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色产业的选择

论特色产业的选择
论特色产业的选择

《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第11期

论特色产业的选择①

胥留德

(昆明理工大学)

摘 要 发展特色产业已逐渐成了人们的共识,但发展特色产业的先决条件是选好特色。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选择特色产业的重要性,探讨了选择特色产业的四种思路,提出了在特色产业的选择中应注意的三个基本原则。

关键词 特色产业 选择 思考 原则

利用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已日愈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少地方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经验,但也有不少教训,有的地方甚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选择不当密切相关。如何才能选择好特色产业呢?这涉及到许多因素,本文从特色产业选择的重要性、选择的思路、选择的原则作些探讨。

一、特色产业选择的重要性

特色产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其实践由来已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人们发展特色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践日趋强化,特色产业的发展正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实践证明,凡是选好并培育出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的地区,就会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如文山的三七产业,斗南的花卉产业,丽江的旅游产业等。反之,凡是未能培育出特色产业的地区,经济发展平平,缺乏个性,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特色产业是一种经济现象、经济活动,它支撑和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围绕着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拓展,需要内生相应的科技开发,试验、示范、教育培训、广告宣传等,于是,在特有的产业培育中,也会造就出一批与之相应的劳动者、经济人、文化人,甚至熔炼出特有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塑造出特有的地区形象。

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特色产业的选择,如果选择不当,就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是经济上的创伤。欠发达地区本来资金十分短缺,倾其所有的财力去培育选择不当的产业,不仅未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反而背了一个沉重的大包袱,对此,不少县区都有沉痛的教训,如某县的生态本来就脆弱,但却投资1亿多元建了一个造纸厂,结果加剧了该县生态的恶化,后来不得已而关闭。一个年财政收入才几千万的贫困县,因产业选择不当反而加深了贫困负担。正如当地群众所说的,没有项目盼项目,上了项目怕项目。二是心理上的创伤。由于项目选择失败,以后项目的选择往往心有余悸,而对政府号召群众参与面广的产业失败,则会出现“政府失信”的效应,出现投资意愿的降低。

总结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旨在说明,产业的培育是一个过程,是多因素的耦合,但一个前提条件是选择。如何选择,选择什么?这是首要的环节,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关系极大。

一是发展战略的起点。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是一个地区公共利益的理性期望,一种发展战略意味着一种不同的生产、产业及其它构成要素的变化。一个产业的形成,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更长,如果选择不当,即战略失败,其结果必将会阻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好的战略,好的产业,则会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是经济增长源泉。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是用新技术注入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传统产品升级换代,以形成新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是选择和发展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开拓新的市场,争取新的市场份额,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但增长极能否从极点发展为一个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与产业选择是否正确密切相关。

三是资源配置的基础。一个地区资源的调整、配置包括技术开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资源的投入,内外市场的开发,是通过产业的培育为核心来进行的。如果产业选择得当,发展前景好,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去吸引、配置各种资源,相反,如果产业选择不当,发展受挫,不仅不能吸纳外部的经济资源为之所用,甚至会导致本地优良资源的流失。

四是实现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一个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必将伴随特有的技术、人才和市场运作,有特有的知识产权,而这些特点,又构成一个地区特有的市场竞争能力。从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产业或企业来看,概莫例外。反之,缺乏特色,就可能跟着别人转,难于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难于克服被动的局面。

二、特色产业选择的思路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地理条件的分割,交通信息的闭塞,一个地区某种特色产业的形成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地域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选择和培育特色产业。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虽也强调了发挥比较优势,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分析过区位优势,认为要实现生产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发展生产。他强调“生产成本的降低,是社会劳动的节约”。他有一句名言:一件物品做比买贵,就宁买不做。这便体现了斯密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也都研究过地区优势问题,但往往是局限于特定地域内的优势与另一地域进行比较分析。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交通、信息的流畅,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作为区域优势的分析和特色产业的选择应拓展到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思考,甚至可以放眼世界。对此,特色产业的选择应从大范围,多样化去思考。在此提供以下几种思路:

1、利用本地资源,遴选特色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由多种产业,多种经济资源组成的复合体,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在发生着变化,产业的构成、资源的利用也在此消彼长,因此,从本地现有资源中选择特色,更有利于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本地特色产业的选择,首先要看到现已成型的产业。对已成型的特色,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使之扩规模,上水平,做大做强。有的产业,许多地方皆有,特色并不明显,但由于做强、做大了,便会以特有的优势形成竞争力。某种产业,虽然其它地方也有,但如果形成了优势,它本身也就凸现了特色。如云南的烟草产业,顺德市的家电产业,义乌的小商品产业等等。其次是选择目前尚为弱小,但市场前景好的特色。有的特色产品,或许由于时代条件、消费水平的局限,在一定时期难于上规模,但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便逐步展现出了它的前景。对此类特色,只要加以培育,即可上台阶、上水平。如陆良的丝绸业,惠安的石雕业、文山的三七产业。

