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案探讨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案探讨

保证并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对确保道路行车的通畅性、安全性,节省道路养护维修费用,以及提高公路项目全生命周期总效益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文章针对沥青路面提出采用长寿命设计理念,以期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首先简述了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的本质与目标,然后从路面结构、结构层材料、路面厚度等方面入手,对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

标签: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厚度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沥青路面质量日益受到关注。设计是沥青路面施工的“排头兵”,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沥青路面质量的优劣。为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养护维修费用,提出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

1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的本质与目标

1.1 本质

长寿命路面设计是一种新的路面设计理念。进行设计时,依然采用传统的设计理论,只在沥青层底部的弯拉疲劳应变和路基顶面压应变上做了些许调整。关于长寿命路面设计,各国对其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本质上没有区别,都可以将其本質具体表述为: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是一种沥青面厚度较高的柔性路面,在沥青底层开裂、车辙等质量病害防治上有着一定优势。需要定期对路面进行表面铣刨、罩面修复,就可以保证路面在设计的使用寿命期间不需进行大结构性修剪。从某一种程度上看,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是路面损坏模式的转变,通过长寿命路面设计,使路面损坏模式从原来的“自下而上”转变成为“自上而下”,能有效的消除传统路面存在的质量病害,利于延长并保证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1.2 目标

根据以往沥青路面工程实践表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的目标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路面表层发生路面破坏,可以快速修复;二是不允许出现结构性破坏,如结构性损坏裂缝等;三是通过定期路面养护、修复、更换等方式,可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基本超过50年。

2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的有关探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经过实践应用以及大量研究,发现其可以有效防治传统路面的裂缝、车辙等质量,能延长并保证路面使用寿命,值得在我国大范围推广。为了做好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工作,作者从路面结构、结构层材料、路面厚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慧交通系统集成)

慧交通系统集成) 1. 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 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 规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 (智 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 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 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 体先进性。 2. 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 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 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 和长期稳定性。 3. 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 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 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 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 "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 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 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

2.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 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 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 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内进行定期维护。 (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 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既有结构的监测资料,供评估单位分析外部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安全的风险及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 3.系统架构 (1)城市轨道建设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技术标准与规范是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指为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而制定的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格式标准、系统建设和运行规范等,用于实现现场巡检与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图像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应用协作。 (2)网络层 网络是信息平台建设的神经,用以构建各级节点、监控平台、应用系统之间 的有效连接、快速通信和信息共享通道。构建城市轨道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为巡检数据采集传输以及视频监控管理提供安全通畅的网络系统支撑。

沥青路面质量评估报告

北滨江路东延(东环北路-向南河) 二期工程 沥青面层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名称:北滨江路东延(东环北路-向南河) 二期工程 建设单位:余姚市城市建设指挥部 设计单位:浙江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 监理单位:慈溪市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报告日期:2013年1月18日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北滨江路东延(东环北路-向南河)二期工程 2、工程地点:西起规划东环北路,东至向南河 3、建设单位:余姚市城市建设指挥部 4、设计单位:浙江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监理单位:慈溪市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6、施工单位: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 7、建设工程内容:沥青面层 8、本工程道路西起规划东环北路,东至向南河,全长362.7m,一般路段宽24m,横断面为一幅路形式,具体为:4.5m人行道+15.0m机非混合车道+4.5m人行道。与东环北路交叉口部分宽31m,横断面为一幅路形式,具体为4.5m人行道+22m机非混合车道+4.5m人行道。 二、质量评估依据 1、工程建设监理委托合同 2、工程建设施工合同 3、工程设计施工图及设计变更联系单 4、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5、国家、地方有关规定

