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第七章+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第七章+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第七章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苦橄岩类)

一.一般特征

超基性岩的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含量<45%,属于硅酸不饱和的岩石,习惯上称超基性岩。MgO和FeO含量很高,两者和几乎都达30%以上,橄榄岩中MgO含量甚至可达40%以上;Al2O3含量低,Na2O和K2O含量极少。

超基性岩的矿物成分以铁镁矿物为主,一般无长石或很少(<10%),由于镁铁质矿物含量很高,绝大多数>90%,所以又称超镁铁岩。但某些超镁铁岩,如辉石岩,角闪石岩,根据SiO2含量应属基性岩。

超基性侵入岩在地表分布的面积很小,约占岩浆岩分布面积的0.4%,喷出岩更为罕见。但橄榄岩常与铬铁矿床,铜镍矿床有关;金伯利岩与金刚石矿床有关。

二.侵入岩—橄榄岩类

(一)矿物成分特征

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

次要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偶见斜长石。

副矿物常见尖晶石,磁铁矿,铬铁矿等。

(二)结构构造

橄榄岩中常见:

自形粒状结构,

包含结构,

海绵陨铁结构,

反应边结构等。

(三)种属划分及其特征

纯橄榄岩:

橄榄岩:

辉石岩:

角闪石岩:

苦橄玢岩:

金伯利岩:

(四)超基性侵入岩的变化

蛇纹石化

碳酸盐化

其它变化

四.喷出岩—苦橄岩类(略)

第二节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

一.一般特征

化学成分特征:SiO2含量为45—53%,硅酸不饱和或饱和;Al2O3含量可达14%以上,CaO可达9%,在岩浆岩中均是较高的;但MgO和FeO则比超基性岩明显减少(各多在10%±);Na2O和K2O仍较少(共4%±),如果碱含量很高,里特曼指数σ>3.3,则称为碱性基性岩。

矿物成分特征:与超基性岩相比,有大量的铝硅酸盐矿物,主要是基性斜长石,铁镁矿物主要为辉石,且两者含量常相近;次要矿物是普通角闪石,橄榄石,黑云母,钾长石和石英。由于铁镁矿物含量多在40—70%,所以又叫镁铁岩。

基性岩的喷出岩—玄武岩是分布最广,体积最大的一类火山岩。

二.侵入岩—辉长岩类

辉长岩类多呈黑色,灰色或带红的深灰色,一般为中—粗粒等粒粒状结构,常见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球状构造。

(一)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主要矿物为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

次要矿物为斜方辉石,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偶见正长石和石英;

常见副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磷灰石和尖晶石等。

斜长石:通常为拉长石或培长石,常呈板状,卡钠复合双晶和钠长石律双晶发育;常发生“钠黝帘石化”。

单斜辉石:多为普通辉石,透辉石,异剥石(具非常发育的(100)裂理的单斜辉石),有时有针状或片状磁铁矿等包裹体呈定向分布,呈希列构造;可被绿泥石,纤闪石等交代。

斜方辉石:多为紫苏辉石或古铜辉石,有些呈橄榄石的反应边。可被绿泥石,蛇纹石等交代。

橄榄石:多呈细小颗粒,包于辉石中。

(二)常见的结构及其特征

最常见的结构为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部分可有反应边结构。

辉长结构:岩石中的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这种结构是辉石和斜长石含量近于共结比时同时从岩浆中析出的结果。

辉绿结构:岩石中的辉石和斜长石颗粒大小近似,但斜长石明显比辉石要自形,因此,往往它形单个辉石颗粒填充于较自形的板状斜长石所构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界于二者之间的可称辉长辉绿结构

(三)种属划分及其特征

辉长岩类种属划分一般按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命名分会(1972)通过的辉长岩类定量矿物分类命名方案。

按结构分为:

辉长岩:具辉长结构

辉绿岩:具辉绿结构

辉长玢岩:斑状结构,基质为辉长结构

辉绿玢岩:斑状结构,基质为辉绿结构

显微辉长岩:具细粒结构

(四)次生变化

常见辉石的纤闪石化和斜长石的钠黝帘石化和碳酸盐化。

(五)产状,分布及矿产

我国侵入的辉长岩体一般规模不大,但分布比超基性岩要多;常见的产状为:岩盆,岩床,岩盖,岩墙和不规则岩株。浅成岩中的辉绿岩以岩床,岩墙最为常见。

世界上辉长岩类层状侵入体规模较大,常大面积出露。如南非阿扎尼亚布什维尔德基性岩盆的面积约为12000km2,厚度7000多米;非州津巴布韦的基性岩墙长达530km,宽5—7km.

辉长岩产状上经常与超镁铁岩共生,因此所含矿产与超基性岩有相同之处;但基性岩相伴生的矿床主要是铜镍矿床和钒钛磁铁矿床。

三.喷出岩—玄武岩类

玄武岩一般呈黑色或灰黑色,经变化后可呈暗红色,黑褐色或暗绿色。

常具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多具斑状结构或无斑隐晶质结构。基质则主要有:

粗玄结构(间粒结构)

间隐结构

间粒-间隐结构(拉斑玄武结构)

玻璃质结构:当有斑晶时(>5%),称为玻基斑状结构。

常见的斑晶为斜长石,橄榄石和辉石。橄榄石常变为伊丁石。

按结构构造分为:粗玄岩,玄武岩,玻璃玄武岩,气孔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等。

按化学成分分为钙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

钙碱性玄武岩又可分为两类:

拉斑玄武岩:在化学成分上,以Al

2O

3

<16—17%;SiO

2

含量较高,平均>49%:

碱质含量较低,平均<4%;可与低铝安山岩等共生。

高铝玄武岩:铝高是主要特征,Al

2O

3

>16—17;SiO

2

弱饱和,碱偏低:矿物成

分方面与拉斑玄武岩相似,但斜长石含量多牌号低于拉斑玄武岩。

碱性玄武岩又有:

碱性橄榄玄武岩:SiO

2

(45—48%)不饱和:碱高,一般>5%。矿物成分方面常表现为有大量橄榄石,斑晶和基质中均有;辉石常为含钛普通辉石,一般不含斜方辉石;斑晶斜长石为拉长石—中长石;可有较多碱性长石(歪长石,透长石);还可有霞石,白榴石。常与粗面岩,响岩共生。

细碧岩:为富钠质的基性熔岩,一般Na

2

O>4%。一般绿色或浅绿色的隐晶质岩石。常有杏仁状构造,枕状构造极为常见。常具斑状结构或交织结构。通常主要由钠长石和更长石与绿泥石,阳起石和绿帘石等组成;可有一些黑云母,绿纤石,方解石,磁铁矿等;有时可有较多基性斜长石的残留。

