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机文献综述

混凝土搅拌机文献综述
混凝土搅拌机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双旋卧式混凝土搅拌机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二O一O年十一月

文献综述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的国家,年产量约13.8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50%以上;十二五期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高铁和西部大开发项目的的快速发展。基于现有搅拌机普遍存在拌和物料不充分,效果不理想,噪音大。制约了其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急需一种结构新颖、效果明显的全新机型的搅拌机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正文

随着我国搅拌机市场的发展,搅拌机的技术的研发和市场状况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焦点,了解国内外搅拌机技术发展和市场状况对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关键。搅拌系统由圆槽形搅拌筒和搅拌轴上安装了几组结构相同的叶片,但起前后上下都错开一定的空间,是拌合料在两个搅拌筒内不断地得到搅拌,一方面将搅拌筒底部和中间的拌合料向上翻滚,另一方面又将拌合料沿轴线分别向前推压,从而使拌合料得到快速而均匀的搅拌。设置在两只搅拌问底部的卸料由气缸门操纵。立?卸料门的长度比搅拌筒长度短,80一90%的混凝土靠其自重卸出,其余部分则靠搅拌叶片强制向外排除,卸料迅速干净。

搅拌机的组成

含有一基座、一传动组、一搅拌筒,基座用于固定传动组,传动组带动搅拌筒旋转,搅拌筒内壁设有多个第一搅拌片与多个第一搅拌片,第一搅拌片的一侧绕设十搅拌筒内壁,而第二搅拌片的旋转方向,且旋转降圈数亦不相同,本实用新型即藉由让多个原物料滑动于第一搅拌片与第二搅拌片,避兔于搅拌时破坏原物料的颗粒状,且利用两搅拌片的旋转方向的不同与旋转圈数不同,产生小漩涡以卷起物料,均匀混合为混合物料。

搅拌机的分类

混凝土搅拌机是搅拌机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按共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两大类。

(1)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适用于搅拌塑性混凝土。

(2)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作用比自落式搅拌机强烈,宜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机的应用

混凝土搅拌机是把具有一定配合比的沙、石、水泥和水等物料搅拌成均匀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十的机械。混凝十搅拌机按搅拌原理的不同它可以分为自落式与强制式两大类。

(1)自落式搅拌机

自落式搅拌机的搅拌筒内壁焊有弧形叶片。当搅拌筒绕水平轴旋转时,叶片不断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掺合。

(2)强制式搅拌机

强制式搅拌机主要是根据剪切机理进行混合料搅拌。搅拌机中有随搅拌轴转动的叶片。

双轴搅拌机工作原理

工作由两根搅拌轴,轴上按螺旋推进方向安装搅拌叶及搅拌槽组成的搅拌系统口为使原料达到成型的需要,在搅拌机入料端稍后处的上部,设有加水装置,使得物料形成较大的球状块料旋转时两轴的方向由内向外,将物料搅起靠搅拌叶旋转时的推力(搅拌叶与搅拌轴线夹角为10-20度)形成物料流,螺旋向前推进,最后物料经漏料箱进入承接皮带,进入到下台处理设备中。

搅拌机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和第二搅拌轴、搅拌叶片和卧式搅拌筒,所述搅拌叶片从第一和第二搅拌轴向四周伸出,并在轴向依次等距排列而在圆周方向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彼此相差一定角度,使在第一和第二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分别形成旋向相反的螺旋状排列,所述第一和第二搅拌轴彼此同步转动并且其叶片交错通过由该第一和第一搅拌轴轴线所确定的平面,在所述搅拌筒一端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而在所述搅拌筒另一端的底部设有出料日。采用这种结构搅拌机的搅拌叶片在搅拌干粉砂浆的同时从进料口排向出料口,从而实现生产的料续,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双轴搅拌机的结构设计特点

双轴搅拌机要较单轴搅拌机复杂,但它磨损小,搅拌质景好,生产效率高,双轴搅拌机较之立轴式和单轴式搅拌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双轴搅拌机优点总结如下:

