涌现出来,如最小树假说,弱迁移假说,全迁移假说,整体损伤说等,但

文献检索论文

文献检索结课论文 浅谈中药材的浸提技术 院(系)理学院 专业生物制药 年级生物10-2班 姓名张佳美学号10054232

浅谈中药材的浸提技术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中药工程技术也不断发展,我国中药生产状况大有改进,近年应用于中药提取分离中的高新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技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分子蒸馏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 关键字:中药;萃取;分离 1 传统提取方法 1.1 乙醇提取法 其基本原理与热水浸提法相同,不同之处是用乙醇作溶剂浸出中药有效成分,该法可以有效减少药材中水溶性杂质如淀粉、蛋白质、粘液质等的浸出,对于这类杂质含量较多的药材尤为适宜。乙醇浸提法分为冷浸法(渗漏法)和热提法(回流法)两种[1]。由于采用乙醇作为溶剂进行提取,某些溶解于乙醇中的杂质,如树脂、油脂、色素等也被提取出来。对于这些杂质,可从醇提取液中回收乙醇,加水搅拌,冷藏一段时间,待完全沉淀后过滤除去。冷浸法一般用于提取热敏性成分,但乙醇用量较多,回收溶剂量大,生产周期长。热提生产周期短,但杂质含量相对较高,给后继的分离工序增加了成本。 2 传统提取方法的物理场强化 2.1 功率超声强化技术 一般认为,功率超声对提取过程的强化作用来源于超声空化[2]。当适宜频率和强度的超声波在提取溶剂中传播时,超声空化效应能在空化泡周围产生瞬时高温高压,增加了溶剂进入中药细胞的渗透性,加强了传质过程;超声空化效应在溶剂内部产生强烈冲击波和速度极快的微射流,能有效地使提取系统中的固液边界层减薄,增大传质速率;而冲击波或微射流产生的强大剪切力能使植物类中草药的细胞壁破裂,使细胞放出内含物。此外,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也能加速有效组分的扩散释放,并充分与溶剂混合,利于提取。因此,应用功率超声能显著强化和改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次数,与常规的热水浸提法和乙醇浸提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30min)、浸出率高(增大2-3倍)等优点,而且,功率超声强化提取过程可以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能有效的保护中药中热敏性的有效成分。有报道称,将当归流浸膏制备工艺中冷浸法改进为采用工作频率26.5kHz、输出功率250W的超声波在45摄氏度的低温下浸提,能有效提高浸提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总固形物及阿魏酸的含量。此外,超声强化提取也应用于生产水杨酸、氯仿黄连素、岩白菜宁等药物成分。岩白菜宁的提取通常在80摄氏度下采用酒精回流法,倘若采用超声作用下的酒精提取法,在40摄氏度下只需一半的提取时间就可以获得比原提取

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1].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表1 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篇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讲义 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讲义 前言 古今中外,凡学术研究之集大成者,都非常重视搜求和利用文献资料。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论语》的《八佾》篇中记载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段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是由于文字资料及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造成的。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孔子论事有据、注重文献的治学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这句名言最初出现在牛顿给发明显微镜、提出胡克定律的英国力学家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的一封回信中。) 牛顿所谓的“站在巨人肩膀上”,意思就是指他充分地占有和利用文献资料,从前人研究的“终点”中找出自己研究的“起点”,从而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上述孔子和牛顿的言论,充分说明文献资料在学术研究 中的重要作用。而文献信息检索方法是扩大资料来源的重要途径,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是为大四学生准备毕业论文而设的一门网上自修课,它淡化了学科的伦理研究和概念论述,侧重于实务和应用。毕竟,探究文献信息是众人之事,须善于撷取他人之长,但学习文献信息检索技巧却是因人而异,须推陈出新,善于融汇一己心得。因此,本课程融百家之言于一炉,但更求能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于本学科的新信息、新技能,传递文献信息检索的新思想、新观念。 文献信息检索的目的是应用,在应用之中我们一定还要注意拿来主义与学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复旦教授俞吾金认为,学术规范的灵魂是学术创新。他说:“任何一种学术研究活动,如果缺乏对它以前的研究史的必要的回应,本质上都是不合法的。换言之,任何一种学术研究成果,如果不包含着对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必要的回应,那么,它根本上就是不合法的,就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这段话精辟地概括出了我们在写论文时既要注意研究资料自主创新,又不能抄袭别人的成果,否则大处说叫学术腐败,小处说是做人不诚实。北京大学温儒敏认为:学术规范应从细小的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他说:“现在的确有不少学者,特别是年轻的学者和研究生、大学生,不一定都了解

