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

《认识角》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编写说明

在本节内容中,学生将第一次接触角的概念。角作为一个抽象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生活中的墙角、桌角不尽相同,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平面上的角。教科书在主情境中首先呈现了三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剪刀、钟表、红领巾。剪刀张开的两个刀刃、钟面上的两根指针及红领巾的两边都可以组成“角”,教科书特意在三个物品上用红线描出了角的图形,并向学生介绍,这些都是角,这个过程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是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之一。之后,教科书又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自由”画角,第二个问题认识角的顶点和边,第三个问题在图形中辨认角,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加强对角的认识。“试一试”则借助操作活动,直观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特征。

?画一画。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角的概念的体会,教科书安排了画一画的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是正式学习向角的技能,它是在学生初步有了角的概念后,借助“自由”画角活动进一步体会角的组成,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位置和张口方向可以不同。

?认一认。

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写法和读法。

?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通过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再一次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其中在桥洞图中,曲边与底部相交的地方形成的不是角,教科书呈现这个反例的目的是更好地衬托“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的特点。

试一试

?剪下附页3中图1的两个角,比一比,大的画“√”。

因为在第二学段,还要再次认识角,所以本单元教科书只强调用直观操作的方法,进行角的大小比较。教科书通过直观操作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种方法在本单元后续通过直角认识锐角或钝角也将用到,而且在第二学段角的度量也会再次使用。本题是把两个角的

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然后做比较,张口大的角就大。

?如图,比较两个三角板的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借助比较大小三角板对应角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角的引入部分,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情境图,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比划、用红线描出角,然后让学生观察智慧老人冒泡中抽象的角,并介绍这些都是角,帮助学生体会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更好地直观认识角。

(2)引导学生说一说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上有角。举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比划出角,如果有学生错误地把“角落”或课桌的一个顶角当作平面的角,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教科书上由剪刀等抽象出的角。

?画一画。

可以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角,画完后互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学生画角时,教师要注意课堂巡视,如果有学生画得不对,如顶点处有交叉的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

?认一认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看教科书认一认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习怎么读,怎么写。

(2)在自己画的角上,标一标角的标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观察图例,学习怎样在图形中标出角。

(2)鼓励学生自己标出各个图形中的角。在五角形图中,学生只要标出三个角即可,如果学生还能标出其他角,应加以鼓励。在桥洞图上,如果有学生把曲边与底部相交的地方也标为角,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角的概念来判断对错。

试一试

?剪下附页3中图1的两个角,比一比,大的画“√”。

可以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讨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例如,角的大小区别比较明显时,可以直接判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角的大小区别不明显时,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通过观察另一条边是落在图内还是图外,来分辨角的大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