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展开图 教案

几何图形展开图 教案
几何图形展开图 教案

§ 4.1.1 几何图形(三)——展开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

⒉能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⒊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⒋通过描述展开图,发展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⒈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⒉通过动手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⒊通过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⒉通过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一、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方体的展开图。

难点: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一个正方体,一把剪刀

2、学生准备:制作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剪刀(用将双面胶将六张相同的正方形粘贴得到)

四、教学过程

练习3如图所示,一个正方体相对两个面所标的数是相反数,右图是该正方体展开图,那么

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实际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制作产品包装盒就要用到展开图的知识。通过展开图可以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学生在前面学段已经学过了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展开图,这一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直棱柱的展开图,并能够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图形。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和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学中还可以让学会展开同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自己得到的图形,描述如何展开,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37.5《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下)

数学:37.5《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下)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冷冷而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几何很难,而对几何有厌学的状态。因此,在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预先准备好的柱体和锥体进行展开和拼合,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进而让学生通过展开的平面图进行探讨,总结出柱体和锥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同时通过动画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空间想像的印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道思考题和互问互检自编题,让学生各显神通,发表自己的看法,创设情景,根据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些生动有趣的题,这是本节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知道一个立体图形展开的方式不同,得到的平面图形也不相同,以及计算相关几何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要多动手进行实物操作,多观察分析,体验由立体图形到展开图和由展开图到立体图形的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媒体:电脑、投影仪、纸片、圆规、量角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设想、导入新课 1.演示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参看课件圆柱、圆锥) :复习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为平面图形。 2.刚才演示的只是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情况,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例如要制作一个常见的粉笔盒(手举粉笔盒),只知道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不够的,因为它还有上下两个底,那么,将粉笔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呢? Ⅱ.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感知 活动1: 某外包装盒的形状是棱柱,它的两底面都是水平的,侧棱都是竖直的(这样的棱柱叫做直棱柱)。沿它的棱剪开、铺平,就得到了它的平面展开图。 教师课前可以准备一个六棱柱的模型,现在给学生演示——由几何体展开得到他的平面图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1: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每个侧面是什么形状? 问题2:这个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 问题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4:这个棱柱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5: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分别与棱柱地面的周长和侧棱长有什么关系? 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学生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可以挑选中下等的学生回答)。 :上面所给的五个问题的结论,实际上是直棱柱的性质与特点,建议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进行直观感受。 活动2: 1.制作圆锥并计算其相关的量。

七年级数学上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五)达标检测:见学案 (六)总结提高: 1.我学会了 2.我还有什么不懂 三、布置作业:见学案 课题4.1.1几何图形(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 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重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形 一、导入课题 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 二、挑战知识 (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117页探究前内容。独立完成“探究” (二)合作交流 1.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探究” 2.解答下列各题 ⑴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下图中的正方体与圆柱,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请画出来。 ⑵画一画: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下列立体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 画。 (1)(2)(3) ⑶如图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这个物体的图是()

A.B.C.D. ⑷如图一个水管接头,下面哪一个是它从左面看的平面图() A B C D ⑸如图是由六块积木搭成,这几块积木都是相同的正方体, 请你画出这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5题图 ⑹指出图中右面的三个图形,分别是左面这个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三)展示点评: (四)拓展质疑: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正视图,又叫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侧视图,依观看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通常将正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称作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2.讲评“合作交流”中的问题⑴⑶⑸⑹ (五)达标检测:见学案 (六)总结提高: 1.我学会了 2.我还有什么不懂 三、布置作业:121页4题 课题4.1.1几何图形(3)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初中数学4-1几何图形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4.1 几何图形(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懂得欣赏一个几何图形,并能发现图形的对称美。 2.通过剪一些简单图形,知道怎样构造轴对称图形。 3.能利用旋转和拼凑等方法,由一些基本图形构造其它图案,学会化繁为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生活中所见的图形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从而认识图形的本质。 难点:构造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形欣赏,感受几何学中的对称美 1.投影课本P112的彩图。 教师活动:提问,(1)欣赏完这三幅图后,大家有什么感受?(2)这些图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教师指出:由图案的“漂亮”到图形的“对称”,说明大家已经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几何图形,对称在建筑、镶边等艺术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现实世界的许多图形都具有对称美. 二、做一做,进一步领悟图形对称性的运用

