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说课稿

数列说课稿

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高中数学中也是必修内容之一。本次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数列:数列的定义、数列的性质、数列的分类、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公式。希望能让同学们对数列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可以用a1,a2,a3…an来

表示,其中a1表示第一个数,an表示第n个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项,项的个数称为数列的项数。

二、数列的性质

1.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有限数列的项数是有限的;无限数列的项数是无限的。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等比数列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相等的数列。

3.单调数列和摆动数列:单调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它的前一项,即递增数列或递减数列;摆动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在正负性上交替出现。

三、数列的分类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

公差。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3.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即a1=1,a2=1,an=a(n-1)+a(n-2)。

4.调和级数:数列的每一项是调和数列1,1/2,1/3,1/4…的前n项和。

四、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数列的前n项和为Sn=(n/2)(a1+an)。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当q≠1时,数列的前n项和为Sn=a1(1-q^n)/(1-q)。

3.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5)/2]^n/√5-[(1-√5)/2]^n/√5,数列的前n项和为Sn=a(n+2)-1。

4.调和级数的通项公式为an=1/n,数列的前n项和为

Sn=Hn=1+1/2+1/3+…+1/n。

总之,数列作为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高中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理解数列的性质和分类,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对于学好高中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一、课题介绍 课题《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一)》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A 版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地位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数列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堆放的物品的总数计算要用到数列的前n项和,又如分期储蓄、付款公式的有关计算也要用到数列的一些知识. (2)数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在解决数列的某些问题中得到了充分运用,数列是前面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习数列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通项公式打好了铺垫.因此就有必要讲好、学好数列. (3)数列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是进行计算,推理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的重要教材.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以及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数列的特点,掌握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明白数列与集合的不同点.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及数列分类.能由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各项,反之,又能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数列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探究、推导、应用等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性思想. (3) 情感目标: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教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且利用各种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能由函数的观点去认识数列,以及对通项公式的理解. 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的特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波利亚的先猜后证理论,本节课主要以讲解法为主,引导发现为辅,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节课会采用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以及实例给出与练习设置,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更吸引同学们的眼光,提高学习热情,本节课还会采用常规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引例、例题具体呈现. 四、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探究新知,强化认识,激发兴趣,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概念引出探究新知、类比分析突破难点、知识应用深化认识、小结反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Not only rewards success, but also rewards failure.(页眉可删)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1 一、地位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等比数列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后新的一种特殊数列,在生活中如储蓄、分期付款等应用较为广泛,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数列与已学过的函数及后面的数列极限有密切联系,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设计本节的数学思路上: 利用类比的思想,联系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学习方法,采取自学、引导、归纳、猜想、类比总结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等比”的特点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习自学环节。(8分钟) 首先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本105页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并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问题 1)课本中前3个实例有什么特点?能否举出其它例子,并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观察以下几个数列,回答下面问题:

1,,,,…… -1,-2,-4,-8…… 1,2,-4,8…… -1,-1,-1,-1,…… 1,0,1,0…… ①有哪几个是等比数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②公比q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项能为零吗? ③公比q=1时是什么数列? ④q>0时数列递增吗?q<0时递减吗? 3)怎样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课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还可以怎样推导? 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关系怎样? (二)归纳主导与总结环节(1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回答为主体,教师引导总结为主线解决本节两个重点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1)(2)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强调以下几点:①定义关键字“第二项起”“常数”;

数列人教版高一数学说课稿

数列人教版高一数学说课稿 第1篇:数列人教版高一数学说课稿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人教版高一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优秀模板 【提要】该篇《人教版高一数学《等差数列》优秀说课稿模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人教版高一数学《等差数列》优秀说课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说课稿

