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物地分离与培养

病原物地分离与培养
病原物地分离与培养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在植物病害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分离、培养病原菌的方法是植物病理学研究工作中最常应用的实验技术。一方面,在一个新的病害研究中,通过分离与培养获得病原物的纯培养,完成柯氏法则,以明确该病病原;研究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病害循环(侵染、病程等等)。所谓病原物的分离,即把该病原菌从发病组织上与其他微生物分开;所谓病原物的培养,即将分离的病原菌移到可以让这种病原菌正常生长的营养基质即培养基上,从而获得其纯培养。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需经以以几个步骤:

1.有关器皿的灭菌和消毒;

2.制作培养基;

3.病原菌的分离

4.病原菌的培养。

-、灭菌与消毒

灭菌与消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则是指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孢子。消毒一般是指消灭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体,在植物病理学实验中,需要进行纯培养,不能有任何杂菌污染,因此对所用器材、培养基和工作场所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加热、过滤、辐射和使用化学药品等方法。

(一) 热力灭菌

热力灭菌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类。

1.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细胞的蛋白质疑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越慢。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 h。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 ℃,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干热灭菌使用的仪器是烘箱。

干热灭菌有火焰烧灼灭菌和热空气灭菌两种。火焰烧灼灭菌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和金属用具如镊子等,无菌操作时酌试管口和瓶口也在火焰上作短暂烧灼灭菌。涂布平板用的三角玻棒也可在蘸有乙醇后进行灼烧灭菌。通常所说的干热灭菌是在烘箱利用高温干燥空气(160~170℃)进行灭菌。此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如吸管和培养皿等的灭菌。

进行干热灭菌要注意以下问题:物品不要摆得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灭菌物品不要接触烘箱壁的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在

升温过程中,如果红灯熄灭,绿灯亮,表示箱停止加温;电烘箱温度未降到70℃以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炸裂。

2 湿热灭菌

(1) 高压蒸汽灭菌此法是将物品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锅,0.1MPa,121℃保持15~30 min进行灭菌。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灭菌物品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达到彻底灭菌。这种灭菌适用于培养基、工作服、橡皮物品等,也可用于玻璃器皿的灭菌。

(2) 常压蒸汽灭菌在不具备高压蒸汽灭菌的情况下:常压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法。对于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如明胶培养基、牛乳培养基、含糖培养基等可采用常压蒸汽灭菌。这种灭菌方法可用阿诺氏流动蒸汽灭菌器进行,也可用普通蒸笼进行灭菌。由于常压,其温度不超过100℃,仅能使大多数微生物被杀死,而芽孢细菌却不能在短时间杀死,因此可采用间歇灭菌以杀死芽孢细菌,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常压间歇灭菌是将灭菌培养基放人灭菌器,每天加热100℃,30 min,连续3 d,第一天加热后,其中的营养体被杀死,将培养物取出放室温下18~24 h,使其中的芽孢发育成营养体,第二天再加热100℃,30 min,发育的营养体又被杀死,但可能仍留有芽孢,故再重复一次,使彻底灭菌。

(二) 过滤除菌

许多材料例如血清、抗生素及糖溶液等用加热消毒灭菌方法,—均会被热破坏,因此采用过滤除菌的方法。应用最广泛的过滤器有:

(1) 蔡氏过滤器该过滤器是由石棉制成的圆形滤板和一个特

制的金属(银或铝)漏斗组成,分上、下两节。过滤时,用螺旋把石棉板紧紧夹在上、下两节滤器之间,然后将溶液置于滤器中抽滤。每次过滤必须用一新滤板。根据其孔径大小,滤板分为3种型号:K型最大,作一般澄清用;EK滤孔较小,用来除去一般细菌;EK-S滤孔最小,可阻止大病毒通过。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

(2) 微孔滤膜过滤器这是一种新型滤器,其滤膜是用醋酸纤维酯和硝酸纤维酯的混合物制成的薄膜。微孔滤膜过滤器是由上下二个分别具有出口和入口连接装置的塑料盖盒组成。出口处可连接针头,入口处可连接针筒。使用时将滤膜装入两塑料盖盒之间,旋紧盖盒,当溶液从针筒注入滤器时,此滤器将各种微生物阻留在微孔滤膜上面,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根据待除菌溶液量的多少,可选用不同大小的滤器。此法除菌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不破坏溶液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但由于滤量有限,所以一般只适用于实验室中小量溶液的过滤除菌。实验室中用于除菌的微孔滤膜孔径一般为0.22μm,但若要将

病毒除掉,则需更小孔径的微孔滤膜。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的主要操作步骤为:

①组装、灭菌将0.22μm孔径的滤膜装入清洗干净的塑料滤器中,旋紧。压平,包装灭菌后待用(0.1MPa、121.5℃灭菌:20 min)。连接。将灭菌滤器的入口在无菌条件下,以无菌操作方式连接于装有待滤溶液注射器上,将针头与出口处连接并插入带橡皮塞的无菌试管中。

②压滤将注射器中的待滤溶液加压缓缓挤压过滤到无菌试管中。滤毕,将针头拨出。压滤时,用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以免细菌被挤压通过滤膜。

提示: 整个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污染,过滤时应避免各连接处出现渗透现象。

(三) 辐射灭菌紫外线灭菌是用紫外线灯进行的。波长为200~300 nm的紫外线都有杀菌能力,其中以260 nm的杀菌力最强。在波长一定的条件下,紫外线的杀菌效率与强度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紫外线杀菌机理主要是因为它诱导了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和DNA的

交联,从而抑制了DNA的复制。另一方面,由于辐射能使空气中的氧电离成[O],再使O2氧化生成臭氧(O3),或使水氧化生成过氧化氢(H2O2)。O3和H2O2有杀菌作用。紫外线穿透力不大,所以只适用于无菌室、接种箱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

注意事项: 紫外线对眼结膜及视神经有损伤作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故不能直视紫外线灯光,更不能在紫外线灯光下工作。紫外线灯距照射物以不超过1.2 m为宜。

