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理论

简明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理论
简明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理论

第七章教学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是(B )

A 布鲁纳

B 布鲁姆

C 赞可夫

D 夸美纽斯

2 首先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思想的教育家是(C )。

A 布鲁纳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3.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B )。

A .上课B.教学C.智育D.考试

4.学校工作应以(D)为主。

A.上课B.后勤工作C.行政工作D.教学工作E.提高升学率

5.苏联著名教育家( D )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A、凯洛夫

B、维果斯基

C、斯宾塞

D、赞科夫

6.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 A )在1980年提出的。

A.巴班斯基B.赞科夫C.维果斯基D.戈里

7.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 B )。

A.最优化原则B.反馈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8.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教学要求是( B )的核心内容。

A、教育性原则

B、学生主动性原则

C、最优化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下列直观手段中,( D )直观程度最高。

A.语言直观B.多媒体教学C.模象D.实物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出自( A )。

A.学记B.大学C.孟子D.礼记

11.教学的基本因素包括( C )。

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B.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

C.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D.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

1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贝尔——兰卡斯特制

D、分组教学制

二、辨析题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对,特殊在认识过程是有引导的,有间接知识、认知为主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一个过程。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能。×

答:错,违背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这个规律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智能。

3、教学就是教育。×

答:错,教学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还要担负学生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任务。

4、巩固性原则要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

答:对,巩固性原则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三、名词解释

1教学: 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是指教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获得身心(能力、体质、品德、情操、个性等)全面发展教育活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情景下学生学习或行为所要达到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观察测量评价的结果。

3教学过程: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健康个性的过程。

4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四、简答题

1、简述布鲁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的主要内容?

答: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体系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知识)、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能力)三大领域。认知目标:六个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五个等级,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动作技能目标:六个水平,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①明确教学目标;②激发学习动机;③感知教学材料;④理解教学材料;⑤巩固知识经验;

⑥运用知识经验;⑦测评教学效果。

3、教学活动中怎样准确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作用?

答: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谈谈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二者的联系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是通过自已的智力活动来完成的,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工具;智力又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智力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的基础。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这是因为智力不表现为知识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的心理品质上。因此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力。

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①科学性与人文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③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④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⑤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⑥理解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⑦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答:①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④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2、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应试教育下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教学原因(提示:没有处理好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答:应试教育没有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这是因为智力不表现为知识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的心理品质上。因此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力。

3.为什么班级上课制一直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有没有不足之处?

答:原因:因为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仍然起着主要的作用。其优点有:①它能够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②它能够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③它能够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④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⑤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可以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⑥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有。不足之处:①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②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③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④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和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⑤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⑥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更,以适应“课”的要求;⑦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七、实例分析

1.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

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

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

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了高效率的发展。

2.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

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

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

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

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答:直观性原则。贯彻要求:

①要恰当选择直观手段

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加以选择,要注意它的代表性,典型性。

②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教师的讲解可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

运用感知规律,加强直观教学效果

要注意和防止直观教学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3.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奥地利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少学校都规定任课教师必须研修过心

理学,或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瓦格纳是维也纳一所中学的女教师,她班上有位

学生被校方认为属于“智力迟钝”,孤僻寡言,功课常不及格。瓦格纳经过长期的观

察,发现这个学生特别喜欢绘画,就经常和他探讨绘画的问题,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

美术大赛,该生与瓦格纳从此有了共同语言,终于向老师倾吐了他积郁已久的心思。

他从小父母离异,心里极度自卑,感到别人都在嘲笑他。找到症结后,瓦格纳便对症

下药,让他当上了绘画小组的组长,这位学生因此信心大增,渐渐地变得合群了,不

但赢得了国际中学生绘画比赛的银牌,而且各科学习成绩都上来了。

(1)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统一进行教学,但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与特长(2)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面向学生大多数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4)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一、填空题 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 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 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

最新教育学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1、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概念。 2、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 4、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培养。 尤其是技能的分类,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形成的分阶段理论和现实应用问题。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研究发现,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知识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对活动起定向作用。技能是控制动作执行的工具,要解决的问题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练不熟练。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三)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1、区别: (1)从性质上来看,技能指顺利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属于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属于个体表现的倾向性。 (2)从范围上来看,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某种活动方式只能适用于某类活动的效率中并影响着活动;而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它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并影响着活动的效率。 2、联系: (1)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形成过程中体现着个体能力发展的水平和个别差异。 (2)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要形成和提高能力,必须掌握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技能。 二、技能的种类 (一)操作技能 1.操作技能含义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的特点 除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最后,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3.操作技能的分类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前者指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后者主要是靠大肌肉群来完成。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前者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后者技能主要是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动作构成.构成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操作过程中彼此间可以相互独立。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前者技能在大多

