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启示

英美高等教育分类政策比较——以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为例

#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 英美高等教育分类政策比较 )))以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0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0为例 陈 厚 丰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410082) 摘 要: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0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0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 出现的政府干预高校分类的典型案例,但二者实施的结果、成效和最终命运却截然不同。以这两个政策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对世界高等教育特别是中国制定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分类政策;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0;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0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03(2009)1220088206 Comparison of Anglo 2American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To take Br itish binar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master pla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alifornia for an example CH EN H ou 2feng (I nstitution of E duca tion science ,H unan Univer sity ,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British binar 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California H igher Education Master Plan are the typical cases of higher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with gover nment interven 2tion appeared in the 1960s,but both the results of the implementation,effectiveness and ul 2timate fate are very different.These two policies as typical cases fo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has an impor tant inspiration for the world higher education,especially for China developing the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classification policy;British binary higher education sys 2tem;the Califor nia H igher Education Master Plan 1966-1991年英国实施的高等教育/双重制0政策,是英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高校分层的典型案例;同一时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施了5高等教育总体规划(1960-1975)6,这是加州政府 通过法令形式、运用司法及行政力量对公立高校进行分层的经典案例。这两个政策开始实施的时间都是20世纪60年代,当时英美两国的高等教育都处于大发展、大转变时代;实施的途径和方式都是政府 # 88#2009年12月第30卷 第12期 高等教育研究Jour nal of H igher Education Dec.,2009 Vol.30 No.12 *收稿日期:2009210220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0规划重点课题(DFA090214) 作者简介:陈厚丰(1963-),男,湖南攸县人,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分类与评价研究。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从1783年美国独立到19世纪末,美国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美国经济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迅速跃居世界经济的前列。美国内战结束后,奴隶制的废除,更是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对此,美国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出新的变化。 一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9世纪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时期,学区制在18世纪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州教育管理体制得以最终确立,而联邦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式出台。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崛起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及基础,对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出重要作用。 1.学区制的兴衰 在马萨诸塞州学区制的影响下,到19世纪中期时,各州纷纷建立学区制度,使学区制成为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管理的主要制度。学区制的优点在于便于学生的就近入学,同时也符合了居民自治的愿望,因而受到地方人士的大力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学区制也开始暴露出其不足,即由于各学区的经费投入因学校区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而存在事实上差别,这也导致各学区的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出现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失衡。为此,美国社会开始对学区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两方面的改革意见。一是削弱学区的职权,如将教师聘任和教材选择的权力从学区上收,以保证学区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等。二是合并学区,通过把许多乡村的地的小学区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学区,这样,既便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到19世纪90年代为止,学区合并成为学区制度改革的趋势。 2.州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美国教育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制度设计是在19世纪完成的。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制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正是以此为依据,美国社会认为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权利应属于州的政府所有。由此确立了美国的州教育管理体制。1812年到1821年。纽约州设立教育督察长,对全州的初等学校进行管理。这标志着美国州教育管理体制的开端。在此基础上,马萨诸塞州于1837年设立州教育委员会,真正确立起了州教育的全面领导与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其他各州教育委员会的设立。导19世纪下半期,州教育管理与领导体制成为美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该制度也一直延续至今。 3.联邦教育领导体制的形成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成功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9088038.html,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成功因素 作者:李兰冬邢文英张学龙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4期 摘要:美国的高等教育以其前沿性、高质量为特征。在这种全球领先的地位背后,其成 功的因素值得探究。本文试图从教育国际化策略、重视高等教育本身、校企结合、充盈的经济资助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成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4--01 毋庸置疑,谈到高等教育,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联想到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诸如此类。这说明,美国不仅拥有全世界顶尖的高校,还几乎成了成功高等教育的代名词。据统计,全世界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大学供职。全球约30%的科学和工程类论 文及44%的最常被引用的论文出自美国大学。同时,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也雄踞全世界榜首。在如此惊人的数字背后,有许多因素值得我们去探究。因为正是这些因素的环环相扣,才使得美国高等教育走在世界前沿。 一、教育国际化策略 美国高等教育大至经历了三次国际化浪潮。第一次是二战前;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至今。这三次浪潮中,有一项内容是始终被重视的,那就是对外交流。同时,美国是一个极具危机感的国家,他们认为辉煌的过去代表不了明天,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实力。然而,美国本土的青年却不是特别热衷于跻身专业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据统计:在2001-2002学年全美留学身及其家属对美国经济总贡献值达到119.5亿美元,2004-2005学年,已增至132.9亿美元。 二、重视高等教育本身 美国大学把自己定位为:大学应该做真理的发现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真知灼见;大学应该做社会正义的守护者,对现有体制的不足提出批评;大学应该成为变革社会的力量,做指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灯塔。 正因为此,八十年代以来,回归教育风靡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人们普遍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学习和工作不断交替,相互结合的过程,从学校毕业的就业人士,在工作到一定时期以后,应能定期地回到学校进修学习,掌握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有的放矢地选修与职业有关的课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综述 摘要:改革是一个事物不断发展前进并逐步提高成熟的重要手段,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改革要根据当时社会的状况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以及正确思想的指导,美国高等教育令许多国家望尘莫及,于是各个国家的精英们便如过江之鲫一般蜂拥而去,美国高等教育有今天如此大的成绩与他的改革密不可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更是为美国的发展壮大做了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美国教育思潮,美国教育哲学、教育特点 美国是一个由殖民地发展而来的国家,美国的成立以及其成就都震惊了世人。在成立30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并成为世界第一的大国,这与美国的教育密不可分。美国由于是移民国家,所以其民族具有的兼容并包、开放活跃的特点便更加明显。美国的发展是在曲折中稳步上升。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是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资本主义世界由自由竞争跨入垄断的时期,是迅速工业化的时代,是美国的镀金时代。美国在经历了30年代的大萧条并经过第二次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在这期间,大国之间的竞争进入冷战时期,各国开始了疯狂的军备竞赛以获得世界霸主的地位,为了维持这一地位并在竞赛中占据优势,必然要大规模的发展教育,培养军事、经济和高科技人才,在这一时期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各国为了跻身世界前列也不遗余力的发展科技和教育,并且在当时美国教育质量严重下滑,而与当时急剧发展的社会状况不同步,因而不能给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因而教育的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是美国高等教育进行的社会条件,美国经济上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而军事的强大和政治上的话语权也需要人才的储备,因而在1981年1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长倡议组建了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全面调查美国的教育质量,1983年4月,委员会提交了《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该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放在直接影响美国国际地位高低、国际竞争成败的角度来考虑,对教育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因而便掀起了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 改革除了要适应社会现实的需求之外,还要有科学的思想的指导。美国的教育哲学在发展上也是十分快速和先进的,当代中国好多教育哲学思想都与美国的教育哲学思想有一定联系。据孟禄(P.Monroe)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记载,183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开设“教育哲学讲座”。这可能是教育哲学作为美国大学课程的开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教育哲学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哲学发展的最大特征就是专业化倾向非常明显,以至于最后成立了教育哲学学会。但是,由于冷战时代的来临,战后许多教育哲学家被迫抛弃了从马克思那里传承下来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哲学。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哲学又有了新发展 20世纪最后20年是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也是美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茶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1、教育哲学教学和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教育改革实践; 5、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复兴。在索尔蒂斯看来,教育哲学是一种“制度性哲学”,教育哲学的话语是哲学话语和制度性实践话语的结合,因此,教育哲学并不拒绝“革命”或“改良”的激情,并且应该积极参与到重建学校制度的实践中去。实用主义是美国的本土哲学,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也是第二次世