此外,采用60Co-γ射线灭菌,也已广泛用于不能进行加热灭菌的纸、塑料薄膜,各种积层材料制作的容器以及医用生物敷料皮等的灭菌。γ射线灭菌的最大优点是穿透力强,可在厚包装完好条件下灭菌。

(四) 化学药品灭菌

化学药品消毒灭菌法是应用能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制剂进

行消毒灭菌的方法。能破坏细菌代机能并有致死作用的化学药剂为杀菌剂,如重金属离子等;只是阻抑细菌代机能,使细菌不能增殖的化学药剂为抑菌剂,如磺胺类及大多数抗生素等。化学药品对微生物的作用是抑菌还是杀菌以及作用效果还与化学药品浓度的高低、处理微生物的时间长短、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微生物所处的环境等有关。

植物病理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药品有2%煤酚皂溶液(来尔)、0.25%新洁尔灭、0.1%升汞、3%~5%酌甲醛溶液、75%乙醇溶液等。

消毒与灭菌不仅是从事植物病理学和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必不可

少的重要环节和实用技术,而且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生物

制品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条件选用合适的消毒灭菌的方法。

附: 高压灭菌

1、目的要求

学习灭菌与消毒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围,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2、基本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排尽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气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具体情况

而有所改变。例如含糖培养基用0.06 MPa、112℃灭菌15 min,但为了保证效果,可将其他成分先行121℃灭菌20 min,然后以无菌操作手续加入灭菌的糖溶液。又如盛于试管的培养基以0.1MPa,121℃灭菌20 min;即可,而盛于大瓶的培养基最好以0.1MPa、122℃灭菌30 min。

实验中常用的非自控高压蒸汽灭菌锅有卧式和手提式两种。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本实验以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为例,介绍其使用方法。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锅在设定好有关的参数后,加温、放气、灭菌、干燥可一次完成,使用方法可参照厂家说明书。

3、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PDA)。

仪器与用具培养皿、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可调式电炉等。

4、操作步骤

(1) 首先将层锅取出,向外层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提示:切勿忘记加水,同时加水量不可过少,以防灭菌锅烧干而引起炸裂事故。

(2) 放回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物品。

提示: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 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层锅的排气槽。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4) 用电炉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调节电炉控温旋钮,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0.1Mpa l21.5℃,20 min灭菌。

提示: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上排气阀,维持所需压力。

(5) 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后,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提示:压力一定要降到“0”后,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否则会因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的培养基由于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6) 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25℃温箱培养48 h,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二、培养基的制作

1、目的要求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基本原理

在植物病理学研究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各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基是按照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其中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以及水分等。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还必须在最适pH围才能生长得更好,因此,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应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围。-般而言,真菌调节到微酸,细菌调节到微碱。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不同。依物理性状可分为液体的、固体的和半固体的三种。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 %~2 %的琼脂,半固体培养基是加入0.2 %~0.5 %的琼脂。琼脂(agar) 起凝固作用,一般微生物均不能分解利用。

根据营养物质来源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天然、半合成和合成培养基三类。天然培养基是以自然界原有的有机物为材料经灭菌后制成,如马铃薯、胡萝卜、水果、大麦粒、高粱粒等。半合成培养基中既有一些天然的有机物质,又有一些成分简单或明确的化合物。如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肉汁胨培养基(NA)等。合成培养基是由一些成分明确的化合物配制而成的,无任何成分不明确的物质,常用于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性状,如查氏(Czapek)培养基等。

根据培养基用途不同,可分为生长繁殖培养基、富集培养基、贮存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等。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最常用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主要用于分离培养病原真菌。

在培养基配制完之后,必须经过灭菌,以便彻底杀死其中原有的一切微生物。

3、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马铃薯。

试剂葡萄糖、琼脂等。

仪器与用品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或酸度计)、试管、铝锅、搅拌棒、三角瓶、烧杯、漏斗、量筒、纱布、棉花、天平等。

4、操作步骤

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 g 、葡萄糖20 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 ml ,自然pH。

在PDA培养基配方中也可用蔗糖代替葡萄糖,这样配制的培养基也称为PSA培养基。

(1) 称量称量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20 g。

提示:琼脂加入的量取决于琼脂的质量,质量好的15 g就够了,质量差的应适当增加。另外,在夏天气温较高时,适当增加用量。

(2) 将马铃薯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 ml,煮沸30 min。用纱布滤去马铃薯残渣。

(3) 将马铃薯滤液放回锅中,加入琼脂,加热熔化。

提示:在琼脂熔化的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4) 加入葡萄糖葡萄糖溶解后,加入适量的水以补充加热过程中损失的水分,定容至1000 ml。

提示:通常在制作培养基的锅用红蓝铅笔标记出不同体积的刻度,如1 000 ml、2000 ml等,在定容时直接将水加至已标记的刻度即可。

(5) 分装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于试管或三角瓶。分装试管,其量为管高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三角瓶的容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之一半为宜。

