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研究与应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研究与应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研究与应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研究与应用

1概述

某煤电 <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矸石热电厂为节能、环保和综合利用型热电联产企业,设计规模为3炉2机,3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配2台12MW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组?一期工程2炉2机已于2000年10月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中2台锅炉为国内某锅炉厂设计制造地 75t/h次高压、中温循环流化床锅炉 <型号规格为:XX-75/5.29-M1 ;额定蒸发量为75t/h;额定压力为5.29MP a;额定温度为

450C)?在锅炉机组地前期运行、检修和检查维护中发现: 2 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系统设备由于燃料流速高以及运行工况、特性等对水冷壁、蒸发管、高低温过热器、炉墙内村、布风装置、旋风分离器和空气预热器等受热面地冲刷和磨损非常严重.多次出现炉墙内磨损脱落、锅炉对流受热面因磨损而爆管、旋风分离器两侧灰位不平衡、回送装置回灰不畅等问题,多次造成锅炉被迫紧急停炉抢修,严重影响了锅炉地安全、稳定运行?为此,针对受热面等磨损严重问题进行了不断地尝试、研究和分析、对易受磨损地系统设备或部位采取了一系列地防磨措施和技术改造?#6531(。

滥口、砗图际醺脑旌蟮墓榭龌菊 # 颐刻?002年度运

行小时数均大于6500h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2锅炉磨损机理地研究与分析

XX-75 /5.29-M1型锅炉为CFB 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其受热面按布置方式分为蒸发受热面、半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等,受热面存在地主要问题是磨损,而磨损主要与运行参数、固体物料地浓度和速度、烟气中地含灰量、灰颗粒度、温度、颗粒地特性和流道几何形状及与受热面地碰撞角度等密切相关,影响受热面磨损地因素较多.

2.1炉内物料总体循环形式造成地磨损

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地磨损与流经其表面地固体物料运动形式和速度密切相关,炉内物料总体循环形式由锅炉系统地几何形状和各种流动决定.流动因素包括布风送入地一次风、炉膛中部送入地二次风和三次风、燃料给入时地播煤风以及循环物料流化地返料风等等.

2. 2运行参数调整不当造成地磨损

循环流化床磨损程度与烟气速度成 nvn>3)次方关系,冲蚀磨损之所以产生,就是由于灰?#6531(。哂卸埽帕6 苡肫渌俣鹊钠椒匠烧龋缢僭礁

吣二鹪酱螅荒二舌鸟褂牖遗 &让芮邢喙兀遗&仍礁吣二鹪酱螅煌保捎谠诵腥嗽钡难妨骰补僮骶椴蛔悖诵胁问刂萍暗髡坏保彩茄妨骰补现啬二鸬脑蛑弧?

2. 3锅炉燃料特性对磨损地影响

矸石热电厂地燃料煤种为矿区地原煤、洗煤厂地洗混煤和煤矸石按一定地比例进行混合地混合燃料,其灰含量和浓度较高,达38.5%,固体出渣量也较大,属于中等磨损燃料,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地磨损程度也相对增加. 2.4锅炉床料特性对磨损地影响

循环流化床受热面地磨损程度与床料地直径大小有关,床料颗粒直径很小时,受热面所受地冲蚀磨损程度很小;随着床料直径地增大,磨损量随之增加;颗粒形状对磨损地影响是带有棱角地颗粒比近似球形地颗粒更具磨蚀性.同时,床料硬度对磨损也有严重地影响,当颗粒硬度比被磨材料地硬度低时,磨损率较低;当颗粒硬度接近或高于被磨材料地硬度时,磨损率就迅速增加.

3锅炉防磨损措施地实施和技术改造

3.1锅炉受热面防磨处理与技术改造

2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自投产以来,蒸发管壁厚由原来地3mm减少到2. 7mm 左右<局部弯头处厚度不足1mm),过热器管壁厚由原来地3.5mm减少到3.2mm左右?为此,对蒸发管全部管束、高低温过热器、高温省煤器地迎风面和对流受热面管束所有弯头地背风面、以及与前后水冷壁交叉处地直管段部位都加装U型防磨管罩,所有管束弯头内外两侧对半包裹焊接,形成保护套?#65308。际醺脑旌螅粤魇苋让婀苁哪二鸪潭群透呶卵趸次捶(11)置飨员浠〉昧私虾玫男q ?

3 . 2 炉墙内衬防磨处理与技术改造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密相区原

装设地是氮化硅异形砖 ,运行 1 年来暴露地主要问题是:密相区域内衬多次发生大面积拱起和掉砖,尤其落煤管附近脱落频繁 ,而悬浮段高铝砖表面冲刷磨损也较严重 ,致使脱落地异形砖经常堵塞落渣口和事故放渣口或使得床料不能流化,造成紧急停炉抢修. 分析认为 ,一是在过渡区域内由于沿壁面下流地固体物料与向上运动地固体物料运动方向相反 ,在局部产生涡流造成磨损;二是沿炉膛壁面下流地固体物料在交界区域产生流动方向地改变,对炉衬产生冲刷

磨损;三是在密相区地氮化硅异形砖采用砖边相互压接地整体结构 , 且砖缝未做密封处理 ,仅靠单个螺丝固定在膜式水冷壁上 ,此区域温度高、运行环境恶劣 ,高温灰份容易进入砖后 ,一旦螺丝被高温氧化和碳化而脱离 ,只要有其中三块砖掉下 ,就会引起相邻地砖大面积拱起、脱落 .针对上述情况 ,在落煤管、二次风入口、锅炉墙角及入孔门等复杂区域 ,不再使用砖结构 ,改用耐高温 .耐磨损地铬钢玉可塑浇注料或亚白刚玉浇注料材料 ,利用不锈钢龟甲网或抓钉综合浇注捣打施工;在燃烧室密相区域和悬浮段改用双孔磷酸盐刚玉砖,并利用硅酸铝棉板、

高温胶泥、亚白刚玉浇注料及耐热不锈钢螺栓、抓钉等综合防磨处理.双孔磷酸盐刚玉砖采用双只耐热不锈钢螺丝固定在膜式水冷壁上, 砖边不再采用相互压接方式 ,砖与砖之间互为独立 ,且砖缝用高温胶泥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螺丝高温氧化和碳化, 防磨效果非常理想 .