新课程背景下的烹饪专业理论课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烹饪专业理论课教学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目前,烹饪专业理 论课教学改革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教学质量也逐步得到了提高。但仍存在一 些问题,如教学观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水平的提升等,直接影响到教 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新课程烹饪专业理论课教学观教学方法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0-0172-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的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逐步走进课堂,逐步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在新 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改革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 不少问题有待我们去揭示和认真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办法。 一真正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 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形成共识,实现教学 相长和共同发展。然而,在烹饪专业理论教学的实践中,不少教师只热衷于操作 层面上的外形改革,过分追求一种外在形式的模仿,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 有真正被激活,也就达不到创新意识的发挥。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还没有从根 本上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老路仍在走,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还在主导着他们的 思想和行为。因此,转变教学观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 求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探索精神、行为培养等全面予以关注。在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准,而且更要关注对他们 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素质和能力。如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合 作态度、感受和欣赏能力、科学态度和思维品质等。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 发挥的催化剂,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这就 要求我们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主体之 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切实把教学 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 共同学习的过程。从而做到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做到教学相长。 二确实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逐 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虽力求改革,但实质上仍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其一,总跳不出灌输式教学的框架。学生总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死

第七章教学理论测试题

第七章教学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是(B ) A 布鲁纳 B 布鲁姆 C 赞可夫 D 夸美纽斯 2 首先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思想的教育家是(C )。 A 布鲁纳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3.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B )。 A .上课B.教学C.智育D.考试 4.学校工作应以(D)为主。 A.上课B.后勤工作C.行政工作D.教学工作E.提高升学率 5.苏联著名教育家( D )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A、凯洛夫 B、维果斯基 C、斯宾塞 D、赞科夫 6.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 A )在1980年提出的。 A.巴班斯基B.赞科夫C.维果斯基D.戈里 7.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 B )。 A.最优化原则B.反馈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8.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教学要求是( B )的核心内容。 A、教育性原则 B、学生主动性原则 C、最优化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下列直观手段中,( D )直观程度最高。 A.语言直观B.多媒体教学C.模象D.实物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出自( A )。 A.学记B.大学C.孟子D.礼记 11.教学的基本因素包括( C )。 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B.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 C.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D.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 1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贝尔——兰卡斯特制 D、分组教学制 二、辨析题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能。× 3、教学就是教育。× 4、巩固性原则要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 三、名词解释 1教学2教学目标3教学过程4教学原则5教学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布鲁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的主要内容?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3、教学活动中怎样准确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作用?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金融专业的定位:中央银行是对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部门,在我国高校本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有“中央银行学”这一课程。从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来看,银行机构体系大致分为管理性机构和经营性银行机构,商业银行属于商业经营性银行机构,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业务经营机构,而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属于管理性机构。在银行体系中经营性机构的主体是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金融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与此对应,金融管理性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所以中央银行学也是应该是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既要懂得微观银行业务经营,也要懂得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而金融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所以深入了解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中央银行主要业务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流程;掌握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掌握有关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框架;掌握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以及央行的金融稳定职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宏观金融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中央银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四个板块:中央银行业务、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及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其前期基础课有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学、金融市场学和国际金融等。具体模块和课时分配如下: 模块顺序课时 中央银行业务模块(资产负债业务与其他业务)8 中央银行体制模块8 货币政策运作框架12 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模块6 总课时34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央行的业务和货币政策运行这两个模块。 教学难点在于:

第七章教学理论

第七章教学理论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一)国外有代表性的教学定义 1教学即传授知识、技能2、从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关系去定义,教学即成功 3、教学是一项有意向的活动 4、教学是一项教师依照学生的心智、理性和判断,遵循某些道德规则,友善对待学生的问题以及为学生理解做出探索的活动 5、科学的教学定义应该是一个命题组合 英国的彼得斯和赫斯特认为教学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教师有目的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图;二是说明适当的学习内容;三是选择恰当的认知方式。 6、教学与发展的观点 主要代表是赞科夫等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依托的教育实验家,他们提出了新的教学的概念。他们认为,“教学就是旨在加速个人心理发展,加速掌握对周围世界已知的规律而精心组织的认识活动,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在智、情、意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7、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德国) ?(二)我国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教学是由教师、学生相互作用以课程为中介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教育活动 ?3、教学的定义可以根据不同适应范围有多种 (三)现代教学概念 ?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学将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2、教学是促进个体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3、教学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各门学科课程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体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三、教学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的教学流派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其中以斯金纳为代表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教学目标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行为方式或频率的改变,因此,行 为教学目标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做出特定的反应,并对反映进行不断的强化。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练习题

第七章教学<上.>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D )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D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3、“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C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B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D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知识 D、理解教材 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D )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1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科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C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6、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C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7、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C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初探

