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完成)教学文案

浅谈儿童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完成)教学文案
浅谈儿童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完成)教学文案

浅谈儿童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完成)

摘要

中国拥有3.6亿儿童、350亿人民币的儿童食品市场,对于所有的食品生产商而言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而且随着市场的成熟,生产技术、材料工艺的进步,消费者对于儿童食品的采购越来越理性,他们关注不仅仅是儿童食品及其包装的实用性、安全性、智力开发等,更多的是包装的美丽。包装已经成为产品促销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食品是所有食品中包装设计最绚丽、新颖、功能最多样化的,生产企业和包装设计者很好地抓住了儿童的消费心理,在吸引儿童好奇眼光的同时,说服家长为其掏钱购买。

关键词:儿童食品包装色彩设计食品包装

Abstract

China has 360 million children, 35 billion yuan of children's food market, for all the food producers speaking is undoubtedly a huge cake. And, as the markets matur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technology progress, consumers for children of food purchasing more and more rational, their concern is not only the children's food and packing of practical, 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more is the beauty of packing. Packaging has become the product promotion an important factor. Children's food is all food packaging design is the most beautiful, novel, and function of the most diverse, production enterprise and packaging design is very good to grasp the children's consumption psychology, in the eyes of the curious attract children at the same time, to persuade parents pay for their purchase.

Key words: Children food packaging color design food packaging

目录

引言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大部分食品的包装从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色彩、包装图形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在儿童食品的选择上,给人第一视觉效果的包装色彩更能打动消费者,然后才是图形和说明文字。所以在儿童食品的包装设计中,需要合理准确使用包装色彩。现代的儿童食品包装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品包装,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包装色彩的应用和创新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包装色彩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创新要求,应用于现代儿童食品的包装中。儿童对包装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外形结构和图形色彩来感受。一般,儿童会先注意图案,后注意文字;先注意彩色的,后注意黑白的:先注意对比强的,后注意对比弱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与一般食品不同。儿童不会因为食品的价格和售后服务等问题而不选择自己喜欢的儿童食品,他们会通过儿童食品包装色彩和外形,来感觉包装里面的味道和自己的喜好。如今市场上许多儿童食品的包装色彩使用没有按照儿童的色彩心理设计,不能引发儿童的味觉感,这就需要对儿童喜欢和儿童认知的色彩加以分析,利用科学合理的各种手法加以表现,使其造型和色彩更加完美和丰富,使食品包装不但能迅速引起儿童的关注,而且能让他们觉得包装的食品新鲜美味。

一、色彩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作用

在各设计元素中,不同的设计元素在整个包装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儿童食品的包装设计中,需要合理准确使用包装色彩,重视色彩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与儿童相关的一切消费品,其外观看起来都比较绚丽多彩,很少有黑白或无色的外观,因为生产厂家明白儿童对于色彩的热衷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在儿童食品包装上,色彩不仅能过打动儿童这群消费者,还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包装的色彩对儿童食品有促销作用

研究者曾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一个桌子上摆上两个相同形状但色彩不同的食品包装,一个包装是灰白色调的,一个是红黄绿色调的,让一个三个儿童进行选择,无一例外这三个儿童都选择色彩比较丰富的那个包装,对于那个几乎无色彩的包装并没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表明:在儿童挑选商品时,色彩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以上的实验和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儿童食品包装必须要有能够打动孩子们的色彩,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取孩子们的心。

(二)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中存在味觉暗示

食品的包装作为食品的“外衣”,是人们识别这种食品的第一要素,它使人们在看到这个包装之后,能够了解这种食品的类型、造型甚至是食品的口味等。通过外包装能够识别食品的口味是运用色彩的味觉暗示功能。所谓色彩的味觉暗示功能是指由于人们长期的积累的视觉经验,不同的色彩通常给人不同的味觉体会。比如紫色是葡萄的颜色,在食品包装中紫色就通常代表葡萄味,黄色是香蕉的颜色,通常黄色代表香蕉味,红色是辣椒的颜色,通常红色代表麻辣味。除了取自于自然界的色彩经验外,之前的购买经验也是味觉暗示的一个重要来源,比如之前看到的所有蓝调食品包装所品尝到的食品都是咸味的,看到另外的蓝色调包装之后就基本可以判断这种食品是咸味的。同样的,一个甜味食品包装通常用淡黄色,那么淡黄色食品包装将给有这种购买经验的消费者感觉:这种食品是甜味的。这就是色彩的神奇功能。

(三)恰当的色彩提示品牌

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每个企业都想扩大自己商品的知名度,使自己的商品远近驰名,而商品的包装无疑是扩大企业知名度的最佳途径。成功的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能使消费者认准品牌。可以使消费者在看到这种色彩时,会有一种认同感和熟悉感,这种认同感和熟悉感正是促使消费者消费的重要推动力。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一提起喜之郎果冻,人们印象里就会闪现出红色为主调带有透明塑料原色的包装袋,这就是色彩在食品包装中起到的重要品牌提示作用,当喜之郎果冻被摆在商场或超市中的货架上时,其充满热情的大红的总会吸引人们的目光,使人们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这样,这种食品就在众多的食品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二、儿童食品的包装色彩特点研究

通过具体的儿童食品包装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包装色彩规律可供以后的包装设计参考。例如:德国Dr.Oetker的布丁包装,给人的视觉效果很有震撼力,我们从包装颜色上就能感觉到其口味及品质。