细碧岩多与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共生,这种岩石组合称细碧—角斑岩岩系,它是蛇绿岩组成部分(枕状熔岩)。细碧岩产于地槽褶皱带中,细碧岩一般认为是水下喷发环境中的产物。

细碧岩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原生岩浆说和变质成因说。

细碧岩常与铁铜矿产有关,如甘肃白银厂与细碧-角斑岩系有关的黄铁矿型铜矿。瑞典的基鲁纳型铁矿。

玄武岩在地球上分布极广,是火山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共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1/50,是其它熔岩的五倍。主要呈熔岩产出,构成熔岩被,熔

岩流。世界上自晚古生代以来玄武岩分布区面积超过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就有八处,如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共五十万平方公里,西伯利亚玄武岩三十四万平方公里,我国西南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地跨云贵桂川四省,面积二十六万平方公里。

第三节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一.一般特征

闪长岩—安山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及霞石正长岩—响岩类的SiO

2

含量都介于53—66%之间的岩浆岩,故都属于中性岩,但后二者分属碱性岩(σ=3.3—9)和过碱性岩(σ>9)。

与基性岩相比,FeO、Fe

2O、MgO都减少了;CaO也减少了;Al

2

O

3

常在16—

17%±;Na

2O和K

2

O则明显比钙碱性基性岩要多,碱质总量(Na

2

O+K

2

O)闪长岩类中

常在5—7%之间,正长岩类中常在8—12%之间,霞石正长岩类中可达13.5—15.6%。

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一般含量在20—35%之间,且常见的为角闪石,其次为辉石和黑云母;铝硅酸盐矿物则增达70%±,闪长岩类中主要为中长石,有时可有少量钾长石和石英;正长岩类中以碱性长石(正长石)为主,可有少量斜长石(中—更长石)和石英或似长石;霞石正长岩类中主要为碱性长石和似长石类,不含石英,暗色矿物主要为碱性的辉石(霓石,霓辉石,透辉石及含钛普通辉石),碱性角闪石(钠闪石,钠铁闪石和富铁钠闪石)和富铁黑云母。

闪长岩—安山岩类与基性岩相似,喷出岩多于侵入岩。在产出上它们可以分别向基性岩或酸性岩过渡,且常常共生在一起。

二.侵入岩—闪长岩类

多为灰白色,灰绿色,常具中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

(一)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闪长岩的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次要矿物为单斜辉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

斜长石:常主要为中长石,部分可为更长石。呈厚板状。常有钠长石律双晶和卡钠复合双晶。环带极为常见,一般都是正环带,但也有反环带和反复环带。但环带斜长石平均成分仍在30号到50号左右。

钾长石:闪长岩中的钾长石主要为正长石,多呈它形分布于其它矿物粒间。

普通角闪石:多为绿色,褐色较少。常呈柱状,可被黑云母和绿泥石交代。

辉石:通常为无色或浅绿色的透辉石或普通辉石,有时可有角闪石的反应边。

副矿物常有磷灰石,锆石,榍石和磁铁矿,多为自形的细小晶体。

(二)常见结构及其特征

主要为半自形粒状结构,暗色矿物和斜长石均呈半自形。也可有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多为浅成岩。

(三)种属划分及其特征

闪长岩可按石英的含量划分为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两种。前者石英含量少于浅色组分的5%,后者石英含量占浅色组分的5—20%。

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闪长玢岩:是闪长岩的浅成相侵入岩。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并可有角闪石。

微晶闪长岩:

(四)分布与产状

闪长岩可与辉长岩或花岗岩体共生,也可呈单独的岩体。

如云南元谋,四川攀枝花,山东济南等地的闪长岩多分布于辉长岩体边部或附近。常被认为是基性玄武岩浆的分异产物。

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闪长岩常与花岗岩相伴,且常见为石英闪长岩。

安徽马鞍山,江苏南京等地呈独立岩体。

(五)有关矿产与工业用途

与闪长岩有关的主要为铜铁矽卡岩矿床。

三.喷出岩—安山岩类

安山岩一般呈紫红色,灰绿色,浅褐色;常具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少见。斑晶常为辉石,角闪石和斜长石等。常为块状或气孔状构造(或杏仁状构造)。

斜长石:斑晶常较基性;基质中常偏酸性。

角闪石:多为褐色角闪石,常具暗化边。

辉石:在安山岩中较常见。

黑云母:多呈斑晶,也常形成暗化边。

安山岩一般都为斑状结构,基质可为交织结构,玻晶交织结构,玻璃质结构。

交织结构:安山岩中常见结构之一,斜长石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排列,斜长石微晶间分布有辉石,磁铁矿等微粒,玻璃质及隐晶质很少。

玻晶交织结构:又称安山结构。岩石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杂乱排列,微晶之间有玻璃质或隐晶质充填。为安山岩所特有的结构。

玻璃质结构:基质主要为玻璃质。如存在斑晶,又称玻基斑状结构。

常根椐暗色矿物分为:辉石安山岩,角闪石安山岩,黑云母安山岩。

安山岩分布很广,仅次于玄武岩,常与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共生,多呈岩流、岩被产出。如安山岩环太平洋四周分布。我国安山岩从前震旦纪到新生代都有,如中条山前寒武纪地层中、华北震旦纪底部、秦岭的熊耳群均有安山岩。我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盆地内也有不少安山岩分布,它们有的与玄武岩或流纹岩共生,有的和粗面岩、响岩共生。

四.侵入岩-正长岩类

主要矿物为碱性长石和斜长石,次要矿物为暗色矿物、石英、似长石。副

矿物为磷灰石、锆石、榍石、磁铁矿等。

常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可有似斑状结构、似粗面结构和二长结构。

常见的岩石有:

正长岩:主要由碱性长石组成,其含量占长石总量的2/3以上,少量更—中长石。石英无或少量(<5%)。可依深色矿物细分为角闪石正长岩、黑云母正长岩、辉石正长岩。

石英正长岩:是向花岗岩过渡的种属,石英>5%。

二长岩:是向闪长岩或辉长岩过渡的种属,其碱性长石和斜长石近等量。具二长结构。可据深色矿物进一步细分。

正长斑岩:是正长岩的浅成侵入岩。

碱性正长岩:是碱性系列的正长岩,由碱性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组成,有时有少量似长石类(<5%)矿物。一般不含斜长石。

五.喷出岩—粗面岩类

第四节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类和花岗闪长岩—英安岩类)

