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世纪金榜高中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 标准仿真模拟卷(三)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世纪金榜高中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 标准仿真模拟卷(三)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世纪金榜高中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 标准仿真模拟卷(三)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考标准仿真模拟卷(三)

(分值:100分)

第Ⅰ卷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北京(约北纬40°)一住宅小区规划示意图,图2为专为高层楼房开发的阳台壁挂式太阳能原理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小区住宅楼的布局呈错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通风

B.采光

C.地价

D.美观

2.现在,大城市中住宅楼多建设高层楼房,主要是因为( )

A.地价高昂的需求

B.保护环境的需求

C.住宅节能的需求

D.增加人口密度的需求

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

置”现象。读图,完成3、4题。

3.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

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4.为缓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农村地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

B.鼓励城市人口大量移至农村

C.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D.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2015年8月23日,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发展纲要公布,京津冀将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首都北京被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读京津冀地区城市联系和产业规划图表,完成5~7题。

5.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的依据主要是( )

A.城市化水平

B.产业基础

C.人口密度

D.交通条件

6.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北京城市功能过于全面

B.促进河北城市化水平提高

C.减轻北京交通拥堵改善环境

D.解决河北劳动力就业问题

7.下列城市中,服务半径最大的是( )

A.石家庄

B.天津

C.张家口

D.廊坊

德国“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

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该系统代表了“径流零增长”的排水系统设计新理念,其目标是使城市范围内的水量平衡尽量接近城市化之前的降雨径流状况。读图完成8、9题。

8.碎石填充渠的功能是( )

A.提高管道排水速度

B.防治地下水污染

C.保护排水管,防止断裂

D.蓄积雨水,增加下渗量

9.该系统对城市的意义是( )

A.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B.使城市水循环自成一体

C.减少了降水时地表径流量

D.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北京时间2015年9月28日11时11分,中国留学生小

李在美国东部欣赏到了21世纪以来视直径最大的红月亮

(本年度“最大最圆的月亮”与月全食叠加的天文现象)。

据此回答10、11题。

10.“最大的红月亮”出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白昼在变长

B.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地球的公转速度减慢

11.“最大的红月亮”出现时,某乘客恰好走出北京南

站,下图是当时该乘客在北京南站拍摄的照片,此时列

车行驶的方向是(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22分)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地表形态。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

(1)据图推断乙半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依据。(4分)

(2)描述图示半岛聚落空间分布特点。(4分)

(3)指出第四纪乙半岛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8分)

(4)分析甲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

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金鸡纳树,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不喜强光、不耐旱涝,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冬暖夏凉、全年无霜、年降雨

2020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1)

第9讲 常见天气系统 考点一 锋面与天气 1.锋面的形成 (1)气团:图中A 为暖气团;B 为冷气团。 (2)锋面: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补充点拨 降水的条件 足够多的水汽、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中的凝结核。 2.锋面的分类 读“冷锋与暖锋天气示意图”,完成问题。 (1)冷锋 图中将要经历冷锋过境的是B 地。冷锋形成的原因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2)暖锋 图中将要经历暖锋过境的是D地。暖锋形成的原因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3)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例如江淮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 拓展延伸江淮准静止锋与昆明准静止锋 3.锋面的天气 温馨提示锋面控制时不一定产生降水,主要看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如北方春季沙尘暴天气就属于冷锋天气,但因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没有形成降水。 4.锋面性质的判断方法 (1)把握本质:看谁主动。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即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即为暖锋。从锋面移动的方向看,冷锋向暖气团所在区域移动,暖锋向冷气团所在区域移动。 (2)掌握方法:三看。 一看符号:如下图,注意符号标在锋面前进方向的一侧。箭头表示锋面的移动方向,实际表达中要去掉。

