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突破研究 以固~

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突破研究 以固~
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突破研究 以固~

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突破研究

——以固始县为例

摘要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县域”这个概念。县域经济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维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固始县经济随着2014年正式成为省直管县以来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原因,固始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有关理论对固始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理清固始发展思路,突破发展瓶颈制约来更好地促进固始县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瓶颈;固始县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 ck

--?Taking Gushi County as an exam ple

Abstract

The party's sixteen big?first?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unty".?Status of the county economy in?the?national economy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is the main?force to promote China'seconomic growth,?maintaining the?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economy.?In recent years,the economy of Gushi county?with the 2014?officially became the?province governing county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comprehensive strength?has been further enhanced.?But because of?natural and historical reasons,?the development of Gushi?still has many problems,this paper?combines?the?theory to study the?existing?problems and solutions?of Gushi?County,Gushi clarify the?development of ideas,?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restricting?to?better promote the?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shi county. Keywords:?county economy;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Gushi County;

目录

引言 (3)

一、相关理论概述 (3)

(一)县域经济简介 (3)

(二)区域经济理论 (4)

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6)

(一)县域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6)

(二)县域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7)

(三)县域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8)

三、县域经济发展瓶颈及突破-以固始县为例 (8)

(一)固始县简介 (8)

(二)发展遇到的瓶颈及突破 (9)

(三)发展对策 (11)

总结 (13)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突破研究

——以固始县为例

引言

我国经济改革最初起源于农村,随后就开始侧重大中城市。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绩,可是处在农村与大中城市之间的县域经济却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本世纪初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县域的概念[1]。自此,县域经济开始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这也是县域经济开始腾飞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截止2014年全国一共有2853个县级行政单位,随着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已经占到全国GDP的一半。是支撑我国GDP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受自然地理和历史的影响,县域之间还存在很多差异。如果按照GDP来衡量的话,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能达到十几倍。这不仅说明它们在经济指标上有很大差距,也说明它们目前还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许多中西部地区的县目前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制约,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对县域经济的研究才显得更加有必要。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县域经济简介

我国自秦朝以来,县就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单位。在秦王嬴政大一统后,开始实行郡县制。其实在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县域经济的雏形,但在农耕时代并未受到重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县域经济,是对外开放后才出现的新概念。而对于什么是县域经济,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我国最早开始系统研究县域经济的专家学者是20世纪80年代的胡福明和孙学文。在他们的观点中,国家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灯塔引导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导向和乡镇企业的依托,县域经济才能壮大发展[2]。90年代的谢自奋、玲耀初在不同方面描述了县域经济的含义:就政治方面来说,县是组成我国行政单位的基本要素之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县域经济从属于整个国民经济,属

[1]陈旭南,扩大对外开放与促进辽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党报2014

[2]胡福明,中国县域经济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于一个包括县域经济,集镇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区域性经济子系统,是按行政区划认定的区域经济并依靠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所凝聚的内在张力向外部区域扩展、渗透[3]。我国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且具有综合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4]。陈锡文把县域经济界定为一个复合的概念。他认为,从县域经济活动的地狱分布情况来看,县域经济是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复合体;从县域经济涵盖的产业来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互有包容;从县域经济所有制性质来看,及涉及全面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也涉及大量混合所有制经济[5]。陈清立足于国民经济大系统,认为县域经济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演变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县级行政区域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细胞[6]。综合来看,虽然大家对县域经济的具体定义并不一致,但大家都有一些共识,认为县域经济首先是一个以县级行政区划的地理空间,有一个很明确的区域界线,而且具有地域特色,不同地区因为历史地理文化的差异有所不同;其次县域经济具有区域经济范畴,是县城,乡镇,农村联合一体的区域化经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是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二)区域经济理论

第一,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以郝希曼和威廉姆森的论点为代表,由于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地区,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并不具备同时发展的条件,所以说均衡发展至少在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行的。而一旦一个地区拥有一些人力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会使经济在这一地区开始逐步发展,这种经济增长点的发展就会形成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但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他又会反过来促进相邻区域发展。形成极化效应和涓流效应。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会因为他的高薪酬和完善的生产环境不断吸引周边地区的资源和人才,这更加制约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物价和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向周边相对不发达地区投资。经过一定时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和发展不好的地方差异就会变得很小。威廉姆森认为不同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差异越来越大的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早期,