一.一般特征

化学成分:最突出的特点是SiO

2

含量最高,一般超过66%,为硅酸过饱和岩

石,习惯上称为酸性岩。FeO、Fe

2O

3

、MgO、CaO含量低,而K

2

O和Na

2

O含量则高,

平均为6—8%。

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碱性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常在90%±。最特征的是石英大量出现。暗色矿物较少,约10%±,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副矿物含量一般<1%,但种类繁多。

本类岩石分布甚广,绝大多数分布于大陆地壳,通常多分布于褶皱带和地台结晶基底上。因此有人把酸性岩类看成是伴随大陆地壳的产物。

二.侵入岩—花岗岩类和花岗闪长岩类

本类岩石一般为肉红色,灰白色或白色,细粒至粗粒,等粒、不等粒或似斑状结构。一般为块状构造,可有球状构造、斑杂构造;在岩体边部还可有似片麻状构造。

(一)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本类岩石主要矿物为石英、碱性长石(钾长石、歪长石、

钾长石:包括微斜长石、正长石、条纹长石(及透长石)。多呈半自形粒状。正长石常具卡氏双晶,微斜长石多具格子双晶。微斜长石和正长石中还常发育条纹状钠长石,形成所谓的条纹长石。有时可具更长环斑结构。

斜长石:多为更长石,有时有酸性更长石。双晶发育,双晶纹细而密。

石英:含量占浅色矿物的20%以上。多为它形晶,充填于其它矿物之间。可与长石呈文象结构或蠕虫结构。

黑云母:常呈较自形鳞片状,常包裹有磷灰石、锆石、磁铁矿、榍石等。

(二)常见结构及其特征

常见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其特点:暗色矿物晶形较好,斜长石次之,碱性长石较差,石英为它形充填于不规则空隙中。又称花岗结构。

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

更长环斑结构:

文象结构:

蠕虫结构:

(三)种属划分及其特征

花岗岩种类常按定量矿物法(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划分种属。

花岗岩分为两个系列:含有斜长石和碱性长石的称钙碱性系列;主要含碱性长石且出现碱性暗色矿物的称碱性系列。前者称花岗岩,后者称碱性花岗岩。

碱性长石花岗岩:碱性长石占长石总量的90%以上。

花岗岩:又分为钾长花岗岩(正常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

钾长花岗岩:碱性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占长石总量2/3以上,石英一般为30%±,斜长石为钠-更长石。根据暗色矿物可进一步命名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

二长花岗岩: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含量近乎相等到。

几乎不含暗色矿物(<1%)的花岗岩称为白岗岩。

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类向闪长岩类过渡的中间成员。斜长石含量占长石总量2/3以上,且较基性些,常为更-中长石,深色矿物常以角闪石为主,常达15%±。

斜长花岗岩:斜长石占长石总量90%以上。当暗色矿物较多(>10%)时,称英云闪长岩。

浅成花岗岩类岩石的矿物成分和深成岩的相似,所不同的是常具斑状结构。如:

花岗斑岩: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斑晶主要为石英、钾长石,基质隐晶质-微晶质。

花斑岩:花岗斑岩的变种,特点是基质中的石英和碱性长石形成显微文象结构。

石英斑岩:斑晶主要为石英,有时有透长石。基质为隐晶质。

花岗闪长斑(玢)岩:成分相当于花岗闪长岩,斑晶常为斜长石和石英,也有少量暗色矿物,钾长石等斑晶。斑晶以斜长石为主时称玢岩。

(四)花岗岩的次生变化

(五)花岗岩类的分布和产状

三.喷出岩—流纹岩和英安岩类

本类岩石一般色浅,斑状结构或无斑隐晶质结构和玻璃质结构。常具流

纹构造、气孔构造。肉眼观察常见有石英及透长石斑晶。

常见的有:

流纹岩:

松脂岩:是一种含水>6%的玻璃质岩石,具松脂光泽。

珍珠岩:

黑曜岩:

浮岩:

英安岩:

第五节脉岩类

脉岩类是常作脉状或岩墙产出的一种岩浆岩。

浅色脉岩:细晶岩和伟晶岩。

深色脉岩:煌斑岩。

一.煌斑岩类

煌斑岩类是一种暗色矿物含量高的暗色脉岩。

多为全晶质斑状结构,有的为等粒结构。

黑云母和角闪石是最常见的暗色矿物,辉石次之,橄榄石较少,浅色矿物中长石也是常见矿物。副矿物有磷灰石、榍石、磁铁矿和锆石等。

暗色矿物多,且为自形晶和自形斑晶,这是煌斑岩类的典型特征,称为煌斑

结构。

煌斑岩类易风化和蚀变,形成碳酸盐、绿泥石、高岭土等。

在化学成分上,SiO

2含量变化大,常在28—54%,Fe

2

O

3

、FeO、MgO、K

2

O、Na

2

O、

TiO

2

和挥发份含量高。

煌斑岩总是呈岩墙,岩脉产出。

主要种属依暗色矿物种类和长石(似长石)种类进行划分。

最常见的是云煌岩。

成因:岩浆分异说

同化混染说(基性岩浆同化大陆硅铝壳产生)

二.细晶岩类

是一种浅色的脉状岩石。主要由浅色矿物组成,深色矿物很少或无。

一般具有典型的细晶结构——细粒它形粒状结构。反映近于同时结晶,

砂糖状外貌。

按矿物成分分为几种类型。

常见的是花岗细晶岩:灰白色或浅肉红色,主要由石英、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组成。通常所说细晶岩就是此种细晶岩。

一般认为由残余熔浆(少挥发份)结晶而成。常呈岩脉,有时为不规则状小侵入体。

三.伟晶岩类

即巨粒的脉状岩石,除了呈脉状产出外,也可呈不规则团块状或透镜状产出。多分布于相关岩体的内部和其附近的围岩中,也产于变质岩层中。

成分可以很简单,甚而形成单矿物伟晶岩;也可以很复杂。可以成均一的岩脉,也可以有分带现象。

晶体大者可达几米,重达几吨,如新疆阿尔泰地区花岗伟晶岩中的绿柱石极为巨大,重达50吨。

伟晶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与各类侵入岩相似,常依侵入岩划分。

最常见的是花岗伟晶岩:主要由石英和碱性长石组成,可有斜长石、白云母、锂云母、电气石、石榴子石、绿柱石、黄玉等。常呈半自形粒状结构。当石英和微斜长石交生呈文象结构时可称为文象伟晶岩