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张波化工07-3班 120073304069 摘要介绍了生物陶瓷的定义,对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复合生物陶瓷材料、涂层生物陶瓷材料和氧化铝生物陶瓷的特性和制备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陶瓷,磷酸钙,复合生物陶瓷材料,涂层生物陶瓷材料,氧化铝陶瓷,生物陶瓷应用。 Bioceramic Material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Zhangbo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073 class 12007330406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bio-ceramics, bio-ceramic material of hydroxyapatite, calcium phosphate bio-ceramic materials, composite bio-ceramic materials, coating materials, bio-ceramics and alumina ceramics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for a more in-depth analysis In modern medicine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 words bio-ceramics, calcium phosphate, composite bio-ceramic materials, coating materials, bio-ceramic, alumina ceramic, bio-ceramic applications. 1 引言 生物陶瓷是指用作特定的生物或生理功能的一类陶瓷材料,即直接用于人体或与人体相关的生物、医用、生物化学等的陶瓷材料。做为生物陶瓷材料,需具备如下条件: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与生物组织有优异的亲和性;抗血栓;灭菌性并具有很好的 物理、化学稳定性。生物陶瓷材料可分为生物惰性陶瓷(如Al 2O 3 、ZrO 2 等)、生物活性 陶瓷(如致密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微晶玻璃等)和生物复合材料三类。生物陶瓷材料因其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故一直倍受材料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2 生物陶瓷材料的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相继发展了生物陶瓷材料,它不仅具有不锈钢塑料所具有的特性,而且具有亲水性、能与细胞等生物组织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因此生物陶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陶瓷的应用范围也正在逐步扩大,现可应用于人工骨、人

怎么写文献综述2篇

怎么写文献综述2篇How to write literature review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怎么写文献综述2篇 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 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 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怎么写文献综述 2、篇章2:文献综述标注文档 篇章1:怎么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 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通过写作文献综述,至少从以下几方面受益: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实践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文献综述 (2)

文献综述 题目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学生姓名黄建新 专业班级电信08K-1 学号0819******** 院(系)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指导教师麻丽娜 完成时间2012年03月22日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前言 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而有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因此智能电子式温度控制器必将在短期内全面取代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并且,智能温度控制器还将在精度、功能、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方向迅速发展。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单片机应用系统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生活中对温度的控制水平。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10】 本文介绍了一个由AT89C51为控制芯片、温度传感器DS18B20等器件构成的一个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2.主题 温度控制器发展初期是机械式温度控制器,这类温度控制器采用双金属片或充气膜盒感测室内温度,使用波段开关直接调整风速。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现基本已淘汰,只使用在一些要求不高较低档场合;充气膜盒温度控制器当前较流行,但总体来讲机械式温度控制器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检索题目:互联网+蔬菜 中文:互联网+农业 英文:Internet AND Agriculture 班级: 姓名: 学号: 检索工具名称:中国知网(CNKI) 检索式:互联网和蔬菜 检出结果:检出记录数_1575__篇,并列出3~5篇相关文献题录。 [1]张领先,张标,范双喜,程晓仙. 设施蔬菜信息技术采纳行为与推广扩散机制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2) (#1) [2]张百俊,卫秀英,杨和连,张建伟,陈英照. 河南省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21) (#1) [3]费霄雨. 电子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影响分析——以农产品为例[J]. 现代商业. 2012(08) (#3) [4]丁莹.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探析——基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视角[J]. 农村金融研究. 2014(06) (#4) [5]平先良,邹旭伟. “互联网+”为农技推广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农技宝”在江西的探索与实践[J]. 江西农业. 2015(11) (#4)

