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1 2 3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

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的省力滑轮组.他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他拉绳的速度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5 7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多少相同,甲装置的效率高

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功率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率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的功多

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4、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的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A、67%

B、73%

C、83%

D、100%

5、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1和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A、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B、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的功率大

D、F1、F2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6、用完全相同的A、B两个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和G2的两物体,若G1>G2,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A和ηB,则()

A、ηA>ηB

B、ηA<ηB

C、ηA=ηB

D、无法判断

7、两滑轮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力都为G0,摩擦和绳重均不计,用它们分别匀速提起重为G=5G0的物体时,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

A、6:7

B、7:6

C、5:6

D、5:7

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

(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

(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

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A、(1)

B、(2)

C、(3)

D、(4)

8 1011

9、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B、吃饭时,筷子是个省力杠杆

C、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D、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10、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把重物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重物的重力为G物,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工人所用的拉力为()

A、B、C、D、

11、如图所示,斜面长6m,高3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使物体在5s内沿斜面移动了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40%

B、物体重300N

C、拉力F做的功是600J

D、拉力F的功率是40W

12、有一人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重1000N和2000N的物体匀速提升5m,动滑轮重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上述两种情况中不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相等

B、人做的额外功相等

C、人做的总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13、从井中提水时,常常会发生吊水桶落入井里的事情.用物理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桶和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B、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C、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桶里会带些水,这时人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D、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人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1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B、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械效率

D、使用任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15、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η1=η2

B、W1=W2,η1<η2

C、W1<W2,η1>η2

D、W1>W2,η1<η2

15 17

16、在不计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组,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η组<η动<η定

B、η定<η动<η组

C、η动<η定<η组

D、η定<η组<η动

17、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1000N的货物,所用拉力是400N,绳的自由端被拉下2m.关于这个滑轮组工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总功是800J

B、额外功是100J

C、有用功是400J

D、机械效率是62.5%

18、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改用质量小的动滑轮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9、一座高达40米的大桥,总长为8350米,其中正桥只有850米,而两侧引桥却长达7500米.一座大桥为什么要有这么长的引桥呢?小明很奇怪,请教老师后.他明白了引桥相当于一个斜面.

(1)小明用如图乙所示的斜面进行模拟实脸.在保持斜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斜面的长度.发现斜面越长,拉动小车匀速上升的力F越小.由此他明白了很长的引桥在汽车上桥是能起到_________(“省力“或“省功“)的作用.

(2 )一辆总质量为2000千克的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侧引桥(长3750米),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秒,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焦.

20、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用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如图).绕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最大拉力为6×103N,不计滑轮、吊钩、绳的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起吊_________N的建筑材料,实际使用该滑轮组最多只能吊起5.4×103N的建筑材料,且将建筑材料1s内匀速吊起了1m,起重机的功率是_________W,机械效率为_________.若吊起的建筑材料重力减小,机械效率将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20 21

21、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把重1600N的木箱匀速推到车上,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___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

22、如图是某商场的自动扶梯.扶梯的部分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小华站在该扶梯上从商场一楼到二楼.已知扶梯以1m/s的速皮匀速上行.则扶梯对他做的功是

_________J,对他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W.如果站在扶梯上的人数增多,扶梯的效率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小华为较快上楼,在扶梯以上述速度上行的同时,他又相对扶梯以1m/s的速度在扶梯上向上步行,则他从一楼到达二楼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s.

2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15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400N,若将物体提升0.3m,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2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18kg的面粉,所用的拉力为100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若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的大米,当拉绳子的速度为_________m/s时,拉力的功率为54W.(取g=10N/kg,绳重与摩擦不计)

25、一个质量为70kg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包括滑轮组及装砖的托板)提升一堆砖.已知装砖的托板重200N,每块砖重100N.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当工人匀速提升10块砖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那么,该人站在地面上用此装置提升这些砖的过程中,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最高可达到_________.(取g=10N/kg,结果保留1位小数)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