固液分离

固液分离的原理及其在石油工业的应用 固液分离的最终目的,从理论上说,应是将固液两相完全分开,获得各自纯净的成分:固体及液体。根据目前的发展,固液分离基本上是两种方法,即沉降分离与过滤。而沉降分离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即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 一. 固液分离的方法 固液悬浮系中固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从分离过程来看,固体是从高度分散状态向浓缩状态过度。在沉降分离中需要靠固体颗粒的运动,固体浓度越低,越有利于此一过程的进行。而过滤则相反,在过滤中运动的是液相,所以含液相少即固体浓度高时对分离有利。 1. 沉降 在沉降分离,过滤的效果不理想时,往往可以加助滤剂以提高效率。这些助滤剂多系刚性、多孔、高渗透性粉粒,加入浆料后以提高其过滤性能。 重力沉降原理: 利用重力沉降性质进行间液分离,出于借助的是地心引力而无须外加能量,理论上讲是最经济的方法。当然若欲达到有效的分离,首先须提供足够的沉降面积,其次为了加快固体颗粒的终端沉降速度,需采用凝聚与絮凝技术。通常要加入絮凝剂。而对于由更小的颗粒而黏度较高的溶液构成的悬浮液,仅靠絮凝技术仍难以达到固液分离的要求时,则需要人为引入离心力以增强固体颗粒沉降的推动力,即为离心沉降。 离心沉降原理: 离心技术是利用物体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置于旋转体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沉降或漂浮,从而使某些颗粒达到浓缩或与其他颗粒分离之目的。这里的悬浮颗粒往往是指制成悬浮状态的细胞、细胞器、病毒和生物大分子等。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时,当悬浮颗粒密度大于周围介质密度时,颗粒离开轴心方向移动,发生沉降;如果颗粒密度低于周围介质的密度时,则颗粒朝向轴心方向移动而发生漂浮。 (1)离心力;固液悬浮物若处在离心力场中,固体颗粒将受到比重力大很多倍的沉降力,使其沿离心力场的方向加速沉降。悬浮在液体中的质量为m 的固体颗粒处于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沿径向所受的力为: 式中 F r ——颗粒所处的回转个径,m ; ω——旋转角速度,s -1; n ——转速,s -1。 式子表明,离心力与转速或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颗粒离轴心的距离r 成正比ω。 (2)分离因数。固体颗粒在离心力场中所受的离心力与重力场所受力之比称为分离因数。 222(4)r F mr mr n ωπ==

九年级化学:“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知识拓展练习题(无答案)-word文档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知识拓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 酒精和水 B. 氯化钠和硝酸钾 C. 氧化铜和硫酸铜 D. 氧化镁和氢氧化镁 2.下列各组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的是() A. 水与酒精 B. 炭粉和铁粉 C. 食盐和蔗糖 D. 碳酸钙和食盐 3.下列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方法进行分离的是…() A. 食盐与泥沙 B. 铜片与铁片 C. 酒精与水 D. 食盐与蔗糖 4.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与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实验步骤均相同的是() A.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 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 C. 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 D. 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不考虑其他可溶性杂质) 5.下列四组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进行分离的是() A. 铜粉和铁粉 B. 蔗糖和泥沙 C. 食盐和蔗糖 D. 酒精和水 6.生活中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 石灰石(CaCO3)和生石灰(CaO) B. 水和酒精 C. 食盐(NaCl)和细砂 D. 蔗糖和味精 7.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 ②将有用物质从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中,与②的思路一致的是()(1 )已知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分别是﹣183℃和﹣195.8℃.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 (2 )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3 )海盐厂以海水为原料,用太阳能蒸发法晒得粗盐. A. (1) B. (2) C. (1)(2) D. (2)(3) 8.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易溶于水)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现将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溶解过滤蒸发 B. 溶解过滤烘干 C. 过滤溶解蒸发 D. 过滤溶解烘干 9.分离氯化钾、氯化铜、碳酸钙的混合物,在不引入新杂质的条件下,可以依次加入的一组试剂是() A. 水、氢氧化钠、盐酸 B. 水、氢氧化钾、盐酸 C. 氢氧化钾、盐酸、水 D. 盐酸、水、氢氧化钠 10.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对所依据的原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粗盐的提纯利用了泥沙和NaCl的溶解性不同 B. 将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同产品,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C. 分离KNO3和NaCl组成的混合物,利用两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D.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 11.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KNO3 B. 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 用浓硫酸除去CO气体中的水蒸气 D.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流胶病

流胶病 流胶病是桃、杏、李、大樱桃等最重要的枝干病害,一般从发病原因上看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 生理性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条上。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素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树死,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灵发病轻。 侵染性流胶:主要危害枝干。病菌侵染多从伤口和侧芽处侵入,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菱形或者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两次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在生产实际中防治次此病应以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为主,化防为辅,化防主要控制孢子飞散及孢子侵入发病的两个高峰期。 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对 树多施有机肥,适量曾施磷、钾肥,中期控制氮肥。合理修剪,合理负载,保持稳定树势。雨季做好排水,降低树木湿度。适时夏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防治好其他病虫,特别是树木枝干害虫,减少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

2、消灭越冬菌源:在最冷的十二月份至一月份进行清园 消毒,刮除流胶硬化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杀菌剂400倍液加有机硅,消灭越冬菌源,虫卵,同时还可预防冻害、日烧发生。 3、树木发芽前喷杀菌剂600倍液加有机硅,杀灭活动的 病菌。 4、涂抹防治:先用刀将病部干胶和老翘皮刮除,再用刀 纵横划几道(所画范围要求超出病斑病健交界处,横向1cm,纵向3cm;深度达木质部),并将胶液挤出,然后使用原液或5倍液加渗透剂等,对清理后的患病部位进行涂抹,一般涂抹两次,间隔3-5天,必要时,在流胶高峰期再涂抹一次。 5、生长季适时喷药: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 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杀菌剂600倍液进行预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一次杀菌剂600-800倍液等,连喷2-3次,喷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