2、引进资源要素、组合创造特色

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其潜能是无限的,但却分布又是不均衡的。在特定的地域,自然的潜能展现总是有限的,只要注入科技、知识、新的要素,便会显现出新的功能和价值。

早在20世纪初,熊彼德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就提出了通过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即可形成新的生产力。熊氏主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谈要素的引入和重组,我们将此扩大到区域产业培育中,即引进新的资源要素创造新的特色。

引进新的资源要素,进行特色产业组合创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引进科技,深度开发已有的资源,使传统特色上水平,使已有的资源实现价值升级,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引进新的物质要素与当地物质要素组合,创造新的特色,如弥勒县利用光热水土的条件引进葡萄种植并创出有规模的云南红,滇南一带引进咖啡作物和技术创造的咖啡产业。从这些新的特色产业的创造来看,特色产业的选择中不仅要看到显现的物质资源,还要看到潜在的单质资源要素,看到组合即是创造。

3、利用人文资源,创造特色

前面的两种选择思路,即是利用或部分利用当地的物质资源培育特色,本条思路则是利用本地区的人文资源,包括科技文化、知识、经验、技能等去创造特色,这可称之为“两头在外”,即依托本地的人文资源,引进原材料创造新的产品并外销,如石屏的豆腐,鹤庆新华镇的铜锅等。这些产品的原料,市场大都在外,虽然科技含量不高,但却凝集了传统的经验、制作工艺,它以成本低,市场大而弘扬了传统特色产业。

全新的特色产业的创造,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主要是对传统文化、传统特色的弘扬,对发达地区而言,则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发明创造,引导着市场的消费。如今天各种高科技产品,对首创者及发源地而言,皆可视之为创造特色。由于创造型特色是内生的、自主的创造,它具有核心的竞争优势。

4、利用区位、机遇,构建特色

在特色产业的选择中,不仅要看到有形的物质资源,也要看到无形的机遇,看到区位优势隐藏的潜在价值。只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也可以创造出特色产品,如石狮、义乌、瑞丽、普洱等地创建的小商品市场、边贸市场、茶叶市场等。

机遇是一个时间范畴的概念,它是由众多因素耦含而成的发展的最佳时区。作为经济,产业机遇,是一个地区利用内外部条件实现某种预期目标的最佳参数时间区,把握好了,可以形成新的产业,新的经济生长点,错过了则一去不复返。

三、特色产业选择的原则

特色产业的选择因资源禀赋,时空条件不同而异,它是多种因素的交互的极点,因此,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下述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是应遵循的。

1、超前原则

一个产业从选择、培育、成长壮大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间涉及到规划、资金、人才的投入,市场的开拓,产业政策的制定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如果是绿色产业的发展,还涉及到引种、试验、试示、推广、产品的深加工等一系列环节的整合。如果产业选择好,即开好头,起好步,加之产业成长中的相关要素的配合,通过一个时期的培育就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支柱,反之,就有可能制约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超前是相对于现状而言的。超前,即定位几年以后的市场,真正有特色的产业是开拓未来的市场,引导未来的消费,能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走他人未走之路。对此需要利用预测方法,对未来的市场作科学的预测。

超前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将可能与现实结合,既要避免不顾自身条件的盲目性、理想化,又要克服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僵化、呆滞化;既要看到目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又要看到通过努力,预期的目标是可能实现的。

超前又是与潮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产业技术的发展有一个从孕育、成长、成熟到衰退的过程。某种产业一经进入到成熟期,就意味着该产业将面临着结构升级或退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看到某些产业(产品)的市场状况好并去发展,就有可能使自己的产业尚未培育成熟便失去了市场,此类情况在不少地区时有发生。因此,超前是面向未来的星斗,是竞争的先机。至于说超前到什么程度,超前多少年,需要根据具体的产业而定。

2、开放原则

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开放,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征,一个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只有纳入到国际、国内的大背景来思考,才会有市场前景。

一是观念、政策的开放。要形成一个有利于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运行机制,以鼓励更多的个人、企业去思考,去探寻新的增长点,或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吸引外部的资金、人才来当地兴办产业。如果在一个地区的民间中能形成多个增长点,政府有选择地去引导并择优扶持,就会尽可能规避一些市场风险。如弥勒的“云南红”,其资源、技术、人才等资源主要是外部引入的。

二是产业选择和定位的开放。只要所选的产业是原创性的,其产品能够满足社会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群体的需要,该产品就应是世界性的,可以说,真正的特色性就具有世界性。独特的旅游资源可以吸引国内外的游人,如丽江、大理;独特的产品可以吸引国内外的人群消费,如文山的三七、昭通的天麻、其深加工产品具很大的市场潜力。

保持产业选择、培育的开放和市场化,作为各地政府而言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更需要发挥政府的功能,既便在发达国家也有对新兴产业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而对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更需要政府的支持,但这种支持应按照市场的规则去运作,而不是包办代替,更不能定框框,瞎指挥。政府的作用应是科学的决策,宽松的政策,发展目标的制定,经济环境的营造。这个政府应该是一个强政府,曾如李晓在《东亚奇迹与“强政府”》一书所指出的: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时刻提高“政府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政府质量的好坏或高低,取决于政府是否有较高的理性、效率性和自律性。高质量的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

