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

的第5课。本课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判断身边的材

料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极不易导电,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并让学生了解电的重要用途以及如何安全用电。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主要是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了解导体与绝

缘体;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的物品的导电性,判断物体

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活动2“安全用电”是让学生列举电的重要用

途;认识到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知道什么是安全用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接触导电这方面内容,但认识的层次比较浅显,而且对材料的认识也不会涉及导电性能上。经过前

一节课的操作使用,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

测,也能容易理解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能。学

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如果提供检测物品是两种或以上材料构成

的物品,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从材料上去检测,因此需要强调检

测的某种材料,不是具体物品,建议直接提供单种材料的物品。

学生对交流电、高压电等的名词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加以说明。由于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在交流“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

用电”内容时,学生想到的内容可能并不多,教师可以提供不同

的场景让学生加以分析,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如何安全用电。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

不易导电。

2.能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

3.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4.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简易电路检测器、不同材料的物品(含木材、金属、塑料、布纤维等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小组实验时,电路出现故障后正在用电路检测器,琪琪拿着一根导线说应该剥去导线两端的塑料外皮露出金属芯。

问题:塑料不能导电吗?

交流: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以及各种身边常见物体的导电性。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

出示:导线实物和放大图。

提出:导线由金属芯、塑料外皮组成。金属芯外面包裹着一层或数层的塑料。

问题:将未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直接接入电路,灯泡能发光吗?交

流:从导线中的金属、塑料两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方面进行讨论。

任务:将木块、金属、塑料等材料分别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了解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提示:可以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容易导电的属于导体,极不易导电的属于绝缘体。

要求:每个材料的检测至少两次,检测一次记录一次。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活

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检测,了解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汇报:根据实验结果将不同的材料分别归类,找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评

价:根据学生是否能正确检测并判断进行评价。

2.活动2:安全用电

出示:使用电的场景和用电器的图片。

提出:电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轻松地按一下开关,就可以看电视、听音乐、烹饪食物……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有触电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而高压电更是具有危险性,更加需要注意。

出示:教科书中的两个场景图。

问题:为什么要按照图上的做法呢?

交流:能从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方面进行讨论。任

务: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安全用电?

要求: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对图示的5种不同的用电情境进行判断,并说出理由。

交流:能进一步从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方面进行判断。评

价:根据是否判断准确进行评价。

拓展:阅读历史故事“富兰克林与避雷针”。

要求:了解富兰克林这个科学家研究、设计和发明避雷针的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

第三单元第17课《声音的传播》练习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7课时

《声音的传播》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在月球上,由于没有(),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

2、声音能在()、()、()中传播,不能在()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的。

4、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5、宇航员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耳机等装置,将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是因为()。

二、判断题:

1、利用土电话通话主要是利用空气传播声音。()

2、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3、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木材塑料

极不易导电:

绝缘体

导电性能

金属陶瓷布纤维橡胶……

容易导电:导体……

()

4、在真空环境下,玻璃钟罩里闹钟响在外面也听不到声音。()

5、在月球上,由于四周非常寂静,所以不用大声说话我们都能听见。()

三、简答题:

1、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2、把一个正在发出声音的小闹钟装入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里,这时你还能听到小闹钟发出的声音吗?如果能的话请你写出小闹钟声音传播的路线。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7课时

《声音的传播》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空气无线电设备

2、气体固体液体真空

3、四面八方

4、桌面

5、月球上没有空气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题:

1、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声音到耳朵里的。

2、我们也能听到小闹钟发出的声音。它的传播路线图是:闹铃→空气→玻璃→空气→耳朵。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练习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时

《各种各样的岩石》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岩石,有的被()和()覆盖,有的()着。

2、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3、岩石都是()的,所以像砖头一类的物质就()岩石了。

4、岩石的分布是()的。

5、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的不同特征。例如,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观察岩石的()和(),用手触摸岩石,感受其表面的()。用钥匙刻画,如果只留下浅浅的痕迹,说明这块岩石比较()。

二、判断题。

1、岩石的表面都是粗糙不平的。()

2、有的岩石呈透明状,经过加工可以做成装饰品。()

3、岩石的种类繁多,颜色、形态、结构各不相同。()

4、为了观察岩石,我们可以随意采集。()

5、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等特点。()

三、简答题。

各种各样的岩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时《各种各样的岩石》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土壤植被裸露

2、颜色软硬花纹

3、天然不是

4、广泛

5、颜色纹理粗糙程度硬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题。

相同: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质组成。

不同:形状、颜色、光泽、透明度、软硬、轻重、花纹、大小、光滑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