三、质量保证资料和施工技术资料的核查情况 核查质量保证资料包括:施工配合比、玻璃纤维格栅、沥青、沥青面层压实度,弯沉值试验资料。 施工技术资料主要为工序报验和隐蔽资料及工序质量评定资料。 经检查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和施工技术基本齐全。 四、工序工程的质量控制情况 1、施工准备阶段监理质量控制手段 (1)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施工现场实地移交测量控制基准点。 (2)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专项方案。 (3)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查验各级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持证情况。 (4)检查进场材料质量和进场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好性。 (5)查验施工单位的测量放线成果。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规范和经批准的方案施工,对施工过程的材料、混合料进行见证取样,各工序经检查或试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理。 (2)沥青面层摊铺过程中监理人员进行了全过程的旁站。对厚度、平顺度、纵横坡度、铺摊时的稳定、碾压进行了控制,基本符合要求。(3)沥青面层施工完成后,监理进行了高程,平顺度、纵横坡度的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案探讨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案探讨 保证并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对确保道路行车的通畅性、安全性,节省道路养护维修费用,以及提高公路项目全生命周期总效益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文章针对沥青路面提出采用长寿命设计理念,以期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首先简述了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的本质与目标,然后从路面结构、结构层材料、路面厚度等方面入手,对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 标签: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厚度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沥青路面质量日益受到关注。设计是沥青路面施工的“排头兵”,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沥青路面质量的优劣。为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养护维修费用,提出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 1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的本质与目标 1.1 本质 长寿命路面设计是一种新的路面设计理念。进行设计时,依然采用传统的设计理论,只在沥青层底部的弯拉疲劳应变和路基顶面压应变上做了些许调整。关于长寿命路面设计,各国对其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本质上没有区别,都可以将其本質具体表述为: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是一种沥青面厚度较高的柔性路面,在沥青底层开裂、车辙等质量病害防治上有着一定优势。需要定期对路面进行表面铣刨、罩面修复,就可以保证路面在设计的使用寿命期间不需进行大结构性修剪。从某一种程度上看,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是路面损坏模式的转变,通过长寿命路面设计,使路面损坏模式从原来的“自下而上”转变成为“自上而下”,能有效的消除传统路面存在的质量病害,利于延长并保证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1.2 目标 根据以往沥青路面工程实践表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的目标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路面表层发生路面破坏,可以快速修复;二是不允许出现结构性破坏,如结构性损坏裂缝等;三是通过定期路面养护、修复、更换等方式,可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基本超过50年。 2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的有关探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经过实践应用以及大量研究,发现其可以有效防治传统路面的裂缝、车辙等质量,能延长并保证路面使用寿命,值得在我国大范围推广。为了做好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工作,作者从路面结构、结构层材料、路面厚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完整word版)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第四章 路面结构设计 1.1设计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济南绕城高速,道路路基宽度为24.5米,全长5km ,结合近几年济南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情况,根据近期的交通量预测该路段的年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γ=4%。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2)土基回弹模量 济南绕城高速北环所在地区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据区域资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道路沿线土质路基稠度 c ω=1.3;因此该路基 处于干燥状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可知济南绕城高速处于5 Ⅱ区,根据【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5.1.4-1可确定工程所在地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6MPa 。 (3)交通资料

1.2交通分析 (1)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为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1-2确定。 ○ 1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时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Pi 的作用次数Ni 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的计算公式为: 35 .4121∑=? ?? ??=k i i i P P N C C N 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次/d ); Ni ——被换算的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C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系数,当其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 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其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1=1+1.2(m-1); C2——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 四轮组为0.38。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为: 35 .41 21∑=? ?? ??=k i i i P P N C C N = 4709.00(次/d ) ○ 2当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N ': 8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式中: 1C ' ——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注:轴载小于50KN 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 量换算。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

