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式太极拳(教学版)

三十二式太极拳(教学版)
三十二式太极拳(教学版)

三十二式太极拳

预备式

第一段:

1.起势

开步;两臂前平举;曲蹲按掌。

2.右揽雀尾

抱手收脚;左脚上步;弓步左棚;坐腿扣脚;收脚抱手;转身上步;弓步右棚;伸臂翻掌;转腰后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坐腿摆掌;转腰旋掌;丁步按掌。3.左单鞭(吴式)

勾手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4.左琵琶势

跟步摆掌;坐腿摆掌;虚步合手。

5.进步搬拦捶(孙式)

转腰穿搬掌;上步搬掌;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6.如封似闭

坐腿翻掌;上步收掌;弓步按掌。

7.搂膝拗步

转腰撇脚摆手;收脚摆手;上步收掌;弓步搂手推掌;转腰撇脚摆掌;收脚摆掌;上步收掌;弓步搂推。

第二段:

8.右单鞭

坐腿转腰摆掌;坐腿转腰收脚;上步出脚;弓步推掌

9.右云手

转腰扣脚松勾;右云收脚;左云出脚;右云收脚;左云出脚;右云收脚。

10.野马分鬃

抱手提脚;转身上步;弓步分手;转腰撇脚;抱手收脚;左脚上步;弓步分手。11.海底针

跟步翻掌;坐腿提掌;虚步下插掌。

12.闪通背

立腰上步;弓步前推。

13.右揽雀尾

转腰撇脚;抱手收脚;右脚上步;弓步棚手;伸臂翻掌;坐腿转腰后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坐腿收手;弓步推按。

第三段:

14.转体撇身捶

转身分手;收脚握拳合手;上步举拳;弓步撇打。

15.捋挤势

转腰扣脚;弓腿穿抹;收脚后捋;上步搭手;弓步前挤;转腰扣脚;弓步穿抹;收脚后捋;上步搭手;弓步前挤。

16.右拍脚

转腰扣脚;合手提腿;分手拍脚。

17.左分脚

落脚翻掌;弓腿分手;提腿合手;分手分脚。

18.右蹬脚(陈式)

落脚合拳;蹬脚抖拳

19.进步栽捶

落脚摆掌;收脚摆掌;上步收拳;弓步栽拳。

20.左右穿梭

转腰撇脚分手;收脚抱手;上步错手;弓步推架;转腰扣脚;收脚抱手;上步错手;

弓步推架。

21.肘底捶

坐腿落手;退步翻掌;虚步劈掌。

第四段:

22.倒卷肱

侧手翻掌;提脚收手;退步推掌;虚步推掌;侧手翻掌;提脚收手;退步推掌;虚步推掌;侧手翻掌;提脚收手;退步推掌;虚步推掌。

23.右下势

转身扣脚合手腹前,右手在上,两手手心向下,提脚举手举到胸前,仆步分掌右脚伸出去成仆步,两手向两侧分开右手与腰高,左手与肩同高。

24.金鸡独立

弓腿举手右脚尖外辗,左脚尖内扣;独立托掌,托到肩前,手心斜向前上方,膝关节和肘关节相对,右手按体侧,手先向前撂手臂内旋,掌指转向身后,提膝托掌。

25.左下势

落脚落在右脚内侧,转身右脚尖外撇,合手两手合在腹前,仆步分手。26.上步七星

弓步举手;虚步棚拳;拳背相搭,右拳在外,左拳向内。

27.退步跨虎

向后右脚退一步,两拳松开,退步变掌;坐腿虚步分手撑掌;

28.转身摆莲

左脚向西北扣脚活步,合手扣脚;转身摆掌;摆腿腿从右摆起来,经一个扇形向左,两个手从右向左迎拍脚面。

29.弯弓射虎

落脚摆手握拳;弓腿转腰架打;架拳架在额角的前上方,打拳与胸同高,两拳眼斜相对。

30.左揽雀尾

转腰撇脚分手;抱手收脚;向前左脚上步;弓步左棚手;摆臂翻掌;转腰后捋;转身搭手;弓步前挤;坐腿收手;弓步推按。

31.十字手

转腰扣脚撇脚分手,两手侧平举;坐腿合手扣脚;收脚开立抱手;两手交叉,手心向内棚举在胸前。

32.收势

翻掌分手;垂臂落手;收脚还原成预备式。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要领

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靠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10、转身上步 11、弓步分靠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 2、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 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2、退步卷肱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卷肱 6、后坐虚步推掌 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 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 2、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 十三、右蹬脚