(1)搅拌机外形尺寸小、高度低、布置紧凑,装载运输便利,而且结构合理坚固,工作可靠性好。

(2)搅拌机容最大,效率高,与同容量自落式相比,搅拌时间可缩短一半以

上,而且物料运动区域位于卸料门上方,卸料的时间间也比其他机型短,因而生产率高。

(3)拌筒直径比同容量立轴式小一半,搅拌机转速与立轴式基本相同,但叶片线度要比立轴式小一半,因此叶片和衬板磨损小、使用寿命长,并且物料不易离析。

(4)物料运动区域相对于集中于两轴之间,物料行程短,挤压作用充分,频次高,因而搅拌质量好

搅拌机应用

搅拌机将需要粉碎的物料由螺旋上料机送人粉碎机,粉碎后由风机经管道送入搅拌机上方进料口落入机内。粉碎结束后,开启搅拌机,经搅拌机下一方进料口加入需要加的其余物料,经搅拌机内提升蝶旋将粉碎后的玉米粉以及具余物料提升主搅拌机上部,再利用螺旋轴的离心力将物料均匀撒开并混合。如此循环往复,达到搅拌的目的。

结论

由于搅拌机的飞速的发展,现在它已成为跨学科的、有众多应用领域的传统学科。据联合国

欧洲经济委员会和国际搅拌技术联合会的统计。搅拌机在世界工业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并

以强劲的增长速度加快世界工化的自动化程.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搅拌机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宜通.混凝土机械.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6

[2].刘鸿文.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9

[3].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2000.国家质量技术性能参数

[5].JS500混凝土搅拌机使用说明书.陕西省建工机械厂

[6].臧宏琦王永平.机械制图.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7].王玉.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8

[8].张家旭张庆芳.钢结构.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9].璞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 R.Sonnenberg, Concrete mixers and mix systems, Concr.Precast Plant

Technol.64,88-89(2002).

[11] A. Minakawa and T. Hirota, An extremely small 26 GHz monolithic image-rejection mixer

without DC power consumption,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 Tech. 41(9), 1634–1637 (2003), Sept.

[12] 徐锦康,周日民,刘极峰,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3] 刘中琪,曾伟鑫,张帆.搅拌机搅拌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煤矿机械,2000

[14] 司骥平,林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5] 先梅开,机械设汁.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

自动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从20世纪4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动化随着工业发展和军事技术需要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今,自动控制技术不仅广泛应 用于工业控制中,在军事、农业、航空、航海、核能利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例如,电厂中锅炉的温度或压力能够自动恒定的不变,机械加工中数控 机床按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军事上导弹能准确地击中目标,空间技术中人 造卫星能按预定轨道运行并能准确地回收等,都是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的结果。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对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要求。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就是自动控制技术在液位控制方面的应用。其在化工,能源(电厂)等工业工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 随着过程控制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层次的深入,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技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并日趋完善的过程。 1过程控制装置的发展 1.1基地式控制阶段(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生产过程自动化主要是凭借生产实践经验,局限于一般的控制元件及机电式控制仪表,采用比较笨重的基地式仪表(如自力式温度 控制器、就地式液位控制器等),实现生产设备就地分散的局部自动控制。在设 备与设备之间或同一设备中的不同控制系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联系,其功能往 往限于单回路控制。其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几种热工参数(温度、压力、流量 及液位)的定值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 1.2单元组合仪表自动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单元组合仪表有电动和气动两大类。所谓单元组合,就是把自动控制系统仪表按功能分成若干 单元,依据实际控制系统结构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单元组合仪表之间用标准 统一的信号联系,气动仪表(QDZ系列)信号为0.02~0.1MPa气压信号,电动 仪表信号为0~10mA直流电流信号(DDZ-II系列)和4~20mA直流电流信号 (DDZ-III系列)因此单元组合仪表使用方便、灵活。由于电流信号便于远距离 传送,因而实现了集中监控和集中操纵的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设备效率和强化生 产过程有所促进,适应了工业生产设备日益大型化于连续化发展的需要。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跨国公司可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瓶颈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方式、影响以及我国应有之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控制,文献综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急需引进国外大量的人才、管理和技术。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技术优势是其获得垄断地位或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保持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技术垄断控制与控制,防止技术的过度扩散,充分发挥其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回报。不可否认,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控制所带来的长久的恶劣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可以体现在技术转让、专利战略、设立研发中心这三个方面。 技术转让方面,跨国公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由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进行技术转让;2、公司通过技术许可贸易向外转让技术;3、公司向合资经营企业转让技术。 在专利方面,目前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在发达国家,大约有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这些国家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2004 年王新华在《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中认为, 跨国公司专利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 获取尽可能多的基本专利; (2) 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 (3) 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相互配合, 为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 (4) 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 保持垄断性优势。 研发中心的设立近年来呈现出两个特点——数量的急剧上升与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04年6月,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到2004年底达到700多家,而2003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数才400多家,2004年1-9月就新增研发中心298家,同比增长48.2%。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