数列说课稿 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高中数学中也是必修内容之一。本次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数列:数列的定义、数列的性质、数列的分类、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公式。希望能让同学们对数列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可以用a1,a2,a3…an来 表示,其中a1表示第一个数,an表示第n个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项,项的个数称为数列的项数。 二、数列的性质 1.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有限数列的项数是有限的;无限数列的项数是无限的。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等比数列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相等的数列。 3.单调数列和摆动数列:单调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它的前一项,即递增数列或递减数列;摆动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在正负性上交替出现。 三、数列的分类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 公差。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3.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即a1=1,a2=1,an=a(n-1)+a(n-2)。 4.调和级数:数列的每一项是调和数列1,1/2,1/3,1/4…的前n项和。 四、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数列的前n项和为Sn=(n/2)(a1+an)。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当q≠1时,数列的前n项和为Sn=a1(1-q^n)/(1-q)。 3.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5)/2]^n/√5-[(1-√5)/2]^n/√5,数列的前n项和为Sn=a(n+2)-1。 4.调和级数的通项公式为an=1/n,数列的前n项和为 Sn=Hn=1+1/2+1/3+…+1/n。 总之,数列作为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高中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理解数列的性质和分类,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对于学好高中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数列说课稿

<<数列>>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上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数列>>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数列>>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上)第三章第1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函数>>。因此,在数列这一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不断渗透用函数观点来研究数列,如:递增、递减、最大项、最小项等。本节内容是数列一章的开始部分,因此,在这一节课中,要让学生对数列的概念有比较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高中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形成并掌握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数列与函数的比较加深对数列的认识。 2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3个性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克服难点的办法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数列的前几项的特点,在观察和比较中揭示数列的变化规律。 四、教法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协同创新原则,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品质,故本节课采用观察发现、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学法 根据学生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地“观察-思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本节课由游戏引入:给班上5名学生发奖品,第一位同学得

《数列》说课稿

《数列》说课稿 《《数列》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研究数列的有关概念,并运用概念去解决有关问题,其中,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列及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有关概念,会根据一个数列的有限项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2. 了解递推数列,并会由递推公式写出此数列的若干项.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猜想的能力. 任务分析这节内容以往很少涉及,对学生来说,既新又抽象,所以,须要依靠实例进行教学.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应在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加以理解.由若干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难点,但这又是锻炼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的极好机会,应大胆让学生亲自归纳和猜想. 教学设计一、问题情景 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研究数学问题,他们在沙滩上画点或用小石子来表示数.比如,他们研究过1,3,6,10,…由于这些数都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如图44-1),他们就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1,4,9,16,…能够表示成正方形(如图44-2),他们就将其称为正方形数. 二、建立模型 1.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列的顺序要求,设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数列的定义及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摆动数列等有关概念像1,4,9,16,…等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就叫作数列. 〔练习〕 下面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1)全体自然数构成数列 0,1,2,3,… (2)1996~2002年某市普通高中生人数(单位:万人)构成数列

82,93,105,119,129,130,132. (3)无穷多个3构成数列 3,3,3,3,… (4)目前通用的人民币面额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构成数列(单位:元) 100,50,20,10,5,2,1,0.5,0.2,0.1,0.05,0.02,0.01. (5)-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 -1,1,-1,1,… (6) 的精确到1,0.1,0.01,0.001,…的不足近似值与过剩近似值分别构成数列 1,1.4,1.41,1.414,… 2,1.5,1.42,1.415,… 2. 引导学生根据实例、项和第n项等概念发现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如:数列1,2,0,-1,3,8,…,第1项是1,第4项是-1,……由此可以发现,对于一个给定的数列,当确定了项的位置后,这个数列的项也随之唯一确定.一般地,数列可以看作定义域为N(或其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依次为1,2,3,…时的一系列函数值. 〔问题〕 数列既然可以看作一列函数值,那么“这个函数”可以如何表示?一定有解析式吗?你能举出一些有解析式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讨论,探究,得出:数列可以用列表、图像和函数解析式来表示,从而,解析式即为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解释应用 〔例题〕 1. 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 ,,- . (2)2,0,2,0. 解:(1) . (2)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an=1+(-1)n-1,(其中n=1,2,…). 注:对于(2),可以引导学生得到不同的结论,从而发现,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的通项公式不一定唯一.