包装色彩能把食品的味觉感表现出来。现在市场上儿童食品包装从食品本身固有的颜色出发,对其色彩进行提炼与升华,看上去更加五彩缤纷、生动活泼,很能吸引儿童的视线。在色彩设计上。儿童食品就大多采用鲜红、嫩黄、金色、苹果绿、淡紫或玫瑰色等。因为三原色、对比色搭配比较适合儿童的视觉心理,也能影响到儿童的色彩记忆。每种色彩都会给人不同的味觉暗示,关于色彩的感觉,日本色彩学家内藤耕次郎通过实验得出甜是黄、白、桃红,酸是绿色,苦是茶、灰、黑,咸是白、蓝、茶、青色。色彩学家埃斯比尔克的实验结果为:甜是橙红,酸是绿色、蓝绿色,苦是黑色,“咸是蓝色。哥林支的实验结果为:“甜味是粉红,“酸味”是绿,“苦味是蓝紫色,咸味是蓝色J。包装

色彩直接影响到儿童对食品口味的选择,因而要在理解色彩味觉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色彩设计。

(一)新形势下对包装色彩的开发

新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的消费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食品包装。儿童食品包装也不断地开发和创新,在其包装设计上,既要准确地传达信息,又要有超前的设计思想,引导消费观念。它应该是娱乐趣味性、文化性、功能性、健康性于一体,其包装色彩,既要从材料的开发和创新中合理地运用和把握,也要在新的形势下获得启示和运用新的思维形式。

在现代的儿童食品包装材料上,大多的采用塑料和纸品包装,因为他们的色彩可塑性强。从环保的角度上看,更提倡运用纸制品以及天然材料包装。国外很多的纸制品包装,不是采用单一的白色,而是采用五颜六色的纸包装,不仅与他们的民旅习惯有关,也同时从科学角度反映了食品的纸品包装色彩化更加吸引消费者。另外,最早使用的食品包装多取材于大自然,如:芦苇叶、芭蕉叶、竹筒、藤条、麦秸、玉米皮等。可以运用这些材料,加以色彩效果表现,增加其趣味感,吸引儿童们的好奇心。

三、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上面所论述的我们可以感觉到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色彩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我们能够从自然、生活中的经验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色彩来实现其功能。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重点分析儿童食品特别是儿童休闲食品包装中色彩的运用的规律,以供以后进行设计实践时参考。

(一)运用恰当的色彩

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为2到3岁的幼儿期儿童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有部分孩子对新鲜颜色的偏爱程度会持续整个儿童阶段。因此,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做设计时,应更多地使用明度高与纯度高的色彩。另外,实践证明,在红、

橙、黄、绿、蓝、紫、棕、黑、白、灰等10种颜色中,儿童更多地偏爱红、黄、绿色,较少偏爱黑、灰、棕色。儿童在1到5岁期间,对颜色爱好的差异并不显著,但6岁之后,还表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最喜爱黄、蓝两色,其次是红、绿两色;女性则最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白、蓝三色。充满童趣的女孩们钟情于浅色调,而男孩们认为深色或稳重色调较适合他们。

对于色彩冷暖的感知,就整个学前阶段儿童而言,儿童普遍表现为喜欢暖色调。所以我们早对儿童食品包装进行设计时,应多考虑选择红色、黄色、绿色等这些孩子们比较喜欢的色彩,在色调处理上,儿童食品包装应对暖色调优先考虑。当然,儿童的审美趣味会伴随年龄增长表现为由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向协调、柔和方向转变。因而,为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作设计时色彩对比应有所调整。

(二)色彩的味觉表现

我们知道,人通过眼睛感知世界,眼睛观察到的信息再由视神经反馈给大脑,大脑做出分析判断,并将有关信息存储起来,这是人感知物质的一个层面。还有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代代传承下来的分析和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经验,这是精神与文化的另一个层面。正是通过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人类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人类认知味觉的道理也是如此,我们通过眼睛认识食物和它特有的色彩,并由此通过物质与精神的互动,对色彩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形成了一些带有共同规律性的认知,其中也包括了对味觉的分辨与联想。

由于味道除了主要有甜、咸、酸、苦、辣之分外,各种味道又有浓与淡的区别。要在包装上表现这么多的味觉,并且要向消费者正确传递味觉的信息,设计师就要根据上述人类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规律来进行表现:红色的硕果给予人甜美的口感,因此,红色用于包装主要就是要传递甜的味觉。而黄色使人联想到刚烘焙出炉的糕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因此,在表现食品的香味时,多用黄色。橙黄色介于红与黄之问,其传递的味

觉如橙子,甜而略带酸味。至于味觉的强弱亦即口感的浓与淡,设计师主要靠把握色彩的强度和明度来表现。

(三)食品味觉象征色与趣味图形相结合

在儿童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中,为了更准确地表现食品的味道,同时也更符合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设计师常常将其味道的象征色相关趣味图形或文字结合在一起,共同传达出充满童趣的诱人的食品味觉信息。儿童饮料、方便面、冰淇淋、雪糕、饼干等的包装上常用到这种方法。其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爽歪歪,其包装主色调使用的是中黄色,整体的图案是一只俏皮的小狗的造型,黄色调正是这种小狗身上的毛色,由于儿童对小狗一种亲近感,当这种代表小狗身上的毛色的黄色出现时,小孩子们好奇和天真的天性就出现了,对于这个黄色的小狗动心了。这款奶制品包装不仅能够向消费者准确传达感觉信息,同时也非常符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

