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重1786例疗效观察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重1786例疗效观察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重178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3-05T13:35:36.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尚良翠徐培荣褚东方俞叶娜陈芳[导读]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咳喘咳痰有效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尚良翠徐培荣褚东方俞叶娜陈芳(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重1786例临床疗效。方法对1786例咳喘病重患者采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头伏中伏末伏各重复治疗一次,连续贴3次,3年为一疗程,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65.3%,好转 33.1%,未愈1.6%,总有效率98.4%,治疗前后比较,咳嗽、咳喘、咳痰等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咳喘咳痰有效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咳喘病重中医药疗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咳喘病”包括现代医学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本病好发于:秋冬季节,为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中医科自1987年以来,开展冬病夏治中药三伏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咳喘病万余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我们从临床观察随访中抽出1786例较为完整的病例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552例,女性1234例,16岁以下少年及儿童285例,成年人1501例,老年人397例,女性多于男性。

2 三伏膏药物组成

生莱服子300克,生白芥子500克,炒白芥子500克,公丁香300克,苏子300克,官桂300克,王不留行400克,广木香400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优质生姜取汁加入上述药末。加工制作成一元硬币大小药饼待用。

3 治疗方法

头伏(2012年即7月18日-27日),中伏,末伏各重复一次,每年贴三次,连贴三年为一疗程,每次先消毒穴位后,即取精制三伏膏贴敷穴位上,再用麝香膏固定,成年人4小时左右去掉,少年及儿童0.5-2小时去掉,忌食生冷辛辣、鱼腥、煎、炸、烤鹅等品一周。方法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

取穴:第一组:男性,大椎,天突,肺腧,膻中;女性:大椎,肺腧,天突,膏盲。

加减:气喘甚者加定喘穴,心腧穴。畏寒肢冷,久病肾虚者加肾腧穴,小便夜频量多清长,加命门穴,纳差,痰多者加脾腧,丰隆。过敏性鼻炎者加太渊穴。

适应症:凡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脾胃病、痛经、骨关节病等体内阳气不足,阴寒较盛患者均可使用。

禁忌: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孕妇,月经期以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或者慎用。

治疗结果: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喘及临床体征消失和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653人,鼻塞喷嚏流涕和鼻腔、双目痒明显缓解的有512人,好转:咳喘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592人,未愈:连续三年敷贴症状无明显改善的29人。本症多见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疾病者。总有效率占98.4%。

4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某,女性,47岁,农民,于2002年7月14日上午9时初诊。系“顽固性咳喘20余年,加重5年”患者于20年前因上山砍柴路中饥渴难耐,于返回途中饮水沟中水,故:《素问?咳论篇》曰:“形寒饮冷伤肺胃”之说。在当地医院予以抗炎输液治疗,症状略有好转,但治标不治本,难以根治,稍受寒凉,立即诱发而加重咳喘,甚则不能平卧,20余年来反复发作,久治难愈,曾多处检查血常规,血压,体温,心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肺部听诊右肺未见明显异常,但左肺中下部呼吸音消失,左下肺叩诊呈浊音。提示左肺功能受损严重,考虑胸腔积液或有恶性病变可能,要求其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因患者自觉病情严重,并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故遭其拒绝。特来我科要求中医“冬病夏治”“精制三伏膏”穴位贴敷治疗,以求疗效。当时正值头伏,精制三伏膏穴位贴敷,方法同上,经头伏穴位贴敷后,诸症明显好转,咳出大量暗灰色胶粘稠痰,经中伏、末伏穴位贴敷30天后,突然咳出一团灰暗褐色如烂肉状物,撕拽不开,胸中如石板重压顿时若失,连续贴敷三年后痊愈。

5 讨论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因咳喘病人大多是在秋冬春气候寒冷突变的情况下诱发,三伏酷暑,阳气最盛,而所用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同气相求,以除肺中寒饮伏邪。使正气渐复,抗病力增强,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冬病夏治中药“精制三伏膏”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及过敏性鼻炎后,许多患者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得到提高。感冒发生率明显降低,部分患者经一个伏天治疗,咳喘及鼻炎症状完全消除。尚良翠主任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冬病夏治三伏膏穴位贴敷还可扩大治疗的病种有:慢性咽炎、慢性肠胃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肾炎水肿等体内肺脾肾阳虚导致的慢性疾病,疗效显著。具体其他病种疗效下次待述。

