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心理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大纲要点——教育心理学(笔者一次考过哟~)经典版.doc

最全心理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大纲要点——教育心理学(笔者一次考过哟~)经典版.doc
最全心理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大纲要点——教育心理学(笔者一次考过哟~)经典版.doc

2018心理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大纲要点——教育心理学

(笔者凭借这份要点,一次性考过得哟~)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第二章学习理论

1、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学习的类型

奥苏贝尔按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同时有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两个维度的结合,可以将学习分为4种类型: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6类。

第一,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第二,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第三,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第四,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

第五,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

第六,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布鲁姆的六类学习也是由简到繁,每一项都是建立在先前获得的技能和能力基础上。

3、国外几种学习理论

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试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即联结。三条重要的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理论最大弱点,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机械的学习,无法解释复杂的认知学习,抹杀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准备律: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会得到加强。

效果律:指一个动作如果跟随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巴普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将学习看成是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即刺激反应的联结。注重刺激在引起有机体行为反应中的作用。二者区别,巴普洛夫重视探讨行为与高级神经活动的关系,注意到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的本质差异,并不否认意识。华生则注重肌肉和腺体的生理学,混淆了人和动物的界限,抹杀了人类思维的特点,根本否认意识和主观世界的存在。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和强化理论。所有行为都能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刺激引起,操作性行为是由机体自身引发。因此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操作和强化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过程:在特定情境中,有机体的预期行为出现后立即强化,再出现再强化,那么预期行为再出现的概率增加,形成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这就是学习过程。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认为,学习的发生和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即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的概率的过程。

正强化:特定情境、增加某刺激、反应概率增加。

负强化:某种刺激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消失,反应概率增加,负强化。4种强化过程:固定刺激、固定比率、可变间隔、可变比例。

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理论:认为,学习就是有机体通过认知重组构建学习情境的完形(即认知结果)的过程。强调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组织过程,学习结果是形成情境的整体完形,为学习的认知派理论奠定基础。顿悟说。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联结派)盲目的。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公式刺激-反应,应改为刺激-中介变量-反应,强调行为反应的内部过程的作用。学习是有机体形成学习情境的“认知地图”,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提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

是指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主要成分是类别编码系统。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的过程。(对比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反驳了机械学习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同化,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来,其结果一方面使得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得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内容,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同化论,也可以用来解释有意义学习中知识的保持和遗忘。

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两个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具体教学策略。老师在讲授新知识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含性较广、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先行于学习任务提供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意义,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作用,澄清了长期以来对传统教学和接受学习的偏见,澄清了对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之间关系的混乱。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条件提出了信的看法。

学习过程: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个人建构的过程,不同于传统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强调过程的独特性和双向建构性。

学习结果:传统认知主义人为学习结果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结果是围绕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关键概念是结构性知识,其他则是非结构性知识。

学习条件:1)学生为中心,教师协助辅导;2)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结合(即结构不良领域),结构良好领域获得知识简单单一;3)注重协助学习,强调师生传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探讨;4)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为教育者提供充分资源。主体、情境、协作、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三大教学方法:1)随机通达教学,即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经过改组且目的不同,从不同侧面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2)情境教学与自上而下的设计(抛锚学习);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要在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批评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主张自上而下的教学过程。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然后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3)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强调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辅助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来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吸取了多种理论尤其是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学习过程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把学习区分为低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主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和知识结构的网络化,倡导改变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境教学。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意义。

第三章认知领域的学习

1、知识

1)广义的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包括个体从自身的生活实践和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狭义的知识),也包括获得和使用这些信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技能、技巧和能力。就其贮存形式而言,如果贮存在个体身上,就为个人的知识;如果贮存在书籍等媒体中,则是人类的知识。(普心: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联系)

2)现代心理学家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根据知识的性质将其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例,多数鸟儿会飞,他不爱吃苹果、菱形对角线垂直等。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命题是知识的基本单元,一个命题相当于一个观念。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经过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度的程序性知识,就是技能、记忆等。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区别:第一,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

其运用形式常常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体现在动态操作过程中的知识,常常要对信息进行变形和预算,结果往往得出不同于输入刺激的信息。第三,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是一个有意地、主动地激活有关命题的过程,速度较慢,而程序性知识一旦熟练,则可以自动执行、速度较快。

3)传统教育心理学:将知识学习分为概念的学习、原理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学习。

概念:一般把概念界定为由符号(主要是语词)所代表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概念的分类:

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维果斯基提出的分类。日常概念即没有经过专门教学,通过日常生活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例,日常的垂直线是以水平线为参照的,科学概念的垂直线则是指两条相交成90度的直线。

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加涅提出,具体概念即能够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的概念,例,桌子。定义概念即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而获得的概念叫定义概念,例物理学中的“比重”。