超声波测距文献综述

超声波测距系统的电路设计 0712203-33 黄景 摘要: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三路超声测距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超声波测距作为辅助视觉系统与其他视觉统配合使用,可实现整个视觉功能。 关键词:机器人超声波测距单片机串行通讯数据采集 前言: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利用超声波检测往往比较迅速、方便、计算简单、易于做到实时控制,并且在测量精度方面能达到工业实用的要求,因此在移动机器人的研制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使移动机器人能自动避障行走,就必须装备测距系统,以使其及时获取距障碍物的距离信息(距离和方向)。本文所介绍的三方向(前、左、右)超声波测距系统,就是为机器人了解其前方、左侧和右侧的环境而提供一个运动距离信息。 正文: 1.超声波测距原理 1.1 超声波发生器 为了研究和利用超声波,人们已经设计和制成了许多超声波发生器。总体上讲,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电气方式产生超声波,一类是用机械方式产生超声波。电气方式包括压电型、磁致伸缩型和电动型等;机械方式有加尔统笛、液哨和气流旋笛等。它们所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和声波特性各不相同,因而用途也各不相同。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 1.2 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原理 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实际上是利用压电晶体的谐振来工作的。超声波发生器内部结构有两个压电晶片和一个共振板。当它的两极外加脉冲信号,其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振荡频率时,压电晶片将会发生共振,并带动共振板振动,便产生超声波。反之,如果两电极间未外加电压,当共振板接收到超声波时,将压迫压电晶片作振动,将机械能转换为电信号,这时它就成为超声波接收器了。 1.3 超声波测距原理 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时刻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

数控机床状态监控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机床状态监控系统的设计 1.前言 为了使数控机床加工过程安全、可靠、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对加工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数控机床状态监测的主要内容,论述了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状态监测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针对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总结数控机床状态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系统实现的具体结构。 2.主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机床监控系统属于专用系统,其开放性较差,已不能满足当今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属于工厂内部典型的“自动化孤岛”。而计算机软件技术及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工厂自动化设备的互联成为可能。机床信息采集与监测技术研究已经得到许多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数控机床多用PLC控制,同时计算机网络是快捷、高效、广普的信息传递媒介。PC—PLC网络因而成为数控机床数据采集与监控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一方面由于数控机床的封闭性,实际应用中很难直接从PLC读取机床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一些数控机床厂商如SIEMENS,FANUC等开发有针对自己机床数据采集与监测的软件,但是大多价格昂贵[1~5]。 随着技术的进步,制造业设备的复杂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复杂设备因其结构的复杂性,而使其在提高功能或性能时,给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经济性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难题,系统发生故障或失效的潜在可能性也越来越大[6]。对设备自动化加工过程进行状态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加工系统的安全运行,合理并优化使用自动化设备,避免设备故障,保证加工工件质量,减少额外的辅助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同时,设备的状态监测也是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的基础[7]。 数控机床状态监测是指对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的某些工作状态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将实际特征参数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从而掌握数控机床的实际工作状态,了解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合理,同时为故障诊断和预测提供依据。主要包括机床状态监测、刀具状态监测、加工过程监测和加工工件质量监测等4个方面。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其进行状态监测涉及很多相关技术。一般的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包括信息获取、特征提取和状态识别3个主要方面。其实无论是状态监测还是故障诊断与预测,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是基础。设计一个状态监测系统,其关键是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来实现状态监测。

工程造价文献综述

本次毕业设计是针对海安县开发区初级中学02#学生宿舍楼的建筑工程土建和装饰部分的商务标编制,其目在于综合运用我们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并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同时还要了解商务标编制的流程,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参考《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招投标法》、《建筑法》和市场信息等,编制工程投标报价,以合理的价格中标。仅仅靠我们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这次的毕业设计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地编制海安县开发区初级中学02#学生宿舍楼工程的商务标,我做了充分的准备,翻阅了许多专业的书籍。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9])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四川省建设造价管理总站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正文部分的基础上修订出《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该规范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能够规范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行为,统一建设工程计价文件的编制原则和计价方法,并且适用于建设工程发承包及实施阶段的计价活动。在这次毕业设计的海安县开发区初级中学02#学生宿舍楼工程商务标的编制过程中就其中的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的和投标报价的一般规定,我是参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它上面的款项条例都很详细,让我能够有章可循,做到不漏项。 在计算完工程量的时候,我们得套定额单价,因此我还查阅了《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版。《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是为了贯彻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以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适应江苏省建设工程市场计价的需要,为工程建设各方提供计价依据。该定额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及其单独装饰工程。《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是编制工程招标控制价(最高投标限价)的依据,是编制工程