1.教师活动:提问,(1)你亲戚或邻居结婚时窗户、门上都贴了什么? (2)你能剪出一个双“喜”字吗? P116 5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怎样画才能剪出一个双“喜”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思维的广阔性。 2.学生活动:剪一种简单的花边,并进行对照比较、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剪出丰富多彩的不同图案;(2)利用课余时间把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报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三、想一想,如何进行图案设计 1.(出示投影2). 投影显示课本P112图4—1 2.下图是一个戴头巾的儿童的头像,你能画出它吗? 学生活动:先把握好图形的位置特征,形像特征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好。 3.小明家的地面设计图为左下图所示的图案(局部),能否只用右下图设计地面砖?是否还可以将地面砖设计得更小一些?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

4.1.1《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 阳东县合山二中七年级数学科组岑荣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所给定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多面体) 2、给出一些多面体的展开图,能说出相应多面体的名称。 3、会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某多面体的展开图,并会把一个简单的多面体展开成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丰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知和感受,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渗透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让学生在尝试和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并学会合 ........................... 作交流。 .... 二、教学重点: 根据多面体研究其展开图和根据展开图判别多面体。 三、教学难点:研究一个简单多面体的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引入:观察生活的周围,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千姿百态……,这其中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 <想一想>: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分别是什么? 答: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让学生口答)

二、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如包装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需要根据它的平面展开图来裁剪纸张。为此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是一些简单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 (一)根据给定的一些平面图形,判断能否折成立体图形。 <做一做>:12个一样大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粘贴成如图4.3.1,图4.3.2,图4.3.3所示的三种形状,你能想像出哪 一个可以折叠成多面体?动手做做看。 图4.3.1 图4.3.2 图4.3.3 (先让学生想像、猜测,再动手做,然后请学生口答) (演示幻灯片或图片加以确认) 图4.3.1和图4.3.3可折叠成多面体,它们都是三棱锥。图4.3.2不能折叠成多面体。 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设想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展开图概念课本P120出) 上面的图4.3.1实际上是由三棱锥展开而成的平面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 (二)根据展开图判别多面体 <折一折>图4.3.4→图4.3.7四个图形是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请折纸看看)。 图4.3.4 图4.3.5 图4.3.6 图4.3.7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示范课教案

(杭州市九堡中学马新明)【教学目标】1. 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 2.能根据给出平面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 3.理解一个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不止一个; 4.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在平面图 形和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5.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 的好奇心,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识。 【重点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如何将平面展开图还原成立体图形。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立方体各一只。 【学具准备】每学习小组准备12个一样大的等边三角形、一个正方体和彩色的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展示物体:圆柱和圆锥 问题:(1)小学我们学过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谁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和扇形) 媒体展示这两个物体展开图的过程。 问题(2)刚才演示的只是一个物体侧面的情况,但在日常生 活中,只知道一个物体的侧面是不够的,例如:要做一个长 方体的纸盒(图——3),除了要知道它的侧面以外,还需知 道什么?(上、下底两个面)那么它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呢? 2、引入课题:“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动手实践,得到新知: (一)做一做:利用你们手中的12个同样的小三角形,摆成如图所示:

问题:(1).用透明胶把每个图形粘起来它,想想把它们折起来会是什么图形? (小组合作,怎样分工才会做的又快又好?各组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2).对折好的图形进行讨论,哪一个平面图可以折成多面体?说出你们的结论。(图和图都可以) (3).如图的平面图形为什么折不成立体图形? (用媒体展示,看看是否和学生的结果一样,用课件) (4).这个图形叫什么?(三棱锥或正四面体) 归纳1:图就叫做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 (5).那么图与图是不是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呢?为什么? (6).通过动手实践,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回答)? 归纳2:①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 ②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二)试一试:请看下面的四个图形,先想象一下,它们各是什么立体图形? 再把他们在你们准备好的纸上放大,剪下来折一折,看跟你们的 想象是否一致。 小组派代表说出同学们折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例:图折成的立体图形可以叫做“正方体”、“六面体”、“四棱柱”等(电脑演示JJ31)。 练习1: P 137 的第1题,你能说出它们是哪些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吗?(小组讨论、用电脑演示检验同学回答的是否正确) (三)剪一剪、画一画: 问题:(1)刚才我们是用给出的平面图形通过动手折或想象得到立体图形,现在如果给我们一个立体图形,会得到怎样的平面图形呢? 用准备好的正方体,请各小组把它展成平面图形,画出你组展开后的平面图形(草图),小组交流结果(用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可能有十几种不同的剪法)。 (2)你们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3: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 ............................... 练习2:P 136的图——图和P 138 的第2题的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可参

