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掌握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理解根本原因、影响;

2.掌握起止时间、侵略国家、签订条约的名称;

3.知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暴行;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情况。

【学习重点】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2.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学习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前预习】

1.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A.俄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2.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从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3.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B.英国、俄国

C.法国、俄国

D.美国、英国

4.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均是中国禁烟运动③英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侵略者④均使中国丧失了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入侵圆明园的国家有哪些?他们犯下了哪些暴行?

2.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道光帝派()到广州禁烟

A.关天培B.琦善C.林则徐D.邓世昌

2.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1839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

B.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C.1840年,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

D.1840年,英军直达天津

3.下列不属于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的是()

A.南京B.上海C.广州D.福州

4.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落伍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屈辱历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臭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

签订的第一个不同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中国革命性质变化

D、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 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课程导入】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五十余年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你知道其中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是谁领导了这场伟大斗争?他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与英国相隔非常遥远,领土并无接壤,为什么双方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激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抗战,涌现出了关天培、陈化成等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鸦片战争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是描写中国近代史上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诗句。你知道这个条约的名称和内容吗?你知道香港与香港岛的区别吗?你想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及其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吗?这许许多多

的问题,都需要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认真听讲和独立思考,把它们弄明白。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通过林则徐的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种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高风亮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自勉联则体现了林则徐个人品质中那种虚怀若谷、善于学习新知的开阔胸襟。请收集一下林则徐的有关资料并把它介绍给你的同学,好让他们对这位民族英雄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为什么不将没收来的那些鸦片简单地用火烧掉?你能解释他所采用的销烟方法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根据你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下列小组活动。 活动一:6月2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请以“一百六十多年前中国禁毒斗争”为主题出一期班级板报,最好做到图文并茂。 活动二:一些英国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完全是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请组织几个对辩论感兴趣的同学,通过正反方辩论赛的方式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 【自我测评】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3.3西方文明之源

第三框西方文明之源 一、古希腊文明 1.自然科学成就 (1)古希腊科学家____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2)古希腊哲学家____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科学体系。2.文学艺术成就 (1)____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2)《____》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 (3)《____》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之一。表现古希腊人对精神和肉体协调统一的理想追求。 3.戏剧成就 (1)地位:____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2)代表人物:“____”——埃斯库罗斯;“”——阿里斯多芬。 4.体育方面 (1)____的起源可上溯到古代希腊。 (2)马拉松赛跑也起源于古希腊。 二、古罗马文明 1.法律成就

(1)代表:____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其被刻在12块铜板上,被称为《____》。 (2)影响: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____,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文字成就 (1)贡献:罗马在文字上的贡献最有世界性。随着罗马的扩张,____广泛传播,成为罗马帝国境内被征服地区使用的官方语言。 (2)影响:____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 3.建筑成就 (1)罗马人大量建造广场、圆形剧场、斗兽场、浴场、水道、柱廊、____、纪功柱和多层公寓房等建筑。 (2)建立____,把远处的泉水引入城内。 (3)修筑的道路四通八达,有“____”的说法。 ◆思维延伸 1.为什么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千米。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对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 2.历史上“罗马三次征服世界”分别指的是什么? ①以武力征服世界:2世纪,通过武力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被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②以宗教征服世界: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由于它的残酷压迫,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诞生,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③以法律征服世界: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布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 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 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出此话的皇 帝是()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 处()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课导学案

梁河学校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12课时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 温故知新,风采展示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 管辖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和(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管辖西藏:在中央设立,直接统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二.自助探究,交流展示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大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都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热闹的庙会:北宋开封,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的各种表演。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鹏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热闹的瓦子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瓦子的含义: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勾栏的含义:瓦子中圈出许多的圈子,称为“”。 娱乐活动: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比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商业活动:瓦子里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杂居 内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形成:形成于。元朝建立以后,元杂剧在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等,在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烧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二宋词 含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吟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山红》《蝶恋花》等。 形成和发展:在唐朝时依旧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 。 内容: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0-22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0-22课导学案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 1.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叶挺在北伐战争前后 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县人,出身农民。他从小立志从军报国,先后就读于广州陆军小学、武昌陆军预校和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他率部苦战,保护孙中山和孙夫人脱险,受到褒奖。1924年,他赴苏联东方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他回国,曾参加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后调至正在组建的第12师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任团长。他既管政治又管军事,在艰苦的训练中身体力行,尤其注重加强政治教育,使这个团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开拔,在跨越五岭山脉的艰苦行军中,叶挺把自己的雪花白马让给病号骑,坚持与战士一起徒步行军。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叶挺由于战功卓著,被破格晋升为少将团长,时人誉称为“北伐名将”。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他升任第四军第25师副师长兼第75团团长,随后又升任第11军第24师师长兼武昌卫戍司令。1927年5月,他率部粉碎夏斗寅叛军进攻,保卫了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他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12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 案3 【学习探索】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那么,青岛问题是怎样由来的?“二十一条”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2.教材上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那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3.结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谈谈你对“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句话的理解。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口号是() A.取消二十一条B.反对在“和议”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 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推翻了北洋政府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④最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胜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 4.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 A.陈独秀B.毛泽东c.李大钊D.董必武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会议重申中共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请简述此次会议情况。 (2)材料二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的什么纲领? 【资料下载】 北京学生界宣言(1919年5月4日)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企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黯天无色。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