本方药物组成是经反复临床验证后得出的纯中药精制而成之剂,其中白芥子生熟各半既有散寒祛痰,又能减轻对皮肤的强烈刺激。生莱服子,苏子是降气平喘,王不留行是解痉,活血化瘀的功效,公丁香和广木香芳香走串,渗透力强,官桂温肾助阳,全方主要功效温肺逐痰,拔寒外出,止咳平喘,扶正固本,防患未然。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咳喘病,改变了传统的给药途径,通过穴位刺激皮肤给药,发挥药物对皮肤穴位渗透作用,为中医中药内病外治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痛苦,无副作用,使广大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国家管理局.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4.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概述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概述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的方法和机制。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穴位敷贴治疗咳喘有固定穴位、固定药物;辨证取穴、辩证用药等;多于夏季三九天敷贴。穴位敷贴治疗咳喘能够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穴位敷贴治疗咳喘是一种优质的治疗方法。结论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的机理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标签:穴位敷贴;慢性咳喘 慢性咳喘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用中药敷贴于穴位,使之自然发泡,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灸法,是药物和穴位有机结合的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多年來各地中医院相继开展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从治疗方法和作用机理两方面进行概括总结: 1 治疗方法 穴位敷贴包括药物和穴位两方面,因为不同的药物和穴位选择,所以呈现不同的治法。敷贴药物通常选用芳香走窜、易于贯通经络、深达脏腑的药物,旨在”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临床上所选贴敷药物以清朝《张氏医通》贴敷方(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为基础进行加减,药物通过穴位渗透到机体,发挥温阳逐饮、活血化瘀的治疗作用。选取穴位以背俞穴为主,因为背俞穴是脏腑精气输注之处,和呼吸系统相关的穴位可以调肺气、止咳喘、和营血、实腠理、补劳损,可治疗咳嗽、喘证、肺痿、肺胀等肺部疾病。 1.1固定方药、固定穴位夏敏等[1]报道以”初九”、”二九”、”三九”三个时间段内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3次敷贴。选穴取双侧定喘、肺俞、膏肓俞穴,取方以白芥子、炙麻黄、细辛、元胡、甘遂、法半夏等各等分研末,穴位贴敷治疗后患者喘息、咳嗽、咯痰、哮鸣音主要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来暮[2]报道治疗病例320例咳喘患者,取穴大椎,肺俞,膏肓,天突,膻中,选方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咳痰、感冒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并大大减少支气管炎、哮喘的发作,延长发作的时间,特别是小儿随着机体抵抗力的提高,可以减少哮喘的发病率。殷莉波[3]报道以消喘膏(主要成分白芥子、制延胡索、制甘遂、细辛),治疗52 例慢性咳喘,取穴双侧肺俞、心俞、膈俞,总有效率86.15 %,且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明显好转。齐玲等[4]用协定药物(麻黄、细辛、白芥子、皂角刺等),取穴双侧肺俞、定喘、脾俞,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治疗60 例哮喘,结果提示能够增强患儿体质,患儿感冒次数、平时出汗逐年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少且发作时喘息程度变轻,观察组治疗后2~3年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口服酮替芬)(P<0.05,P<0.01)。 1.2辨证用药、辨证取穴苏玲等[5]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型、热型、寒热虚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 一、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4、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慎用人群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2、孕妇、婴幼儿; 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颜面部; 四、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贴敷部位 1)基础穴: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2)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辨症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另外,包括大椎、定喘、膻中、中府、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也有选用。 3)治疗骨关节炎疾病,常用的穴位有大椎、肾俞、悬钟、关元、阿是穴等。 4)治疗脾胃病,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贴敷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1)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2)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6、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7、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同时,我科也开展“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8、贴敷时间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喘病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喘病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了解临床中通过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慢性咳喘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咳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0例(233%),有效32例(372%),好转22例(256%),无效12例(140%),总有效率为86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喘病时配合一定的护理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药穴位贴敷;慢性咳喘;疗效观察;护理 慢性咳喘病是以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表现且反复发作的疾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涉及的种类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咽喉炎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1]。咳喘病于冬季容易发生,且病情会被加重,而在夏季则得到一定的缓解,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就是一种“冬病夏治”的方法[2]。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咳喘病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咳喘疾病并结合周密的护理方法取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咳喘患者,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15~82岁,平均4435岁;病程25~31年。临床主要表现咳嗽、咳痰、气喘等。慢性支气管炎42例,肺气肿22例, 支气管哮喘12例,肺源性心脏病10例。排除孕妇、年龄体弱、年幼者(小于10岁)和患有肺结核、严重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同时还排除患有皮肤病、皮肤受伤和严重过敏性体质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首先要制备治疗中所使用的贴剂,制备两种贴剂,一种供夏至到末 伏当天使用,即在夏至、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剂贴药,另一剂供各个伏之间使用。