3.3 炉膛布风板风帽防磨处理与技术改造 2台 75t/h 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地是柱体风帽 ,自投产运行以来 ,在每运行大约 4 个月地时间内就发现大面积地风帽本体表面磨损、筋板处断裂、顶盖脱落和局部结焦而熔化等 .为此 ,针对风帽地材质和性能进行技术分析和研究 ,对每台炉 242 只风帽进行分期分批更换 ,选用耐高温耐磨损地耐热铸钢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使用寿命延长到 1 年以上.3.4 旋风分离器防磨处理与技术改造 2台 75t/h 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地是中温旋风分离器 ,旋风分离器地内衬原设计为异型氮化硅和高铝砖砌筑 ,经过运行 ,暴露地主要问题是:一是经多次启停炉后 ,旋风分离器内壁所敷设地高铝砖表面易产生碎裂而层层起皮脱落 ,或局部整砖脱落;二是旋风分离器顶部出料口钢制内筒及出口水平烟道在运行不到 1 年地时间内 ,就发现磨损严重 ,甚至 8mm 厚地 Q235 -A .F 钢板被磨薄和磨穿 . 为解决以上问题 ,拆除了旋风分离器内壁原来所敷设地高铝耐火砖 ,在钢制旋风分离器内壁上采用焊接方式敷设 2.5mm 厚度地不锈钢龟甲网<高出内壁 20mm) ,然后在网上捣打厚度为 5mm 地耐高温耐磨损地铬钢玉可塑浇注料 ,并在其表面涂 1 层耐高温地防磨涂料;旋风分离器地厚度为smm钢制旋风中心筒更换成厚度为 8mm耐高温耐磨损地不锈钢旋风中心筒,增强其机械强度和抗磨性能?自改造以来,未发现旋风分离系统设备异常,其内村磨损

甚微.

3. 5 加强燃料和锅炉运行地控制与调整

1) 燃料品质地控制与调整

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燃料颗粒度地要求较高,燃料煤质地颗粒度和煤种地配比要进行严格控制?要求控制进料粒度不大于10mm,其中8mm及以下要占燃料地90% ,1.5mm及以下要占燃料地 50% ,1.0mm及以下要占燃料地

30% ?#6531(。荽硕允涿合低车恼穸附辛思际醺脑欤匀繁H剂厦褐实目帕7 弦螅奔忧坷疵浩分实目刂朴牍芾

恚骸(11)椿烀汉兔喉肥侠砼浔龋X考跎僖蛉剂掀分试斐傻哪

二稹?

2) 风量地控制与调整

一、二次风量地配比是决定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地关键,同时也

影响着锅炉地磨损程度?满负荷运行时一次风量在满足流化及控制床温地前提下尽可能小一些,其比例占总风量地55 %,二次风比例为 4 5% ?上二次风量和下二次风量也必须进行合理地控制,上二次风量比

例占总二次风量地60%,下二次风地比例占40% .3)锅炉床温地控制与调

根据实践摸索、运行状况和同类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地运行经验,以及

机组电量负荷和对外供汽负荷地变化、燃料地性能及时调整给煤量、风量配比、风煤配比和燃烧方式,锅炉正常运行时床温控制在86

0?920C左右,床料差压控制在 10000?12000Pa床料厚度控制在 600 mm左右,从而均布气流速度和风压,维持流化床层地稳定,防止床温突变而高温结焦和磨损,确保流化质量,延长风帽和布风板地使用寿命.

4结论

某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矸石热电厂针对该 2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地防磨技术尝试、研究和应用,通过进行一系列地防磨处理、技术改造和运行控制与调整,大大减少了锅炉因磨损造成地运行故障,减少了紧急停炉次数,提高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地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降

低了劳动强度和维修费用,保证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地安全性、稳定性合和经济性.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点

编号:SM-ZD-33151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 点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点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燃料适应性广 由于大量灰粒子的稳定循环,新加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煤)将只占床料的很小份额。由于循环流化床的特殊流体动力特性,使其中的质量和热量交换非常充分。这就为新加入燃料的预热、着火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未燃尽的煤粒子通过多次循环既可增加其炉内停留时间又可多次参与床层中剧烈的质量和热量交换,十分有利于其燃尽。这就使循环流化床锅炉不仅可高效燃用烟煤、褐煤等易燃煤种,同样可高效燃用无烟煤等难燃煤种,还可高效燃用各种低热值、高灰分或高水分的矸石、固体垃圾等废弃物。 2、截面热强度高 同样由于流化床中剧烈的质量和热量交换,不仅使燃烧

过程能在较小截面内完成,还使炉膛内床层和烟气流与水冷壁之间的传热效率也大大增加。这就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截面和容积可小于同容量的链条炉,沸腾床锅炉甚至煤粉炉。这一点对现有锅炉的改造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3、污染物排放少 可利用脱硫剂进行炉内高效脱硫是循环流化床锅的突出优点。常用的脱硫剂是石灰石。通常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床温保持在800-1000oC之间,过高可能因床内产生焦、渣块而破坏正常流化工况,过低则难以保证必要的燃烧温度。而这一区间正是脱硫反应效率最高的温度区间。因而在适当的钙硫比和石灰石粒度下,可获得高达80%--90%的脱硫率。同样由于较低的燃烧温度,加以分级送风,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时产生的氮氧化物也远低于煤粉炉。这样,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都远低于不加烟气脱硫的煤粉炉,可轻易地控制到低于标准允许排放量的水平。

