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文言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发挥文言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发挥文言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发挥文言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吕小平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吉林延吉 133000)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是我们古老民族智慧浓缩的结晶,是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直接载体。文言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使学生能够积累传统文化常识,品味文言文的艺术美,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塑造高尚道德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化功能德育功能美育功能人文素养

文言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特别是人教版教材中,在五本必修教材中文言文课文共有20篇,占了四分之一篇幅;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都是文言文,可见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之大。这些文言文都是古代的文章精华,也是古代文学遗产、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其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才能为学生打开一扇窗,铺就一条路,让学生穿越时空认识文言文的价值,体会文言文的艺术魅力?笔者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现状,反思教学中的误区

在语文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今天,文言文的教学仍然让人担忧。主要有如下的表现:

1、高考指向——偏狭。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主要考查:理解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翻译文中语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考什么学什么”是倍受批评却至今仍是师生信奉的最高信条。这就使教与学变得急功近利,忽视了文言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2、教学方法——呆板。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没有走出“说文解字”的“围城”,往往是先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接着逐词逐句的串讲,“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再作简要的“内容分析”。教学思维的定势使得本来应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成为了僵硬的了无生气的课堂。师者滔滔不绝,学者昏昏欲睡。

3、学生心理——畏惧。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字词句的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而且要背诵很多课文。而背诵现在基本演变为“默写”。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两三天要背一篇古文,怎么能不怕呢?

文言文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师者教的辛苦,学者学的痛苦”这种局面呢?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教学思想的问题,一是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二是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最终导致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美感和价值。

二、认识价值,寻找改变现状的突破口

1、文化功能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文言文又恰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不仅本身是一种传统文化,展示了汉语言的发展,同时也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方方面面,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艺术、宗教、哲学、伦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文言文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2、德育功能

文言文是我们古老民族智慧浓缩的结晶,蕴含了丰赡的精神内涵和深奥的哲学道理,可以说是精神的酵母,智慧的天梯。在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有至情至真、传扬积极的伦理道德的美文,有深邃隽永、激发读者的远大理想的励志名篇……文言文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包含着仁智勇与真善美和谐统一的道德标准,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这些因素,激发民族精神,培养传统美德,塑造高尚人格,将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

3、美育功能

文言文体现了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结构的严谨等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顾之川说:“我们认为,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必须多读古代文学作品。……高中生多读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探索出路,优化文言文教学课堂

文言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从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审美的愉悦、和道德的提升。为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设疑激趣,梳理归纳,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中,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这里说的文化知识,主要是指文字训诂、古代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艺术休闲、文史典籍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设疑激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一些文化常识。如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可以提

问: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一一写出每个人的座次?原来古人的座次体现着尊卑等级差别,一般情况下,座次的尊卑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而以哪方为尊位,在堂室两种场所中是不同的。司马迁正是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其藐视敌手,骄傲自大的态度,从而为他的失败结局埋下伏笔。之后让学生阅读《林黛玉进贾府》分析林黛玉在贾母处用餐时座位安排所展现出的古代礼仪。

讲到王勃的《滕王阁序》时让学生探讨一个问题:《唐摭言》卷五中记载“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也有人认为是26岁时写成的,你怎么看?学生可依文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句判断,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由此看来26岁更可信。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梳理积累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称呼。

古代文化知识博大精深,只靠教师的课堂讲解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后从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古代地理等方面去梳理、积累,现在有大量的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有一定的文言含量,可以利用学校的电视系统播放。比如《三国演义》《三十六计》《荆轲刺秦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古代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二)含英咀华,品味文言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审美趣味。

课本中的文言作品大都是经过时间和历史淘洗的名篇,无论在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堪称典范,教学时不能只重字词句讲授,而应注意引领学生学会鉴赏文言作品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千姿百态的社会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准确生动的语言美,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

