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认识11—15(二)

我的数学:认识11—15(二)

数学:认识11—15(二)

活动目标:

1、知道15以内数的顺序,能按序排列数字11—15。

2、进一步体验自然数列11—15之间差1的关系。

3、能较专心地完成幼儿用书上的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32—6,数物卡(11—15,汽车、锁、书本、苹果、菠萝图卡),同等大小的积木11块(教师自备)

学具:幼儿用书P12-13,数物卡(11—15,汽车、锁、书本、苹果、菠萝图卡),同等大小的积木每人15块(教师自备)

经验准备

1、能比较出1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数量的多少。

2、能两两合作玩游戏。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

1、教师出示用积木搭的11层“楼房”

师:小区建造楼房,瞧,这是麦思搭的楼房,数一数有几层?

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楼房的层数。

2、幼儿接搭。

师:麦思还想请你们帮他搭12层、13层、14层和15层的楼房,你们也来试一试吧,你想搭多少层的?

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垒高搭建成“楼房”。

二、问题解决

1、教师出示打乱数序的物品卡,师:卡片上有什么?各有几个?

引导幼儿说出卡片上实物的名称以及数量。

(2)师:你们能帮麦思从最少的一张排列到最多的一张吗?

请一名幼儿尝试排列,集体观察。

(3)师:他是怎么排的?是不是从最少的排到最多的? 集体检查,教师带领幼儿按顺序读一读。

2、按序排数字卡。

(1)教师出示数字卡11—15,师:认识卡片上的数字吗?你看到了几的数字卡?引导幼儿说出数字卡。

(2)师:你会从最小的数排列到最大的数吗?

幼儿尝试排列数字卡,每人自己排出11—15的数序,排好后,相互检查排得对不对。

三、操作与拓展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介绍操作内容。

(1)数阶梯:麦思去动物园,他一边走,一边数阶梯,阶梯上的数还没贴完,请用贴纸帮他完成数数,再说一说他一共走了多少层阶梯。

(2)领纪念品:大家在排队领纪念品,麦思一家也在队伍里,现在轮到6号了,数一数,麦思一家人分别拿到了几号牌子,拿出数字贴纸,在方框里贴上正确的数字。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师幼一起交流操作结果。

请个别幼儿介绍“领纪念品”活动的操作结果,说一说麦思一家每个人分别拿了几号的牌子。

4、拓展游戏。

(1)游戏“哪队排的快”。

师:我们玩一个“哪队排的快”的游戏。将10张椅子排成两排(每排5张,间距大一些),两排的每张椅子上都有一张数字卡(数字卡的字朝下,空白面朝上,11—15不按顺序),请10名幼儿分成两队,每队对应一排椅子,每人对应一张椅子,教师发出指令“排队”,每队的幼儿拿起自己椅子上的数字卡,看看自己是数字几,每队按数的顺序在椅子上坐好,哪队先排好且顺序正确,哪队获胜。

(2)师幼共同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11—15的数序。

二年级数学下《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百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材第95、第96页) 1.探索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准确口算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 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合作的意识。 重点:学会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能够准确口算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 课件。 师:近些年,我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国家政策好,农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大家看,这是张爷爷家刚刚添置的彩电和冰箱。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11图) 生:彩电1000元,冰箱2000元。 师:帮爷爷算算买这两样电器一共花了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生:加法。 师:对!解决这个问题要把1000和2000加起来,而这里的1000和2000都是整千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教学例11。 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生1:1000是1个千,2000是2个千,1个千加2个千就是3个千,也就是3000。 生2:我想因为:1+2=3,所以:1000+2000=3000。