3、持续性

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与升级,关系到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资金的投向,因此,它不是权宜之计,而应考虑其长远性,可持续性。

一是时间的可持续,要有利于产业的升级,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凡是能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应该是由核心企业,配套企业而组成的供应链,能够做到抬龙头、壮龙身、摆龙尾,以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持续发展。反之,有的产业则少具持续发展,如一些附加值低,保存困难的时鲜、瓜果,即不利于产业链的延伸,也不利于扩大规模。不少地方的西瓜、西红柿烂市的现象,即是教训。一般说来,持续时间越长的产业,对当地经济贡献越大,反之亦然。

二是空间的持续性,要有利于横向的延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选择并培育好一个产业,它在纵向发展的同时,也在横向拓展着空间,围绕核心产业,主体产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如云南的烟产业、旅游产业等。

三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特色发展产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重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反之,只考虑经济效益而置环境效益于不顾,就可能因环境的破坏而得不偿失,其产业的发展就可能半途夭折,如过度的采伐导致物种的灭绝,过度捕捞导致特色鱼种的灭绝,过度的开采矿物导致环境的破坏,这些教训,都是值得记住的。

作为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产业培育的整个过程和各方面,但是,能否选好特色是前提,是第一步。有的产业,选择不当,即便是后来花很大代价来培育,也难于形成气候。另外,除了要遵循上述的一些基本原则外,还需要具有科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等。原则不是出发点,而应是事物的结果,但如果把握好某些原则,其结果就有可能按预期的目标显现。

注 释

①本文系云南省社科“十五”规划课题“西部地区特色经济问题研究”中的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清均著:《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转型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2]胥留德:《欠发达地区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培育》,载《经济问题探索》,1994年第9期。

[3]孟庆红、李耀平著:《产业选择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编辑校对:赵晓南)

[就业平台人员工作总结]就业平台人员工作总结

[就业平台人员工作总结]就业平台人员工作 总结 今年以来,我区就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社局的具体指导下,以及全区目标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和三项要点开展就业工作。一是统一思想,坚决落实就业工作实名制;二是主动作为,确保创业担保贷款发放;三是落实政策,完成就业精准扶贫任务。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年目标实现"过半"。 截止6月底,新增就业16109人次,占年度目标的80.55%;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2308人次,占年度目标的69.93%;扶持创业带动就业3825人次,占年度目标的85%;城镇登记失业率3.0%。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培训527人,占年度目标的52.7%。形成"15分钟就业圈"方案,拟报市人社局审核后实施。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以"春风行动"为主题,开展系列服务活动促就业。年初,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人力资源局审时度势,联合大街网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千企万人"互联网+""综合招聘会。本次招聘会线上线下邀请到了联邦快递(中国)、卓尔、华中数控等数千家优质企业,提供管理、技术、销售、文员等各类工种的就业岗位达7000余个。本次招聘会突出"互联网+"的特点,分为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此次招聘会目的是

为供需双方搭建有利平台,形成品牌效应。做好企业与社区的对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配置,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二)以"第五届武汉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活动为契机,完善创业环境,打造"硚口"名片。本次大赛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硚口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武汉人才市场、相关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协办的公益性赛事,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平台。举办此次大赛是区委区政府针对硚口区"老工业区、底子薄、困难多、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开展的一次大赛,较好地打造了"生态硚口""创业基地"的城市名片,为吸引各大企业和高新人才奠定了基础,也是响应国家"创业带动就业"的有力举措。 (三)主动作为,确保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落实。与区财政局、民政局积极沟通协调,传达市局通知精神,大力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扩大贷款范围和数额。结合我区财政相对困难的实际,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争取兄弟部门的理解。针对去年小额贷款审批时限长、放款慢等问题,今年更换了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并获得了区政府的批准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为今年的创业担保贷款任务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四)落实政策,重点援助,完成就业精准扶贫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并执行《关于武汉市社会保险补贴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武人社函〔xx〕28号)文件精神,落实好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对市内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继续享受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2011年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总结 2011年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在街劳动保障中心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和失业人员服务为理念,落实劳动保障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协管员的职能作用。在促进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城市居民医疗及养老保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维护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一、积极创造条件,开辟就业与再就业渠道 为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用工联盟,向联盟单位输送失业人员,发挥我社区的优势,挖掘社区就业潜力,促进灵活就业,社区就业,居家就业,开发就业岗位,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带领社区内的失业人员参加区劳动局举办的各种招聘会,对有就业愿望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重点帮扶。截止到10月底,我们联系各用人单位收集各种用工信息计284条,新增就业人员263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60人,新生劳动力3人,新增缴纳养老保险20人,网上录入登记失业人员260人。 二、扎实工作贯彻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社会保险补贴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困难失业人员家庭的关心和照顾。为此我们对此项工作做到认真学习贯彻,扎实工作为困难失业人员做好服务。今年以来办理十种困难群体认定21人,办理保险补贴20人。由于我社区拆迁片的失业人员较多,此项工作产生了较大的难度。在我社区登记的人户分离失业人员家庭需要现住地办理认定手续,户籍地办理补贴手续,有些失业人员不能理解,