[3]谢子奋,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时间[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4]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对策[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5]陈锡文,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EB/OL]2011

[6]陈清,关于县域经济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术论坛2004

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就会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趋于均衡,这就是倒U字理论,也是涓流效应和极化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辐射理论。点辐射理论和网络辐射理论是东欧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的辐射理论的基础。在一个大环境中,由于自然地理很历史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很好,也有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不好。那些发展较好的地方往往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高速发展的“点”,这些“点”之间通过各种基础设施的连接组成的“轴”向不发达地区辐射。当一个“点”和相连的几个点越来越发达时,生产要素,资源和原材料就要跨区域流动重新配置,就要通过“轴”来连接,从而带动“点”与“点”之间,不同地方的联系加强,就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梯度发展理论。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的工业生产周期阶段理论主要认为:经济社会的各部门发展会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不同周期。如果一个地方的产业结构很合理,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会很高。同时,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又决定了不同经济发展所处的周期。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所以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存在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样,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制约,更多的传统产业分布在这些地区。这就形成了低梯度地区和高梯度地区。

梯度发展并不是静态的,它会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地区间联系的不断加深而不断变化。由于极化效应和涓流效应的作用,处在高梯度地方的工业取得规模后,他的利润就会逐渐减少。如此,工业企业就会选择利润更高的地方,完成高低梯度间要素的转换

第四,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和谐发展。全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与完善,一直沿着4个主要的方向去揭示其本质,力图把当代与后代,区域与全球,空间与时间,环境与发展,效率与公平等有机的统一起来[7]。

循环经济是为了达到降低污染排放,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的目的。循环经济是针对以前经济粗放发展资源浪费严重而提出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是循环经济与粗放经济的本质区别[8]。循环经济不同于以往的

[7]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2012

[8]陆学,陈兴鹏,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或者发展过后再治理环境,循环经济强调在源头对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防止在源头的浪费和污染的排放,使企业通过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利益。通过综合规划,使不同阶段的企业能够共享资源,一些企业的废物有可能成为另一些企业的生产原料,这样就会节约很多资源,而且提高了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2014年。我国的县级行政单位共有2853个,包括一些地级市下辖的区872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级市368个,传统意义的县1442个,地方自治县117个,县级行政单位的面积达到868万平方千米,大概占到了全国面积的90%;县域总人口约为9427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9.97%[9]。县,是我国的行政建制,是我国比较基础的行政单元。现代县域经济,是对外开放以后才出现的新理念,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属于区域经济学范畴。在广义方面来讲的话,它是指在一个县域范围内的所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狭义上来讲,它是指在一个具体的地域内,把县级政权作为调控的主体,用市场做导向,具有地域特色、功能齐备的区域经济,它是指我国县域的生产力总量[10]。

(一)县域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经济改革最初起源于农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和依托农业的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对我国总体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深化发展,改革从最初的农村地区开始蔓延到城镇,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表1 县域经济规模及其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0]张弢,发展县域经济新思维[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数据表明,我国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已经将近达到50%,县域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县域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增长速度逐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

表2 县域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对比

从2006年至2010年,县域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并超过全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也凸显出县域经济在过去没有得到有力的开发,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出现了赶增。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县域经济的投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而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所以县域投资的增长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图1县域和全国投资增长情况图

如图,随着全国投资的不断增加,国家对县域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县域经济投资增长的加快,一方面是因为县域经济在以前发展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起点较低;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发张放慢,对外投资受到一定阻碍,国家为了刺激经济而偏向县域投资。

(三)县域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三大产业之间的结,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封建时代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依靠农业支撑整个国家经济,农业对GDP的贡献一直都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2010年,第一产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已经下降到16%,远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2010年,我国县域工业的总产值为20340亿元,这其中县域工业产值占到了91938.4亿元。占比达到45.2%。但同时,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同期落后于全国。这也侧面说明县域经济在第三产业方面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3 县域和全国产业结构分布图