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0引言 物联网是一种带有传感标识器的智能感知信息网络系统,促进了世界上物与物、 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它是继计算机、 因特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发展的一门新技术,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过渡与提升[1]。该技术将促进IT 业突破性进展,引发世界第三次产业化浪潮[2],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是指由联网物品构成的网络。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标识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即在物品编码、RFID 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 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与应用。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 跟Abstract:Extensive attentions have been aroused by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recent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2061603.html,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of home and abroad have taken part in construct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which possibly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future develop -ment of the world.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 technique that connects all the things by infor -mation sensing devices with Internet,to realize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It is regarded as another information industry wave after computer,Internet and mobile communica -tion network.The concept,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were firstly introduced.Key techniques of it were conferred then,including sensor network,RFID,EPC,GIS and intelligence technology.Furthermore,the ap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ere analyzed in aspect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urban management ,and intelligent trans -portation and so on.Finally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ere given ,which may promote it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key technique;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文章编号:1672-1586(2010) 05-0022-07中图分类号: P208文献标识码:B 摘要:近年来, 物联网的研究与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政府和企业都采取行动参与物联网的构建,这可能对未来全球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技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继计算机、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探讨了物联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产品 电子码、 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智能技术;从物流管理、城市管理、智能交通等方面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物联网技术的前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 关键技术;技术应用程 曼,王让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CHENG Man ,WANG Rang-hui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Advance in Tech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 - ternet of Things 程曼(1988-), 女,江 苏泰州人,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学。 E-mail:chengman0406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2061603.html, 收稿日期: 2010-5-12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岳光溪)

循环流化床技术发展与应用 岳光溪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摘要: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对我国燃煤污染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采取引进和自我开发两条路线,完全掌握了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制造技术,在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上已经完成了首台135MWe超高压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示范工程。引进的300MWe循环流化床锅炉进入示范实施阶段。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已在中国中小热电和发电厂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中国积累的设计运行经验对世界上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今后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极为重要的方向,是大型燃煤电站污染控制最具竞争力的技术。我国已经具备开发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能力,在政府支持下可以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扭转过去反复引进的被动局面。 前言 能源与环境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问题。我国是缺油,但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大国。石油天然气对我国是战略资源,要尽量减少直接燃用。目前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占65%,在可预见的若干年内还会维持这个趋势。可见发展高效、低污染的清洁燃煤技术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循环流化床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具有许多其它燃烧方式所没有的优点: 1)由于循环流化床属于低温燃烧,因此氮氧化物排放远低于煤粉炉,仅为120ppm左右。并可实现燃烧中直接脱硫,脱硫效率高且技术设备简单和经济,其脱硫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远低于煤粉炉加FGD,是目前我国在经济上可承受的燃煤污染控制技术; 2)燃料适应性广且燃烧效率高,特别适合于低热值劣质煤; 3)排出的灰渣活性好,易于实现综合利用。 4)负荷调节范围大,负荷可降到满负荷的30%左右。 因此,在我国目前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煤种变化较大和电厂负荷调节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循环流化床成为发电厂和热电厂优选的技术之一。我国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来自于自主开发、国外引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三个主要来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数量和单台容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有近千台35~460t/h 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在运行、安 106.78t/h,见图1;参数从中压、次高压、高压发 展到超高压,单台容量已经发展到670t/h,见图2。 截至2003年,投运台数已有700多台。单炉最大 容量为465t/h,发电量150MWE。近三年,我国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迅速,100MWe以上循环流 化床锅炉订货量达到近80台,100MWe以下循环 流化床锅炉订货超过200台。今后,随着环保标 准的提高,供热及电力市场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 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储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研 基础)

储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余热利用分析报告 第一章工业热能现状及利用率 1.1余热能源现状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标主要依靠工业领域。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除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外,工业余热利用率低,能源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 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至少50%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因此从另一角度看,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广泛存在于工业各行业生产过程中,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率达60%,余热利用率提升空间大,节能潜力巨大。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又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近年来成为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内容。 工业余热来源于各种工业炉窑热能动力装置、热能利用设备、余热利用装置和各种有反应热产生的化工过程等。目前,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合理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可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工业余热按其能量形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可燃性余热、载热性余热和有压性余热。

1)可燃性余热 可燃性余热是指能用工艺装置排放出来的、具有化学热值和物理显热,还可作燃料利用的可燃物,即排放的可燃废气、废液、废料等,如放散的高炉气、焦炉气、转炉气、油田伴生气、炼油气、矿井瓦斯、炭黑尾气、纸浆黑液、甘蔗渣、木屑、可燃垃圾等。 2)载热性余热 常见的大多数余热是载热性余热,它包括排出的废气和产品、物料、废物、工质等所带走的高温热以及化学反应热等,如锅炉与窑炉的烟道气,燃气轮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的排气,焦炭、钢铁铸件、水泥、炉渣的高温显热,凝结水、冷却水、放散热风等带走的显热,以及排放的废气潜热等。 3)有压性余热 有压性余热通常又叫余压(能),它是指排气排水等有压液体的能量。另外,因为工业余热的温度是衡量其质量(品位)的重要标尺,而其温度的高低亦影响了余热回收利用的方式,所以余热也通常按温度高低分为:高温余热,T≥650℃;中温余热,230 ℃≤T<650℃;低温余热,T<230℃。 余热资源来源广泛、温度范围广、存在形式多样.从利用角度看,余热资源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点:由于工艺生产过程中存在周期性、间断性或生产波动,导致余热量不稳定;余热介质性质恶劣,如烟气中含尘量大或含有腐蚀性物质;余热利用装置受场地等固有条件限制。 1.2余热现状 见附件 第二章储热技术的发展及储热材料分类 2.1储热材料的分类 目前,主要有三种储热方式,包括显热储热、潜热储热(也称为相

