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及诊断与预防

职业中毒及诊断与预防
职业中毒及诊断与预防

职业中毒及诊断与预防

职业中毒是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职业中毒是仅次于尘肺病的第二大类职业病。职业中毒占职业病总数的12.18% -18%,在职业中毒病例中,急性职业中毒占22.14% -39.16%,慢性职业中毒占60.14% -77.16%。职业中毒总人数变化从2000年到2005年较平稳,从2006年起,呈波浪形上升趋势,但其增幅远小于职业病总数和尘肺病新发病例人数的增幅。其中,急性职业中毒总人数略有下降趋势,慢性职业中毒总人数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引起急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铅及其化合物和苯。且中小企业职业中毒发生率高。

化学品已经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截至2008年3月10日,已登记化学物种类达到34,155,289种。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种新化学品问世。

职业中毒的定义

在化工工程中,由于接触化学物质引起的机体、组织、系统的损伤和病变,从而产生的中毒叫职业中毒。其中可以分成四类。

1.急性职业中毒

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发病很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如果急救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后果严重,容易造成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急性

职业中毒一般可按LD

将毒品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五级。

50

2.慢性中毒

长时间长时间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发病慢,病程迟缓,初期病情较轻,与一般疾病难于区别,容易误诊,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严重的慢性中毒。

3.亚急性职业中毒

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一般是接触工艺毒物一个月或六个月的时间,发病比急性中毒延缓一些,但病程比慢性中毒快得多,病情也叫严重。

4.亚临床型职业中毒

工业毒物在人体积聚到一定量,对人体产生一定损害,但在临床变现没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

这是职业中毒发病的前期,在此期间若能及时发现,与毒物脱离接触,并进行适当疗养和治疗,可以不发病和很快恢复正常。

职业中毒事件级别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指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指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例,或死亡4例以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指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例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中毒原因分类

中毒原因参照《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分类。窒息性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 )、硫化氢(H2S)、甲烷(CH4)、氰化物等;刺激性气体主要指氯气(Cl2)、氨气(NH3)、光气、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有机溶剂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正己烷、二硫化碳等;金属和类金属主要指金属和类金属单质及化合物,常见的如砷化氢、磷化铝等;农药中毒则指包含有机磷、有机氯、有机锡、有机氟在内的常见农药。

职业中毒分析

表一1989至2003年我国不同刺激性气体化学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折

化学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死亡中毒率

氯气29 675 25 48

无机酸14 36 11 97.3

氨11 124 13 36.6

光气 3 142 3 50

混合气体 2 15 1 88.2

其他33 338 19 60.1

合计92 1330 72 50.3

表二1989至2003年我国不同行业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行业中毒事故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率%

化学工业52 652 45 46.2

纺织与服装工业7 135 1 47.4

制造业7 102 7 45.3

服务与商业 6 231 10 86.2

水处理 5 16 1 100

食品酿造 3 15 4 33.3

运输与仓储 3 59 0 62.8

其他9 120 4 40.1

合计92 1330 72 50.3

1989至2003年全国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报告刺激性气体中毒事故史起,年均6.1起,占同时期全国年平均中毒事故(33.7起/年)的18%;报告的中毒事故涉及12个行业、15种工作岗位,约卯个用人单位,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有40种。15年间共报告刺激性气体中毒1330例,中毒死亡72人,年均中毒88.7例,中毒死亡4.8人;总中毒率为50.3%,总中毒死亡率为5.4%,均小于同期其他化学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总中毒率(56.8%)和总中毒死亡率(20.9%),导致中毒的主要化学物:氯气、无机酸、氨和光气是刺激性气体中导致中毒的主要化学物,四者累计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中毒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中毒起数、总中毒人数和总中毒死亡人数的62.0%、73.5%和72.3%,其中氯气中毒发生最多。

2004-2009年,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288起,共有3828例中毒患者,平均每起事件有中毒人数13例;其中171起事件出现死亡患者共348例,总的中毒病例病死率为91.09%。139起窒息性气体职业中毒事件中,共涉及中毒人数711例(占总中毒例数的18.157% );死亡例数236例(占67.182% ),病死率为33.119%;其中CO和H2S 两种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事故124起(占窒息性气体事故的89.121% )。刺激性气体引起的中毒事件以NH3、Cl2和光气等为主;有机溶剂引起的中毒事件以苯、甲苯、二甲苯等为主。