四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四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起势: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手平提,曲膝下按. 第一段 〈一〉白鹤亮翅(正南): (左旋腰)丁步左抱,撤步提手(稍向右旋腰),虚步亮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二〉左搂膝拗步: 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三〉左单鞭(东偏北15度): 後坐扣脚,右转平带,收脚穿掌(左坐),弓步右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西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东偏北约15度). 〈四〉左琵琶势(正东): 跟步平摆(右摆左釆),虚步合掌. 〈五〉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 提膝落步,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右捋,上步提手,左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 〈六〉左搬拦捶(正东): 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

〈七〉左掤捋挤按(正东): 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右抱,左前上步,弓步左掤,反掌抱拈,後坐右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後坐拖掌,弓步前按. 第二段 〈八〉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 後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上步握拳,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正东): 後坐扣脚,左转托掌,丁步右抱(面偏西南),摆步左分,跟步右摆,後坐翘脚穿掌. 〈十〉倒卷肱(四式正东): 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十一〉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 撤步反提(东南),左转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南). 〈十二〉右琵琶势(正西): 撤步左拈,翘脚挑掌. 〈十三〉搂膝栽捶(正西):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一、教案背景: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我省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作为中学生体育教学的必学教材。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课题: 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发展;掌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动作要领。通过学习学生能连贯协调、动作连绵完成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三、教材分析: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较一般武术动作有一定的区别,其特点:太极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串着“阴阳”和“虚实”,这在太极拳动作上表现为每个拳式都具有“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虚与实”、“轻与沉”、“柔与刚”、“慢与快”,并在动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进退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这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原则(https://www.360docs.net/doc/5c18592206.html,/question/78579012.html?si=1)我们学习要按照其特点、动作要领进行教与学。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演示法 3、探究法 4、讨论法 5、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介绍太极拳,播放视频(太极推手https://www.360docs.net/doc/5c18592206.html,/show/lW5HvfUtqRegZ2Ub.html),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研讨课的内容: 1、太极拳起源、发展:(https://www.360docs.net/doc/5c18592206.html,/question/203000798.html?si=1)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一)第一组 1. 起势 ①开步站立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 宽,膝关节微微弯曲,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目向前平视(图3-1)。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排除杂念,精神集 中,呼吸自然。 ②提气升掌 随吸气重心慢慢升高;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 3-2)。 ③屈膝按掌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 向前平视(图3-3)。 要领:下蹲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手的升降动作与两腿的屈伸、呼吸配合一致;呼吸均匀细长。 2. 左右野马分鬃 (1) 野马分鬃一 ①丁步抱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 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3-4)。 要领:抱球手离身体30厘米左右,双肘不要内 夹。 ②转体迈步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 出,脚跟着地;两手掌微微分开;目视左手(图3-5)。 要领:迈步落脚要轻,重心留在右脚,不要急于前移。 ③弓步分掌 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左腿 前弓,脚掌慢慢踏实,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 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 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随左手转 视(图3-6)。 要领:分掌和弓步动作同时完成;胸微微内含, 双臂保持自然弧形。 (2) 野马分鬃二 ①重心后坐 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上肢动作保持不变(图3-7)。 要领:重心后坐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②前移抱球 左脚尖微向外撇(大约45°~60°),身体左转,随后右腿蹬伸,左腿慢慢前弓,脚掌慢慢踏实,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图解知识分享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 图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 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 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 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 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 举,两手高与肩 平,与肩同宽,手 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 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 眼平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 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 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 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 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 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 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 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 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 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 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 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 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 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 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 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 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 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①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 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 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②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 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 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 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 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要点:完成姿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委屈。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基础教育)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 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 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 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 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 举,两手高与肩平, 与肩同宽,手心向 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 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 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 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 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 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 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 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 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 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 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 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 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 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 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 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清华大学工会太极拳协会资料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1.起势:两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2.左右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重心后移、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重心后移、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转身抱球、跟步后坐、虚步分手 4.左右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重心后移、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重心后移、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5.手挥琵琶:跟步收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6.左右倒卷肱:转身撤手、提膝屈肘、退步推掌、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推掌、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推掌、转身撤手、提膝屈肘、退步推掌7.左揽雀尾:转身撤手、转体抱球、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8.右揽雀尾: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9.单鞭:转体扣脚、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0.云手:转体云手、云手收步、云手出步、云手收步、云手出步、云手收步11.单鞭: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跟步翻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穿掌提脚、进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4、双峰贯耳:收腿落手、迈步握拳、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转身扣脚、合抱收脚、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6、左下势独立:收腿勾手、仆步穿掌、弓步起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仆步穿掌、弓步起身、提膝挑掌 18.左右玉女穿梭:落脚转体、抱球跟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重心后移、抱球跟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 19.海底针:跟步提手、虚步插掌 20.闪通臂: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撑 21.转身搬拦捶:转身扣脚、转身握拳、撇脚搬拳、转体旋臂、进步拦拳、弓步打拳22.如封似闭:穿掌交叉、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23.十字手:转体扣脚、撇脚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 24.收势:分手前撑、两臂下落、收脚还原 2003年6月整理