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2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2 第一单元自测题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虎门销烟b.清朝政府的腐败落后c.英国为了 打开中国市场d.鸦片走私2.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 兵占领()a.广州b.宁波c.香港岛d.厦门 3.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率兵奋勇抵抗、最后战死 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a.林则徐b.关天培 c.琦善d.邓廷桢4.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慈禧太后5.清代皇 帝在北京西郊建造的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在中被毁掉的。()a.鸦片战争、英国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和法国c.甲午中日战争、日本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平方公里。()a.六十多万b.四十多万c.一 百六十多万d.一百五十多万7.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 城是()a.石达开、西安b.朱元璋、北京c.洪秀全、天京d.杨秀清、广州8.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外国“洋枪队”统领是()a.英国人、戈登b.法国人、孤拔 c.美国人、华尔d.日本人、伊藤9.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持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占中国新疆造成中国西北边疆危机的国家是()a.英美b.英俄c.英法d.俄日 10.新疆设立行省是在()a.1871年b.1875年c.1876年d.1884年1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 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a.林则徐b.左宗棠c.陈化成d.邓世昌12.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第一单元自测题新教材新学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3.在台湾的漳化、嘉义等地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黑旗军互相配合、重创日军的英雄是()a.邓世昌b.丁汝昌c.刘铭传d.徐骧14.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5.在北京崇文门曾修筑了一座象征中国奇耻大辱的纪念碑是()a.克林德碑b.公理战胜碑c.保卫和平碑d.大三巴牌坊16.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19.“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是谁临终前的名言?()a.关天培b.洪秀全c.邓世昌d.徐骧20.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a.英法联军b.侵华日 军c.清政府d.帝国主义列强21.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义和团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是在()a.天津b.北京c.廊坊d.秦皇岛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洋务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兴起标志及发展情况等基本内容。2、通过复习能够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复习重、难点:重点: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2、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内容。3、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复习线索: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 (三)内容整合: 一、洋务运动------________阶级的探索活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2)派产生 2、主张和目的:“师夷长技”,维护。 口号:前期“_________”,后期“__________” 3、代表人物:中央:为代表 地方:、、、。 4、时间:从19世纪到。 5、主要内容 前期:创办工业。主要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创办____工业。主要代表、、。中期:筹建。主要代表:、、 兴办。第一所新式学堂建立的时间和名称: 6、结果:破产,破产的标志: 破产的根本原因:运动没有触动制度。 7、评价: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 ________ 的自救运动。 (2)局限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极性: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 _,使中国出现第一批。②为中国_______积累了___________,培养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________ 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 __ 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________阶级______派的探索活动(1895年—1898年) 1、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的签订 (2)经过:、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_________。 (3)影响:揭开了的序幕。 2、康梁的主要活动 (1)领导公车上书(2)创办《》后改名为《中外记闻》 (3)成立政治团体: ,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日维新(103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完成日期课型新授 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 生活 主备人使用日期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1、掌握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 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了解和掌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相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 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哪三种人? 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距今约多少年?掌握哪些生活技能? 3、右图是哪种人?遗址位于哪里?距今约多少年? 掌握哪些生活技能?学会用火的意义?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地位是? 5、右图是哪种人?遗址位于哪里?距今 约多少年?掌握哪些生活技能? 第二步: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3分钟):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他们都是靠采集、狩猎为生,但是这种获取食物的方法,会导致食物来源不充足,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那么如何才能获取稳定的食物来源呢,我们的祖先找到了答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认识其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四(无答案)北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四 第四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②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③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④知道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⑤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⑥知道重庆谈判的史实; ⑦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理解层次:①了解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②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考点导学] 1、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a.时间:1931年9月18日 b.借口:柳条湖事件 c.结果:东北沦陷 d.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开展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a.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 c.目的: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e.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 b.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4、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5、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6、百团大战 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其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它的辉煌战绩,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7、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日本的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8、重庆谈判 ①原因: a.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b.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但为赢得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假意和谈 c.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②时间:1945年8月——10月 ③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④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9、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1 新人教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复述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 2.区分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异同,知道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不同。 3.体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4.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 2.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1)半坡人 半坡人 生活区域距今 年代 种植作物生产生活房屋样式文化 黄河 中游 距今 5000 多年 种植粟和 蔬菜,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种 植粟和蔬菜 的国家 使用磨制石 器,生活用具主 要使用陶 器 住半地 穴式房 屋 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 号和装饰等内容 想一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建筑为什么会不同? 两者所处地域的气候环境不同:河姆渡人居住在处于长江流域下游,近海,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子可以避潮湿;半坡居民住在黄河流域,内陆干旱,风多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容易抵抗大风和寒冷袭击。 (2)氏族 ①定义: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②代表遗址: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③生活状况:氏族时期,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河姆渡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伴随着农业的产生,人们开始过上了定居生活。原因:稻类等农作物种下后,必须等待收割,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也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进行,这就要求人们定居下来;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衣食来源比较稳定,也为定居提供了条件,所以河姆渡人过上了定居生活。 *【探究问题二】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的不同。 生产工具食物品种和来源居住条件生活用品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靠采集、渔猎获取食物住在山洞里 种植水稻,有了固定的食物来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 会建造自己的房屋会制造陶器 源 【探究问题三】依据本课所学,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分组描绘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画面。 ①反映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画面:典型的江南风光,河姆渡人的房屋,样式是干栏式结构。房屋的底层饲养着一些猪、狗、牛等动物。在屋旁有一口水井。一群女子在稻田间劳动。一部分男子拿着弓箭在打猎,另一部分男子用鱼钩在河边钓鱼。 ②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的画面:典型的北方风光,半坡居民的房屋,样式为半地穴式。山坡上种有粟,一部分妇女在劳作,另一部分妇女防线、织布、制作衣服。一些男人爱制作陶器。一些男子拿着弓箭在打猎。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与清军抗击侵略的基本史实,通过《辛丑条约》的内容正确分析其影响。预习形成课 学习导航 一、填空题 1、在鸦片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参与侵华的国家是, 八国联军分别是。 2、义和团初期的活动泛围包括,原来矛头开始指向,义和团重创八国联军的战役是。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下列事件或条约的命名中,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命名最为相似的是 A、鸦片战争 B、《瑷珲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丑条约》 2、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 D、列强联合发动 4、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大平天国运动 D、变法运动 5、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和全面加深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6、《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设立馆区 7、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九国公约》 8、《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9、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他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0、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 11、《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允许外国驻兵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偿白银4.5亿两 12、面对强列的侵略,曾离开北京仓皇外逃的皇帝是①道光帝②咸丰帝 ③同治帝④光绪帝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3、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鸦片战争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 本史实 2.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4.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 理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浏览本课,初略了解 (二)基础知识检索、完形填空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鸦片输入的危害 虎门销烟:时间;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爆发地__________,事 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说一说 1.本课文的梗概能否简单的说一下。. 2.完成以上基础知识填空。

