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三维地震勘探要点

第九章 三维地震勘探要点
第九章 三维地震勘探要点

第九章三维地震勘探要点

1、二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问题

a、不能满足二维地震勘探的假设条件

b、t0时间不闭合

c、复杂地区成像不准确

d、不能满足地层岩性圈闭解释的需要

2.三维地震勘探:在平面上采集随时间变化的地震信息,并在(x,y,t)三维空间进行处理与解释的一整套工作过程与相应的方法或者技术。

二维地震勘探的假设条件:a、地下的构造形态只在一个垂直于深度的方向上变化;b、震源就是线性的

3、三维地震勘探的原理

射线理论与波动理论

4、面积观测法的时距曲线、折曲测线观测系统时距曲线、共反射面元

共反射面元叠加:共反射面元道集内各反射信号的叠加。

5.三维地震勘探的优越性

(1)观测灵活,适用地形地物多变的复杂地区

(2)三维测网密集,采集地震信息丰富,可以有效压制噪音

(3)在侧面反射波比较发育的地区,有有效的消除侧面波引起的地质假象

(4)三维采集的数据按三维空间成像处理,可以真实的确定反射界面的空间位置,适应日趋复杂的油气勘探的需要

(5)灵活多变的显示方式

(6)拓宽了地震勘探的应用领域

6、三维地震勘探对油气勘探开发的作用:

(1)多数三维地震勘探用于老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可以加快油田勘探开发的步伐,提高钻井成功率,减少开发费用;

(2)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用于滚动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能够准确、显著的增加石油与天然气的地质储量;

(3)在油气目标区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越早,就可越早查清地下地质情况,也越有利于油藏描述与油藏模拟的开展,达到既快又经济的目的;

(4)三维地震勘探特别适用于时间推移地震。

7、三维地震勘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三维工区的确定

(2)根据地震地质条件与地质任务设计三维地震观测系统

(3)合理选择三维地震观测的各种参数

(4)进行必要的试验、分析工作,考虑适量的正演模拟

(5)在三维采集的实施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

8.三维地震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1)面元道集内炮检距分布均匀

(2)共中心点或共反射点覆盖次数分布均匀

(3)静校正耦合较好

(4)复杂地表条件下,可根据踏勘情况,确定出既适合工区地表条件,

又有利于改善资料品质、有较强跨越能力的多种三维观测系统

模式

(5)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在获得较好地质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采集费用

9、三维勘探术语

震源线、接收线、纵横测线、子区、排列片、片区、线束、cmp面元、最小、最大偏移距、偏移孔径、覆盖次数递减带或者斜坡

10、三位勘探的具体要求

(1)数据分布在一个均匀的网格上,而且网格间隔尽量小,防止产生空间假频

(2)各个面元的覆盖次数尽量相同,以防止不同面元的叠加能量不同

(3)具有相同的炮检距组合

(4)具有相同的方位角组合

11、勘探设计的要素

(1)覆盖次数

(2)面元大小或者尺度b:应该小于目标尺度而且满足采样定理,即b<λ/2或者b

(3)最小偏移距小于最浅目的层深的1-1、2倍

(4)最大偏移距

(5)偏移孔径应该大于第一菲涅尔带半径

(6)覆盖次数递减带

(7)记录长度

12.面积观测的基本公式

单位面积炮点数NS的关系:NS=fold、U/NC、b s、b r

接收线间距RLI的关系:RLI=2A、x r2/NC、b r

震源线间距SLI的关系:SLI=U/2b s、NS

覆盖次数=纵向覆盖次数*横向覆盖次数

纵向覆盖次数=单排列接收道数/2*排列移动道数

横向覆盖次数=接收线数*炮数/(2*束线距/炮间距)

13.设计观测系统的工作步骤

(1)野外实测探区的调查或者踏勘

(2)根据掌握的资料建立表层结构模型与地下地质构造模型

(3)根据施工要求进行面向对象交互设计野外基础参数

(4)利用波场模拟技术进行射线追踪

(5)利用交互软件检查激发点、检波点布置的合理性,覆盖次数分布的均匀性、炮检距分布的合理性以及方位角分布的合理性

(6)根据地形地物、地面交通与现有设备情况确定具体的观测方法,优化采集参数

(7)根据工区的具体情况,考虑观测系统的局部变动,最终确定野外采集参数,并进行现场监控与质量控制。

14.三维观测系统类型

面积观测系统与直线型观测系统(线束法、直线法、砖墙式、奇偶式、非正交三维观测系统等)

15.激发参数:包括激发方式、激发药量、激发井深

16、得到最佳激发参数需要做的工作

(1)表层结构调查

(2)虚反射分析

17.三维地震勘探费用的估算

18.最大炮检距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1)最浅目的层的反射特征要稳定,避免因入射角过大而引起波形畸变与浅层折射的干扰

(2)既要保证速度分析精度,又要减少动校正拉伸畸变与多次波的压制效果

(3)考虑偏移精度的需要

19.影响最大偏移距选择的因素

(1)反射系数

(2)动校正拉伸

(3)速度分析精度

(4)偏移效果的考虑

(5)压制多次波的考虑

(6)面元尺度

20.决定面元尺度大小的因素

(1)勘探目标

(2)最大无混叠频率的产生

(3)横向分辨率

21.覆盖次数

(1)覆盖次数与压制随机干扰关系

(2)覆盖次数与压制规则干扰波的关系:压制多次波需要较高的覆盖次数与较大的炮检距

(3)三维速度分析的要求

(4)静校正量估算的要求

22.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评价方法

频率特性分析、相对分辨率分析、信噪比分析等

23.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目标

提高信噪比、提高分辨率、提高保真度、准确成像

24.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流程

25.复杂地质条件

(1)地表复杂地震地质条件

(2)地质构造变化剧烈的复杂勘探区

26.复杂地质条件区勘探面对的困难

(1)地表地质条件变化大,相应的激发介质差异大

(2)激发的地震子波频带较窄,有效的下传能量较弱,且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

(3)震源激发与检波器的耦合条件较差,信号与干扰无明显视波长差异,检波器组合无法发挥作用、资料信噪比偏低

(4)地表剧烈变化导致静校正精度低,剩余静校正困难

(5)地下勘探对象构造变化剧烈、地层倾角大。导致反射波信号的能量弱、散射严重

(6)与地表变化相应的地下地层构造剧变,地层破碎严重,常规采集方法无法正常采集到有效的地震信息,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都很低

27.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质量监控的关键在于科学准确的把握三大主要施工环节:震源激发、地震波接收、科学合理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

28.激发井位优选原则:避高就低、避陡就缓、避碎就整、避土就岩、避赶就湿

29.几何耦合度就是爆炸能量传导能力的量度

阻抗耦合度表征通过不同介质接触面传导能量的效率

30.延时震源激发技术

13.偏移方法分类、各种偏移方法的优缺点

14.三维地震数据的显示方式

(1)各种垂向剖面

(2)水平剖面

(3)垂向剖面与水平联合显示

(4)立体动画显示

(5)三维可视化显示

15.三维地震勘探的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