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申报材料_1

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申报材料_1
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申报材料_1

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申报材料蒙学校厚爱,被推荐申报2031—XX年度xx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感谢。得之,幸也;不得,命也。

同时,趁这个机会,对童声作文研究室近两年的工作做一番梳理。总结如下:

践行我的教育理想:让生命成长成为教研的主旋律

一、缘起我的教育理想

XX—XX年度,蒙学校厚爱,让我担任童声作文研究室主任,这给了我继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一个广阔和厚实的土壤。

说到我的教育理想,得从若干年前说起。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作文已然成为横亘在孩子们面前,令他们心生畏惧的一道沟壑;作文教学也沦陷为众多教师眼中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却又弃之可惜。我开始尝试着将儿童诗引进课堂,希望能借助诗歌这个媒介来改变当时的习作现状。可以说,一时之间,整个校园浸染在芬芳馥郁的诗香雅韵中,学生也在课堂上呈现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新气象,这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我执笔的《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但随即,我发现诗歌教学并没有促进学生的语言生长,尤其是高段,在倡导童言、童真、童趣的时候,却看不到语

言表达得以改善的趋势。学生遭遇的是语言发展之瓶颈。于是,我开始寻求一种更适宜培植学生语言生长链的载体,以便纵深推进“童声作文”研究与实践。

二、物化成果,让教研反哺课堂

XX年,我执笔的《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很多时候,我们的教研陷入一种怪象:教研,如阳春白雪,高悬于课堂之上。而每当课题获奖,所谓的证书往墙上一挂,便是一个课题终结之时。

我们并不想重蹈着这个覆辙,力求教研来自课堂,又反哺课堂,促进师生成长。

为了物化成果,实现童声作文教学模式的显性呈现,将科研成果真正转化成为生产力,我开始编写作文校本教材《童声作文·学本》,同时,在多家“童声作文”基地学校予以实践,去芜存菁,至XX年,最终完成《童声作文·学本》的编写。该系列一套17本,被老师们誉为“易于操作、易于移植、易于复制、易见成效”的作文教材。尤其在学生的语言的培植上,效果显著。

当然,语言生长链的构建,是一个极为浩大的工程,也许需要穷尽我的一生,但是我们正在构建的路上。

三、学生的成长,才应是教研的主旋律

给每位孩子一个成长的舞台,学生的成长应是教研的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