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

高中物理: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
高中物理: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

高中物理: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

1.如图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过ab 过程到达状态b 或者经过ac 过程到达状态c .设气体在状态b 和状态c 的温度分别为T b 和T c ,在过程ab 和ac 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 ab 和Q ac ,则( )

图1

A .T b >T c ,Q ab >Q ac

B .T b >T c ,Q ab <Q ac

C .T b =T c ,Q ab >Q ac

D .T b =T c ,Q ab <Q ac

答案 C

解析 a →b 过程为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0T a =2V 0T b

,得T b =2T a ,a →c 过程为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p 0T a =2p 0T c

,得T c =2T a ,所以T b =T c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 →b :W ab +Q ab =ΔU ab

a →c :W ac +Q ac =ΔU ac

又W ab <0,W ac =0,ΔU ab =ΔU ac >0,则有Q ab >Q ac ,故C 项正确.

2.如图2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再由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已知状态A 的温度为300 K.

图2

(1)求气体在状态B 的温度;

(2)由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1 200 K (2)放热,理由见解析

解析 (1)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 A V A T A =p B V B T B

解得气体在状态B 的温度T B =1 200 K

(2)由B →C ,气体做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p B T B =p C T C

T C =600 K

气体由B 到C 为等容变化,不做功,但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可知气体要放热.

3.如图3所示,体积为V 、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导热汽缸顶部有一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的活塞;汽缸内密封有温度为2.4T 0、压强为1.2p 0的理想气体,p 0与T 0分别为大气的压强和温度.已知:气体内能U 与温度T 的关系为U =αT ,α为正的常量;容器内气体的所有变化过程都是缓慢的.求:

图3

(1)汽缸内气体与大气达到平衡时的体积V 1;

(2)在活塞下降过程中,汽缸内气体放出的热量Q .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在气体由压强p =1.2p 0下降到p 0的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温度由T =2.4T 0变为

T 1,由查理定律得:p T =p 0T 1

, 解得T 1=2T 0

在气体温度由T 1变为T 0过程中,体积由V 减小到V 1,气体压强不变,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V T 1=V 1T 0

得V 1=12

V (2)在活塞下降过程中,活塞对气体做的功为

W =p 0(V -V 1)

在这一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减少为ΔU =α(T 1-T 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汽缸内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 =W +ΔU

解得Q =12

p 0V +αT 0.

4.如图4所示,一个绝热的汽缸竖直放置,内有一个绝热且光滑的活塞,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能良好的隔板,隔板将汽缸分成两部分,分别密封着两部分理想气体A 和B .活塞的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与隔板相距h .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A 气体吸收热量Q 时,活塞上升了h ,此时气体的温度为T 1.已知大气压强为p 0,重力加速度为g .

图4

(1)加热过程中,若A 气体内能增加了ΔU 1,求B 气体内能增加量ΔU 2.

(2)现停止对气体加热,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砂粒,当活塞恰好回到原来的位置时A 气体的温度为T 2.求此时添加砂粒的总质量Δm .

答案 (1)Q -(mg +p 0S )h -ΔU 1 (2)(2T 2T 1-1)(Sp 0g

+m ) 解析 (1)B 气体对外做的功:W =pSh =(p 0S +mg )h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 1+ΔU 2=Q -W

解得ΔU 2=Q -(mg +p 0S )h -ΔU 1

(2)停止对气体加热后,B 气体的初状态:

p 1=p 0+mg S

V 1=2hS ,T 1

B 气体的末状态:

p 2=p 0+(m +Δm )g S

V 2=hS ,T 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1V 1T 1=p 2V 2T 2

解得Δm =(2T 2T 1-1)(Sp 0g

+m ).

2.2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2.1、等容过程 气体等容变化时,有=T P 恒量,而且外界对气体做功0=?-=V p W 。根据 热力学第一定律有△E=Q 。在等容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内能,温度升高;反之,气体放出的热量是以减小内能为代价的,温度降低。 p V i T C n E Q V ???= ??=?=2 式中 R i T E v T Q C V ?=??=?=2)(。 2.2.1、等压过程 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有=T V 恒量,如容器中的活塞在大气环境中无摩擦地自 由移动。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等压膨胀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 ,一部分用来增加内能,温度升高,另一部分用于对外作功;气体等压压缩时,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和气体温度降低所减少的内能,都转化为向外放出的热量。且有 T nR V p W ?-=?-= T nC Q p ?= V p i T nC E v ??=?=?2 定压摩尔热容量p C 与定容摩尔热容量V C 的关系有R C C v p +=。该式表明:1mol 理想气体等压升高1K 比等容升高1k 要多吸热8.31J ,这是因为1mol 理想气体等压膨胀温度升高1K 时要对外做功8.31J 的缘故。 2.2.3、等温过程 气体在等温过程中,有pV =恒量。例如,气体在恒温装置内或者与大热源想