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使用的半刚性基层虽然有板体性、刚度强的优势,但是反射裂 缝以及寿命短的问题存在导致修复成本非常高。在资源节约型的当今社会,迫切 需要长寿命路面的研究使用。 关键词:长寿命路面 0.前言 在高等级道路中,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的结合是最为常见的道路结构模式。这种传统的道路体系组合因为板体性、刚度、扩散应力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抗拉 强度、抗疲劳强度、良好的水稳定特性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伴随着道路基础设 施投入到具体使用时,半刚性基层的缺陷也逐渐显现了出来,譬如,容易出现温 缩干缩裂缝、同沥青路面的粘结性较弱等,使道路结构在投入使用环节中呈现出 了很多早期的危害。现如今中国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通常都无法达到设计 的要求与标准,已经通车的高速公路,很少有能达到设计规范中规定的15年使 用寿命的,多条高速公路在建成通车使用5-8年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维修,而修 复的成本又非常高,并且会对交通、农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我国这几 年来高速公路施工的经验说明,之前依照“强基、薄面、稳土基”的方案规划的半 刚性沥青路面体系已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引入国际上先进的道路 设计理念,及时研究开发出全新的道路体系。 1.长寿命沥青路面 1.1长寿命沥青路面介绍 长寿命沥青道路又称永久性沥青路面,并不是指一条路建好之后无需养护, 可以一直使用下去,而是指那些设计使用寿命大于40年,把破坏限制在路面上层,只需定期更换路面表层,而不需要进行结构性修复或重建,且投入到养护当 中的资金成本非常低的一种道路路面结构。除此之外,长寿命沥青路面还具有诸 多优点,比如路面平整、摩擦系数高、噪音低、可减少疲劳开裂和车辙损坏、路 面的养护维修仅限于面层且可循环使用等,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经济性高。 1.2国外研究成果 长寿命沥青路面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北部就已开始建设加厚型以及全厚型的沥青道路体系。美国永久性路面的理念最开始是由路面联盟APA所定义出来的,并组织美国国家沥青路面协会NAPA、美国沥青协会AI与36个州的沥青协 会一同对长寿命道路施工计划展开了研究与讨论,美国所进行讨论的内容其实就 是欧洲长寿命沥青道路规划概念的一种延伸,所以在美国有很多的区域也将这种 结构的路面称之为长寿命沥青路面。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长寿命路面逐渐变 成了全球范围当中讨论个热门课题,在美洲、欧洲、澳大利亚甚至是非洲部分地 区都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1]。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于20世纪60年代铺筑了大批量的全厚式沥青混凝土 路面和厚层高强度沥青混凝土路面,到目前为止部分施工、设计良好的路面已经 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为客户提供了优良的道路服务。全厚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是 指将沥青混凝土路面直接铺筑在处置过的或未经处置过的路基上,厚层高强度沥 青混凝土路面则直接修建在粒料基层上。按此两类结构修建的路面,已经基本上 消灭了以往沥青路面出现的疲劳破坏形式。其表现出来的路面病害只是发生整个 结构层的上部,深度有限,这样非常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养护。以此为经验,欧美

浅谈国内外长寿命沥青路面的发展现状

浅谈国内外长寿命沥青路面的发展现状 摘要:通过国内外长寿命沥青路面的概念,结构形式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揭示了长寿命沥青路面具有优于传统沥青路面的良好的路用性能。 关键词:长寿命沥青路面路面结构早期破坏 1 引言 沥青路面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上已经大量使用,但沥青路面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产生严重的破坏,远未达到道路的设计年限。这些损坏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现行路面设计、施工技术提出了挑战。早期损坏的频繁,再加上重载交通道路的堵塞问题以及由其产生的延迟费用引起了道路管理部门的普遍重视。人们想使路面尽量少修少补,提高其服务寿命,因而长寿命路面也就应运而生了。长寿命路面是一种永久性路面结构,在材料和工程质量达到要求的前提下不管是交通荷载还是环境条件都不会引起路基和路面基层的破坏。是指路面的损坏仅发生在路面的上层,维修时只需将表层混合料铣刨,并换成等厚度的新混合料即可。这类路面的特点是路面总厚度较小,基本上消除了传统上存在的疲劳破坏,路面的损坏只发生在路面的上部。 2 长寿命沥青路面的概念及特点 国外20世纪60年代以来修建了大量全厚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深层高强沥青混凝土路面。这类路面的特点是路面的总厚度大于传统上采用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较薄的路面结构的厚度,基本上路面的损坏只发生在路面的表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长寿命的概念。典型的长寿命沥青混凝土路面概念如图1所示,其要点如下: (1)轮载下100~150 mm区域是高受力区域,也是各种损坏(主要是轮辙)的发生区域。 (2)面层为40~75 mm厚的高质量沥青混凝土,需为车辆提供良好的行驶界面,应具有足够的表面构造深度、抗车辙、水稳定性好的特点。 (3)中间层为100~175 mm厚的高模量抗车辙沥青混凝土,起到连接和扩散荷载的作用,应具有高模量(刚度)、抗车辙的特点。 (4)HMA基层为75~100 mm厚的高柔性抗疲劳沥青混凝土,起到消除疲劳破坏的作用,应具备高柔性、抗疲劳、水稳定性好的特点。 (5)最大拉应变产生在HMA基层底部,该区域最易发生疲劳破坏,该区域的弯拉应变对于控制沥青混凝土层自下而上的疲劳开裂、防止路面过早结构性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设计方案87336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案、施工工艺及法 第一节施工前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 1、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掌握规程、施工工艺、施工案、指标要求,理解设计图纸。 2、计算路段各点设计高程,10米断面三点。 3、各种记录及表格准备(业、外业、质检、化验、统计等面) 4、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报告; 5、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二、人员准备 1、现场施工负责人一名,负责施工生产的协调工作; 2、黑色路面施工应配备完整的施工段机构, 3、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黑色面层的施工人员安排。 三、设备准备 1、要求能满足本分项工程的热拌设备配套一座及摊铺现场所需的设备。 2、要求能满足本分项工程的各种检、试验设备及所需试剂 四、材料准备 (一)、料源的选择与定购 (二)、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及常规试验

