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2 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4-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2 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4-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2 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4-晋教版

第二节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读西亚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借助阅读材料和地图,简单分析西亚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点

1西亚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2.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本区联系两洋、三洲、五海的枢纽地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读图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自制有关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看视频提出问题:以上事件发生地“伊拉克”在哪个地区?

学生回答:西亚地区。

提出问题:西亚地区目前还有什么问题多少年一直悬而未决?

老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全世界的热点地区——西亚。

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展示,随后请各小组派出代表以“我印象中的西亚”为题进行1分钟左右的演讲。

老师评价:同学们演讲的都非常好,说明大家在课下都认真收集了资料,希望今后大家在生活中能做个有心人,将我们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哪些词语经常出现在西亚的新闻报导里?

学生回答:(波斯湾、耶路撒冷、巴以冲突、犹太人、阿拉伯人、穆斯林、巴解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水资源、石油资源)

老师补充:此外还有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戈兰高地、哈马斯、阿以、库尔德人等。

老师承转:西亚地区国家众多,由于种种原因,多少年来,一直战火纷飞,在历史上曾爆发过多次著名的战争。

学生播音:请一位同学模拟新闻播音员读教材有关西亚的内容,向大家播报一下西亚历史上的几次著名战争。

提出问题:除了以上几次战争,最近发生的还有什么战争?

学生回答: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

提出问题: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

板书:西亚——世界的热点地区

播放录像《今日世界系列之八——西亚》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新华音像中心出版发行)

学生边看录像边思考:①西亚的地理概念是什么?②西亚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

③西亚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老师归纳:同学们都提到了本区的千年争端起因有:“运河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领土之争”等,这些争端由来已久,多少年悬而未决,因此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首先从西亚的得名开始吧!

提出问题:同学们,谁知道“西亚”的由来?

学生回答:西亚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西亚、远东。

提出问题:①西亚究竟包括哪些国家呢?

②西亚和中东有什么区别?

电脑展示:图9.22西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并将西亚地区放大。

学生活动:学生首先在课本图9.20找出以下国家(或地区)和城市,在课本上熟悉位置以后,上讲台在电脑投影图上指认,老师说,学生指认,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国家或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

城市:开罗、耶路撒冷、巴格达、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贝鲁特、麦加、麦地那。

电脑展示:课本世界地图上找西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学生读图了解西亚范围,比较西亚和西亚的范围。

学生比较后回答西亚和西亚的区别。

老师小结:西亚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汗外的西亚各国,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西亚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也就是说西亚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

点地区的原因之一。

板书:特殊的地理位置。

电脑展示:西亚的地形图。

提出问题:①本区联系哪三大洲?②本区的五海指的是哪五海?③本区沟通了哪两大洋?

学生回答:

学生甲:本区联系亚、欧、非三大洲。

学生乙:五海分别指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

学生丙:本区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老师评价:同学们答得都非常好,但我们要注意,五海中哪个海不是真正的海?(里海)对了,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不是真正的海,由于人们有时也把湖叫做“海”,如中国的内陆湖——青海,所以这里也借用了“海”字。

板书: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提出问题:①从地中海到黑海必须经过哪个交通要道?(土耳其海峡)②从地中海到红海必须经过哪个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

学生回答:略

老师小结:本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还体现在有两个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电脑展示:图——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图

学生思考:①苏伊士运河是哪两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哪两个海?②土耳其海峡又是哪两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哪两个海?

学生活动:学生首先在课本51页图上填出以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为界的大洲名称,再找出它们各自沟通的海洋,然后老师抽查两位同学上讲台在电脑投影图上指读。

提出问题:同学们运用你们所学知识分析一下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老师小结:“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同为两大洲界线,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苏伊士运河的建成大大地缩短了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如从波斯湾运石油到英国伦敦走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缩短7300千米,土耳其海峡是黑海进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提出问题:西亚为什么长期战争不断呢?

学生活动:读教材相关内容,老师指导学生寻找答案(西亚处在联系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老师讲述:西亚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西亚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西亚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西亚的局势长期动荡不安,成为了

世界的热点地区。过渡:同学们想象力都非常丰富,说的都非常好,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课下查阅资料,继续帮这些国家寻找出路。从目前来看,本区多的是石油,那最缺少的是什么呢?(提示:学生从本区的地形、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考虑) 老师讲述:由此可以看出水是中东地区最稀缺的资源,它既是和平的保障,亦可能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世界上最早争夺水源的战争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南部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两座古城,为了争夺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互相宣战,在50余年阿拉伯同以色列的对抗中,由水资源引发的冲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中东地区因水而战,也就不足为怪了。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进行小结,西亚是世界的热点地区,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同时还有两个沟通东西方的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读图说明西亚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结合地图,说明西亚干旱的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3.进一步掌握、利用地图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本区联系两洋、三洲、五海的枢纽地位。