【重磅】文献综述3000字

文献综述 ——成都沁和布业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融资为主线,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兼顾金融与贸易的新型金融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小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融资租赁业开始高速成长,自此,租赁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继信贷之后的第二大企业融资渠道。美国在融资租赁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整体研究状况和发展规律如下: 第一,国际融资租赁正在受到亲睐:当前,美国融资租赁业有一种向国际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发达的融资租赁也步入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并不断扩大,在其金融租赁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融资租赁持续高速发展并且租赁服务趋于全面:(1)融资租赁方式多样,直接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等;(2)出租物几乎无所不包,从单一设备到整个机器工厂,甚至某个细小零件;(3)服务对象形形色色。 第三,多元化的融资租赁经营被普遍采纳:美国企业在开创多元化经营方式时几乎都考虑到了融资租赁业务。与此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的大批涌现,加剧了融资租赁市场竞争,迫使原有融资租赁企业向其他领域渗透,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二、国内研

数控技术文献综述

数控技术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现代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产品特别是各种塑料制品及大型覆盖件等产品形状结构比较复杂,单使用图纸已很难正确和详尽地表达产品的形状和结构,这就要求模具设计制造者必须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描述的手段,同时要求模具制造者必须充分掌握产品的各种资料,包括产品的形状、尺寸、原料的特性、精度要求、特殊表面效果等。有些产品还需客户提供实物或模型。当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模具制造的要求是制件质量好,交货期越短越好,模具精度越高越好,模具价格越低越好,由此,现代塑料模具的制造应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及以上要求相适应。 关键词:塑料压圈单分型面一模一腔注射模具轮辐式浇口尼龙1010、聚奎二栈奎二胺及纤维

前言: (4) 一、模具的重要意义 (5) 二、现代塑料模具的设计 (6) 1、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 (6) 1、1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 (6) 1、2 模具总体方案设计 (7) 1、3 总体结构设计 (7) 1、4 施工图设计 (7) 2、 CAD/CAE技术的应用 (8) 三、现代塑料模具的制造 (9) 1、 CAD/CAE/CAM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制造一体化 (9) 2、先进设备的作用 (9) 3、手工加工的作用 (10) 4、检测手段 (10) 四、反向工程的应用 (10) 五、快速成型制造的应用 (11) 六、发展方向和前景 (12) 七、模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2) 八、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桥梁】工程文献综述模板

摘要:本文从桥梁工程的定义出发,对桥梁工程做了基本的定界,接着介绍了桥梁的基本组成、桥梁的分类以及特点,随后,阐述了桥梁学科的历史发展以及规律,正是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不断总结和反思,才更好的推动了桥梁工程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历史过过渡到当下,进而引出了当下的一些桥梁学科的前沿问题,为后面对桥梁工程未来的展望奠定了基础。最后,对桥梁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组成;分类;历史,前沿;未来 引言:本篇文献综述的论述主题是桥梁工程,紧紧围绕桥梁工程来展开本文。桥梁工程指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的工作过程,以及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它是土木工程中属于结构工程的的一个分支。桥梁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桥梁处处可见,由此可看出桥梁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发展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桥梁在文化,经济,军事每一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桥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改变,但却历久弥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桥梁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桥梁工程无论在建设规模上,还是在科技水平上,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现代建筑的价值源于创新精神,桥梁工程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工科学子,我们要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风气,敢于质疑传统,在结构形式、施工方法、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上创新,对更高科技、更高质量、更环保的工程技术的追求步履不停。