48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讲解

48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讲解 第一段:1-7 起势:(正南):①左脚开立②两臂前平举③曲腿向下按掌 1、白鹤亮翅::①(左旋腰)收脚丁步左抱②(向右后)退步③坐腿转腰分手(稍向右旋腰)③虚步分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2、左搂膝拗步:①右手前摆②转腰交叉摆臂收脚③曲臂上步④弓步搂手推掌(方向同起势)。 3、左单鞭:①後坐扣脚②收脚抱手(脚尖不点地)③转腰上步搭手④弓步平云(多一个平云)⑤坐腿转腰平云⑥勾手(西南)收脚(脚尖不点地)⑦转身上步⑧弓步推掌向左转(正东)。 4、左琵琶式(正东):①跟步摆臂(右摆左釆)②坐腿挫手摆臂③虚步合手。 5、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 捋挤势1①移脚活步穿掌②弓腿磨掌③收脚捋手④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方向东南方45°)(扬长避短,灵活运用) 捋挤势2:①坐腿扣脚穿手②弓腿磨掌③收脚捋手④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方向东北45°) 捋挤势3:①扣脚穿手②弓腿磨掌③收脚捋手④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方向东南方45°) 6、左搬拦锤(正东):①撇脚转身分手②收脚摆手握拳③提步搬拳④转腰转身摆臂⑤上步拦掌⑥弓步打拳(拳心、掌心都向下,右掌与肩高,左掌握在腹前)。 7、左棚捋挤按(正东):①转腰撇脚分手②收脚抱球③转腰上步④弓步棚手⑤弦扒送手⑥坐腿后捋⑦转腰搭手(正东)⑧弓步前挤(两臂棚圆,左手贴在右腕内侧)⑨坐腿引手后棚⑩弓步前按。 第二段:8-13 8、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①转身分手②收手合抱(两手成斜交叉十字)③转身出脚握拳(转身向西北方向30°迈出,两手由掌变拳方向转向正西)④弓步撑靠(撑臂斜靠头转看左前方) 9、肘底锤(正东):①後坐扣脚,左转托掌(托掌偏西南)②坐腿右抱手收脚(面偏西南)(脚尖不点地)③摆脚上步棚手(上步偏东南)④坐退穿掌(横穿掌)(坐腿穿左手。右手握拳拳放肘底,左手劈掌,方向转向正东,退半步、收半步)⑤虚步劈掌 10、倒卷肱(正东): 倒卷肱1①转腰撤手翻掌②卷肱收脚退步③坐腿虚步前推,前脚乘势扭直; 倒卷肱2:①撤手翻掌②卷肱收脚退步③坐腿虚步前推。 倒卷肱3:①撤手翻掌②卷肱收脚退步③坐腿虚步前推。 倒卷肱4:①撤手翻掌②卷肱收脚退步③坐腿虚步前推 11、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 第一个①撤脚左转反提摆掌②上步弯肘收掌③跟步搂手按推成丁步(西北) 第二个①捻脚右转身摆掌②上步弯肘收掌③搂手跟步推掌成丁步(与第一个推掌成180°)(东南) 第三个①扣脚左转反提摆掌②收掌弯肘上步③搂手跟步推掌成丁步(转身90°成三个斜角)(东北) 第四个①坐腿捻脚右转反提摆掌②收掌弯肘上步③跟步搂手前推成丁步(转身转动180°奔向第四个斜角)(西南) 重点提示:转动方向奔向四个斜角,收回左脚在右脚的后脚跟后点地,前脚以脚跟为轴扣脚尖,后脚以脚掌为轴转动脚跟) 12、右琵琶式(正西)::①转身推退步②坐腿挫手摆臂③合手虚步(脚跟虚步) 13、搂膝栽锤(正西):①收脚(点地)左后捋②右上步搭手③弓步平云左收脚(脚点地)(後坐)④左转腰摆掌(过额头)⑤弯肘左掌变拳上步,弓腿手右拨左栽拳(上体略向前倾方向正西;拳由上向下击打,力点在拳面) 第三段:14-19(共六个动作比较复杂也是高潮) 14白蛇吐信(二式面正东):①坐腿扣脚提拳②右转身(180度)右托掌③(活步)歇步前推掌(两脚交叉相叠,上体侧转交叉,坐在接近后脚脚跟上前脚横,后脚跟提起)④撤手左後划弧翻掌⑤上步转弓步曲肘⑥歇步推掌。 15、拍脚伏虎(二式面正东) 第一个拍脚①上步轮臂②右拍脚(直拍即不先提大腿)③盖步摆掌④上步落手⑤弓步贯拳(右拿左贯)(弓步向北,转看正东。打虎式:上拳拳心向外,下拳拳心斜向下)(上打额角下打肋骨)