我们就耐心的解释相关的政策,使失业人员稳定情绪,帮助配合他们办理好各种手续。“例如:失业人员在办理保险认定及补贴的时候,由于人户分离又不太了解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在咨询办理养老保险补贴时产生了急躁情绪。对此,我们不厌其烦耐心的向他讲解有关政策。使他认识到,人户分离人员要在现住地办理养老保险认定手续,档案户籍地办理社会保险补贴手续的规定。由于我们的真诚服务消除了矛盾,圆满地为他办理了社会保险补贴等相关手续。每年年初协助劳动保障中心收取办理养老保险补贴人员的存档费并制作保险缴费登记名册,填写终止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对保险补贴人员的失业证、优惠证及存档证进行分类登记造册。 三、耐心服务做好老年人生活保障工作 在办理城镇医疗保险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工作中,我们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栏张贴宣传用品,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及时向社区居民讲解有关政策。由于社区内拆迁片的居民很多,我们就利用电话逐人通知,不漏掉一人一户,通知到位,耐心细致的讲解办理所需的材料,以免因为路途远多跑路。目前,在社区内已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有85人,为6人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费手续、3人办理了城居退休手续。通知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险,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拆迁片的居民能够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通过各种渠道与其联系使她们都能尽快的到居委会办理各种手续。让他们能够及时的享受到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 居民张兰的母亲参加了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后,因病急诊转住院,

区县产业扶贫特色种养业工作总结

区县产业扶贫特色种养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县农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年度目标任务 省农委要求到X年底:全县特色种养业投入财政资金户均不低于X元,贫困村达标X个,每个贫困村至少建成X 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车间),自种自养贫困户X户,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覆盖率达X%,“一村一品”达标村达X个。 二、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工作进展情况 截止X月底,全县财政投入特色种养业扶贫资金X万元,户均财政投入X元,高于省农委要求户均投入不低于X元的要求,也高于省均值X元; 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贫困村X%,覆盖贫困户X.X%,完成覆盖贫困户X%的目标任务,高于省均值X.X个百分点; 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到村到户)X个,特色种养业达标村X个,“一村一品”达标村X个,达标户X户,达标村、达标户完成比例X%; 建成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X个,参与带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X社、家庭农场)X个,被带动的贫困户达到X户,新型主体带动贫困户比例达X.X%,高于省均

值X.X个百分点; 培训贫困户X人次,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人次,培训帮扶干部X人次。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特色种养业扶贫年度任务,在全省各县、区中处于居中靠前的位次。 三、主要做法 (一)完善政策抓指导。 研究制定我县X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方案。根据省农委、省林业厅《关于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扎实做好X-X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订了《关于扎实做好X-X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意见》和《关于实施特色种养业“双十”工程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 组织开展行蓄洪区适应性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委托设计单位通过实地调研,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合规程序,组织编写了《蓄洪区适应性产业发展规划(X-X年)》和《X 行洪区适应性产业发展规划(X-X年)》。 (二)强化培训提技能。 于X月X日召开由乡镇分管扶贫负责人、财政所长、农经站站长参加的产业扶贫培训会,再次明确产业扶贫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补齐工作短板。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成立特色种养业扶贫专家组,下发《关于在贫困村开展种养业技术培训的通知》,于X月X-X日在贫困村分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5种产业模式打造“美丽乡村”

5种产业模式打造“美丽乡村” 产业 “美丽乡村,产业先行。”昆明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美丽”不仅指乡村水清、山绿、路洁、房美,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道德之美、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之美。因此,“美丽乡村”背后,必须要产业先行。 同时,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将特色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带动,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做好产业承接这篇大文章,以多种产业支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据首批27个市级示范村的优势资源和特色,昆明拟通过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5种产业模式打造,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人文道德素养的提升。 鼓励企业进行整村开发 据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美丽乡村”的产业政策导向上,昆明仍坚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向,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路径,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花则花、宜游则游。 不过,在参与的建设方式鼓励多元化。例如,鼓励工商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示范村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企业进行整村开发建设经营、发展都市农庄、家庭农场等也是鼓励的。这些参与方式,有助于推动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转变农民就业培训方式,扩大就业途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据初步统计,今年规划建设的市级示范村平均概算接近1000万元,27个市级示范村投入概算预计达3亿元左右,建设项目多数集中在“水电路气房、绿亮洁净美”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