二看雨区:冷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后(狭窄区域),暖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前(宽阔区域)。 三看气温、气压变化:锋面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是冷锋;气温上升,气压下降的是暖锋。 考向一结合统计图判断锋面的类型和天气 (2015·全国文综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根据图示可知18~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18~19时。第2题,此次强沙尘暴是冷锋引起的,其经过时冷暖气团在该地相遇,气温水平差异增大,A错。锋面两侧气温、气压差异显著,水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袁冬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教案。 3、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三轮策略调整为两轮,其中一轮不变,时间适当顺延,一轮中体现二轮的专题思想,二三轮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1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2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1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2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3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4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四、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5篇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5篇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一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提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知道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乘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是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从高三开始,同学们进入了全面复习的阶段,首先面对的就是第一轮复习,怎样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是高三同学最关心的话题。根据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在此给广大2010届考生提供以下几点参考: 一、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储备不足,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出现障碍。因此,一轮复习时应力争不漏知识点。 强化基础的有效做法有: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对每天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后应及时理解、记忆,尽可能照顾到所有的细节。在完全理解、及时记忆的基础上,做一些巩固练习。 二、关注地理重点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 地理学科自身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地理时事热点、焦点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如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地理科学前沿问题、时事热点问题等。我们在复习时,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关注时事,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随时查阅地图,搞清事件发生地点。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三、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很多同学理解能力较强,做客观性的试题可以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往往得不全。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那么怎样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呢?我们的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不论是记忆、思考还是表述都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千万别指望等高考前最后阶段来纠正自己不规范的语言表述习惯。 四、充分利用地图,训练读图、析图、绘图和计算技能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和考试说明对地理能力要求的阐述来看,除提取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能力要求

[其他论文文档]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方法的探究

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方法的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不能吃透知识点,经研究发现这种情况的发生存在诸多原因,其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高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障碍专门讨论活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活动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量的运用活动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深入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逐渐走出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而且,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活动教学方法成为教师在地理教学运用的主要教学模式,能够确保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见解。 一、影响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高中生的态度虽然显现出很冷静或者严肃的状态,但学生始终都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不愿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与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质量效果就会较差。在高中阶段,学生会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同时也会提高自我价值。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如学生不会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但也不会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指导,只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地理知识,导致地理知识水平低。另外,长期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学生与家长都没能正确理解地理知识的重要,不注重地理活动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地理知识较差。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具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只注重所讲的教学内容,不重视教科处之外的教学活动,导致了教学质量的降低。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通常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给高中生传授地理知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积极性的降低。这也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新课改下有效实施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制定活动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地理课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

2020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 高三地理备课组 高三复习是对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强化与巩固,是完善素质,提升内涵,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高中知识,培养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学生由学科知识变成高考分数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下面就我们地理备课组后一阶段的计划及安排做一个介绍。 一、教学计划

二、典型课型 (一)专题复习课 1、基本格式 专题复习重点在课堂,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专题复习课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构建;例题精选精讲;习题精选精练;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等几个基本环节。不同类型的专题复习课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专题复习课的研究和实践是高三地理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内容。 2、专题复习课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前教案的准备 ●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准备 专题知识通过梳理让学生形成知识树,教师应将分散在地理八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其中应重难点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晰。如讲城市专题时应将必修下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作用及地域形态、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化过程及问题,选一教材中城市的功能分区及成因分析整合在一起。 ●课堂例题和课后习题准备。 例题选题原则是紧扣考点,帮助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高考题为主。课后习题选题原则是少而精,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运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中突破重难点 ●追求效率,注重能力培养,力图形成学科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所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断、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种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高考文综试题提供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供提取和分析,不断减少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些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如讲城市专题时,除了建构城市知识树之外,应重点将城市区位因素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透彻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城市为什么会兴起,为什么发展。 ●有的放矢的精讲 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疑惑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如上述城市专题精讲区位因素及城市化过程。小结时注意专题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3)课后习题训练 必须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能批改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集中讲评;不能批改的作业可以由科代表在班内分小组搜集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统一讲评。 (二)讲评课 1、基本格式 二轮复习中的讲评课主要是考后试卷评讲,其基本流程应包括:课前的充分准备;讲评过程的把握;讲评之后的反馈。 2、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讲评前充分准备 ●及时批阅,讲究时效。试卷应在学生对试题内容和答题思路没有忘记前批改完,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试卷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前统计,有的放失。批阅完后,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统计包括评价试题难易程度、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考查类型(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学生答题情况(各题得分率、学生卷面情况)等。 (2)讲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题的讲评应避免从头到尾的讲评,可根据情况,对统计中普遍的错题精讲、细讲,对试卷上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同一类题一起讲,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合题的讲评应注意统计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不同的错误应有不同的讲评重点。如知识不够全面、扎实时,讲评时应重点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慎造成失分的情况应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 ●讲评过程的关键是知识的梳理和拓展及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如在作答等高线图中求坡度的问题时,一般在同一幅图中,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就可判断,但在不同比例尺、不同等