一、杠杆定义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二、滑轮定义 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三种滑轮特点 三种滑轮特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pagebreak] 四、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五、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六、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完整)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练习题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练习题 一、选择、填空 1.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1、F1,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 2.下图中,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N,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_N。 3.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__________,F1=_________,F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6.如图所示,滑轮A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滑轮B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整 个装置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 _____,若G=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____N时可使重物G匀速上升。 7.如图所示,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m1=5kg,那么m2应 等于__________ kg。 8、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 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9、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11、用图5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12、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 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F F2 F3 A B G M1 M2 F1 F2 F 3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A 是铁球,B 是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 的大小, 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 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 。 2.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所列实验步骤是: A .把钩码挂在杠杆支点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和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C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几次,将数值填在表格内 D .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该同学漏掉的重要一步是 。 (2)已经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实验时只有7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相等。当在A 点挂4个钩码时(如图),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在图中标出放置钩码的位置和个数。 3.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骑自行车经过一个斜坡,小明沿直线奔向坡顶,小红则沿着S 形路线骑向坡顶.到达坡顶时两个人很感慨的进行了一番对话,小明说我的做法机械效率高;小红说我的做法省力. (1)为了验证小明的说法,他们设计实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A .如图所示,选用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1、木块2各一个,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B .在实验过程中拉动木块1应做 运动. C .他们进行了甲、乙、丙三次操作: 甲:用长木板和木块2搭成图示的斜面,把木块1从斜面的底端拉到图示位置, 测出机械效率为η甲. 乙:保持斜面不变,把木块1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测出机械效率为η乙. 丙:把木块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再把木块1从斜面的底端拉大顶端,测出机械 效率为η丙. 以上三次操作过程,能验证小明说法的两次操作是 .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阳金玲 【摘要】初中物理课的引入要有吸引力,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实验教学,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实施精讲精练并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将教育技术贯穿于学案教学,平时加强师生感情的培养,最终使物理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课堂效率吸引力灵活的教法解题思路与方法教育技术与学案教学师生关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真正把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最大的效益。下面是我历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课堂导入要有吸引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导入运用得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激

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敢于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 1、通过直观材料导入。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片或听一段录音、看一段录像,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问题上。例如:教师在讲《物体的运动快慢》一节时,首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知人步行速度慢于自行车速度;自行车速度慢于汽车速度;汽车速度慢于飞机速度;而飞机速度慢于火箭速度等等;其次教师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各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定的速度,只是他们的速度有快有慢。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具体是0米/秒,行人速度约米/秒,汽车速度约20米/秒;最后指出速度的含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给出公式、主单位及其常用单位的换算。 2、应用物理学史的人物导入。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之谜的坎坷曲折经历,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可先向学生介绍牛顿从苹果下落到万有引力的理论,说明万物之间都有力的作用,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经过牛顿的不断努力终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牛顿三定律,为后人研究力学创造了条件。然后引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他的第一个定律。 3、通过学生已有经验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出发,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如教师讲到《惯性》时,教师问:同学们若不小心踩到地上的香蕉皮或拌到地上的石头会怎么样?让同

(完整)初中物理滑轮组练习题

初中物理滑轮组练习题 1.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内匀速提升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 D.拉力的功率为200W 2.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 A.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 C.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D.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 3.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 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做的功为400 J B.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 C.拉力F的功率为20W D.拉力F的大小为90N 4.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 A. η2>η1>η3 B. η1<η2=η3 C. η1=η2=η3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如图所示,使用一个重力为G1的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物;不计绳的重力和滑轮上各处的摩擦,这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改用重力为G2的轻质材料的新动滑轮后,再回来提升这个重物,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提升到85% 。则新动滑轮的重力是原来动滑轮的重力的倍。 6.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P甲>P乙 B.P甲

初二物理力学实验题(答案)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1.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2.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__相平(填“顶部”、“底部”)。如图4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cm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固体的体积为____cm3。3.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N。 ; 4.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7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 图7 ( 序号液体深度 (cm) - 橡皮膜 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 (mm) 右液面 (mm) ? 液面高度差 (mm) 1 水 3朝上 > 186 21428 2 ) 3 朝下 18621428 3 3 朝侧面186 214 28 46朝侧面171229 * 58