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

数列(第一课时)的说课稿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数列(第一课时)”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列(第一课时)》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上)第3章第一节。数列是在紧接着第二章函数之后的内容,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使他们了解不仅可以有自变量连续变化的函数,还可以有自变量离散变化的函数;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变动地、直观地研究数列的一些问题,以便对数列性质的认识更深入一步。数列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正因为如此,数列部分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所以说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尝试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形成并掌握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数列与函数的比较加深对数列的认识。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本章的基础,为了本章后面知识的学习,首先必须掌握数列的概念,其次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研究后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灵魂,所以我认为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掌握其通项公式是教学的重点。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要学生从一个数列的前几项或相邻的几项来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出数列的通 a与项数n之间的关系来,项公式,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数列的通项 n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我认为建立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教学的难点。我觉得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克服难点,办法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数列的前几项的特点,在观察和比较中揭示数列的变化规律。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

数列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遍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必修5 ,第1章第2节内容。等差数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函数思想,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课时安排:3课时,其中第1课时主要讲授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第2课时讲授等差数列的中项和从函数思想的角度来研究等差数列;第3课时主要内容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简单应用。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通过解读新课标和分析教材,认为: 重点: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内容的解析,我认为等差数列的概念是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基础,所以数列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再者,等差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以及应用的不可缺少的知识点,所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也是教学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①用对话-引导法、激励法、重复法、学生练习法等来突出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用重复法、启发法、讲解法、学生练习法等来突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难点: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最终是为了把它应用到实际中去,但如何把等差数列的运用到不同的情景中去存在着困难,所以,等差数列的变式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我将采用讨论-总结法(师生、生生对话)、例题讲解、学生练习、设疑解惑法来突破等差数列的变式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法在3分钟内判断某一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准确率为95% (2)能在3分钟内写出已知首项和公差的任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准确率为95% 2、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特殊数列的分析,研究得到等差数列的概念,提高观察、探究与发现规律的能力。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提高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等差数列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对话、主动思考、生生交流,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 (2)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进一步树立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说课稿(通用6篇)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说课稿(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属性模型。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数列。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采用了: 1、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倒叙相加求和。不仅得出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而且对以后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一定的启发,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学习极限、微积分的基础,与数学课程的其他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

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难点:获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阶段、探索与发现阶段、应用知识阶段。 探索与发现公式推导的思路是教学的重点。如果直接介绍“倒叙相加”求和,无疑就像波利亚所说的“帽子里跳出来的兔子”。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方法。 应用公式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公式,可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通过“选择公式”,“变用公式”,“知三求二”三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呈现阶段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设计意图: (1)、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2)、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 2、探究发现阶段 (1)、学生叙述高斯首尾配对的方法(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

数列-说课稿

课题:数列〔第一课时〕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列〔第一课时〕》是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上〕第 3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作用:数列是在紧接着第二章函数之后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使他们了解不仅可以有自变量连续变化的函数,还可以有自变量离散变化的函数;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变动地、直观地研究数列的一些问题,以便对数列性质的认识更深入一步。数列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数列还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所以说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尝试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有关对应的知识和概念,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 (二)教学目标确实定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形成并掌握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数列与函数的比 较加深对数列的认识。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确实定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本章的基础,为了本章后面知识的学习,首先必须掌握数列的概念,其次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研究后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灵魂,所以本节重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 数列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要求学生从一个数列的前几项或相邻的几项来观察、 a,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数列的通项与项数归纳、类比、联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n n之间的关系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本节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难点:建立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克服难点,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数列的前几项的特点,在观察和比较中揭示数列的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表达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表达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数学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三.说学法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