二十四式太极拳高级图解教程(1)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教解 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 1 起势 2 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搂膝拗步 5 手挥琵琶 6 倒卷肱7 左揽雀尾8 右揽雀尾9 单鞭10 云手11 单鞭12 高探马13 右蹬脚14 双峰贯耳15 转身左蹬脚16 左下势独立17 右下势独立18 左右穿梭19 海底针20 闪通臂21 转身搬拦锤22 如封似闭23 十字手24 收势 第一式起势 1.左脚开立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足距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向前,成开立步(图2)。 起势 2.两臂前举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双臂自然伸直,肘关节向下微屈;两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图3)。 3.屈腿按掌 两腿慢慢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成马步;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上体舒展正直,两眼平视前方(图4)。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4.左野马分鬃 (1)抱手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手高不过肩, 肘略低于手,手心向下。左臂屈抱于腹前,手心向上,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右肋前抱球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图5)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上。(图6)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右脚跟外展,成左 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掌。(图7)

左右野马分鬃 5.右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两手准备翻转“抱球”;眼仍看左手(图8)。 (2)抱手收脚:上体继续左转左手翻转成手心向下,在左胁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手心向上,在腹前屈抱,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左肋前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左脚踏实,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图9)。 (3)转体上步:上体稍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图10) (4)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右腿屈膝前弓。同时左腿自然蹬直,左脚跟外展成右弓步;两手前后分开,右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下。左手按至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右手。(图11)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古典书城 分享至: 2015-06-29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1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2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3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标准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详图

标准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详图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一、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四、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二)右搂膝拗步