《世纪金榜》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晚练33Word版含解析

晚练 33 1.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__①__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__②____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2)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__③__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__④__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__ ⑤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⑥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解析】选A。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1)第①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动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应该用“必须”。(2)“只有……才”和“只要……就”:“只要……就”表示条件非唯一。

“只要”强调的是必要条件,即“就”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只要”的条件是必备之一,但不是唯一。“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即“才”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就必须做到“只有”的条件,且条件往往是唯一的。句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应为必要条件,所以选“只有……才”。 (3)句中有“将”字,表明前面说的“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只是一种假设,因此,第⑤空应填入表示假设关系的词语“如果”。第⑥空后的“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是在前面的“小得多”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小”的程度,前面有明显的递进关系,因此,第二条横线处应填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甚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他的获奖充分证明:一个作家只有立足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生活,写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才能获得世界的认可。 B.对于机器人是否比人类聪明,未来是否可能替代人类,假如机器人产业完全替代人类生产,人还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来合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C.把研究方向聚焦在威胁人类生命乃至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防治上,把目标定位在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上,加上大团队合作,这些为青蒿素的发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D.国家林业局着手编订《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计划在2016年至2050年间,完成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西南、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六大储备林建设基地。

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课外地理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和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史地组邹春华 摘要:当今,研究性学习方式中的课外教育实践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校作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在课外教育实践方面以地理课题组为突破口,加强 了对此的研究工作。课题组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提出了以专题 研究性学习为主的高一学生地理研究性活动课程。本课题将依据学生特 点,并依托我校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瑶里开展“关注科学、关注自 然、关注生活”的专题调查研究活动,以使研究性学习中的课外教育实 践课程顺利进行。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外地理教育实践基地 活动课程是以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中学地理活动课程既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又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领域。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自信、毅力、灵活等品质。为了培养新时代的中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很有必要进行地理课外活动。 1.国外课外地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理教育的发展受到新教育理念的影响,开始重视“户外教育”(这里指校外教育)。美国的中学地理教育强调对“真实问题”的学习,即以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作为学习主题。英国中学的主要做法是带领学生开展商业(工业)点布局调查、植被普查、天气观察、考察生态农场和自然保护区或地质博物馆等活动,强调“在实地感受和了解地理环境”。德国在国家公园(也有植物园)等合作建立自然地理学习中心。新加坡教育部则制定有关

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1

地球与地图复习资料(1) 本节内容:地球与地球运动(上) 提纲:重点为地球的基本知识,难点为时区和区时地方时以及地球运动 一定义:地球(初中课本上的定义) ●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椭圆形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庐山起义(6371)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 ? 都交于南北极,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东经向东越来越大,西经向西越来越大,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且都能够平分地球。 特征:长短相等是半圆,大家相聚在极点。条条经线都相同,南北方向它来定。度数西加字母W,度数东增E就留。东西半球分界线,二妞六姨分两半。小小为东大大西,度数符号要牢记。 2:地球上的重要经纬线 经线:A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B 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C 180°经线 纬线A赤道(穿越那些国家和地区)B南北纬30°(北纬30度行)C 回归线(23°26′)D 极圈(66°34′)F南北纬60° 3:经纬度判断(现场画图) 东西经,南北纬(判断有什么样的特点)