前一种贴剂是由白芥子、细辛、延胡索、半夏、防风、甘遂组成,后一剂是由五味子、肉桂、沉香、淫羊藿、甘遂、巴戟天组成。将所有的药物混合研末,过80目筛,之后等到用的时候再用生姜汁将粉末混合成膏状。 122贴敷中穴位的选取及护理贴敷中选取两组穴位,第一组为鸠尾、中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发表时间:2016-09-07T11:32:51.8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作者:曹涛向国典 [导读] 探究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株洲县中医院湖南株洲 4121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日夜间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中药内服;穴位敷贴;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 咳嗽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夜间和凌晨多发,有关研究表明,引发慢性咳嗽的首要原因是哮喘,28%的哮喘患者的惟一临床症状是咳嗽[1]。现就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1岁,平均年龄(48.6±3.32)岁;病程4~10个月,平均(9.4±3.2)个月。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0岁,平均年龄(48.3±2.3)岁;病程2~8个月,平均(6.8±2.3)个月。经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美普清,口服25ug/次,每天2次[2]。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内服,中药基本配方:黄芪8 g、白术7g、防风6g、炙麻黄5g、射干6g、炒莱菔子7g、苏子5g,水煎,每天一剂;穴位敷贴,药物组成延胡索和白芥子温水调制膏状敷帖穴位即可。两组均连用15天(1个疗程)[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疗效分为,痊愈: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无其他临床症状;有效:患者各项指标开始趋于正常,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效: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1.0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指数中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有效22例,显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是55%,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患者有效32例,显效6例,2无效例,有效率是80%,总有效率是95%。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日夜间的症状评分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92±0.33),夜间症状评分(0.94±0.3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22±0.13),夜间症状评分(0.24±0.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改善,详见表2。 注: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在春秋季节多发,其临床症状表现在长期顽固性干咳,易发上呼吸道感染,顽固性干咳;该疾病会发展成较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着中年妇女生命的健康[4]。 中药和穴位敷贴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祛风宣肺、解痉止咳。黄芪可益气固表,补气养血,白术可泄泻,痰饮,防风可除湿热,通便,止汗,炙麻黄可治疗咳嗽、气喘、去湿疹,缓解水肿;射干可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喉;炒莱菔子可解毒、降压、促进肠胃运动;苏子可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延胡索可治热瓢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治咳喘;白芥子可散结消肿,豁痰利气。多种中药材共同作用于患者,发挥药物最佳疗效[5]。 这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80%,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治疗甲亢突眼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眼球突出度,改善视力情况,稳定血清中的FT3、FT4、HTSH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桂凤.中药内服合并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7(12):1700-1701.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重1786例疗效观察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重178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3-05T13:35:36.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尚良翠徐培荣褚东方俞叶娜陈芳[导读]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咳喘咳痰有效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尚良翠徐培荣褚东方俞叶娜陈芳(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重1786例临床疗效。方法对1786例咳喘病重患者采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头伏中伏末伏各重复治疗一次,连续贴3次,3年为一疗程,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65.3%,好转 33.1%,未愈1.6%,总有效率98.4%,治疗前后比较,咳嗽、咳喘、咳痰等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咳喘咳痰有效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咳喘病重中医药疗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咳喘病”包括现代医学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本病好发于:秋冬季节,为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中医科自1987年以来,开展冬病夏治中药三伏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咳喘病万余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我们从临床观察随访中抽出1786例较为完整的病例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552例,女性1234例,16岁以下少年及儿童285例,成年人1501例,老年人397例,女性多于男性。 2 三伏膏药物组成 生莱服子300克,生白芥子500克,炒白芥子500克,公丁香300克,苏子300克,官桂300克,王不留行400克,广木香400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优质生姜取汁加入上述药末。加工制作成一元硬币大小药饼待用。 3 治疗方法 头伏(2012年即7月18日-27日),中伏,末伏各重复一次,每年贴三次,连贴三年为一疗程,每次先消毒穴位后,即取精制三伏膏贴敷穴位上,再用麝香膏固定,成年人4小时左右去掉,少年及儿童0.5-2小时去掉,忌食生冷辛辣、鱼腥、煎、炸、烤鹅等品一周。方法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 取穴:第一组:男性,大椎,天突,肺腧,膻中;女性:大椎,肺腧,天突,膏盲。 加减:气喘甚者加定喘穴,心腧穴。畏寒肢冷,久病肾虚者加肾腧穴,小便夜频量多清长,加命门穴,纳差,痰多者加脾腧,丰隆。过敏性鼻炎者加太渊穴。 适应症:凡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脾胃病、痛经、骨关节病等体内阳气不足,阴寒较盛患者均可使用。 禁忌: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孕妇,月经期以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或者慎用。 