数列概念说课稿

数列概念说课稿 《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计算,推理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的重要题材,是进一步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因而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数列的一些知识。例如:银行存款的单利和复利、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就要用到数列知识。就本节课而言,一方面是前面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等知识打下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讲清、讲透。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形成并掌握数列及其有关概念,及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2)理解数列的表示方法与函数表示方法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相互渗透性的思想。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能有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理解数列通项的公式,并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2、教学难点: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实例分析——抽象概括——巩固训练”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更加透彻。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将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将引例、例题、练习等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电脑演示:一个工厂把生产的钢管推成如示意图的形状从最上面的一排起,各排钢管的数量依次是:3,4,5,6,7,8,9 叙述故事:给你一张报纸,你可以用它登上月球,你相信吗?只要不断地将报纸对折42 次以后,报纸的厚度就可以达到月球和地球的距离。 设计意图:以实例引入概念,再配以电脑画面,叙述小故事,增强了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投影演示,再观察以下几列数: ①我国(1998—2002 年)这五年GDP 值依次排列以下:78345,82067,89442,95933,102398。②正奇数1,3,5,7, …………的倒数排成一列数:1 1 1 1,, , ,........ 3 5 7 ③某人2003 年1 月—12 月工资,按月顺序排列为:1100,1100,1100,1100,…………,1100 2、归纳抽象,形成概念、归纳抽象。 (1)学生尝试叙述数列的定义:启发学生观察上述几组数据后,进行归纳总结定义: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数列,便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举例1:1,3,5,7 与7,5,3,1 这两个数列有何区别?举例2:-1,1,-1,1,……是不是一个数列?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把数列中的数和集合中的元素区分开来:①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而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②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列定义的理解。 (2)数列的项及项的表示方法:an (3)数列的表示方法:可写成:a1,a2,a3,……,an…… 或简记为:{an},注意an 与{an}的区别 上述(2)(3)采用指导阅读法,对an 与{an}的区别进行集体讨

数列概念说课稿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数列》的第一节内容,该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本节的知识结构是: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是续高一函数学习和有一定数列意识的知识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是这章的一节起始课,是奠基课,直接影响到数列的后续学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离散过程)的基本数学模型,激发求知欲,为学习本章注入动力,指明方向;其次使学生认识到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了解数列的简单表示法,为后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研究与学习作好铺垫,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知识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等基本思想。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几种分类,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了解数列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发现数列的规律,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项。 (2)过程与方法 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列的概念,体会数列中项与序号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提炼出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类比函数的表示法引出数列的表示法,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例,使学生发现自然界充满数列,生活中需要数列, 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在探究中增强合作意识,在探究的成败中,感受喜悦,磨练意志。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探索并掌

握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 难点: 1.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发现数列的规律,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课,因此,教法上要注意: 1、通过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为学生提供足够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 ,逐个完成对各个难点的突破,以获得各类问题的解决.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 4、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可视性。 在学法上: 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一种由已知探究未知,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数列的本质; 3、让学生通过对实例的不断推敲,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一个飞跃.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情境】 1.小树苗长成大树过程中每年记录下的树枝数 2.三角形数 3.校运会男子百米预赛的一组成绩 4.08北京奥运金牌榜前6名的金牌数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情景引入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自于生活”. 【探究一】数列的概念 以上几列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四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数列概念: 1. 数列的定义; 2. 数列的项; 3. 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简记为{}n a (板书) 设计说明:数列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顺序”则是数列概念的重点,因此归纳时要突出数列的顺序性,这一点可以回到引例中进行验证和说明.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如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只要合理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这些规律可以稍后研究,强调我们目前要找的是他们的共同点.归纳过程中尤其要突出数列的顺序性. 【探究二】数列的分类 展示以下数列: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通用5篇)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1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主要研究两类问题:一、等比数列内容的介绍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善于总结的优良习惯,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的要求”。 下面我就五个方面阐述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授课内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比数列是数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它及其通项公式,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的推导以及应用,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处理: 结合教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将《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安排了2节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根据目前高一学生的状况以及以往的经验,发现虽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老师的讲解过多,导致学生丢失了很多重要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趣味教学,我利用一个初中自然学科中的“细胞分裂”的问题以及课本第109页的一个典故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之后,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由此,我对教材的引入、例题、练习