常见病原菌采样分离过程

金黄色葡萄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奶样的采集: 采集有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症状较明显的奶牛,消毒挤奶人手、奶牛乳头,弃2-3把乳,以乳样收集管无菌收集每个乳区乳样10-30mL,编好编号,4个乳区按:左前LF、左后LH、右前RF、右后RH编号,采集后尽快返回实验室,如不能尽快返回,应放在低温环境中带回。 (2)乳房皮肤拭子 用0.5mL肉汤润湿的消毒棉球拭子从乳房皮肤檫拭到乳头顶端,如果乳房土较多的话先檫掉土。拭子放入5mL离心管中,再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3)鼻腔拭子 用消毒棉球拭子插入动物鼻腔中,取出后放到盛有0.5mL肉汤的5mL离心管中,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菌种的初步分离 首次分离时,用接种环蘸取样品在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上涂布接种,37℃,16-18小时培养后,从显色平板上挑取红色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5℃培养18小时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金葡菌初次分离时,接种显色培养基后培养时间最好不超过18h进行观察,因为超过24h后所有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皆会导致显色培养基变色,进而出现假阳性。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 ℃(长期)或-20 ℃(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显色平板或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肠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肛门拭子 以灭菌长棉签采集猪肛门拭子或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肛门4-5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2)泄殖腔拭子 以灭菌短棉签采集鸡泄殖腔拭子或采集一段盲肠后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泄殖腔2-3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首次分离时,将样品在6.5%NaCl营养肉汤中,45℃,18-24小时预增菌进行选择性培养后,将上述培养物以划线方式接种在肠球菌选择性培养基(叠氮钠-结晶紫-七叶苷培养基,BEA)上,37℃,培养18-24小时,从选择性培养基上挑取灰色,半透明,1-2mm大小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7℃培养18小时左右。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 ℃(长期)或-20 ℃(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BEA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BEA琼脂颜色的变化导致假阳性的发生,因此,可以将肠球菌疑似菌株在BEA琼脂上进行二次筛选,提高分离准确率。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三答案培训讲学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三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CM-Sephadex C-50:羧甲基纤维素、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吸水量为每克干胶吸水五克。 2.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3.离心过滤:使悬浮液在离心力场作用下产生的离心力压力,作用在过滤介质上,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是离心与过滤单元操作的集成,分离效率更高 4.膜分离: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5.层析分离: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的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适合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的吸附剂是( B )。 A.活性炭 B.氧化铝 C.硅胶 D.磷酸钙 2.下列哪项酶的特性对利用酶作为亲和层析固定相的分析工具是必需的?( B ) A.该酶的活力高 B.对底物有高度特异亲合性 C.酶能被抑制剂抑制 D.最适温度高 E.酶具有多个亚基 3.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B )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4.凝胶色谱分离的依据是(B)。 A、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 B、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 C、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D、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 5.如果要将复杂原料中分子量大于5000的物质与5000分子量以下的物质分开选用(D)。 A、Sephadex G-200 B、Sephadex G-150 C、Sephadex G-100 D、Sephadex G-50 6.工业上强酸型和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时为了减少酸碱用量且避免设备腐蚀,一般先将其转变为(B)。 A、钠型和磺酸型 B、钠型和氯型 C、铵型和磺酸型 D、铵型和氯型 7.下面哪一种是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A )。 A. 亲和层析 B. 凝胶层析 C. 离子交换层析 D. 盐析 8.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 B ) A.重力 B. 压力 C.浮力 D. 阻力 9.关于用氢键形成来判断各类溶剂互溶规律,下列(A)项是正确的叙述。 A、氢键形成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 B、氢键形成是能量吸收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 C、氢键形成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不利于互溶。 D、氢键形成是能量吸收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不利于互溶。 10.关于萃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酸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萃取 B碱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萃取 C. 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进行提取 D. 两性电解质偏离等电点时进行提取 11.下列关于固相析出说法正确的是(B) A.沉淀和晶体会同时生成 B析出速度慢产生的是结晶 C.和析出速度无关 D.析出速度慢产生的是沉淀 12.那一种膜孔径最小(C) A.微滤 B超滤 C.反渗透 D. 纳米过滤 13.酚型离子交换树脂则应在(B )的溶液中才能进行反应 A. pH>7 B pH>9 C. pH﹤9 D. pH﹤7 14.一般来说,可使用正相色谱分离(B) A. 酚 B带电离子 C. 醇 D. 有机酸 15.离子交换层析的上样时,上样量一般为柱床体积的(C)为宜。 A. 2%-5% B1%-2% C. 1%-5% D. 3%-7%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珠磨法中适当地增加研磨剂的装量可提高细胞破碎率。(×) 2.进料的温度和pH会影响膜的寿命。(√) 3.应用有机溶剂提取生化成分时,一般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4.溶剂的极性从小到大为丙醇>乙醇>水>乙酸。(√) 5.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改变pH可改变其荷电性质,pH﹤pI蛋白质带正电。(√) 6.进行水的超净化处理、汽油超净、电子工业超净、注射液的无菌检查、饮用水的细菌检查使用孔径为0.2μm的膜。(×) 7.只有树脂对被交换离子比原结合在树脂上的离子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时,静态离子交换操作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8.制备型HPLC对仪器的要求不像分析型HPLC那样苛刻。(√) 9.Sephadex LH-20的分离原理主要是分子筛和正相分配色谱。(√) 10.水蒸气蒸馏法是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常用的蛋白质沉析方法有(等电点沉淀),(盐析)和(有机溶剂沉淀)。 2.蛋白质分离常用的色谱法有(凝胶色谱法),(多糖基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亲和色谱法)。 3.离子交换树脂由(载体),(活性基团)和(可交换离子)组成。 4.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在色谱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平衡? 答:1、流速平衡:流速是柱层析操作当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流速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分离的效果,流速过快,混合物得不到完全的分离,流速过慢,整体分离的时间要延长,因此在分离前首先要确定留宿。

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过滤 [情境一]:现在有一份食盐(NaCl)和一份砂子,把它们混到了一起,想一想:要把它们分开,怎么办?分开后的砂子与原来的砂子相比较,有没有减少,我们怎么知道?用什 么方法证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知识贮备:①砂子不溶于水(H2O)。 ②食盐可溶于水。 ③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筛子的用途。 ④测定物质的质量大小可用托盘天平。 新知识补充:滤纸是一种可以让水顺利透过的纸,但泥砂却不能透过。 实验前的准备: 1.过滤器的准备:①选择一个漏斗和一张滤纸, ②想一想:怎么把滤纸放进漏斗? ③怎样安装一个右图所示的过滤装置? 2.托盘天平的使用:①调整好托盘天平,准备称量。 ②分别称取20 克砂子和20克食盐。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2只)、托盘天平、药匙。 实验步骤:①将称量好的砂子和食盐混合于烧杯中。 ②加入少量水使其中的食盐完全溶解。 ③过滤。 ④称量滤渣。 ⑤保留滤液(食盐水)以备下一个实验用。 思考:1、步骤②的水为什么只加少量而不是越多越好? 2、步骤④的称量合适不合适?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3、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还可以分开什么样的混合物?举例说明。