晚唐散文家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摄人心魄的不朽作品,艺术特色非常鲜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古来第一赋”的美称。尤其是作品的语言,不仅凝炼精妙,辞采华美,而且作者在设词用句时,尤其注重依据情感的变化安排语言音韵的节调、韵律,将涌泉汪洋式的情感融汇于玉润珠圆、铿锵优美的语言音韵之中,从而形成一个声情谐美的艺术整体,使人诵来,顿觉情感洋溢于音韵之间,气韵回荡于节奏之中,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撰写赏析文字。教师先做示范,例如:“本文语言富有整齐和谐之美。连散成排,气势酣畅,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其精采之处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世人之言语。’连续六个排比句,一气呵成,句句蝉联,又句句夸张,蝉联中有夸张的形象,夸张的形象构成了句式的蝉联,句句相接,环环相扣,似大河狂涛,奔涌而至。字字列举秦皇耗费民资之多,句句暗陈人民饱受灾难之深。字丽句锦,脱口而出,姿势淋漓,表现出雄

浑酣畅的气势,迸发出汹涌澎湃的情思,构成一种丰腴饱满、整齐和谐之美。”激励学生从其他角度欣赏文章的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领悟提升,塑造高尚的道德品格,吸取养分,丰富精神世界。

现代学生只是阅读他们喜欢的“思想情感委琐”“众生喧哗”的当代“快餐文学”,这些文学缺少钙质,容易使学生患上“文化软骨病”、“文化幼稚病”。而高中生正处在发展个性、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正面影响是很重要的。

文言文多出自古代一流人物之手,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师说》中提倡的虚心求学的品质,《劝学》中张扬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游褒禅山记》中倡导的“尽吾志”的顽强毅力;《赤壁赋》中表现的乐观旷达的精神境界;《苏武传》中传达出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因此,教师在疏通字词句后,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研讨文章传达的思想主张、提倡的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或精神在历史发展中宣扬的民族性格特质等等;或者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如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教师让学生以“孝”为话题写篇文章,学生认识到:我们还是应当继承和发扬古人提倡的“为人子之礼”“孝悌”之道,平时就应该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善待人。

结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在那些高贵的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会自觉地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利于治疗当前中学生人文素养上的“贫血症”,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总之,文言文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篇名作会包含着丰富传统文化因素,远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而高中语文教学又担负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因此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的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文化品位,让文言文教学发挥出涵养心性、培植道德、发扬传统的有效功能。

参考文献:

1.《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钱梦龙《中学语文教学》 1997年第4期

2.《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于漪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

3.《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王珏《语文教学之友》 2001年6月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 莆田哲理中学物理组詹俊钦前言: 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多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逐渐向探究式教学转化;并且,在党和政府部门从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教学设备和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师的‘教’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也得到了培养。但,在当代个性飞扬90后的学生身上,个别教师却略显力不从心。今天我从教育心理学上分析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略举几例加以分析,兼与各位同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产生因素:学习兴趣、成就和交往动机。 首先,学习兴趣即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教师应该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时就着手培养,特别是有些教师把必修1中绪论这一章节的内容忽略。其实在笔者看来,绪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兴趣的关键所在。例如,在本章节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是问题:“曲线式射门(香蕉球)”“海市蜃楼”“穿越”“徒手辟砖头”等等,这些问题与90后学生的爱好或兴趣相近,可以吸引不少的学生。 接着,学生的成就动机的强弱与志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影响志向水平的主要因素:①家庭的期望和要求;②过去的成绩;③能力与自信心;④与人对比效应。笔者这里主要介绍第二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均有出试卷的机会,试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标准之一,但是成绩却是一部分学生兴趣的杀手,所以在试卷选题上要注意,让尽量多的学生可以达到理想的成绩。如果整体上都没考好,那就要进行鼓动学生的学习,对于个别成绩较差或是退步的学生,应该帮忙学生一起找原因,争取下次能考好。成绩的优良直接关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最后,交往动机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其实就是说学生喜不喜欢这个老师。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包括老师的外表形象和上第一节课的内容。②课堂中教学中略带幽默,不在言语上打击学生,眼神关注每一位学生,练习时略微指点一下。③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可适当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人教版从五年制小语第九册开始在每册最后都安排了短小有趣的文言文。我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我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解,解中练,练中拓。 一、读中悟,悟情入境。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通过流畅自如的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初略地感悟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指导学生用分节线划句子,以帮助学生读好句中的停顿。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学生在反复跟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节奏、轻重音、停顿、语气,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3、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教师引领学生自读互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渐渐形成文言语感。 二、悟中解,解文达意。 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上存在差别,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逐词逐句悟,适当点拨、讲解,让学生从整体上自悟文章的内容、思想。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符号分类来批注不同的文言文特殊现象,如多义词、近义词,同义词、通假字等,同时提醒学生不要“对译”,而应意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可创造性地采用颠倒语序、增添语句、将古单音词变双音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即可。从而培

