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1]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1]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1]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1、编制依据

施工进度计划依据锦屏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金林乡、羊房沟段合同文件(合同编号:JPIC-200411、12)和设计补充通知、现行的与本工程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以及我公司的施工经验和专项工程施工能力编制。

2、编制原则

根据本合同工程(包括金林乡、羊房沟两个合同段,以下简称本合同段)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总体规划,结合在以往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初拟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如下:

1、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合同控制工期,充分发挥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优势,科学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确保合同总工期如期实现。

2、统筹安排、合理编制施工程序,组织好全线平行交叉作业和流水作业。

3、充分考虑现场各种施工干扰因素、突发因素对工期的影响,采用适中的施工强度指标安排进度计划,对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皆有回旋余地。

二、路面工程进度计划

根据我公司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原则、施工程序,以及发包人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结合我公司的机械化施工能力和施工水平,具体进度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就各项目工程施工工期具体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

从2005年11月25日开始着手组织路面工程的施工,并在30天完成本合同段所需的全部临建设施的建设安装,以确保本合同工程顺利施工。

2、路面基层

本分项工程包括水泥稳定土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计划于2005年12月15开工,2006年3月15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3、路面铺筑

本分项工程按通知要求初拟于2005年12月25日开工,2006年3月31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8、其他附属工程

本分项工程初拟于2006年3月1日开工,2006年5月31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三、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施工总体规划

根据本合同段特点、工期要求、现场施工条件(包括发包人提供

的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施工程序、施工流向并组织施工。

2、施工作业段划分

根据本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工程量及施工强度,考虑到安全施工、环境保护、均衡施工强度等因素,施工作业段划分为4个施工作业段,各作业面根据现有施工道路及临时施工道路施工的进展情况展开施工,详细如下述:

桩号K34+900~K40+000段为一个作业段;

桩号K40+820~K43+675段为一个作业段;

桩号K44+810~K46+300段为一个作业段;

桩号K46+300~K49+300段为一个作业段;

路面工程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碎石面层的施工按流水施工作业。拟在每个作业段开设两个作业面,由路段公路起点、终点向中间推进。路面底基层、基层全幅施工,每个工作日按完成100m考虑;路面层采取全幅施工的方法,每个工作日按完成全幅100m考虑。

各施工作业面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资源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配。

3、施工组织

根据工程施工流向,施工组织采用统一组织管理、采用专业化施工队施工,各专业流水作业。

3.1、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部设5个管理部门、1个测量队、1个试验室。7、8两个标段为一套管理机构,具体施工组织机构设置见图1-1《施工组织机构框图》。项目部设专职的项目副经理两名,各负责本合同一个标段的现场技术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工程统计、工程调度、内外协调,设项目总工一名,负责本合同两个标段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保;设专职的安全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及文明施工专职管理人员。

本工程现场的施工组织机构如下框图:(含金林乡合同段)

安蓉建设总公司锦屏工程项目部

项目主任

总工程师项目副主任

工程技术科

3.2

、施工队伍人员设备配备及分工 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配置4支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本合同的路面施工,各专业队分工明确,并按工种配齐人员,同时根据不同时段的施工任务,调整各施工队的工种比例。施工中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使施工队伍始终保持较高素质,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本标段工程施工。施工队伍配备及分工见下表。

表2 施工队伍配置情况表

表3 劳动力计划表

图1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2.3.15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3.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3.3.1路基整修

主要进行路堤和路堑边坡的修整,使其达到符合图纸规定的线性、纵坡、过坡和路基断面等。

(1)、恢复各项标桩,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以及相应的标高等,根据检查结果编制整修计划报监理核查与批准后动工。

(2)、土质路基用人工或机械刮土或补土的方法整修成型。深路堑边坡整修按设计要求的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刷坡,不得在边坡上以土贴补。

(3)、在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应预留加固位置。当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如填补的厚度很小(100-200mm),而又是非边坡加固地段时,用种草整修的方法以种植土来填补,在实际施工中尽量避免此种情况出现。