师:这些想法对吗? 生:都对。 师:谁能算算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 生:应该用减法计算2000-1000,计算的时候跟加法计算相似,2个千减1个千还剩1个千,所以:2000-1000=1000。 2.教学例12。 师:如何计算80+50=? 生:就是计算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所以80+50=130。 师:那130-50呢? 生1:我们刚刚计算过80+50=130,所以130-50=80。 生2:我们也能够这样想,130是13个十,从13个十里面去掉5个十还剩8个十,所以130-50=80。 师:那么900+600呢?1500-600呢? 生:同理,9个百加6个百就是15个百,即1500,所 以:900+600=1500,1500-600=900。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开火车的小游戏,看哪个组算得又对又快,大家不参赛的就作评委,注意听算得对错哟。(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在学生中选两组实行比赛,其余学生判断对错。 师: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2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交流汇报。生1:求一共有多少袋麦子,用加法计算,700+800=1500(袋)。 生2:求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用减法计算,1500-1000=500(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专项专题训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专项专题训练 1. 窗户、门上的角一般都是()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2. 长方形较短的边我们叫他______,较长的边我们叫他______。 3.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是直角?() 4. 比直角小的是() A .直角 B .锐角 C .钝角 5. ____________ ______ 6. 长方形的相邻两条边一样长() 7. 黑板的角都是______角,它是一个______形。 8. 红领巾有几个角?() A .1 B .2 C .3 9.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

10. 国旗有四个直角。() 11. 观察角的大小,要看( )。 A .所画两边的长短 B .两边张开的大小 C .两边的粗细 12.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13. 一个角有______个顶点,______条边。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长,角也会变大。 B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短,角就会变小。 C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长了,角的大小不变。 15. 30°与30°C的意义() A .相同 B .不相同 16. 你能从中找到______图形。 17. 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A .一条直线 B .锐角 C .钝角 D .直角 18.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19. 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______)个角(______)个角(______)个角(______)个 角 (______)个 角 20. 锐角拼在一起,拼成的有可能是钝角.______(判断对错) 21. 选出比直角大的角() A . B . C . 22. 下面图形中,有两个直角的是______。 23. 这六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______是直角,______比直角大,______比直角小,请你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4. 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25. 红领巾有几个锐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4页。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知识链接 用直尺量一量窗户的宽度,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有没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和更适合量窗户宽度的尺子。 准备一把米尺,或一米长的木棍。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瞧,天使姐姐来了,她还带来了一些小方块(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 (再出示“一板”小方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一板”有多少个小方块呢? (1)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 (2)同桌交流。 (3)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小结:可以先一个一个数,数出一条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一板有10条,也就是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一板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也就是几个百。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 (1)分别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 (2)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百,那“3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8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 A、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看法。 B、汇报结果。 2、认数。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座智慧城堡,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得到“智慧星”,想要吗? (2)出示方块图(3堆2条),问:一共有几个小方块?(320个)你是怎么知道的?3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呢? (3)又增加了4个小方块,让学生猜一猜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方块呢?(324个)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 (4)谈话:我们用计数器来拨一拨好吗?同桌合作,拨计数器,并读一读这个数。 (5)提问:324中的“3”表示什么?“2”呢?“4”呢?324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练习题三套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共3套)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 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中有()直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小学二年级角的认识练习题(B)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练习——角的初步认识 姓名: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3、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大的画△,小的画○。 □□□□ 三、我会数。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四、我会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新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尺子、课件等,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异?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课学习 (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字典的长度,可以选择曲别针、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师:我们都用同样长的纸条量,结果会怎样呢? 生:一样长。

师生总结: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二)认识尺子。 1. 师: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 你们发现什么了? 3. 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 师:不仅你们尺子上的1厘米都一样长,全世界的1厘米都是这么长。 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师生总结: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演示,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6.测量。 师拿出一支铅笔,师生共同测量。 量的时候,左端一定要对准0刻度,看右端铅笔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汇报结果及测量方法。 三、结论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 2. 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 手掌宽()厘米。 一乍长()厘米。 臂长()厘米。 2.说说还有哪些物体长1厘米? 五、作业布置 自己量一量数学课本,及课桌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你能用你手上的学生尺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吗?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们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教师指出:量教师的长、操场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横向、纵向建立1米的表象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教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整百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整百数》教案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能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能用学具(小方块、计数器等)表示整百数和一千;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回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上午数量大约是几百,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难点: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演示幻灯片 问:小朋友,计数器上的数是多少?8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演示幻灯片 问:现在是多少?90里面有几个十?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问:这三个数都是几位数? 3、演示幻灯片