如何尽快提高初中物理成绩讲课讲稿

如何尽快提高初中物理成绩 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成绩也不是一件难事。 有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我给大家介绍一种“6+2”学习法,所谓“6+2”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分析。 1.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有人将我们的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初中物理力学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力学测试题试卷 试卷中:g=10牛/千克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 一、填空题:(36分) (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力的作用是;力的单位是___; 2.踢球时,球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这时也受到球的作用力。 3.重力的方向是;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比。 4.质量是300克的书重牛;重3牛的石块其质量是克。 5.一人用250牛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个重200牛的水桶,水桶受到的合力是__牛,合力的方向是___。 6.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状态或__状态。 7.某人沿水平方向用20牛的力推着一辆重300牛的车匀速向西运动,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是__牛,阻力方向是______。 8.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有关,还与_____有关。 9.物体单位面积上的___叫做压强;压强的单位是_____。 10.重400000牛的坦克、履带的着地面积为5 米2,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____帕。 1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_有关系。 12.潜在水面下10米的潜水员,受到水的压强是___帕。 13.轮船舱底在水面下3.5米处,舱底穿了一个面积为0.2米2的洞,要用__牛的力,才能堵住这个洞。 14.著名的表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有____;可以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有__实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1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力的____、力的___。 16.使用弹簧秤时要先观察它的__和它的_。合理选择,正确使用。 17.1个标准大气压强值大约是___帕。 18.某同学说:“书包带做得很宽是为了减小压力。”这句话是_____的。(对、错) 二、选择题:(30分) 1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力。 B、不接触的物体只要能发生相互作用,就可能产生力; C、施力的物体不一定受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0.以下关于重力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B、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桌面向下的; C、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的; D、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的。 21.天平的左盘放重2 牛的物体,估算一下,要使天平平衡,右盘先放入的砝码应是( ) A、2000克; B、200克; C、20克; D、2克。 22.一个成年人受到的重力大约是( ) A、6牛; B、60牛; C、600牛; D、6000牛。 23.F1=3牛、F2=5牛、F3=8牛,这三个力中有两个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同一直线上的力,另一个力则是这两个力的合力,那 么( ) A、合力一定是F3; B、合力一定是F2; C、合力一定是F1; D、合力可能是F3,也可能是F1或F2。 24.用弹簧秤测出一物体受到的重力是3牛,然后将弹簧秤倒过来,把秤钩固定住,将此物体挂在弹簧秤的提环上,则弹簧秤的示 数是( ) A、仍等于3牛; B 、大于3牛;C、小于3牛;D、等于零。 25.火车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一人在车厢地板上的P点竖直向上跳起0.5秒后落回到地板上。这个人的落地点是() A、在P 点前方1米处; B、在P点后方1米处; C、仍在P点处; D、无法判断。 26.以下措施中用来减小摩擦的是( ) A、上紧缝纫机的皮带; B、在纲丝钳口刻上花纹; C、在乒乓球拍上粘上带颗粒的胶皮; D、在笔头上装上小钢珠,制成圆珠笔。 27.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突然减速,车顶上悬挂的小球( ) A、向前摆 B、向后摆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28.为了将压强减小到原来的1/4,以下做法中可达到目的的是() A、受力面积不变,压力减小1/4 ; B、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到原来的3/4 ; C、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到原来的1/4 ; D、压力减小1/2 ,同时受力面积增大1倍。 29.以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粗些的玻璃管,测出的压强会偏小; B、玻璃管口插入水银槽中水银面下的位置浅一些,测出的压强会偏大; C、玻璃管的放置不竖直测出的压强会偏小; D、玻璃管里进入少量空气,测出的压强会偏小。 30.制药厂在培养液中提取抗菌素时,要通过加热去掉培养液中的水分,但又不允许温度达到100℃,下列的办法中可采用的是( ) A、减小火力; B、加大火力; C、减小液面上的气压; D、增大液面上的气压; 3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一、讲究方法,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 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 场强、电容、电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义的,我们就以此为例,进 行类比,以加深其理解。 物理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有些公式学生容易混淆,造成记忆错误,如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死记太伤脑筋,可以借助规 律记忆法,让学生学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出三个实验定律 的方法,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就摆脱了烦锁的记忆。电磁学中不少学 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记不牢,我便想出个“诣字法”,比如用“佑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佑”通右,“发”通“发电”即为 右手发电,这样左、右手很有趣地分清了,学生记的还深刻。 二、抓关键,抓本质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电磁学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 “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又是本质,记住它并不难,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对“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回路中有无感应 电流产生?”这样的问题,有的认为“有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 流产生。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

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又如,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这关系大多数学生记的牢、但在做有三组以上线圈的计算时,他们仍套用公式结果得出许多矛盾的结论,这就是对N1:N2=I1:I2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个关键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的`。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 三、认识要全面,分析要细致 四、选题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初中物理滑轮组习题道含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滑轮组习题道 含详细答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滑轮组经典习题30道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 分析:(1)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工作特点是: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升高高度的几倍. (2)结合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公式分别计算出所做的有用功、动滑轮自重、拉力F做功的功率、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然后和所提供的计算结果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A、∵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 ∴所做的有用功W =Gh=10N×=1J. 用 ∴该选项中,所做的有用功为1J,计算结果正确.