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 韦家朝 (南京大学 教育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具有国际视野的办学理念、别具一格的办学体制、世界一流的师资力量等方面,这些特点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可以概括为:我国高等教育应树立国际化观念,科学、准确地确立并坚持自己的发展定位,选聘优秀校长,引进一流师资等。 关键词 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Characteristics of t 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 igher Education of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Its Enlighten m ent on China sH igher Education WE I J ia -chao (R esearch I 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 ji n g Un i v ersity ,N 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 n ter nationalization o f h i g her educati o n o f Stanford Un iversity are m a i n l y e mbod ied i n its school-runn i n g i d ea w ith i n ternati o na l v ision,t h e unique schoo l-runn i n g syste m, the world-c lass teaching force , etc The enli g htenm en t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on Ch i n a s h i g her education can be summ arized as f o llo w s :Ch i n a s higher education shou l d develop inter national concepts ,estab lish and adhere to the ir o w n sc i e n tifi c and accurate deve l o p m enta l orientati o ns ,se lect ou tstanding pri n c i p als ,i n v ite first-class teach i n g fo rce and so on K eyw ords :S tanford U niversity ; internati o na lizati o n of higher education ; characteristic ;enlighten m ent 1995年5月,我国新颁布的教育法指出:国家鼓励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我们要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兴起、发展和现状 (一)兴起 斯坦福大学(Stanfo r d University )注册于 112 * 收稿日期 2009-09-18 资助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新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项目编号:08J YB010)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韦家朝(1972-)男,广西贵港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初表现为黑人院校的建立与发展。黑人院校主要是指美国历史上的黑人学院和大学(HistoricallyBlackCollegesandUniversities),是专门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开办的两年制初级学院或提供学士学位教育的 场所。绝大多数黑人院校创立于1964年之前,且得到州政 府的认可。由于种族主义的存在,黑人院校成为美国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惟一场所,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代表了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直到20世纪60年代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实行黑人与白人合校,黑人高等教育才突破了“黑人院校”的局限。 在美国黑人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教会、政府、慈善团体和黑人本身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但种族主义不仅造成了黑人院校作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专门场所的存在,而且也制约了其正常发展,最终阻碍了整个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将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各个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展开论述。 一、19世纪上半叶:萌芽期