成因:1)岩浆成因说——残余熔浆(富挥发份)结晶而成。与同类岩浆岩相互共生的伟晶岩可能属此种。

2)交代成因说——花岗质岩石在以后的溶液(气水溶液或热液)作用下,再结晶和交代的结果。与片麻岩共生的伟晶岩可能属于此种。

有关矿床:主要有稀有金属(Ta、Nb、Be、Li)矿床,白云母矿床,稀土元素矿床,水晶矿床等。

第八章岩浆岩的成因

第一节岩浆的形成

一. 部分熔融

大部分岩浆岩是由岩浆形成。液态的岩浆可由固相的上地幔和地壳经过部分熔融产生。导致产生部分熔融的原因有:

1.温度的升高

2.压力的降低

3.成分的变化

二.上地幔中岩浆的形成

上地幔主要由Fe-Mg硅酸盐矿物组成,相当于超镁铁岩,成分上和二辉橄榄岩相似。

目前认为在地表或地壳浅处看到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石榴石辉石岩、石榴二辉橄榄岩、榴辉岩等深源包体和阿尔斯型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等,都是地幔岩的残块,是上地幔岩石的组成部分。

上地幔部分熔融主要形成玄武岩浆。如果上地幔部分熔融区的岩石是无水的橄榄岩,在<15Km的深处,发生部分熔融时,就会形成石英拉斑玄武岩浆;15—35Km深处,就会产生高铝橄榄拉斑玄武岩浆;35—70Km深处,就会产生碱性橄榄玄武岩浆;70—100Km深处,就会产生苦橄质拉斑玄武岩浆。

三.大陆地壳中岩浆的形成

大陆地壳由沉积盖层(<5Km)、花岗质岩层(包括各种长英质片麻岩)(5—20Km)、与玄武质岩层(20—35Km)组成。在地壳底部由于温压关系,玄武质岩石可能转变为麻粒岩相的岩石。

花岗岩的成分和片麻岩相似,故在含有过量水的情况下,其熔融温度也近似。在10Km深处,750℃时,就可形成深成花岗岩浆。如果温度增高,熔融程度增加,

在上地壳就可形成花岗闪长岩浆;如果局部p H2O很大,还可形成低熔的近石英二长岩岩浆。若难熔的残余矿物和形成的花岗岩浆一起上升,就可组成英闪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杂岩体。在20Km深处,有水存在的条件下,温度达900℃时,就可产生易活动的流纹岩浆。

下部地壳中的玄武质岩石经部分熔融可产生安山质或英安质岩浆。

第二节岩浆的演化

一.分异作用

1.岩浆分异作用

(1)熔离作用

(2)扩散作用

(3)气体搬运作用

2.分离结晶作用

(1)重力分异作用

(2)流动分异作用

(3)压滤作用二.同化混染作用

三.混合作用

工程地质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 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 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 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 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 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

各种常见岩石岩性描述

灰白色厚层细粒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95%左右;长石、绢云母约占5%。 灰褐色含绢云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8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15%左右;长石矿物约占5%。 灰色薄层绢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5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 灰绿色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0.5mm 左右,含量25%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灰白色薄层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灰色十字石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 左右,含量5%左右。见有特征矿物十字石,多呈半自形短柱状,大小不等,多在5mm左右,含量约5%。 褐灰色白云母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褐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

岩浆岩复习题(答案2013)

岩浆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岩浆 2.岩浆作用 3.火成岩的相 4.火山岩韵律 5.镁铁质矿物 6.长英质矿物 7.里特曼指数 8.铝饱各指数 9.火成岩的结构 10.辉长结构 11.辉绿结构 12.二长结构 13.斑状结构 14.似斑状结构 15.包橄结构 16.文象结构 17.堆晶结构 18.鬣刺结构 19.粗玄结构 20.拉斑玄武结构 21.安山结构 22.煌斑结构 23.反应边结构 24.火山角砾结构 25.凝灰结构 26.集块结构 27.枕状构造28.气孔构造29.流纹构造 30.球状构造 31.带状构造 32.块状构造 33. 柱状节理构造 34.超基性岩 35.超镁铁岩 36.地幔捕虏体37.蛇绿岩 38. 埃达克岩39.细碧角斑岩系 40.玢岩 41.斑岩 42.广义花岗岩 43. 火山碎屑岩 45.分异作用 46. 分离结晶作用(结晶分异作用) 47.平衡结晶作用 48. 岩浆混合作用 49. 岩浆同化作用 50.火成杂岩体 51. 硅铝矿物 52. 镁铁矿物 53. 喷出岩 54.熔结凝灰岩 55.火山角砾结构 二、填空 1.侵入体侵入深度为 0-5km 时,称浅成相;侵入深度为 5-15km 时,称中 深成相;侵入深度大于 >15km 时,称深成相。 2.根据火山岩产出方式可划分为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 火山沉积相。喷出相又可分为溢流相、爆发相和侵出相三个相。 3.看下图,写出相应火山岩相的名称: (1)溢流相;(2)爆发相;(3)侵出相;(4)火山通道相;(5)次火山相;(6)火山沉积相。 4.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 (颗粒)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的相互关系。 5.划分火成岩结构类型的基本要素有矿物的结晶程度、矿物的大小、 矿物的形态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6.据火成岩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 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四种结构。显晶质的岩石按矿物的粒度大小分为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等的形态、外貌和相互关系。一般并不包括岩体构造(火山机构等),也不包括矿物本身晶体格架方面的特征。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成不仅是岩石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也是岩石形成时地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反映,还是岩浆性质、成分变化的真实记录。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依据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结晶质部分(玻璃)的比例,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三大类: 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下较缓慢的条件下(如地壳深处)从容结晶而形成的,所以多见于较深的侵入岩中。 2、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快速下降条件下(如喷出地表),岩浆中的各种组份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即已冷即,因而形成玻璃质。玻璃质主要出现在酸性喷出岩中,或浅成、超浅成侵入体的边部。 3、半晶质结构:岩石由部分昌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多见于喷出岩中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即其中的原子排列是无规律的)的,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的固态物质。它很少无色,常由于含少量过渡性无素(如铁等),在手标本上呈现不同的颜色。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转化为结晶质,叫去玻化作用。一般来说,中生代火山岩已部分脱玻化,中人有新生代火山岩玻璃质保存较好。当有一定的挥发份及温度、压力较高时,转化则相对迅速。所以古老的熔岩中或遭受区域变质的熔岩中很少有玻璃质,多已转变为呈微晶质的集合体。 霏细结构:脱玻化作用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叫霏细结构。脱玻化产生的霏细结构,颗粒之间的界线模糊,且形状很不规则,粒度较小。霏细结构也有原生的,原生霏细结构是在岩浆过冷却条件下形成的,也是由极细的,他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组成,但不同于前者的在于:颗粒之间的界线较清晰,颗粒外形比较规则,粒度较大。霏细结构在较酸性熔岩及浅成、超浅成脉岩中常见。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根据肉眼观察,首先区分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两大类。 显晶质结构:是指在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 隐晶质结构:则指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颗粒者。隐晶质结构的岩石外貌致密,肉眼下有时不易与玻璃质岩区别,但隐晶质没有玻璃质的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而常以瓷状断口为特征。 1、显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 1)粗粒结构:晶粒直径>5mm; 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在2~5mm之间; 3)细粒结构:晶粒直径<2mm; 4)微粒结构:晶粒直径<0.2mm; 5)伟晶结构:晶粒直径>1cm; 2、隐晶质结构