养学生全面自悟文言语言的能力。如《矛与盾》最后一句“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初读、标注、诵读后掌握“弗”是“不”,“应”是“回答”的意思,如果“对译”的话连起来就是“那个人不能回答了”,从意译的角度学生可理解成“那个人无言以对”或“那个人哑口无言”或“那个人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来”等,使古文整体内容在表达上更准确、更清楚、更连贯。 三、悟中练,练说促思。 当学生能正确、流畅地读通课文之后,首先教师可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引领学生讨论完善注解,独立或相互合作地对文言文的每句话进行揣摩,整体了解大意,在学生头脑中换成今天的现代文。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练说,说重点词、句的意思,并抓住关键之处展开思考、讨论,如教学《矛与盾》一文时,抓住“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理解、感悟课文中所讲的道理,说话不能言过其实,互相抵触,使人觉得可笑。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领悟一些生活的哲理,办事要实事求是。 四、练中拓,拓展延伸。 学生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因此,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延伸,通过阅读推荐篇目、改写故事、排练现代课本剧、写读后感、收集相关资料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和认真读注释的好习惯,在阅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言文教学的四个要点

文言文教学的四个要点 灵台一中于贵红 由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所限,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有这样两种对文言文学习不利的情况:一是没兴趣,认为学了没用;二是没信心,认为太难不好学。因此,教师要抓住高中生的学习习惯,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文言文。 第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对文学史的介绍,概述各朝代的名家名篇和最有特色的文言文范文。如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桐城派”、司马相如的大赋、王勃的骈体文、归有光的小品文,让学生初步懂得祖国丰厚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教材中蕴涵的思想文化内涵。如孔孟的“仁爱”思想,战国策士的游说智谋,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气魄等,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中所包含的古人智慧和精神财富。另外,教师要挖掘课文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传说、成语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鸿门宴》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齐桓晋文之事章》中的“缘木求鱼”,《秋水》中的“贻笑大方”等,再结合课文恰当地引申一点古代文化知识,如结合《归去来兮词》,体会隐士文化;读《庄暴见孟子》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文中意境,如《愚溪诗序》中的“愚溪八景”图,《阿房宫赋》中的阿房宫外观图,从而吸引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第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其实文言文教学应该多样化,让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所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对浅显一点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利用文下注解自己研习,讲解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就好;对难把握一点的文章,可以布置在预习的基础上,将学生拿不准的一些生僻词和问题提出来,或让其他同学讲解,相互学习,或是教师进行全面讲解。 第三,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规律。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这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的现象,但掌握了一个词的本义,就能结合具体语境推测其引申义。再如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等,都有一些特定的标志词,掌握了这些标志词,就能看出一个句子的句式特点。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文言知识进行归类,还可以将不同篇目的同类问题集中起来,从中归纳规律。 第四,加强诵读指导,培养文言语感。学习文言文,除掌握一般的文言知识外,应多读多背,通过诵读,去品,去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关键是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要得法,而且要经常坚持。要引导学生注意诵读的重音、节奏、停顿,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要把范读、听读、自读相结合,把示范背、师生同背、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录入时间:2010-4-22 10:22:07 添加者:admin 陕西省蓝田县城关中学/刘颖洁 [摘要]:文言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将之变成他们自由阅读历史文献,学习研究的工具;同时继承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不应忽视文化的传承性,应该了解掌握现代文中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即于此三种目的,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二要在注重学习“文”的同时,注重“言”这一物质外壳的积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法等语法角度扎实积累;三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四要从古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启示,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言文统一;古为今用;集成块;语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谋略和辞说,以记言见长,体现战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这种文章不诵读是体会不了其语言艺术的,面一般漫读没有对内容的通彻理解也是体会不到其语言艺术的。例如邹忌对妻、妾、客问了同一个

