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蔬菜产业化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蔬菜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国发〔2002〕15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我省是农业大省,蔬菜资源丰富,为全国蔬菜主产省之一。2002年全省蔬菜(含瓜类)面积1217万亩,产值162亿元,比19 95年分别增长74.6%、78%。蔬菜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11.9%,占种植业产值24%,占经济作物产值50.5%。商品菜产量1160万吨,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2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蔬菜业已成为继畜牧业、粮食之后,我省农业经济第三大产业。

(二)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化水平提高。以优质高效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精细品种比重达70%以上。目前,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0

万亩以上的有42个县,20万亩以上的有21个县,30万亩以上的有6个县。近年来,各地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扶持等手段,重点扶持周谷堆蔬菜批发市场、黄池集团、山华集团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的蔬菜经营加工龙头企业。2002年,全省蔬菜加工130余万吨,比1995年增长3.5倍,蔬菜创汇3449万美元,占全省食品出口总额的40%。

我省蔬菜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比重不大。与周围邻省相比,我省蔬菜面积、产值只有山东的三分之一、河南的二分之一,蔬菜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偏低,潜力很大。二是加工发展滞后。2002年全省加工菜仅占蔬菜总产的8%左右,比重偏小;加工设备和工艺落后,精、深加工比重低,规模化水平不高。三是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恶化,蔬菜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二、产业前景预测

(一)市场发展空间

1、城市和农村消费层面。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全国城市化水平提高20个百分点,则城市年增蔬菜消费约2500万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公害蔬菜、净菜、菜汁饮料等潜在市场较大。

2、国际市场开拓层面。国际上出现食物结构中蔬菜比重上升的趋势。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加入WTO,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半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出口前景广阔。

(二)产业比较发展空间

1、蔬菜产业在农产品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果蔬食品消费持续上升,呈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的趋势,蔬菜潜在市场相对广阔。国际上,我国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将保持相当长的竞争优势,市场前景可观。

2、蔬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作用明显。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日光温室亩均产值约6000—8000元,大中棚2000—5000元,露地菜1000—3000元,大大高于粮棉等作

物,加上拉长产业链条,蔬菜产业整体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3、蔬菜产业发展拉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目前全省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力约400万人。据测算,若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700万亩,棚室面积扩大到450万亩,则需增加劳力约400万人。蔬菜产业将带动食品工业、仓储运输业、农资产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蔬菜产业也存在一定劣势。我省属内陆省份,引进外资机遇少,出口成本较高。乡镇工业实力不强,财政实力较弱,引资和项目实施配套能力差,影响项目引进实施。部分蔬菜原料品质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制约了加工企业的发展。我省像和县、涡阳等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基地较少,制约了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突出抓好基地、加工、营销三个环节,进一步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蔬菜产品加工,完善市场体系,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使蔬菜产业成为农业领域辐射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以下目标:蔬菜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设六大商品菜基地,年增商品菜基地100万亩,到2007年全省蔬菜面积达1700万亩,蔬菜产品实现无公害化,培育商品菜“品牌”40个;建设六大专业批发市场。实现年增商品菜交易量80万吨,年配送量达40万吨,到2007年商品菜交易量达900万吨,交易额突破100亿元,配送量200万吨;发展蔬菜加工。到2007年,年蔬菜加工率由2003年的8%提高到15%,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加工能力由2003年的130万吨增加到3 60万吨。培育1—2个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集团。带动农户由32万户增加到60万户,来自主导产业收入由938元增加到1285元;建立健全蔬菜产业质量安全、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政策保障、工作指导和协调体系,提升蔬菜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使我省跻身全国的蔬菜大省和华东地区的蔬菜强省之列。

四、蔬菜产业建设重点

(一)建设六大商品瓜菜基地。

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采取“四个结合”,即:基地开发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开发资源与配套建设相结合,生产开发与市场开发相结合,开发产品与加工增值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抓好六大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

1、反季节商品瓜菜基地。以沿江地区和县、繁昌和沿淮淮北地区的怀远、阜南、墉桥、谯城等县(区)地为中心兴建反季节商品蔬菜基地100万亩;以砀山、和县、墉桥等县(区)为中心,兴建无籽西瓜、早熟和秋延大棚西瓜、甜瓜生产基地40万亩。

2、地方名优特菜基地。开发地方名优产品,如涡阳苔干;萧县、砀山芦笋、金针菜;临泉、怀远、亳州大蒜;灵璧、石台、和县红辣椒;淮南、合肥乌菜;界首马铃薯;庐江、桐城水芹。到2007年全省新增地方名优蔬菜种植基地100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