正文: 1.【1】桥梁的基本组成 桥梁的组成与桥梁的结构体系有关。常见的桥梁组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在桥跨和墩台之间还设有支座,用于连接和传力。除此之外,还有路堤、挡墙、护坡、导流堤、检查设备、台阶扶梯以及导航装置等附属设施。 1.1上部结构 桥梁位于支座以上的部分称为上部结构,它包括桥跨(也叫承重结构)和桥面。桥跨是桥梁中直接承受桥上交通荷载并架空的结构部分;桥面是承重结构以上的各部分(指公路桥的行车道铺装,铁路桥的道砟,枕木,钢轨,排水防水系统,人行道,安全带,路缘石,栏杆,照明或电力装置,伸缩缝等)。 1.2下部结构 桥梁位于支座以下部分称为下部结构,也叫支承结构。它包括桥墩,桥台以及墩台的基础,基础位于墩台的最下部分,承受墩台传递的全部荷载(包括交通荷载和结构自重)并将其传递给地基的结构物。地基是承受由基础传递的荷载而产生变形的各个土层(包括岩层)。 1.3正桥与引桥 桥梁跨越主要障碍物(或通航河道)的结构称为正桥;连接正桥和路堤的桥梁区段称为引桥。正桥跨度大,基础深,是整个桥梁工程的重点;引桥一般跨度较小,基础较浅;在正桥和引桥的分界处,有时还会设置桥头建筑——桥头堡。 1.4跨度 跨度也叫跨径,是表现桥梁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表示桥梁的跨越能力。多跨桥梁的最大跨度称为主跨。桥跨结构两支座间的距离L1称为计算跨径,用于结构分析计算;设计洪水位线上两相邻墩台间的水平净距L0称为桥梁净跨径,各孔净跨径之和称为总跨径,它反映的是卡桥梁的泄洪能力。 1.5桥梁全长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D60-2004)规定:有桥台的桥梁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长度。 1. 6桥下净空高度 设计洪水位或设计通航水位与桥跨结构最下缘的高差H称为桥下净空高度,应大于通航或排水要求的最小数值。 1.7建筑高度 桥面到桥跨结构最下缘的高差h称为桥梁的建筑高度。其数值应小于在桥梁定线中所要求的容许建筑高度。 2.【2】桥梁的分类及特点 桥梁有许多分类方式,人们通常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所用材料、所跨越的障碍以及其用途、跨径大小等对桥梁进行分类。 2.1根据桥梁单孔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的不同,桥梁可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92期2010年第18期Serial No.92 No.18,2010不完全契约理论在完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事后再谈判,认为套牢问题源于关系专用性投资(Goldberg ,1976;Klein-Crawford-Alchian ,1978;Williamson ,1975,1985)。之后,不完全契约理论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假设风险中性的买者和卖者在0期缔约,然后在0期与1期之间同时选择投资水平es 和eb ;在1期他们了解自然状态θ=(v ,c );2期以价格P 交易q ∈[0,1]数量的商品,至此合同结束。博弈时序(如下图): 收稿日期: 2010-03-14作者简介:刘爱东(1950-),女,山东聊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管理会计与公司理财、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融资管理、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研究;谢刚(1977-),男,湖南涟源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新制度经济学、公司金融研究。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刘爱东,谢刚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00) 摘要:不完全契约理论强调了现实中契约的不完全性,注重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挽救不完全合同效率的办法。以交易互利性为出发点,从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投资和连续时间缔约四个方面回顾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并讨论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连续时间缔约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18-0102-02 不完全契约的博弈时序图 他们从交易获得的效用依赖于买者的价值v 和卖者的生产成本c 。这些效用在缔约时是不确定的,且每一方早期的专用性投资可以影响它。我们假定:v ∈{v L ,v H },其中v L <v H ,且Pr (v H )=e b ,这里买者投资e b 的成本为ψ(e b ), c ∈{c L ,c H },其中c L <c H ,且Pr (c L )=e s ,这里买者投资e s 的成本为φ(e s )。 假定两个投资成本函数是递增的且凸的,它们是沉没成本与事后的交易水平无关。 买者和卖者的事后收益水平分别为:vq-P-ψ(e b )和P-cq-φ(e s )为了简单,假定c H >v H >c L >v L ,如果θ=(v H ,c L ),交易的事后有效率水平为q=1; 否则为0。由于双方被假定是风险中性的,事前效率相当于投资效率;也就是,e s 和e b 一定满足 max e b ,e s {e s e b (v H -c L )-ψ(e b )-φ(e s )} 假定存在一个内解,一阶条件给出一个最优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e *s (v H -c L )=ψ′(e *b )和e * b (v H - c L )=φ′(e *s ) 根据之前的假定,自然状态θ=(v ,c )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是不可缔约的,尽管事后θ是可观察的。如果在θ实现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沉没之后, 买者和卖者事后签订一份即期合同,均分交易收益,那么在均衡时存在投资不足。在一份即期合同下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12e s s (v H -c L )=ψ′(e s b )和12 e s b (v H - c L )=φ′(e s s )因为自然状态θ事先无法预知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双方当事人不可能签订一份充分状态依赖的完全合同。 一、控制权配置 强调控制权合理配置对专用性投资水平影响的是早期的产权理论(GHM 模型),其基本思路是:如果当事人在签约后进行了人力资本或者物质资本的专用性投资,那么他将面临被对方敲竹杠的风险,这会扭曲投资激励而降低总产出。 102——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一章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研究对象:研究技术作为一种商品在国际间转移的全过程。 研究目的:促进我国的技术进出口贸易,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重要性:缩小差距;赶超先进。 一﹑技术(technology) (一)技术的概念 1﹑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 2﹑采用一种工艺的系统知识; 3﹑设计﹑安装﹑开办﹑维修﹑管理工商企业的系统知识。 (二)技术的特点: 1. 技术是特殊的知识 ﹡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 ﹡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 2. 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产品 3.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使用的不灭性 ﹡所有权的垄断性 ﹡价值的时效性 ﹡交易的不彻底性 (三)技术的分类: ⒈按技术的所有权状况分 ﹡公有技术 ﹡私有技术 ⒉按技术的法律状态分 ﹡工业产权技术 ﹡非工业产权技术 ⒊按技术的表现形态分 ﹡软件技术:表现在纸面上和体现在头脑中的技术(活件技术)。 ﹡硬件技术:指机器设备﹑测试仪器等,作为软件技术实施手段的有形物。 ⒋按技术的来源分 ﹡经验性技术 ﹡科学性技术 ⒌按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角色分 ﹡核心技术 ﹡一般技术 ⒍按技术的适用范围分 ﹡专门技术 ﹡通用技术 ⒎按技术的发展程度和预示作用分 ﹡现有技术 ﹡未来技术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企业之间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地处不同国家的企业﹑团体或个人之间,依照一般商业条件转让或许可技术的行为。 (二)国际技术转移的分类 ⒈按转移的方向分(Ⅰ) 垂直型技术转移:由技术水平高的国家转移到技术水平低的国家 水平型技术转移:技术水平相同或近似的国家间的技术转让 ⒈按转移的方向分(Ⅱ) 技术出口国技术进口国 基础研究成果①基础研究成果 应用研究成果②应用研究成果 开发研究成果开发研究成果 ①表示水平型技术转移(直线) ②表示垂直型技术转移(斜线) ⒉按技术转移的效果分 A B 简单技术转移:B照搬照套 吸收型技术转移:B创新提高 ⒊按技术转移的途径分 无偿的技术转移 有偿的技术转移 (三)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与区别 1. 联系: ①技术贸易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②技术贸易加速了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的进程。 2. 区别: ①贸易标的不同 商品贸易标的-有形(所有权发生转移) 技术贸易标的-无形(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②双方当事人关系不同 国际技术贸易:同行 国际商品贸易:非同行 ③政府干预强度不同: 国际技术贸易-普遍存在政府干预 国际货物贸易-较少政府干预