2013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84起,中毒637例,死亡25例。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同时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15起,中毒230例,死亡25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的化学物质是一氧化碳,共发生80起303人中毒。

共报告各类慢性职业中毒904例,以有色金属、轻工(农副食品加工、电子、制鞋等行业)、冶金、机械和化工行业居多。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砷及其化合物和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分别为285例、232例和231例。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

高桥镇是重庆市开县西北方向的一个边境镇,离开县县城约80公里。位于高桥镇晓阳村境内的“罗家16H”井,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该井设计井斜深4322米,垂深3410米,水平段长700米,于2003年5月23日开钻,设计日产100万立方米。在日常钻探过程中,该气井运行正常。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对该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预计无阻流量为400万-1000万立方米/天。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据统计,井喷事故发生后,离气井较近的开县高桥镇、麻柳乡、正坝镇和天和乡4

个乡镇,30个村,9.3万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累计门诊治疗27011人(次),住院治疗2142人(次),243位无辜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液氯泄漏事故

2005年3月29日18点50分,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上行线103K+300M处(淮安市淮阴区境内)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0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鲁HO0099液氯槽车由北向南,冲出隔离带到逆向车道,与鲁QA938挂卡车(运输液化气空钢瓶)相撞,致使鲁QA938挂车翻入路边沟中,鲁HO0099车侧翻在逆向车道,车身与槽罐脱离,并导致液氯大量泄漏,造成京沪高速公路交通中断。

淮安市消防支队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江苏省消防总队接报后又先后调集南京、徐州、连云港等支队消防官兵赶赴现场增援。救援过程中,消防官兵成功对泄漏的液氯槽车进行了堵漏,共安全疏散附近村庄3000余名村民,救出70余名中毒群众并护送到医院救治,并对整个事故处理过程实施了安全监护。

山西太原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

2008年l月l日,山西省太原市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月1日16时许,该公司的焦油加工车间组织清理燃料油中间储罐,在没有对作业储罐进行隔离,也没有对罐内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一名负责清理的工人仅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就进人燃料油中间储罐进行清罐作业,进罐后即中毒晕倒。负责监护的工人和附近另外一名工人盲目施救,没有佩戴任何安全防护用品就相继进入罐内救人,也中毒晕倒。3人救出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后,从与发生事故储罐相连的两个产品储罐取样分析,硫化氢含量分别高达56微克每克和30微克每克。

重庆某公司中毒窒息事故

2008年1月9日重庆市某公司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13人中毒(其中3人重伤)。事故发生在该公司的铁氧体颗粒生产车间。

1月9日,该公司员工在铁氧体颗粒生产厂房内进行菱锰矿和稀硫酸反应的中间试验。14时许,2名工人下到循环水池边去关闭反应罐底阀时,由于试验生成的含有硫化氢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反应罐进料口和搅拌器连接口逸出,在反应罐下部的循环水系统集聚,导致2名工人中毒窒息晕倒,落入1.6m深的循环水池。周边工人在未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相继进入循环水池施救也中毒窒息晕倒,事故共造成3名工人当场死亡,2名工人因抢救无效死亡,11人轻伤,3人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

(1)职业中毒的预防管理工作与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相距甚远,相关的制度如职业病报告制度、职工教育培训制度、职业有害因素告知制度、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设施制度、有害作业体检制度还远未落实。

(2)监管机构对于作为危化品的众多有毒物质的使用环节所进行的安全管理远未到位,职业中毒事故年年都在发生;急性中毒乃至死亡事故也时有发生;铅、苯中毒的危害持续至今;广为人知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所造成的危害依旧严重。

(3)部分企业守法自律观念薄弱,以牺牲职工健康和社会利益为代价换取利润的做法严重存在。企业管理人员未对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和突发状况的应对工作加以重视,往往报持着侥幸的心理。或者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职业中毒的相关工作,未对厂区的工作条件加以改善,例如增加通风措施,给员工配备相应的个体保护工具等,导致了职业中毒人数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发病比例,难以下降。