(三)、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四)、原材料的储存与保管 二、施工现场准备 1、下承层的准备 2、测量放样,安装路边(培路肩) 3、施工机械准备 第二节拌和场建设、混合料组成设计 一、拌和场建设 1、根据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本年度的工程量、材料用量、选择用量、选择形的平坦场地约20000m2~30000 m2。 2、根据场地的情况,材料的种类、数量、确定材料堆放位置、拌和机位置,并绘制场地平面布置图。 3、根据平面布置图,提前做好场地排水、平整、固化。料场最好用白灰土垫层做成1.5-3.0%坡面以利排水。另外在拌和场的上游和两侧分别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保证排水通畅。 4、根据设计图纸做好热拌机组、沥青池、地衡的基础,待基础养生期满后,便可进行热拌机安装、沥青池砌筑及地衡的安装。 5、其他辅助设备安装 二、混合料组成设计及配合比控制:质检员、化验员配合QC小组成员进行此项工作。 (一)、目标配合比设计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慧交通系统集成)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 慧交通系统集成) 1.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 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 体先进性。 2.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 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 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 和长期稳定性。 3.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 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 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2.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内进行定期维护。 (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既有结构的监测资料,供评估单位分析外部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安全的风险及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 3.系统架构 (1)城市轨道建设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技术标准与规范是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指为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而制定的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格式标准、系统建设和运行规范等,用于实现现场巡检与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图像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应用协作。 (2)网络层 网络是信息平台建设的神经,用以构建各级节点、监控平台、应用系统之间

高等级公路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R oad engineering 道丨路|工丨程电高等级公路长寿命沥青路面 结构设计研究 张奕宁4,蒋晨2 (1.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南宁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2.广东名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等级公路长寿命沥青路面的结构特点与设计方法,分析了该路 面结构设计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82/https://www.360docs.net/doc/5c19151038.html,ki.wccst.2019.02.010 文章编号:1673-4874(2019)02-0033-03 Research on Long-lif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grade Highway ZHANG Yi-ning1,JIANG Che (1.Nanning Expressway Operation Co.,Ltd.of Guangxi Communications Investment Group,Nanning, Guangxi,530022;2.Guangxi Branch of Guangdong Mi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Nanning, Gua n gxi,53000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methods of Iong-life asphalt pavement of high-grade highways,analyzes the defects of this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and propo- ses new design ideas. High-grade highway;Long-life asphalt pavement;Design;Research 0引言 作者简介 张奕宁(1982—),研究研究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 995—)"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长寿命沥青路面是一性的路面结构,其路基和路面基层在工程和材料的合设计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不会因为环境或等造成,路面的上层造成,维修的时候只需要用新的混合料更换到铳刨表层混合料的处即可与传统沥青路面,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路面度,基,扌在路面的上部,修耗时、耗材及费用减少。基于此,本文等级公路长寿命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展开阐述。 1长寿命沥青路的结构特点 如下页图1所示,长寿命沥青路面结[下特点: )具有承受各的,高受在轮载100?150mm的,主要是轮辙的;(2)具有抗车辙、水性及表面构造深度的特点,由 20$年第2期总第439期33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探讨