三、县域经济发展瓶颈及突破-以固始县为例

(一)固始县简介

固始县位于中原腹地,在河南省东南角,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同时又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交接地,固始县的南边是大别山山区,北边是我国三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在中部大经济圈中又分别是郑州经济圈和武汉经济圈的交叉地带。所以,固始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整个固始县版图中,南部位于山区地势较北部的淮河沿岸高出很多。南部山区中,有很多像五尖山、大洋山和萝卜山的山脉。最大的丘陵面积占全县面积的43.6%,其次是平原地带占33.6%,山区占9.2%,洼地和河道滩地占13.6% 固始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截止到2009年,在固始县南部山区中已经探测的有十几个矿点,包括金、银、铊、锌、钛等众多金属。铜矿点主要在皇姑寺、二道河和妙高寺分布。锌金属主要在皮冲和大东岭地带。无烟煤分布在杨山,五尖山地带。固始县境内还有大量煤矿存在,这些都是丰富的资源,在以后固始县经济的发展中一定会发挥重要重要助力器发展。

在交通方面,固始县集陆上运输,水上运输和航运为一体。在固始县境内有我国东西大动脉沪陕高速。此外312国道贯通东西。铁路方面宁西铁路横贯固始南部。航运上因为固始与安徽接壤,从固始到合肥的新桥机场只有不到短短两个小时。在水上运输上,淮河由西向东贯穿固始。港口一年可运输七十万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表4固始在河南省108县经济发展质量排名

如上表所示,固始县综合评价在河南省全部108个县中排名19占上游水平,其中经济发展规模结构和发展效益分别排名96,100在河南省属于倒数水平,但农业发展排名第3在省内属前列水平。发展潜力巨大,这也表明固始县经济发展中优势和劣势并存,更要认真对待研究发展的瓶颈。

(二)发展遇到的瓶颈及突破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深度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县级政府普遍缺少资金,束缚发展。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主要提供大量资源来支持城市的发展,没有重视到县域经济重要性。国家在1994年进行分税制改革,县级政府有了一定的调控能力,但与之相对应的财政,经济并没有形成支持力量。在具体的金融支持上,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偏向于城

市,都县域及农村地区的投入较小,信贷发放不足,更加收紧了县级政府的资金。

表5固始县2011和2012年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

数据表明固始县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差距越来越大,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县一级政府手中所掌握的资源十分有限,同时,固始县作为人口大县,还要保障最基本的农业发展,保障农民最基本权益。因此,固始县政府用来发展非农产业的资源更加有限。有时候不得不靠国家的各种财政补贴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二、工业基础差,城镇化水平较低。我国大部分县域工业布局不合理,存在企业效率低下,规模较小,分布较散等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主要在大城市,对小城市和县域经济提供的支持力度不够。再加上固始的自然原因,地势崎岖不平对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固始县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不高,而国家和河南省在前期一直没有对固始有很大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造成城镇化发展缓慢。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时,全县共有33个基本乡镇行政单位,但其中建制镇的数量只有8个,城镇化水平只有百分之十几,比同期全国水平相差甚远,在河南省内也低于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10.9%,比全省低7.4个百分点。2012年固始县的城镇化率达到30.5%,但仍然落后于周边县市。而2010年全国城镇化率为49.5%。严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国大多数县域经济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太大,而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在一些资源比较贫乏地理位置闭塞的地区甚至存在第二产业几乎没有的情况。在第一产业中,基础的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较少,单纯依靠劳动力的投入,技术资金落后。那些高技术,高利润的第三产业工业存在较少。

2012年固始县生产总值214.1亿元,比2011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73.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72.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67.9亿元,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比为34.3:34.0:31.7,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7.1%、44.0%、38.9%,分别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4.0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