概念的获得:实质上是对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奥苏贝尔认为,儿童获得概念有两种形式,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并指出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

概念的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奥苏贝尔认为,概念的形成是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

概念的同化,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例如,菱形是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奥苏贝尔认为,概念的同化,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

2、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技能。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与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3、学习策略的分类:

麦基奇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作用。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工作记忆中为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

精加工策略:一种深加工策略,指人们为了更好的记住所学的东西而对学习材料作充实意义性的添加、构建和生发。精加工策略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当学习材料本身意义性不强的时候,可以才用人为联想策略,赋予意义帮助记忆。一类是用于意义性较强的学习材料,也叫生成策略或内在联系策略。

组织策略,是一种编码过程,对信息的更深入的加工,叙事策略、概括策略、网联策略等组成。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的监视和控制。元认知策略有三类:第一,计划策略,即学习前对学习目标、过程等方面的规划与安排的元认知策略。第二,监控策略,即根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进程、所采用的方法、效果、执行计划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监视的元认知策略。包括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第三,调节策略,根据学习进程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用策略进行调整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调整预先的目标或计划,改变所使用的策略。

4、学习的迁移

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

学习迁移的种类:正迁移和负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

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效果划分。正迁移,积极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或促进作用。例,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过程中,能够很好得到利用,触类旁通。负迁移,消极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或阻碍作用。例,新旧概念混淆不清。

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即内容和难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纵向迁移,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较容易、具体化的学习对难度较高、抽象的学习的影响和高层次的学习原则对低层次的学习情景的影响。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有影响,即顺向迁移;反之,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有影响,即逆向迁移。

5、主要的迁移学习理论

1)形式训练说:最早的迁移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若两种学习涉及相同的官能,则前次学习会使该种官能得到提高并对后来也涉及该官能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效应。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前后两次学习只有在内容上有共同元素或共同成分时才能发生迁移。否则,无论所涉及的官能如何相同,也是不能发生迁移的。3)概括原理说,心理学家贾德强调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认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条件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而且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这种理论称为概括原理说。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两组,折射/非折射学习。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认为,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来影响认知结构变量,可以促进学习迁移。

第四章品德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

1、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

2、西方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

皮亚杰: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规律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等人的“攻击反应的学习实验”,观看成人攻击行为的儿童(打娃娃/修理工具),会对玩家又打又踢,还说攻击性的话语,实验说明:儿童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学会攻击反应——》促成美国电影的分级制。

沃尔斯特的“抗拒诱惑实验”,5岁儿童,3个阶段。第一阶段,有玩具的房间,告诉儿童不准玩玩具,但可以翻字典。第二阶段,儿童被分成3组,一组看影片榜样奖励;一组看影片榜样训斥,一组不看影片(控制组)。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单独待在有玩具的房间15分钟。第一组很快屈从诱惑,第二组能克制7分钟甚至坚持15分钟不玩玩具。第三组平均克制5分钟。说明,抗拒诱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习获得。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不必直接受到强化。——替代强化的经典实验。

米斯切尔的“言行一致”实验,两组儿童,滚木球游戏,三阶段(各组与成人玩,各组自己玩,两组混合玩)实验说明,身教重于言传,教育者只在口头上要求儿

童实际缺言行不一,那么儿童接受和模仿的是不良行为,成人和同辈的不良行为对儿童均有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班杜拉等人总结后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人借助于内部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儿童对榜样行为进行观察学习的结果。

观察学习,即个体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因素

1、学习动机的分类

外在动机:由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例,班级排名、成绩、表扬等。

内在动机,指由学生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

2、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强度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耶基斯和多得森法则,1908年动物实验中发现。

3、认知方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威特金根据一个人从复杂背景图形中找到一个简单的目标图形的能力的差异,将其归属为场独立性或场依存性的不同类别。

场独立性,指很容易的将一个类别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

场依存性,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具有场独立性的人,认知方面不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具有场依存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它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学生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往往以内部动机为主;场依存性偏爱社会科学,依赖外部反馈,对人对物比较感兴趣。

4、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即人们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或结果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三个维度对归因分类: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外源),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稳定性),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可控性),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和运气好坏。

维纳认为人们的归因可分为四种模式: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能力的高低);

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努力程度);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任务难易);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运气好坏)。

习得性无助: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积极归因的方法:成功归因于能力——提高自我效能;失败归因于努力——有利于维持自信。反之,失败归因于能力,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赠送以下资料

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

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

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

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

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 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

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

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出一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还要复查一些客观题的答案有无遗漏,答案错位填涂,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6、万一记忆短路可慢呼吸考试中,有些考生因为怯场,导致无法集中精神,甚至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发生记忆堵塞。此时不要紧张,不妨尝试如下方式:

首先是稳定心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先慢吸气,当对自己说放松时缓慢呼气,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选做其他会的试题,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