(4)员工对相关的职业中毒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微。员工没有进行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不了解如何应对突发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也不知道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懂得如何来保护自己以免受到一些毒物的侵害,从而防止慢性职业中毒的发生。

预防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职能;用人单位应加强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

(2)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对现场作业人员和救援组织人员要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培训,一旦发生中毒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危害;

(4)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工作;

(5)建立、健全生产设备维修和检修制度,杜绝因设备缺陷造成跑、冒、滴、漏现象。

参考文献

1.2000_2009年全国职业中毒状况规律分析和对策探讨_徐桂芹

2.1989至2003年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征_张敏

3.我国职业中毒的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_丁洁瑾

4.2004_2009年全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分析_裴雪松

5.2006_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特点分析与防治探讨_胡世杰

6.1989至2003年全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_杜燮祎

7.1989至2003年全国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_王焕强

8.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准备研究_邢娟娟

9.职业中毒场所盲目施救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_王勇毅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4一2007

11.浅谈职业中毒事故分析_郑鑫

12.化工企业职业中毒事故应急能力调查_樊晶光

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

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 镉中毒以环境污染与职业中毒两种形式危害人体健康,由于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镉中毒还没有特效治疗手段,所以企业与地方政府必须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环境预评价工作,防患于未然。 据新华网报道,2012年1月7日广西河池市龙江河出现许多死鱼,随后当地民众告知环保部门。1月15日,河池市环环保部门检测到龙江河镉严重超标,镉浓度超标80倍。此次事件严重影响沿江居民和下游广西柳州市370万人的饮水安全。事发后,广西官方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影响,向江中投放聚合氯化铝等稀释污染水体,力保柳州和下游水源安全。这次镉污染事件涉案企业是金城江立德粉材料厂,该厂将污水直接排放,该厂涉嫌违法的6名责任人被刑拘。 污染环境与危害健康的镉污染 类似广西河池的镉污染事件在我国也曾多次发生过。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2003年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引进一家民营股份制化工企业——长沙湘和化工厂,主要生产粉状硫酸锌和颗粒状硫酸锌,2004年4月,这家企业未经审批建设了一条炼铟生产线。此后不久,当地村民反映厂区周围树林大片枯死,部分村民相继出现全身无力、头晕、胸

闷、关节疼痛等症状。有关机构对周边群众进行体检,截止到2009年7月31日,在2888人中发现尿镉超标509人。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湘和化工厂厂区为镉严重污染区,周边500m范围内的土壤已经受到明显的镉污染,厂区周边500~1200m范围属轻度污染区,土壤镉含量随着厂区距离的增加呈现明显梯度递减。当地干部、群众痛心地说,“建起一个厂,毁了一个村”。当时,这一镉污染事件导致浏阳数千群众上街游行抗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经调查取证,将造成污染的湘和化工厂永久关闭,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被刑事拘留,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相关责任人在接受调查。 镉污染事件在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也曾发生过。1931年,位于日本中部的富山县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表现为手、脚、腰部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会发生全身疼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疼痛难忍,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由此得名“痛痛病”。1946—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 痛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中毒所造成。 “痛痛病” 引起日本及世界各国重视。人们由此意识到镉的危害。在我国,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慢性镉中毒事件,正在以环境污染和职业中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 1范围 本准规定了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防护措施及应急救援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逮、改建和拆除等施工活动的企业、事止及个体经济组织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及卫生行政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和项目监理对施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索职业接触限值第l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3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GBZ/T198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 GHZ/T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 GB/T3608高处作业分级 GB/T l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绎、使用与维护 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称准。 3,1 施工现场 经批准进行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参工程的新建、扩建、改