2018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总结4篇

2018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总结4篇 延北街道天池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下,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就业再就业工作。按照上级领导工作安排部署,围绕城市巩固就业,根据市劳动保障局和延北街道劳动保障所的安排和要求,对社区劳动保障站进行了常规性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安排,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明确了工作任务,使劳动保障再就业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现将XX年劳动保障的上半年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昌吉市延北街道天池社区位于市政府红星西路家属院,管辖范围0.3平方公里,总户数960户,企事业单位47个,私营企业4家,商业学府2座,住宅楼39幢,单位家属院11个,老年公寓1所,医疗卫生服务站一家。目前本社区登记失业人员43人,“4050”2人,其中被企事业招收安置8人,自谋择业23人(个体业主),灵活就业10人,到目前为止合计安置就业总数41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年审43本,申办小额贴息贷款1人,择业观念培训、政策法规学习人员26名。社区有离退休人员240人,事业离退休人员168人,企业退休人员72人。 二、加大宣传、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 1、做好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首先通过入户摸清需援助对象底数,组织他们学习优惠政策、参加招聘会,促进就业,二是结合“四知四清”工作进行入户宣传优惠政策,发放宣传单、手册300份。 2、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年审、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劳动监察工作,为辖区43名下岗职工办理了年审手续,29名就业困难人员办理了认定手续,社区劳动保障站积极为自主择业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贴息贷款申请手续,现有1人办理了申请手续。

3、结合社区法制教育培训,组织社区失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择业观念培训、新政策法规学习,共计27人。 4、社区不但负责对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就业特困人员、“4050”人员、退休人员的登记和管理统计工作,而最主要的是掌握劳动力资源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积极鼓励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利用劳动力市场和人才交流大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劳动力信息。提供招聘信息45条。 5、积极配合劳动监察大队做好劳动监察工作。3月份天池社区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发放劳动监察年审通知20份,年审率100%。 6、社区根据州、市、延北街道劳动保障所关于春季的“春风行动”及大中专毕业生、技校生宣传月的安排,我社区制定出宣传月的工作安排,开展了相应的活动。 7、积极配合社保局做好退休人员认证工作,截止目前已为21名退休人员进行认证。 三、大力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根据州、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延北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天池社区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安排,为更好的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项利民、惠民的实事办好,对社区劳动保障站进行了常规性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安排,明确了工作任务,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天池社区把此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五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宣传到位、工作人员到位、服务保障措施到位)。截至目前,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人员376人,社区现共办理参保人员手续376人(其中学生少年儿童194人,最低生活保障人员6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10人,低于最低工资的老年人17人,空挂人员4人,普通居民145人)完成任务78%。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新乡的总体规划,我就新安村在统筹城乡发展,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面临的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新安村基本概况: 新安村位于木头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470户,1267人,劳力190人,其中党员54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稻谷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00亩,稻谷种植面积4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是我乡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新安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安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区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臵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安村的发展很难

跟上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新安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油菜、乌梅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够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4年到2013年,油菜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油菜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2008年至今,玉米、稻谷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乌梅、油菜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油菜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老府镇200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劳动保障所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执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责任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1、利时15天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情况调查,做到了底子清,数字明。 2、对“零就业家庭”实施了每月的动态管理,我辖区共有“零就业家庭”3户,其中有就业愿望及能力的3人,经过镇村两级的共同援助,已全部“消零”。 3、通过大力宣传,组织完成了71名适龄青年参加的城乡待业人员免费接受职业培训的报名工作。 4、对辖区内“老工伤”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清了“老工伤”人员工伤年份、所在的单位及工伤等级。 5、国庆期间开展了就业援助进家入户专项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走访44户,帮助实现就业65人。 6、帮助6名“4050”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5人属于灵活就业,主要从事家政、流动摊点工作,另外1人充实

到了劳动力资源调查岗位,协助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 7、开展了全镇范围内城镇居民的调查和摸底工作,对符合参加医疗保险条件的人员给予了政策上的宣传和疑难问题的解答,做到了有求必应,热情服务。 二、劳务输出工作 1、提高重视,严格落实责任目标 根据区里下达的劳务输出责任目标,年初我们组织各村召开了劳务输出专题会议,同往年一样将任务指标逐一分解到各村并与年终考核相挂钩,各村会计作为劳务输出工作专职信息员及协理员,负责及时掌握、统计、上报本村的劳动力流出、流入情况。 2、抓住时机,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力度 为了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劳务输出大军中来,借“春风”行动之机,我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宣传发动工作,由劳务输出办、宣传办、文化站联合组织的大型劳务输出宣传活动2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单15000多份,发布求职信息550多条,张贴标语70多条;召开了16名经纪人参加的座谈会一次,互相交流了经验,掌握了劳务市场行情;利用农展会期间,组织150余名农民工与各用人单位进行现场劳务洽谈,有43人实现了再就业。另外还启动了典型带动效应,以点带面,不仅拓宽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渠道,同时也壮大了我镇外出务工人员队伍。

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201X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产业培育年”活动,狠抓特色产业培育,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X年产业扶贫投入资金总量4.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0.45亿元,信贷资金1.14亿元,产业带动建档立卡农户5.53万人。目前,完成规模种植茶叶5.3万亩,配套建设园区道路28公里,蓄水池63口。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基地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办一批的思路,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有效整合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资金、品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注重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依托现有基础,扶优扶强、优势互补,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和示范引领能力,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二是做优做实专合组织。创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借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发展各类专合组织;三是做精做细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序流转,引导城镇小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创办家庭农场。 (二)注重回引创业,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巴州川明参、恩阳芦笋等独特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等,重点在建设用地、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等