B、∵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该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承担,绳子 上的拉力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则:动滑轮的重力G 动=2F﹣G 物 =2×6N﹣ 10N=2N. ∴动滑轮自重,计算结果不正确. C、∵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P总=PP P = P?2P P =6P×2×0.1P 2P =0.6P.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计算结果不正确.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P物 PP ×100%=10P 6P×2 ×100%=83.3%.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计算结果正确. 本题计算结果正确的有两个:A和D.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利用公式逐个计算,然后和选项比较,计算过程注意格式,过程和结果都有单位.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 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考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知道木箱重,将木箱提升1m做的功为有用功,利用W=Gh求解;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习题课讲课教案

初中物理习题课初探 郑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张晓娜

初中物理习题课初探 关键词:科学性、双基、多样化 习题课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巩固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即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做习题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必经之路,新授课只是让学生对知识获得感知,而习题的作用是要将感知化为理解并巩固,最后到能够自觉应用,这些都需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所以习题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而且习题课发挥着对新课教学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它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习题评讲,同时更是老师对学生解题思路的一种引导,解题能力的一种培养,科学素养的一种积累。 一、习题的选择 习题要精编精选,何为精编精选,就是科学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发散性的统一。所谓科学性,就是题目情景符合客观规律,表达严谨、清楚,不会得出荒谬结论;所谓针对性,就是目的明确,要直奔教学目标而去;所谓典型性,就是具有代表性,不偏不怪不钻牛角尖;所谓发散性,就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有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 1.注重双基选材,习题选择要注意对课本习题的挖掘 课本例题和习题虽然是习题课的精讲内容,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要对习题适当拓深、演变,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不应“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忽视课本习题去搞大量的课外习题,那样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新概念教学理念相违背。在实践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习题,编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一法的习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要达成高效的训练目标。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选材要注意照顾全体学生,但对于学生普遍有缺陷的、常犯的错误则要适当反复及强化,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 3.设计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 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特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后进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会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后进生不至于“陪坐”,优生也能“吃得饱”,使全体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

2020年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必背必记

初中物理 一、必记知识点 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超声:频率高于20000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6.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7.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8.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0.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1.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2.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3.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14、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G(ρ液<ρ物)下沉 二、常见物理实验结论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f=示数,水平匀速或匀速直线) a、保持压力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b、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影响压强大小(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观察对物体的形变程度) a、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杠杆平衡条件(调杠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初中物理滑轮组专题练习

探究滑轮的作用 1、动滑轮的实质是() A.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B.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C.阻力臂为动力臂2倍的杠杆 D.是为了减小摩擦,与杠杆无关 2、使用滑轮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 B.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只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B.b方向的拉力最小 C.c方向的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该是 () A.小于200N B.等于200N C.大于200N D.大于300N 5、下列关于使用滑轮组的优点的论述,较全面的是 () A.一定是省力的,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是省力的,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6、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若动滑轮和绳的重力及摩擦力不计,恰好平衡,现在a、b下面各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

() A.a下降B.a上升 C.仍保持平衡D.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7、A、B两物体重力分别为60N和140N.如图所示,当A、B物体都静止时,它们所受的合力分别为 () A.60N,140N B.0,140N C.60N,0 D.0,0 8、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360N的物体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等于4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 () A.60N B.80N C.120N D.360N 9、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360N的物体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等于4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配合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特制定初中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仅供本学科教师试用。 一、课前预习(明确目标、以标导学) 1、根据上一节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示,建议以学案形式呈现。 2、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作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3、在自学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此环节建议在课下进行,也可以课上进行,但时间不可过长。 二、交流质疑(情境导学,唤醒思维) 1、小组内或全班面前展示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 2、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以便于教师在新授课中集中讲解。 三、典型讲解:(精讲适练、突出探究;) 1、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2、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四、自主学习(及时反馈,分层巡批) 1、下发《导学提纲》,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与分类(分组进行)。