一、温故互查

1.中南半岛为气候,马来群岛为气候。

2.农业生产:⑴中南半岛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一年中有和之分:农作物在播种,收获。马来群岛终年,分布着茂密的,农作物随时播种,都有收获。粮食作物以为主。、、为世界重要的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

⑵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产地。其中是世界上最大天然橡胶生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具有茂密的、美丽的、众多的、独特的,吸引着旅游者。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等国的重要产业。

4.矿产主要有和,锡矿砂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东南亚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国。

5.东南亚是世界上、最集中地区,盛行佛教。

二、1、自主学习24页课文结合图9.15、9.16,25页的“信息传递”回答问题:

(1)西亚联系哪三大洲?

(2)西亚的五海指哪五海?

(3)西亚沟通了哪两个大洋?

(4)苏伊士运河是哪两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哪两个海?土耳其海峡又是哪两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哪两个海?

(5)说说中东与西亚的区别

2、合作学习25页的课文结合26页图9.17、9.18、9.19回答问题:

(1)本区地形特点?

(2)西亚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

(3)受自然条件影响,本区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经济水平如何?

(4)从目前来看,本区多的是石油,那最缺少的是什么呢?

三、自学检测

1.重要的交通地位——西亚沟通洋、洋,联系、、三大洲,位于海、海、海、海(内陆湖)、海之间。

2.苏伊士运河沟通了海和海,连接了洋和洋;土耳其海峡是海向海的门户;曼德海峡是洋进入海的要道;海峡是石油运输的通道。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航运十分繁忙。

3.西亚地形以为主,西亚大部分地区稀少,气候,短缺。和广布,以气候为主,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着狭小的气候,在干旱的环境下发展了业和农业。业是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

4.西亚流入波斯湾的两条河是河和河。

四、巩固练习

1.关于苏伊士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距

B.亚、欧洲的分界线

C.运河以东为沙特阿拉伯领土,以西为埃及领土

D.埃及首都开罗位于运河西侧岸边

2.关于土耳其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沟通了地中海和里海

B.靠近地中海的是博斯普鲁斯海峡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海峡由三部分组成,即马六甲海峡、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峡

3.中东周围的海区称为“五海”,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A.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

C.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

D.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4.下列海峡属于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马六甲海峡 B.台湾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

5.中东处在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洲,沟通__________洋和__________洋的枢纽地位,地理位置很重要。

五、拓展练习

1.中东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A.小亚细亚半岛 B.巴尔干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索马里半岛

2.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其中“五海”是指( )

A.阿拉伯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

B.阿拉伯海、北海、波罗的海、黑海、红海

C.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里海、红海

D.黑海、日本海、里海、红海、南海

3.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海上通道是( )A.苏伊士运河 B.直布罗陀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马六甲海峡

4.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是( )

A.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

C.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

D.马六甲海峡、巴拿马海峡

5.中东地区有世界上陆地表面最低点是( )

A.里海

B.死海

C.苏伊士运河

D.红海

6.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 )

A.红海

B.地中海

C.波罗的海

D.里海

7.读右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国家:A B

E H

②海洋、湖泊:C D

F G

③写出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最近的海运航线:

④本地区交通位置的重要性是:

处于之地。

⑤图中的虚线是,此线附近的中东地区气候以气候为主。

《西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西亚》,下面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本节课涉及到的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西亚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一是新课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以人为本,从生活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减少识记内容,基本技能要求比过去有所提高。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动脑、快乐学习的过程。三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和关心世界的意识。

二、说教材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西亚”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重要的地理位置;匮乏的水资源;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本节课我选取了“三洲五海之地”西亚的地理位置内容为一课时进行教学。为了保证知识的整体性和减轻下一课时的压力,在这节课中对下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渗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西亚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2.能读图说出西亚地区的范围和位置,认识主要的国家及说出首都名称 3.掌握西亚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重要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能力目标】 1.借助相关资料及教材知识,分析西亚成为热点地区的