接触时所发生的变化。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所以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内能不变,即△E =0,因此有Q=-W 。即气体作等温膨胀,压强减小,吸收的热量完全用来对外界做功;气体作等温压缩,压强增大,外界的对气体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对外放出的热量。 2.2.4、绝热过程 气体始终不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称之为绝热过程,即Q=0。例如用隔热良好的材料把容器包起来,或者由于过程进行得很快来不及和外界发生热交换,这些都可视作绝热过程。 理想气体发生绝热变化时,p 、V 、T 三量会同时发生变化,仍遵循=T pV 恒 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Q=0,有 )(21122V p V p i T nC E W v -=?=?= 这表明气体被绝热压缩时,外界所作的功全部用来增加气体内能,体积变小、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体绝热膨胀时,气体对外做功是以减小内能为代价的,此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气体绝热膨胀降温是液化气体获得低温的重要方法。 例:0.020kg 的氦气温度由17℃升高到27℃。若在升温过程中,①体积保持不变,②压强保持不变;③不与外界交换热量。试分别求出气体内能的增量,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气体的内能是个状态量,且仅是温度的函数。在上述三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是相同的且均为: J T nC E v 6231031.85.15=???=?=?

气体实验定律物理教案

气体实验定律物理教案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知道玻意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掌握玻意耳定律 的内容与公式表达. 2、知道什么是等容变化,了解查理定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掌握查理定律的内 容与公式表达. 3、掌握三种基本图像,并能通过图像得到相关的物理信息.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涉及三个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研究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教材深透了一般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研究 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时,往往是先研究其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保持其它量不变,然后综 合起来得到所要研究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在牛顿第二定律、力矩的平衡、单摆周期确定 等教学中,我们曾经几次采用这种方法. 教法建议 通过演示实验,及设定变量的方法得到两个实验定律;注意定律成立的条件.提高学生 对图像的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用具:验证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的实验装置各一套.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实验并帮助记录数据,在教师启发下学生 自己分析总结、推理归纳实验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堂引入: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了描述气体的三个物理参量――体积、温度、压强,并知道对于 一定质量的气体,这三个量中一个量变化时,另外两个量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三个量的 变化是互相关联的,那么,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这三个量的变化关系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便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讲解: 教师讲解:在物理学中,当需要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往往采用“保持一个 量不变,研究其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综合起来得出所要研究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体积、压强三者的关系,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我 们设定温度不变,研究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关系. 1、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玻意耳定律 演示实验: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压强,研究压强与体积的 关系.让学盛帮助记录数据. 压强Pa0.51.01.52.02.53.03.54.0 体积V/L8.04.02.72.01.61.31.11.0 4.04.04.054.04.03.93.854.0 以横坐标表示气体的体积,纵坐标表示气体的压强,作出压强p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可见,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压强P随体积V的关系图线为一双曲线,称为等温线.①见等温线上的每点表示气体的一个状态.②同一等温线上每一状态的温度均 相同.③对同一部分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为一簇双曲线,离坐标轴越近的等温线 的温度越高. 通过实验得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的 乘积保持不变,即:常量 或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即: 这个规律叫做玻意耳定律,也可以写成:或 例如:一空气泡从水库向上浮,由于气泡的压强逐渐减小,因此体积逐渐增大. 例题1:如图所示,已知:,求:和 解:根据图像可得: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题加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始态为25 °C,200 kPa的5 mol某理想气体,经途径a,b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途经a先经绝热膨胀到-28.47 °C,100 kPa,步骤的功;再恒容加热到压力 200 kPa的末态,步骤的热。途径b为恒压加热过程。求途径b的及。(天大2.5题) 解:先确定系统的始、末态 对于途径b,其功为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2. 2 mol某理想气体,。由始态100 kPa,50 dm3,先恒容加热使压力增大到200 dm3,再恒压冷却使体积缩小至25 dm3。求整个过程的。(天大2.10 题) 解:过程图示如下 由于,则,对有理想气体和只是温度的函数 该途径只涉及恒容和恒压过程,因此计算功是方便的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单原子理想气体A与双原子理想气体B的混合物共5 mol,摩尔分数,始态温 度,压力。今该混合气体绝热反抗恒外压膨胀到平 衡态。求末态温度及过程的。(天大2.18题) 解:过程图示如下 分析:因为是绝热过程,过程热力学能的变化等于系统与环境间以功的形势所交换的能量。因此,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 由于对理想气体U和H均只是温度的函数,所以 4. 1.00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由10.1kPa、300K按下列两种不同的途 径压缩到25.3kPa、300K,试计算并比较两途径的Q、W、ΔU及ΔH。