1.收脚托掌:重心稍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右手经头前划弧摆至左前肩,掌心向下,左手向左上方划弧上举,与头同高,掌心向上;眼视左手。 2.弓步搂推:同前弓步搂推,惟左右相反。 (三)左搂膝拗步 动作与右搂膝拗步相同,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两手划弧时要以腰带动;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搂推协调,转身蹬地推掌。 五、手挥琵琶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一、预备势、起势攻防含义图解 1二十四式太极拳预备势采用太极拳的“无极势”。此拳势系桩功、静功、内功、气功、养生功,是“阴阳之母”的“无极”,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积聚内功、养蓄灵机、随时发动。 预备势与起势定步与动步相交接、相补充、相转换,隐含阴阳动静周转之拳理;体现技击交手之规律。从攻防角度要求预备交手时,以静待动。要静观敌情,察来势之机,揣敌之长短,在瞬间确定敌来势而从容应变,在交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2甲(红衣者)左上步进逼,左拳向乙(蓝衣者)头部直击,乙相机上步(或退步),双臂上抬,手背(或腕部)拥起对方肘臂(或拳腕)部,惊起对方略仰;感其下压之机双掌下按推对方胸腹部(头面部亦可)。将己之体重运行之势松沉至对方重心,使之后倒(图1-1、2、3、4、5、6)。 二、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解 甲向前逼近,以右顺步直拳击打乙头部,乙右手外接掳抓甲右手腕部,侧闪进,上左步落于甲身体右后侧,管别其脚;同时左臂穿、靠于甲腋下,左转腰,肩背臂部向左后旋靠甲上体,使甲身体后仰歪斜,右手顺势随送,身体重心前移过渡成弓步夺其位,甲失去重心倒地。(图2- 1、2、3、4)。右势与左势动作相同,左右相反,不再另述。 三、白鹤亮翅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脚上步,出左拳击打乙头部。乙左手助力,右前臂滚架拨开甲冲来的左拳臂。甲趁乙腹部暴露之机右拳击打乙腹肋部;乙左手下掳抓甲右手腕外分,使其偏离目标同时右手抓握甲左腕,控其形,提左足弹其小腿或裆部、腹部、胸部(图3-1、2、3)。 四、搂膝拗步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脚上步,同时左直拳击乙胸口部,乙后坐转腰同时右臂向左格挡化解进攻。甲继续出右拳向乙头部直击,乙右转腰左臂向右格挡顺势化解。甲趁机起右弹腿点击乙腿部,乙左腿回收避其锋芒·左手向下、向左后侧勾搂甲左腿,消其力。乙乘机左脚上步夺位,同时右掌向前推按甲胸部,身体重心向前成弓步,迫使甲失去重心而后倒地(图4-1、2、3、4、5、6、7)。 五、手挥琵琶攻防含义图解 甲顺步出右拳攻击乙面门,乙转腰侧闪,右手外接掳腕抓握引进甲拳落空,左掌扶按甲肘部;甲不得势欲要回抽手臂,乙相机上步将甲发放出去(图5-1、2、3、4、5)。 六、倒卷肱攻防含义图解 甲上前进攻,右拳直冲乙门面,乙右手外接掳抓甲腕外旋翻转,使其手心朝上同时拉臂引其重心前移;乙乘机撤步转腰,左手反推按折其腕,达到制服目的(图6-1、2、3、4、5)。 一、揽雀尾攻防含义图解 1、掤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拗步冲拳直击乙头部,乙适机上右步管其左腿,同时右臂向斜上穿滚棚架乙右大臂,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 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 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 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 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 举,两手高与肩平, 与肩同宽,手心向 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 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 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 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 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 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 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 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 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 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 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 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 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 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 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 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下)】48式太极拳慢动作演练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下)】48式太极拳慢动 作演练 顾留馨让我明白了许多我是跟赵斌老师学的杨式太极拳,但在太极拳史研究上,倒是顾留馨让我明白了许多。1984年,我的第一篇关于太极拳的文章《杨式太极拳及其西北传授人赵斌》在《武林》第5期发表。由于对太极拳史研究不深,引用了杨季子“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氏传”的诗句。太原工业大学孟乃昌教授(1933~1992,太极拳研究专家,曾任山西杨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来信,称赞我的文章写的好,其中关于杨、赵、傅三家关系以及杨家某些轶事,多为世人所不知。但他又说,在太极拳源流上,还是要尊张三丰。 孟先生的话,使我感到愧疚。我就在继续研读杨式传人著作的同时,仔细阅读顾留馨先生的《太极拳研究》和《太极拳术》。如果说杨家关于张三丰创拳之说是“祖传”的话,正是顾留馨本人的著作,才使我从另一方面找到了这种说法的“依据”。 我首先发现,被作为太极拳祖型的陈式太极拳,是陈发科“1928年10月应邀从陈家沟去北京传拳,陈式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始为外间所认识。”(见顾留馨《太极拳术》37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1版。以下引用该书只注页码)这就是说,从清朝中叶到1928年之间,社会上流传的太极拳(不分流派),都是杨式太极拳及其分支。陈王廷创太极拳之说,也不是陈家祖传,是唐豪在1931年给陈家沟制作的皇冠。 我同时发现,被斥为荒诞、谎言、附会的张三丰创拳说,早在清朝初年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以及《宁波府志》中已有记载。(见393页)