机电一体化文献综述定

机电一体化文献综述定 CA6150普通卧式车床机电一体化改造文献综述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作者:程斌指导老师:朱海燕一、前言常规CA6150普遍车床的对于高速发展的制造业已经有很大的不足,因此提出机电一体化改装方案和单片机系统设计,提高加工精度和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并提高生产率。本论文说明了普通车床的机电一体化改造的设计过程,较详尽地介绍了CA6150机械改造部分的设计及数控系统部分的设计。采用以8051为CPU的控制系统,由 I/O接口输出步进脉冲,经一级齿轮传动减速后,带动滚动丝杠转动,从而实现纵向、横向的进给运动。根据刘勇军《机电一体化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我们了解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 二、文献资料综述

文献综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项目时间管理文献综述 学号: 20091070XXXX 姓名: X X X 班级: XXXXXXXXXXXXX 年级: 09 级 指导老师: XX XX XX 时间: 2013年01月03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是最终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过程,因此施工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非常重要。对其他工程项目施工有着指导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建筑工程质量的特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管理 一、前言 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是最终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过程,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由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出产的质量检验和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施工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和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质量控制的过程及方法,对其他工程项目施工有着指导意义,因此施工质量控制不但是监理重要的工作内容,更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二、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简称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指满足业主要求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建设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如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外,还具有特定的内涵。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施工准备控制[1] 指在各工程对象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 2、施工过程控制[1] 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质量及作业技术活动的实时状态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包括作业者发挥技术能力过程的自控行为和有关管理者的监控行为。 3、竣工验收控制[1] 指对于通过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终产品及有关方面的质量控制。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过程 工程施工活动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实现,它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的保证,以及外表观感能否体现设计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为:工序质量管理——分项工程质量管理——分部工程质量管理——单位工程质量管理——单项工程质量管理[3]。其中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与单项工程质量管理包括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安装施工质量管理与材料设备质量管理。这里主要探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超声波测距技术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超声波测距技术综述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 年06月01日

超声波测距技术综述 摘要 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等特点,同时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方式,不受光线、被测对象颜色等影响,因此经常被用于距离的测量。超声测距技术在工业现场、车辆导航、水声工程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应用于物位测量、机器人自动导航以及空气中与水下的目标探测、识别、定位等场合。因此,深入研究超声波测距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超声波超声波测距车辆导航物位测量