(1)等压冷却,然后经过等容加热; (2)等容加热,然后经过等压冷却。 解:C p,m=2.5R, C V,m=1.5R (1) 10.1kPa、300K 10.1kPa、119.8 25.3kPa、300K 0.2470dm30.09858 dm30.09858 dm3 Q=Q1+Q2=1.00×2.5R×(119.8-300)+ 1.00×1.5R×(300-119.8) =-3745+2247=-1499(J) W=W1+W2=-10.1×103×(0.09858-0.2470)+0=1499(J) ΔU=Q+W=0 ΔH=ΔU+Δ(pV)=0+25.3×0.09858-10.1×0.2470=0 (2) 10.1kPa、300K 25.3kPa、751.6 25.3kPa、300K 0.2470dm30.2470dm30.09858 dm3 Q=Q1+Q2=1.00×1.5R×(751.6-300)+ 1.00×2.5R×(300-751.6) =5632-9387=-3755(J) W=W1+W2=0-25.3×103×(0.09858-0.2470) =3755(J) ΔU=Q+W=0 ΔH=ΔU+Δ(pV)=0+25.3×0.09858-10.1×0.2470=0 计算结果表明,Q、W与途径有关,而ΔU、ΔH与途径无关。 5. 在一带活塞的绝热容器中有一固定的绝热隔板。隔板靠活塞一侧为2 mol,0 °C的单原子理想气体A,压力与恒定的环境压力相等;隔板的另一侧为6 mol,100 °C的双原子理想气体B,其体积恒定。今将绝热隔板的绝热层去掉使之变成导热板,求系统达平衡时的T 及过程的。 解:过程图示如下 显然,在过程中A为恒压,而B为恒容,因此

气体实验定律及应用答案

第2节 气体实验定律及应用 知识梳理 一、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分子很小,间距很大,除碰撞外不受力. (2)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3)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4)温度一定时,某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多,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2.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 (1)体积;(2)压强;(3)温度. 3.气体的压强 (1)产生原因:由于气体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大量的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压力. (2)大小:气体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气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公式:p =F S . (3)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帕斯卡,符号:Pa,1 Pa =1 N/m 2. ②常用单位:标准大气压(atm);厘米汞柱(cmHg). ③换算关系:1 atm =76 cmHg =1.013×105 Pa ≈1.0×105 Pa. 4.气体实验定律 (1)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体积V 成反比. ②公式:p 1V 1=p 2V 2或pV =C (常量). (2)查理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②公式:p 1p 2=T 1T 2或p T =C (常量). ③推论式:Δp =p 1 T 1 ·ΔT . (3)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V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②公式:V 1V 2=T 1T 2或V T =C (常量). ③推论式:ΔV =V 1 T 1 ·ΔT .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 ①理想气体是一种经科学的抽象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②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力,不存在分子势能,内能取决于温度,与体积无关. ③实际气体特别是那些不易液化的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都可看作理想气体.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1V 1T 1=p 2V 2T 2或pV T =C (常量). 典例突破 考点一 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 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地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 2.决定因素 (1)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2)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3.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的求法 (1)液片法: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 (2)力平衡法: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液柱(或活塞)的受力平衡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 (3)等压面法: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不间断)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 4.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求法 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例1.如图中两个汽缸质量均为M ,内部横截面积均为S ,两个活塞的质量均为m ,左边的汽缸静止在水平面上,右边的活塞和汽缸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下.两个汽缸内分别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A 、B ,大气压为p 0,求封闭气体A 、B 的压强各多大? 解析:题图甲中选m 为研究对象. p A S =p 0S +mg 得p A =p 0+mg S 题图乙中选M 为研究对象得p B =p 0-Mg S . 答案:p 0+mg S p 0-Mg S 例2 .若已知大气压强为p 0,在下图中各装置均处于静止状态,图中液体密度均为ρ,求被封闭气体的压强. 解析:在甲图中,以高为h 的液柱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知p 气S =-ρghS +p 0S

2019-2020年教科版物理选修3-3讲义:第2章+3.气体实验定律及答案

3.气体实验定律 [先填空] 1.研究气体的性质,用压强、体积、温度等物理量描述气体的状态.描述气体状态的这几个物理量叫做气体的状态参量. 2.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就是贮放气体的容器的容积.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符号是m3.常用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 L=10-3 m3,1 mL=10-6 m3. 3.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亦称绝对温度,用符号T 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两种温度间的关系是T=t+273. 4.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撞击的宏观表现,用符号p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再判断] 1.气体体积就是所有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 2.温度越高,所有的分子运动越快.(×) 3.一个物体的温度由10 ℃升高到20 ℃,与它从288 K升高到298 K所升高的温度是相同的.(√) [后思考] 摄氏温度的1 ℃与热力学温度的1 K大小相同吗?

