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范文一:区域经济发展下公路运输论文

一、公路运输的特征

首先,公路运输具有反应灵活的特征。对比其他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中车辆的运输具

有随时、任意性。不像火车以及轮船等运输方式需要固定的时间表,公路运输可以灵活的

安排运输时间。同时,公路运输能够将不同地域连接起来,节省时间。其次,公路运输具

有速度优势的特征。速度优势是运输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中、短途运输

过程中,公路运输担当着主力军。公路运输中货物不需要中途中转,并能够保持较快的运

输速度。再次,公路运输具有资金优势。公路运输的运营成本较低,无需专门的设施即可

以完成运输任务。并且公路运输的投资周期较短,能够较快回收资金。这在国家财政有限

的情况下,公路运输的优势显现出来。

二、公路运输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公路运输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连,能够帮助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一方面,公路

运输帮助增强经济发展的流动性。不同省市、不同区域的资源在公路运输的支持下,得到

更加合理的分配。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程度。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

一定程度后,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将获得提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公路运输的需求。公路运输建设成果突出,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各种便利条件,继而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与水平。另外,公路运输将带动我国其他不同产业的深度发展。例如,我国的汽车制造业

在公路运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汽车制造业不断适应公路运输发

展的要求,不断加强汽车安全性、创新性的相关研究,提高了汽车制造业的质量,使该产

业得到更高端的发展机会。

三、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区域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不通过国家所致

力于发展的内容之一。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在一定地理

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公路运输的要求逐步提升。公路运输凭借

其自身的优势,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公路运输拉动相应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公路运输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带来发展的新鲜动力。不仅改善了公路周

边的人口结构,还重新分配了相关的产业布局。公路运输的顺利推进改变了一个区域内封闭、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了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其次,公路运输促进相

关地区的就业活动。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还体现在区域内人口的就业方式上。公路运输需

要良好的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在此情形下,公路建设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随之,相关地

区的人员参与到公路建设当中来,增加了人口的就业率,从而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再次,公路运输能够优化区域经济的布局。公路建设通车后,能够使相关地区的经济布局

发生变化。调节好传统的产业结构,带来新鲜的产业结构,丰富了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例

如,在公路运输沿途开设相关的旅游、商业区域,将大大改善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发展方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区域内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公路运

输发展起来后,封闭的生活环境、落后的生活方式将得到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

应得到一定的提高。公路运输发展起来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将给区域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最后,公路运输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能是一时的发展结果,必须加

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区域经济持续、长久的发展。公路运输为区域经济带来实时的、动态的资源,能够确保区域内资源的对外输出,同时,还有利于外部资源的流入。动

态的资源互动交流模式,将大大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四、公路运输建设的策略探

析首先,确保公路运输建设发展的资金保障。资金是公路运输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在财

政紧缺有限的情形下,对公路运输应有一定的倾斜。这样在基础上确保了公路运输相关设

施建设的费用。同时,政府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引入民间资本,投入到公路运输建设当中。多种力量的融合,将大大加强公路运输建设。其次,完善公路运输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政策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应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加紧制定适应公路运输的

相关制度。这些制度应是连续的、科学的、实用的一个体系。有了完善的制度政策保障,

公路运输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再次,加强公路运输创新性的发展。公路运输发展在我国时

间已经较长,需要更加科学的、创新性的方式发展下去。应调动不同学科、专业的力量,

加强对公路运输发展的研究,使公路运输得到更好的发展。先进理念以及创新性的公路运

输建设,将大大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最后,加强相关监督与检查。公路运输发展涉及

到的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公路运

输发展提供及时的监督。避免公路运输发展过程中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出现。

四、总结

公路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部可缺少的一部分,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我

国应加强公路运输的研究,确保其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范文二: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增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通过国际贸易来促

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各级政府的使命。只有认识清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利用对外贸易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拓宽经济市场。只以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区

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才能促进地方产业的整体转型,推动地方经济的飞速增长。

1.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作用

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影响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总额越来

越大,对外贸易所带来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都影响着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面对

这些挑战我们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优化区域经济

结构,扩大经济生产规模,提高区域产业生产效率,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结构,最后促进区

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反作用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会制约该国的国际贸易水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也决定了该地区的国际贸易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东方发达地区因受地理优势