原因,并侧重分析本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和关心世界的意识,进行国际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教学难点】 1.利用地图分析西亚地处“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2.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3. 从地理角度分析西亚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西亚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为教学重点。西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主动学习。在加上这时期学生的思维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原理难把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前指导学生各种媒体搜集资料,使学生对西亚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堂上利用地理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以及对美伊战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测试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六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亚洲这片富饶而辽阔的土地上,孕育着魅力多彩的文明和近五分之三的世界人口,人们根据需要将它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理区域。据此回答1~2题。 1.亚洲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B.亚洲地形以高原和丘陵为主 C.亚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D.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2.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下列国家中位于东亚的是( A ) A.日本B.新加坡C.俄罗斯D.沙特阿拉伯 七大洲面积分别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世界各大洲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读下图回答3~4题。 3.全球陆地平均海拔更接近于亚洲的原因是( A )

A.亚洲面积大,且平均海拔高 B.亚洲面积大,起伏小 C.全球陆地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亚洲 D.全球最高点和最低点都在亚洲 4.亚洲面积和地势起伏特点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下面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气候类型单一 B.因为死海为最低点,河流多注入死海 C.地形类型单一 D.不同地区人们生活习俗、经济差异大 5.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 ) A.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B.中部低,四周高,地面起伏小 C.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 6.关于我们生活的亚洲,描述正确的是( B ) A.全部位于北半球B.季风气候显著C.地形以平原为主D.河流众多,短小湍急 7.关于亚洲40°N东西两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东西两岸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②东西两岸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 西亚教学案(参考文本)

( 地理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西亚教学 案(参考文本) Distinguish the location of things, learn geography, give you an outline, let you imagine, learn geography, you can know things and the world.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西亚教学案(参考文 本) 《第三节西亚》教学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西亚的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及与宗教有密切相关的两个城市2、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的地位,分布特点及主要的产油国,了解西亚石油的运输路线3、总结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4、树立节约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关注世界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世界观和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 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石油输出路线 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西亚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重要性?西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幕展示清真寺、阿拉伯人、耶路撒冷、麦加的图片,学生回答:西亚是什么人种?信仰什么宗教?说什么语言?引入阿拉伯国家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阿拉伯国家”一框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西亚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西亚的两大圣城在哪里?2、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麦加和耶路撒冷。3、学生自读材料“耶路撒冷”,了解该城市的概况4、 _____、_____、犹太教三教都把____奉为圣城。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1、谈谈你对耶路撒冷的认识? 2、你认为世界各国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教师精讲点拨】

新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新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八章 【第二节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占欧洲面积的一半多,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欧盟进出口居世界首位,是世界贸易*大的地区,目前其成员国有27个,多是发达国家,欧盟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叫欧元。 2、欧洲西部的工业——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指将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欧洲西部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呈“十”字形分布。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的工业密集地带。 3、欧洲西部的农业——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多雨;平原为主的地形——中部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欧洲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是:气候——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形成多汁的牧草;地形——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致使草场广布。欧洲西部的人称牧草为“绿色的金子”。

因此欧洲西部的畜牧业发达。如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乳畜大国。 4、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是: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平原分布在中部,以莱茵河为界,以西为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半岛上。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流深入内陆。(参考P64图8.23,记住: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大不列颠岛、冰岛、多瑙河下游平原、大西洋、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罗的海、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5、繁荣的旅游业:欧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南欧阳光灿烂的地中海海边风景区和沙滩浴场,北欧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中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登山和滑雪运动的好场所;独特的风土人情,古老的城堡,庄严的教堂、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使欧洲西部成为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欧洲的三大旅游国。主要的旅游地其所在国家:伦敦塔桥(英国),风车(荷兰),北欧峡湾风光(挪威),阿尔卑斯山滑雪(瑞士),巴黎埃菲尔铁塔(法国),西班牙斗牛,地中海沿岸风光(意大利),雅典巴特农神庙(希腊)。 6、英国的首都是伦敦,法国的首都巴黎;德国的首都柏林,意大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

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三、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 西亚3条石油输出路线。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图分析、对比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近些年西亚发生了哪些重大的新闻?(课前布置任务) 生:美国攻打伊拉克,卡扎菲之死…等 师:看来西亚事情很多,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西亚 (讲授新课) (一)【三洲五海之地】 1、教师提问:西亚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讨论并回答。 2.引导学生读P24图9.16“西亚的国家和地区图”说出“三洲 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 咽喉要道。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 “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3.完成P25活动. 4.提问:读图说出“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1)同为两大洲界线;(2)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3)欧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道 路因苏伊士运河而大大缩短,方便了西方国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和