黑人自从被贩卖到美洲大陆,就遭遇着悲惨的处境:奴隶贩子、种植园主和资本家把黑人视作牟取暴利的工具,美国南部各蓄奴州甚至以法律形式剥夺了黑人受教育的权利,并对那些教授奴隶识字读书的人施予重罚。因此,黑人要想接受高等教育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教会在对黑人进行奴化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黑人 的聪颖,希望能够从心灵上拯救他们,因此教会在美国北部、中部建立了许多慈善学校,为穷苦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提供免费教育,部分黑人也由此踏上了求知之旅。一些教会团体专门建立了从事黑人教育的学院,如1837年教友派(Quakers)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有色青年学院” (1nstituteforColored Youth),对黑人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在教友的捐助下,该校将课程设置从职业教育转向更为广泛的学术教育,1852年该校完全变成了学术性的日校。在其带动下,清教徒、长老会、卫理公会、天主教会等为了训练遵循本派教义的牧师,开始兴建黑人院校,如:1854年长老派(Presbyterians)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阿什姆学院(Asbmunlnstisute,今林肯大学),1856年卫理公会主教会在俄亥俄州建立威尔伯福斯大学(WilberforceUniversity)。此外,一些教反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为黑人提供教育。他们捐款建立了一些高校,其中较著名的埃弗里(C.Avery)大学就是1849年由教友捐款3万元在匹兹堡市建立的。虽然这些学校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一、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此乃教育价值的转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春秋战国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完全被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而学术和教育活动又是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的基础,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尤其是《学记》,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孟子、荀子,各有学术特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教育价值呈现多维度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秦汉的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虽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化,但不利于建立强有力的****统治。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四、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由于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士人流徙迁移,致使汉代“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