和政策优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也刺激了该地区的对外贸易程度。这说明区域经济发

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贸易,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同时,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该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增长了该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改变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如何利用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正、反作用,制定促进区域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策略,为地方经济服务。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应该从平等化机会、产业结构优化和

加大人力成本等措施,通过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实施平等化的国际贸易机会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经济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税收政策,物流水平

差异都非常明显,这就必然会影响对外贸易。国家层面上应该制定平等化的税收政策和刺

激政策,各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资本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对外贸易创造均衡化发

展的政策,创造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环境。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的国际贸易机会明显比

西部多,国家应该加大中西部资本投入,创造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一样的外部经济环境,

为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创造平等化的贸易机会,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中国经济正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局部地区还只是用廉价的劳动力和低廉的土地

作为牺牲代价,产业结构单一且不合理。随着我国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树立,有必要调整

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东部经济发达地方也应该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资本的使用率。中西部地区应该加大资本投入,以工业化进程为目标,实现

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做好优化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从农业大省向工

业大省转变,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大交通、电信等基础建设。

3.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以廉价劳动力和富余资金为代表的增长模式,而应该考虑或

加大其它经济要素,加快经济的再次腾飞。人才的重要性是任何高技术企业的核心力量,

只有拥有高技术人才,才能实现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想让企业走出去,就

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大

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通过人才创新来加快对外贸易。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摘要 本文从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出发,然后结合区域的“城市性”视角,重新理解城市化的深刻涵,并提出了两条城市化道路:一是人口转移型城市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最后从中国的国情从发,总结出如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是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键字:城市化;区域的“城市性”;新型发展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现状 在2013年末中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3.73%,虽然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但是仍有约6.5亿农村人口。将来,根据有关专家的推算,中国将来人口的峰值是达到15亿,达到高峰以后人口就开始逐步递减了,即使中国的人口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按照城市化65%的城市化来算,那个时候农村还有5.25亿人口,但是这种大趋势是清楚的,现代化体现在城市化,使全体农村都能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此外,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样的,城市化也应该走新型道路。但是近十年来,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看,什么是新型城市化道路,如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严格讲来并没有搞清楚,而城市化却在政府主导下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病”。因此,搞清楚什么是新型城市化道路,慎重地选择我国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大问题。

二、城市化的含义与区域的“城市性”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涉及人口、地理、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关于城市化的含义,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可以说,城市化是相关学科都极为关注,而含义或定义又最不统一的概念。 人口学给城市化的定义,流行的是美国人口学家威尔逊主编的《人口词典》的解释:“人口城市化即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的现象。”显然,他们强调“人口城市化”。也有的人口学家直接用“城市化”替代“人口城市化”,如美国著名人口学者赫茨勒就这样说:“城市化,就是人口从乡村地区流向大城市以及人口在城市的集中”。 经济学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城市化,强调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口和劳动力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比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指出,“过去一个世纪的城市化,主要是经济增长的产物,也意味着劳动人口,从而从属人口向城市转移,这种转移又转而意味着经济投入的增长。” 在我国,199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对城市化给出这样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不仅突出了农村人口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城市型转化,而且还强调城市的不断发展完善,既着眼于农村发展,又着眼于城市发展,是综合性的城市化定义。 上述对城市化含义的几种经典表述,反映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学者处在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国度而对城市化涵的认识,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城市化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城市化深刻涵的认识也应该不断丰富。上述几种经典表述,是对

经济学毕业论文重点

韩劲老师: 1.环京津贫困地带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某地区为例 2.消费政策对GDP拉动的影响分析——以某地区为例 3.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边缘化问题研究 4.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茶叶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5.河北省沿海地区经济竞争力分析 陈安国老师: 6.XX省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7.XX市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能源开发状况调查 8.河北省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探索 孙丽欣老师: 9.农村环境保护支付意愿调查研究(调研报告 10.农贸市场与超市蔬菜价格的比较分析 11.大学生家教市场调查分析 12.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以XX大学为例 左娜老师: 13.河北省新农村规划和新民居建设调查 14.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河北省农业发展分析 15.河北省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16.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17.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 高伶老师: 18.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基于某学校的调查 19.XX市旅游市场价格歧视调查分析 20.电信价格套餐的经济学分析 21.校内复印打印市场与校外比较分析——以石家庄经济学院为例 22.城市水价调查研究(调查报告 23.节能减排的经济学分析 24.政府为什么对出租车进行价格管制:一个基于微观经济学视角的解释 25.XX旅游市场价格无序竞争的经济学分析 于振英老师: 26.XX省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评价 27.某地区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28.某地区某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与机制探讨 29.XX地区生态足迹研究 30.XX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分析 31.新农村呢建设框架下的乡村绿色工业发展研究 牛晓耕老师:

区域经济学论文精选版

区域经济学论文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飞地经济模式 摘要:飞地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主要是将政治意义上的飞地概念引入到经济领域,分析两个区域在资源禀赋和发展差异较大的背景下两者如何各取所长,达到双赢的一种发展模式。本文从飞地经济理论产生背景及其理论渊源出发,通过分析其基本特征和产生条件进而揭示出飞地经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飞地飞地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聚集效应 一、飞地经济产生背景及原因 1、背景 飞地经济”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与原来区域在空间上相分离,内容上相互联系的地区。具体而言就是在推进工业化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甲地招入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隶属乙地的工业园区,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飞地经济”并非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区域协作形式,早在十五世纪欧洲进行殖民掠夺时就已产生,只是当时没有“飞地经济”这一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史足以说明这一点,可以说西方殖民主义者是最早“飞地经济”的实践者。我国内地最早出现“飞地经济”这一经济术语始于2004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20多年,主导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导致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并存。东部沿海的经济高速发展与“塌陷的”中部、落后的西部以及背着“包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巨大反差。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战略,这使得沿海城市或区域成为国外企业的海外飞地,飞地的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不长,在一定程度上与内地经济缺乏密切联系,同时还频频遭到国外对华的贸易报复,最终给当地及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原因分析 按飞地形成的原因,可分为: (1)型。该类型是“飞地经济”模式的最早表现形式,以永泰县建立马洋工业集中区为代表。它不仅探寻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更是探寻了一种平衡各行政区域间利益的方法。

区域经济硕士论文提纲范本参考

区域经济硕士论文提纲范本参考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区域经济硕士论文提纲范本参考》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 写作论文必须要先写论文提纲,但论文提纲格式很难有一个通用模式,以下是搜集的区域经济硕士论文提纲范本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区域经济硕士论文提纲一 摘要 5-6 Abstract 6 1、绪论 9-1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9 1.2 文献综述 9-11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0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0-11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及创新点 11-12 1.3.1 研究方法 11 1.3.2 本文的框架结构 11-12 1.3.3 论文创新点 12 2、区域经济效应分析 12-17 2.1 区域经济政策的选择 12-13 2.2 区域经济政策的效应 13-17 2.2.1 调节资源配置 13-14 2.2.2 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 14-15 2.2.3 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 15-16

2.2.4 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16 2.2.5 加快区域社会进步,振兴科技、教育和文化 16-17 3、融资租赁业运行与经济意义 17-20 3.1 融资租赁及其特征 17-18 3.1.1 在合同期内,所有权未发生转移 17 3.1.2 租赁物由承租人进行选定 17-18 3.1.3 在合同期内,禁止由于单方面原因而解约 18 3.2 发展融资租赁的经济意义 18-20 3.2.1 有利于加快企业乃至国家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18-19 3.2.2 有利于进一步利用外资,弥补本国建设资金的不足 19 3.2.3 可以较好地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拉动投资需求 19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2 专业简介: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于2006年经硕士学位点同意,2007年开始在经济学院招生。该研究方向具有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学科研究方向带头人朱舜教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累计科研成果250余万字,其中出版《县域经济学》、《行政区域经济结构与增长》等专著、教材18部,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与获省厅级以上课题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各10余项。导师组成员近三年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上发表有学术影响的论文8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区域经济学硕士点为省级重点学科。 一、培养目标 1.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牢固地掌握政治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工作能力;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科学作风。 3.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重在应用能力的培养。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学年。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作结业处理;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期限,须由硕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后,最多可延长一学年。 三、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四、培养方式 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一年级以教师讲授为主,二年级逐步从教师