1000MW锅炉防磨防爆检查方案

1000MW锅炉防磨防爆检查方案

1000MW锅炉防磨防爆检查方案 一、项目概况 XXXXXX公司现有装机容量2×1000MW,其中二期新建2×1000MW国产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1机组于2012年6月21日投产,#2机组于2013年01月15日投产。 #1锅炉为上海锅炉厂超超临界压力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锅炉,单炉膛塔式布置形式、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悬吊构造、露天布置。锅炉燃用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均为贫煤。炉膛内部自下而上分别布置:一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高温再热器,二级过热器,低温再热器,省煤器。锅炉上部出口后连接有脱硝装置进口烟道,脱硝采用SCR方式,目前共布置2层催化剂,计划于2015年3月布置第3层催化剂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脱硝装置出口烟道在空气预热器上部分成二路烟道经过空气预热器。炉后尾部布置两台转子直径为φ16370mm 的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锅炉燃烧系统配置6台正压直吹式双进双出钢球磨,48只直流燃烧器分12 层布置于炉膛下部四角(每两个煤粉喷嘴为一层),在炉膛中呈四角切圆方式燃烧。炉底排渣系统采用机械固态出渣方式。锅炉烟风系统采用平衡通风方式。送风机采用动叶可调轴流式,选用成都电力机械厂生产的GU16042-01型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均采用成都电力机械厂生产的两级动叶可调轴流式风机,风机型号分别为GU24036-11,HU28450-12。 二、工作内容 2.1 炉内打焦 在69m处四角人孔门处各安装一台打焦用卷扬机,对炉膛内结焦进行清理。2.2 搭设炉内检修平台

宏观检查:将65m水冷壁过渡段及82.2m垂直水冷壁Y型三通处及其它部位现场检修更换焊口等所有焊口炉内部分用钢丝刷打磨干净,用肉眼检查有无明显泄漏情况。对焊口附近有白色痕迹的重点检查。 2.6 割管取样 根据现场实际位置初步确定,割取省煤器进口及出口管子,规格Ф42×6.5材质SA-210C,各1000mm一根。水冷壁高温区域前后墙各一根1000mm,规格Ф38×7.2材质12Cr1MoV。三级过热器出口及二级过热器出口材质为S304的弯头各一根进行内部氧化皮检查,具体切割位置及数量由招标方现场指定。 2.7、#1锅炉一再磨损管段更换及减震隔板改造; 根据上锅厂传真技术要求对一再区域减震隔板进行改造,割短一再吹灰器区域防振隔板长度,以降低积灰后吹灰器投运时烟气中的灰XX度,从而达到减缓吹灰器上方受热面磨损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防磨措施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防磨措施 1 引言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是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燃烧设备,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以其高效率低污染的高性能更是突飞猛进。在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CFB锅炉已成为当前最有前途的燃烧设备,但是CFB与其它锅炉相比,磨损比较严重,本文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2 磨损机理及防磨措施 磨损在工程上常被理解为由于机械原因产生的颗粒剥离脱落引起的材料表面所不希望的逐渐变化,如减薄,开裂。锅炉常见的磨损即高速的灰粒子从不同的角度冲刷碰撞炉墙或受热面而引起的种种变化。有资料介绍,磨损量与烟速的3.22次方成正比,并随灰粒子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单从理论上讲,降低磨损应从降低烟气流速,减小灰粒子浓度和减小粒子的颗粒直径入手。 下面从炉墙和受热面两个方面入手来介绍锅炉常见的磨损部位及处理办法。 2.1 炉墙 2.1.1 床体燃烧室部分因颗粒直径大,物料浓度高对炉壁造成的磨损最严重。若风室和床体为非水冷壁结构,因炉墙太厚造成的热应力和物料的磨损常常导致墙体内表面产生脱落和出现裂纹。通过把拐角处用圆角代替方角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1所示。为保证床体的温度,床体的上部常保持一定高度的卫燃带,在炉墙与水冷壁的结合处磨损较严重,如图2(a)所示。原因是该处的截面形状发生了变化,导致烟气在此形成涡流区,加速了管子的磨损。我们顺势利导,把水冷壁下部的炉墙做成和膜式壁一样的截面,使炉壁在竖直方向上没有截面变化。如图2(b)所示,磨损大大减轻了。 图1

图2 2.1.2 旋风分离器出口的顶部由于烟气速度高且对炉顶是正面冲击,故此炉墙的脱落异常严重。在烟气速度、颗粒的直径和硬度都不可变的情况下,只能考虑更耐磨的炉墙材料来解决。如硅线石或棕刚玉等。 2.2 受热元件 针对锅炉受热面的磨损,我们从结构和工艺上进行一些探讨。 2.2.1 结构方面:采用一些常规的防磨结构:如在管子表面加装防磨套管或在易磨损部位加大壁厚;用Ω管或方形管等。都在循环流化床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一些特别的部位却需要特 别地对待。 (A)炉膛中的屏式受热面 当屏如图3所示布置时,经观察发现弯头部位磨损相当严重,因屏式受热面横向间距很大,用常规保护结构是不可能的,后来采用了图4形式,在弯头处加装了耐磨合金板做成的保护罩,效果不错。芬兰ALSTROM公司生产的410 t/h的CFB锅炉的屏结构如图5所示,炉膛内不出现弯头,每一片过热器屏都有独立的两个集箱。这种结构单从防磨观点上看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显然它的缺点是使系统变得复杂,成本 提高。 图3