第二,积极联想。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第三,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在心中默念3至5遍。比如:我已平静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

等。

第四,分析内容,查找相关要点。借助试卷上其它试题,也许会给考生提供某些线索。因此不要轻易放弃,查看试题中的相关要点,看看是否能给考生提供线索或启发。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2018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怎么备考

2018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怎么备考? 距离2018年同等学力考试也快到临了,但是做为在职人员学习的时间也就是周末。所以,要参加2018年同等申硕的考试,必须提前做万全准备。下面是相关老师给大家介绍的如何备考2018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的考试。 首先,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备考时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比较多,那么除了工作,一旦有空余的时间就拿出来心理学专业的资料多看几遍,看多了自然就记住啦。不管工作再忙再累也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复习,时间可以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每天能够学习1-2个小时最好。 其次,心理学专业复习内容比较繁琐,考生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比如说在地铁里,晚上睡觉前看半个小时书,早上早起20分钟等都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再其次,由于备考时间相对较长,考生要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张弛有度,不能过急也不能过缓。在考前多注意节假日对复习状态的影响。 最后,考生要根据具体复习情况对复习计划灵活作出调整,保证复习效率。把每个复习阶段的计划进行细化,要有可行性和可量化性。 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备考过程中不能过于劳累,不然会影响记忆和理解效果。学会劳逸结合,掌握复习小技巧,可以让复习效果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关于备考2018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的内容,如果您还有什么要了解的地方,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

附:在职研究生热门招生院校推荐表 在职研究生热门招生院校推荐 院校名称热招专业方向推荐院校简介 中国人民大 学 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是一 所以人文社会科学 为主的综合性研究 型全国重点大学, 直属于教育部,由 教育部与北京市共 建。目前学校是国 家“985工程”和 “211工程”重点 建设的大学之一。 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 EMBA 艺术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 计算机哲学 市场营销法学 国民经济学网络经济学 历史学项目管理 传播学新闻学 在职研究生热门招生院校推荐 院校名称热招专业方向推荐院校简介 南开大学 劳动经济学金融学南开大学由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直 属,国家“211工 程”和“985工程”, 入选首批“2011 计划”、“111计 划”、“珠峰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 育培养计划”,被 誉为“学府北辰”。金融投资与公司金融金融管理与理财规划 金融投资与证券实务金融投资与理财风控 财务管理与财政税收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项目管理 资本市场与会计EMBA 行政管理MBA 法学西方经济学 国际金融与投资世界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财务管理 财政税收与金融实务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进出口管理与战略 教育学心理学 国际政治学风险管理与私募股权 民商法经济法 在职研究生热门招生院校推荐 院校名称热招专业方向推荐院校优势 上海财经大 学 财务管理金融学上海财经大学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直属的一所以经 管为主,法、文、经济学金融管理与投资分析 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 法律金融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21年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考试模拟题

2021年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考试模 拟题 一、选择题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由前苏联_________创立的。 A.巴甫洛夫 B.维果斯基 C.达维多夫 D.谢切诺夫 2.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A.行为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认知不协调理论 3.先将总体各单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这种取样法称为_________.

A.系统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多段随机取样法 D.整群随机取样法 4.下面四种方法中属于真实验设计的是_________. A.时间序列设计 B.被试内设计 C.对照组比较设计 D.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5.研究中,为控制因主试、被试了解实验目的引起的无关变量,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 A.平衡测查任务的顺序 B.使用单一主试 C.加快测查的速度 D.双盲法 6.大脑两半球主管语言运动的脑区是_________.

A.威尔尼克区 B.角回 C.布洛尔区 D.视觉区 7.去个体化概念的准确含义是_________. A.自我意识和控制水平丧失 B.个性丧失 C.自我意识和控制水平下降 D.个性转移 8.社会助长作用主要来源于________. A.赢得积极评价的动机 B.体力增强 C.超越别人的欲望 D.责任心提高 9.某测验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数为65分,标准差为5分,问分数在60与70分之间的人数占全体总人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

A.15.8% B.34.1% C.50.0% D.68.3% 10.在采取简单随机取样法的实验设计中,对样本容量(大小)的确定与________无关。 A.总体的同质性 B.研究成本 C.预定的研究精度 D.测试设备的误差 11. 智力结构三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A.弗拉维尔 B.斯腾伯格 C.韦克斯勒 D.吉尔福特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3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9年7月2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 1.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A)。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3.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B)。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5.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0—25人,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BC)。 A.双四边形 B.马蹄形 C.环形 D.双环形 二、名词解释 6.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7.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9.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10.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四、论述分析题 1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末D.1903年 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发现学习 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10.奥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答案:1-5:DCCBD 6-10:ABCBA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4.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6.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三、简述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3.按照维纳的观点,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主要涉及哪三个维度? (举例说明) 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联系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14-16真题及模拟题一套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14-16真题及模拟题一套