岩浆岩常见的结构类型

岩浆岩常见的结构类型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以及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的岩石特征。 一、结晶程度:是指岩石中结晶物质和非结晶玻璃物质的含量比例。据其可将岩浆岩结构分成如下三类: 1、全晶质结构:即全部由结晶矿物 所组成的岩石结构。这种结构多见于深成 岩中,如花岗岩。 2、半晶质结构:即既有结晶矿物又 有非晶质玻璃所组成的岩石结构。这种结构也主要见于火山岩中,如流纹岩。 3、玻璃质结构:即全部由玻璃物质 图1 按结晶程度划分的三种结构所组成的岩石结构。这种结构常见于火山 岩中,如黑曜岩(见图1)。 玻璃质是一种不稳定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物化条件的改变,常常会发生脱玻璃化作用,形成一些细小的雏晶。雏晶是一些形态多种多样的晶芽。这些晶芽一般无明显的光性特征,当它们进一步转化,就会形成骨架状的骸晶或细小的微晶。所以,除了时代较新的火山岩中可见玻璃质结构之外,那些较老的前新生代的岩浆岩中很少有玻璃质结构存在。当火山玻璃中有微晶发育时,它们就可转变成微晶结构或晶体轮廓不清的隐晶质集合体,而组成霏细结构;和霏细结构伴存

的还常有一些由放射状纤维组成的球粒,当

球粒特别发育时即称为球粒结构(见图2)。 雏晶结构→骸晶结构→霏细结构球粒结构 图2 玻璃质脱玻化后形成的结构类型 二、矿物颗粒大小(粒度大小):包括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两个方面。 (一)按照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粒度)和肉眼下可辨别的程度,可将岩浆岩的结构划分为: 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以分辨者。按岩石中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又可分为: 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 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 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0.1mm; 微粒结构,颗粒直径<0.1mm。 2、隐晶质结构:是指颗粒非常细小,肉眼或放大镜下不可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矿物晶粒者。这是浅成侵入岩和熔岩中常有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很致密,有时和玻璃物质不易区分,但是它们的手标本一般无玻璃光泽和贝壳状断口,也不像玻璃那样脆,常有瓷状断面

岩浆岩24种结构类型教学内容

岩浆岩24种结构类 型

1.等轴粒状结构:岩石中主要由比较自形的橄榄石和辉石紧密镶嵌 组成(岩石主要由自行状橄榄石和辉石镶嵌组成) 2.海绵陨铁结构:半自行的橄榄石与辉石晶体之间,为他形的金属 矿物(磁铁矿等)所填充,是他形的金属矿物成网状或海绵乳状,似为橄榄石,辉石,斜充填在长石颗粒的胶结物(橄榄岩中它形的磁铁矿(黑色)充填在粒状蛇纹石化的橄榄石晶体间似胶结物状) 3.包橄结构:岩石中大的辉石、斜长石、角闪石晶体中包裹有小的 呈圆形或卵形的橄榄石晶体(大颗粒的辉石(主晶)中包裹有一些较小的浑圆粒状的橄榄石(容晶)) 4. 5.蠕虫结构:是石英与斜长石的交生,在酸性斜长石中,许多细小 的形似虫状或指状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中(花岗岩中石英呈蠕虫状穿插生长于斜长石、钾长石接触处) 6.嵌晶含长结构:岩石中自行的斜长石晶体,呈不规则细条状被包 裹在较大的它形辉石或橄榄石晶体中,且二者的晶粒相差很大,前者大后者小(岩石中粗粒它形辉石晶体包裹小的自形条状基性斜长石) 7.辉长结构:岩石中基性斜长石和橄榄石、单斜辉石等矿物呈近似 等轴粒状自形程度大致相同,互相不规则排列(岩石中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均大致相等)

8.辉长辉绿结构:介于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之间的过渡类型,板状 或短柱状斜长石晶体比等轴或短柱状辉石的自形程度稍高一些9.辉绿结构:岩石中大部分矿物为自形晶,斜长石自形程度高于辉 石,较自形和斜长石柱状晶体构成不规则的空隙,在每个空隙中充填一个它形的辉石颗粒,在正交偏光下相当面积中,辉石是同时消光(岩石中柱状斜长石的空隙中充填了一个它形辉石,在正交镜下相当面积中,辉石是同时消光) 10.反应边结构:岩石中早期析出的矿物由于结晶条件的改变与周围 熔岩蒸发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矿物,将新生成的矿物在原矿物的周围形成反应边(辉长岩中先晶出的橄榄石与岩浆反应,在四周生成了辉石的镶边) 11.环带结构:在单偏光下为一个晶体外形,正交偏光下明显看出, 干涉色和消光不一致的环带。当斜长石环带核部较基性,向边缘依次变为酸性时,称为环带;反之则称为反环带(闪长石中具环带结构的中性斜长石(中部)) 12.条纹结构:由两种长石(钾长石和钠长石)做有规律的交生组 成。如果钠长石成细条状嵌插于钾长石中,则称为正条纹结构; 反之则称为反条纹结构(钠长石细条纹嵌于钾长石中,呈有规律的交生) 13. 14.