4:经纬度定方位 A 一横一竖定地点,B一点在另一点的什么方向(定位)比如45E在哪个半球? 165°E在哪个半球?10°在哪个半球?10°W在哪个半球? # 越往北度数增加的是北纬,越往南度数增加的是南纬。(南北纬判断) # 东西经判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的是东经,从右到左逐渐增大的是西经。 5 时区全球时区划分,划分标准每15°一个时区,以所在区的中央经线为标志。(多少个时区,划分标准是什么?)(现场画图,掌握技巧) 区时就是每个时区的地方时,比如东八区区时是东经120°上的地方时 地方时是每个地方所在经线上的时间,但为了计算方便和应用方便而用区时作为评判标准。地球运动:自转(以地球的中轴线为中心的运动)和公转(以太阳为中心的运动)二者都是自西向东转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交替,五带的形成(分别是哪五带?分别为什么标志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从北极看为逆时针,南极为顺时针(主要是要来判断南北半球,是基础性的东西)★6 地球自转(非常重要)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随即出现的是晨昏线问题,晨昏线的判断问题: 晨线由黑夜到白天的线为晨线表示方法有横切面和纵切面和平面图 昏线:由白天转入黑夜的是昏线 判断时与所在半球结合起来可以判断是季节的变化(春秋季分别是怎样?冬夏季节又是怎样的)——画图表示。 ★7 地球公转(非常重要):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五带的划分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a 近日点(1月):北半球冬季地球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远日点(7月):北半球夏季地球离太远最远的地方 ???为什么近日点离太阳近,而气温反而低,远日点离太阳远,气温反而高? 答:近日点(1月初)地球离太阳近,地球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但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半球多,因此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气温较低。而远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远,地球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但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南半球多,因此北半球是夏半年,气温较高。 b, 五带的划分(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几个重要纬线的认识 c,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长夜短和昼短夜长是怎样变化的,受什么的影响(黄赤交角23°26′,即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造成的,黄道是地区公转轨道面)

浅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策略和困惑.

浅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策略和困惑 吴忠高级中学孟祖灿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跃至龙门。我认为学习就是一个过程,也是一项工程,但我们注重更多的却是结果,这使得十年的苦读“浓缩”成了高中三年的回忆。而对地理的学习我认为它真正地开始于高二,在这之前的十年基本都是空白,尤其是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复习课就是上新课,所以在高二、高三这两年的时间内,地理复习基本按着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侧重于梳理和巩固基础知识的第一轮复习,因为知识点较多,相关的知识点又分散,特别是初中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由于学生年纪尚小,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地理学科在初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生的初中地理基础很差,大部分知识都已经忘记了,所以第一轮复习只能是逐章、全面、系统地复习《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辅以相关地理单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学策略主要以课本提供的知识系统为主,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进行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因此第一轮复习所用时间较长,但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虽然学生落实了很多的知识点,可是知识点之间缺乏重组,显得比较零乱。又由于不经常进行知识的联系和延伸,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表现为思维不够严谨,不能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解题时思路狭窄,思维角度少,集中于某一两点,无法做到滴水不漏。这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抓住重点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及较高的应用能力,所以第二个阶段是侧重于抓住重点、突出主干、形成网络、培养能力的第二轮复习。主要目标是:一、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加强对知识薄弱环节的突破,并对知识进行重组,形成重点知识点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联系;二、专题的突破,形成对不同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使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应遵循“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则。这是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综合为主”的要求。 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大概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以专题为主要表现形式,专题复习主要就是通过变换角度,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归纳,图文转换,纵向递进,横向迁移,重新编织所学知识,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在专题复习中注重(1建立知识框架(2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 (含答案) 课时作业 1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 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 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 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 解析: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项,都读“zhēn 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答案:C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 ..(力量)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同伴)激扬 ...(地位很高的人) ..(激浊扬清)万户侯 D.击水 ..(不平凡)岁月稠.(多) ..(击打水)峥嵘 解析: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