2.蒸发 [情境二]:在[情境一]的实验中我们只实现了砂子与食盐水的分离,但食盐与水还是混合在一起。如果我们现在就想把食盐和水分开,从而实现把砂子与食盐分开后得到混 合前的砂子和食盐,怎么办? 知识贮备:①常温下,水(可用H2O表示)为液态,当温度升高到100℃(水的沸点)时就会转变为水蒸气而汽化。 ②食盐(化学名为氯化钠,用NaCl表示)在常温下为固体,熔点:801℃沸 点:1413℃ ③食盐溶解于水中时,只是由原来比较大的用肉眼可以看得见的颗粒分散成很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扩散到了水中。 新知识补充:1、日常生活中可以用锅煮开水,实验室则可以用蒸发皿来代替“锅”。 2、注意观察酒精灯的火焰,有什么特点?想一下什么位置的温度会最高? 实验前的准备:安装一个右图所示的蒸发装置,想一下:如何安装会更合理?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①把食盐水注入蒸发皿中。 ②点燃酒精灯,开始对食盐水加热,并不断搅拌。 ③加热到适当的时候就可以得到食盐固体。 ④称量所得到的食盐(NaCl)的质量。 思考: 1、步骤②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步骤③中的“适当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步骤④中称出的食盐的质量与20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还可以分开什么样的混合物?举例说明。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课教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课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熟悉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了解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基本原理;熟悉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掌握分离纯化的特点与一般步骤;了解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历史;熟悉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分离纯化的特点与一般步骤;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教学课时:4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概念与原理 一、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 1. 生物物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活性多肽类、蛋白质、酶类、核酸及其降解 物、糖、脂类、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小动物制剂、菌体制剂 2. 生物物质来源:动物器官与组织、植物器官与组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胞培养产物、血液、分泌物及其代谢物 二、生物分离纯化概念 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养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三、生物分离纯化技术

生物技术 上游: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组织工程;下游:生物产品的回收——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主要包括离心技术、细胞破碎技术、萃取技术、固相析出技术、色谱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 四、分离纯化基本原理 有效识别混合物中不同组分间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利用能够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介质或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来实现组分间的分离或目标产物的纯化。

第二节分离纯化策略 一、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特点 1. 环境复杂、分离纯化困难 2. 含量低、工艺复杂

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

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 摘要:固液分离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固液分离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业产品。本文概述了固液分离在主要工业领域应用的情况。简要评述了我国固液分离设备的制造业现状和国内外固液分离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概况。根据当今工业发展的特点,作者对液固分离技术的今后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固液分离、技术、设备、应用与研究趋势 1、前言 液固分离是重要的单元操作,是非均相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化工、轻工、制药、矿山、冶金、能源、环境保护等应用非常广泛。在许多生产过程中,过滤与分离机构是关键设备之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许多过程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工艺过程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制品质量、和能耗、环境保护等经济和社会效益。 2、固液分离的基本技术与选型设备 从原理上讲,固液分离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沉降分离,一是过滤分离。固液分离设备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推动力和操作特征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种固液分离设备,如表1所示。品种繁多的固液分离设备使得用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对于任意的固液分离向题,一般总可以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固液分离设备。但是,正由于固液分离设备种类很多,而一般用户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又缺乏深入了解,所以要在各种分离设备中找出最为合适的设备总是存在不少困难。因设备选型不当而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固液分离设备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在最近四十多年时间里国外发表了大量有关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文献。详细论述了各种固液分离设备的选型,以及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一般方法。在论述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一般方法中,以及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方法。