建和拆除等施工活动所占用的施工场地。 3.2 项目经理 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授权或委托代理人。 3.3 项目经理部 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和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组建的、进行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的组织机构。 3.4 项目监理 监理单位派驻工程项且负责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或责任人。 3.5 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3.6 项目分包 承包人将其承包合同中所约定工作的一部分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承担,简称分包。 4 基本要求 4.1 项目经理部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责任制,项目经理为职业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施工经理为直接责任人。施工队长、班组长是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施工队、本班组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4.2 实行总承包和分包的施工项目,由总承包单位统一负责施工现场的职业卫生管理,检查督促分包单位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内容应当在分包合同中列明。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包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项目经理部应根据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适用于分包队或临时工的施工活动。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1、鞋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正己烷、苯多存在于用作粘合剂的胶水中,工人长期接触极可能会引起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 2、玩具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玩具厂用到的一些油漆中含苯、铅,容易引起苯中毒、铅中毒。用三氯乙烯、正己烷、天拿水(含苯)作为清洗剂,易引起三氯乙烯中毒、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用含有二氯乙烷的胶水作粘合剂则引起二氯乙烷中毒。玩具制造多有噪音,易损伤听力。 3、宝石加工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切割、雕刻、抛光、打磨等工序接触粉尘,易引起尘肺病中的矽肺。 4、电子厂容易出现哪些职业病 焊锡工人易患铅中毒,清洗电路板用到白电油(含正己烷)、三氯乙烯、或天拿水,易引起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和苯中毒。一些电子产品中含铅、汞、镉等金属,可能会引起铅中毒、汞中毒、镉中毒。 5、皮具、皮件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有些皮具厂用含苯、正己烷、二氯乙烷的粘合剂,容易

引起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 6、印刷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用白电油、汽油、天拿水作清洗剂,清洗印刷机器的油墨和印刷品,引起正己烷中毒、汽油中毒、苯中毒。 7、五金厂常出现的职业病打磨、抛光产生的粉尘引起尘肺。使用三氯乙烯、天拿水、白电油清洗产品,引起三氯乙烯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 8、玻璃厂常出现的职业病 制造玻璃要用到二氧化硅(沙子)作为原料,吸入粉尘会引起矽肺。 9、陶瓷厂常出现的职业病 陶瓷厂以陶土为原料,长期吸入这些粉尘极易引起陶工尘肺。烧制陶瓷温度很高,夏天易引起中暑。 10、纸箱厂常出现哪些职业病 纸箱厂通常用到胶水作粘合剂,这些胶水中含苯,有臭味,并且易引起苯中毒。 11、集装箱厂常出现的职业病 电焊、喷漆工人易患电焊工尘肺,焊条含铅、锰,还会引起铅中毒、锰中毒。喷漆含苯,很容易引起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职业病肿瘤)。喷砂、打砂还会引起尘肺中的矽肺。 集装箱所用铁板要经过打磨、冲压,在此过程中产生很

防中毒措施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 防 治 职 业 中 毒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二零一六年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防治职业中毒安全技术措施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职业中毒的发生必须具有某些条件:生产环境中存在某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而且,这种化学物质要达到可导致人中毒的浓度或数量,生产者必须接触一定的时间且吸收了达到或超过中毒量的有毒物质。所以,职业中毒的发生实际上是有毒物质、生产环境及劳动者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切断三者之间的联系,职业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结合我矿实际综合考虑预防措施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消除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通过改革生产工艺流程消除有毒化学物质;用无毒的代替有毒的或用低毒的代替高毒的化学物质是最理想的措施。如采用无氰电镀工艺、无苯胶水、用毒性较低的甲苯、二甲苯代替高毒的苯等等,从根本上消除了危害较大的氰化物中毒和苯中毒的发生等。 (二)、降低车间毒物的浓度 如果不能依靠工艺有效消除毒物,则通过有效降低工作场所的有毒物质的浓度,具体可以采取管道化、密闭化和自动化生产和加强通风排毒设施,降低车间毒物的浓度,使之达到卫生标准,保护劳动者健康。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加强通风排毒将逸散在空气中的毒物排到车间外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如利用厂房窗户对流的自然通风、加强机械通风。同时还要注意在生产过程中卫生设施的布局。使之符合劳动卫生要求,如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工序和车间要单独设置,避免有毒和无毒工序车间混合在一起,以尽量减少接触毒物的人数和影响范围。 (三)、加强个体防护