(完整版)美国高等教育对的启示

美国高等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世界前20名大学美国占据了17所,世界前50名大学美国则占据了35所;美国大学集聚了70%的诺贝尔获奖人,有30%的世界科研及工程文献在美国大学中产生,时常被引用的文章44%来自美国大学。 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第一个特点体现在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在美国,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并存,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社区大学层次分明,营利性私立大学和非营利性私立大学界限清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不同层次教育同步发展。在美国4182所高校中,可授予准学位(二年制学院)的1732所,本科学士学位的951所,硕士学位的964所,博士学位的535所。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加州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公立和私立院校两类,主要由州政府负责管理。其公立大学分为三个系统,一是加州大学系统,有10个独立的校区(分校),20余万学生;二是加州州立大学系统,有23所学校,40余万学生;三是二年制的社区大学系统,有110所学校,160余万学生。而加州的私立大学系统则由71所院校组成。全加州公私立大学的在校生超过250万,这足以体现加州高等教育的发达。 其次,美国非常重视各类大学的定位,政府对公立大学一般也都有明确的定位要求,甚至通过立法来加以规定。大学一旦定位明确后,就成为教职工、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大学力求办学特色,追求学校、学科、专业及培养人才的个性,追求与其他学校的差异,努力打造自身的社会品牌形象。在不同学校之间,形成分工明确、竞争有序、合作共赢的高等教育体系。还是以加州公立大学为例,加州大学系统,为研究教学型大学,专注于涵盖博士学位层次的教育,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前12.25%;加州州立大学系统,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授予学士学位,可授予的最高学位为硕士,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的前33%;社区大学主要负责提供学位层次以下的课程,只要是高中毕业生或年满18周岁者都可入学。这三类系统层次分明,定位清楚,各就其位,在每个定位层次的大学中,都有一批定位办得非常好的大学,得到了社会的尊崇。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定位层次不同的大学没有高低贵贱和好坏优劣之分,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下之分。这与我国眼下高等教育界流行的“升本热”(专科升格为本科),“综合热”(单科性学校争办综合性大学),“研究热”(教学型学校往研究型转变)是一个很好的对照和借鉴。 再次,美国高教有成熟的教育认证制度。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是一种以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为基础的质量保障机制,也是美国高校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所学校经政府教育部门批准,具有授予学位权力,只是说明该校在主管审批的事务部门里被正式“注册”,达到

美国教育改革

简介 美国经过200余年历史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飞跃和军事强大,与重视教育改革是分不开的。 美国教育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深层意识,即当国家面临极大的危机时,总是想以教育改革为中心,企图摆脱危机的困扰。 1957年,当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美国政府及其教育界深受强烈地冲击,在赶超苏联的口号下,于1958年颁布了著称于世的《国防教育法》,目的使教育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适应国防竞争的需要。从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越战失败的影响,全美掀起以争取黑人各种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包括代表妇女、少数民族和残疾人等利益,于1975年颁发了《残疾儿童教育法》、《补偿教育方案》、《学校混合条例》,采纳了提高人性为目标的教育方针。进入80年以来,日本和西欧各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崛起,尤其是日本电子工业发展的逼人之势,使美国产生了深重的危机感,也使原先引以为骄傲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动摇。美国高质量委员会于1983年提交了《国家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起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反响。其主要的教育思想是:“开展高质量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即“争取高质量,以夺回或巩固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扩大教育机会,以实现