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王海成(1998-12-22) 在现代城乡园林绿化中,不论是绿化小区,还是道路绿化,配植的树种,一般多选用常绿树、落叶乔木及花灌木,其中包括一些果树,可呈现出春花秋实的景象,提高了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但果树有个弱点,盛果期生长季节易患流胶病。流胶病首先侵染靠近根处的分叉部位,到后期逐渐蔓延,使整个树体衰弱,叶色变黄脱落,枝干枯死,严重影响绿化和观赏效果。 一、流胶病的病状 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与主枝、主枝与侧枝的分叉处,在开始患病的部位,树皮隆起肿胀。后期从树皮的破口处流出透明的、黄褐色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就变成半软半硬的胶块,冷眼看去很像松树分泌出的松香。患病的分枝逐渐扩展到其它枝条,最后整枝、整干、整树枯死。 二、流胶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流胶病前期发展得较缓慢,往往被人们忽视,麻痹大意,未及时防治,造成流胶病的泛滥。造成流胶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北方四季温差较大,夏天炎热易灼伤枝干,冬季气温在-30?C以下,造成树皮破裂,伤口易感染病菌。二是天牛、吉丁虫及腐烂病菌的侵染。三是人为的机械创伤,浇水、施肥、修剪不当等因素造成流胶。 三、流胶病的防治措施 首先在主观上应加强对流胶病的重视,要本着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治小,治早,治了,避免蔓延。在秋末冬初,未落雪之前,要认真彻底地清除绿化区里的枯枝、落叶、杂草、烂果,刮除果树枝干上的翘皮、裂皮、病皮等,然后集中烧掉,消灭越冬的病虫。果树的主干及主枝要涂白,以预防冬季的冻害及夏季的日灼而造成的伤害。配制涂白剂,用生石灰10斤,食盐2斤,水30斤,充分搅拌而成,涂刷枝干。在果树生长季节里,从4月份开始喷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隔10天?15天喷施一次低浓度石硫合剂,均可达到防治效果。在果树休眠期,结合冬季整形修剪,剪去树上的枯枝、死芽、僵果及天幕毛虫卵及黄刺蛾越冬的虫茧。往天牛、吉丁虫在枝干上蛀的洞穴里注射敌杀死、敌百虫等杀虫剂,然后用泥土堵死洞口,便可杀死越冬的幼虫。流胶病往往因腐烂病引起。腐烂病多发生在主干及主枝上,被病菌侵染的部位,树皮变成黑褐色而凹陷,并有酒糟的气味,果农和园林工称它是“臭皮病”、“烂皮病”、“水烂病”等,必须彻底刮治,刮到没有被侵染的部位。将刮下来的带菌物,放在一起烧掉,然后用药剂消毒伤口。常用的波尔多液及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50倍?100倍硫酸铜液等,均可达到防治效果。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病原菌分离方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丝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了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重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他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原的分离培养。 二、实验用具: 酒精灯、手术剪、镊子、75%酒精、3%~5%次氯酸钠、灭菌水、培养皿、封口膜、乳酸等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煮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AGAR)20g(10:1:1)水1000ml (1)将去皮称量好的马铃薯切片后加水煮沸15~20min(水可以适量多加200ml 左右,因为在煮的过程中会蒸发一些),待土豆煮软即可。 (2)三层纱布滤去马铃薯后将过滤的水倒入洗净的锅中,加琼脂粉搅拌充分后再加热煮沸,小火使其充分融化。 (3)加入葡萄糖并不断搅拌,待其完全融化后双层纱布过滤,定容到1000ml,分装到500ml的玻璃瓶内,每个玻璃瓶最多装300ml,121℃湿热灭菌 30min。 2、培养皿干热灭菌170℃1h;蒸馏水、枪头等湿热灭菌121℃30min。 四、实验步骤: 1、用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所有器具用紫外灯灭菌30min,分离室要保持清洁。 2、取样,病斑大小约20个(含病缘线) 3、分装培养基:(1)融PDA,松盖在微波炉中加热约3min(看量多少而定) (2)待冷却至50℃后在超净工作台指示灯显绿灯时分装 (3) 分装时滴入一管乳酸约20滴(每10ml培养基中加3滴乳酸) (4)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 约15m1(300ml一瓶的培养基倒20多个平板),加盖后轻轻摇动培 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提纯的方法是() A. 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 B. 隔绝空气对混合物加强热 C. 在氧气流中加强热 D. 在氢气中加强热 2.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 大理石和食盐 B. 蒸馏水和酒精 C. 葡萄糖和蔗糖 D. 硝酸铵和 氯化钾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A. 铜粉(碳粉)——在空气中灼烧 B.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C. 氢氧化钠(碳酸钠)——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4.下列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方法进行分离的是…() A. 食盐与泥沙 B. 铜片与铁片 C. 酒精与水 D. 食盐与 蔗糖 5.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 食盐和细砂 B. 食盐和蔗糖 C. 石灰石大理石 D. 水和酒精 6.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有重要的用途,由于淡水资源不丰富,而且又有一部分造成污染,所以一些科学家正积极努力试图采用淡化海水的方法制取淡水.已知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例如食盐水溶液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 食盐质量增加 B. 水的质量减少 C. 海水质量不变 D. 海水质量增加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九答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九答案 装 订 线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离心分离技术:是基于固体颗粒和周围液体密度存在差异,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加速沉降的分离过程。 2.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3.有机聚合物沉析:利用生物分子与某些有机聚合物形成沉淀而析出的分离技术称为有机聚合物沉析。 4.平衡离子:离子交换树脂中与功能基团以离子键联结的可移动的平衡离子,亦称活性离子。 5.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带电性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葡聚糖凝胶可使用那种溶剂溶胀(C ) A.甲醇 B 乙醇 C.缓冲液 D.乙酸乙酯 2.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 ) A.离心 B 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3.最常用的干燥方法有( D ) A 、常压干燥 B 、 减压干燥 C 、喷雾干燥 D 、以上都是 4.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 B )的原理进行分离的 A.吸附 B.相似相溶 C 分子筛 D 亲和 5.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 B ) A.高压匀浆法 B.超声破碎法 C.高速珠磨法 D.高压挤压法 6.关于分配柱层析的基本操作错误(D )。 A 装柱分干法和湿法两种 B 分配柱层析法使用两种溶剂,事先必须先使这两个相互相饱和 C 用硅藻土为载体,需分批小量地倒入柱中,用一端是平盘的棒把硅藻压紧压平 D 分配柱层析适用于分离极性比较小、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的成分,或极性很相似的成分。 7.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A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8.“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B ) A .极性溶剂 B .非极性溶剂 C .水 D .溶剂 9.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 、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10.亲和层析的洗脱过程中,在流动相中减去配基的洗脱方法称作 ( D ) A 、 阴性洗脱 B 、剧烈洗脱 C 、正洗脱 D 、负洗脱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常用的滤布材料 ( C ) A. 法兰绒 B. 帆布C. 滤纸 D.斜纹布 12.阴树脂易受有机物污染,污染后,可用( B )处理 A 柠檬酸 B 10%NaCl+2%~5%NaOH 混合溶液 C 氨基三乙酸 D EDTA 13.HPLC 是哪种色谱的简称( C )。 A .离子交换色谱 B.气相色谱 C.高效液相色谱 D.凝胶色谱 14.适合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的吸附剂是( B )。 A .活性炭 B.氧化铝 C.硅胶 D.磷酸钙 15.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 ( A ) A 、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 B 、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 C 、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 D 、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机溶剂被细胞壁吸收后,会使细胞壁膨胀或溶解,导致破裂,把细胞内产物释放到水相中去。(√ ) 2.向含有生化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性的有机溶剂,能使生化物质沉淀析出。(√ ) 3.等电点沉淀在实际操作中应避免溶液pH 上升至5以上。(√ ) 4.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影响凝胶的形成。(× ) 5.当气体的温度超过其临界温度,压力超过临界压力之后,物质的聚集状态就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成为超临界流体。(√ ) 6.冻结-融化法冻结的作用是破坏细胞膜的疏水键结构,增加其亲水性和通透性来破坏细胞的。(√ ) 7.盐析作用也能减少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提取液中的水分含量减少。可以促使生化物质转入有机相从而提高萃取率。(√ ) 8.氨基酸、蛋白质、多肽、酶、核酸等两性物质可用等电点沉析。(√ ) 9.甲醇沉淀作用与乙醇相当,但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比乙醇、丙酮都小,所以应用广泛。(×) 10.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阳离子(如Ca2+、Mg2+、Zn2+等),则等电点pH 升高。(√ )