广州区域经济学论文

1.试以广州为例,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谈谈广州市在金融危机和后亚运时代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与区位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二.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 广州是我国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广州又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交通门户枢纽。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也是世界大型航空枢纽机场。广州港是华南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广州信息港是全国电信和互联网三大节点、三大国际出口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中心大港,广州历来是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主要门户和窗口,故称“千年商都”。明清长期锁国,唯广州一口通外,富称“天子南库”。新中国建立以来,广州一直为祖国“南大门”。自1957年起,我国每年春秋两季专门在广州举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称“中国第一展”。从2007年第101届起,“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会址现所在地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先进的国际会议展览基地之一。2008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169家在广州投资。 三.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广州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稳定作用初步显现,对广东经济平稳运行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广州像沿海各大城市一样面临严峻考验。但是通过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三大需求协调发展,广州经济在冲击中站稳了脚跟。 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广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看,出口“腿长”、消费和投资“腿短”的格局已经改变,2008年1月至11月,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出口总值增长15.2%。三者预计全年将分别迈上3000亿元人民币、2000亿元人民币和400亿美元新台阶,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初步形成。危机的来临对传统、落后产能形成“倒逼”态势,善于应变的广州人把危机看成了调结构、促产业升级的良好契机。 以亚运为契机,2008年,广州市相继出台了《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以及节能减排、小火电关停等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调整结构的力度,引导低附加值生产加工环节,纺织、服装、五金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2021年区域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欧阳光明(2021.03.07)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五年九月毕业二十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 区域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在区域经济合作下培育国家竞争优势研究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中日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治理模式研究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区域经济法制规制研究 从区划经济到区域经济 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APEC的发展 区域科技创新与吉林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 民营企业、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增长间互动关系分析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香港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定位 城市经济区域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优势论与我国参与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增长极”理论影响下的我国西部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地理的结构演进与思维特征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 中国财政分权机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效应 主导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大成集团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研究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国内新兴财经报纸区域经济报道研究 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 成都市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战略与对策研究 博弈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运用研究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云南乡村区域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区域金融的政策选择——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金融政策选择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 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评价与应用 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重庆三峡库区腹地经济合作的构想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公正探析

大学毕业论文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参考范文

大学毕业论文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参考范 文 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参考范文管理学简述文,观众们跟着一起看 看吧。 选题依据:黑龙江省是新中国解放最早县市的省份。50多年来, 黑龙江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艰 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 文明富庶的北大仓,成为欧洲联盟重要的有望成为商品粮基地,黑龙 江省经济总量已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黑龙江省人均国内总额仍然很低,与先进省区相差无几差距较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现状、提高生 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加快经济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将社会十 分模棱两可。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如果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质差、人才资源有限且耗费严重、生态日趋恶化的 市场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不或许持续蓬勃发展或持续不够。黑龙江省 应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宏观经济形势质量;建立与经济 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调控和环境保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 发人口资源。只要黑龙江省坚持经济与社会严守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本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可行 性论述:党的xx持之以恒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全面性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 以人为本,服务于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要服从和人们自身的生存和发 展需要。现在黑龙江省面临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 城市(地区)提供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因此,清楚地认识齐齐哈尔市 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障碍,采取适宜的措施,并使经济发展与人 口再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灵活运用相沟通协调,齐齐哈尔市保 证黑龙江省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拟采用所列换用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并重相 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

区域经济学论文1

摘要: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在阐述工业区位选择的过程中,系统分析了工业的合理布局。本文对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进行了分析、评价,所分析的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聚集因素等区位因素也是决定工业空间分布的几种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它既适应了我国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背景,所揭示的区位规律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而这一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韦伯;工业区位论;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集聚因素区位是某事物占有的空间位置、场所,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探讨的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 般空间法则]1[ 。韦伯(A.Weber)是德国经济学家、工业区位论的创 始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在上个世纪初创立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我们现代的区域经济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一、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产生的背景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他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一书,提出了著名的“杜能环”,解释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规律,但尚未涉及工业区位分析。19 世纪中期以后,西欧资本主义出现了空前繁荣,特别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促进了钢铁、机械、纺织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运输业的发展, 使工业布局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减少。另外,自由竞争作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大特点,统一的市场给资本家提供了平等的竞争场所这样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利润, 企业置于什么位置能降低 生产成本, 这成为当时经济学家研究的中心]2[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韦伯的工业区位论问世了。韦伯( A . Weber) 分别在1909 年和1914 年发表了两部研究工业区位论的著作, 探讨了工业分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从而创立了现代工业区位论。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为了分析工业区位的形成并建立自己的体系,韦伯首先引用了“区位因素”(Standortfaktor )这个前人用过的概念。根据他的解释,区位因素是指一个地理点上能对工业生产起积极作用和吸引作用的那样一些因素。在推导他的区位理论时,排除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区位因素,认为只要考虑到原材料、劳动力和运费就足够了。同时,可以把原材料费用和地区差异纳入到运费之中。这样,决定区位就取决于劳动力和运费。韦伯正是从对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再把积聚因素考虑进去,对工业区位分布进行分析和变换。 (一)寻求吨公里最低点。 韦伯研究了运费对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他认为要达到工业生产取得最低成本的效果,首先要寻求吨公里总和的最低点,因为运输费用与吨公里总和是成正比例的。而费用差异的产生除了距离以外,还和原材料的特性有关。后者往往会对工业区位的选择产生决定性的意义。为此,韦伯根据原材料在生产中的特性,采用原材料系数(Materialindex ),以此论证运输费用对于工业布局的影响。原材料系数由下式计算: 制成品总重局部性原材料总重 原材料系数