(4)、土质路基达到设计标高后采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刮平,铲下的土不足以填补凹陷时,采用与路基表面相同的土填平夯实。石质路基表面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松石。

(5)、修整的路基表层厚150mm以内,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大于100mm的石块,应从路基表面层移走,并按规定填平压实。

(6)、边沟的整修挂线进行。对各种水沟的纵坡用仪器检测,修整到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各种水沟的纵坡,按图纸及规范要求办理,不得随意用土填补。

(7)、填土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予以切除,如遇边坡缺土时,必须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8)、在路面铺筑完成后或铺筑时,立即填筑路肩,同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固。

(9)、路基整修完毕后,堆于路基范围内的废弃土料予以清除。

(10)、路基完成至验收前,及时填补维修损毁处,保持排水设施完好,及时清除杂物。

3.3.2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

本合同段20cm底基层面积共为86214m2。

3.3.2.1、施工准备

a、检查验收:级配碎石层施工前,对路槽路基的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和弯沉值等各检查项目进行验收。各检查项目的原始数值不得超过施工规范所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超过则作清除,并返工处理直至合格。)并交监理工程师认可。

b、施工设备及人员:检验底基层施工所需机械设备、试验检验设备及测量工具等,落实料场混合料拌和生产情况,组织施工所需机械操作手、测量与检测工、施工管理人员就位。

3.3.2.2、施工工艺及方法

级配碎石混合料在生产场地集中拌和,横向全幅铺筑,纵向以200~300m长分段流水作业,20cm厚级配碎石可一次铺筑压实完成。

①路基清理及验收:级配碎石层施工前,人工将路基表面的浮土、石碴、杂物清理干净,并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以上工作完毕后,用洒水车均匀洒水湿润。

②施工放样:施工放样,恢复中线。在直线段路基上每15~20m 设一控制桩,在平曲线路基上每5~10m设一控制桩,分别在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度处设置加密控制桩。根据试验路段得出的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在控制桩上标出混合料的松铺厚度控制基准点,用施工线将这些控制基准点连接而成控制面,以保证碾压密实后高程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③拌和:根据级配要求计算出不同级配的粗细料数量后,用两台装载机在料场集中拌和,对级配碎石混合料进行拌和。拌合时采用两台装载机对向行驶,将混合料共同铲起抬高后再均匀地洒落。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水份散失,要洒足所需的水,使拌和后的混合料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拌合料要求均匀,无粗、细料离析。沿两边向中间翻拌5~6遍并洒水闷料2天后即可用于铺筑。

④运输和摊铺:用15t自卸汽车进行拌合料的运输工作。混合料用装载机装上自卸汽车并运送至施工路段,均匀堆放在路基上。每施工路段用平地机按照试验松铺厚度进行摊铺、整平。辅以人工平整、刮出路拱。

⑤碾压:拟在每个施工段各投入一台振动压路机进行级配碎石垫层的碾压。碾压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摊铺、整型后,先采用压路机进行静力稳压,以保持成型稳定,再采用振动压路机重碾压实。总碾压遍数为6~10遍(具体由碾压遍数试验路道确定),压实至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压实度达到96%以上。

⑥接缝处理:两作业段的衔接处,进行搭接拌合。前段留5~8m 不进行碾压,后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后段一起拌合整平后进行碾压。

3.3.2.3取样试验与质检

在每一作业段上或不大于2000m2随机取样6次,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规定进行压实度试验。每一评定段(不超过1Km)第一线车道40~50个测点,进行弯沉值检测。并将试验检

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3.2.4质量控制措施

①碎石品质要求

a.用于底基层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方孔筛),且压碎值不应大于30%;用于基层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压碎值不大于26%。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标准方法进行试验时,密实度应达到96%以上。

b.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

c. 级配碎石底基层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符合技术条款规定。

②施工工艺通过试验路段获得,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③级配碎石在最佳含水量时,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进行碾压,并碾压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④在已完成的底基层上按技术条款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⑤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⑥在已完成的垫层上每一作业段或不大于2000m2随机取样6次,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规定进行密实度试验,并按规定检验其他项目,并将所有试验结果,均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3.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本合同段25cm基层为100368m2,15cm基层为13300m2。