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的内在关系—— 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观点快递: 学校的育人职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汲取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立足新的实践,对如何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强化课程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教书育人,授业传道,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把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各自特点的深刻把握之上,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行育人的制度和机制。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与此相应,学校的育 人职能,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 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 基于对课程教学、学校教育、人的德行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把握,古往今来,众多的教育思想家对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课程教学担当育人职能的必要 性、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阐述殊多。 在中国,古老的六艺之教,本质上亦即德行之教。在西方,柏拉图等古代先 哲同样开启了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内在关系的思想传统。

近代科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则更加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主 张,宣称道德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也明确指出:道德的目的应当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起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 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式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 思想史上这些丰富的论述,尽管各有瑕疵,但其中于课程教学于知识传授中 谋取人的德行发展的思想,则逐渐凝淀为教育学中不易的基则,也为我们当下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反复的智慧资源。 建国以来的实践形态 建国以来,我们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态。加强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形成了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就高校思想政 治课程建设问题正式颁布了进40 份专门文件,一些关于高等教育或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综合性教育文件中,也大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作出过明确论 述。 在关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不少的文献还从更开阔的视野 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加强各门课程都有育人之责,所有教师都应该教书育人。 1987 年5 月29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 作的觉得》,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指出:“要按照

浅谈物理学科德育育人

浅谈物理学科德育育人 江夏区法泗中学张武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体系严谨,结构完整,科学性极强。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而在物理学科教学中,主要可以渗透三个方面的情感教育,即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教育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结合我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加以阐明: 1.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根据德育目标和中学生年龄、生理、心理、学科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力争迈好中学物理学习第一步,为八年级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物理开一个好头。在绪言课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等向学生大力宣传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我国古代物理化学上的发明创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通过这些生动史实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现代化学学科的伟大成就:新中国诞生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奋图强,勇攀科学高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应看到由于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多数领域里还比较落后。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3)我国现当代著名科学家的爱国事迹:例如我国制碱的先驱者——侯德榜、“两弹”元勋邓稼先。回顾中外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那些真正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科学领域里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都有着热爱祖国和人民、为祖国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的崇高理想和在科学上楔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因此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为中华的振兴作贡献。通过以上材料介绍大大激起了学生爱国、报国的巨大热情,使学生了解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更加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2.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教育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沙西初中蒋瑞华 【摘要】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活”出精彩,我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精彩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

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的研究与实践

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立德树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百年教育,树人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显性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要注重数学自身特点,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利用数学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立德树人;研究;途径 我国的数学教育历经了漫长及其复杂的过程,继而又在强化训练中提倡发展数学能力,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双基”、“能力”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数学思想方法溶入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功能已日趋重要了。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立德树人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理由不抓立德树人教育,那么,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品质呢?我认为,数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一、高度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百年教育,树人为先”。新的课程标准把立德树人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其效果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所以教师要寻求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立

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个好数学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尚品质去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上课时,衣着端庄、讲普通话,语言表达有逻辑性等等。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显性的立德树人功能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内容是显性的。如初中代数中,通过数的扩展、式和方程、函数等应用,可对学生进行理论源于实践并且为实践服务的观点教育。通过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高次与低次的辨证关系,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又如在平面几何中,形的概念的建立反映了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在几何概念之间、几何概念与其它数学概念之间充满了联系。几何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创造条件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的过程。教材中这些丰富的显性内容,都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相信一定能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体现出数学的育人功能。 (三)、介绍我国数学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育人因素,把立德树人教育