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地理》(七下) 第六单元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师:时间:集体备课 内容简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里的开篇之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册教材中只安排了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其他大洲的方法,即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相关地图和资料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等。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教学目标一、自然环境 1、学会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2、了解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识记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及其分布。 3、理解亚洲的气候主要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4、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亚洲地形、气候、河流间的关系。 二、人文环境 1、识记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理解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理解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重点、难点1、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掌握地形地势特点;阅读亚洲气候图分析气候特点;会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2、学习大洲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方法: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课时安排第一节自然环境约1课时第二节人文环境约1课时复习课约1课时 改进建议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教师:时间:集体备课 内容简析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学习研究区域地里的方法。本单元共四部分: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第一节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 2、经济特征 3、民族与文化特征 第二节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2、热带气候与物产 3、地形与城市分布 4、华人华侨集中地 第三节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地形和气候 3、发展中的工业 4、工业城市及工业中心的分布 第四节俄罗斯 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特征 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5、自然资源丰富 6、以铁路为主的交通 7、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8、主要的城市和港口 教学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印度的工业与农业。 4、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征、主要城市和港口。 重点、难点1、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明某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并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 课时安排第一节日本第二节东南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俄罗斯复习课 改进建议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10.极地地区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10.极地地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9月我国“永盛轮”圆满完成北极东北航道首航任务,这是第一艘成功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的中国商船,船员在北极地区可能看到的代表性动物是() A. B. C. D. 2.我国在南极地区的乔治王岛建立的第一科考站是() A. 和平站 B. 东方站 C. 中山站 D. 长城站 3.读两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极地区共有的地理特征是() A. 以海洋为主 B. 纬度较低 C. 冰雪覆盖 D. 动植物资源丰富 (2)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围绕北极地区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 B. 两极地区气候严寒的主要原因是冰雪覆盖 C. 围绕南极地区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 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4.下列科学考察站位于北极地区的是()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黄河站 D. 昆仑站 5.到南极大陆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A. 每年6月至9月 B.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C. 每年5月至8月 D. 每年8月至12月 6.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北冰洋地区 B. 北极地区环境恶劣,人们的到来是为了自然探险 C.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矿产资源极其贫乏 D. 主要位于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 7.导致南极洲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原因是() A. 燃烧矿物燃料释放二氧化碳 B. 工厂排放大量可吸入颗粒物 C. 使用制冷剂排放含氟物质 D. 过度砍伐森林 8.南极地区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降水稀少 B. 高寒缺氧 C. 多暴风雪 D. 日照强烈 9.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9月 B. 南极洲是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C. 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任意使用 D. 多冰雪,降水丰富 10. 2月8日,中国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南极,科学家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 A. 倾盆大雨 B. 酷寒烈风 C. 烈日炎炎 D. 阴雨绵绵 (2)此种恶劣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跨经度最广②地处高纬度③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④受海洋影响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在我国的四个科考站中,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A. 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 B.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C. 昆仑站、中山站、泰山站 D.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11.到南极科考的最好季节() A. 意大利的罗马炎热干燥时 B. 中国舟山渔场出现带鱼汛时 C. 中南半岛上降水丰沛时 D. 中国人民欢度春节时 12.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的是北极 B. 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 C. 南极地区生活着大量的海豹、海狮和北极熊等动物 D. 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一样,都有永久性居民 13.20世纪20年代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站,南极地区成为全球科学考察热点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②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是因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③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生物多样性 ④为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应该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 生一、生二:(略) 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

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地理差异显著(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 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7、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 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8、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9、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10、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三、活动巩固 1、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1题,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2、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2题,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

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完整版)七年级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 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整 理 (P100图101: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P101图102: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 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3、资源: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4、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

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102中的位置)。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 ●7XX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 南极洲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60°)②海拔最高的大洲③气候最寒冷的大洲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 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七年级地理下册7.3西亚教案(新版)湘教版

7.3 西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知识储备 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西亚局势的资料;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3.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 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 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 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一孔之见:联系当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从学生爱关注的战争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讲授新课 教师导入:重要的地理位置。(板书:重要的地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 (P92图10.1: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P93图10.2: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原因: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②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③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

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3.资源: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4.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10.2中的位置)。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因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些;其次这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 ●我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第一个建立);中山站;昆仑站(2009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

初一地理下册西亚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地理下册西亚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从气候、地理位置考虑,下列哪个国家应该成为西亚海外租用农田的首选国( ) A.美国 B.印度 C.挪威 D.加拿大 2.下列海峡、运河中,地处亚非两洲之间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直不罗陀海峡 3.西亚的灌溉农业区是( ) A.恒河平原 B.土兰平原 C .印度河平原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4.西亚面积的国家是( ) A.伊拉克 B.伊朗 C.沙特阿拉伯 D.科威特 5.沙特阿拉伯的首都是( ) A.巴格达 B.利雅德 C.德黑兰 D.在马士革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亚的是( ) A .沙漠广布 B.森林茂密 C.气候干旱 D.高原为主 7.西亚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 A.黑海 B.阿拉伯海 C.里海 D.红海 8.西亚地区处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线上,沟通这两大洋的咽喉是( ) A.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 D.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