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三(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三 第三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②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③了解南昌起义; ④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理解层次:①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②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 [考点导学] 1、五四爱国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简单经过: a.1919年5月4日——6月3日:运动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 b.1919年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在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c.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d.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等 ③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 a.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

用。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⑤五四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2、中国“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③主要内容: a.通过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④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北伐战争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的合作。 ②黄埔军校的创建 a.创建: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b.作用: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③北伐战争 a.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b.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c.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d.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e.战果: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 4、红色政权的建立 ①南昌起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DOC范文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课程导入】 平型关战役中的115师指挥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那么,你能说说抗战爆发后取得的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 .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共七大会场 .“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让我们进入本课,共同探讨一下上面的问题吧。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概况意义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请根据你收集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讲讲中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英勇抵抗日军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感受到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是陈毅在七大闭幕时写的一首诗。你能说说诗中的含义吗? .曾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最后却于1945年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你能说说日本投降的原因吗?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指挥百团大战的是 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D.贺龙 .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五十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省份是 A.香港B.澳门c.台湾D.东北 二、连线题 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八年级历史上册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师寄 语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中国教育、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2.知道鲁迅、矛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课前预习】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教育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___________。 (4)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 300多年的_________至此寿终正寝。同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_________。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报刊。 ①《申报》:1872年在_____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②其他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_________》,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③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________》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 大的刊物。 ④作用: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商务印书馆。 ①创办:1897年在_____创办。 ②地位: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③内容: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_____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 ④作用: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照相和电影: (1)传入: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_____和电影传入中国。 (2)发展: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3)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_________。 【合作探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变革中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梁启超《变法通议》

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一(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一 第一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知道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②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 ③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④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⑤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⑥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理解层次:①简述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②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3、运用层次: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考点导学] 1、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鸦片的大量输入,一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二腐蚀了清政府的 统治机构,三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1839年6月3日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战争的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 ①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大门。 直接原因:清政府命林则徐实行禁烟运动。 ②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战争结束。

③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 a.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b.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④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扩大侵略权益。 ②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③主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残迹 ④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时间不平等条约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 1858年 60多万平方千米 中俄《瑷珲条约》 南、黑龙江以北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 1860年 约40万平方千米 中俄《北京条约》 括库页岛在内

2017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

2017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学习目标】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 2知道鸦片战争的经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3列举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 鸦片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鸦片走私,一举改变了英国对华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 2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由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不断削弱。 3虎门销烟:1838年,道光帝派 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年6月,将成功缴获的237万余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

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 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 的决心。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中国军民的抵抗 战争爆发: 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战争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被迫签约: 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主要内容:中国割 给英国;赔款 银元;开放 、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43年,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附件,获得了 、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3影响:《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和 ,使中国开始沦为 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