第11卷第10期中国水运V ol.11 N o.10 2011年10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O ct ober 2011 收稿日期:2011-06-19 作者简介:银力(),男,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城建系讲师,副教授,工程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桥梁与道路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5) 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探讨 银 力,陈佳艺 (邵阳学院城建系,湖南邵阳422000) 摘 要:如何借鉴国外长寿命沥青路面在设计理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是我国使用长寿 路面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文中从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要求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对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该类路面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资料。关键词: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路面结构中图分类号:U 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10-0206-02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以及汽车荷载的不断增加,不少公路通常达不到甚至远低于设计寿命就出现了水损坏、车辙等损坏而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养护维修或重建,不仅给社会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现行路面设计提出了挑战。如何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这已成为目前我国公路建设最为核 心的问题。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现行的设计理论、方法、和 参数都建立在传统低等级道路基础上,应用于当前重载交通高等级路面的设计有较大的局限性。为因此,改革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开展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的研究,是提高我国路面的使用寿命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要求 国外20世纪60年代以来修建了大量全厚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深层高强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设计、施工良好的路面表现了很好的性能,提供了良好的长期服务性能。全厚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层直接建筑在处治的或未处治的土基上,深层高强沥青混凝土路面则直接铺筑在粒料基层上。这类路面的特点是路面的总厚度小于传统上采用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较薄的路面结构的厚度,基本上消除了传统上普遍存在的疲劳损坏,路面的损坏只发生在路面的表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长寿命的概念。目前对于长寿命路面的设计寿命,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各国对长寿命路面的寿命期望值为35~60年。根据美国沥青路面协会定义,长寿命路面是指设计使用年限达50年的沥青路面,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无结构性的修复和重建,仅需根据表面层损坏状况进行周期性的修复。可见,长寿命路面结构的设计寿命达到40年以上,在设计寿命期间不发生结构性破坏,路面的损坏只发生在表面功能层,不需要进行结构性大修。因此,进行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时应满足:①较高的路基稳定性。在设计时应尽可能地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产生尽可能小的不均匀变形,从而为路面结构层提供长期稳定均匀的支撑。②良好的材料性能。长寿命路面结构的面层材料首先应具有较高的强度、温度和水稳定性,以抵抗大规模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引起的车辙,同时避免水损坏,确保行车的安全性。长寿命路面结构对主要承重层材料的要求也很高,以确保结构层在使用寿命期内不发 生疲劳破坏。半刚性材料、碾压混凝土以及柔性基层原则上可用于长寿命沥青路面的基垫层。③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时就要考虑路面各结构层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整体性能,避免在长寿命期内发生早期性损坏。④一定的结构层厚度。路面结构层厚度一直是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时所关心的问题。实现路面使用的长寿命,只有结构层有足够的厚度,才能实现路面只有表层损坏,维修只需铣刨表面层,再重新加铺罩面,就能保证路面长时间地使用下去。⑤较低的层底应力。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保证不出现结构性损坏的关键就是控制结构层底的拉应力,以防止出现一次性破坏和疲劳开裂现象的发生,保证路面结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⑥与排水相结合。水是造成路面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时,要与排水设计相结合,尽量做到防排相结合。典型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要求见图1,由于轮载100~150mm 区域是高受力区域,也是各种损坏(主要是轮辙)的发生区域,面层应为40~75mm 厚的高质量沥青混凝土,需为车辆提供良好的行驶界面,应具有足够的表面构造深度、抗车辙、水稳定性好的特点;中间层应为100~175m m 厚的高模量抗车辙沥青混凝土,起到连接和扩散荷载的作用,应具有高模量、抗车辙的特点;基层应为75~100mm 厚的高柔性抗疲劳沥青混凝土,起到消除疲劳破坏的作用,应具备高柔性、抗疲劳、水稳定性好的特点;最大拉应变产生在基层底部,该区域最易发生疲劳破坏,该区域的弯拉应变,对于控制沥青混凝土层自下而上的疲劳开裂,防止路面过早出现结构性损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路面基础不仅为沥青面层的铺筑提供良好的界面,而且对于路面的变形、抗冻都是至关重要的。 路基 最大拉应变 3至4英寸柔性抗疲劳材料 1.5至3英寸高质量HMA 或OGFC 4至6英寸高压区 4至7英寸高模量抗车辙材料 图1典型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要求 1978-10C119