3.3.3.1、施工准备

(1)检查验收: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前,对级配碎石层的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和弯沉值等各检查项目进行验收。各检查项目的原始数值不得超过施工规范所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超过则作清除,并返工处理直至合格。)并交监理工程师认可。

(2) 施工设备及人员:检验水稳层施工所需机械设备、试验检验设备及测量工具等,落实料场及水稳料拌和站的生产情况,组织施工所需机械操作手、测量与检测工、施工管理人员就位。

3.3.3.2、施工工艺及方法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路拌法拌和施工,横向全幅铺筑,纵向以100m长分段流水作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0cm、15cm厚一层铺筑。

①底基层清理及验收: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前,人工将下承层表面的浮土、石碴、杂物清理干净,并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以上工作完毕后,用洒水车均匀洒水湿润,并用压路机不开振动而静碾以平整。

②测量放样: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每10m设一控制桩,分别在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度处设置加密控制桩。根据试验路段得出的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在控制桩上标出混合料的松铺厚度控制基准点,用施工线将这些控制基准点连接而成控制面,以保证碾压密实后高程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③拌和: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意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在稳定土拌和站进行集中拌和。在稳定土拌和站,组织试验人员做EDTA滴定试验以严格控制拌和时水泥含量,做筛分以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同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高于最佳含水量0.5%~1%,以补偿

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④运输和摊铺:拌和好的混合料用15t自卸汽车运至施工路段,均匀堆放在垫层或挖方路基上,用平地机摊铺整型,人工辅助刮出路拱。摊铺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超过3~4小时。

⑤碾压:混合料整型后立即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先进行2~3遍静力碾压,继而用振动压路机复压成型。振动碾压过程中,直道路基上由路中心向两侧振动碾压,弯道路基上由一侧向一侧进行振动碾压,后轮重迭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总碾压遍数为6~10遍(具体由碾压遍数试验路段确定),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在碾压过程中若出现松散推移现象,须立即停碾,待重新翻拌平整后再压。靠排水沟侧和桥头、涵洞附近处用小平板夯机具辅助压实。碾压需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要求压实度98%成型。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⑥接缝处理

a、两作业段的衔接处,进行搭接拌合。前段留5~8m不进行碾压,后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后段一起拌合整平后进行碾压。

b、两天之间的工作缝,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土层末端沿稳定土侧挖一条宽约30cm的槽(此槽应与路的中线垂直,靠稳定土的面应切成直线,且垂直向下),直挖到底基层顶面。将两根方木(长度为水泥稳定土层宽的一半,厚度与其压实厚度相同。)放在槽内,并紧靠着已完成的稳定土,以保护其边缘,避免第二天工作时机械破坏。用原挖出的素土回填槽内其余部分。第二天,除去方木,清除素土,洒水泥浆以湿拌工作缝,用混合料回填,继续下段施工。

⑦养护: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铺筑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立即进行洒水养生。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并始终保持表面处于润湿状态,养护期间严禁重型车辆进场。

3.3.3.3、取样试验与质检

⑴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严格按照招标设计文件、《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及其它有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控制。

⑵试验

①用于基层、底基层的原材料均按照标书文件技术条款进行标准试验。

②混合料按设计掺配后,进行重型击实试验、承载比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⑶水泥稳定混合料的设计考虑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并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规定进行试验,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材料,确定最佳的水泥剂量和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土的颗粒组成时,同时确定掺加料的批例。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可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适当增加,根据拌和

方法不同,最多不超过0.5%-1.0%,并报请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后实施。

每一作业段每天均随机取样1次,检查混合料的级配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并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标准方法进行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含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已完成的铺筑层上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规定进行压实度试验,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2000m2检查6次以上,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3.3.4质量控制措施

⑴水泥稳定碎石拌和站设备及布置位置在拌和以前提交监理工程师并取得批准后,方可进行设备安装、检修与调试,使拌和的混合料颗粒组成和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