(四)色彩运用规律

儿童类食品根据不同的口味大致可分为糖果类、饼干类、奶制品。这些食品的包装设计色彩的运用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来分析下包装设计中饼干这一类食品的特征,以便以后设计同类食品时可以借鉴。

好吃点的食品包装主色调是中黄,明度比较亮。这种色彩来自于生活中烘烤或者油炸食品的色彩。当人们看到这种食品包装时,能够马上判断出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食品,进而进行选购。在明度处理上选用比较亮的色彩,这是因为人们看到色彩比较亮的事物会产生食欲。除此之外,法式小面包的包装主色调是金黄色的,选择

色彩的方法与上面相同,取自于食物在现实中的色彩。因此,在今后对饼干,特别是烘烤类或油炸类饼干时,可采用黄色的近似色,整体的亮度要提高。

四、儿童食品包装色彩的运用原则及创新

(一)色彩运用的“个性”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的一面,上面所讲述的色彩运用的方法给我们今后的设计提供了好的经验。但追求个性追求创新才最终会赢取市场。在进行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时,色彩的运用也需要根据不同的食品有相应的变化,而这些与规律相反或者相悖的具有个性的色彩,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传统观念认为饼干应多用易于产生食欲的暖色调进行设计,又如,话梅糖果的内包装使用的是接近于黑色的设计色彩,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糖果常用的包装的色彩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它使人们在品尝这种糖果时不禁仔细的研究起这种包装纸,而这样的效果正是商家所希望的,在这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这种食品,进而使这种食品成为人们所熟悉的食品。再次看到这种食品时,会不自觉地有一种亲切感。这样的儿童食品包装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设计。

(二)色彩的开发与创新

正如上面所描述,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规律是建立在色彩运用规律特点的基础上的,并不代表他是永恒的规律,一成不变的,应该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创新和突破,在查看过往的食品包装纸时,我们可以看到食品包装多采用纸类或者塑料,因其色彩的可塑性比较强,从现在提倡的低碳环保来看,纸品包装更值得提倡。但又有一个现象会引起人们的担忧,之前的纸品包装多为白色,这与儿童喜好色彩的心理不相符合。其实,国外一些纸品包装,在色彩运用上并非白色居多,而是引用五彩缤纷的色彩来进行设计,这不仅与他们的民族习惯有关系,也同时从科学的角度反映了食品纸品包装色

彩化可以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互动性特点的包装也带来了新的启示,通过使用者进行一些简单的使用操作,商品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互动性的食品兼具玩具的效果,能够在最有效抓住儿童的心,使他们对这类商品爱不释手。这种商品在一些大城市很常见,同样,这类商品在商场中往往也是围观者最多的一类商品,可见创新的使用将会极大地增强包装的魅力。而墨守成规的食品包装必将被市场淘汰。

随着中国计划生育的继续推进,对儿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化,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存在团体,其兴趣爱好已不再受到父母的影响,而是由儿童自己来决定,怎样从儿童的心理去对包装进行设计,是包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时,色彩是要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只有绚烂的色彩对包装进行装饰,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儿童的心理,才能是原本普通的食品变得充满吸引力,才能使食品得到大家的认可,进而得到大家的接受。

五、结语

通过对儿童食品的包装色彩的分析研究发现,现代的儿童食品包装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了,它是娱乐趣味性、文化性、功能性、健康性于一体了,它对包装色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准则,在以后不断的创作中要具有超前思想,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设计,在色彩与造型的搭配上,采用新的搭配尝试,积极开发新的材料及与其的色彩搭配,学习外国的包装色彩经验,走特色的民族化道路。色彩是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蔡新元.食品包装设计的味觉心理[J].包装工程,2004(137).

[2]丁黎光,丁璐,曾柳霞.包装设计中融入快乐情感[J].包装工程.2005(3)

[3]尚华.包装色彩创作的源泉与启示[J].包装工程,2005(3).

[4]王安霞.包装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郄建业.论包装设计中的视觉要素[J].包装工程,2005(3).

[6]袁恩培,李丽华.未来中国商品包装设计的预测[J].包装工程,2005(1).

[7]袁恩培,李欢.特色玩具包装设计的市场定位[J].包装工程,2005(3).

[8]张海彬.色彩构成的再构成[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9]张丽娟.浅析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2009(320).

[10]周浥丹.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味觉表现[J].技术探讨,2006(26).

致谢

感谢在青岛滨海学院学习期间各位老师对我的知识传教。经过四年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里来。感谢指导老师王慧卉老师对我的细心指导与严格要求,才会让我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

感谢四年里一起生活学习的同学们,在制作毕业设计中,同学们之间的相互沟通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另还要感谢滨海学院第二图书馆所提供的参考书籍,让我有充裕的辅助资料来完成我的毕业论文。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一)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 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二)线条与心理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三)色彩与心理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 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偏爱暖色:活泼,热

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四)人物与心理(1)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2)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3)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罗嗦。画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可能孩子比较敏感;(4)牙齿: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5)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