图2 固始县产业结构分布图

表6 2012年全国三大产业结构分布图

固始县三大产业结构目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优化,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但如果和全国比较的话,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第一产业的比重在固始县三大产业结构中比重太大,严重制约了固始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第四、环境污染严重。当今,环境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虽然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付出的是环境急剧恶化的代价。在一些不发达的县,政府为了GDP,为了政绩,盲目的引进一些淘技术落后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很小,基本没有治理污染的能力。污水和黑烟一天不停地向外排放。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致居于世界前列。本世纪初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位于世界第一。在空气质量上我国PM10含量排名一直处于榜首。我国的化肥农业使用量我国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固始县农业一直占有很大比重,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存在化肥农药过度使用情况。农民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收入,盲目的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这样一来,不仅仅对土壤造成很大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对食用粮食的人们身体也会造成严重危害。固始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人们的生活垃圾没有可回收地方,没有专门的清理机构。导致白色污染严重,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发展对策

第一,突出产业集聚,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升级。现代社会,产业集聚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县域经济,要把产业集聚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工业园区的的建设,推进工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产业集群可以减少企业间的成本,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再者,产业集群可以吸引当地农民去工业园区工作,充分利用农村的劳动力优势,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县域经济聚集的趋势已经形成。国内的很多县域开始建立各种工业园区。

固始县企业“低、小、散”问题突出,分布比较分散。企业的规模过小,大多是一些微小企业,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缺乏竞争力;在城乡之间不同的行政单位,为了政绩,当地政府对本地的企业提供各种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固始县政府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利用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规划用地14.5平方公里建设了固始县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区建设时就根据当地县情形成轻工业和地方工业为主的大方向。?目前在工业园区有大大小小将近一百家企业入驻。2011年已经有二十五亿元的投入,产生了六个亿的利润。园区内工作人员达到三万。工业区内有很多当地着名企业,每年可以创收两个亿左右。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政策的激励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在产业聚集区内已经有了一批龙头企业形象,发挥榜样作用。

第二,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却十分有限。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重大决策中考量的最基本因素。目前在农用物品价格上涨,耕地逐渐减少、水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原来那种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有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固始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县。目前农业仍然占据当地经济的主导地位。固始县根据其农业大县的特殊历史原因,把农业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利用固始县特殊自然条件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全县投资建设了8个主要的粮食生产示范区。并紧紧围绕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要求,建设一批高质量农田。积极落实中央和河南省的各种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建设具有规模的养殖场,把原来在农民家中分散养殖的农禽集中到一起,使其规模化。政府加强农禽的监督,生产安全的肉食产品,打造全国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把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相结合,发挥一批农产品

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把农民、政府和企业相互连接起来,建立合作社。互帮互助发展农业经济。借助中部崛起的国家大战略,积极建设固始县农业综合实验区。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固始县现有大小水库共61座,各类池塘堤坝将近5万座,自然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修,设施老化,也不适用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固始县政府在这一背景条件下制定“一事一议”新的政策,加大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的保障和防洪除涝抗旱能力。

第三,建设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城镇化不仅能引发消费需求,拉动内需,还可以推动农村和城市的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对于县域经济来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成本,这样反过来也会促使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农村的有技术有知识的农民就转化成新型综合性农民。在产业结构转化升级过程中,他们会学到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固始县大力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对一些农村中的企业进行扶持。把互联网引进农村,借助互联网的一些优势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农村一些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进行调整。依靠农村的优势,发展与农产品相关的工业,需要很多劳动力的工业。对一些初步具有现代规模的企业,政府引导他们进行技术改造,吸引更先进的管理技术。重点发展农产品企业,组织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新兴技术、环保型产业,加快老旧产业的升级换代。固始县积极推进产城互动和城镇联动,使其有机结合,互补互助。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总结

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只有挖掘这些问题并认真研究,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在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主要以固始县为例研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相关对策,对是否适用于更大区域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 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年“6.9”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2%、11.2%、10.5%和 11.9%。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