⑵运输混合料的车辆注意装载均匀,及时将混合料运至现场。

⑶当摊铺现场距拌和厂较远时,混合料在运输中加覆盖,以防水分蒸发。

⑷混合料的摊铺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机械进行,并使混合料按规定的松铺厚度摊铺均匀。

⑸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⑹先摊铺的一层经过整型和压实,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将先摊铺的一层表面拉毛后再继续摊铺上层。

⑺混合料的碾压程序按试验路段确认的方法施工。

⑻碾压过程中,确保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⑼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⑽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按试验路段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

⑾接缝和“调头”的处理

施工接缝和压路机“调头”,严格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的规定处理。

⑿养生

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养生方法可视具体情况采用洒水、覆盖砂、洒透层油或封层等。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不能封闭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将车速限制在30km/h以下,但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⒀气候条件

工地气温低于5℃时,不应进行施工。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用水泥和混合料受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摊铺的混合料则尽快碾压密实。

3.3.4、热拌沥青路面施工

本合同段4cm厚热拌沥青碎石临时路面基层为88080m2。

3.3.

4.1、施工准备

(1)检查验收:沥青碎石临时路面施工前,对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和弯沉值等各检查

项目进行验收。各检查项目的原始数值不得超过施工规范所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超过则作清除,并返工处理直至合格。)并交监理工程师认可。

(2) 施工设备及人员:检验热拌沥青路面施工所需机械设备、试验检验设备及测量工具等,组织施工所需机械操作手、测量与检测工、施工管理人员就位。

3.3.

4.2、施工工艺及方法

热拌沥青碎石采用厂拌法施工,横向全幅铺筑,纵向以100m长分段流水作业,沥青碎石面层厚4cm。

①清理基层在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将路面基层清理及验收,人工将表面的浮土、石碴、杂物清理干净,使基层矿料大部分外露,并保持干燥。对有坑槽、不平整的路段应先修补和整平,若基层整体强度不足,则应先予以补强。

②沥青混合料拌制在拌和基地,将规定级配的矿料和沥青用拌和机械加热拌和完毕。

③运输经拌和完成的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到摊铺地点。运送路途中,为减少热量散失、防止雨淋和污染环境,需在混合料上覆盖篷布。同时为防止沥青同车厢的粘结,车厢底板上需涂薄层掺水柴油,其中油水比为1:3。

④摊铺及整形采用摊铺机械将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成规定的路拱横断面,并用路刮板刮平,局部不平整处人工修补。

⑤碾压:矿料撒铺拌和后随即开始碾压,由于路拌沥青混合料的塑形较高,故在碾压时,先用轻型压路机碾压为3~4遍(压路机行驶速度开始为2km/h,以后可以适当提高)后改用重型压路机碾压3~6遍。碾压时应保持从一侧路缘压向路中心,碾压时每次轮迹重叠约30cm。

⑥初期养护碾压结束后即可开放交通,但应禁止车辆快速行驶(不超过20km/h),要控制车辆行驶路线,使路面全幅宽度获得均匀碾压,加速路面反油稳定成型。对局部反油、松散、麻面等现象应及时修补。

⑦接缝施工

a、纵缝施工对当日先后修筑的两个车道,摊铺宽度应与已铺车道重叠3~5cm,所摊铺得混合料应高于相邻已压实的路面,以便压实得到相同的厚度。对不在同一天铺筑的相邻车道,在摊铺新料之前,应对原路面边缘加以修整,要求边缘凿齐,塌落松动部分要刨除,露出坚硬的边缘。缝边应保持垂直,并需在涂刷一薄层粘层沥青后方可重新摊铺。

纵缝在摊铺之后立即碾压,压路机大部分压在已铺好的路面上,仅有10~15cm宽度压在新铺车道上,然后逐渐移动跨过纵缝。

b、横缝施工横缝应与路中线垂直。接缝施工时先沿着已刨齐的缝边用热沥青混合料覆盖,以资预热,覆盖厚度约15cm,待接缝处混合料变软后,将所覆盖的混合料清除,换用新的热混合料摊铺,随即用热夯沿接缝边缘夯捣,并将接缝的热料铲平,然后趁热用压路机沿接缝边缘碾压密实。

3.3.