沥青路面专项施工方案37731

马金铺产业基地A、B地块 沥 青 道 路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单位名称:昆明永续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闻远莉 编制日期:2016年1月20日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述 马金铺产业基地B地块道路工程位于呈贡县马金铺,根据本工程的交通量,交通组成及交通特性,采用路面结构作法如下:在原混泥土路面上铣刨拉毛1CM,洒透层油沥青用量(kg/m2) ,铺玻纤格栅,AC-13沥青混合料4CM ,AC-20沥青混合料7CM,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施工内容:铣刨混泥土1cm+洒透层油+铺玻纤格栅+铺筑AC-20沥青混合料7CM +铺筑AC-13沥青混合料4CM 第二节设计技术要求 一、矿料 矿料级配组成可参考表1、2 防滑指标:F0≥45,TD=, PSV≥35. 表1 AC-20矿料级配范围推荐沥青用量% (1)AC-20矿料级配范围

粗集料:采用的卵石须大型反击式碎石机扎制。为减少粉尘排出量,建议在扎制石屑和碎石时,应调整碎石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产量。扎好的碎石应分开堆放,并做好防尘处理,保持碎石清洁。 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细集料: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具体质量要求见下表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的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和0~)) 二、填料 矿粉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后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具体质量要求详见下表: 三、其他说明 1、集料及填料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的要求。 2、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98%(中下面层马歇尔密实度), 3、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及检验,铺筑沥青面层时尽量避免纵向接缝,若不能避免侧必须按照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第一节工程概况 第二节工程施工条件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第四章总平面布置图 第五章机械设备、人员配备计划 第一节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第二节主要试验仪器需用量计划 第三节主要测量仪器计划 第四节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 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总体布署 第二节主要施工方法 第三节施工测量 第四节搅拌站生产以及管理 第五节对基层的检验以及前场准备工作 第六节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碾压 第七章特殊部位施工 第八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九章沥青砼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第十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 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第一节安全管理目标 第二节施工安全制度 第七节施工安全措施 第八节文明施工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下发的东汽汉旺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厂区道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设计的施工图、本公司的投标文件。 二、国家现行的市政、公路等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有关规程规定。 四、本公司具备的道路、桥梁施工的施工技术人员、工程施工机械设备。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xx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xx厂区道路沥青路面工程 建设单位:xxxx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指挥部 设计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施工单位:xxxx建设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xx省xx市八角经济开发区 建设规模:该项目是东汽新厂区除东西五路以及东汽大道南北段外的所有厂区道路的沥青路面,总长约15000米,面积约为145000m2。机动车道的结构组成为:面层4cmAC-13型改性沥青砼+5cm AC-16型普通沥青砼+6cm AC-25型普通沥青砼+ 2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0cm继配砂砾石路基+土路床,横坡为1.5%,路拱设计为正三次抛物线结构,根据合同路面以下为其他单位施工,我部只进行沥青施工路面施工。 二、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三、工期:暂定 2009年5月前完成道路沥青施工 四、路基横断面布置: 1)、本工程机动车道宽度从4m~12m均有。 2)、行车道路拱横坡为1.5%的双向横坡,人行道为1%的反向横坡。 五、主要工作容及工程量。