治疗结果: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喘及临床体征消失和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653人,鼻塞喷嚏流涕和鼻腔、双目痒明显缓解的有512人,好转:咳喘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592人,未愈:连续三年敷贴症状无明显改善的29人。本症多见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疾病者。总有效率占98.4%。 4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某,女性,47岁,农民,于2002年7月14日上午9时初诊。系“顽固性咳喘20余年,加重5年”患者于20年前因上山砍柴路中饥渴难耐,于返回途中饮水沟中水,故:《素问?咳论篇》曰:“形寒饮冷伤肺胃”之说。在当地医院予以抗炎输液治疗,症状略有好转,但治标不治本,难以根治,稍受寒凉,立即诱发而加重咳喘,甚则不能平卧,20余年来反复发作,久治难愈,曾多处检查血常规,血压,体温,心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肺部听诊右肺未见明显异常,但左肺中下部呼吸音消失,左下肺叩诊呈浊音。提示左肺功能受损严重,考虑胸腔积液或有恶性病变可能,要求其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因患者自觉病情严重,并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故遭其拒绝。特来我科要求中医“冬病夏治”“精制三伏膏”穴位贴敷治疗,以求疗效。当时正值头伏,精制三伏膏穴位贴敷,方法同上,经头伏穴位贴敷后,诸症明显好转,咳出大量暗灰色胶粘稠痰,经中伏、末伏穴位贴敷30天后,突然咳出一团灰暗褐色如烂肉状物,撕拽不开,胸中如石板重压顿时若失,连续贴敷三年后痊愈。 5 讨论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因咳喘病人大多是在秋冬春气候寒冷突变的情况下诱发,三伏酷暑,阳气最盛,而所用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同气相求,以除肺中寒饮伏邪。使正气渐复,抗病力增强,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冬病夏治中药“精制三伏膏”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及过敏性鼻炎后,许多患者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得到提高。感冒发生率明显降低,部分患者经一个伏天治疗,咳喘及鼻炎症状完全消除。尚良翠主任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冬病夏治三伏膏穴位贴敷还可扩大治疗的病种有:慢性咽炎、慢性肠胃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肾炎水肿等体内肺脾肾阳虚导致的慢性疾病,疗效显著。具体其他病种疗效下次待述。 本方药物组成是经反复临床验证后得出的纯中药精制而成之剂,其中白芥子生熟各半既有散寒祛痰,又能减轻对皮肤的强烈刺激。生莱服子,苏子是降气平喘,王不留行是解痉,活血化瘀的功效,公丁香和广木香芳香走串,渗透力强,官桂温肾助阳,全方主要功效温肺逐痰,拔寒外出,止咳平喘,扶正固本,防患未然。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咳喘病,改变了传统的给药途径,通过穴位刺激皮肤给药,发挥药物对皮肤穴位渗透作用,为中医中药内病外治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痛苦,无副作用,使广大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国家管理局.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4.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周炜王丽平张树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35) [摘要]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各个领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方法系统性、临床疗效确切性、穴位贴敷的机理、药物提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题词]穴位贴敷法;综述,指导性;选穴 穴位贴敷疗法(以下简称穴贴)是指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末而成的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穴位贴敷给药也是目前国际上重点开发的给药途径,其与皮肤给药吸收机理一致。皮肤角质层有贮存作用,使血浓曲线平缓,有着超越一般给药的独特优点,无胃及消化道的首过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治疗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癌症等内科系统和妇儿科及鼻咽口腔五官科疾病。 1穴位选择 1·1神阙穴 神阙穴在近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因此,神阙穴在中药外治法中应用广泛。 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穴贴在小儿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献报道详细,如单独应用神阙穴贴敷治疗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在所查资料中有关妇科疾病的治疗报道也较多,如治疗原发性痛经、继发痛经、带下病等。王慧杰等应用升白散外敷神阙穴,并与利血生及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比较,总有效率为91·26%,优于利血生组(P<0·01),并认为穴贴作用于患者机体有药物外敷治疗和针灸感传效应双重机制。艾双春等[14]通过神阙穴贴治疗骨质疏松,发现该疗法能显著提高骨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钙素调整作用基本与药物一致(P>0·05)。田华等应用晕宁膏脐贴治疗晕动病,总有效率为90·22%,与对照组比较,P<0·01。殷之放等采用单独穴贴与传统针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脂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和穴贴治疗高血压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为了保障这一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规范临床操作、指导广大患者科学就医,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全国长期应用这种疗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研究》课题组(参加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临床研究证据,根据临床使用的经验,制定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草案,以供广大医生、患者参考使用。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推荐收藏)2016-07-01 19:40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作者/李今庸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 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治未病”的外治方法,它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原理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阳气也相对充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补阳的中药,通过辨证分析,在人体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在三伏天进行? 根据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头伏、中伏、末伏的对应日均为庚日,根据天干与五行相应的理论,庚对应的是金,而肺在五行属金,所以,冬病夏治三伏贴对肺系疾病效果最显著。夏季影响肺系疾病的诱因很少,病情平稳,症状相对较轻,人体的阳气充盛,给予三伏贴贴敷,可以调养阳气,提高免疫力。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等。 ◎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等。 ◎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平时怕冷、怕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禁忌症 对于肺炎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不宜进行药物贴敷。对贴敷药物极度过敏的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不宜贴敷。活动性肺结核、咳血的患者禁用。心肺功能不全者禁用。孕妇禁用。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 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冬病夏治