云平台推进工作总结

前湖小学云平台推进工作总结 自云平台教师账号发布以来,我校积极贯彻上级相关会议和文件要求,本着边建边用的原则,借助云平台开展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云平台账号开通情况 教师账号除年龄大的外,其他全体教干教师账号全部开通,并正常运行。 二、云平台数据情况 一个多月,我校全体教干教师共发表文章;发表视频;群组论坛帖子;文章浏览量;视频观看量位居全镇前列。 三、设备情况 我校为新建校,电化教学设备配备标准高,数量多,宽带光纤直接到各科室,现在启用的各室网络均已接通。 四、管理要求及具体建设情况 我们成立了云平台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云平台的管理和指导,制度约束和鼓励,活动推进等方式推进云平台使用。 1、加强机构平台建设,方便教师网络交流 我们利用机构平台,为教师进一步搭建了各类管理平台、应用平台、资源建设平台等,如教务管理平台、后勤管理平台、政教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平台等管理平台,方便部门负责人上传发布相关信息,开展活动,同时也方便教师了解学校各部门信息,参与网络活动,提高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透明度,提升了管理效益。还开展了网络教研平台,方便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2、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云平台建设效益 出台《玉山镇朱仓小学云平台管理要求》,要求教干教师按要求建设自己的云空间,完成上传任务,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通过制度约束教干教师,让云平台的各功能充分发挥功效,引导教师积极反思,促进其专业成长。 3、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促进云平台功能发挥 为了让云平台充分发挥其功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开展了尝试着开展了一些网络教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利用云平台开展了网络理论学习活动,通过云平台提供的评论、投票、分享等功能,老师们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不受时空限制,我们要求教师利用教余时间认真学习领会,把自己的所思所获以博文的形式发表在云平台中,同时将自己的观点在网络教研平台上以评论的形式发表,老师们的观点得以碰撞,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交流提升,所学得以内化。其次利用例会时间,面对面进行研讨交流,统一认识,随机确定主讲人,阐述自己的见解,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充分发挥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理论学习效果提升明显。最后学校教务处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升。 除了网络理论学习活动,我们还用云平台提供的魔方课堂功能,开展了网络集体备课活动,目前这项活动正在进行中。 4、奖惩规定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云平台建设中来,我们正在研究奖惩规定,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讨论,这个规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云平台数据量化列入综合量化

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7年来,我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大众、履行职责为质量方针,根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宝人社〔2017〕56号)要求,并结合我乡2017年工作任务及工作重点,圆满 了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17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由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整个民生工程中涉及的内容多,任务重,工作对象数量多,工作难度大。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乡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协理人员、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针对本乡实际情况制定了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工作早谋划、早部署,计划合理,措施有效。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要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使群众满意,确保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广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提高民生工程知晓度。 (四)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工作实效一是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让此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二是领导小组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综合督查,注重提高督查效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确保工作按要求如期完成。 二、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帮助1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完成全年目标100%。 2、技能培训。我乡2017年组织辖区内人员参加家政服务培训55人,合格发证人员55人,完成目标任务110%。 3、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对全乡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并录入系统的 2398人进行跟踪调查,劳动力转移输出1361人,完成劳务收入2000万元,完 成目标任务100%。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2017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053人,完成全年目标122.6%,参保缴费人数1088人,完成全年目标103.32%。 5、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验证。对全乡365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金领取资格进行了验证。

县市2017年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总结 典型材料

县市2017年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总结+典型材料 近年来,北湖区牢困树立“产业主导,全面发展”的理念,以工业园区为教体,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洼地企业洼地. 财源洼洼地”湘南国际物流园被评为“湖南省八大重点物流园”“湖南省示范物流园区”,经开区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今年1-5月,全区园区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5.7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引2﹪。 一、加强平台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兖分发挥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总引擎”和“增长极”作用。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统筹淮进发展。利用“区区合一”体制,形成以石盖塘一长冲一武广片区为中,以湘南国际物流园、鲁塘片区为“两翼的休两翼”发展新格局。加快以石盖塘、长冲为重点的工业片区开发。石盖塘I重点建设“智造”园区和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工业新城;长冲片区重点推进创新创I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智慧”园区。积极建没,“飞地”园区,以南方石墨稀材料公司的入驻为契机,将鲁塘矿区和昏塘工业产业园纳入经开区管理全面启动鲁塘片区的开发建设。二是招大引强,加速产业转型。突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抓实招商引资“第一菜单”。利用郴州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出口监管仓、保税仓等便利通关条件,重点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招商。目前已成功引进阿里巴巴速卖通、中俄物流专线、香港莎莎等主流电商品牌入驻,并成功引进了“建筑企业孵化基地和建筑产业化研究基地”项目,该项目预计可创年税收1亿元以上围绕电子信息应用新材料、石墨积深加工及生物医药三大特色产业,新引进已签约落地希望住工、3D电子玻璃、新型汽车内饰件、多特智慧锁扩产等18个项目,总投资川引欧元的德国科德宝集团动力电池隔膜项目等5个项目近期即将签约。三是加大创建力度,打造品牌名片。以园区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配套服务、完善产业链功能、放大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园区知名度和吸引力。目前湘南国际物流园正积极进行,“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创建申报现已完成省级坪审答辩,并被确定为湖南省唯一推荐物流园区名单上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经开区正积极开展“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并以托管鲁塘石墨产业园区为契机,全面启动扩区凋规工作。 二、依托优势资源,放大产业集群效应 充分利用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宇腾有色、新田岭钨业等传统有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全力转型发展如新田岭钨业与北京华晨刨元环境科技公司合作,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印万吨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实现资源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华润三九裕湘面业等企企业通过生产线改造,产值同比大幅增长。华润三九、帝京科技公司分别获得省级工程研究室、企业技术中心授牌2016年园区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科研经费投入1.4亿元,同比增长12﹪。二是特色产业飞速发展。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应用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石墨精深加工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引进上下游企