雪松流胶病

十一、树木“流胶病” 雪松流胶病 桃树流胶病 主要危害:雪松、桃树、樱花、樱桃等 树木流胶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非传染性)病害。同时,也是树木被其它原因损伤后,继发的一种“次生性”病害。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多种园林树木和果树,黄河中下游地区每年4-10月均可发病。 导致树木流胶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气候因素、物理(机械)因素、化学因素、人为因素、病虫因素等。 如:早春低温冻害,盛夏或严冬日灼,突发性霜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积水盐渍或干旱,尤其是长期干旱后突降暴雨),栽植过深,修剪过度,蛀虫钻蛀侵蚀,腐烂病侵染,药物伤害,土壤粘重、板结或碱性、酸性过重,树干受伤(人为割裂、砸钉、机械碰伤、牲畜啃咬等)。

树木流胶现象以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最严重,每年3、4月和8、9月为其发病高峰。老树、弱树、幼树易于发生,折断树枝、剥裂树皮、长期贫瘠缺肥都易引发树木流胶。但无论什么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它因素先期对树木造成伤害,形成未曾愈合的伤口、裂缝、洞孔,然后才会流胶。 树胶的产生及防治: 树木流出的胶发生于植株幼嫩木质部。其病理机制和产生过程是:树木受损伤刺激形成层停止增生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而向与枝干生长方向垂直的横向增生许多大型厚壁细胞,其内含充满堆集细微颗粒的淀粉,随着厚壁细胞不断增大,细胞壁中出现裂缝,与细胞膜平行,裂缝逐渐增多,细胞壁逐渐脱落,聚集数量增多,其胞间物质变得很厚,并与细胞内的淀粉同时液化,胶质物堆积在枝干组织中形成胶囊,由于厚壁细胞增生、细胞壁液化、淀粉溶解3种作用同时进行,胶质亦继续产生,最后从皮缝和伤口向外溢出。受害植株无论是大径级的树干,或是小径级的枝条,各个部位的伤口,缝隙均可流胶。流出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氧化变为晶莹透明韧性极强的胶滴、胶块、胶球,状如琥珀,有的是呈酱红色(如桃树、樱花、樱桃)有的呈土黄色或绿黄色(如合欢)有的呈棕褐色(如香椿树、臭椿树)。树木少量的流胶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大,有时还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能将蛀虫闷死在胶块中(如合欢吉丁虫),有时能阻滞伤口腐烂组织扩大。但多数情况下,流胶是一种“自残”行为,淀粉——糖营养物质大量的不断流失,削弱树势,进而引发其它病虫害,轻则枯枝,重则死树。 防治方法: 1.加强树木水肥管理,注意增施有机肥,增强生长势,提高抗逆

固液分离固液分离的方法有倾析法过滤法和离心分离法三种倾

固液分离 固液分离的方法有倾析法、过滤法和离心分离法三种。 一、倾析法 如果沉淀的相对密度较大或晶体颗粒较大,静置后能较快沉降的,常用倾析法分离和洗涤沉淀。操作时将沉淀上部的清液缓慢沿玻璃棒倾入另一容器中,如图1。然后在盛沉淀的容器中加入少量洗涤液(如蒸溜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待沉淀沉降后倾去洗涤液,重复2~3次既可将沉淀洗净。 二、过滤法 最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是过滤法。 当溶液和固体的混合物通过过滤器(如滤纸或玻璃砂芯)时,沉淀留在过滤器上,溶液通过过滤器流入另一容器中。过滤后的溶液称滤液。 图1. 倾析法过滤图2. 普通滤纸的折叠 1. 滤纸的选择 实验时应根据具体要求选用合适类型和规格的滤纸,如BaSO4、CaC2O4·2H2O等细晶形沉淀,应选用“慢速”滤纸过滤;Fe2O3·n H2O为胶状沉淀.,应选用“快速”滤纸过滤;MgNH4PO4等粗晶形沉淀,应选用“中速”滤纸过滤。 2. 过滤方法选择 过滤方法又分常压过滤、减压过滤和热过滤三种。 (1) 常压过滤(普通过滤) 在大气压下使用普通玻璃漏斗过滤的方法。沉淀物为胶体或微细晶体时,用此法过滤较好。 根据沉淀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滤纸和漏斗。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成扇形,展开成圆锥形,一边为三层,一边为一层(图2),用水润湿滤纸,使滤纸漏斗内壁紧贴。 漏斗应放在漏斗架上,下面用一个洁净的烧杯承接滤液,将漏斗颈出口斜口长的一侧贴紧烧杯内壁,以加快过滤速度,并防止滤液外溅。 过滤时,为了避免沉淀堵塞滤纸的空隙,影响过滤速度,一般多采用倾泻法过滤。首先倾斜静置烧杯,待沉淀下降后,先采用倾泻法先滤去尽可能多的清液,如果需要洗涤沉淀,可在溶液转移后,往盛沉淀的容器中加入洗涤液充分搅匀,待沉淀沉降后按倾斜法倾出溶液,如此洗涤沉淀2~3次;然后把沉淀转移到漏斗上;最后清洗烧杯和洗涤漏斗上的沉淀。而不是一开始过滤就将沉淀和溶液搅混后过滤。 操作中注意让溶液沿玻璃棒在三层滤纸一侧倾入漏斗中,液面高度应低于滤纸