“互联网+有机蔬菜”的认识及销售模式变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状况下,消费者对绿色营养型的产品支付的意愿更强,而蔬菜作为人们餐桌上的必有的消费品,我们对其安全性和生态性的关注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介绍了有机蔬菜的概念,分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机蔬菜发展机遇,并从企业和消费者两个视角提出对有机蔬菜的认识误区。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蔬菜、水果及肉类的品质,有机蔬菜企业应运而生。以某有机蔬菜企业为例,对比其在传统模式与互“联网+”模式下销售与发展状态,分析“互联网+”对有机蔬菜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存在问题。 关键词:有机蔬菜;发展机遇;互联网+;有机蔬菜企业;销售模式; 以“互联网+”为基础支撑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与农业深度融合,“互联网+蔬菜”将会给农业生产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目前,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已经从零散的点的应用发展到全面应用,不仅仅是单项技术应用,而是把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信息技术综合、全面、系统地应用到农业系统的各个环节,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全面应用。 “互联网+蔬菜产业”是一种新型高级农业,积极推进“互联网+蔬菜产业”行动,对于都市型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保障菜篮子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机蔬菜的概念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理解“有机”,其是指对环境没有危害,无有毒物质排放且运用天然的生产方式进行产出的。而有机蔬菜是在生态环境不受到污染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机农业生产规格,运用高生

文献综述报告 (2)

企业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专业: 学生姓名:

文献综述 审计质量不论是对审计人员、审计机构、被审计企业还是政府和社会来说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审计人员对于企业的审计出现了严重的失实或者是重大的疏漏,就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就会严重干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就会弱化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职能,就会影响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的健康运转,同时也会动摇审计人员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以及审计机构的信用。这些年以来随着企业审计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国内外学者对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多了起来。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本文发现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因素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环境方面的因素;二是技术及操作方面的因素;三是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本文在这里将从这些方面进行综述性研究。 一、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环境因素 关于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审计市场的环境、行业制度和法规等方面。 在审计市场的环境方面,吕鹏、陈小悦(2005)在《有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与审计质量:一个博弈的视角》一文中通过研究发现当审计市场中买方具有很强的市场势力的情况之下,将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从有限责任制强制地变为无限责任制,并不能改变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在我国审计市场结构既定的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不断改进审计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司法系统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影响审计质量的行业制度和法规主要的包括审计体制、审计准则和法规以及审计收费这三个方面。在审计收费方面Copley(1994)在《the Large Audit Firm FeePremium:A Case of Selectivity.Bias Journal of Accounting》一文中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审计费用与审计产品的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即会计公司和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产品的质量越好审计收费就越高。但过高的审计费用也可能使委托人选择较小规模的会计公司由此可能降低审计质量。在审计制度方面伍中信、曹越(2007)在《产权保护“、三域”秩序与审计信息真实性》一文中认为审计域秩序对产权域秩序的偏离是审计信息先天性失真的根本原因,审计制度对审计域秩序的偏离引致的规则性失真是审计信息现实性失真的主要根源。张娟、黄志忠、李明辉(2011)在《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提高了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则认为我国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总体上没有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在审计法律方面刘峰、周福源(2007)在《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

文献综述范本2

学号________________ 文献综述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关于现代汉语教材语法对比的文献综述 (2号黑体居中) 院(系)名称:文法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X X X 指导教师:XXX