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总结

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总结 一、建设初期、未雨绸缪 1、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对各投标单位在数据采集、填报、审核所用到的人、设备的要求,同时将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业主关心的问题之一写入招标文件,让各单位在招投标阶段就对信息平台建设有所了解进而有所重视; 2、积极配合开发单位开展对口化需求分析工作。由于信息平台建设涉及的专业、业务流程较多,因此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将需求分析工作分散到各个职能部室进行,而工程技术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管理整个平台建设; 3、在中标单位确定后适时安排人员培训,使各单位信息平台负责人真正地了解信息平台建设的目的、内容、数据采集、填报及审核的方法等等。 二、建设中期、EDCA循环(E代表开发、D代表使用、C代表检查、A代表实施) 信息平台自投用来以其简洁的界面、较为完善的功能、较为简单的操作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这些都为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提供了保证,但信息平台乃新生事物,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经历EDCA 这样一个过程去不断完善。 1、E

要求开发单位在项目部设置一名对管道施工有一定了解的协调人员,负责收集项目部、各参建单位在使用信息平台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类问题,而后尽快解答。 2、D 用户使用信息平台上报、审核、汇总进而分析数据,因此信息平台建设完全依据项目划分进行架构,如此相应的用户权限、所需要上报的数据类型、数量等等皆一目了然,同时为了让数据填报、审核人员知道应该填什么数据、审什么数据、什么样的数据是合格的,项目部先后制定下发了《大港石化—济南—枣庄成品油管道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办法》共计3版次。 3、C 项目部注重检查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检查不仅能检验前一段时间填报数据的及时、准确及完整,同样可以指导下一步数据填报、审核行为,检查亦是对信息平台本身功能上的检验,通过用户反馈及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去完善信息平台,总之一切工作紧紧围绕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展开。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必须得到所有参建单位领导的重视,否则工作很难开展,为此,项目部先后组织了四次专项检查,第一次检查过后对各单位进行了打分、排名及下发不符合通知单,一是让各单位领导知道自己在全线同类单位中的位置,二是有利于项目部有的放矢地开展帮助提高工作,前三次检查间隔均为1个月,第四次2个月,通过下发不符合通知单

和平村发展特色产业致力乡村振兴案例

和平村案例 树三大品牌谋全面发展 ——和平村坚定品牌意识,一抓双促的美丽转身 基本情况 和平村发展特色产业致力乡村振兴 叶集区平岗街道和平村是在2014年区划调整由原龙岗、秦冲、武昌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属于土地资源充沛、基础设施薄弱、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纯农业村。全村总面积15 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组,927户,人口3487人。 2014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666人,贫困人口发生率19.13%,被确定为贫困村。基础设施差,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农民收入主要农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村庄空心化,村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发生率高等因素,面对当前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势,怎样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壮大集体经济,农民增产增收,是村两委今后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未来的和平村将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江淮果岭建设为主抓手,大力“实施乡村环境大治理”、“服务能力大提升”两大工程,守住青山绿水,做强生态品牌,努力把和平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富裕文明、宜居宜游、特色鲜明的小康村。 立足村情谋定品牌发展方向

兴产业,树品牌,促脱贫攻坚 一切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和平村岗区丘陵地貌,大部分土地不适合水稻种植,土地利用率,闲置率高,农民增收低。为此,村两委一班人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对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文件精神,认真领会农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上的成功经验,村里先后请国土部门、农委部门,大学教授及专业技术人士对我村土地、产业规划、土壤性质等进行指导。在充分征求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后两委干部认真谋划,以“村委会+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为模式,调整当前农业产业现状,土地规模化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路。通过市场考察,从河南省漯河市引进“沙澧特”晚秋黄梨、金果、常春果等龙头产品予以栽培,通过在村委会对政策文件精神深刻把握,科学定位产业项目发展,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下,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及能人大户流转,成立了我村首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叶集区华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合作社立足于地形、地貌,气候等特点流转土地1100亩,兑付土地租金42万元,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了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住宿、垂钓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了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标,通过精心培育,荣获了“六安市龙头企业”、“六安市示范合作社”的荣誉称号。