物理教学中如何育人

物理教学中如何育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一、利用科学家的事迹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课本中介绍科学家的事迹的内容很多,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准备的利用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物理学家是如何用物理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研究探索问题的,以此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启发,从而萌发攀登科学高峰的远大志向。如用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焦耳花了“四十年’’用不同的方法做了“四百’’多次试验得出了热功当量等实例,对学生进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敢于献身的科学精神的思想教育。又如用牛顿对物理学研究如醉如痴;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学说而被教会终生监禁;布鲁诺为捍卫“日心说”而被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等实史,对学生进行不惜牺牲、不慕利禄、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务实求真的思想教育。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2、利用物理知识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知识与科技知识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到举世瞩目、辉煌的中国科学技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行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如讲到核裂变与核聚变后,介绍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及其产生意义;讲到火箭后介绍我国的火箭技术、神州1-5号飞船的相关知识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知道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并进一步介绍火药、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但却填进了英帝国主义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激励学生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去,以此进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的思想教育。此外注意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坚持实践第一的科学思想,增强鉴别伪科学,抵制伪科学的敏锐性和自觉性。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人与机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安全生产和物理知识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可运用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如讲到惯性后,介绍汽车上“保持车距”字样的安全意义;分析碰车后交警根据测量两车的刹车距离判断事故的主要责任人的依据;又如讲过向心力后,分析汽车高速过拱桥时方向盘“失灵"的原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安全意识。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三.利用课堂小事进行思想教育 课堂小事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但如果有意将其利用起来进行思想教育,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将坏事变成好事,成为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如利用学生迟到现象进行守时教育;利用学生不完成作业并说谎,进行诚实教育。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不完成作业,追其原因“不会做”,但发现很简单的题目也不做,这与他的实际水平是不相符的,以此在全班同学中开展诚实教育,帮助他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这样那样的毛病很多,教学中常用严肃批评教育的方法让学生改正错误,但独生子女较多,有的不接受批评,有的批评后情绪低落很失望,在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前者进行自尊自爱意识教育,对后者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利用课堂中经常发生的小事,有意对学生进行现代意识教育,以便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四·利用教学活动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只要挖掘潜力可充实、丰富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新意的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只要冷静地反思一下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教改热潮中的“冷点”。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这里谈谈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应采取的策略谈些粗浅的看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显而易见,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也势必造成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老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注重兴趣激发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肉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2、用媒体。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

拉近学生与课文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三峡》《观沧海》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老师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深对课文的理解。 3、多竞赛。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4、重激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不拘一格,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老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二、注重学法指导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

(完整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基本步骤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基本步骤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本着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完整版)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

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实施,是中小学实现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最主要工作。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走上“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轨道。要求中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i]。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新课程的实施也遇到较多的困难,实施不尽理想。从学科课程的教学看,仍然比较普遍存在重学科知识传承、重应试训练,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状况。 分析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些专家认为新课程实施不理想,“原因有几点。第一点就是我们大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管理体制是僵化和保守的、应试教育的、专制的;第二点,我们的实施方式基本是自上而下的;第三点就是中小学老师在长期的应试训练的背景底下,他们的专业素养是跟不上。”[ii]就学科课程教学而言,新课程实施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除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外,中小学教师自身存在主要问题是,对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缺乏通过学科教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不能有效地通过学科教学和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课程教学综合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课程教学要发挥育人的功能,起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内要有一个统一思想和目标。如果教学领导和管理干部只关心应试成绩和升学率,如果各级教研人员把组织统一考试(质量检查)和考试成绩统计、评比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的教学就难以克服“考什么教什么”,“用题海战术强化应试训练”的倾向。学科课程标准就难以完整的执行,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也难以落实。 中小学教师由于所处地位和本身素养的限制,在应试教育氛围还十分浓厚的环境下,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存在很大困难。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下,教师的学科教学,就容易沿袭应试教育的习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地区质检和中、高考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学校和学科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习惯于把学科教育等同于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有意无意地排斥学科方法、学科思想观念的教育;在潜意识里,往往把提高素养,学科方法和观念教育看成花架子,中听不中用,把加大教和学的时间投入,强化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力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得力措施。 前不久,发表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提出实现“五个统筹”的要求。其中,“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为学科教学发挥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科学养、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指出了方向,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反思、讨论、研究学科教学,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克服重学科知识的传承、重应试训练,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习惯,增强育人意识,是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的关键。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方法指导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方法指导 七年级上学期一次语言测试的文言文阅读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上中学后,你才开始学古文,你看到这个题目(文言文),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它,请说说看,与同学分享。”看到这个题目,我当即想到了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是的,教师的职责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知识,解决疑惑,这固然是对的,但我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的职责不只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传授给学生方法和技巧。在这里,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收获,也就是文言文教学重在指导。 一、指导学生熟读文言文。 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熟读课文,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毕竟文言文跟现代文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熟读,是学习文言文所必须要做的事情。熟读文言文应在两个方面指导:一是读准字音,要读准字音,必须要充分利用字典或词典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1、破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改变字音的通常读法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读法。如: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骑,音jì一人一马的全称)。2、通假异读。字词通假,产生的异读,通哪一字,就读哪一个字的读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说”通“悦”,读yuè)。二、断句,