新区域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书报告: 区域经济学入门之安虎森与其《新区域经济学》 李盼盼 一、《新区域经济学》简介 安虎森所着的《新区域经济学》(第三版),发表于2015年。安虎森团队所着这本书可以作为区域经济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入门读物。 虽然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是经济活动空间差异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但区域经济学寻找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空间差异的问题。因此在研究区域经济现象时,常常会做出同质性、偏好相同以及短期内生产技术(投入产出比)不变的假设,所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 1、块状区域之间的非均衡力及循环累计因果关系 非均衡力 2、块状经济的重要特征 第一、经济系统中由市场接近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形成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 第二、区域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导致经济活动的空间差距,由于形成了循环累积因果链,因此在外生力量消失后,这种过程仍在进行。 第三、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意味着生产要素的聚集,而生产要素聚集与否所决定的是采取何种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故发生质变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量变是指某种经济增长模式下的资源重新配置和结构调整问题。 第四、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不知何种缘故,历史上选择了某种产业分布模式或发展路径,那么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已经适应这种模式或路径,紧紧黏上了这种模式或路径,要改变这种模式或路径需要很强的外生冲击。 第五、人们预期的变化以及政府的示范作用对经济增长路径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见下图,块状经济的战斧图。 聚集力 分散力:市场拥挤效应 市场接近效生活成本效本地市场放大效