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增长 18.4%。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 %和0.57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刘亦彪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县域(包含长沙县、望城区、宁乡县、浏阳市,下同)经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加速转型创新,县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发展的制约因素逐渐凸显,部分指标呈回落趋势,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一、县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度提升。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9.05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119.6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1067.26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302.18亿元,增长9.2%。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1.6%,比上年同期提升0.2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3年提升4.5和0.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0.1百分点。 (二)增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县域GDP同比增长11.3%,虽然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回落,但各县(市、区)GDP增速均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浏阳市、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GDP增速分别为12.3%(全市第一)、11.5%(全市第二)、11.3%(全市第三)、10.2%,分别高于全市2.2、1.4、1.2、0.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3.0、2.2、2.0、0.9个百分点。 同时,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增速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详细情况见下表)。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县域经济体系论文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县域经济体系论文 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 摘要: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测评,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体系。界定了县域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特点。应用系统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体系框架。具体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目标与定位、评价原则、评价理论依据与方法、评价的操作环节。给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为县域经济评价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县域经济理论体系评价方法指标 作为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单元,县的设置历史悠久,承载着连接城乡的重要作用。而县域经济也相应地成为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宏观与微观经济的纽带、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近年来制定的重要宏观战略之一,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科学地落实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摆在国家乃至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科学度量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县域经济评价的研究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文献[1]对县级区域经济研究内涵进行了述评;文献[2]研究了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文献[3]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驱动原理下的赋权方法,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建立了扎实的基础;文献[4]依据相关经济原理筛选县域经济评价的相关指标,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上述研究丰

富了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但关于县域经济评价理论的系统化体系的研究还较缺乏。 1 县域经济的内涵界定 目前关于县域经济的定义较多,从社会再生产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指县的空间地域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过程,是县域X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和各种运行机制构成的综合体[5];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县域内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它既包括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生产部门,也包括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等第二、三产业的生产部门,还包括财政、金融、邮电通信、信息等第三产业的服务部门和新兴产业,以及以上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6];从行政层次角度来 看,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所规定的X围为管理对象,由县级政权所领导的,在服从国家宏观管理的前提下,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经济[7];从系统角度来看,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5]。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的空间界定是以县级区域划分的国土为界,以县城为中心,以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县域经济的调控主体界定为县级政府;县域经济的产业界定虽以第一产业为主,也包括第二、三产业;县域经济的层次界定为处于国家、省、市、自治区等更高一层的经济区域中,而下面又有乡镇、村、户多层次的经济体系,具体由县级经济、乡(镇)级经济和村级经济所构成。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X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XX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X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X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食品工业、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产业以及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经济基础不牢固。全市多数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呈现出“一业或一企”独大的现象,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 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内容简述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列为重点内容,其中,与“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的是,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不应再仅仅强调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也不要再继续将重点放在几个大的区域协调方面,而是要具有新的全局观念,可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支持全国的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面。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百强县的发展做了详细的透析。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我国重点省、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有益经验。最后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地方统计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地方经济发展,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最新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pdf