【提示】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零点选择不同,但它们的分度方法,即每一度的大小是相同的. 1.温度的含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的定义带有主观性,因为冷热是由人体的感觉器官比较得到的,往往是不准确的. 2.温标 (1)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 (2)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1.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3 ℃=240 K B.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温度由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273 K+t E.-136 ℃比136 K温度高 【解析】T=273+t,由此可知:-33 ℃=240 K,A正确,同时B正确;D中初态热力学温度为273+t,末态为273+2t温度变化t K,故D错;对于摄氏温度可取负值的范围为0到-273 ℃,因绝对零度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不可能取

物化试卷 理想气体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小组测试卷一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 物质临界点的性质与什么有关?------------------ -----------( ) A. 与外界温度有关 B. 与外界压力有关 C. 是物质本身的特性 D. 与外界物质有关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压力是宏观量 B . 压力是体系微观粒子相互碰撞时动量改变量的量度 C . 压力是体系微观粒子碰撞器壁时动量改变量的量度 D . 压力是体系微观粒子一种运动行为的统计平均值 3. 范德华气体方程式中的常数a 与b 应取何值?-------------( ) A. 都大于零 B. 都小于零 C. a 大于零,b 小于零 D. a 小于零,b 大于零 4. 理想气体的分子运动论公式为 PV=3 1Nmu2 式中,u 是-( ) A. 分子平均运动速率 B. 最可几速率 C. 分子运动最大速率 D. 根均方速率 5.成年人每次呼吸大约为500ml 空气,若其压力为100kPa ,温度为20℃,则 其中有多少氧分子? --------------------------------------------( ) A . 4.305×103 mol B . 0.0205mol C . 22.32mol D . 4.69mol 6. 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气体物质的摩尔定压热容C p ,m 与摩尔定容热容C V ,m 之间的关系为-----------------------------------------------------( )。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上) 考试成绩 试卷类型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对象 11化本 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 班级---- 06化本----- 姓名------------------------------------- 学号-------------------------------------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练习题.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练习题 一、 填空:(填<、>或=) 1、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U 0;△H 0;Q 0;W 0; 2、理想气体的等压膨胀:△U 0;△H 0;Q 0;W 0;△H △U ; 3、理想气体的等容升压:△U 0;△H 0;Q 0;W 0;△H △U ; 4、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U 0;△H 0;Q 0;W 0;Q W ; 5、理想气体的节流膨胀:△U 0;△H 0;Q 0;W 0; 6、理想气体绝热抗恒外压膨胀:△U 0;△H 0;Q 0;W 0; 7、实际气体的绝热自由膨胀:△U 0; Q 0;W 0;△T 0; 8、实际气体的恒温自由膨胀:△U 0; Q 0;W 0;△U Q ; 9、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H 0; Q 0; 10、实际气体经循环过程恢复原状:△U 0;△H 0; 11、0℃、P 压力下冰融化为水:△U 0;△H 0;Q 0;W 0; 12、水蒸气通过蒸气机对外作功后恢复原状: △U 0;△H 0;Q 0;W 0;Q W ; 13、100℃、P 压力下的H 2O (l )向真空蒸发成同温同压下的蒸气: △U 0;△H 0;Q 0;W 0;△U Q ; 14、H 2(g )和O 2(g )在一绝热恒容反应器中剧烈反应生成水: △U 0; Q 0;W 0; 15、对于理想气体:V T U ??? ???? 0;P T U ??? ???? 0;T V U ??? ???? 0; T P U ??? ???? 0;V T H ??? ???? 0;P T H ??? ???? 0;T V H ??? ???? 0;

T P H ??? ???? 0;V T U ??? ???? P T U ??? ????;V T H ??? ???? P T H ??? ????; 二、单项选择题: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 =Q —W 只能适用于 (A)理想气体 ; (B)封闭物系; (C)孤立物系 ; (D)敞开物系 2、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 时绝热压缩到500K ,则其焓变△H 约为 (A )4157J ;(B )596J ;(C )1255J ;(D )994J 3、同一温度下,同一气体物质的等压摩尔热容Cp 与等容摩尔热容C V 之间 存在 (A )CpC V ;(C )Cp=C V ;(D )难以比较 4、对于任何循环过程,物系经历了i 步变化,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应 该是 (A )∑i Q =0 ; (B )∑i W =0 ; (C )∑∑-][i i W Q >0 ; (D )∑∑-][i i W Q =0 ; 5、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 )0=??? ????V T U ; (B )0=??? ????T V U ; (C )0=??? ????T P H ; (D )0=??? ????T P U 6、3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T 1=300 K ,P 1=1atm 反抗恒定的外压0.5atm 作不可逆膨胀至终态T 2=300K .P 2=0.5atm 。对于这个过程的Q 、W 、 △U 、△H 的值下列正确的是 (A )Q=W=0;(B )△U=△H=0;(C )Q=△U=0;(D )Q=△H=0 7、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的描述是正确的? ’· i (A )Q=0,△H=0,△P<0; (B )Q=0,△H<0,△P>0;