幼儿园教学随笔:在线描画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园教学随笔:在线描画中培养小班 幼儿的绘画兴趣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在画面上,它可以随着人们的感情、文化素质、性格、经历而产生变化。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产生或刚或柔、或畅快或持重或明朗或暗晦、或跳跃或平静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线条是复杂的哲理、深奥的绘画语言,是绘画的基础之一,但也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绘画语言。 小班初期的幼儿正处于绘画活动的第二阶段----象征期,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在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所以,教师在指导他们绘画时,应侧重培养幼儿的绘画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来实践的。对于孩子来说,美术活动确实是一种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情感的游戏,只有当孩子愉快的或宣泄在画纸上对他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痕迹时,游戏的同化思维特征也会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演绎。

一、注重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美的感知。 小班幼儿对很多新鲜事感兴趣,我们要把握时机,丰富幼儿美的感知。我把以往大班幼儿的线描作品布置了一个展览,组织幼儿参观,他们在欣赏哥哥姐姐的作品时,产生了羡慕之情,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动手欲望;我还让他们直接参观哥哥姐姐作画,接受哥哥、姐姐赠送的绘画作品,激发他们的参与感,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有了最初的认识。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之间获得学习、产生灵感。每次绘画活动后,我让孩子们通过相互间的欣赏、评价,引发他们相互学习,提高他们的审美力和绘画表现力。 二、在涂鸦乱画中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乱画是小班幼儿绘画时的显著特征,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有的能力,在线条画教学中我们应强化这种能力,使他们一开始就感到自己是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的,从而树立一种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孩子用画来表达自己构想的世界,同时也透露出他们的心情和心智。孩子的画,对爱他们的人来说,是神奇的礼物——在孩子的画里,暗藏着他们的心灵秘密。 想知道孩子有多爱你吗?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健康快乐舒展吗?好好体会一下孩子的画吧。下面是心理学家给出的解读儿童画的一些原则,供好奇的你们参考: 1,画中人——孩子爱你的独特方式。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她)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孩子如果要求什么东西遭到拒绝,他们会把那个东西画在画里,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 3,为什么孩子爱画小人? 孩子用稚嫩的线条画小人,为小人画上辫子,四肢,甚至肚脐,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育不错,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努力想表现这种感受。 4,线条的强度。 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相反,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画的大小和位置。 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画画在纸张的正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欢画满纸,心理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6,颜色。 如果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发地用不同的颜色在纸上画出活跃的线条,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征之一,当然晚一点也没关系。 小孩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的,云是白的。另一种方式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儿童画的世界里,花朵是敏感和温柔的指示物。一个孩子喜欢画五颜六色的花,通常说明孩子比较敏感,和妈妈有着温柔的感情关系。 8,张开的双臂是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孩子乐观开朗。 如果画里的人物总是垂着双臂,那么孩子很可能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9,对儿童画作心理分析的前提:不能教条 首先要多看几张孩子的画,并根据孩子的生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孩子的画虽然是心情的反映,但是也有很强的随机性,也会受到偶然的生活经验的影响。比如说,如果孩子在窗户上画了很多栅栏,那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感觉“被困在室内”,那也可能是因为前一天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监狱的场景。所以,孩子的画,和他们的“话”,即他们的叙述,同样重要。 10,应该怎样评价孩子的画? 孩子画画的时候,是完全处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他们是自足的。一切来自外界的评论都可能被他们看做是一种批评,是对他们独特自我的威胁。在孩子的画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词语!正确的态度是:完全接纳孩子的画,不要提很多问题,尤其是不要说他们画的不对。这样说是可以的:“你的画非常漂亮,谢谢你!”,或者简单要求孩子自己介绍一下他的画,完全认可他的故事。这样,孩子会继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真正的内心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这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他的画正是痛苦煎熬的表现。 所以说,孩子的绘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原生态绘画,没有大人的干涉,纯粹无意识下画的画)中真的有秘密,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家庭的幸福,述说心中

艾未石儿童绘画心理分析介绍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Children's Drawings Analysis 适用4-12 岁孩子的家庭 ●为什么孩子会痴迷于画轨道或者小人? ●为什么在孩子笔下,树叶可以是红色的,太阳会是蓝色的,而东西是这样摆放的? ●生活中遭遇的特殊事件,有没有在孩子的内心留下印记?他在试图处理冲突中的伤害吗?他需要父母的帮助吗? ●孩子内心知觉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形象?是一个压抑自我需求的妈妈还是轻松自在的妈妈? ●我们给孩子的一切只有进入到孩子的世界时,才能够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孩子从父母那儿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归属了吗? ●为什么一个经常出差的爸爸能一直出现在孩子的家庭画里,而一个每天都能和孩子见面的爸爸反而可能是缺席的? 儿童绘画是孩子表达情绪、情感和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特点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儿童绘画心理分析,艾未石可以—— ●评估孩子的心智发展阶段 ●筛查重要事件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剖析家庭养育偏差和家庭关系在孩子内心世界的呈现 ●保障儿童心智健康 艾未石多年专注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基于目前儿童心理学界专业研究的成果,保障了艾未石对儿童发展整体情况具有深入、全面的认知。 案例展示 右边这幅画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6岁8个月) 的作品,作品名称《我的学校》。分析师在了解了绘画 过程中孩子的状态、亲子互动内容等信息后,从几个方 面给出了心理分析反馈: 孩子的状态呈现 【认知能力】 砖红色的墙体、砖头与砖头之间的界线、带透明玻璃的学校大门、大门里的植物等等,他都倾向于用最逼真的手法来表达,这是在认知发展上“去自我中心化”的表现,孩子的这一能力发展已经达到7-9岁孩子的绘画水平。 【自我呈现的状态】 愉悦、自信的绘画过程,对作品的满意度都反映出他较高的自我接纳。创作过程中,他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又知道在需要的时候去寻求妈妈的帮助。坚固的墙体和学校大门一方面表明他有不错的力量感,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会寻求机会不断向外在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感;另一方面墙体的厚重感和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绘 画的兴趣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中心幼儿园张喜艳我国幼儿早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国及省市级名目的比赛此起彼伏,幼儿绘画也不例外年轻的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谁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给孩子报名学习。但是,怎么才能让孩子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是在父母或老师的强迫下被动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后,为了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学好绘画,我们就要寻求培养孩子学会绘画兴趣的法。 一、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法国着名艺术家罗丹也说:“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活动的最好课堂,我们应经常带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经常多看,经常参与社会生活,丰富其感性认识,增强其审美感受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二、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美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如果像以前那种依样画葫芦,幼儿简单地服从教师的命令,像木偶一样,他们就会兴趣索然,要使幼儿绘画兴趣始终高涨,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