数学课堂: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所给定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多面体) 2、给出一些多面体的展开图,能说出相应多面体的名称。 3、会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某多面体的展开图,并会把一个简单的多面体展开成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丰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知和感受,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渗透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让学生在尝试和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应用 ...................的. 价值,并学会合作交流。 ........... 二、教学重点: ....... 根据多面体研究其展开图和根据展开图判别多面体。 三、教学难点: .......研究一个简单多面体的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 ....... 一、引入 .... (1)、复习引入:观察生活的周围,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千姿百态……,这其中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 <想一想>: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分别是什么? 答: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让学生口答) 二、新课: .....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如包装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需要根据它的平面展开图来裁剪纸张。为此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是一些简单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 (一)根据给定的一些平面图形,判断能否折成立体图形。 <做一做>:12个一样大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粘贴成如图4.3.1,图4.3.2,图4.3.3所示的三种形状,你能想像出哪一个可以折叠成多面体?动手做做看。 图4.3.1 图4.3.2 图4.3.3 (先让学生想像、猜测,再动手做,然后请学生口答) (演示幻灯片或图片加以确认) 图4.3.1和图4.3.3可折叠成多面体,它们都是三棱锥。图4.3.2不能折叠成多面体。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参考教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

二、具体知识点梳理 (一)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视图 -------- 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左视图--------从左边看 俯视图 -------- 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直线射线线段图形 端点个数无一个两个 表示法 直线 a 射线 AB 线段 a 直线 AB(BA )线段 AB (BA ) 作法叙述作直线 AB ;作射线 AB 作线段 a;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教案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高登中学陈雅静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2.通过展开与折叠,了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形 3.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动手,合作探究将正方体拆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2.观察、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获得动手操作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学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简单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根据表面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 难点:理解同一立体图形(如正方体)按不同展开方式可得到不同的展开图,并学会找对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微视频导入,激趣深入 圣诞节快到了,熊熊带来礼物并提出问题,以微视频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帮助陈熊熊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进行新课的学习。 引入课题——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活动1:说一说,猜一猜 1、说一说:你能说一说基本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吗?(如:长方体、圆柱、圆锥) (活动形式:学生集体发言。)

2、想一想:这四个图形是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各小组讨论交流。 (活动形式:学生猜一猜,教师动画演示) 活动2:示一示,做一做,思一思,练一练 1、示一示: 电脑动画演示: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教师演示:教师再一次示范,问:老师剪出来的图形会跟课件上的一样吗? 从而引出:原来正方体的展开图不仅仅只有一种。请利用你手中的正方体剪一剪,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强调,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不是很多个零散的图形。) 2、做一做:学生自主动手,请你利用手中的正方体剪一剪,并与同伴交流。 (活动形式:每四个同学进行讨论,一人负责记录,三人负责拆成不同的平面图形,然后教师让学生上台演示,并请同学将作品贴在黑板上) 3、思一思:你能将这十一种展开图归类以便于记忆吗? 教师以鼓励为主,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将展开图归类为“141型(6种)”“231型(或132型,3种)”“33型(1种)”“222型(1种)”。 4、练一练:下面哪些图形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课题 4.1.1认识几何图形(1)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 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 思考:课本118页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 点

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3课时) 第1课时认识几何体 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2.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 3.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重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 难点 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打开电视,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问题: 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活动2:探究新知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5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活动3: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活动4:布置作业 习题4.1第1,2,3,8题.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将一个几何体的外表面展开,就像打开一件礼物的包装纸.礼物外形不同,包装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熟悉的一些几何体,如圆柱、圆锥、棱柱 的表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 (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 (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 (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 侧面) (4)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在课本中、习题中会经常遇到让大家辨认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题目.下面 列出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供大家参考. 例1 下列四张图中,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

分析:由平面图围成一个棱柱,我们可以动手实践操作,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但我们最关键的是要抓住棱柱的特征,棱柱的平面图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多边形(且在平面图的两侧)和几个长方形组成的. 解:正确答案选C. 点评:特别要注意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多边形是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图形(棱柱展开后,这两个图形是位于展开图的两侧),故不选D,另外定几个长方形,到底是几个呢,它的个数就是上下底多边形的边数,故选C.例2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是由哪几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的? (1)(2)(3) 分析:找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关键是看侧面和底面的形状. 底面是圆的几何体有圆柱、圆锥、圆台. 侧面是扇形的几何体是圆锥. 侧面是长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圆柱. 解答:(1)圆锥;(2)圆柱;(3)圆台. 例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的两个相距最远的顶 点处逗留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蜘蛛可以从哪条最 短的路径爬到苍蝇处?说明你的理由. 分析:在解这道题时,正方体的展开图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由于作展开图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因而从蜘蛛到苍蝇可以用6种不同方法选择最短路径,而其中每一条路径都通过连结正方体2个顶点的棱的中点. 解:由于蜘蛛只能在正方体的表面爬行,所以只需作出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并用点标出苍蝇和蜘蛛的位置,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常识可知,连结这两个点的线段就是最短的路径.