哈锅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情况介绍

哈锅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情况介绍 哈锅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主要源于与国外公司的技术合作,技术引进以及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结合国内的市场情况以及用户的特殊要求,哈锅将合作、引进的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并进行多方面的优化设计,推出具有哈锅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为哈锅打开并占领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市场创造了技术上的优势。多年来,哈锅在原有的基础上,总结多台投运锅炉的运行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从而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各种要求。到目前为止,哈锅设计的燃料包括烟煤,贫煤、褐煤,无烟煤,煤矸石,煤泥以及煤+气混烧等,涉及燃料覆盖面很广;采用的回料阀包括单路回料阀和双路回料阀;采用的风帽包括大直径的钟罩式风帽和猪尾巴管式风帽;使用的冷渣器包括风水联合冷渣器、滚筒冷渣器和螺旋冷渣器;采用的点火启动方式包括床上点火、床下点火以及床上+床下联合点火启动;给煤方式包括前墙给煤、后墙给煤和前墙+后墙联合给煤。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哈锅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术改进情况: 1、分离器 哈锅利用引进技术对分离器设计进行了优化,以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这些优化措施主要有: a、分离器入口烟道向下倾斜,使进入分离器的烟气带有向下倾角,给烟气中的固体颗粒一个向下的动能,有助于气固分离。 b、偏置分离器中心筒,即可减轻中心筒的磨损,又可改善中心筒周围的流场提高分离效率。 c、独有的导涡器(中心筒)设计,有效控制上升气流的流速,减少漩涡气流对颗粒的裹带,提高分离效率。 d、分离器入口烟道设置成加速段,提高分离器的入口烟速,有利于气固分离。 经过优化后分离器分离效率可达到99.5%以上,切割粒径d50=10-30um、d99=70-80um。高效分离器是降低飞灰可燃物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实现高循环倍率的重要保证。

天然气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序言 为缓解资源短缺带来的能源供需不平衡,以及近些年来我国环境的持续恶化,急需一种新的、清洁能源来解决这两个严峻的问题,因此天然气应运而生了。天然气具有经济,环保,安全等多种性能,通过多年对天然气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终于使天然气在很多行业得到了理想的推广和利用。文章重点论述了天然气在发电,汽车等各种领域中应用现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希望能使大家了解目前天然气的各种应用技术。 第1章天然气的分类、组成及性质 1.1天然气的分类 按产状分类天然气可分为:游离气、溶解气、吸附气及固体气; 按经济价值分类天然气可分为: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 按来源分类天然气可分为:有机来源和无机来源; 按烃类组成分为:干、湿气(富气、贫气),烃类按组成分类天然气可分为:气、非烃类气; 按酸气含量分为:净气、酸气 我国习惯分法:伴生气、气藏气和凝析气 伴生气:系产自油藏(含油储集层)的气,也称油田气。指在地下储集层中伴随原油共生,或呈溶解气形式溶解在原油中,或呈自由气形式在含油储集层上部游离存在的天然气。伴生气一般多为富气。 气藏气:系产自气藏(含气储集层)的气,也称气田气。指在地下储集层中均一气相存在,采出地面仍为气相的天然气。气藏气多为贫气。 凝析气:系产自具有反凝析特征气藏的气。指在地下储集层中呈均一气相存在,在开采过程中当气体温度、压力降至露点状态以下时会发生反凝析现象而析出凝析油的天然气。 1.2天然气的组成 天然气是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大多数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气体烃类,此外还含有少量非烃类气体。天然气中的烃类基本上是烷烃(C10~C60),非烃类气体,一般为少量的N2,O2,H2,CO2,H2O, H2S及惰性气体。 1.3天然气基本物理性质 由于天然气是由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多种单一组分气体混合而成,其组分和组成无定值。只能假设成具有平均参数的某一物质,故它的基本物性参数可由单一组分气体的性质按混合法则求得。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指其平均分子量、密度、蒸汽压、粘度、粘度、烃露点等等。

循环流化床锅炉操作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循环流化床锅炉操作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循环流化床锅炉操作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标准版) 一、锅炉点火启动 第1条打开风室人孔门,检查内部无杂物积灰,无堵塞、无破缝、无变形。 第2条检查布风板上所有风帽有无损坏现象,风孔无堵塞,放渣管无变形、开裂现象。 第3条燃烧室喷嘴无堵塞现象。 第4条所有炉墙的膨胀缝用酸铝耐火纤维充填严密。 第5条旋风分离、转变烟道及返料器中无杂物、积灰,返料器布风板上的风帽小孔无堵塞现象。 第6条所有的测点无堵塞、损坏现象。热电偶一般插入炉膛10~15mm。

二、漏风试验和烘炉 第7条漏风试验: 1、将所有的人孔门、看火门、检查门关闭。 2、启动引风机,保持炉膛负压为8-10㎜H2O。 3、用点燃的火把靠近炉墙、烟道、炉顶等处逐一检查,如火舌被吸,则表明漏风,漏风部位经试验确定无误后作标记,试验结束后予以检修消除。 第8条烘炉 1、在流化室烘炉 (1)待炉墙炉顶施工完毕自然养护三天后,方可进行烘炉。 (2)在布风板上装入0-8㎜底料(以沸腾炉渣最宜),厚度为300㎜。 (3)打开引风调节门。 (4)放入木柴,点火烘炉。烘炉时控制预热器的温度。 (5)在烘炉初期24小时内,排烟温度应<50℃ (6)24小时后,逐步增大火势,将排烟温度提高至60-80℃,稳