样化,应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想象力,引起幼儿作画兴趣,让 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在系统学习中,要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孩子从“游戏行为”一步一步过度到“学习行为”上来,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并通过传授一定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启发孩子们形象思维的活动。画画是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手段之一,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根据 孩子们不同的心理特点,把他们天真的奇想引向生活、自然、社会美的生活欣赏和追求,把他们技巧的粗拙,逐步提高到精巧的水平,从而提高创作素质。 三、多鼓励,培养幼儿绘画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评价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价。幼儿需要鼓励和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教师要适时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对绘画的兴趣和 自信心,要尽可能避免指责的话语,那样容易挫伤幼 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尽量找出你赞赏的地方,一旦幼儿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四、通过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幼儿天生比较好动、喧闹,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挖掘 教材中适合与幼儿活动的一些因素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热情。比如,我在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里解读心得 画一幅画时,儿童需要去选择、转译和安排各种线条、形状、颜色,需要去综合绘画的内容、风格、形式和构图等大量要素,从而表达思想、情感、事件和感受到的事物。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他们综合许多例外经验,创造出新的、个性化的、独到的事物的过程。由于儿童绘画中整合了多种例外的要素和经验,所以我们不大可能对儿童的创造性工作做出简单的解释。过两天就是母亲节了,我在大班和小朋友谈话,了解妈妈的职业,小朋友都各抒己见,证明着大凡都在父母身边的小朋友心里是感觉安全的,内心填塞了色彩。小朋友在画画的时候填塞热情。 随着一步步的深入接触才发现,就像笔记分析或沙盘游戏一样,绘画分析也是投射测验的一种方式。 绘画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以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因为人们在画画时,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投射到图画中。通过绘画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能看出绘画者的人生经历。 绘画分析能够很好的为咨询师打开一扇通往来访者内心世界的门,尤其在儿童咨询方面,除了能够很好的诊断鉴别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当下狐疑外,还能够在咨询中起到内心疗愈的作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恰巧是我咨询接待的对象。 儿童艺术能力的成长可以与儿童组织思维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对应。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能力是儿童在运动、知觉、语言、符号形成、感觉意识、空间定向等方面发展中某种能力出现的指标。 在一些书籍上了解到:罗恩菲尔德描述了绘画发展的六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图、纵向乱图和画圈;这个时期的后期,儿童可为自己的涂鸦命名。

(完整版)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

初探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 广洋湖中心幼儿园陈连霞 摘要: 幼儿的绘画过程是一个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幼儿对绘画的热情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幼儿来讲,绘画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任何活动持续的时间不长,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通过各种手段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关键词:小班幼儿培养绘画兴趣 一般来说大多数幼儿对于绘画活动都有一定的兴趣,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加之手部肌肉发育尚不完善,因此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了解绘画,并使之对绘画产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班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呢?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前言和基础,一个会观察的孩子,他的思维就会比别的孩子更加灵活,他所获得的经验也是与众不同的,他总会比一般的孩子更会发现新奇、有趣的现象。与此同时,观察和绘画又会形成良好的互动,每一次的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和基础,而每一次的绘画是观察的延伸和继续。小班幼儿,他们喜爱的是绘画的过程,对于画什么并不感兴趣。所以,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是利用自然条件经常带他们参观,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颜色等,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幼儿在绘画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因此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是提高幼儿绘画质量的基础。我

们老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就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牢牢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去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脑海中留下清晰丰富的印象,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小班幼儿双手协调动作不完整,创造性和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创作无意识、不稳定,幼儿最终的作品效果也许不如过程中好。但是我们要重视的是幼儿在表现物体过程中审美感知,肯定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继续感知与创作表现的兴趣,不要过分注重结果。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 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版画区为幼儿提供各种拓印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来吸引幼儿从而能主动地参加拓印活动,体验到拓印活动乐趣。如在拓印“汽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形状不一的积木以及各种瓶盖,让幼儿用形状不一的积木蘸上颜料印在纸上,再用瓶盖印上轮胎,一辆辆气派的形状不一的汽车就完成了。活动结束时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绘画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无论是对绘画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我们都应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绘画中,边画边说话的现象较多,我也不横加制止,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 三、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是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小学一年级儿童画解析 儿童画展示: 儿童绘画情况介绍: 绘画者年龄:6岁半 性别:女 家庭成员:父母、奶奶(日常由奶奶照顾)、爷爷(不在身边,只有寒暑假见) 绘画学习经验:今年暑假后开始学画画,至今3月有余 绘画实施背景:绘画课老师给出主题画一朵花,全图自由创作。 绘画心理分析: “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低;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严文华,2003) “绘画是一种语言,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绘画者的心声;” “绘画是一种情绪表达,它可以把绘画者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 “绘画是一种精神自我,它用视觉化效果呈现绘画者对生活的感受;” ……(雷秀雅,2017) 根据以上儿童画作,我们发现这里含容了孩子的心声、情绪与对生活的感受。同时也体现着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一些特征。她内心世界通过这幅画,也在一点一点的为我们展现。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位儿童的家庭,我们就叫她“小小”。小小是家里的独生女,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奶奶,还有老家里未退休的爷爷。一般寒暑假,会跟着奶奶回老家跟爷爷一起过假期。