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篇一: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在镇党委、镇政府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强化社会保障、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能力水平,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积极促进就业,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3、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和帮助企业招工工作 春节期间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有利时机,适时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引导广大劳动力回归县内企业就业。6至7月在县电视台开辟为期两个月促进就业宣传专栏,引导广大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县内企业就业。与县创越广告有限公司继续签订为期一年合同,运用该媒体覆盖在仙游大桥东侧、步行街的大型电子视频和公共汽车、超市、电梯里的电子视频进行常年性、长时间的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及用工信息等宣传。积极开展帮助企业招工工作,多次召开基层劳动保障所长会议进行动员布置。6月份在仙游经济开发区、鲤南工业园区和榜头镇分别设立主会场,在平原其他乡镇分别设

立分会场,组织用工招聘会,配合声势浩大的宣传,开展帮助企业招工活动。6月17日在仙游县实验小学召开了“仙游县夏季促进人力资源就业推介会”。9月上中旬,由我局牵头,乡镇(街道)主抓,相关部门配合,共同开展秋季帮助企业招工活动。各乡镇(街道)召开各村(居)动员大会,统一布置,进村入户宣传,积极营造浓厚帮助企业招工宣传氛围,各乡镇(街道)再次举办招聘会36场,发放招工简章6000多份,与会咨询人员共6000多人,签定劳动意向500多人。1月28日与县民政局联合在仙游宾馆举办促进复退军人就业招聘会。2月5日,委派干部先后赴云南、安徽等地联系外来农民工,共引进了一千多名外来农民工,并联系缺工企业与之对接。3月份利用一个月时间,分二组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引导农村劳动力到县内企业就地就近就业。4月份再次委派干部先后赴湖北武昌、江西抚州、九江等地联系帮助企业招工。4月19日,局领导带领华腾、新宏茂、双威等企业代表赴安徽寿县招工,签订了每年输送1000名以上农民工的劳务协议。同时,积极与云南陇川联系, 5月份引进云南外来工200人,7月份又引进一批云南陇川外来工100人。 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年初在深入企业调研中反映存在缺工问题。上半年共帮助 县内企业招工10000人,其中外来员工1200人,完成

农业局上半年特色产业工作总结

2018年农业局上半年“5+2”特色产业工作 总结 2018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街道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工作总目标,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着力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强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作用,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2018年上半年工作特色产业发展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特色产业覆盖情况。 (包括 5+2 特色产业选择情况、 5+2 特色产业覆盖摸底调查情况、具体产业总规模及覆盖贫困户数等 )。 1、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确定虾蚝、螺 (文蛤)、特色品种(鸡)、杂粮杂豆、大豆花生等5个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品种(鹅)、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2个自选产业。3个脱贫村 3+1 的产业为:企沙镇山新村、王府街道白沙村,地方特色品种(鸡)、虾蚝、杂粮杂豆和花生大豆;光坡镇栏冲村地方特色品种(鸡)、地方特色品种(鹅)、杂粮杂豆和花生大豆。 2、各镇街积极推进扶贫产业:王府街道扶贫项目资金24.242万元,根据贫困

户的养殖意向,计划用1.87935万元购买561羽雁鹅(白沙村12户)、用2.128万元购买1064羽五黑鸡发放给19户贫困户(白沙村14户)、20.23465万元购买12670羽光坡鸡鸡苗。雁鹅苗和五黑鸡鸡苗发放前,王府街道组织厂家技术人员对贫困户(含脱贫户)开展养殖培训,目前雁鹅和五黑鸡已完成发放,光坡鸡鸡苗以招标完成,正在检验合格阶段。光坡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包括退出户、脱贫户、预脱贫户、未脱贫户)445户, 5+2 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434户,覆盖率为97.53%。2018年XX区扶贫办下达光坡镇扶贫特色产业开发项目资金35.6252万元,重点扶持发展光坡鸡、红香薯、雁鹅等特色产业,光坡鸡安排资金19.2万元,发放鸡苗1.2万羽;雁鹅安排资金6.7201万元,栏冲村共发放雁鹅苗2006羽;红香薯安排资金9.7051万元,采购种苗323504枝,种植规模100亩。光坡鸡苗、雁鹅苗于5月18日全部完成发放,红香薯苗根据种植季节将于7月底发放种植。企沙镇与防城区顶呱呱种养专业合作社签订4000羽五黑鸡鸡苗购销协议,资金为80000元;与防城港市郑氏绿色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签订9756羽光坡鸡鸡苗购销协议,资金为156096元。4月24日发放第一批鸡苗共5160羽,并于5月10日完成全部鸡苗的发放工作。沙潭江街道根据XX区关于下达2018年特色产业开发项目资金计划的通知,经征求群众意见,各贫困户都想养光坡鸡。经走访,广西防城港市郑氏绿色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鸡苗养活率高,路程近方便提供技术支持。定于2018年4月17日向广西防城港市郑氏绿色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订购2090羽光坡鸡苗发放给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领取55羽鸡苗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覆盖率达到97.4%。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不仅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更是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