4.3、质量控制与检查

⑴热拌沥青路面施工前,对基层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路拱等进行检查。

⑵材料检查

1)原材料检查施工前抽样沥青材料的各项技术标准,施工过程中对掺配后的沥青材料着重检查掺配后的技术标准。砂石材料着重检查规格、形状、级配组成、含水量与沥青材料的粘附性等,对矿粉还要检查其颗粒组成、比重、含水量和亲水系数等。

2)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要求,对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级配组成、沥青用量、拌和温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和剩余空隙率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外观特征进行检查。

⑶施工质量控制随时对矿料各层铺撒的数量、各层沥青的洒布量、各层沥青的洒布温度及均匀度、碾压程度进行检查。

⑷对路面的标高、宽度、厚度、平整度、路拱等外观鉴定要求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四、质量保证措施

认真贯彻监理工程师提供的设计图纸、补充资料、《技术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高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文件和资料的规定,在施工全过程中,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指导。

⑴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部设一名总工程师和几名主管分项工程的工程师,负责全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

施工队设一名主任工程师,两名技术员,负责施工队的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

作业队设一名质量检查员,负责各工序的质量检查。

项目部设立工地试验室,搞好各项试验和检查工作。

⑵制定质检人员责任制,分别制定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质量检查员、试验员、测量员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明确其职责范围、权限,使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化、制度化。

⑶在施工全过程中,实行质量逐级交接,一票否决,层层把关,把影响质量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⑷项目部质量检查部门,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严格按标书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控制质量,严格执行质量检查的程序和步骤。

⑸配备完全符合质量检查要求的仪器、设备、测试试验器具,并按规范要求如期进行校验,发现不能满足计量精度要求时,及时调整或更换。

⑹各单项工程施工主管为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负责,对各施工工序实行质量责任制,质量与经营结算挂钩。

⑺建立施工作业队自检,项目分部复检,监理工程师抽检的验

收联检制。

⑻实行施工中的检查、检测、试验分级签证制度,制订和完善施工单位与监理工程师工序检验的有关程序和制度,并严格执行。

⑼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的材质符合规范、标书文件要求,附有检测结果报告单,经认可后方可进场,必要时使用前重新进行检测试验,坚持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于工程或降级使用于次要工程(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对水泥、钢材、沥青、橡胶制品等材料未经监理批准,禁止使用。

⑽各项工程各工序开工前,必须具备相应试验资料,并在规定时间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每项工序完工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验收报告和有关资料,得到其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⑾选派一支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素质高的质检队伍,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确认具备上岗资格后方可上岗。施工过程中,质检员必须坚持在施工现场,主持工序交接,完备检测手续,沟通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和上报终检之间的联系。

⑿提高施工一线工人的素质,对技术性较强的工种,工序,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技术培训,实行上岗资格考试、考核,只有确认具备相应岗位资格的工人,方能批准上岗作业。

⒀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提出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⒁对隐蔽工程作好施工记录,隐蔽前提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隐蔽。

⒂制定冬雨季施工专门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4.1施工前的控制

4.1.1在开工前,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特点进行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划分,并报经发包人和监理人批准。

4.1.2施工前,在项目主任的领导下,由项目副主任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和资源配置计划,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4.1.3认真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和物资准备工作,详细制订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和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实行控制性项目专人盯抓负责制。

4.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2.1施工计划控制

(1)由项目主任组织各职能编制落实,检查日、周、月生产计划以及各项目施工质量目标落实的具体措施。

(2)每周召开一次生产协调会,检查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执行情况,协调人、财、物。每月召开一次进度、质量、安全专题汇报会,检查执行情况,讨论改进措施。对控制性工程项目实行“三抓一落实”的控制措施,即“三抓”—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一落实”—落实工程形象。