气体实验定律(学生)

气体实验定律 ★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A)气体的温度升高1℃,也可以说温度升高1K;温度下降5K,也就是温度下降5℃ (B)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由T升至2T (C)绝对零度就是当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为零时,用实验方法测出的温度 (D)随着人类制冷技术的不断提高,总有一天绝对零度会达到 ★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过程中,下列物理量中将发生变化的是( ).【1】 (A)分子的平均动能(B)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C)气体的压强(D)分子总数 ★★3.一定质者的气体在等容变化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压强的增加等于它在300K时压强的( ).【2】 (A)1/27 (B)1/273 (C)1/300 (D)1/573 ★★4.下列关于盖·吕萨克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 (A)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时,其体积的增量是温度升高前体积的1/273 (B)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时,其体积的增量是它在0℃时体积的1/273 (C)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温度成止比 (D)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5.如图所示,将一只倒置的试管竖直地插入容器内,试管内原有的空气被压缩,此 时,试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h,若使试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增大一些,则试管内外水面 的高度差将( ).(1990年上海高考试题)【2.5】 (A)增大(B)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密封的U形管中装有水银,左、右两端都封有空气,两水银 面的高度差为h.把U形管竖直浸没在热水中,高度差将( ).【3】 (A)增大(B)减小 (C)不变(D)两侧空气柱的长度未知,不能确定 ★★7.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 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主要原因是( ).(2001年上海理科综合试题)【2】 (A)软木塞受潮膨胀(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 ★★8.人们常常用充气泵为金鱼缸内的水补充氧气,右图所示为充气 泵气室的工作原理图.没大气压强为p0,气室中的气体压强为p,气通 过阀门S1、S2与空气导管相连接,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当橡皮碗被拉伸时,p>p0,S1关闭S2开通

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及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 一、单选题 1)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 A. W =0,Q <0,?U <0 B. W <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2) 如图,用隔板将刚性绝热壁容器分成两半,两边充入压力不等的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已知p右> p左,将隔板抽去后: ( ) A. Q=0, W =0, ?U =0 B. Q=0, W <0, ?U >0 C. Q >0, W <0, ?U >0 D. ?U =0, Q=W??0 ?3)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A. (?U/?T)V=0 B. (?U/?V)T=0 C. (?H/?p)T=0 D. (?U/?p)T=0 ?4)凡是在孤立孤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U 和?H 的值一定是:( ) A. ?U >0, ?H >0 B. ?U =0, ?H=0 C. ?U <0, ?H <0 D. ?U =0,?H 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能确定。 ?5)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 ) A. Q >0, ?H=0, ?p < 0 B. Q=0, ?H <0, ?p >0 C. Q=0, ?H =0, ?p <0 D. Q <0, ?H =0, ?p <0 ?6)如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上任一点均表示对应浓度时积分溶解热大小 B.?H1表示无限稀释积分溶解热 C.?H2表示两浓度n1和n2之间的积分稀释热 D.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均表示对应浓度时HCl的微分溶解热 ?7)?H=Q p此式适用于哪一个过程: ( ) A.理想气体从101325Pa反抗恒定的10132.5Pa膨胀到10132.5sPa B.在0℃、101325Pa下,冰融化成水 C.电解CuSO4的水溶液 D.气体从(298K,101325Pa)可逆变化到(373K,10132.5Pa ) ?8)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 ) A. V1 < V2 B. V1 = V2 C. V1 > V2 D. 无法确定 ?9) 某化学反应在恒压、绝热和只作体积功的条件下进行,体系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此过程的焓变?H:( ) A.小于零 B.大于零 C.等于零 D.不能确定 ?10) 对于独立粒子体系,d U=?n i d? i+?? i d n i,式中的第一项物理意义是: ( ) A. 热 B. 功 C. 能级变化 D. 无确定意义 ?11) 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 A.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B.温度是体系所储存能量的量度 C.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 D.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12) 下图为某气体的p-V图。图中A→B为恒温可逆变化,A→C为绝热可逆变化,A→D 为多方不可逆变化。B, C, D态的体积相等。问下述个关系中哪一个错误?( ) A. T B > T C B. T C > T D C. T B > T D D. T D > T C ?13) 理想气体在恒定外压p?下从10dm3膨胀到16dm3, 同时吸热126J。计算此气体的??U。( ) A. -284J B. 842J C. -482J D. 482J ?14)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 A.一定产生热交换 B.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仅反映了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过程是等效的,而且给出了内能的变化量和做功与热传递之间的定量关系.此定律是标量式,应用时功、内能、热量的单位应统一为国际单位焦耳. 2.三种特殊情况 (1)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0,W=ΔU,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2)若过程中不做功,即W=0,则Q=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3)若过程的初、末状态物体的内能不变,即ΔU=0,则W+Q=0或W=-Q,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放出的热量. 例1关于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 B.气体温度不变,整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 C.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可能不变 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E.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CDE 解析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虽然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是不同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不同,即分子个数不同,所以分子总动能不一定相同,A错误;宏观运动和微观运动没有关系, 所以宏观运动速度大,内能不一定大,B错误;根据pV T=C可知,如果等温压缩,则内能不 变;等压膨胀,温度增大,内能一定增大,C、E正确;理想气体的分子势能为零,所以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而分子平均动能和温度有关,D正确.练习题 1.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气体的压强不变,改变其体积,可以实现其内能不变 B.保持气体的压强不变,改变其温度,可以实现其内能不变 C.若气体的温度逐渐升高,则其压强可以保持不变 D.气体温度每升高1 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E.当气体体积逐渐增大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小 答案CD