做好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在不能消除毒物或不能降低毒物浓度时显得非常重要。防护服装、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一方面可防止腐蚀性毒物对皮肤、粘膜的直接损害,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毒物经皮肤粘膜吸收;防护口罩可有效阻止毒物从呼吸道吸收,一般如以粉尘、烟、雾等形式存在的化学物可选用机械过滤式的纱布口罩,而以气体、蒸汽形式存在的化学物则可选用化学过滤式防毒口罩,但要注意合理选用滤料。另外,注意加强个人卫生,如教育工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在车间饮水,进食和吸烟,下班后更衣沐浴等措施可减少职业中毒的发生机会。同时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也可防止中毒发生。 (四)、加强生产环境和健康监测 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及时找出毒物浓度超标的原因并及时处理,同时加强机械设备和通风设备的维护管理。严格就业前体检,检出就业禁忌症;并坚持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工人健康受损情况并及时处理。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 职防科 2016年1月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420-52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白银集团股份公司生产作业现场安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三条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四条各工程公司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必须依法对员工健康承担法律责任,保障劳

预防职业中毒的综合性措施(最新版)

预防职业中毒的综合性措施 (最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6

预防职业中毒的综合性措施(最新版) 工业毒物的种类繁多,影响面大,职业中毒约占职业病总数的一半。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为预防职业中毒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对职业中毒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 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十分重视预防职业中毒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预防职业中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企业内部接触毒物的性质,制定预防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2.消除毒物 在生产中,利用科学技术和工艺改革,使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的物质。

3.降低毒物浓度 降低空气中毒物含量使之达到或者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为此,首先要使毒物不能逸散到空气中,或消除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其次,对逸出的毒物要设法控制其飞扬、扩散,对散落到地面的毒物应及时消除;第三,缩小毒物接触的范围,以便于控制,并减少受毒物危害的人数。降低毒物浓度的方法包括: (1)改革工艺。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过程,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采用远距离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等等。如用真空灌装代替热灌法生产水银温度计,用四氯乙烯代替四氯化碳干洗衣物,用静电喷漆代替人工喷漆等。 (2)通风排毒。应用局部抽风式通风装置将产生的毒物尽快收集起来,防止毒物逸散。常用的装置有通风柜、排气罩、吸气罩等,排出的毒物要经过净化装置,或回收利用或净化处理后排空。 (3)合理布局。不同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11587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常以粉尘、烟、雾、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因此,职业中毒大多是由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毒物所致。有些毒物易通过皮肤吸收,故经皮肤进入体内而引起中毒也较常见。 目前世界上的化学物多达200余万种,常用的有及7万余种。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接触到毒物。生产性毒物按其致病作

建筑行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建筑行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建筑业企业,容易导致的职业病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六、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

13种常见性职业病的中毒症状

13种常见性职业病的中毒症状 作者:易安网来源:易安网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3日 ⑴慢性苯中毒症状 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是引起骨髓造血障碍。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有头晕、头痛、无力、失眠、多梦多神经衰弱症状,或齿龈、皮肤出血,女性月经失调或过多。血液变化是主要表现,开始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⑵慢性铅中毒症状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铅烟或铅尘,感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无力、并有腹胀、腹部隐痛、便秘等症状,为轻度铅中毒。病情加重时,可有腹部阵发性绞痛(铅绞痛)、伸肌无力,胶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贫血。严重中毒时,出现铅麻痹(腕下垂)或中毒性脑病。 ⑶慢性正已烷中毒症状 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及胃肠道吸入人体。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四肢(偶见面部)远端感觉异常,自觉对称性指及趾端麻木。对痛觉、触觉感觉迟钝。严重者出现肌无力,握拳无力,难提重物,甚至垂足、垂腕,行走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疲乏、心跳、手心多汗等,周围神经病变。高浓度接触可引起肝肾损害。 ⑷慢性三氯乙烯中毒症状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入体内。 早期中毒者自诉食欲减退,腹胀,有恶心、呕吐、肝区痛,伴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人会出现痛,触觉障碍,胸部压痛感,心跳,心律不齐。长期皮肤接触可出现皮炎、湿疹、大疱,易继发感染。 急性中毒会在吸入高浓度三氯乙烯后发生头晕、乏力、心跳、颜面潮红、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甚至意识模糊、神经损害、肝肾损害,少数病人出现药疹样皮炎。