桃树流胶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桃树流胶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作者李美索商雄 [摘要] 核果类果树流胶病主要为害果树主干,直接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因此令果农大伤脑筋。本文立足礼泉实际,从流胶病的发生条件、发生规律入手,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广大果农参考。 [关键词] 桃树流胶病生理性侵染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82-01 流胶病又叫树脂病,疣皮病,是核果类果树普遍发生的一种极常见的枝干病害。近年来,我县桃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桃树流胶病也成为令群众头痛的一个“顽疾”,该病轻则引起树势衰弱,严重的造成死株、甚至毁园。经过笔者近几年的调查统计,幼园的病株率在10%-20%,成园的病株率在30%-50%,而且树龄越大,病株率越高,极大的影响了桃园特别是进入盛果期桃园的经济效益。笔者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现总结出该病在我县的发生规律,并结合实际提出防治方案,供大家参考: 流胶病的发生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生理性流胶比较常见,如负载过重、土壤板结或管理粗放都易诱发该病;侵染性病害为真菌侵染所致。流胶病在桃树的枝干部位都可发生,以主干发生最为严重,可引起树势衰弱,果实品质下降,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一、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 1.发生规律 1.1发生条件一般在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遇连续阴雨天气,相对湿度80%以上时可能大发生,老龄树,连续大量结果的树发病较重,透水性差、贫瘠土壤的桃园容易发病。 1.2造成流胶的原因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①生理性流胶主要是蛀杆害虫造成的伤口、冻伤、树干外皮裂口、大的剪锯口;另外,土壤板结、负载过重、土壤排水不良等都可能诱发流胶病。②侵染性流胶为真菌侵染,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和桃囊孢菌。病原菌在原来的的染病部位组织中越冬,翌年在桃树萌芽前后随着气温的上升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从枝干的皮孔和未愈合的伤口侵入,成为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左右时,患病组织溢出胶状物,以后随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逐渐增多。发病高峰期跟气温和降雨关系密切,主要集中在雨季。我县分别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和9月中、下旬。 2.症状表现 桃树的流胶部位以主干为主,多集中在根颈部,特别是根基部的裂口,属于极易发病的部位;其余部位也可发病,包括主枝的剪锯口,严重的植株当年生枝条的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普通植物病理学 实验十七、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组织分离、稀释分离、平板划线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在平板、斜面及液体培养基上培养病原菌及观察其培养性状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的基本技能。为了获得某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两种。最常用的方法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的病原真菌的分离。病原细菌的分离方法以划线分离法为最常用,在有些情况下也采用稀释分离法。为了获得分离菌的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的纯化,纯化的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的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三、材料、仪器与用具 1.材料(依当地情况进行选择,下列材料供参考) (1)稻瘟病叶、病节、病穗颈(pyricularia orycae)。 (2)玉米大斑病叶(exserohilum turcicum)。 (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叶(curvularia lunata)。 (4)玉米小斑病叶(bipolaris maydis)。 (5)番茄灰霉病果(botrytis cinefca)。

(6)黄瓜菌核病果(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7)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叶(pseudomonas syringaepv.1achrymans)。 (8)水稻白叶枯病叶(xanthomonas campestms pv.oryeue)。 (9)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叶(pseudomonas syringaepv.glycinea)。 (10)白菜软腐病叶(erud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2.培养基pda培养基;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寄主组织煎汁的培养基等。 3.仪器与用品超镜工作台、培养箱、培养皿、吸管、吸水纸、三角玻璃棒、剪刀、解剖刀、镊子、接种铲(针)、接种环(铒)、70%酒精、0.1%升汞、酒精灯、火柴、记号笔、橡皮筋套、可调式电炉、铝锅等。0.1%升汞溶液配制:升汞1e 浓盐酸2.5ml 蒸馏水1000ml。先将升汞溶于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再加水稀释。升汞是剧毒药物,在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四、实验操作 (一)病原真菌的分离 1.组织分离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取灭菌培养皿一个,置于湿纱布上,在皿盖上用玻璃铅笔注明分离日期、材料和分离人的姓名。提示:为了保证无菌操作,应注意下面几点:工作前最好将所需的物品都放在超净工作台内,工作中临时去取容易带来杂菌;保证工作人员自身的洁净,工作前用肥皂洗手;无菌操作前还要用70%酒精擦拭双手;工作中,特别在使用无菌操作间时,呼吸要轻,不要说话。 (2)用无菌操作法向培养皿中加入25%乳酸1--2滴(可减少细菌污染),然后将融化而冷至60c 左右的pda培养基倒人培养皿中,每皿倒10--15ml,轻轻摇动使之成平面。凝固后即成平板培养基。提示:加入25%乳酸1~2滴,可基本保证平板上不出现污染细菌苗落。除乳酸外,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抗菌素抑制细菌的生长,也是常用的方法。加青霉素(20μg/ml)可以抑制g+细菌生长;加多黏霉素b(5.0μg/ml)可以抑制g—细菌生长;加链霉素(40μg /ml)或氯霉素(50μg/ml)可以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生长。除了氯霉素可在灭菌前加入外,其他抗菌素都应在灭菌后并冷却到45c左右(以手背触三角瓶感到烫,但尚可以忍耐为宜)’时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普通植物病理学 实验十七、病原菌得分离培养与纯化 一、目得要求 (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得基本原理及方法。 (2)掌握倒平板得方法与组织分离、稀释分离、平板划线分离得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在平板、斜面及液体培养基上培养病原菌及观察其培养性状得方法。 二、基本原理植物病原菌得分离培养,就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得基本技能。为了获得某微生物得纯培养,一般就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得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得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她菌生长得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植物病原頁?菌得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与稀释分离法两种。最常用得方法就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砲子得病原真菌得分离。病原细菌得分离方法以划线分离法为最常用,在有些情况下也采用稀释分离法。为了获得分离菌得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得纯化,纯化得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得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三、材料、仪器与用具 1?材料(依当地情况进行选择,下列材料供参考) (1)稻瘟病叶、病节、病穗颈(pyric u 1 a r ia orycae)。 (2)玉米大斑病叶(exserohilum t urcicum)0 ⑶玉米弯抱菌叶斑病叶(c u r v u lar i a 1 u n ata)。 (4 )玉米小斑病叶(bipo 1 aris may dis)。 (5)番茄灰霉病果(botryt i s cinefc a )。 (6 )黄瓜菌核病果(sclerotinia s c I erotio r um)? (7)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叶(pscu d omo n as syringa e p v .lac h r y mans)。 (8)水稻白叶枯病叶(xant h o mo n as canipc s tmspv、o r y eue)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