岩浆岩野外鉴定

火成岩的鉴定及定名 一、火成岩鉴定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 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

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 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 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 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岩浆岩名称及其他常用岩石名称符号

岩浆岩名称及其他常用岩石名称符号
岩浆岩符号排希文斜体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符号 Σ φ σ Ψ ψι ψο φω Ν ν σν νο νσ δ δο δβ ξδ νδ Γ γ ηγ γι γδ γβ ξγ η ηο Γο γο Ε x xξ ε ξ γξ ξο ωμ νρ νμ βμ δμ 名称 未分的超基性岩 纯橄榄岩 橄榄岩 辉相岩(辉岩和角闪岩) 辉岩 角闪岩 蛇纹岩 未分的基性岩 辉长岩 橄榄长岩 苏长岩 斜长岩 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黑云母闪长岩 正长闪长岩 辉长闪长岩 未分的花岗岩 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 白云岩 花岗闪长岩 黑云母花岗岩 钾长花岗岩 二长岩 石英二长岩 斜长花岗岩类 斜长花岗岩 未分的碱性岩 斑霞正长岩 碱性岩 霞石正长岩 正长岩 花岗正长岩 石英正长岩 苦橄玢岩 辉长-伟晶岩 辉长玢岩 辉绿岩 辉绿玢岩 闪长玢岩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γπ ι γι λπ γδπ ηπ ηγπ ξπ ρ γρ χ δχ ξχ εx xσ xc ω Β μβ β ωβ υβ νΜ αβ Α α αμ ζ ζπ ζμ xτ λ λπ λxτ υπ υλ λφ λρ υ Φ ζφ αφ θ υ τα
花岗斑岩 细晶质岩石 花岗细晶岩 石英斑岩 花岗闪长斑岩 二长斑岩 二长花岗斑岩 正长斑岩 伟晶质岩石 花岗伟晶岩 煌斑岩 斜长煌斑岩 云煌岩 霓霞岩 金伯利岩 碳酸岩 苦橄岩 未分的基性喷发岩 细碧岩 玄武岩粗玄岩 苦橄玄武岩 玄武质玻璃岩 基性熔岩的球颗玄武岩 安山玄武岩 未分的中性喷发岩 安山岩 安山玢岩 英安岩 英安斑岩 英安玢岩 角斑岩 流纹岩 流纹斑岩 石英角斑岩 霏细斑岩/霏细岩 浮石岩、黑曜岩、流纹熔岩、珍珠岩、松脂岩 石英钠长斑岩 流岩 玻璃岩与隐晶岩 未分的钠长斑岩 变英安钠长斑岩 变安山岩/钠长斑岩 未区分的碱性喷发岩 响岩等 粗面安山岩

实验二_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述结构时,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等特点。 岩浆岩常见的构造为块状构造,其次为气孔、杏仁和流纹状构造等。

常见岩浆岩的简要描述

一.常见岩浆岩的简要描述: 1.花岗岩:酸性深成侵入岩;常呈肉红色、灰白色或灰色;全晶质中----粗粒等粒结构或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石英(含量在25%以上)和长石(含量约为60%)为主,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白云母等。 2.花岗斑岩:酸性浅成侵入岩;灰白色或肉红色;全晶质斑状结构,斑晶(钾长石和石英,有时为黑云母和角闪石)的成分与基质相同,基质呈隐晶质或微晶;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具有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中粒或粗粒)、成分与花岗岩相似的岩石称为斑状花岗岩。 3.流纹岩:酸性喷出岩;呈浅灰色、粉红色或砖红色,少见紫色、灰黑色、绿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和石英)、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块状构造或流纹构造;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的相似。 4.松脂岩:玻璃质结构的流纹岩(酸性喷出岩);红色、褐色、浅绿色、黄白色或黑色;具有发暗的松脂光泽,含水量8%左右。 5.黑曜岩:玻璃质结构的流纹岩(酸性喷出岩);黑色或黑灰色;具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含水量小于1%。 6.珍珠岩:玻璃质结构的流纹岩(酸性喷出岩);特点是酸性火山玻璃基质中含有球粒或大量珍珠状裂纹。球粒呈棕色到褐色;基质具有流纹构造,是由颜色(黑色、紫色、棕色、绿色或灰色等)不同的玻璃组成的。 7.花岗闪长岩:酸性侵入岩;花岗闪长岩比花岗岩含有较多的斜长石和暗色矿物,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可以同时含有辉石和黑云母,所以岩石的颜色一般比花岗岩深一些,呈灰绿色或暗灰色;结构构造特征基本与花岗岩的相同。 8.花岗闪长斑岩:酸性浅成侵入岩;矿物成分与花岗闪长岩的相似,全晶质结构;斑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 9.英安岩:酸性喷出岩;矿物成分相当于花岗闪长岩;呈灰红色、浅紫红色或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石英、正长石,基质为玻璃质结构或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或流纹构造。 10.正长岩:中性深成侵入岩;呈浅灰绿色、灰色或肉红色;全晶质粗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含量在60%以上),次要矿物为角闪石(含量在20%左右),含少量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11.正长斑岩:中性浅成侵入岩;灰白色、棕灰色或淡红色;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钾长石(板状自形晶),其次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与正长岩的相似。 12.粗面岩:中性喷出岩;粉红色、淡红色或浅灰色;斑状结构或似斑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呈长条形微晶,基质成分与斑晶相同,微晶或玻璃质;块状构造、

火成岩常见的几种岩石

火成岩常见的几种岩石 1. 纯橄榄岩 颜色:深绿、黄绿、褐绿色。 结构构造:全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组成:几乎全部(90~100%)由橄榄石组成,间或有少量(<10%)的辉石和角闪石。副矿物多为铬铁矿、尖晶石和磁铁矿。 其它:新鲜的纯橄岩少见,通常遭受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若部分蛇纹石化,称蛇纹石化纯橄榄岩;若全部蛇纹石化,则叫蛇纹岩。 2. 橄榄岩 结构:具细粒-粗粒结构,常呈包含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明显它形的金属矿物,胶结了自形较高的橄榄石和辉石)。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40~90%)和辉石构成,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或斜长石。副矿物常为铬铁矿、磁铁矿。 其它特点:如果岩石中角闪石较多,则可形成角闪橄榄岩。橄榄岩也易遭受次生变化,其中橄榄石变为蛇纹石,辉石和角闪石变为绿泥石等。 3.辉石岩 颜色:浅褐色、暗黑色或灰绿色。 结构:全自形粒状结构,也可有包含结构或海绵陨铁结构。 矿物组成:主要由辉石组成,可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及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4.角闪石岩 颜色:黑色或墨绿色。 矿物组成:主要由角闪石组成(>90%),有时含少量辉石、橄榄石和磁铁矿。 其它:常呈脉状产出,穿插于其他超基性岩体中。 5.苦橄岩 颜色:呈淡绿色至黑色。 结构构造: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或杏仁构造。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50~70%)和辉石(<40%)组成,可含少量基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副矿物有钛铁矿、磁铁矿、磷灰石等。 产状:往往产出于玄武岩的底部或与超基性侵入岩伴生 6.金伯利岩 颜色:多呈黑、暗绿、绿、灰等,而以绿色常见 结构构造:常见斑状结构和角砾状构造。 矿物成分:在斑状结构中斑晶成分主要是橄榄石、金云母。在角砾状构造中,角砾成分十分复杂,有早期形成的金伯利岩、橄榄岩、辉石岩破碎而成的岩块,也有来自围岩的岩块,角砾之间的胶结物为金伯利岩浆物质。 7.斜长岩 几乎全部由斜长石(基性)组成,其含量占90%以上,暗色矿物很少,含量小于10%,主要为辉石、角闪石、橄榄石。岩石具半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一般为白色、灰色,有时因次生变化(纳黝帘石化)而颜色稍深些。块状构造。它既可呈独立的岩体产出,也可与辉长岩共生,在层状侵入体中常构成“ 浅色层”。 8. 辉绿岩 (1) 颜色:暗绿色,黑绿色