2、每四人一组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注意:生教生,生帮生,生查生,由小组长调控管理。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巩固:(规范作业、强化监控) 练题导思:分层次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题目,要求: 1、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点 2、交流讨论完成综合点、难点 3、对所做的题目反思:思考并找出所做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做有所为”——知道教师出这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并记录于反思本。 六、知识检测与矫正:(有效反思,提升自我) 1、检测:下发本节分层次的检测题目,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自己的题目作答。 2、矫正:教师查组长,组长查组员;教师教组长,组长教组员,组员教组员——师生互动。 3、教师订正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注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安排。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数即承担力的绳子股数是不同的,一个妙诀是注意前两个图的动力端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阻力方向相反,是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这股不算!第三幅图就是有效的。 ②根据公式F阻=nF动(n为绳子有效股数) 思考题: ①如图有几股有效绳子?②绳子力是多大? (5股;2G=5F,所以F=0.4G,注意动滑轮有重力) 二.题型分类 题型一:滑轮使用特点 例1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滑轮质量不计,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A、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力 B、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距离 C、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省力 D、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费距离 【解析】第一幅图是定滑轮,定滑轮使用特点是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第二幅图是动滑轮,使用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答案】 B 变式训练1 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答案】B 变式训练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 B、b方向的拉力最小 C、c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答案】D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弹簧秤示数为26牛,则物体B重为牛;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 【解析】本题滑轮为费力动滑轮,动力端的力是阻力2倍,阻力端为B,所以B 的重力是13牛,然后可得绳子拉力是13牛,研究A可知受到3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拉力,三个力的合力为0,可得支持力为7牛。 【答案】13;7牛 题型二:动力端与阻力端距离问题 例2 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答案】动,上,25,4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 (填“定”或“动”).上升过程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牛,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米.(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答案】动,75,8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提升重为200牛的重物,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若工人在5秒内将绳子匀速向下拉6米,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牛,物体在上升的高度为____米. 【答案】200,6 变式训练3 使用一个定滑轮将一重物提升2m,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如果改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且提升同样高度,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为。

(完整)初二物理力学练习题(精华版)

一、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二、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中教法)复习题

复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 ⒈在教学中应重视教给学生_分析问题_和_解决问题_的思路和方法。 ⒉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有:⑴_教学的认识性_,⑵_教学的双边性_,⑶_教学的教育性_,⑷_教学的发展性_。 ⒊在物理测验的评价中,信度是测验的_可靠性_指标;效度是测验的__准确性__指标;难度是指_每个试题_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_每个试题将考生水平_区分开来的程度。 ⒋中学物理实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即:⑴_演示实验_,⑵_学生分组实验_,⑶_课内小实验_,⑷_课外实验_。 ⒌物理教学必须以_实验_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_关键_;基本的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_中心_。 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实验归纳法_,二是_理论分析法_。 ⒎解答计算题的基本程序是:⑴_审题_,⑵_分析题_,⑶_建立有关方程_,⑷_求解_。 ⒏物理教师的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_文字语言_,二是_数学语言_,三是_图表语言_,并通过板书和板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⒐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_工具_。 10.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材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_通读整个教材_,第二层次是_精读每章教材_,第三层次是_细读每节教材_。 1⒈中学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_观察_能力、_实验_能力、_思维_能力、_分析和解决问题_能力以及_创新意识_ 意识。

1⒉构成教学过程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是_教师、学生和物理世界_。 1⒊《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⒋目标参照测验是以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参照物;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中的平均分数作为参照标准。 1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有四条,它们分别是:⑴教学的认识性,⑵教学的双边性,⑶教学的教育性,⑷教学的发展性。 1⒍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操作阶段和总结阶段。 1⒎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常用的方法有三个,一是运用实验,二是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三是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1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四个主要目标是:⑴教学目的,⑵教学内容,⑶教学方法,⑷教学效果。 1⒐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⑴口头教学语言,⑵书面教学语言,⑶体态教学语言。 20.一堂新课的教学,一般可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它们分别是:⑴组织教学;, ⑵复习提问,⑶讲解新课,⑷巩固练习,⑸布置作业。 2⒈中学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__观察实验__能力、__思维__能力、__分析与解决问题__能力以及__创新意识__和能力。 2⒉在进行物理学这类自然科学教学时,首先应注重教学的科学性。一方面要注意__教学内容__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注意__教学方法__的科学性。 2⒊探究性教学方法提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__知识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