然而,顾留馨在《太极拳术》中说:“张三丰创太极拳一说,是辛亥革命(1911年)后的一种附会而已。”(见350页)在“附录”中又说:“太极拳创始于张三丰的谎言,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太极拳在北京享有盛誉之时。”(见442页) 但是,在《太极拳研究》133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第3版)和《太极拳术》386页中,都引用了李亦畲1867年抄给马印书的《太极拳小序》“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1867年,杨禄禅、武禹襄都健在,这显然和“辛亥革命后”或“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才出现张三丰创拳的“附会”、“谎言”之说前后矛盾。 顾留馨引用马印书抄本的目的,是因为后来的“太极拳小序”抄本都把“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改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他由此证明李亦畲“已自纠其前说之无据”(见386页)。对此,笔者问过李亦畲的曾孙李光藩先生,他肯定地说,这是李亦畲认为太极拳的创始比张三丰更早,而不是更迟,并非“纠其前说之无据”。 仅仅从张三丰创拳说的“谎言”出现的时间,在同一本书中就有两种叙述,又和自己引用的史料产生很大差距,这种信口开河的“考证”,只能令人得出与其相反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我从顾留馨的著作中,发现了陈王廷创拳说的论据的不可靠性。 感谢顾留馨,在《太极拳术》中把《陈氏家谱》的全部“旁注”都公布出来。他的目的,是要证实陈王廷创拳和陈家世传太极。唐豪考证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陈氏家谱》中陈王廷的“旁注”:“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并把它作为“乾隆十九年最可信的史料”。 但是,从公布的史料可见,《陈氏家谱》的“旁注”,一直注到陈鑫(1849~1929)兄弟三人。在一个家谱的人名“旁”作“注”,并且注到了二十世纪,这些“旁注”是何时写的,不就昭然若揭了吗?顾留馨先生也如实记录了家谱“末有‘我高曾祖父皆文兼拳最优。森批。’字样”(见360页)。这就很清楚地看出,“旁注”的编写者,正是给唐豪提供《陈氏家谱》的陈森(1846~1935)。家谱本无“注”,故而陈森只能作“旁”注。难道乾隆十九年的人,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图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图解

————————————————————————————————作者:————————————————————————————————日期: ?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 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一、预备势、起势攻防含义图解 1 二十四式太极拳预备势采用太极拳的“无极势”。此拳势系桩功、静功、内功、气功、养生功,是“阴阳之母”的“无极”,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积聚内功、养蓄灵机、随时发动。 预备势与起势定步与动步相交接、相补充、相转换,隐含阴阳动静周转之拳理;体现技击交手之规律。从攻防角度要求预备交手时,以静待动。要静观敌情,察来势之机,揣敌之长短,在瞬间确定敌来势而从容应变,在交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2甲(红衣者)左上步进逼,左拳向乙(蓝衣者)头部直击,乙相机上步(或退步),双臂上抬,手背(或腕部)拥起对方肘臂(或拳腕)部,惊起对方略仰;感其下压之机双掌下按推对方胸腹部(头面部亦可)。将己之体重运行之势松沉至对方重心,使之后倒(图1-1、2、3、4、5、6)。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48式太极扇

手型:陈式太极拳的手型,拇指和小指微微内扣,成为瓦垄掌;钩是个圆,不是五个指头捉起来,全掌钩;插步,一腿支撑一腿弯曲,屈膝,另一腿在伸直的过程中,用脚后跟的内侧,滑着地面出去;提步,比上步小一点,迅速的提起落下;以身带臂,以腰为主宰,带动手臂,身体先走,手臂再过来; 第一段教学: 一、腰横玉带开步,两手环绕在腹前接扇 二、怀中抱月 1、向左带扇(接扇后两手向前平举,右手外旋,左手内旋向左带扇); 2、向右带扇; 3、屈膝插步; 4、绕扇前捧; 5、虚步开扇。开扇方向右斜前方45度。 三、青龙探爪: 1、上步旋扇(向前稍微移一步,左手贴扇); 2、弓步劈扇(弓步劈的同时合扇);方向右斜前方45度。

四、悬崖勒马: 1、转身带扇(扣脚的同时带扇); 2、虚步驾托(绕扇虚步的同时左手托扇) 五、左右摇旗: 1、上步挥扇; 2、虚步拔扇; 3、上步挥扇; 4、虚步架扇(右手架,左手拔) 六、风火车轮: 1、上步挥扇; 2、上步绕扇(在上步的同时扇子要抡劈); 3、叉步开合扇 注意事项:扇子走的方向是随着上步的方向,转身,抡劈,叉步的同时开合扇 七、鹞子翻身: 1、抡臂翻腰; 2、叉步挂扇; 3、弓步劈扇(左手与头高手心向外);(先用扇子划个圆,扣手腕,挂扇,挂的时候左手在右肩旁,上步,弓步劈,左手侧撑) 八、叶底藏花: 1、后坐分展(向后坐步把扇子分开); 2、弓步开扇(上步,弓步的同时平开扇,抱在自己的腹前,左手搭在右前臂上) 九、倒插杨柳: 1、马步平摆(提腿,前脚掌碾,转体成马步,向前平刺,身体朝正方向,扇沿朝前进的方向);