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及防磨方法的探讨

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及防磨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4-12-23T10:00:07.3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陈公明 [导读] 未燃尽的煤粒子通过多次循环既可增加其炉内停留时间又可多次参与床层中剧烈的质量和热量交换,十分有利于其燃尽。 陈公明 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江苏省徐州市 221137 [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磨损,而磨损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长期正常使用,也会给电厂的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特点与磨损部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应对防磨的策略。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部位;防磨方法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问题,给电厂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此,认真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产生的部位,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促进锅炉长周期稳定运行,大幅度提升供热可靠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及磨损重点部位 高温床料及返料的稳定循环,为入炉燃料的预热、着火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未燃尽的煤粒子通过多次循环既可增加其炉内停留时间又可多次参与床层中剧烈的质量和热量交换,十分有利于其燃尽。从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用户的运行情况来看,流化床锅炉可在 30%- -110%负荷范围内运行,汽温、汽压均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可通过炉内喷钙等方式实现在简易脱硫,其灰渣含碳量低,灰渣活性好,易于实现综合利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受热面磨损严重,高温分离器外护板超温,锅炉浇注料脱落、大风室积渣、锅炉正压给煤机窜粉、锅炉排烟温度低等。 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的重点部位主要有: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受热面主要磨损部位为水冷壁的卫燃带处、锅炉烟道出口处及容易产生涡流的让管处、锅炉水冷壁四角处,还有过热器和省煤器管排的迎风面、穿墙管及弯头处。 2 防磨应对策略 2.1 在设计阶段应该做好提前预控 (1)锅炉水冷壁防磨设计。密相过渡区会产生一定速度的“面壁流”的物料颗粒,受风速很高的一次风的卷带,在靠近水冷壁处强烈的冲刷水冷壁(下图为硫化工况),因此所有容易产生涡流的让管口应设计在燃烧室浇注料层,例如落煤口、返料口、看火口及二次风口等,燃烧室浇注料层上部至锅炉出口的水冷壁不设计任何容易产生涡流的让管口。锅炉出口处水冷壁管应设计用浇注料包裹,解决因局部涡流冲刷水冷壁而造成的漏泄事故。增加卫燃带的高度可以减轻此处管壁的防磨。这是因为高度增加后,在耐火材料凸台附近沿壁面向下流动的固体物料在流量上有所减小,同时其中的大颗粒也比较少,因而管壁磨损也会轻一些。 硫化工况示意图 (2)过热器和省煤器防磨设计。过热器和省煤器的磨损主要是烟气中的灰颗粒对其冲刷导致,设计锅炉时尽量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降低分离器后烟气中灰颗粒含量,减轻过热器管排和省煤器管排的磨损。在过热器管排和省煤器管排制作完成后,先将的迎风面、穿墙管及弯头处做防磨喷涂,再用防磨护瓦包裹,提高过热器管排和省煤器管排的耐磨度。 (3)放渣管及风帽防磨设计。落煤口正对着放渣管,在运行放料时进入炉膛的燃煤会有部分大颗粒的直接被放出,造成锅炉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放料管内结焦。放渣管设计在锅炉后墙边上或者锅炉两侧边上,大颗粒燃煤进入炉膛后就会与热料充分混合,预热、燃烧、破碎,经一次风扰动就不会被直接排除,既降低了锅炉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又不会使放料管内结焦和磨损。 2.2采用喷涂方式进行防磨 表面喷涂是一项有效的局部水冷壁防磨措施。涂层的硬度比母材的硬度大,而且涂层在高温下生成致密、坚硬而且化学稳定性较好的氧化层。喷涂可以提高水冷壁重点磨损区域的耐磨性,延长锅炉连续运行时间;采用 LG88 电弧喷涂材料对金属受热面喷涂 0.6-1mm涂层,能有效增加受热面的耐磨强度和使用时间。喷涂前应经喷砂除锈合格,喷砂是涂层结合的必要条件,处理不当直接影响涂层质量,喷砂与喷涂两道工序易交替进行,通常喷砂达5~6m2后,再进行喷涂,以使二者之间的停留时间不能过长,磨损的严重的部位,涂层厚度应保证不低于 1mm,涂层表面应光滑、无凸起、起眸、开裂和脱落等现象,全部喷涂完成以后一次进行封孔,停留 24 小时后方可投入运行。以满洲里热电厂电喷涂 12MWCFB机组为例,需处理的面积为 30m2,一次喷涂费用约为 8 万元/ 台,喷涂前水冷壁泄漏周期为 3 个月,喷涂后,运行一个采暖期测厚,内弯处涂层略有减薄,水冷壁未发生泄漏。 2.3控制好入炉煤粒度 入炉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运行控制、燃烧效率、风帽及水冷壁等部件的运行均有很大影响。入炉煤的颗粒度过大,会在床体中沉积形成死滞区,破坏正常的流化状态,使炉内温度场不均匀,造成床温过低或过高停炉。流化床的入炉煤粒度一般在0~13mm 范围内,若为了照顾大煤粒沸腾良好而加大风量,煤粒飞逸就会增多,加大锅炉损失。颗粒度增大,则会因照顾大颗粒流化而加大风量,致使小颗粒煤未及时燃烧而飞出炉膛进入旋风部的返料床上二次燃烧,使返料温度过高,造成返料器高温结焦,影响锅炉正常运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点参考文本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 点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点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燃料适应性广 由于大量灰粒子的稳定循环,新加入循环流化床锅炉 的燃料(煤)将只占床料的很小份额。由于循环流化床的特殊 流体动力特性,使其中的质量和热量交换非常充分。这就 为新加入燃料的预热、着火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未 燃尽的煤粒子通过多次循环既可增加其炉内停留时间又可 多次参与床层中剧烈的质量和热量交换,十分有利于其燃 尽。这就使循环流化床锅炉不仅可高效燃用烟煤、褐煤等 易燃煤种,同样可高效燃用无烟煤等难燃煤种,还可高效 燃用各种低热值、高灰分或高水分的矸石、固体垃圾等废 弃物。

2、截面热强度高 同样由于流化床中剧烈的质量和热量交换,不仅使燃烧过程能在较小截面内完成,还使炉膛内床层和烟气流与水冷壁之间的传热效率也大大增加。这就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截面和容积可小于同容量的链条炉,沸腾床锅炉甚至煤粉炉。这一点对现有锅炉的改造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3、污染物排放少 可利用脱硫剂进行炉内高效脱硫是循环流化床锅的突出优点。常用的脱硫剂是石灰石。通常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床温保持在800-1000oC之间,过高可能因床内产生焦、