军阀、大官僚。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诗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的________,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________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诗人在________,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得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12-27T09:57:13.9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作者:薛丕水[导读] 从问题式教学的理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无疑十分符合当前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改革的需要 摘要:从问题式教学的理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无疑十分符合当前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本文将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对问题式教学策略进行一定的分析,以此来阐述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问题式学习,使学生尝试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地理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探究方案和对策”。毋庸置疑,基于这样的要求,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而问题式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则逐渐突显出来。因此,在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对问题式教学的理念进行一定的研究,并根据其要求实施更加恰当的教学策略,同时要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更好的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1.创设情境,优化氛围 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也就是说,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充足的好奇心。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能够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更为直观与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在这一节中,“洋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播放了一段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片段。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泰坦尼克号》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影,这部电影中讲述了一个十分动人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却又因为轮船的沉没而显得格外凄美,通过刚才这段视频,大家发现这艘轮船沉没的原因是什么了吗?”马上有学生回答:“因为轮船撞到了海水中的冰山”,我说:“不错,那大家知道沉船的地点在哪儿吗?”有学生说:“在大西洋,是英国前往美国的途中”,我继续说:“大家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事故地点周围的海域是不结冰的,那么海水中的冰山是怎样来的呢?如果不是这片海域的冰山,那么又是怎样从其他地方漂浮过来的呢?”最终,通过学生十分熟悉的电影视频,有效引出了与这节课有关的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学习意愿。 2.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从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来看,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不难发现,这一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求将学生确立为课堂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而为了使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知识探索活动。同时,在学生自主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合作性的交流与讨论,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对知识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建构,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首先,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初步的理解,然后,结合亚马逊雨林被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变化这三个案例,我出示了一些比较详细的学习资料,并让学生合作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亚马逊雨林的破坏会如何影响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是怎样相互影响的?(2)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中,自然地理要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些要素又是怎样互相影响的?(3)东北的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4)自然地理要素在空间中的汇集是偶然原因吗?接着,学生结合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行了交流讨论。最终,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学生逐渐对这一节的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3.教师点拨,综合评价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在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性的知识探索活动,教师应及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指导与综合性的评价。以此来提炼要点,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而这种方式通常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样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初步分析出事故沉船原因与洋流有关之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拉布拉多寒流南下,而这股洋流中有时会挟带冰山,加上这股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的交汇处会形成海雾,所以增加了轮船驾驶的难度。最后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轮船沉没。最终,通过这种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知识内容中。这不但帮助学生进行了更加系统化的知识理解,而且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4.组织实践,知识内化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实施问题式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尽量避免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当中,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生活化的实践。这样一来,可以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从而强化实际的教学效果。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水资源的概念,知道了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难理解,水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于是,完成这一节的教学之后,我马上布置了一个课后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对通过实地调查与网络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本地水资源的储存与利用情况。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更加辩证地分析了水资源的利用途径,并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观念。 总结来说,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于教学理念与行为都产生了重大冲击。尽管问题式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对这一教学模式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并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建明.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分析[J].散文百家(下),2019,(11):191. [2]袁凯.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2):128.

江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地理一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地理一)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 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组成。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由“地理 1 ”“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所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七个模块组成,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2005 年9 月开始,江苏省进入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一个突出的困难表现为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普遍感到教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为了贯彻落实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科学地把握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称为《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主要是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进行梳理和细化,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内容标准” ,涵盖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当中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二是“学习要求”,主要是依据各项内容标准提出的具体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涉及三个必修模块和四个选修模块中应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并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