气体实验定律

气体实验定律 专题一:密闭气体压强的计算 一、平衡态下液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 1. 理论依据 ①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gh p ρ=。 ② 液面与外界大气相接触。则液面下h 处的压强为 gh + p = p 0ρ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静止液体(或气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或气体)向各个方向传递(注意:适用于密闭静止的液体或气体) ③ 连通器原理: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液体不间断)的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 是相等的。 2、计算的方法步骤(液体密封气体) ① 选取假想的一个液体薄片(其自重不计)为研究对象 ② 分析液体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力的平衡方程,消去横截面积,得到液片两面侧的压 强平衡方程 ③ 解方程,求得气体压强 例1:试计算下述几种情况下各封闭气体的压强,已知大气压P 0,水银的密度为ρ,管中 水银柱的长度均为h 。均处于静止状态 练1:计算下图中各种情况下,被封闭气体的压强。(标准大气压强0p =76cmHg ,图中液体为水银 θ θ

练2、如图二所示,在一端封闭的U 形管内,三段水银柱将空气柱A 、B 、C 封在管中,在竖直放置时,AB 两气柱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另两端的水银柱长度分别是h 1和h 2,外界大气的压强为0p ,则A 、B 、C 三段气体的压强分别是多少? 练3、 如图三所示,粗细均匀的竖直倒置的U 型管右端封闭,左端开口插入水银槽中,封闭着两段空气柱1和2。已知12cm Hg =h 1,15cm Hg =h 2,外界大气压强76cm Hg =p 0,求空气柱1和2的压强。 二、平衡态下活塞、气缸密闭气体压强的计算 1. 解题的基本思路 (1)对活塞(或气缸)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2)列出活塞(或气缸)的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 注意:不要忘记气缸底部和活塞外面的大气压。 例2 如下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 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A 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板的质量为M 。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之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 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压强P 等于( ) A B. C. D. P Mg S 0+ cos θP Mg S 0cos cos θθ + P Mg S 02+ cos θ P Mg S 0+

高考物理学霸复习讲义气体实验定律-第一部分 气体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

1.玻意耳定律:pV=C或p1V1=p2V2(温度不变)。 2.利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典例】如图所示,U形细玻璃管竖直放置,各部分水银柱的长度分别为L2=25 cm、L3 =25 cm、L4=10 cm,A端被封空气柱的长度为L1=60 cm,BC在水平面上。整个装置处在恒温环境中,外界气压p0=75 cmHg。将玻璃管绕B点在纸面内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90°至AB管水平,求此时被封空气柱的长度。 【答案】40 cm 【解析】设细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旋转前,V1=L1S,p1=p0–L2+L4 旋转后,V2=L S,p2=p0+L3 由玻意耳定律:1122 p V p V = 代入数据:()() 7525107525 60L S S -++ ?= 解得:() 6010 36cm cm L L- =< ,不成立 所以设原水平管中有长为x cm的水银进入左管(75–25+10)×60S=(75+25–x)×(60–10–x)S 解得:x=10 cm 所以L′=60?10?x=40 cm 【名师点睛】由玻意耳定律进行分析,即可求得空气柱的长度,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论,明确是否第一部分气体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

能符合题意,判断是否有水银进行左管;从而确定长度。 1.如图所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气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在活塞上缓慢地放上一定量的细砂。假设在此过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缸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B.气缸中气体的压强减小 C.气缸中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D.单位时间内气缸中气体分子对活塞撞击的次数不变 【答案】C 【解析】气体做等温变化,而温度是气体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理想气体的内能等于分子动能,所以内能不变,A错误,C正确;在活塞上缓慢地、一点点放上一定量的细沙,封闭气体压强增大,故B错误;封闭气体压强增大,温度不变,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得气体的体积减小,缸中气体分子数密度增大,单位时间内气缸中气体分子对活塞撞击的次数增大,D错误。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可知,被封闭气体作等温变化,在活塞上缓慢地、一点点放上一定量的细沙,压强逐渐增大。 2.一足够长的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由15 cm长的水银柱封闭着50 cm长的空气柱。若将管口向下竖直放置,空气柱长变为多少cm?(设外界大气压强为75 cmHg,环境温度不变) 【答案】75 cm 【解析】封闭气体的状态参量:p1=p0+h=75 cmHg+15 cmHg=90 cmHg,V1=L1S=50S p2=p0﹣h=75 cmHg﹣15 cmHg=60 cmHg 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 p2V2 即90×50S=60×LS 解得:L=75cm 3.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气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解答