⑸慢性锰中毒症状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含锰烟及锰尘引起中毒。 早期主要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神经衰弱症状,并觉下肢乏力、沉重、四肢酸痛、腓肠肌痉挛,肌张力增高(尿锰、发锰升高);严重时损伤大脑维体外系神经,出现行走不协调、口吃、语言单调,表情呆板,情绪易激动,肌张力增高,甚至出现“胸难样步伐”、“顿座”、手指震颤、摇头、眼球突出、脑萎缩等严重症状。 ⑹慢性汞中毒症状 主要以汞蒸汽形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 会有睡眠障碍、失眠、不易入睡、多梦,甚至焦虑不安、抑郁、自觉等神经精神损害,并有胸闷、心悸、多汗、恶心、肝大、牙龈出血,有“汞线”。严重时出现意向性震颤,先由手指开始震,后会延及舌、唇、肌肉震颤,甚至出现上、下肢呈跳跃状抖动,写字、系扣等粗细动作都困难,最终发生痴呆、语言困难、步态不移、手、舌、眼脸大震颤等汞中毒性脑病。高浓度吸入后部分人会出现肾脏损害,女工可出现月经紊乱、流产、早产。 ⑺慢性砷中毒症状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少量也可经皮肤、粘膜进入人体。 最突出表现为皮肤色素沉者,角化过度及疣状增生,甚至形成砷性溃疡、剧痛,不易愈合。此外,尚有头痛、乏力、消化不良、腹泻、消瘦、肝脾肿大、贫血、周围神经痛等病症。急性中毒早期最突出的是急性胃肠炎,甚至引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部分出现多发性神经炎。 ⑻矽肺的症状 得了矽肺后最常感觉到的是气短,早期只是在重体力劳动时出现,以后在一般劳动甚至休息时也出现气短,病情严重时在静止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甚至不能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常以粉尘、烟、雾、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因此,职业中毒大多是由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毒物所致。有些毒物易通过皮肤吸收,故经皮肤进入体内而引起中毒也较常见。 目前世界上的化学物多达200余万种,常用的有及7万余种。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接触到毒物。生产性毒物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等毒物。按毒物所损害的主要器官或系统则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肝脏毒、肾脏毒等。 一氧化碳中毒 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有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如燃烧、浓烟等,且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症状: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②中度: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的日后可完全恢复。③重度: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常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 处理: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硷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是含硫有机物分解或金属硫化物与酸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气体。无色,具有臭鸡蛋味,易挥发,燃烧时可产生蓝色火焰。它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目前,有70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硫化氢,如采矿、石油开采、提炼、皮革鞣制、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

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

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镉中毒以环境污染与职业中毒两种形式危害人体健康,由于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镉中毒还没有特效治疗手段,所以企业与地方政府必须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环境预评价工作,防患于未然。 据新华网报道,2012年1月7日广西河池市龙江河出现许多死鱼,随后当地民众告知环保部门。1月15日,河池市环环保部门检测到龙江河镉严重超标,镉浓度超标80倍。此次事件严重影响沿江居民和下游广西柳州市370万人的饮水安全。事发后,广西官方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影响,向江中投放聚合氯化铝等稀释污染水体,力保柳州和下游水源安全。这次镉污染事件涉案企业是金城江立德粉材料厂,该厂将污水直接排放,该厂涉嫌违法的6名责任人被刑拘。 污染环境与危害健康的镉污染 类似广西河池的镉污染事件在我国也曾多次发生过。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2003年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引进一家民营股份制化工企业——长沙湘和化工厂,主要生产粉状硫酸锌和颗粒状硫酸锌,2004年4月,这家企业未经审批建设了一条炼铟生产线。此后不久,当地村民反映厂区周围树林大片枯死,部分村民相继出现全身无力、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症状。有关机构对周边群众进行体检,截止到2009年7月31日,在2888

人中发现尿镉超标509人。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湘和化工厂厂区为镉严重污染区,周边500m范围内的土壤已经受到明显的镉污染,厂区周边500~1200m范围属轻度污染区,土壤镉含量随着厂区距离的增加呈现明显梯度递减。当地干部、群众痛心地说,“建起一个厂,毁了一个村”。当时,这一镉污染事件导致浏阳数千群众上街游行抗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经调查取证,将造成污染的湘和化工厂永久关闭,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被刑事拘留,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相关责任人在接受调查。 镉污染事件在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也曾发生过。1931年,位于日本中部的富山县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表现为手、脚、腰部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会发生全身疼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疼痛难忍,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由此得名“痛痛病”。1946—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痛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中毒所造成。 “痛痛病”引起日本及世界各国重视。人们由此意识到镉的危害。在我国,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慢性镉中毒事件,正在以环境污染和职业中毒两种形式,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预防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措施(标准版)