即读好句子中的停顿,断句的原则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语法结构、朗读结构、重音的强调,也可以说主要从朗读和节奏上读断。如:“前人之述/备矣”就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民/不以/封疆之界”这就是一个主谓宾构的句子。“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句子,除主谓宾断读外,还应将“而”这个转折连词强调出来。一般情况下,“之”字是结构助词“的”时候,不与前后断开,如是状语后置就要特殊对待,当然,文言文的断言没有一个绝对的固定格式,在阅读中还要训练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感情的同时,较准把握断句。 总之,指导学生在感情的同时,为疏通文意打好基础,因为字音的识读和读好停顿都与理解字音和句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步扎实好了,理解疏通课文大意就容易多了。 二、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词义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因为正确理解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第一步工作。不明白词义,就不能准确理解文言文,甚至无法进行阅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理解词义,根据具体语境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根据具体语境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 文言文实词的使用比较灵活,或通假,或一词多义,或词性活用,或古今异义等。学习时,我们应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准确理解其含义。 《醉翁亭记》中的“云归而岩穴螟”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两句都有“归”字,按一般意应为“回去”,讲太守回去好理解,讲云回去就不好理解了,显然,“云归”的“归”应取另一义,释为“归

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到底怎样教 一、“春风不度玉门关”——文言文教学现状 “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许多老师仍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让学生认真记笔记,然后出题训练;或者偏重人文教育,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这些现象,都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精髓,谈不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适宜合理地、大手笔地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展现课堂新活力,使所学文言文充分发挥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具体方法示例 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但它不是外语,和现代文有非常强的传承关系,是“大同”、“小异”。我们可借鉴现代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如采用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方式、个性化教学等,结合文言文特点,形成高效的、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体系。具体如下:(一)激发兴趣。有了兴趣才产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所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关键。讲课时务必脑子里时刻牵着这根弦。 1.教师富有激情。还清晰地记得刚上高一时语文老师杨乃麟老师讲宋词的那节课,他从温庭筠的《花间词》讲到词风一变的李煜,讲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永,讲到豪放派词人苏东坡、辛弃疾,讲到清朝的纳兰性德,讲到毛泽东。让我们震惊的是杨老师不看教案,而能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一边背一边写在黑板上,加上他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评论感悟,彻底把我们折服,宋词真是太美了。我们急忙记笔记,杨老师笑着说:“不用记,不用记,以后咱们还

文言文教学方法

【篇一】文言文教学方法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看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只要冷静地反思一下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教改热潮中的"冷点”。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这里谈谈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应采取的策略谈些粗浅的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 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显而易见,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也势必造成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1 要改变这种现状,给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就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对于现代文,学生易于通过文字直寻主题。文言文则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些什么,怎么"讲",很值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