人人平等;为彻底实现前两者,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创造一个学习化社会。” 教育在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景下,在未来发展的重要位置,已愈来愈成为美国各阶层的共识,就是在总统竞选纲领中,以至施政过程中,也无一不提出自己的教育改革方案和计划。比如,里根总统十分重视改革教育,支持高质量委员会《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国家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等纲领性文件,成为全美六年之久教育改革的指南。被誉为“教育总统”的布什,抓住改革方案和教育拨款两头,签署了《全美教育目标报告》、《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明确提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全国六大教育目标。出身寒门,却受过良好教育的克林顿,踏上政途后,就高度重视,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总统竞选期间,批评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质量,提出进行改革的方案和计划,经辑录整理成《克林顿总统的教育计划》,告示人们当前应当摆在首要位置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才能使美国再次成为把教育放在首位的国家。 美国教育界开始觉醒:美国面临新兴发达国家的竞争与挑战,主要来自高科技领域。从预测得知,美国社会非技术工作由目前所占60%至2000年降为15%,再过5年,劳务市场将是操纵复杂的计算机设备和胜任信息系统化的高级技师的天下。而严酷的事实却是学生文化水平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初探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初探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差异化的定义。日本学者喜多村和指出,交流性、开放性和通用性是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基本要素,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將高等教育与国际化的观点相融合,在高等教育研究和服务的过程中加以体现。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杨德广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加强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从而积极引导国内教育市场的发展,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增强国内教育体制的内在动力和吸引力,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注重国际交流,满足内在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出具备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优质人才。英国诺丁汉大学院士杨福家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人才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模式下能够更好地为实现国家利益奠定基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基础上,国家大学对教育国际化给出了基本定义,即跨文化和跨国界的文化观点和氛围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相关功能相融合,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复杂的、全面的过程,包括了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的所有变化过程,是学校政策全面落实的重要过程。综上所述,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目前尚未达成统一的认知,但却有许多的共识存在。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其中,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基于本国,面向世界,不断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本国的优秀文化精髓,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升的目的,为应对未来世界发展的挑战而培养人才,积蓄力量。 二、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方式 1.人员流动国际化 (1)学生的国际流动。学生的国际流动包括输出和输入两种,输出即美国的学生到国外其他国家留学;输入即世界各国的学生到美国留学。这种留学生输出与输入的交替不仅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促进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而有利于开展国际化的课程研讨,提升国际教学的高度和国际化人才的能力。 现阶段美国是世界上教育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留学生。2012年有超过80万国际学生就读于美国的学院和大学。与2011年相比,留学生增加了5.5万人,即增加了7%。此外,美国在积极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同时,也大力鼓励本国留学生到外国留学,因为海外留学既是美国宣传其思想文化的重要途径,又是美国学生了解世界的机会。 (2)教师与访问学者的国际交流。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代表,不仅与大规模的留学生有关,更重要的是教师和访问学者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国际交流。美国政府、教育机构、民间社会团体为促进其高等教育的发展,不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 综观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发展模式的转换大致可分为七个时期。 第一时期(1862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处于酝酿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培养外语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它们不同于传统封建教育机构,不是培养作为各级封建官吏的“治才”,而是培养通晓各国语言和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所谓“艺才”。最典型的代表即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和1867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至1894年前后,我国共创办了30所左右的此类学堂。这些学堂毫无例外地都是在外来因素的诱发下创办的。所谓外来因素的诱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它们是清政府在外力胁迫下应急反应的产物,是为了培养应付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所急需的人才而开办的;第二层意思是,这些学堂都标榜以西方为榜样,然而,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却并不明确,笼而统之地把西方称之为“泰西”。从时人留下的大量文献分析,所谓“泰西”,包括了英、法、德、美等国。可见,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西方”是一种泛称,还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模仿对象。 第二个时期(1895年至1911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1895、1896和1898年分别成立的天津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大学的雏型。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全国性学制——《癸卯学制》。直到辛亥革命前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以日为师”的氛围。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份章程就是由梁启超“略取日本学规,参以本国情形草定规则八十余条”[1],即主要是参照日本东京大学的规程制定的。《癸卯学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条文也几乎与日本学制中的相关规定一致。与前一个时期相比,学习的目标由泛化而集中,“泰西”一词被一个具体的国家——日本所取代,价值取向明确而单一。可以说,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时期,是以日本为模式的。 第三个时期(1912年至1927年)。1912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1912年至1927年的十几年间,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时期。民国初年在蔡元培主持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形成的新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对清末颁布的《癸卯学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内容作了相应的改革。其间,教育部还陆续公布了《大学令》、《大学规程》、《专门学校令》、《公立、私立专门学校规程》和《高等师范学校规程》等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法令。众所周知,作为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总设计师,蔡元培非常关心高等教育,《大学令》就是由他亲手制定的。他多次谈到,《大学令》中许多内容是“仿德国制”,“仿德国大学制”[2]。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借鉴德国高等教育是蔡元培多年的宿愿。但是,从实践的层面考察,蔡元培的理想并未实现。摆脱日本单一模式束缚的努力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大学设评议会、教授会的条文列入了《大学令》,但在当时的高等学校中并未实行。直到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他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才部分地在他所主持的北京大学付诸实施。 就在蔡元培以德国高等教育为模式对北京大学进行深刻改造的同时,另一所国立大学——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东南大学迅速崛起。留美归教育博士郭秉文主持下的东南大学以美国大学为榜样,延揽一批留美学生到校任教,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一体,从管理体制、系科设置、课程内容以至经费筹措等,全面学习、借鉴美国高等教育。至20年代中期,东南大学声誉日隆,影响日广,成为与北京大学南北呼应、交相辉映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重镇。 第四个时期(1927年至1949年)。在此22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主旋律是,在融合美国和欧洲各国特点的进程中,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如果说20年代后期曾经是美国高等教育影响最盛的时期,从对地方分权制的教育体制的模仿,到大学实行选科制、学分制,以至于大学各专业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等等都显示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强大影响;那么,进入30年代,则表现出一种比较主动地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经验的倾向。如在高中毕业生中实行会考制度,以整齐大学生的入学程度;教育部制订并实行有关大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法令;强调大学毕业考试制度等等,这些举措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吸收了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的具体做法。但是,这一时期从总体上讲是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其间,有一个短暂的插曲,即1927年至1929年期间实行的大学区制。实行“大学区制”用蔡元培的话来说是“仿法国制度,以大学区为教育行政之单元”[3]。众所周知,大学院制试行不及两年就无疾而终,对全国高等教育的实