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很忙,相对来说,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爸爸做生意,晚上回家都很晚,周末也难得有时间陪她。因此她与妈妈的关系会比父亲要亲一些。这些在后面我们的分析中会相应的进行描述。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小小的作品。她此次画作主题是一朵花。不难看出,她把花画得跟树一样,有枝有叶。她还在花的主干上画着一朵她据说是蝴蝶结的图样。从投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这棵花树看成是她内心自我的一个投影。 树木人格测试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科赫开发的投射心理测试,下面我们根据这个测试里面的一些理论来试着分析我们小小的这棵花树: 1、树冠和树枝 树冠和树枝的匀称、优美、比例恰合,代表一个人发展的平衡。树冠和树枝的变化程度、大小、形状,传递着成长信息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树冠的变化大、多,往往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变化大的表现。在上图中树冠伸展舒畅,代表我们小小的成长是比较顺利的。但花冠的细节,线条稍显繁复,表明作画者有一定的强迫性或追求完美,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做事比较细致。 花树的树枝整体向上生长,表示小小正在成长,而且积极向上,符合她本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 树枝有明确的路径,说明小小有一定的计划性,做事有毅力,有始有终。日常生活中,她要做的事情一般都会坚持到底。比如说登山,几十公里,爬七小时,她自己不用大人背不用大人抱,自己坚持爬到了山顶。这是毅力和有始有终的表现。 树枝折断: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创伤;付出的努力遭到失败;伤心感、沮丧感。 我们发现树干的右侧有一根折断的树枝。说明小小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受过一些创伤或者沮丧,根据格鲁尔德空间示意图的示意,右边代表父亲,说明这个创伤或者沮丧的原因可能跟父亲有关。 2、树干 树干反映成长和发展上的能量、生命力。树干的疤痕是成长过程中受到创伤的标志,从它所处的位置可以对其创伤年龄进行大致判断。树干的粗细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其身心状态。 (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 (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去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的形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 U型曲线发展模式。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 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 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 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 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 L型的发展。这两种学说都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主张的儿童绘画能力单一发展路线理论相一致。 二、儿童画反映其独特的心理状态 儿童绘画是引领我们进入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儿童身心发展状态,如对空间的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的发展有关,而图画的色彩则与情感情绪成长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线条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相关。每个儿童的不同绘画阶段,无论是在造型、用色或空间表现上均有特定的概念,综合各种见解,我们可以归纳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儿童画进行理解 第一、儿童绘画显示出的特点随年龄的提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也跟着提高;

第二、儿童偏向于夸张或省略作品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反映出其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 第三、学龄前后几年的儿童绘画强调样式化表现,后来逐渐发展到写实具象表现; 第四、儿童绘画反映出他们的生理发展,比如画中细节的详细程度与他们知觉上的成熟度相关,涂鸦期的线条也与他们的骨胳肌肉、手眼协调等发展相关; 第五、不同的内容与绘画方法可以让儿童有不同的目的驱使,比如描绘便于表达想法,而彩色绘制则便于情感抒发; 第六、儿童所用颜色、构图、样式等与他们的人格和社交相关; 第七、环境仍是影响学习的要素,但不同背景中的儿童,他们的创作视觉样式也大体相近; 第八、在绘画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别; 第九、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一个过程。我们要用严谨的态度来看待儿童画,在解释儿童画之前,要先了解他们的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情况,综合判断,就可以很好的通过绘画来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画中的无意识心理状态在儿童画中,儿童有一种奇妙的能力,所进行的独特创作是不可小看的,以为它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能力就是先天存在的无意识。通过绘画和原始艺术可以得到证明,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都有一种简略性,其共同心理是无意识。儿童用眼睛看世界,以想象代替思维,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只表现自己的无意识的心理感受(快乐),而忘记表达的技巧。这份淳朴,这份自然,赋予了儿童创作的幻觉性以及自主的冲动创作、激情创作和美感创作。而这一切都是无意识。 第一、隐藏的神秘性。无意识现象,古人称灵感!,近代美术学称为直觉!,在研究中发现,曼荼罗是最典型的图案,它反复出现在人类所有的艺术造型之中,我们可以在