第 二 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思考题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判断的依据 (1)状态给定后,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状态函数固定后,状态也就固定了。 答:是对的。因为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2)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 答:是错的。因为只要有一个状态函数变了,状态也就变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得 变。 (3)因为ΔU=Q V ,ΔH=Q p ,所以Q V ,Q p 是特定条件下的状态函数? 这种说法对吗? 答:是错的。?U ,?H 本身不是状态函数,仅是状态函数的变量,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与Q V ,Q p 的数值相等,所以Q V ,Q p 不是状态函数。 (4)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能量不会无中生有,所以一个系统如要对外做功,必须从 外界吸收热量。 答:是错的。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它不仅说明热力学能(ΔU )、热(Q )和 功(W )之间可以转化,有表述了它们转化是的定量关系,即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功的转化 形式不仅有热,也可转化为热力学能系。 (5)在等压下,用机械搅拌某绝热容器中的液体,是液体的温度上升,这时ΔH=Q p =0 答:是错的。这虽然是一个等压过程,而此过程存在机械功,即W f ≠0,所以ΔH≠Q p 。 (6)某一化学反应在烧杯中进行,热效应为Q 1,焓变为ΔH 1。如将化学反应安排成反应相 同的可逆电池,使化学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形同,这时热效应为Q 2,焓变为ΔH 2,则ΔH 1=ΔH 2。 答:是对的。Q 是非状态函数,由于经过的途径不同,则Q 值不同,焓(H )是状态函数,只要始终态相同,不考虑所经过的过程,则两焓变值?H 1和?H 2相等。 2 . 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原因 (1)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用可逆热机去牵引货车,能否使火 车的速度加快? 答?不能。热机效率h Q W -=η是指从高温热源所吸收的热最大的转换成对环境所做的功。

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 如果一个体重为70kg的人能将40g巧克力的燃烧热(628 kJ) 完全转变为垂直位移所要作的功 ,那么这点热量可支持他爬多少高度? 2. 在291K和下,1 mol Zn(s)溶于足量稀盐酸中,置换出1 mol H2并放热152 kJ。若以Zn和盐酸为体系,求该反应所作的功及体系内能的变化。 3.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体积从V1胀大到10V1,对外作了41.85 kJ的功,体系的起始压力为202.65 kPa。 (1)求V1。 (2)若气体的量为2 mol ,试求体系的温度。 4.在101.325 kPa及423K时,将1 mol NH3等温压缩到体积等于10 dm3, 求最少需作多少功? (1)假定是理想气体。 (2)假定服从于范德华方程式。 已知范氏常数a=0.417 Pa·m6·mol-2, b=3.71× m3/mol. 5.已知在373K和101.325 kPa时,1 kg H2O(l)的体积为1.043 dm3,1 kg水气的体积为1677 dm3,水的 =40.63 kJ/mol 。当1 mol H2O(l),在373 K 和外压为时完全蒸发成水蒸气时,求 (1)蒸发过程中体系对环境所作的功。 (2)假定液态水的体积忽略而不计,试求蒸发过程中的功,并计算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 (3)假定把蒸汽看作理想气体,且略去液态水的体积,求体系所作的功。(4)求(1)中变化的和。 (5)解释何故蒸发热大于体系所作的功? 6.在273.16K 和101.325 kPa时,1 mol的冰熔化为水,计算过程中的功。

已知在该情况下冰和水的密度分别为917 kg·m-3和1000 kg·m-3。 7.10mol的气体(设为理想气体),压力为1013.25 kPa,温度为300 K,分别求出等温时下列过程的功: (1)在空气中(压力为101.325 kPa)体积胀大1 dm3。 (2)在空气中膨胀到气体压力也是101.325 kPa。 (3)等温可逆膨胀至气体的压力为101.325 kPa。 8.273.2K,压力为5×101.325 kPa的N2气2 dm3,在外压为101.325 kPa下等温膨胀,直到N2气的压力也等于101.325 kPa为止。 求过程中的W,ΔU ,ΔH 和Q。假定气体是理想气体。 9.0.02kg乙醇在其沸点时蒸发为气体。已知蒸发热为858kJ/kg.蒸汽的比容为0.607 m3/kg。 试求过程的ΔU ,ΔH,Q,W(计算时略去液体的体积)。 10. 1× kg水在373K,101.325 kPa压力时,经下列不同的过程变为373 K, 压力的汽,请分别求出各个过程的W,ΔU ,ΔH 和Q 值。 (1)在373K,101.325 kPa压力下变成同温,同压的汽。 (2)先在373K,外压为0.5×101.325 kPa下变为汽,然后加压成373K,101.325 kPa压力的汽。 (3)把这个水突然放进恒温373K的真空箱中,控制容积使终态为101.325 kPa 压力的汽。 已知水的汽化热为2259 kJ/kg。 11. 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始态为2×101.325 kPa,11.2 dm3,经pT=常数的可逆过程压缩到终态为4×101.325 kPa,已知C(V,m)=3/2 R。求: (1)终态的体积和温度。 (2)ΔU 和ΔH 。 (3)所作的功。