几何图形展开图教案

§ 4.1.1 几何图形(三)——展开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 ⒉能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⒊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⒋通过描述展开图,发展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⒈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⒉通过动手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⒊通过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⒉通过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一、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方体的展开图。 难点: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一个正方体,一把剪刀 2、学生准备:制作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剪刀(用将双面胶将六张相同的正方形粘贴得到) 四、教学过程

练习3如图所示,一个正方体相对两个面所标的数是相反数,右图是该正方体展开图,那么

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实际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制作产品包装盒就要用到展开图的知识。通过展开图可以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学生在前面学段已经学过了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展开图,这一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直棱柱的展开图,并能够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图形。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和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学中还可以让学会展开同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自己得到的图形,描述如何展开,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课题 4.1.1认识几何图形(1) 课型:新课 学时:1学时 主备人: 审阅人: 一.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二预习热身 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三.活动探究 活动1.(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1)长方体(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点

我们见过的长方形、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活动2. 思考第115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 思考:课本115页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活动3. 平面图形的概念 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思考:课本116页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 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联系?

几何体与展开图(讲义) (含答案)

几何体与展开图(讲义) ?课前预习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正方体的盒子.请你找到一个正方体盒子,尝试进行下列 操作: ①将正方体盒子相对的面上画上相同的图案并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 形.请画出你展开后的图形,并在小正方形上画上相应的图案. ②观察展开图中画有相同图案的小正方形,发现画有相同图案的小正方形都 _________(填“相邻”或“不相邻”). 2.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圆柱或圆锥形的盒子,请你找到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盒子,并 把它们进行表面展开,请分别画出你展开后的图形.

?知识点睛 1.几何体可分为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棱柱与圆柱的异同: 相同点:都有_____个底面. 不同点: ①底面不同:棱柱的底面是_______,圆柱的底面是________ ②侧面不同:棱柱的侧面是_______,圆柱的侧面是_______; ③棱不同:棱柱有棱,圆柱无棱; ④顶点不同:棱柱有顶点,圆柱无顶点. 棱柱与棱锥的区别: ①底面不同:棱柱有_____个底面,棱锥有______个底面; ②侧面不同:棱柱的侧面都是______,棱锥的侧面都是_____. 2.n棱柱有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_______个顶点. n棱锥有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_______个顶点. 3.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___,线与线 相交得到_______.点动成_______,线动成_______,面动成_______. 4.正方体的十一种表面展开图.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学案例 【教材地位:】 教材的内容是华师大版七年级( 上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中的一节。 继“生活中的 立体图形”和“画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画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平面图形)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教材要求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要求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学目的:】 1、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可得不同的表面展 开图。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的关系,一个立体图形以不同方式展开可得不同的表面展开图。 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 【教法与学法:】 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回点拨,后班级交流,通过生生、师生互动生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生活的周围,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千资百态……,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 棱柱 长方体 长方体 二、观察操作,认识感受: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对物体进行包装,例如在对电视机进行包装的时候,就需要根据电视机的表面展开图来裁剪纸张。为此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是一些简单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出示课题: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1.感知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圆柱 圆锥

2.动手操作,经历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做一做”:12个一样大的等边三角形,粘贴成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形状,你能想像哪一 个可以折叠成多面体?动手做做看。 图(1) 图(2) 图(3) 从学生动手的结果,我们易知,图(1)、图(3)可以折叠为多面体,图(2)不能折叠 成多面体。 问:通过动手实践,你能感受或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吗? 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这种多 面体的表面展开图。 上面的图(1)、图(3)实际上是由三棱锥展开而成的平面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 3“想一想”,拆一拆 4 . 知识应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下列图形是某些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教案

? ? ? ? ? ?第四章《图形初步认识》总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 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3.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左视图--------从左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直线射线线段 图形 端点个数无一个两个 表示法直线a 直线AB(BA) 射线AB 线段a 线段AB(BA)

作法叙述作直线AB; 作直线a 作射线AB 作线段a; 作线段AB; 连接AB 延长叙述不能延长反向延长射线AB 延长线段AB; 反向延长线段BA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图形: A M B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AB,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 (三)角 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4、角的分类 ∠β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范围0<∠β<90°∠β=90°90°<∠β<180°∠β=180°∠β=360°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 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 (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3)用尺规作图法。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教案

《4?1.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教案 四股桥初中赖辉龙 2014. 9. 26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而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2、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探究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 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 图。 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哪些平而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 2.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小壁虎的难题:如图,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小壁虎,上方 lword版本可編辑?款迎下载支持.