关于现代汉语教材语法对比的文献综述 摘要:语法的学习和教学历来高校现代汉语的重要问题。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说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国高校现代汉语教材繁多,各有千秋。所以通过对不同汉语教材的语法部分的比较,可以加深对语法的认识,扩展学者的视野,提高语法的理论水平,培养学习语法的兴趣和有效性。关键词:现代汉语;比较;比较法 我国高校现代汉语教材繁多,各有千秋。目前较常用的有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邢公畹先生的现代汉语教程。如此多教材的出现和完善,是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结合,丰富性和简明性的的进一步协调的进步表现。如此看来培养对教材的比较分析能力是将来学习现代汉语者必备的需要。灵活的学习知识,辩证的比较不同版本的优劣,善于归纳总结是高校教学现代汉语的未来趋势。 1 比较方法 于根元先生指出“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方法。其他方法都是从比较法中衍生出来的。”在语言学习的方法中,比较的方法可以说是最为有效也最为基础的方法。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规律性的知识,并最终形成自己有系统的知识网。目前对于高校教材现代汉语的比较已经可以从中国期刊网上参看到很多,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对语言学习和教学的高效性问题的研究。 郜峰的《比较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中介绍了比较法在现代汉语教育学的重要性,他以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为研究的主体,赞同其比较方法在教材中的运用。并且以自己的是教学实践过程为依据,发现了学习者在运用比较法时出现的不足和问题。文中他提到语法的教学“从教的方面看,这样做可以把枯燥的语言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从学的角度看,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索,学得轻松。如语法章中,语法的几个特点就可以通过比较一一提出。笔者在上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朱德熙先生指出:‘特点因比较而显,没有比较就没有特点’。通过现代汉语同古汉语的比较,与印欧语的比较,得出现代汉语最根本的总特点及这一总特点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通过比较的学习,学生就会扩宽思路,养成了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辩证的思维能力,这对将来学生自学或是进行更一步的独立研究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指导作用。 2关于比较语法内容的研究资料 2.1词类比较的研究资料

学习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收获与体会

学习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收获与体会 引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是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一门全院的学科基础选修课,虽然是一门选修课,时间也仅有九周,但是通过这九周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应用性知识,也对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有了新的看法。本篇论文从对文献检索的认识、对科技论文的认识,学习该课程的收获,文献检索的应用,和对该课程的建议五个方面入手,阐述学习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收获与体会。 不知不觉中,已经结束了为时九周的对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下面我要谈一谈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与体会。 1.对文献检索的认识 现今社会是一个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身边有着成千上万的信息,而且信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我们必须时刻了解最新信息,掌握与工作学习有关的知识,才能不被淘汰,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文献则是记录在一定载体上的信息资源,所以说信息的获取离不开对文献的查找与学习。 未来文献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文献数量剧增——每天约有40亿个信息单位的信息量向全世界发送;时效性增强---文献的使用寿命缩短,老化加剧,新陈代谢加快;内容交叉重复。这使得文献的查找越来越繁琐。据调查,在一个研究人员全部的工作时间里,查找文献占到了50.9%,因此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文献成为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献检索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那么什么是文献检索呢?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曾经说过:知识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学科知识,而另一类就是怎样找到这些知识的知识,文献检索就属于后一类知识。更加科学的说,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专门的工具,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迅速、准确、完整地