儿童美术兴趣班计划方案

针对幼儿自身的不同情况,从系统基础协调能力训练,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提高肢体协调能力、感知力、耐力及承受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充分利用五感【看,听,闻,摸,尝】,培养孩子对美的认知,让孩子利用美术式思维去感受了解事物的特性,开拓孩子的思维和视野,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身边的事物,最后利用在美术课程中掌握的材料支配能力来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以此来增加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真正感受绘画的乐趣,体验创作的快乐! 课程内容 通过简笔画、油画棒画、水彩画、线描画、创意画、彩色铅笔画以及折纸、橡皮泥等,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握笔、涂色技巧、颜色对比与互补、构图、表达想象等多种绘画、手工方面的基础知识。 课程安排 铅笔画(简笔画、彩色铅笔画):肢体协调能力训练,各种动物、植物、人物简笔画水塑彩笔(水彩画):卡通人物、动植物、建筑等绘画表现训练 丙烯(创意画):涂鸦、动植物、人物夸张绘画表现训练 油画(油画棒画):涂鸦、动植物、建筑、人物造型等绘画表现训练 水粉(水彩画):各种卡通人物造型、动植物造型、建筑场景等绘画表现训练 手工制作(折纸、橡皮泥等):各色画纸、综合材料等绘画手工制作的表现方式。 年龄:4岁--12岁 人数:每班限收6人 授课方式:小班制授课(根据孩子年龄及理解程度的不同也会进行单独辅导) 中班美术兴趣班计划 一:中班美术兴趣班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满足儿童感受美的情感教育活动,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的所见所闻,包括对周围环境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格、建筑、各种有趣的玩具和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等等,都是通过美术活动体现出来。 二、目标要求 1、愿意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对绘画活动感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儿童绘画与心理状态

儿童绘画与心理 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于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一、图式期 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图式期儿童画的特点主要有: 1、X光线式的透明画法:常把看不到的内部和外部一块画出来,如同用X光线透视过一样。 2、感觉的强调与夸张:常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 3、非凡的想象力:把可能发生的与目前不可能发生的事随意组合,使他们的绘画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4、随心所欲的色彩表现:儿童画色彩是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的,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抒发情感。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通过写生可以促进儿童知觉发展,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主要教给儿童如何使用造型元素:即点、线、形、色;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不断用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他们进行艺术启迪,智力因素。 为什么要让儿童参加美术班? 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有许多家长仍然弄不明白,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 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1、通过绘画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 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但智力发育早的儿童2岁就能用象征符号画人;再如,一个6岁儿童,如果他画的画同3岁儿童的图画一样,那么说明他的智力水平尚处于3岁阶段。从这一点上来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认识儿童绘画自身的水平,还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儿童表现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美术教育家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要点:①智慧成长②感情成长③社会成长④知觉成长⑤生理成长⑥美感成长⑦创造性成长。我们可以根据儿童作画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成长的情况,也可以从同龄儿童比较中,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的快慢。因此,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路躁去“拔苗助长”。 2、通过绘画窥视儿童内心世界 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 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因此,可以说儿童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健康成长。 3、通过绘画了解儿童性格与爱好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事实上绘画的确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儿童画是儿童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后表现出的感受,对于他们的创造表现,家长应给予理解和尊重,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

儿童美术兴趣班计划书完整版

儿童美术兴趣班计划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针对幼儿自身的不同情况,从系统基础协调能力训练,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提高肢体协调能力、感知力、耐力及承受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充分利用五感【看,听,闻,摸,尝】,培养孩子对美的认知,让孩子利用美术式思维去感受了解事物的特性,开拓孩子的思维和视野,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身边的事物,最后利用在美术课程中掌握的材料支配能力来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以此来增加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真正感受绘画的乐趣,体验创作的快乐! 课程内容 通过简笔画、油画棒画、水彩画、线描画、创意画、彩色铅笔画以及折纸、橡皮泥等,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握笔、涂色技巧、颜色对比与互补、构图、表达想象等多种绘画、手工方面的基础知识。 课程安排 铅笔画(简笔画、彩色铅笔画):肢体协调能力训练,各种动物、植物、人物简笔画 水塑彩笔(水彩画):卡通人物、动植物、建筑等绘画表现训练 丙烯(创意画):涂鸦、动植物、人物夸张绘画表现训练 油画(油画棒画):涂鸦、动植物、建筑、人物造型等绘画表现训练 水粉(水彩画):各种卡通人物造型、动植物造型、建筑场景等绘画表现训练手工制作(折纸、橡皮泥等):各色画纸、综合材料等绘画手工制作的表现方式。 年龄:4岁--12岁 人数:每班限收6人 授课方式:小班制授课(根据孩子年龄及理解程度的不同也会进行单独辅导) 中班美术兴趣班计划 一:中班美术兴趣班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满足儿童感受美的情感教育活动,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的所见所闻,包括对周围环境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格、建筑、各种有趣的玩具和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等等,都是通过美术活动体现出来。 二、目标要求

儿童绘画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

儿童绘画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 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状况,笔者观察儿童绘画中所蕴涵的思想,以及怎样通过儿童绘画帮助小学生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儿童绘画心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学生的绘画作品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户。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心理意识状态的不完善,会毫无遮掩的表述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加上孩子语言表述的匮乏,他们会自然的涂鸦于纸上,就此产生了儿童绘画。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于是有人提出了儿童绘画心理。 一、儿童绘画心理的概述 (一)儿童绘画心理研究的历史 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初就注意到儿童绘画能力与儿童自身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儿童绘画除了可显示儿童的心智发展年龄,更是人格物质与动作发展的关系指标,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得益于当时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以及S.弗洛伊德(S.Freud)和荣格(Jung)对艺术作品、象征物和人格之间的内部联系表现出的兴趣。