问:这是多少?100是几位数?100里面有几个十?那么100里面又有几个一百呢?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认识整百数) 二、学习新知 1、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 (1)幻灯片演示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百,那么三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那六板呢?八板呢? (2)讲述:刚才我们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拔了一颗珠,是多少?那老师在百位上再拔一颗,又是多少呢? 师在百位上拔5颗珠,问:看看现在是多少? 小结:百位上有几颗珠,就表示有几个百,是几百? (3)学生操作 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分别拔出400、500、700、900等数。 讲述:刚才我们XX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拔出了900,九百再添上一百是几个百?那10个百是多少呢?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你们想知道第四位是什么位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计数器,学生试读千位。 问:我们已经知道个位上一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一个十,百位上一颗珠表示一个百,那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多少呢? (4)学生尝试拔一千 请一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尝试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

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1新人教版20190404175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口算。 40+50= 90-60= 90+10= 80-50= 60+30= 100-70= 20+70= 10+90= 60-20= 2. 填一填。 (1)80里面有()个十;150里面有()个十。 (2)500里面有()个百;1300里面有()个百。 (3)4000里面有()个千;10000里面有()个千。 (4)2000里面有()个千,2000里面有()个百。 二、探究新知

用加法计算: 1000+2000=3000 (元) 方法一: 1000 + 2000 = 1个千+ 2个千=3个千 方法二: 1000+2000=3000 1+2=3 1000+2000=3000 方法三: 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二、探究新知 用减法计算:2000-1000=1000 (元) 方法一: 2000-1000=1000 2-1=1 方法二: 2个千减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

方法三: 想加法:1000+()=2000 2000-1000=1000 二、探究新知 80+50=130 方法一: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方法二: 想加法:50+()=130 130-50= 130-50=80 方法: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三、知识运用 1. 计算。 200+400= 3000+6000= 600-400= 9000-3000= 70+50 = 800+900= 120-50 = 1700-900= 2. 捉鼠竞赛。 3. 算一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物中感知角 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 认识厘米教案

1认识厘米 课时目标导航 认识厘米。(教材第2~3页例1~例3)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厘米,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纸条、图钉、订书钉。 学生准备:刻度尺、图钉、纸条、铅笔。

一、情景引入 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提示: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学习新课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 提示: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如: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2)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明确:①不准确,大人和小孩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②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小孩,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③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3)收集生活中常用来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①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②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准备。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2)认识米和用米量