岩浆岩练习题 (1)

《火成岩石学》练习题 一、填空 1、火成岩石学是研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成因、共生组合、分布规律及其与成矿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2、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侵入岩按形成深度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4、岩浆作用按侵入位置可分为岩浆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 5、研究火成岩的基本特征时,不外乎从物质组成、结构、 构造等三方面进行,其中物质组成又可分为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6、火成岩的主要氧化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钾、 氧化镁、三氧化二铁、氧化铁、水等九种。 7、根据SiO2的含量,可把火成岩为超基性岩、基性岩、 中性岩和酸性盐四类。 8、根据矿物在岩石中的含量,把火成岩的矿物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 副矿物等三类。 9、根据造岩矿物的化学组成和颜色,把常见的火成岩矿物分为深色矿物和 浅色矿物两类。 10、火成岩中常见的深色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浅色矿物有石英、长石、似长石和白云母。 11、SiO2与六种氧化物(FeO、MgO、CaO、Al2O3、、K2O、Na2O)关系密切,通常随着SiO2含量的增高,火成岩中的K2O、Na2O的含量将随之一直增加,CaO、Al2O3的含量 先增加后减少,而FeO、MgO的含量则一直减少。 12、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 形态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所反映出的特征。 13、火成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三类。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晶三种结构。 14、侵入岩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带状构造。喷出岩常见的构造有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

实验: 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一、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对岩浆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岩浆作用的了解。 三、实验仪器、设备 岩浆岩标本,小刀,放大镜 四、实验原理 1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斜长石,正长石,石英 2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岩浆岩的结构。 (1)按照矿物晶粒的大小分为 显晶质结构:用肉眼均可加以识别,又细分为 粗粒(粒径>5mm)、中粒(粒径5—1mm),细粒(粒径1—0.1mm) 隐晶质结构:用肉眼难以识别 (2)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等 不等粒结构:在不等粒结构中又分为: 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且基质的成分与斑晶的成分相同 3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分为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 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平行而定向排列。火山熔岩中不同成分和颜色的条带,以及拉长的气孔相互平行排列,称为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岩石中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直径由数毫米到

数厘米。基性熔岩中气孔较大、较圆;酸性熔岩中气孔较小、较不规则,或呈棱角状。 杏仁构造:气孔中有矿物质充填者。 层状构造:岩石具有成层性状,它是多次喷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的结果。 4岩浆岩的分类 (1)岩浆岩 (2)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既有喷出岩的特征也有沉积岩的特征,按火山碎屑的粒径大小分类: (1)凝灰岩:粒径<2mm (2)火山角砾岩:粒径2-50mm (3)浮岩:粒径2-50mm多孔洞,色浅、质轻、能浮于水 (4)集块岩粒径>50mm 五、实验内容 1.常见岩浆岩手标本观察实验观察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颜色、造岩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描述并鉴定。 2.四大类岩浆岩对比观察鉴定实验,观察四大类岩浆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特征及区别,并对比描述、鉴定。 3.侵入岩和喷出岩对比观察鉴定实验,对比观察侵入岩和喷出岩,描述其矿物、结构构造,并定名写综合鉴定报告。并把观察结果写在实习报告中。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Structure):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一、岩浆岩的结构: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1、全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多见于深成侵入岩中,说明岩石结晶条件好,缓慢结晶的产物。 2、玻璃质结构 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多见于火山岩中,是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 3、半晶质结构 岩石由部分晶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多见于浅成岩和火山岩中。 雏晶结构: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的、不稳定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脱玻化,转化为结晶物质,在脱玻化初期,形成一些颗粒极细的结晶物质,称为雏晶。如果岩石主要由雏晶组成,则其结构称雏晶结构。 霏细结构:脱玻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但颗粒间界线模糊,形状不规则,称霏细结构。 球粒结构:脱玻化可形成球粒,它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生长的长英质纤维构成的球状生成物,也可呈扇状、束状等。岩石中有球粒组成时,则其结构称

为球粒结构。如果外形似球状,但其成分不是长英质,而是辉石和斜长石,则称球颗结构。前者多见于中酸性、酸性岩石中,后者则出现在基性火山岩中。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1、显晶质结构 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显晶质结构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1)、粗粒结构:矿物直径>5mm (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在2~5mm之间 (3)、细粒结构:2~0.2mm (4)、微粒结构:<0.2mm 2、隐晶质结构 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者。如果在显微镜下可以看清矿物颗粒者,称显微晶质结构;如果镜下只有偏光反映,而无法分辨矿物颗粒者,称显微隐晶质结构。 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 (1)、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3)、斑状及似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这点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斑状与似斑状结构的区别是:如果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则称斑状结构;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 熔蚀结构和暗化边结构:深部结晶的斑晶在随岩浆上升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熔蚀,形成浑园状、港湾状形态,称熔蚀结构;而含挥发分的斑晶在上升过程中常发生分解,在晶体边缘形成铁质分解氧化形成的磁铁矿等不透明矿物细粒集合体,称暗化边结构。

常见岩浆岩的鉴定特征

一、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和基本掌握岩浆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方法,掌握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点及主要岩石类型的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教材中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三、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全晶质显晶质 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 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 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 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常见岩石标本(地大)2

岩石名称:长英质糜棱岩 英文名称:Felsic mylonite 颜色:暗灰褐色 构造:流动构造 结构:糜棱结构 主要成分:由碎斑和碎基组成,眼球状碎斑长石60%,石英30%,碎基10% 所属岩类:变质岩\动力变质岩\糜棱岩 鉴定依据:产出于韧性剪切带;糜棱结构 成因:塑性动力变质而成 产地:北京密云 采集:周汉文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岩矿教研室 藏号:463 描述:周汉文数字化:周汉文