我的区域经济学论文

统筹城乡发展 系别经济系 专业名称经济学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10月25日

统筹城乡发展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以牺牲“三农”利益来发展城市及其产业的政策,结果使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了目前城乡关系的对立,制约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工业化的发展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即依靠农业积累建立工业化基础的初级阶段、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中期阶段以及工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后期阶段。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工业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产业,经济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不再需要从农业吸纳资本等要素。此时,农业与工业应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与权利,并接受工业部门的“补助”,使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全面落实发展成为必然,因为统筹城乡关系,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对“城乡统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自己家乡的一些问题对“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写下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城乡统筹公平机制二元结构 对城乡统筹的探讨并不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产生的。人类社会的两次分工,把城市从广大的农村中分离出来,但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城市和农村是两个平等并存互补的社会体系,城市和农村无多大差别;进入产业革命时代,机器的普遍使用,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集聚效益、规模效益和极核增长力,城市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城市统治农村和城乡对立的局面,造成了城乡间的差距的深化,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全面发展。为了建立和谐平等的城乡关系,城乡统筹课题的研究得到了产生和发展。 城乡统筹是一项巨大的系统的任务,基本含义是要打破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从制度上和机制上把城乡和机制上结合起来,将城乡置于同一层次上谋划统一协调的发展。根本目的是消除城乡分割体制,促进城乡生产力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城乡一体化。它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化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 一.文献综述 张望、铁明太副教授等关于中国特色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研究已经相当到位。他们大概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给出详细的解释。一是在原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概括。二是较系统的构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平机制建设,是改变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四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中国特色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五在分析完后,针对主要问题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制度安排。他们在各方面阐述的非常明确而且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而且他们在其中利用了城乡经济互动比率,对于无法量化的或数据不方便获得的指标采用定性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他们的种种建议对于解决农村的种种问题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下面结合我发现的城乡之间的问题,说一些粗浅的看法。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一些自己认为适用的方法。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范文一:区域经济发展下公路运输论文 一、公路运输的特征 首先,公路运输具有反应灵活的特征。对比其他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中车辆的运输具 有随时、任意性。不像火车以及轮船等运输方式需要固定的时间表,公路运输可以灵活的 安排运输时间。同时,公路运输能够将不同地域连接起来,节省时间。其次,公路运输具 有速度优势的特征。速度优势是运输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中、短途运输 过程中,公路运输担当着主力军。公路运输中货物不需要中途中转,并能够保持较快的运 输速度。再次,公路运输具有资金优势。公路运输的运营成本较低,无需专门的设施即可 以完成运输任务。并且公路运输的投资周期较短,能够较快回收资金。这在国家财政有限 的情况下,公路运输的优势显现出来。 二、公路运输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公路运输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连,能够帮助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一方面,公路 运输帮助增强经济发展的流动性。不同省市、不同区域的资源在公路运输的支持下,得到 更加合理的分配。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程度。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 一定程度后,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将获得提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公路运输的需求。公路运输建设成果突出,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各种便利条件,继而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与水平。另外,公路运输将带动我国其他不同产业的深度发展。例如,我国的汽车制造业 在公路运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汽车制造业不断适应公路运输发 展的要求,不断加强汽车安全性、创新性的相关研究,提高了汽车制造业的质量,使该产 业得到更高端的发展机会。 三、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区域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不通过国家所致 力于发展的内容之一。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在一定地理 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公路运输的要求逐步提升。公路运输凭借 其自身的优势,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公路运输拉动相应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公路运输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带来发展的新鲜动力。不仅改善了公路周 边的人口结构,还重新分配了相关的产业布局。公路运输的顺利推进改变了一个区域内封闭、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了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其次,公路运输促进相 关地区的就业活动。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还体现在区域内人口的就业方式上。公路运输需 要良好的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在此情形下,公路建设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随之,相关地 区的人员参与到公路建设当中来,增加了人口的就业率,从而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再次,公路运输能够优化区域经济的布局。公路建设通车后,能够使相关地区的经济布局 发生变化。调节好传统的产业结构,带来新鲜的产业结构,丰富了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例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 域 经 济 学 作 业 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域空间相互作用关系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它对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变化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能够使相关区域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拓展发展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又会引起区域之间对资源、要素、发展机会等的竞争,并有可能对有的区域造成损害。 1、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需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第一,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从根本上讲,只有区域之间具有了互补性,才有建立经济联系的必要。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与互补性成正比。 第二,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即区域之间进行商品、资金、人口、技术、信息等传输的可能性。一般地,可达性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越长,进行经济联系就越不方便,为此的投入也会增加,因而,可达性就差;反之,可达性就好。二是,被传输客体的可运输性。可运输性与被传输客体的经济运距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受经济支付能力、时间、心理等方面的限制,各种商品、人口、技术等的经济运距是不相同的,亦即它们的可运输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被传输客体的可运输性越大,则可达性也大。三是,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如果区域之间存在经济保护壁垒、文化隔阂、政治和社会方面的矛盾或冲突,那么,可达性就差。反之,区域之间各方面的关系良好,那么可达性就好。四是,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交通联系方便、通畅,则可达性好;否则,可达性差。总之,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与可达性是呈正向关联的。 第三,干扰机会。这是指两个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其它区域的干扰。因为,区域之间的互补性是多向的,亦即一个区域可以在某个方面与多个区域同时存在互补性,它究竟与哪个区域实现这种互补性,取决于它们之间互补性的强度,强度越大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及程度也就越大。从中也可看出,由于干扰机会的存在,有互补性的两个区域之间也不一定就能发生相互作用。 总而言之,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首先要存在互补性,可达性好,并且没有干扰机会或干扰机会的影响小。 2、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 区域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可以通过实地对商品、人口、技术、信息等的传输量进行调查而进行测算。另外,也可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式来估算。

浅谈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毕业论文

浅谈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 在现代经济体中,金融已经日益发展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数量、质量已经逐步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将研究目标重点放在了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上,即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具体关系,以调节各地区金融、经济的差异化。本文首先从比较法入手,探讨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理论发展,接下来重点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而介绍了我国金融发展区域化的特点及其相应表现,最后,对比欧美国家,吸收其发展经验,介绍了我国在应对金融区域化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从而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金融区域经济相互关系完善措施