塔河油田测试天然气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史继伟

塔河油田测试天然气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史继伟 发表时间:2018-05-15T10:42:36.8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作者:史继伟朝鲁门陈亮胥猛李宁[导读] 摘要:测试放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气井测试和集输处理系统伴生气因地理位置、技术或经济等原因而难于集中收集与利用,现阶段塔河油田测试阶段的天然气采取直接放空燃烧,塔河油田处于环境敏感地区,往往单井周围有大量的胡杨林和红柳等植被,这样做既浪费了资源,也存在极大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公司试油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测试放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气井测试和集输处理系统伴生气因地理位置、技术或经济等原因而难于集中收集与利用,现阶段塔河油田测试阶段的天然气采取直接放空燃烧,塔河油田处于环境敏感地区,往往单井周围有大量的胡杨林和红柳等植被,这样做既浪费了资源,也存在极大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通过调研分析,传统工艺在开展测试天然气回收利用方面,从回收工艺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考虑,传统工艺均存有明显不足。本文结合塔河油田实际,在原有测试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满足测试天然气回收的工艺要求。目前该工艺已经在塔河油田多口高压气井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塔河油田;测试天然气;回收 前言:为满足塔河油田胡杨区块、九区、雅克拉凝析气田对测试天气回收的需求,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回收所需的设备、工艺设计和风险点控制措施。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塔河油田实际的测试天然气回收技术规范,填补了塔河油田在测试天然气回收方面的空白,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1、开展测试天然气回收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风险点 在塔河油田胡杨区块、九区、雅克拉凝析气田开展测试施工时,施工一般按照技术要求选取高压油气井测试流程开展测试,其测试流程主要包括和采气树级别相同的法兰管线、和采油树级别相同的油嘴管汇、同心管、高压三相分离器、锅炉、热交换器、计量罐、自动点火装置及必要的转换接头和法兰。为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在开井放喷期间测试流程不具备天然气回收的能力,只有在该井确定转入系统测试期间才会要求安装回收流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尽量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要求在设计测试天然气回收流程时尽最大的可能将原有测试流程利用起来,这样做的技术难点主要为以下4个方面: (1)天然气回收期间由单井到集输站的摩阻计算、进站压力的确定、集输站回收能力,以上三个因素将直接确定分离器分压的控制及防空的天然气量。如何准确的计算并确定以上数值。 (2)系统测试期间最重要的就是产量的准确计量,如何准确计量回收和放空的气量并将误差控制到最小也是施工的难点。 (3)回收期间一旦集输站出现异常需要停止进站,怎样及时的将进站天然气进行快速放空,确保集输站的安全运行。 (4)回收期间回收管线一旦发生冻堵等会导致管线和分离器憋压的情况,怎样保证回收流程和分离器等设备的安全。 2、回收期间高压分离器的分压的确定 回收期间高压分离器的分压确定主要取决于单井到集输站的摩阻、进站压力及集输站的回收能力,因此确定好这三个数据可以确定所配备分离器的压力级别及回收期间的分压控制范围。 2.1将天然气在馆内的流动考虑为稳定的一维问题,由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结合实际流体的比焓梯度方程,就可以得到4个带求未知量为p、T、v和ρ的方程组(见图1): 式中ρ为流体密度、z 为距离、v为流速、p 为压力、g 为重力加速度、θ为管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f 为摩阻系数、q为单位长度控制体在单位时间内的热损失,Zg 为气体偏差系数, M 为气体分子量,T 为温度。由状态方程可求出相应的气体密度及速度,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上述常微分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地面管线的压力和温度,实际操作中,可用计算机软件完成这个计算过程。 2.2在测试天然气回收的流程中我们选用了惠博普18MPa高压三相分离器和CAMERON喀麦隆9.8MPa分离器进行测试天然气回收,两台分离器分别采用丹尼尔测气装置进行测气,数据采集采用两套精度为0.5‰的Expro有线数采。两套数采分别计算回收天然气的气产量和放空天然气的气产量,两者相加为该井的天然气产量。以塔河油田HY区块的某井为例,其生产校核数据见表1: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介绍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介绍 发表时间:2019-09-21T22:55:42.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刘曼 [导读] 摘要: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来源广泛、利用方式多样化、能源产品多元化、综合效益显著的特点。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来源广泛、利用方式多样化、能源产品多元化、综合效益显著的特点。生物质锅炉供热具有清洁环保经济适用的特点,一是技术比较成熟,工艺简单;二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较少,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烧排放SO2浓度较低,安装除尘设施后锅炉烟尘、氮氧化物排放可达到轻油排放标准,以林业剩余物为主的生物质燃料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可达到天然气标准;三是经济可行,生物质燃料价格较低,生物质锅炉供热有着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四是分布式供热,直接在终端消费侧替代燃煤供热,分散布局,运行灵活,适应性强,满足多元化用热需求。目前国内生物质燃烧的锅炉有往复式炉排炉、水冷振动式炉排炉、循环流化床锅炉、联合炉排锅、链条炉等等。其中链条炉和循环流化床运行较为广泛。本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和链条炉进行分析比较,为生物质锅炉选型提供依据。 关键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链条炉;技术性能比较;经济性比较 引言 生物质是清洁、稳定、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资源,生物质的利用符合能源转型、碳减排、清洁环保及治理雾霾的能源发展战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国家先后发布多个文件,大力支持生物质发电技术应用推广。生物质发电技术包括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生物质混合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等。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生产过程比较简单,设备和运行的成本相对较低,是现行的可以大规模推广利用的技术。而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因其强烈的传热、传质、低温燃烧、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整范围宽、燃烧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质发电。本文从生物质燃料的特点出发,介绍生物质直燃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点及相关技术问题。 1生物质燃料特性 1.1几种典型的生物质燃料 固体生物质燃料取材广泛,主要包括木本原料,即树木和各种采伐、加工的残余物质;草本原料,如农作物秸杆、草类及加工残余物;果壳类原料,如花生壳、板栗壳等;其他混杂燃料,如生活垃圾、造纸污泥等。 1.2生物质燃料灰分特性 生物质灰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矿物质成分,如: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与磷酸盐等,灰的组成对生物质的热解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且硅酸盐、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存在易引起管路系统的结渣、堵塞。为了安全、高效地运行,需对生物质灰的主要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组成进行全面的分析。 2生物质CFB锅炉技术开发 2.1国内外生物质发电技术应用 我国生物质能目前主要以农林废弃物为主,农业废弃物主要是农作物秸秆。生物质发电产业通常包括生物质直燃发电、生物质混燃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国外烧秸秆及其它生物质的新建机组一般都采用了炉排燃烧的小型锅炉。秸秆通常被打成标准尺寸的大捆,应用专用设备打捆、装卸和运输。秸秆通过螺旋送料机,送进炉膛,在炉排上燃烧。 2.2生物质CFB锅炉技术介绍 CFB锅炉的燃烧方式、高温床料、特殊的物料循环系统,低温燃烧、燃料的适应性广等特性,使其更适合生物质燃料的复杂多变及低氮排放要求。锅炉采用单汽包、自然循环、单段蒸发系统,炉膛蒸发受热面采用膜式壁,炉膛内内置屏式三级过热器和水冷屏,以提高整个过热器系统的辐射传热特性,使锅炉过热汽温具有良好的调节特性。旋风分离器采用汽冷结构,回料阀为非机械型,回料为自平衡式。炉膛、分离器、回料阀组成了物料的热循环回路,分离后的烟气进入尾部烟道。尾部烟道采用三烟道型式,下行的一烟道内布置低温过热器、上行的二烟道内布置中温过热器和高温省煤器,下行的三烟道内布置低温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一、二烟道为膜式壁的包墙过热器,三烟道采用护板结构。低NOx燃烧技术和炉内脱硫,可有效控制NOx和SOx的排放,满足环保要求。同时为进一步超低排放,在分离器入口烟道预留SNCR.接口。 2.3相关配套设备 由于生物质燃料堆积密度小、比重轻,自密封性差,给料设备的选型尤为重要。可以采用两级螺旋给料系统或两级挡板给料系统。生物质锅炉沾污问题较重,一整套性能良好、质量可靠、数量足够的吹灰设备能在锅炉运行时保持尾部烟道内的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的清洁。由于生物质燃料灰分低、成灰特性差,可以考虑增加在线加料系统,以补充循环灰量的不足并能稀释碱金属浓度,降低结焦的风险,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3流化床锅炉尾部排放NOx生成原理 3.1热力型和快速型 通过资料得知,1500℃是热力型NOx生成临界点。当温度<1500℃时,NOx不易生成;当温度>1500℃时,NOx生成量猛增。由于实际生产中本厂炉膛温度处于600-850℃,因此热力型不是本厂NOx的生成原因。另外快速型NOx由于其产生特点,实际生产中通常也不作为控制方向。 3.2燃料型 燃料型NOx是由燃料中的氮元素在燃烧时形成的。炉膛温度约为600℃-800℃时,燃料型NOx就能生成。研究发现空气系数是最重要的原因,转化率随空气系数增加而增大。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得知,燃料型NOx是主要元凶,也是最主要的控制方向。在曲线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当两侧空气系数升高时,NOx的生成量快速升高;当两侧空气系数降低时,NOx的生成量快速下降。因此控制合适的空气系数是重中之重。 4生物质锅炉生产中 NOx的控制方法(1)加强上配料精细化管理,燃运分部制定好当天的上配料方案,并按上配料方案提前做好干湿燃料的混合工作。上