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内容简述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 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 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列为重点内容,其中,与“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的 是,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不应再仅仅强调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也不要再继续将重点放在几个大的区域协调方面,而是要具有新的全局观念,可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支持全 国的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面。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然 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百强县的发展 做了详细的透析。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我国重点省、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有 益经验。最后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地方统计局、中投顾问产业 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 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地方经济发展,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 考工具。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温新建.建设山水型的城市环境[J ].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2009,(6).[2][美]I.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 ].芮经维,译.北 时代,风水文化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学术,因此有针对性地在专业院校培养风水人才,为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从而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让城市群建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张睿智,聂炎.风水文化与城市规划[J ].科教文汇,2008,(2). [4]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 2012年第·1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26期 Ja n2012 [摘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文章就发展山西长治县县域经济的意义及实施途径作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长治县;县域经济;意义;途径[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015-03 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孟烈钢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00)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处在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接合部,是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点,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长治县围绕着“一年一大步,三年一大变”的阶段性目标,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分析(一)基本情况 长治县位于上党盆地的中心,长治县辖11个乡镇(即韩店镇、苏店镇、荫城镇、西火镇、八义镇、贾掌镇、南宋乡、西池乡、东和乡、郝家庄乡、北呈乡),2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32万,面积483平方公里。县内现有耕地36.56万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谷子、玉米、薯类和豆类为主。 县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田面积达242平方公里,储量34亿吨以上,素有“煤乡”之称。工业有电力、燃料、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等。原煤年产达200万吨。太焦铁路和太原至大口干线公路穿越西部,中部有长治至陵川,长治至晋城二级公路和长治至晋城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比较发达。 长治县名胜古迹颇多,较为著名的有南宋玉皇观、看寺正觉寺、南王庆龙泉寺、东呈古佛堂、八义法云寺、李坊洪福寺、原家庄的东泰山庙和八义瓷窑遗址等。 (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 调控政策,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旺市融城、兴工促农、科学跨越”的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区域经济竞争加剧带来的严峻挑战,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几年来,长治县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县域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4亿元,是2005年的3.4倍;财政总收入达到30.3亿元,是2005年的5倍,跃居全市第一,进入全省五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两项民生指标位居全省前茅。煤矿企业技改扩能扎实推进;非煤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振东制药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省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山西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加紧实施,以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成功举办了天下都城隍祈福节暨第一届文化旅游节,开通了长治县“一日游”,旅游经济日趋活跃。长治县坚持以改革推动全局,以开放促进发展,机制体制活力迸发,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2.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长治县更加注重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业和再就业力度加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万个。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成为全国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第一县;率先 15--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3526913.html,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任凤娟 来源:《中国经贸》2016年第15期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对社会安定稳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权力的逐步下放,县域经济规模扩张,综合实力壮大,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 合肥市地处华东腹地,安徽省会,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期间,经2011年的行政区划变动,县域经济单位由三县调整为四县一市,即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县域总量不断扩张。2015年,合肥市县域生产总值(GDP)1863.4亿元,比2010年净增加955.6亿元,现价增长1.95倍。 2.县域产业结构升级。2015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1 3.2:61.5:25.3,与2010年比,一产比重下降3.8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2.1和1.8个百分点。 3.县域工业地位凸显。截止2015年末,县域规上工业企业1543家,比2010年末增加近500家,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7.3%,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4.县域财政较快增长。2015年县域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92.05亿元、12 5.18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6倍和2.9倍,“十二五”年均增长分别达20.6%和23.3%。 5.县域人民生活改善。2015年,肥东、肥西两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全市平均429元和746元,2010年五县市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6.县域发展好于全省。2015年,县域GDP增长10.2%,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9个、1.1个和0.5个百分点,五县市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省9.3%的水平。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县强,才能市强。合肥市始终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且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肥西、肥东等县在全省排名靠前,肥西县位列《2016中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排行榜》第78位,但县域整体份额偏低,2015年末县域户籍人口464.4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2%,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

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5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亿元,较2010年的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较2010年提高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5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亿元,较2010年增加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倍,年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倍,年均增长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建设保障性住房万套,搬迁贫困群众万人,稳定脱贫万人,解决了农村万

XX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民营兴县、流通富县”四大战略,强力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县社会生产总值完成18.6亿元,比2000年增长3.3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08万元,比2000年增长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比2000年增长73.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150元,比2000年增长88.6%。主要做法和措施:(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环节,突出重点,优化环境,取得了对外开放的新突破。一是突出重点。以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和生产加工型项目为主,加大了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力度,隆达制铁、沈阳机床集团##铸造、天宏药业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落实责任。坚持全民招商,层层分解任务指标,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人人跑招商,处处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创新方式。突出企业招商、情感招商、以商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及中介招商。四是优化环境。一方面,着力创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若干规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县乡工业园区的意见》等,为外来投资客商提供最大限度的优惠。另一方面,着力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规范、清理和精减。实行民主评议行风、企业评议部门活动,部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得到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优质服务蔚然成风。仅2005年,全县就引进域外项目240个,到位资金7.2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到位资金2.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3万美元,出口创汇560万美元。(二)以辽开工业走廊为载体,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环节,坚持培育、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推动工业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以县(市)辖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区域经济。目前湖南省共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其主体经济属于县域经济范畴的有89个县市区,县域占居全省%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省91%的人口,提供了2/3以上的轻工业原料和工业品市场,其GDP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占%。此可见,振兴湖南经济的关键在于振兴县域经济,而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重点是做大做强县城经济。一、湖南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县城建设滞后县城的建设主要看县城的骨架是否拉开,城市的水电路讯设施是否完善,能否为城市的拓展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能否为工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这个方面看,在湖南省的89个县城中,只有浏阳、望城、耒阳等10余座县城是较好的,而大多数