生物科技文献综述

生物科技文献综述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文献综述 引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化学基础的科学。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致病因子对生命过程的干扰和破坏;药物的防治是对病理过程的干预。生物化学通过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化学基础,通过探索干预和调整疾病发生发展的途径和机理,为新药发现中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 生物化学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哈佛大学的Schreiber博士和Scripps研究所的Schultz博士分别在东西海岸引领这个领域,他们的所在地所形成的重心地位甚至在加强。从源头来讲,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还有生物学化学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科学家们长期以来的习惯称谓,我们通常使用生物化学指蛋白质结构和活性的研究,用分子生物学指基因表达和控制的研究,用生物学化学指分子水平上的生物现象的研究。 三、关键词 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多学科融合;科研创新;虚拟实验;多方向研究;综合性实验四、主题综述: 化学生物学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使用小分子调节目标蛋白质与制药公司发展新药类似。但是,当所有公司的目标蛋白质到目前为止仅是约450种的时候,人类基因组计划为我们带来了至少几万个目标蛋白质。最终的目标是寻找特异性调节素或寻找解开所有蛋白质之谜的钥匙,但这需要更系统和整体的方法而并非传统方法。化学生物学看起来是有希望的答案。系统的化学生物学仅仅诞生于90年代中期,部份是由于基础条件到那时才刚刚完备。代表性的技术进步包括机器人工程,高通量及高灵敏度的生物筛选,信息生物学,数据采集工具,组合化学和芯片技术例如DNA芯片。化学生物学更普遍的被叫做化学遗传学,而且它正在扩展到化学基因组学。和经典遗传学相比较,小分子并不是取代或超越基因表达,而是被用于抑制或活化翻译过程。 化学生物学、计算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在生物芯片技术、计算模型方法与基因网络设计等方面构成了现代系统生物学与系统遗传学的重要技术基础。 五、研究法方向及方法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分为了正向研究和逆向研究。在正向法中,目标生物学现象第一次被定义,然后引起被寻找现象的分子选择自许多被应用的分子。被选择的分8子能被附到某些蛋白质上而且抑制/活化它们,引发重要的修饰,然后与分子相连的蛋白质被检查并研究。下面是使用正向法发现和发展肌基质蛋白的例子Nat。 首先,为了获得足量得化合物以引发要得到的现象,通过组合化学的合成方法制得嘌呤文库。多种化合物可与放射性研究引起的不同变异相比较。已经分化的神经原细胞和肌肉细胞很少被增殖。因此,一旦受伤,细胞长不好,恢复很难。这项研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找到一种化合物来引起改变肌肉细胞分化,达到再生目的。 分化的肌肉组织构成交织的管状结构。几百个嘌呤类化合物被在96孔圆片上植入潜伏肌肉组织中,找到了能够分离相连接的组织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自肌管隔断嘌呤命名为肌基质

文献综述-参考 2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电子商务的概念 各国政府、学者、企业基于自己所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的参与程度,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例如,勒费弗尔·路易斯等人试图通过研究企业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了解企业电子商务采纳途径——顺序与阶段特征,他们于2005在“Exploring B-to-B e-commerce adoption trajectories in manufacturing SMEs”中定义电子商务有两种,“狭义——通过互联网的买卖,广义——使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支持组织各种必要的职能活动。”[1] 洪薇茵试图通过研究产生收益的活动,观察企业从传统渠道转向互联网的程度,因而于2006年在“Migrating to internet-based e-commerce:factors affecting e-commerce adoption and migration at the firm level”中将电子商务定义为任何Web技术应用。[2] 2常见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2.1按交易对象分类的电子商务模式 按照交易对象分类,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五类: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ustomer);BtoG(Business to Government);CtoG(Customer to Government)。” 2.1.1B2B 刘敏[3]于2008年《电子商务发展测度于预测方法》定义B2B,“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贸易活动,通过专用网络或互联网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传递,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目前世界上80%的电子商务交易产生于企业之间。” 孙睦优、鲁兴启[4]于2005年在《B2B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中提出,“由于企业间电子商务系统建立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处理成本,促使企业即时生产(JIT)策略的实现,大大压缩了库存。同时电子商务使得中小企业能平等和方便地加入到大型企业的贸易联盟中,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合作范围, 形成了新的贸易组合。” 郑适[5]等人于2007年在《基于制度理论的中国B2B发展关键障碍因素探索》中总结道,“B2B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手段进行的企业间商务活动的总和。国外B2B 电子商务的演进形态为:(1) 始于60 年代的电子数据交换(EDI) 和企业间系统( IO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