预防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措施 (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8

预防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措施(标准版) 根据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相应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劳动者在使用化学品时的安全。 1.呼吸防护措施 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是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人人体引起职业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防护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保护措施,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改善劳动条仵,降低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浓度。用于防毒的呼吸器材,大致可分为过滤式防毒呼吸器和隔离式防毒呼吸器两类。 2.皮肤防护 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眼镜等,这些防护用品可以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皮肤的接触。对于外露的皮肤,则需涂上皮肤防护剂。由于工种不同,

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也因工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操作者应按工种要求穿用工作服等防护用品,对于裸露的皮肤,也应视其所接触的不同物质,采用相应的皮肤防护剂。 皮肤被有毒物质污染后,应立即清洗。许多污染物是不易被普通肥皂洗掉的,而应按不同的污染物分别采用不同的清洗剂。但最好不用汽油、煤油作清洗剂。 3.消化道防护 防止有毒物质从消化道进人人体,一是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在有毒工作场所作业时,应按照规定不饮水不吃食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二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洗手,注意搞好个人卫生。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职业健康管理各项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年05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14年10月01日实施。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本规范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 3.1职业健康监护 3.2职业病 3.3职业禁忌证 4.总则 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4.2责任和义务 4.3工作程序 4.4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4.5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4.6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4.7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4.8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4.9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4.1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4.1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 4.12常规医学检查的内容

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5.2四乙基铅 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5.8氧化锌 5.9砷 5.10胂/砷化氢(砷化三氢) 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5.12磷化氢 5.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5.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5.15有机锡化合物 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5.17羰基镍 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5.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5.20二硫化碳 5.21四氯化碳 5.22甲醇 5.23汽油

5.251,2-二氯乙烷 5.26正己烷 5.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5.28三硝基甲苯 5.29联苯胺 5.30氯气 5.31二氧化硫 5.32氮氧化物 5.33氨 5.34光气 5.35甲醛 5.36一甲胺 5.37一氧化碳 5.38硫化氢 5.39氯乙烯 5.40三氯乙烯 5.41氯丙烯 5.42氯丁二烯 5.43有机氟 5.44二异氰酸甲苯酯 5.45二甲基甲酰胺 5.46氰及腈类化合物 5.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职业病预防措施

关于职业病预防措施的管理制度 一、目的 1、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规范职业健康监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规定了对生产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治理的要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及职业病诊断治疗的管理要点、方法和内容。 二、要求 1、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公司总经理对公司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生产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的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在任职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产生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治理,使其达到国家劳动卫生标准。 2、技术部和各生产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工程项目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规定;在推广新技术、采用新工艺、购置新设备和使用新材料(简称“四新”)时,保证劳动卫生条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三、职责 1、安监部是职业病预防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和计划;负责委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按规定做出报告;参与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2、人力资源部是负责组织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到职业病防治医院进行就业定期体检,负责建立全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各生产部门配合完成本部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负责本部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劳动卫生培训,指导正确使用、维护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四、职业病危害告知与教育 1、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公司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2、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处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告知产生有害因素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3、人力资源部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 4、各职能部门及生产部门应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治理 各部门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应本着投资小见效快的原则,尽可能采用成熟、先进的智力技术和方法;对于投资较大的治理项目,各部门主要领导应召集有关部门对项目的可行性认真分析研究,设计方案确定后,于每年11月底前列入下一年度的安措计划,并上报安监部。 六、作业环境管理 1、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代表点由安监部配合政府职业病防治部门共同确定或定期修订。安监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定点清单》,各生产部门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代表点处明示该点的名称、浓度标准、浓度实测值等内容。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 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 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 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 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 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 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 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第十一条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卫生工程防护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业作业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防止发生职业中毒的一切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三同时”原则。“三同时”原则是指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事故应急救援设施。指有毒有害气体工作场所由于误操作、违章作业、生产设备破损或其他意外因素等,引起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为避免发生急 性职业中毒或控制事故危害程度而设的个人防护、通风、紧急停机、防火、防 爆等急救设施。 第十四条毒物源。指作业场所中可能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源头。 第十五条毒物源控制。指针对工业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散发源头采取的密闭、隔离、通风排毒等技术措施。 第十六条排毒系统。指作业场所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散发的从毒物源到排入大气之前的全套通风排毒设施。 第十七条毒物排放控制。指排毒系统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向大气排放之前控制其浓度或排放量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各类技术措施。 第三章基本规定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1、对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的要做好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井下各巷道、硐室、掘进工作面都必须安设防尘洒水管路,并按规定距离留设闸阀,安装喷雾洒水装置。 (2)掘进机都必须有内、外喷雾,压力符合规定要求,做到有水开机、无水停机。 (3)工作面放炮前必须洒水喷雾,进行灭尘。 (4)在放炮和机组割煤过程中,必须打开水幕净化风流。 (5)坚持使用水炮泥和湿式钻眼法。 (6)皮带机头、刮板机头等各转载点必须安装喷雾洒水装置。 (7)构筑合格的通风设施,合理分配风量,防止风速过大引起煤尘飞扬。 (8)定期冲涮巷道。 (9)每月测尘次数不得少于2次,指导安全生产,使全尘、呼吸性粉尘降低到最小值。 (10)在易产生粉尘处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以提示作业人员引起重视。 (11)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