目录 前言 (3) 1、国内外关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探讨 (4) 1、1国外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 (4) 1、2国内关于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 (6) 2、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7) 2、1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7) 2、1、1区域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本的形成 (7) 2、1、2区域金融发展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资源配置 (8) 2、1、3区域金融发展具有引致其它资源要素流动和聚集的作用 (8) 2、1、4区域金融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合作 (9) 2、2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9) 2、2、1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决定区域金融运行及其效率 (9) 2、2、2区域金融创新环境能够影响到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10) 2、2、3金融资源的跨区流动受市场化进程区域差异的影响 (10) 3、我国经济领域的区域金融化 (10) 3、1我国区域金融化的特点 (10) 3、1、1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主要表现为金融总量的差异 (10) 3、1、2政府干预现象严重且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未彻底变革 (11) 3、2 区域金融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2) 3、2、1从金融总量上观察 (12) 3、2、2从金融结构上分析 (12) 3、2、3基于金融效率的对比 (12) 4、针对区域金融化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13) 4、1欧盟国家应对区域金融化采取的政策 (13) 4、2美国区域金融政策 (13) 4、3借鉴经验,我国应该采取的战略 (14) 4、3、1发展专门的基金工具,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14) 4、3、2提供完善的制度基础 (15) 4、3、3建立严格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15) 5、结论 (16)

区域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 区域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在区域经济合作下培育国家竞争优势研究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中日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治理模式研究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区域经济法制规制研究 从区划经济到区域经济 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APEC的发展 区域科技创新与吉林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 民营企业、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增长间互动关系分析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香港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定位 城市经济区域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优势论与我国参与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增长极”理论影响下的我国西部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地理的结构演进与思维特征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 中国财政分权机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效应 主导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大成集团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研究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国内新兴财经报纸区域经济报道研究 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 成都市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战略与对策研究 博弈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运用研究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云南乡村区域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区域金融的政策选择——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金融政策选择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 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评价与应用 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重庆三峡库区腹地经济合作的构想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公正探析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问题的实证研究(1978~2004) 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盐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选题原则说明: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654个)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从安徽市场看扩大内需的途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 ★现阶段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改革探讨 ★论优化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意义 ★论“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 ★论当前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 ★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对我国银行业控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理性思考 ★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解决的对策 ★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初探我国有机农业产业化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计算机软件业反垄断的经济学研究 ★论市场机制对我国医疗行业体制改革的意义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论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理论差异分析 ★论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风险 ★我国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影响分析 ★论如何避免城市流动人口低收入的代际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安徽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原因与对策分析 ★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布局研究 ★安徽省城市能源消费问题及对策 ★基于DEA的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城市化对经济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现状与对策分析 ★粮食种植面积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分析——以安徽、江苏两个样本为例 ★安徽省各地区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DW统计量小样本分布的Montercarlo模拟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发展战略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开题报告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 开题报告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开题报告 选题依据:黑龙江省是新中国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来,黑龙江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 了文明富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 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黑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仍然很低,与先进省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现状、提 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加快经济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将 十分尖锐。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如果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质差、资源有限且耗费严重、生态日趋恶化的条 件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持续或持续不够。黑龙江省应积极推进经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调控和环境保护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口资源。只要黑龙江省坚持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才能使本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可行性论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们的 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现在黑 龙江省面临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城市(地区)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因此,清楚地认识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 的优势和障碍,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再生产、资源

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证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黑龙江省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概述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拟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对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10年09月25日—2010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10年03月01日—2010年05月1日在黑龙江省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10年05月02日—2010年05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10年06月01日—2010年06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10年06月08日—2010年06月15日

区域经济学论文

院系:国际教育学院班级:国际商务096班姓名: 学号: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合作增强了区域间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不同地区能够得到共同发展。但这种增长方式仍然是以粗放型方式为主,是以无计划的利用环境资源而换来的。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继续飞速发展,其与自然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会日益尖锐。一方面,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另一方面,资源环境遭到破坏后,经济赖以飞速发展的基础减弱,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要平衡两者,达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简述、特点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包括整体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个体系,是完整的,子系统的不协调会限制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整体系统也要控制子系统,实现共同的目标;公平性:只有做到公平,当代人才能获得和后代人同样的发展机会;动态性:整个体系当中的子系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要注意子系统的协调;效率性:因为效率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把效率性作为重要特征;可控性:在整个体系的运作当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体系造成影响,这就需要调控来保证整个体系的顺利进行;地域性:区域发展并不平衡,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地域特点。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 2、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一是重复建设,这不仅出现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置全局性资源浪费、生产能力过剩而不顾,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这不仅抑制了地区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丧失了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