路面沥青施工方案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大龙镇)污水处理工程管网土建及安装 沥青路面恢复专项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编制单位:广西贵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 1 -2编制依据及原则.................................................................................................................. - 1 -2.1编制依据........................................................................................................................... - 1 - 2.2编制原则........................................................................................................................... - 2 - 3、施工准备........................................................................................................................... - 2 - 3.1技术准备................................................................................................................... - 2 - 3.2施工准备................................................................................................................... - 2 - 3.3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 3 - 3.4劳动力计划............................................................................................................... - 3 - 4、施工工艺........................................................................................................................... - 3 - 4.1工艺流程................................................................................................................... - 3 - 4.2测量放线................................................................................................................... - 4 - 4.3已破除道路边缘二次切割....................................................................................... - 4 - 4.4沥青砼....................................................................................................................... - 4 - 4.5沥青砼的运送........................................................................................................... - 4 - 4.6沥青砼的摊铺........................................................................................................... - 5 - 4.7接缝........................................................................................................................... - 8 - 4.8检查井............................................................................................................................... - 8 - 5、质量保证措施................................................................................................................... - 8 - 5.1混合料生产............................................................................................................... - 8 -

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方案

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方案 第1章概述 1.1 方案背景 1.1.1 物联网产业分析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是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机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领域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它将大量多种类传感器组成自治的网络,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动态协同感知,它将成为继计算机及通讯网络之后推动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据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对传感器网络的行业应用市场调查,其国内行业市场在数千亿的规模,潜在市场巨大,更具有极大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并作重要指示:“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将物联网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指示,“我相信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全国各地纷纷行动都在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被认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有望踏上快车道。 1.1.2 智慧交通行业分析 一、智慧交通系统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目前,物联网民用上除RFID等少数领域,鲜有大规模成熟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运营更是行业空白。智能交通系统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本特征是技术手段落后、部署规划匮乏、商业模式缺位。 技术手段落后——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中,数据信息的采集手段单一,无法综合分析多

(完整版)沥青路面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部署 (2) 四、施工工艺和方法 (2) 五、施工进度计划 (14) 六、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5) 七、人员、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17)

一、编制依据 1.陕西省公路局《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指导意见》试行。 2.交通部颁发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及定额等。 3.项目现场调查、试验、检测资料和收集分析的相关资料等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037.2-2001) 二、工程概况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道路重载车辆逐年增多,加之近年陕北地区秋雨较多,部分早年修建的金鸡滩至金海村、小文滩(张家伙场)至曹家滩(榆树湾)、喇嘛滩至大坟滩三段通村路出现路面坑槽、沉陷、排水设施破损等问题。为改善现有道路服务水平并防止公路病害继续扩大,交通运输部门制定维修、改造、整治措施。 路基宽度不足5.5m加宽至 5.5m;路面宽度不足4.5m加宽至4.5m;路面部分加宽采用18cm厚C30水泥混凝土,加宽采用双侧加宽50cm或25cm,具体详见《路面工程数量表》;路面重罩采用喷洒热沥青粘层后,加铺4cm厚AC-13沥青混凝土,宽度详见《路面工程数量表》;坑槽修补原则“圆洞方补、斜洞正补”,旧路路面采用AC-13沥青混凝土填筑,旧路基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填筑;路面纵向裂缝先用石屑填充,后热沥青灌缝;新建路面结构为: 面层:18cm厚水泥混凝土 基层:16cm厚石灰土(石灰:土)(质量比)

三、施工部署 1、施工里程 施工桩号为:金鸡滩至金海村段K0+000-K13+600、小文滩(张家伙场)至曹家滩(榆树湾)段K0+000-K7+240、喇嘛滩至大坟滩段K0+000-K4+800总道路长25640m。旧路基、路面处理标头段向标尾段方向施工,沥青混凝土罩面由标尾段向标头段方向施工。 2、施工现场部署 ①、汽油发电机供电。 ②、现场搭设移动工棚照场、守夜宿舍。 ③、专人双向指挥、疏通交通,设置交通指示、警示标志。 3、施工组织人员机构表 4、交通疏导 本项目施工难点之一交通指挥、疏导、封闭。起点金鸡滩镇与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