(3)加强与设计、监理的沟通和联系,及时改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施工完全满足设计的意图,符合质量要求。

4.2.2工序、工艺控制

(1)首先按设计要求,对施工工序、工艺编制作业指导书,并指出注意的要点。

(2)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

(3)严格按照“三检制”施工,从工序抓起,上道工序检查不合格品挖制程序进行纠正处理后,由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4)认真领会设计要求,制订合理的施工工艺,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施工。

4.3纠正和预防措施

为了在施工过程中,消除潜在因素,应在发现不合格项时迅速查明原因,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以免再发生类似的不合格。纠正和预防由质量安全科负责,工程技术科、施工专业队和专职质检员配合实施。

4.3.1纠正和预防程序框图(见图7-3)

4.3.2纠正和预防措施

(1)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认真分析研究,以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和潜在因素。

(2)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说到、做到、记录到”的原则。 (3)一旦出现不合格品,必须做到“三不放过”。即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质量责任未明确不放过,纠正预防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4.4检查、验收控制与交付 4.4.1检查与验收程序框图

图7-4 检查与验收程序框图

4.4.2无论是分部工程还是单项工程的验收,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试验成果是全面考核和评定施工质量和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做到及时整理资料和试验成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和弥补;验收评审、试验成果,必须由参与检验人员签名、日期、负责部门盖章;加强对试验设备进行控制,随时校正和检测,不经校正和处于失控和试验设备和检验设备不得使用。每完成一项工程及时申请验收。

(1)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

工程施工每完成一个分项或分部工程后,由负责该项工程的专职质检员会同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该分项工程作出质量检查和评定,及时将验收报告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2)单项工程的验收

在项目主任的领导下,由总工程师负责整编验收资料。并将检查、验收、评定以及验收报告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评定和确认。

(3)竣工验收、交付

竣工验收由项目主任准备有关文件和资料,项目验收小组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通过,并对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最后处理,履行了工程移交手续,即完成了工程交付。

2、工期保证措施

⑴组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编制合理的进度计划。

⑵搞好前期动员组织和材料、设备调运、现场准备工作,确保各单项工程开工的必要条件。

⑶形成项目部对施工全线的总生产指挥、调度体系,统一全段工程的生产指挥,实施对关键工序,关键节点的协调,充实和保证,达到充分利用人力、材料、设备资源。

⑷制订施工计划时,对人力、材料、设备、工期等,留有一定储备,便于统一协调掌握,防备不可预见因素发生时,有挽回的余地。

⑸确保技术供应,组织好学习技术文件、规范,熟悉设计图纸、资料,作好技术交底,必要的施工设计,如期提交工程师审批,杜绝因此而影响一线施工。还要认真考察现场、校核测点,确保放线准确无误。

⑹确保后勤服务及时周到,所需材料来源畅通,质量可靠。及时供应到位。施工机械设备小修不离现场,中、大修组织后方力量突击完成,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确保施工稳定,均衡按计划进行。

⑺项目部根据该标段总体计划安排,按月发布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月施工计划;施工处依据月计划,作好旬计划安排;并向生产作业队签发以旬计划为依据有五日施工任务单;作业队逐日制订施

工计划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每旬召开调度协调会,了解计划执行情况解决运行中的问题,作好人员材料、设备的准备和调配,确保日计划的顺利实施。

⑻搞好与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取得地方各极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做到遵纪守法,拥政爱民,文明施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减少施工干扰。3、冬季施工措施

昼夜平均气温在5℃以下,夜间最低气温在-5℃且连续15天以上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施工,除按JTJ033—95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外,仍应按照如下各条进行施工。

⑴根据通车要求、气侯、地质情况、物质供应、施工能力等,充分做好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⑵施工地段(路基)积雪,及时清除。

⑶冬季施工,水泥采用42.5号以上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宜大于

0.45。

⑷砼搅拌站搭设施工棚或其它挡风设备。

⑸拌制砼时,采用热水拌和,拌制过程最后放入水泥(材料加热时水泥不得加热),使其符合冬季砼拌和物出机口温度的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