县城,有的是县城的发展空间没有充分拉开,有的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当多的社区仍像村庄一样,没有自来水,没有下水道,没有消防通道,甚至街道路面还没有硬化。有的县城公共活动场所少,绿地少,不但不能满足县城居民生活需要,也影响县城形象,使得其缺乏对农民应有的吸引力。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部经济资源的吸引力,从而影响了县城经济的发展。2.人口规模较少一定的人口规模是县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当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后,县城的商贸服务业及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才能得以发展,所以人口规模太少同样会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如衡阳市的七个县城中,只有耒阳县城人口达到了30万以上,衡阳县和常宁市两个县城人口突破了10万,祁东县城人口在9万左右,其他3个县城人口均在6万以下。一般来说,县城的人口规模在20万左右,才能支撑县城经济的发展,才能带动整个县域经济。此可见,

2020-2024年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预测分析

2020-2024年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预测分析 2020年中国县域数量规模基本情况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2月,全国(不包括港、澳、台)除市辖区和林区以外的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包含387个县级市、1323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020年百强县总体实力突出,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其中突破千亿GDP级别的县域达到33个,较上年增加3个。百强县人均GDP为11.09万元,仅次于江苏,远超广东、浙江、山东等发达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 2019年中国县域商标有效注册情况 县域经济品牌化发展离不开商标,首要工作要加强商标注册和使用,实施商标强县富民战略。商标是品牌的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商标与品牌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商标与品牌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品牌的内涵要略大于商标的内涵。品牌的内涵不仅表现在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同时,还表现于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和市场营销策略等。 一、县域商标有效注册量总量 县域经济单位是不包括市辖区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主要是县、县级市、旗、自治县、自治旗等。市辖区属于中心城区范畴,与县域经济单位不同。参加2020县域经济品牌化发展实证分析的县域经济单位共有1876个。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截至2019年12月15日,全国县域经济单位的商标有效注册量为573.67万个,占全国商标有效注册量总量的25.22%,约四分之一。 全国县域商标有效注册量差异性非常大。县域商标有效注册量一万个以上的县市有82个,占4.37%,比上年增加30个;而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209.93万个,占全国县域商标有效注册量总量的36.59%。 县域商标有效注册量一千个以下的县市有707个,占37.69%,比上年减少199个;而其商标有效注册量仅有34.96万个,占全国县域商标有效注册量总量的6.09%。 县域商标有效注册量在一千到一万之间的县市有1087个,占57.94%;而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328.78万个,占全国县域商标有效注册量总量的57.32%。

1、立项课题通知(2013)

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件(通知) 沈社科联[2013] 1号 关于2013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 立项课题招标的通知 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各高校、党校、科研院所,各相关部门: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沈阳的全运之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以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服务于沈阳全面振兴,市社科联决定开展2013年度立项课题招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三大目标”、扎实推进“五大任务”,突出做好“稳增长、办全运、惠民生、抓党建”四项重点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形成高质量、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沈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加速前行提供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立项原则 坚持“立足沈阳、研究沈阳、服务沈阳”的基本原则。鼓励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大局选题目,贴近现实做文章,凝智聚力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发展。充分发挥规模优势、集约优势,优先支持高校与党政实际工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联合攻关。要特别注重理论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转化作用,把科研成果服务决策的程度和社会影响的力度作为评价科研成果质量和推荐优秀社科人才的重要标准,对事关全局性、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选题优先立项。 三、类别设置 2013年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分别设为“一般课题”和“重点课题”两个类别。各课题组依据本通知和《课题指南》,自由选报课题类别。经专家组对投标课题进行价值评估后,确定本年度立项课题及类别。 四、经费资助与奖励 1.经费资助形式。立项课题均应在本年度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对有重大影响的课题将给予一定数额的资助经费,其他立项课题将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结题评估后,按评定等级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已立项并拨付资助经费的课题,如未按期完成,将追回资助经费,两年内不再受理立项。 2.评选优秀成果。结题成果参加立项课题优秀成果评选,档次分为一、二、三等奖。结题成果被决策采纳,特别是得到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