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英文)

毕业论文 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 The Differences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Abstract H 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cultivate talented person.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discussing the differences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nd it not only puts forward the contrast analysis o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tradition, education system and graduates ‘a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but also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measure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Difference; America; China

中文摘要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不同国家拥有不同体制的高等教育。本文旨在讨论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它不仅提出了中、美两国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教育制度和毕业生能力的对比分析,还分析了这两个国家教育改革措施的差异。 关键词:高等教育;不同; 美国;中国

面向社会—一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

面向社会—一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 美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使得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尤其引入注目。它不仅是其高等教育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摆脱美国社会经济与科技衰退困境的必要措施。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特点是:高等院校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化。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在继续发扬高等院校为社会服务的传统这一过程中,十分注意到用高校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想的优势来发展新兴工业。近年来,美国建立了上百个“大学与社会联合体”,如合作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多学科研究中心及各种类型的科学园、科技开发区。美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企业与高校联合规划的协作机构以促进产学合作。同时,学校被看成是社会的缩影,完善的教育不仅在为学生打好稳固的学术基础,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如何步入社会。当前有一批教育工作者正在学校里推行“微型社会”计划,为学生日后投身社会铺平道路。 本文拟从美国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与社区学院教育三个不同层次的教改模式和特点入手,探讨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进程和现状;进而重点阐述美国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不同层次的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及其改革方向 (一)多方向多途径培养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当代美国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培养模式和途径亦趋于多样化。概括起来,美国的研究生培养途径主要有三种:高等院校常规培养,高校与企业或科研单位联合培养,企业及科研单位独立培养。除此之外,美国大学的商学院目前正在综合利用这三种培养途径,培养一种“三项全能人才”,即将商业和技术更加周密地融为一体,以独特的方式培养技术型工商管理项士 (techno-MBA)。 1、高等院校常规培养—一美国的高等院校拥有严格而系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高校仍然是其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场所。自70年代以来,进大学研究生院研修的学生数量大为增加,其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各级学校教育的师资水准。美国各高校目前都已相继建立了提高师资水准的制度,要求中学教师的学历须获硕士学位,而一般认为博士方有资格担任专科以上学校的任课教师。 美国的研究生论文选题一般要强调某个领域在国内外科技发展中的动态,尤其是理工科论文,不仅要注意国际理论水平的进展,还要特别留心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理论的开拓。 2、与企业及科研单位联合培养—一高等教育职能的拓宽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增强了高等院校的开放性,使得研究生的培养与企业及科研机构紧密联系起来,尤其在应用性学科方面。一般认为,美国大学与企业界联合培养研究生最早起源于电子计算机工业的发展。这是因为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研究生水平的专业人员攻克电子技术领域的难关。为此,美国大学纷纷实行“合作教育计划”来培养研究生。这种计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大学制定研究生学习计划,学习期间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二是由企业输送生产技术人员到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譬如: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筹建和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该校为使工科研究生毕业后即能适应工作,满足人才需求,鼓励在校研究生去“硅谷”从事公司、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该校还用闭路电视系统为“硅谷”的工作人员开设计算机及工程两类研究生课程,每学期(学季制)学两门课程,修止两年可获得硕士学位。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 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45.3%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初中后“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试点,开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 为了有效地培养大批生产一线需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业务人员,同时为了避免专科教育的本科化,加强专科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教育部职教司提出试办“初中后五年制的技术专科学校”实施方案。国家教委印发了(85)教计字083号《关于同意试办三所初中后五年制的技术专科学校的通知》,开始了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的试点。 (三)突破传统模式,调整培养目标,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1986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鹏同志提出,高等职业学校、一