全国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心理学综合真题 201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主要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是________。 A.音调 B.音高 C.音响 D.音色 2.词干补笔作业通常用于测量________。 A.内隐记忆 B.外显记忆 C.瞬时记忆 D.短时记忆 3.将一个灰色圆环放在红色背景上,圆环呈现绿色,这种视觉经验属于________。 A.视觉适应 B.视觉对比 C.正后像 D.负后像 4.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区分智力活动的学者是________。 A.斯皮尔曼 B.斯腾伯格 C.韦克斯勒 D.吉尔福特 5.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获得信任感,克服怀

疑感”这一发展任务大致在________。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期 D.青年期 6.幼儿的道德认识大致处于________。 A.道德相对论阶段 B.自律道德阶段 C.习俗水平 D.前习俗水平 7.反映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________。 A.方差 B.全距 C.平均数 D.变异系数 8.回归方程解释力的指标为________。 A.回归系数 B.确定系数 C.相关系数 D.通径系数 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________。 A.命题和命题网络 B.正例和反例 C.变式和比较 D.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10.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________。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

掌握学习 D.意义学习 11.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________。 A.罗斯 B.麦独孤 C.奥尔波特 D.勒温 12.解释“过度理由效应”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归因理论 B.控制点理论 C.符号相互作用论 D.认知不协调理论 13.适合于表示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统计图是________。 A.折线图 B.直方图 C.圆形图 D.条形图 14.当两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样本数据为等级数据时,对两总体平均数差异进行检验的适用方法是________。 A.t 检验 B.Z 检验 C.非参数检验 D.F 检验 15.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________。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 )。 、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 A 18世纪末 B 、19世纪末 C 、18世纪中期 D 、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 、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 B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5、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8、 1924 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 1867~1869 年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学大纲》 10、 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 ) 1 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 A 、卡普杰列夫 B 、乌申斯基 C 、维果斯基 D 、布隆斯基 11、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环境 B 、教学过程 C 、教学媒体 D 、教学手段 12、 ( )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 80 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A 、布鲁纳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 并创立 了心理学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 的心理学 家( )。 A 、维果斯基 B 、布隆斯基 C 、鲁宾斯坦 D 、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前苏联 著名的 教育心理学家( )。 A 、鲁宾斯坦 B 、维果斯基 C 、布隆斯基 D 、列昂节夫 15、 在教育心理学中, (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 要 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16、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17、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C 、学生 D 、教学环境 18、 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 、教师 B 、教学环境 C 、学生 D 、学校领导 19、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 1903 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姆 D 、詹姆士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教学过程 B 、学习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2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E 、教学环境 22、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 )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反思过程 D 、管理过程 E 、互动过程 23、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 A 、如何教 B 、如何评价 C 、如何学 D 、如何管理 E 、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C 、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 D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 世纪 80 年代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6、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7、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华生 D 、布鲁纳 )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C 、华生 D 、桑代克 )。 ,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北师大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个要素: (1)学生。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2)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起关键因素。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作用。具体体现为: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问题 (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1924年我国的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教育 §1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 化。学生心理变化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 新的知识时,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3、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 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到5岁时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 算阶段(守恒的出现,即认识到客体外形发生变化,特有属性不变)、形式运算阶段(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2、最近发展区由前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和将要达到 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两个邻近发展区间的过度状态。 §3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1、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稳定的区别的综合心理 特征。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影响人格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

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心理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准考证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第一题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的答案一律 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如[A][B][C][D]。 5.第二至第四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 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6.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 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心理学试卷第1页共4页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视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B.顶叶 C.枕叶D.颞叶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称为。 A.感觉B.知觉 C.记忆D.注意 3.双耳分听范式(追随耳与非追随耳程序)通常用于研究。 A.空间方位定向B.注意的选择性C. 绝对感受性D.差别感受性 4.“悲伤由哭泣引起,愤怒由打斗而致”的看法来自。A.康南的丘脑学说B.詹姆士—兰格理论C.阿 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D.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5.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 A.试误B.顿悟 C.强化D.模仿 6.下列说法中包含有学习迁移思想的是。A.“闻一知十” B.“勤能补拙”C.“重 复是学习之母”D.“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7.为课文列结构提纲的学习策略属于。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计划监控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8.概念教学中的变式是指变更。 A.教学方法B.表达方式 C.概念的本质属性D.概念正例的无关特征9.某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却敢于混在暴乱的人群中打砸抢烧,对这种行为原因的较好解释是。 A.习惯化B.去习惯化 C.个性化D.去个性化 10.各种自我表现策略主要用于。 A.印象形成B.印象管理 C.社会促进D.社会惰化 心理学试卷第2页共4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D] 21.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A] 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