手标本照片 岩石名称:长石石英杂砂岩 英文名称:Feldsparthic quartzose wacke 颜色:浅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中砂结构 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岩屑砂粒,泥基质 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砂岩 鉴定依据:砂级碎屑>岩石的50%;泥基质>岩石的15%;碎屑中,石英占75-95%,长石>岩屑 成因:河、湖、海环境肮脏砂质沉积物的成岩产物 产地:南京 采集:刘东键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藏号:223 描述:邬金华数字化:邬金华 镜下照片

岩石名称:长石石英杂砂岩 英文名称:Feldspathic quartzose wacke 结构:中砂结构;砂粒分选中等,磨圆差 主要成分:石英、长石砂粒,泥基质 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砂岩 鉴定依据:砂级碎屑>岩石的50%;泥基质>岩石的15%;碎屑中,石英占75-95%,长石>岩屑 成因:河、湖、海环境肮脏砂质沉积物的成岩产物 产地:南京 采集:刘东键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藏号:B223 描述:邬金华数字化:邬金华

手标本照片 岩石名称:长石杂砂岩 英文名称:Feldspathic wacke 颜色: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中粗砂结构 主要成分:长石、石英、岩屑砂粒,泥基质 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砂岩 鉴定依据:砂粒>岩石的50%;砂粒中石英<75%,长石/岩屑>3/1;泥基质>岩石的15%

岩浆岩的分类与结构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玻璃质结构:全部由玻璃质所组成的结构,它是由于岩浆温度在快速下降条件下,各种组分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而冷却。 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的一种岩石结构, 半晶质结构:由部分结晶矿物和部分非晶质玻璃质说组成,多见于喷出岩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二、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 矿物的绝对大小:粗粒结构直径>5mm,中粒直径5—1mm,细粒直径1—0.1mm 微粒<0.1mm 矿物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不等粒结构⑴、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同,粒度依次降低,形成一个连续的变化系列。⑵板状结构:岩石由两类大小明显不同的颗粒组成,大的颗粒散步或玻璃之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基质为微晶、隐晶或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特征。这里的斑晶和基质是不同世代的产物。⑶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不同大小额矿物颗粒组成,但颗粒大小相差不悬殊。斑晶颗粒粗大基质为显晶质(粗粒、中粒)结构,且斑晶与基质成分一致。是同一个世代产物。见于部分中深成或浅成侵入岩。 三、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岩石矿物自形程度:组成岩石的矿物形态,它主要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性、演 讲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晶的时间、空间等。 四、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1交生结构:两种矿物相互穿插、有规则地生长在一起。根据矿物交生的形态可分为(文象结构:石英晶体呈尖棱状、象形文字状有规则地镶嵌在钾长石中。条纹结构:钾长是和钠长石油规律地交生。蠕虫结构:蠕虫状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边部,并且石英的消失位一致)2、反应边结构:早期生成的矿物与残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期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 3、环带结构 4、包含结构或镶嵌结构 5、填隙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 一、侵入岩的构造 1、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呈各项均匀地分布,岩石各部分在成分或结构上都是一致的 2、带状构造:游雨岩石各部分的成分、颜色或粒度有差异并相间成带状分布。常见于基性岩、超基性岩中。 3、斑杂构造;岩石的不同部位,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差异很大,整个岩石呈不均匀的斑斑块块,杂乱无章。 4、流动构造:包刮流面、流线。流线是柱状矿物和长形析离体、 5、原生片麻状构造 二、喷出岩的构造 1、气孔和杏仁构造:气孔构造主要是见于熔岩层的顶部,是由于熔岩流在冷凝过程中,尚未逸出的气体上升汇集于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气孔。气孔被拉长石方向指示岩浆流动的方向。气孔构造常见于玄武岩。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充填,叫杏仁构造

岩浆岩野外描述

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全晶质 显晶质 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 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 隐晶质 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半晶质 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 玻璃质 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

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岩石,2. 岩浆岩,3. 结晶岩,4. 岩石学, 二、填空 1、岩浆岩石学是研究 , , , 及 , , , , , , , , 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岩浆,2,岩浆作用,3,侵入作用,4,喷出作用,5,侵入岩,6,喷出岩,7,熔岩,8,火山碎屑岩。 二、填空 1、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 。 2、侵入岩按形成深度可分为和。 3、喷出岩可分为和。 4、岩浆作用按侵入位置可分为和。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的产状, 2、岩浆岩的相, 3、透式喷发, 4、裂隙式喷发, 5、中心式喷发, 6、熔岩流, 7、火山口, 8、破火山口, 9、岩盆,10、岩盖,11、岩床,12、岩墙,13、岩株,14、岩基 二填空 1、常见的喷发类型可划分为: , , 。 2、火山锥依物质组成不同分为: . 和等三种。 3、火山岩相主要有喷出相, , 和。喷出相又可分为 . . 三个相。 4、侵入相的划分一般为 , 和 .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一名词解释 1、主要矿物, 2、次要矿物, 3、副矿物, 4、正常矿物, 5、残余矿物和反应矿物, 6、系列指数或里特曼指数, 7、硅铝矿物 8、铁镁矿物 二填空 1、岩浆岩的主要氧化物有: 等九种.

2、按岩浆岩的SiO2 的含量可把岩浆岩分为: , , , 。 3、按里特曼指数( s )可把岩浆岩划分为: ,, 。 4、岩浆岩的矿物按它们的含量可分类. , , 等三类. 5、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 , , 和。 第五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2、岩浆岩的结构, 3、岩浆岩的构造, 4、斑状结构, 5、似斑状结构, 6、反应边结构, 7、包含结构, 8、枕状构造, 9、流纹构造 二、填空 1、岩浆岩的结构分为三大类: , , 。 2、显晶质结构按颗粒大小分为: ,, , , 。 3、岩浆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 , , 和。 4、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结构: , , 。 5、根据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 , , 和。 6、根据结构确定矿物结晶顺序-空间法则时应注意: , , 。 7、侵入岩的常见构造有: , ,, , 和 , 和。 8、喷出岩的常见构造有:和 , , , 。 三、判断题 1、气孔和杏仁构造是侵入岩中常见的构造类型。 2、枕状构造是大陆火山喷发的特征构造。 3、流纹构造是基性岩中的特征构造。 4、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是显晶质岩石的特点。 5、交生结构是同种矿物的互相穿插。 6、反应边结构是两种成分完全不同的矿物间的反应现象。 7、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是喷出岩常见结构类型。 8、喷出岩中常见有斑状结构。 第六章岩浆岩的分类 一、填空 1、岩浆岩的分类应反应 , , , 和。 2、暗色矿物一般称色率或颜色指数,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