1 引言 1.1 超声波简介 一般认为,关于超声的研究最初起始于1876年F1Galton的气哨实验。当时Galton 在空气中产生的频率达300K Hz,这是人类首次有效产生的高频声。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与一些偶然的历史事件相联系。对超声的研究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是,1912年豪华客轮Titanic号在首航中碰撞冰山后的沉没,这个当时震惊世界的悲剧促使科学家们提出用声学方法来预测冰山,在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超声的研究得以进一步的促进。 近些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再加上其具有的高精度、无损、非接触等优点,超声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及。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制造、电子冶金、航海、航空、宇航、石油化工、交通等工业领域。此外在材料科学、医学、生物科学等领域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而我国,关于超声波的大规模研究始于1956年。迄今,在超声的各个领域都开展了研究和应用,其中有少数项目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水平。 1.2 超声波测距简介 超声测距指的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特性进行距离测量,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方式。与其它方法相比,如电磁的或光学的方法,它不受光线、被测对象颜色等影响。对于被测物处于黑暗、有灰尘、烟雾、电磁干扰、有毒等恶劣的环境下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应用于空气测距,由于空气中波速较慢,其回波信号中包含的沿传播方向上的结构信息很容易检测出来,具有很高的分辨力,因而其准确度也较其它方法为高。超声波测距仪,可以应用于汽车倒车、建筑施工工地以及一些工业现场的位置监控和移动机器人的研制上,也可在潮湿高温,多尘等恶劣环境下工作。例如:液位、厚度、管道长度等场合。 超声波测距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在很多场合,诸如工业自动控制,建筑工程测量,机器人视觉识别,倒车防撞雷达,海洋测量,物体识别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且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的优点。与激光测距、红外线测距相比,超声波对外界光线、色彩和电磁场不敏感,更适于黑暗、

数控技术文献综述

国内并联机床的发展 并联机床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设备,已成为当前机床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国际机床行业的高度重视。并联机床克服了传统串联机床移动部件质量大、系统刚度低、刀具只能沿固定导轨进给、作业自由度偏低、设备加工灵活性和机动性不够等固有缺陷。并联机床可完成从毛坯至成品的多道加工工序,实现并联机床加工的复合化。 并联机床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机床。因没用实体坐标轴,固又称为虚拟轴机床。并联机床是空间机构学研究成果在数控机床领域中的创造性应用,它集机构学理论﹑机器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于一体,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产物。它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模拟器阶段、并联机器人阶段和并联机床阶段。 并联机床的优点 并联机床是新一代的数控机床。它完全打破了传统机床结构的概念,采用了多杆并行驱动方式。从机床整体来说,传统的串联机构机床是属于位置求解简单而机构复杂的机床而相对于并联机构机床,则机构简单而位置求解复杂。在并联机构的位置分析中,位置反解比较简单,位置正解却非常复杂,与串联机构截然相反。与串联机构机床相比,并联机床主要有以下优点。 (1)刚度重量比大。因采用并联闭环静定或非静定杆系结构,且在准静态情况下,传动构件理论上为仅受拉压载荷的二力杆,故传动机构的单位重量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 (2)动态性能好。运动部件惯性的大幅度降低有效地改善了伺服控制器的动态品质,允许动平台获得很高的进给速度和加速度,因而特别适合各种高速数控作业。 (3)机床结构简单,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这使得并联机床结构设计和加工等多方面得以简化。 (4)变换坐标系方便。由于没有实体坐标系,机床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的转换全部靠软件完成,非常方便。 (5)技术附加值高。并联机床结构看起来很简单,但设计、控制却很复杂,具有“硬件”简单、“软件”复杂的特点,是一种技术附加值很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6)使用寿命长。并联机床由于没有传统机床导轨,避免了导轨磨损、锈蚀、划伤等现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并联机床具有许多传统机床无法替代的优点,弥补了串联机床的不足。虽然不会成为传统机床的替代者,但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并联机床将会在一些专业领域里成为传统机床强有力的补充者。 并联机床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我国并联机床的研究与开发几乎与世界同步。1994年并联机床在国际上首次展出之后,国内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也纷纷投入力量进行研究。由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合作开发的我国第一台并联机床,在1998年的北京机床展览会上展出。在1999年北京CIMT’99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展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BJ-30型并联机床,该机床还成功地进行了叶轮加工的演示。同时,在这次展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围绕建筑施工项日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 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本文围绕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其特点、过程等展开了分析,并就当前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The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Bidding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Abstract: Dividing the bidding document into technical bidding and commercial bidding and scoring them respectively, then evaluating and awarding the bidding according to soma principles and the fixed procedures and it m ay be the promising solution to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id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bidding; procedure。 正文 1、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及其特点 一般地,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征综合。就建筑施工项目质量