锅炉防磨防爆检查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锅炉防磨防爆检查安全技术措施 (通用版)

锅炉防磨防爆检查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锅炉防磨防爆检查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张磊 副组长:刘继明周荣志严瑞锋 组员:沙英军王志福王晓明赵洪波韩江信 宫磊高宏宇黄传亮焦毅刘强王广喜毛义水 二、技术措施: (一)受热面检查的技术措施:(执行人:) 1、对锅炉各部受热面进行清灰、清焦。 2、工作组成员在受热面检查过程中使用强光手电,燃烧室区域并架设4台强光照明灯。 3、搭设燃烧室铝合金检修平台对炉膛区域受热面进行检查。 4、工作人员采取眼看、手摸的方式对受热面管子进行检查。 5、在易发生磨损的水冷壁吊挂管两侧、高温再热器迎风面两侧、竖井烟道前部包墙管拉稀管两侧、低温再热器垂直段两侧等烟气走廊

区域搭设脚手架对受热面管子进行检查。 6、二名工作人员为一个检查小组,采用交叉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即一名人员从左侧检查至右侧,另一名人员从右侧检查至左侧。最大限度的减少异常管段的遗漏。 7、对异常管段必要时采用测厚仪测量及卡尺测量的方法进行检查。 8、对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做好记录并进行相应处理。 9、根据化学或金属监督部门要求进行取样检查。 10、水压试验检查。 11、对下述重点部位进行仔细检查:(执行人:) (1)炉膛人孔门、看火孔、冷灰斗、燃烧器周围、吹灰器孔周围、折焰角部位水冷壁管。 (2)各种受热面管束可见弯头部位,包括弯头内弧面。 (3)各受热面管束吊卡、支吊架、管夹部位。 (4)靠近左右两侧的边墙管部位。 (5)管排定位滑动块、U型承重块部位。 (6)各部人孔门、吹灰孔附近管子。 (7)各部位防磨盖板、阻流板、均流板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