9.关于西亚的叙述,准确的是( ) A.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C.死活盐度高达32%,是世界盐度的海 D.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 10.西亚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草原气候 B.温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11.下列地区中宜建海水淡化厂的是( ) A.波斯湾沿岸 B.马来群岛 C.塔克拉马干沙漠 D.撒哈拉沙漠 12.被伊斯兰和、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的是( ) A.开罗 B.耶路撒冷 C.麦加 D.佛教 13.关于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说法准确的是( ) A.储量占世界80%以上 B.产量占世界50%以上 C.出口量占世界9 0%以上 D.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4.下列宗教不发源于西亚的是( ) A.伊斯兰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 佛教 15.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把哪个城市定为首都( ) A.大马士革 B.贝鲁特 C.耶路撒冷 D. 利雅得

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9.2 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4

第二节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读西亚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借助阅读材料和地图,简单分析西亚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点 1西亚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2.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本区联系两洋、三洲、五海的枢纽地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读图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自制有关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看视频提出问题:以上事件发生地“伊拉克”在哪个地区? 学生回答:西亚地区。 提出问题:西亚地区目前还有什么问题多少年一直悬而未决? 老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全世界的热点地区——西亚。 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展示,随后请各小组派出代表以“我印象中的西亚”为题进行1分钟左右的演讲。 老师评价:同学们演讲的都非常好,说明大家在课下都认真收集了资料,希望今后大家在生活中能做个有心人,将我们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初一地理下册西亚课件

初一地理下册西亚课件 地理是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的文本表现形式,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来支撑课堂实践的理论基础。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初一地理下册西亚课件,供参考阅读!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找出重要的地理单元 2、能在地图上准确的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难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2、西亚的气候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自主学习,读图2-17,在西亚图中准确找出西亚的重要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以及西亚主要国家、首都 1、两洋:、 2、三洲:、、 3、五海:、、、、 4、重要的交通要道 ①古代的交通要道 古代“丝绸之路”由我国长安(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中亚、西亚(德黑兰、巴格达)到达欧洲地中海沿岸 ②现代海陆交通要冲 (1)西亚沟通了洋与洋

(2)苏伊士运河沟通海与海,缩短洋与洋海上航程 (3)土耳其海峡沟通海与海,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通道 (4)西亚铁路、公路、交通连接亚、欧、非三洲 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回想西亚地区的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小组讨论,西亚的气候对农牧业产生的影响 1、西亚地区以气候为主,其气候特点是,在该地区,热带沙漠面积,降水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① 业成为西亚各国传统经济部门 ②与畜产品相关的手工业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如:土耳其的,阿富汗的,阿富汗、伊朗用羊毛织成的 ③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中大力发展农业,平原是西亚主要的灌溉农业区 ④以色列等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农业成就,其技术主要有两点,一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方式是、,二是充分开发水源,利用微咸水和废水灌溉 ⑤ 是西亚的重要农产品,是其主要出产国 【巩固练习】 1、波斯湾进出阿拉伯海的唯一通道是 A 霍尔木兹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土耳其海峡 D 苏伊士运河 2、“五海三洲之地”的西亚地区的气候 A 温和多雨 B 温和少雨 C 高温多雨 D 炎热干燥 3、西亚的农业特色是 A 高寒农业 B 灌溉农业 C 生态农业 D 立体农业 4、西亚国家中,与我国相邻的是

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教案湘教版西亚(1) 一、型:新授 二、时安排:第1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四、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能够正确填图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 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伊拉克。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属区域——西亚地区。联系实际、从新闻出发吸引学生兴趣。 板书:第三节 西亚 (三)、讲授新 通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亚的范围 读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印度洋 五海三洲之地 通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位置: 间接的沟通着大西洋与印度洋 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

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 所以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交通要道(古代、现代) 找学生介绍历史上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从古代起,西亚地区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简单介绍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途经西亚的情况。强调其重要性主要国家、首都 指导学生读世界地图以及图2-17西亚的国家图。在图2-17中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伊拉克—巴格达、阿富汗—喀布尔、 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 伊朗—德黑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叙利亚—大马士革、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等国 利用填充图册12页的题目进行练习。填注两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称的位置。 阿拉伯国家、宗教 启发学生根据所看新闻报道回忆西亚地区居民的外貌、穿着打扮,西亚居民多数为阿拉伯民族,主要为白色人种,日常生活中以白色头巾、白色长袍包裹全身,男子蓄须,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