2、马步切扇(碾脚,扇子落下来,随着右腿的提转,成马步下切) 十、金鸡独立: 1、弓步合扇; 2、坐步绕扇(坐步向后绕,左手绕到右肩旁); 3、金鸡开扇(提膝开扇,金鸡独立,开扇竖直) 第二段: 十一、黄莺落架: 1、回身反击(转动时用前脚掌拧动,有一个小提步,马上落步,扇子的扇沿还是对着原来的方向不变); 2、转身挂扇(用扇骨划弧); 3、上步一托、 4、歇步托扇 十二、古树盘根: 1、穿掌捧扇; 2、转身云扇(边转边云成歇步抱扇); 3、歇步抱扇(抱扇时右肩膀对着前方,左手侧撑,屈腕抱扇在腰间); 十三、乌龙摆尾: 1、上步接腕(斜前方45度上步,落步摆扇斜后45度方向); 2、金鸡横劈;

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教案

《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24式简化太极拳1—3式 2、复习各种步型、步法、云手 3、特长发展 二、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学生用书)全一册第七章选项学习的指导与提示第五节武术运动——太极拳套路。 三、指导思想 本课主要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探索高中选项教学新形式,让学生在主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主动探索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展一项或者多项自己喜爱的体育特长,体验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动作变化规则和终身体育技能。 2、过程与方法:使90﹪的学生能掌握太极拳的技术动作要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和乐观的学习态度,养成终身参与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 五、教材与学生分析 太极拳是一项受到人们喜爱并得到很好普及的健身运动,场地及其设备比较简单,而且容易推广和普及;其特点是:体松心静、缓慢柔和、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太极步如猫行,它可以帮助人练习太极拳的脚步动作及身体的稳定性还可以锻炼人的腿部力量。 学生对太极拳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很高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太极拳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身心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学生学会了太极拳就有了一项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健身手段,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 本课通过观看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学习,复习太极步,初步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提高团体合作的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极步迈步、转腰、坐胯、重心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技能。 难点:转体迈步、弓步分手,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七、教学准备 1、备教材,备学生,备突发事件,向有经验教师学习。 2、场地器材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口令 1、起势: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手提平,屈膝下按。 2、左右野马分鬃:丁步右抱,转体开步,弓步左分,后坐撇脚,丁步左抱,转体开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开步,弓步左分。 3、白鹤亮翅:跟步中抱,虚步亮掌。 4、左右搂膝拗步: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5、手挥琵琶:跟前半步,翘脚挑掌。 6、左右倒卷肱:右后划弧,弯肘提脚,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脚,退步推掌;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后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7、左揽雀尾:右后划弧,丁步右抱,弓步左棚,右抱左拈,后坐右捋,弓步前挤,后坐脱掌,弓步前按。 8、右揽雀尾:后坐扣脚,右转开掌,丁步左抱,弓步右棚,左抱右拈,后坐左捋,弓步前挤,后坐脱掌,弓步前按。9、单鞭:后坐翘脚,左转抹手,右坐云转,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 10、云手:后坐扣脚,右转按捋,勾手变掌,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

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 11、单鞭:右云反掌,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 12、高探马:跟步仰掌,虚步探掌。 13、右蹬脚:穿掌提脚,落步开掌,丁步插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14、双峰贯耳:收腿并掌,落步垂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左转开掌,右坐沉肘,丁步叉抱,体膝反掌,开掌蹬脚。 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点步,左转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8、左右穿梭:向左转体落步,丁步左抱,右转开步,右架左推,后坐撇脚,丁步右抱,左转开步,左架右推。 19、海底针:跟步脱手,提膝抽掌,虚步插掌。 20、闪通臂:上步提手,右架左推。 21、转身搬拦捶:后坐扣脚,右转摆掌,左架抱拳,摆步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 22、如封似闭:后坐脱手,弓步前按。 23、十字手:后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叉抱并步。 24、收势:反掌下按,立正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