工作业人员提供防尘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2、噪声防治:设备选型上选择低噪音高效率的设备。 (1)对主要通风机、压风机、局部通风机、鼓引风机等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安装消声器。对水泵、轴流风机、压风机等设备安装时设减震基础,并置于设备房内。 (2)在生产中加强管理,机械设备应坚持定期维修,使各类机械设备保持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 (3)作业场所噪声不得超过85dB(A)。大于85dB(A)时,对直接接触高噪设备的操作工人采用戴隔声耳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大于或等于90dB(A)时,对产生噪音设备采用隔声间或隔声罩的方法进行降噪处理。对破碎间、通风机房、绞车房、压风机房等厂房门窗做隔声处理,并设置隔声控制室。 3、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实行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424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方案范本 编号:YTO-FS-PD424 2 / 2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在预防职业中毒中,应遵循“三级预防”的原则。 1.消除毒物 2.降低毒物浓度:使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减少人体接触水平。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 技术革新、通风排毒:如果工艺不允许密闭或密闭不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毒物逸散到车间空气中,要采取局部排风措施排除毒物; 建筑布局合理:分开有毒无毒工序、尽可能将毒物逸散车间独立出来。 3.个人防护:(过滤式口罩、防毒面具、滤料选择)。 4.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防止跑、冒、滴、漏。 5.职业卫生服务:对人员体检、对场所检测。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3.1.7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ICS 13.100 C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 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05月14日发布,自2014年10月0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Z 188—200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5.2.2、5.4.4、5.5.5、5.6.5、5.7.4、5.8.2、5.9.4、5.10.2、5.12.2、5.13.2、5.14.2、5.15.2、5.17.2、5.22.2、5.24.2、5.25.2、5.27.2、5.29.4、5.34.2、5.36.2、5. 37.2、5.38.2、5.43.2、5.46.2、5.47.2、5.48.2、5.49.4、5.51.2、5.52.2、5.55.2、5. 58.4、6.1.4、6.2.4、6.3.5、6.4.4、7.4.5、8.2.2为推荐性的,其余均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GBZ 188—2007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删除原总则中“责任与义务”; ——将离岗后医学随访改为离岗后健康检查。增加了焦炉逸散物、铬及其无机化合物离岗后的健康检查,删除了三硝基甲苯离岗后的健康检查。离岗后的健康检查修改为推荐性; ——取消了原标准中有关化学物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各项检查,原则上修改为:有慢性肝脏毒性的化学物质,上岗前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必检肝功能,选检肝脾B超;相应增加在岗期间的生物学监测频次,即项目中每半年检查肝功能1次,健康体检每年1次; ——进一步严格职业禁忌证的范围,特别是只有急性中毒的化学物的职业禁忌证; ——部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为推荐性的,健康检查周期由2年改为3年; ——增加接触焦炉逸散物和有机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删除原附录C、原附录D,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片)技术要求; ——增加附录E(资料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上海市职业病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电网公司职业病防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起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