关于在黄梅县人民医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项目的可行 性报告 报告人:沈慧琴 一、背景 在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呼声中,如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成为社会各方面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焦点,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不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中医“既病防变”、“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之预防医学不谋而合。因此,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的需求,结合我院我科情况,特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冬病夏治项目,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二、项目名称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项目承担科室 主要负责科室:中医科 相关科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及骨科等。 四、项目提出依据及过程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的穴位,以鼓舞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及体虚感冒、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等,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都在开展冬病夏治项目,在北京、上海、广东、贵阳等地区尤为突出,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该法是结中医学之外治法、子午流注、时间医学、免疫医学一体的综合疗法。 五、项目现有基础及支撑条件 1 硬件基础: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非营利性医院,拥有一批高中级医疗 专业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技术,医疗救治实力在全县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单独设置的临床科室——中医科及门诊、中药房。 2 软件支撑条件:①医师团队:中医科拥有高级职称医师2人,中级职称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不止是贴膏药,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饮食疗法等均是治疗手段。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还是最好。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而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冻疮、风湿病和部分肾脏疾患等。因此,凡易患此病者,都可考虑在三伏天进行治疗。不过,其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治疗方法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贴块膏药那么单调。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方式,其实有6种。 1.中药内服: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服“止咳合剂”、“化痰合剂”等多种对症药物。只要坚持连续服用3个月,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2.穴位敷贴:这是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即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肺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敷贴时间,即每年每伏的第一天,一伏一敷,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这也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3.穴位注射:通常选用丹参、川芎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调节病人体内神经体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每月1次,连续3个月。此外,脱敏治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过敏性哮喘病人。首先,病人必须做过过敏原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后,由医生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降低,从而减少哮喘发作。脱敏治疗是一种长期方案,患者需要耐心配合,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用西医方法治疗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病求本的独特疗效对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大的帮助,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本文从单纯穴位敷贴疗法和其他疗法的单独和联合运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 进行探讨,提炼近五年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穴位贴敷;慢性支气管炎;综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穴位贴敷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中药贴敷于体表腧穴,并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就从近5年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及对肺系疾病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1、临床研究 1、1穴位敷贴疗法治疗 1、1、1无对照组 王萍等[1]用白芥子15g,苏子15g,甘遂10g,细辛10g,红花10g共研成细末,用热开水调成膏状,加少量生姜汁,敷于双侧肺俞、心俞、定喘、膏盲俞,敷贴时间为20-30min,自觉发痒、灼热即可取下。每天贴1次,连续7-14天。结果示治愈54例,好转78例,无效18例。钱玉生[2]采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151例,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疗效。结果示显效39例,有效9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达87. 42%。可见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王宝玲[3]采用梅花针打通双侧的肺俞、膏盲俞、心俞、膈俞等穴位;并用贴敷散(白芥子、细辛、玄胡、甘遂)外敷治疗本病56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100%。可见本方法对本病有扶正固本,祛痰平喘的功效。高海[4]等将延胡索40%,白芥子40%,甘遂10%,细辛10%,上药共研成细粉,用生姜汁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目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由于此法使用方便、操作容易,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历经几千年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北京地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基本均沿用《张氏医通》记载的处方,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防治其他病症的药物依疾病而各所不同。 目前,北京地区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区采用的贴敷膏,均由市药监部门认定的专用制剂室在无菌、清洁环境下制备,并密封、冷藏保存。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 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 4 鼻炎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 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 (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 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 3 小儿遗尿 (缩泉粉) 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 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

3 喉咙起泡舒喉散 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 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