思考:1 ?如果壁虎和蚊子在同一个平而内,你能确定最短路径吗? 2.你能把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吗? 第二环节:直观感知,获得 新知。 (一)■剪一'剪 你能把下而立体图形的表而适当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教师活动:1.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几何直观。 2.引出概念: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二).折一折 你能想象出这些平而图形可以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吗? 学生活动:1 ?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 2.看看得到的图形与想象的是否相同? 3?与同伴交流一下,说说立体图形与平而图形的关系。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一)?比一比 探究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学生活动:1.将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能得到什 么形状的平面图形? 2?小组交流,组长展示,看看谁更与众不同 ? 课堂练习: 1 ?连一连 2 ?选一选 (P118. 2) (P122.6)

第1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最新教案)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2.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 二、归纳整理 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课件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 ②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④组织学生做教材第86页第2题第(Ⅰ)小题。 指名学生回答,订正。 2.复习角。 课件展示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②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联系。 (4)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86页“做一做”。 (5)指名学生汇报,订正。 3.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 课件出示问题3: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点? ①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②学生汇报。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

立体图形展开图

第一帖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正方体展开图相关题型常考题型1---正方体的展开图 分类型记忆: 1-4-1型共有6种;2-3-1型共有3种,3-3型共有1种,2-2-2型共有1种; 同学们除了展开图形的形状外还需记忆: 图中相同颜色部分表示相对的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关于哪个面与哪个面相对,我们一定要记牢了,因为在考察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时候会经常考到。 如果实在记不得哪个面与哪个面相对,我们可以采用标六面的方法: ①先找小正方形比较密集部位的中心位置处的小正方形将其标记为下面, ②在此基础上,将展开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并将上、前、后、左、右给标到其他的小正方形上.

如此,我们就能轻而易举的知道相对的两个面是哪两个面。如下图所示 左前上 右 后 下 将正方体按照标六面的方法正确标出六个面之后,下面的解题过程对我们来说就是小菜 一碟了。 同学们可以试着用这个方法去做一下下面这写题 一、选择题 1、右图中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有( )个 A 、2个 B 、 3个 C 、4个 D 、5个 2、下列哪个正方体的展开图不可能如图所示图形( ) A. B. C. D. 3、下列选项中是如图所示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4、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的“★”所在面的对 面所标的字是( ) A. 实 B. 验 C. 欢 D. 迎

5、将左边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 ( ) 6 C 面的对面是______面. 7、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的最小值 是 . 8、如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后,其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是 . 9、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当折叠成正方体纸盒时,A 点与 点重合. 1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如果将它折叠成一个正方体后相对 的面上的数相等,则图中x 的值为 . 1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要使得它折成正方体后, 相对面上的两个数都互为相反数,则A ,B . 12、当下面这个图案被折起来组成一个正方体,数字_______会在 与数字2所在的平面相对的平面上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 2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知识技能目标1.能根据简单的实物图形想象并画出平面展开图; 2.能根据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描述几何体的形状和制作立体模型;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由展开图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 2.经历由运动的观点研究图形变化的过程,获得图形变换的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讲台上有一个圆柱形包装盒,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把圆柱形包装盒用剪刀剪开.其它同学仔细地看一下剪开物体的形状.思考:剪开圆柱体包装盒的方法是否只有一种,再拿出几个包装盒让有兴趣的同学试试看. 师我们来讨论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net). 请同学们拿出12个一样大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课前已经准备好),用透明胶粘贴成如图所示的三种形状,先请同学想象一下哪一个可以折叠成多面体?然后再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验证一下. 师分析: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设想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生上图(1)、图(3)实际上是由三棱锥展开而得到的平面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 二.探究归纳

动手操作:把下图的四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折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立体图形? 同学们上述四个图形都是多面体的展开图,这四个图形的名称你都说对了吗? 1、正方体 2、长方体 3、四棱锥 4、三棱柱 三.实践应用 师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想想看, 下面的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

请同学自己去想象,图中的1、2、3、4、6可以折成正方体(一般情况不要求学生去剪纸). 练习下列图形是某些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 四.交流反思 师生共同总结:根据实物图形画出平面展开图的方法,如何根据一些简单的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描述出图形的形状. 五.检测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