爽爽文库汇编之 认识米和用米量

情景 ,激 趣生 疑。 景。 师:你看后有什么想法,请跟大 家交流一下。 量结果很不准,感觉很麻烦。厘米作单位。 (2)食指宽大约1厘米。 (3)下图中的蜡笔长(4)厘 米。 2.填一填。 (1)从尺子的刻度0到刻度1 是1厘米。 (2)从尺子的刻度2到刻度5 是3厘米。 (3)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6米=(600)厘米 500厘米=(5)米 4米=(400)厘米 300厘米=(3)米 二、自 主探 究,理 解释 疑。 1.动手测量,释疑。 (1)用课前准备的长约12cm的 三角尺测量黑板的长,把测量结 果告诉大家。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2.导入单位“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像黑板的长, 通常用比“厘米”高级一些的单 位——“米”作单位。补充:米 可以用字母“m”表示。 1.(1)小组代表测量黑板的 长度,并汇报。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生1:这把尺子太短,量黑板 太麻烦。 生2: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吗?我想用尺子量。(老师纠 正:应该是高级一些的单位) 2.明确单位“米”及用字母“m” 表示。 三、实 物体 验,感 受新 知。 1.认识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 系。 (1)出示米尺,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学生尺和米尺,看看米尺有什么特 点。 (2)用尺量一量,看看米尺上一个 小格有多长。 (3)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数一数,你 发现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米=100厘米) 1.(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 汇报:米尺上的刻度是10、20、 30……。 (2)比较、测量。发现:米尺 上一个小格是1厘米。 (3)小组分工,测量、数出1 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 得出:1米=100厘米 2.(1)同桌合作,动手测量臂 展长度,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4.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师宽约6(米)。 (2)黑板长约3(米)。 (3)小明身高126(厘米)。 (4)课桌高70(厘米)。 (5)教室门高2(米)。 5.估一估,填一填。 狗熊高约(1)米。 小狗高约(20)厘米。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 3、使学生会品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 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计数器、方块模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最大的一位数是多少?加上1位是几位数? 2、按照10、20、30……的规律要全体学生数到90,再数91、92……99。再加上1所得的和是几位数? 3、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小方块模型图,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教师板书:10个一是十。提问:十里面有几个一? 出示十个木块一条的实物或图片,一十一十地数,从10 数到100,提问:一百里面有几个一?几个十? 板书:10 个十是一百。 (2)出示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说明数大些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九百。 提问:九百里面有几个一百?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多少? 板书:10 个一百一千。 (3)全班同学齐读教师板书的内容 教师说明百和千是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相互紧邻的邻居,又称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4)让学生看课本例子1的插图,齐读结语并回答: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有什么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有什么关系? 千和百之间是不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板书:一-----十------百------千。 10 10 10 (5)小结: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2、小结:掌握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根据需要可以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角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一角两角的角、角落等,而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学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接触到,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设计理念: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重点知识及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重点知识及练习题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量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重合就是直角,没有重合就不是直角。 5、三角尺都有(1)个直角和(2)个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如果张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7、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8、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 答:拿一张不规则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10、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11、拼角:一直(角)加一锐( 角)就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12、当钟面上是(3)时整和(9)时整时,时针和分针都成(直)角。 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角有()个顶点,( )条边。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 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依据估量的长度合理选取长度单位。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点难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2.建立长度观念,会选取合适的长度单位,会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指导】 1.注意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拃”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4.注意让学生先估量物体的长度,再来选取合适的单位。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比较量较长物体长度和较短物体长度时所用 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选取正确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并能够根据测量对象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1课时 第4课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课时 第5课时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完整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的认识 一、判断。 别针长5米 ( ) 铅笔长50厘米 ( ) 小明高2厘米 ( ) 二、填空。 (1) 32厘米-9厘米=( )厘米 (2) ( )厘米+8厘米=38厘米 (3) ( )厘米-7厘米=40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84厘米○48厘米 44厘米○50厘米 四、填空。 40厘米+60厘米=( )厘米 15厘米+5厘米=( )厘米 五、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试着画一个每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 曲别针长3()一张儿童床长2()七、判断正误。 (1)人的大拇指指甲盖大约是1厘米。()(2)300厘米=100厘米+200厘米。() (3)一条线段长8厘米。()

参考答案 一、×;×;× 二、 23;30;47 三、>;< 四、 100;20 五、略 六、分析:学习长度单位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长度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则用米作单位。1米大约有两臂伸开的长度;1厘米约只有图钉的长度。由此可以判断:铅笔和曲别针的长度可以选择“厘米”作单位;大树和儿童床则应该选择“米”作单位。 答案:铅笔长18(厘米)一棵大树高10(米) 曲别针长3(厘米)一张儿童床长2(米) 七、分析:“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因此不但要掌握它们各自的实际长度,还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即1米=100厘米。 第(1)题的错误是没有记清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这题正确的应为2米=200厘米。 第(2)题也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300厘米里应有3个100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300厘米里有3个100厘米,这题应为300厘米=3米。第(3)题是正确的。因为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教育资料】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整百数

【教育资料】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整百数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能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能用学具(小方块、计数器等)表示整百数和一千;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回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上午数量大约是几百,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难点: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演示幻灯片 问:小朋友,计数器上的数是多少?8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演示幻灯片 问:现在是多少?90里面有几个十?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问:这三个数都是几位数? 3、演示幻灯片 问:这是多少?100是几位数?100里面有几个十?那么100里面又有几个一百呢?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认识整百数) 二、学习新知 1、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 (1)幻灯片演示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百,那么三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那六板呢?八板呢? (2)讲述:刚才我们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拔了一颗珠,是多少?那老师在百位上再拔一颗,又是多少呢? 师在百位上拔5颗珠,问:看看现在是多少?

小结:百位上有几颗珠,就表示有几个百,是几百? (3)学生操作 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分别拔出400、500、700、900等数。 讲述:刚才我们XX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拔出了900,九百再添上一百是几个百?那10个百是多少呢?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你们想知道第四位是什么位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计数器,学生试读千位。 问:我们已经知道个位上一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一个十,百位上一颗珠表示一个百,那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多少呢? (4)学生尝试拔一千 请一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尝试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 讲述:刚才我们直观的认识了整百数和一千,那你们想不想来写一写? 2.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 (1)对照计数器上的算珠写数(看图写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