而言,其特点主要有: 1.1. 使用性 所谓使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能够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包括理化性能,如规格、尺寸、保温、隔热、隔音、耐酸、耐碱、耐腐蚀等;结构性能,如地基基础牢固程度、结构的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使用功能,如民用住宅要能满足居住的需要,工业厂房要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等。 1.2. 安全性 所谓安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一般地,工程的结构安全度、抗震、防火、耐火、放腐能力以及抗核污染、抗爆炸波等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特定的要求,都是安全性的重要标志。 1.3. 经济性 所谓经济性,就是指建筑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木和消耗的全部费用。 1.4. 可靠性 主要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功能的能力。一般地,工程不仅要求在竣工验收时要达到规定的指标,而且在一定的使用期内要保持应有的正常功能,保证具有使用价值。 1.5. 环境适应性

文献综述

*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报告 题目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00000000 职称讲师 班级00000000 学号 00000000000 学生姓名* * 2012年1月12日

1.本设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很多场合如汽车倒车、机器人避障、工业测井、水库液位测量等需要自动进行非接触测距。超声波是指频率大于20 kHz的在弹性介质中产生的机械震荡波,其具有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传播距离相对较远等特点,因此常被用于非接触测距。由于超声波对光线、色彩和电磁场不敏感,因此超声波测距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此外超声波测量在实时、精度、价格也能得到很好的折衷。 2. 本设计(课题)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近十年来,国内科研人员在超声波回波信号处理方法、新型超声波换能器研发、超声波发射脉冲选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分析与研究,并针对超声测距的常见影响因素提出温度补偿、接收回路串入自动增益调节环节等提高超声波测距精度的措施。 1.超声波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超声波测距中,超声波回波处理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回波前沿的定位精度和渡越时间的测量精度,进而决定着超声波探测定位系统的精度和反应速度。近年来,童峰、Yang Yichun、程晓亮等先后在该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童峰等提出最小均方自适应时延估计(LMSTDE)的算法。该算法消去了实际换能器与理想换能器的频率特性差,消除了信道由于斜向入射产生的传递特性对输出信号产生的影响,使整个系统保持平坦的频率响应,且输出均方误差最小。但该算法计算量太大,特别在自适应滤波器的阶数较高时,计算量会明显增加。 Yang Yichun 等针对传统相关计算法在信号的采样频率很低时计算得出的相关函数分辨率低这一不足,提出了基于修正的线性调频变换和相关峰细化原理的精确时延估计快速算法,精确计算相关函数的峰,使得低采样信号的时延估计精度得以提高,并且不受采样率的限制。程晓畅等针对常规相关峰插值方法在多倍插值的情况下,计算复杂、时延估计精度差等缺陷,结合超声回波信号的窄带通特性和相关峰细化原理,提出了直接提取相关函数包络和包络峰细化的算法,并分析了计算复杂度;并且还针对超声波换能器的带宽特性和单脉冲回波特性,对M 序列参数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他们借鉴雷达信号处理中的脉冲压缩技术,提出了基于FFT 的伪随机码包络相关快速时延估计的算法,将信号解调与匹配相关融合,减少了计算量。这三种算法均属于互相关函数算法,与传统互相关函数算法相比,它们均在提高时延估计精度的同时,避免了计算量的大幅增加。 卜英勇等根据回波信号的传输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法对回波信号进行运算处理,提出了基于小波包络原理的峰值监测方法。小波分析法是一种针对信号的时间-尺度(时间-频率)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获得平滑、有效的回波包络曲线,进而利用峰值检测法确定回波前沿的到达时刻,具有高分辨率的优点。 目前,国内学者对超声波回波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已经日渐成熟,但其作为超声波探测定位的关键技术,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新型超声波换能器研发 随着超声波回波信号处理方法的不断完善,如何研发新型、高性能超声波换能器以进一步拓宽超声波测距的应用空间,作为解决超声波测距系统不足的根本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关注。 通过对以Vmos 场效应管为开关元件的超声波发射电路进行分析,马庆云等发现激励脉冲宽度对超声波换能器的发射功率影响极大,换能器取得最大发射功率所对应的激励脉冲宽度为其谐振周期的一半。该分析结果对新型超声波换能器的发射电路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针对传统连续调频超声波系统需要使用宽带超声传感器的不足,李希胜等提出了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