做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3、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现状、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的办法是:归纳类比;叠乘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差,我把这节课的难点定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深刻理解。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紧扣定义,类比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发现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方程的思想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积极动脑,明辨是非的学习作风,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及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 等比、等差的相似美及结构美。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在教师的‘反馈——控制’的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在进行着微观的‘反馈——控制’。”由于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建构活动才有成效,故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类比分析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全班同学分成十二组,每组4—5人,按异质分组,每组都有上、中、下三种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这堂课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欢迎阅读参考。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一)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教法分析: 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_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_____.(N﹡;解析式)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 2.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

数列概念说课稿

数列概念说课稿 一、引入 大家好,我今天的主题是数列概念。数列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我们在高中数学中经常遇到的内容。通过学习数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数学中的变化规律和数与算法的关系。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对数列的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它的基本性质、分类及应用。 二、概念解析 数列,顾名思义,是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它是数字的有序排列,其中每个数字称为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表示形式为{a1, a2, a3, ...},其中ai表示第i个项。比如,{1, 3, 5, 7, 9, ...}就是一个数列,其中1是第1项,3是第2项,以此类推。 三、基本性质 1. 公式 数列中的每个项都可以通过一个确定的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通常包含两个变量:项数n和公式中的常数。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如等差数列中的通项公式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2. 差值与比值

在数列中,我们可以关注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或比值。对于差值,我们称之为公差,对于比值,我们称之为公比。等差数列中相邻项之 间的差值是恒定的,而等比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 四、分类 在数学中,数列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如下: 1. 等差数列 在等差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是恒定的。例如,{2, 4, 6, 8, ...}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相邻项之间的差值为2。 2. 等比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例如,{2, 4, 8, 16, ...} 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其中相邻项之间的比值为2。 3.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在这个数列中,每一项等于前两 项的和。例如,{0, 1, 1, 2, 3, 5, 8, ...}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五、应用 数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 用场景: 1. 数学问题求解

4.1 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

4.1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特殊的函数,他是一种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数列的学习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函数的学习,还为以后的极限思想埋下伏笔,因此,数列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本节数列的概念是学习数列的起点与基础,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上主要涉及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前n项和公式。方法上,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抽象、概括出数列的定义。而后介绍数列的表示方法,并用表格、图像、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表示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在对数列概念的归纳提炼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常会用到函数思想,同时它们也是学习本章的后续内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所以数列的概念的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但是作为概念的起始课,不仅需要概括中数列的概念还需要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是学生的一个认知障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以及简单的通项公式。 难点: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列的概念。根据数列的几项推出通项公式。 四、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与数列的表示方法。 2、掌握数列的分类。 3、理解数列的函数特征,掌握判断数列增减性的方法。 4、掌握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及其应用。 学科素养目标:1、通过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数列的分类发展学生数学抽象和数 学建模核心素养.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运用数列通项公式求特定项发展学生逻 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实例分析——抽象概括——巩固训练”的模式展开,采用“问题点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如果把满月分成 240 份,则从初一到十五每天月亮的可见部分可用一个代表份数的数来表示.在两河流域发掘的一块泥版(编号 K90,约产生于公元前 7 世纪)上,记载了一列数: 5,10,20,40,80,96,112,128,144,160,176,192,208,224,240. 研究发现,这列数依次表示一个月中从第1天到第15天月亮可见部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情景和数学文化的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眼光和思维分析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二)实例探究,概念形成 观察下列几组数 花瓣数目:3,5,8,13 树木的分杈:1,1,2,3,5,8,13 高一年级各班人数:49,50,46,49,51,52,38,46,48,49,50,5146,50 (8) 141211n 21,,,):次幂(的N n 问题1:上面例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点,1. 都是一列数;2. 都有一定的顺序. ,教师在师生活动的基础上给出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按照确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追问:如何用一般符号表示数列? 数列的第一个位置上的数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常用1a 表示,数列的第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