(二)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状况 儿童绘画心理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由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而且儿童绘画的发展状况同样也是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我们根据儿童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把儿童绘画心理分成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1-2年级) 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方式是以游戏为主的,转为以正规教育为主的学习生 活的开始。这个阶段的儿童刚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正规的学习方法感到新鲜好奇,想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因而教师在辅导时应以正面鼓励和耐心细致的引导为主。如果因授课方法不当,激发不了儿童的学习热情,或是指责过度,这无疑会中断他们绘画的兴趣,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并且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2、中级阶段(3-4年级) 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 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所以他们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的。 他们无法解决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

儿童绘画治疗分析

人类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儿童也是先学绘画再学文字的。也就是说一幅图画可以反映人的基本心理内容。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读图是最简单、最能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儿童的任何一个涂鸦、画面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内心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可以很直接的表达个体的内心想法,暴露深层心理问题。 1 绘画疗法的介绍 绘画疗法的概念 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以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是潜意识的表达。 一个人的情感埋藏越深,则离其意识越远,寻找相应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可能性就越低。然而,情感的困扰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将其赋予可见的形式。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因此,图画所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丰富,表现力更强。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增加或减少,只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就可以通过绘画转化成作品,一方面可以发泄减轻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情绪和问题。而绘画疗法的实施过程实际是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创作--回顾--比较--反思的过程,从而做到“助人自助”。而且绘画的过程本身就相当于一种游戏,绘画者能比较放松的参与其中,降低防卫心理,投入事件的主体,而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然地浮现。另外,绘画创作可以是一种愤怒、敌视感觉的发泄,它是一种能被社会所接受且不伤害他人的发泄方法。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为投射测验,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内心想法。 绘画疗法的意义及作用 绘画疗法有助于促进成人尤其是儿童的自我形象改变,有助于加强儿童及青少年自我概念或自尊的改善,有助于改进儿童的社交技巧,促进语言发展,改善认知能力。 2 儿童绘画内容的具体分析 儿童绘画过程的具体含义和分析 最先画的部位或事物,是作画儿童最关注的方面。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一年级儿童画解析 儿童画展示: 儿童绘画情况介绍: 绘画者年龄:6岁半 性别:女 家庭成员:父母、奶奶(日常由奶奶照顾)、爷爷(不在身边,只有寒暑假见) 绘画学习经验:今年暑假后开始学画画,至今3月有余 绘画实施背景:绘画课老师给出主题画一朵花,全图自由创作。 绘画心理分析: “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低;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严文华,2003) “绘画是一种语言,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绘画者的心声;” “绘画是一种情绪表达,它可以把绘画者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 “绘画是一种精神自我,它用视觉化效果呈现绘画者对生活的感受;” ……(雷秀雅,2017) 根据以上儿童画作,我们发现这里含容了孩子的心声、情绪与对生活的感受。同时也体现着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一些特征。她内心世界通过这幅画,也在一点一点的为我们展现。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位儿童的家庭,我们就叫她“小小”。小小是家里的独生女,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奶奶,还有老家里未退休的爷爷。一般寒暑假,会跟着奶奶回老家跟爷爷一起过假期。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很忙,相对来说,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爸爸做生意,晚上回家都很晚,周末也难得有时间陪她。因此她与妈妈的关系会比父亲要亲一些。这些在后面我们的分析中会相应的进行描述。

最新儿童画兴趣小组教案

1、不同形状的罐子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感受三个不同形状的罐子,比较罐子之间不同的特征,培养儿童敏锐的感受力。 2.通过直觉感受,用线表现形的不同特征。 教学要点: 1.选择造型特点不同的陶罐,便于通过对比感知每个罐子的形状特点。 2.鼓励儿童大胆用线画出特点不同的罐子,运笔要认真、果断,不能潦草。 教学准备: 教师:三个不同形状的陶罐。 学生:8开纸,深色尼龙水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讨论 提问:摆在桌子上面的东西是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教师启发儿童认识器皿的使用功能,这些是用来盛水或其他东西的器皿。 提问:陶罐的基本构造有哪些部分? 二、教师引导儿童通过具体观察,了解陶罐的构造。 有圆形的罐体、罐口、罐底。此外,有的罐有双耳,有的罐有像杯子一样的吧。 提问:这些罐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启发儿童根据对罐子的高矮、大小、不同形状的分析,认识不同罐子的特征。 三、作画提示: 1、在纸上画三个不同的罐子,可以考虑从最高、最大的一个开

始画。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上?可以靠在纸的一边,也可以画在纸的中间。然后再比较着画其他两个。 2.画罐子从哪里入手?先画罐口,然后根据口的大小画罐体的形状,最后再添画罐子的花纹。 教师辅导:1.行间巡视应不断强调罐子的不同特征,要求儿童进行比较。2.画面安排要注意罐子在画面空间的大小和位置。3.展示典型作业,作为示范引导。 四、作业评赏:展示全体学生作业。 找出表现特征最好的作业,说一说优点在哪里? 五、总结: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罐子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注意表现出它们形状的特点。 本课作业中体现了儿童敏锐观察和表现物象不同特征的能力,这是造型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 2、大高楼 教学重点: 1、学习比例 2、学会运用代表性的物体来衬托主体 3、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来画出最高的楼房 准备材料: 白纸,油画棒,水彩笔(用深色水彩笔起稿) 教学过程: 1〉举例子:学生和老师比个子,学生和桌子比高度,桌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