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课堂练习]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初始状态,现要使它的温度经过状态变化后,回到初始状态的温度,用下列哪个过程可以实现( ) A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膨胀,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 B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减小,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 C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增大压强,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膨胀 D .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少压强,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减小 2.如图为 0.2mol 某 种气体的压强与 温度关系.图中 p 0为标准大气压.气体在B 状态时的体积是_____L .

3.竖直平面内有右图所示的均匀玻 璃管,内用两段水银柱封闭两段空气 柱a、b,各段水银柱高度如图所示.大 气压为p0,求空气柱a、b的压强各多大? 4.一根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内有一小段水银柱把管内空气柱分成a、b两 部分,倾斜放置时,上、下两段空气 柱长度之比L a/L b=2.当两部分气体的 温度同时升高时,水银柱将如何移 动? 5.如图所示,内径均匀的U型玻璃管竖直放置,截面积为5cm2,管右侧上端封闭,左侧上端开口,内有用细线栓住的活塞.两管中分别封入L=11cm 的空气柱A和B,活塞上、下气体压强相等为76c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时两管内的水银面的高度

差h=6cm,现将活塞用细线缓慢地向上拉,使两管内水银面相平.求: (1)活塞向上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2)需用多大拉力才能使活塞静止在这个位置上?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1、V1、T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2、V2、T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p2,V1=2V2,T1= 21T2 B.p1 =p2,V1=21V2,T1= 2T2 C.p1=2p2,V1=2V2,T1= 2T2 D.p1 =2p2,V1=V2,T1= 2T2 7、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 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考题 1设有一电炉丝浸于水中,接上电源,通过电流一段时间。如果按下列几种情况作为系统,试问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 (1)以电炉丝为系统; (2)以电炉丝和水为系统; (3)以电炉丝、水、电源及其它一切有影响的部分为系统。 2设有一装置如图所示,(1)将隔板抽去以后,以空气为系统时,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2)如右方小室亦有空气,不过压力较左方小,将隔板抽去以后,以所有空气为系统时,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 作业题 1 (1)如果一系统从环境接受了160J的功,内能增加了200J,试问系统将吸收或是放出多少热?(2)一系统在膨胀过程中,对环境做了10 540J的功,同时吸收了27 110J的热,试问系统的内能变化为若干? [答案:(1) 吸收40J;(2) 16 570J] 2在一礼堂中有950人在开会,每个人平均每小时向周围散发出4.2xl05J的热量,如果以礼堂中的空气和椅子等为系统,则在开会时的开始20分钟内系统内能增加了多少?如果以礼堂中的空气、人和其它所有的东西为系统,则其ΔU=? [答案:1.3×l08J;0] 3一蓄电池其端电压为12V,在输出电流为10A下工作2小时,这时蓄电池的内能减少了1 265 000J,试求算此过程中蓄电池将吸收还是放出多少热? [答案:放热401000J] 4 体积为4.10dm3的理想气体作定温膨胀,其压力从106Pa降低到105Pa,计算此过程所能作出的最大功为若干? [答案:9441J] 5 在25℃下,将50gN2作定温可逆压缩,从105Pa压级到2×106Pa,试计算此过程的功。如果被压缩了的气体反抗恒定外压105Pa作定温膨胀到原来的状态,问此膨胀过程的功又为若干? [答案:–1.33×104J;4.20×103J] 6 计算1mol理想气体在下列四个过程中所作的体积功。已知始态体积为25dm3终态体积为100dm3;始态及终态温度均为100℃。 (1)向真空膨胀; (2)在外压恒定为气体终态的压力下膨胀; (3)先在外压恒定为体积等于50dm3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膨胀,当膨胀到50dm3(此时温度仍为100℃)以后,再在外压等于100 dm3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膨胀; (4)定温可逆膨胀。 试比较这四个过程的功。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0;2326J;310l J;4299J] 习题10试证明对遵守范德华方程的1mol实际气体来说,其定温可逆膨胀所作的功可用下式求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