对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认识

对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认识 宋秉斌 (2011年5月6日下午在人文学院音乐厅作江西农业大学《人文讲坛》讲座实录。)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不久前,人文学院与学校科技处联合推出了《人文讲坛》系列讲座,首期讲座一共安排了8讲,3月6号上午就在这个音乐厅,我们邀请了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梅琼林教授进行了第一讲,他的讲题是《传播学的的美国起源及其学科发展空间》,我今天进行的是第二讲,讲题是:对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认识。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2006年4月到2007年4月我有幸在美国太平洋大学麦克乔治法学院公派留学了一年。 在美留学期间,我既关注我的主项—-中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也十分关注美国的教育。我参观了美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社区学习中心。我先后到过美国的四所大学参观考察---它们是:哈佛大学、麻省里工学院(这是两所世界一流顶尖级大学)、太平洋大学(我留学的学校)、萨克拉门托学院(一所社区学院),它们刚好分别代表了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大学。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识:先介绍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况,然后谈谈美国高等教育给我们的一些启示,最后介绍一下美国法学高等教育的主要情况。 一、美国高等教育制度概况 美国是一个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的国家。美国的教育不仅是国家向公民提供的一项福利,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优良动力。著名的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美国的经济实力50%是从它的教育制度获得的。正因为拥有了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美国才能拥有影响深远的杰出学者、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的知识经济,才能成为科技强国。 在美国人看来,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美国法律规定儿童6-16岁必须入学。美国的学校分为四级: 1.初级学校:1-6年级(6-12岁);六年。 2.初级中学:7-8年级(13-14岁);两年。 3.高级中学:9-12年级(15-18岁);四年。 4.大学(或学院):一般为4年制(18岁以上),另设有“研究院”或“专业学院”,为大学毕业学生从事研究而设立。 美国高中以下的12年(6-18岁)是享受真正免费教育的。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学生不仅免交学杂费、书本费,还可以在学校享受免费的午餐,移民们对此多有幸福感。 美国的社区学习中心还提供免费语言培训。学员主要是移民,教师有的有工资,也有志愿者。学习中心提供教材,笔记本,还有免费饮食。 (一)美国大学的类型 美国的大学一共有三千多所,对其分类有不同的方法,我比较赞同下列分法,即将之分为五大类: 1.私立大学:私立大学是美国大学的核心,美国大学总数中有半数以上是私立的,而最优秀的大学中大约有85% 都属于私立大学,许多世界知名的顶尖学府像哈佛大学、史坦福大学等,都是私立大学。它是在有理想的成功人士捐赠的基础上建成的,归私人所有,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