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初探 摘要:结合专业考试进行问卷调查、将专业知识竞赛引入课堂教学、将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等三个方面的改革实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兴趣性、启迪性,有利于高职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新体系建设。 关键词: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如何对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扩展和创新,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进一步体现高校教育功能、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理论课教学、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改革,也会对实践课教学、素质课教学等方面产生以线带面、举一反三的促进作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有了发展,但其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建设还远未完善,距离构建服务型教育机制、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目标还相去甚远。几年来,我们在进行专业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考试试卷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结合专业考试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适当调整、丰富专业考试试卷内容,探讨本地青年学生在直观色觉、审美情趣、感情倾向、人文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现状,了解他们对于颜色的喜好具有哪些倾向、特点、感悟,我们在2002年11月至2004年5月期间,在相关专业理论课的期末考试中,进行了“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的问卷调查,并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问卷调查涉及“染整工艺”、“针织服装”两个专业7个班级的230名同学,问卷题目分别在“针织物染整”、“染料化学”课程的期末试卷中给出,问卷题目的分值在100分试题中占2分。本次问卷中,被青年学生所喜欢的颜色居前六位的分别为蓝、红、白、绿、黑、黄,它们的被选率分别为28.70%、21.74%、18.26%、10.87%、8.26%、7.83%。参加问卷的学生在回答为什么喜欢某一种颜色时,主要是从颜色的象征意义方面进行回答,如红色之热情、绿色之悦目、黑色之稳重等,但仍有不少同学在回答了颜色的象征意义之后,又从专业角度,如互补色、色牢度、环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作阐述、说明,使回答内容更加充分、理性。本次问卷活动中,发现一部分同学对这样的考试题目投入了很大热情,产生了较大兴趣,并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水平。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所书写的文字并不单单是为了得到试卷中的2分成绩,而是对于某一种向往、某一种心情的充分宣泄、自由畅想。针织服装99—1班沈燕群同学的现场答卷就很能说明这种倾向,“我喜欢绿色,因为它是象征生命与希望的颜色,看到绿色总会让我感到生命的美好与活力,看到绿色总让我觉得春天不会太遥远、希望就在不远处。它是蓝与黄的中和体,蓝是天空的颜色,黄是大地的色彩,绿拥有着蓝的宁静、高远,承继了黄的博大、深沉,却又把活力与激昂溶进了自己的血液。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绿、我心中的绿,它是一面生命的旗帜,它是希望的号角。想一想,浩渺大沙漠中的一株绿草将会给几乎绝望的旅人多大的信心与勇气;春天,冰雪还未消融的硬土下倔强冒出的第一个绿芽儿,又将给翘首

第七章 课堂教学

第七章课堂教学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2.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3.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概念界定的不同,但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和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5.系统分析模式:系统分析模式是在借鉴工程管理科学的某些原理基础上形成的.它将教学过程看作一个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强调以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系统的输入--产出过程及系统的组成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组合,借此获得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 6.目标模式:又称系统方法模式,是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瑞提出的.基本程序有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列出操作目标.确定测验项目的参照标准.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材料.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正教学等九点,呈直线型。

7.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由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肯普提出的。这一模式与目标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设计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从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代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灵活、实用,教学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有侧重地设计教学方案。 8.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9.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 10.教学设施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设计,一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二是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11.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都有着积极作用。 二、选择题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起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美德”的传统,其基本主张是( ABC ) A.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B.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C.科目本位的教学过程 D.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基本主张有( ABD ) A.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B.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C. 师生关系的品质 D.程序教学的方法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汪建丰,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沈月娣,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副院长,教授,硕士;孙和平,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湖州/31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州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Y2008005)结题成果之一。摘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院校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 式改革则是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论述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 入手,分析了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本科 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及其效果评价,从而对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 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索。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之后,目 前已经从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升,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通观世界各国高等教 育的发展经验,要实现上述转变,其基础工作是抓好本科教学,其核心工作是要大力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为此,各地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质量提升工程,而在本科教学中,课程教学 模式改革是加强学生素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渠道,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 式改革更是其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即通过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并对其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新的全面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和 方法。 一、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特点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进行体验、感悟与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 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教育思想和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 智力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 不应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和经验。它注重学 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努力帮助学生投身 到与他们将来需要有关的、各种有一定难度的真实任务或解决难题的社会活动中去。基于这 种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 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即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具有多元智力的每个人都有不同 的智力强项和优势,要给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相同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 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采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且能各自发挥自 己的特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创造学习环境的方 法来提高学生的多元智力,使学生各自的智力潜能都能够得到开发和互补。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新的 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为目的,而不是把获得知识作为学习唯一重要目标,注重学生各种 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主要通过参与项目来获取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传授的系统知识 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反而是通过项目的参与实现的。

《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一、标准说明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新的课程开设要求并结合本院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可供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是我国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小学教育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养成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懂得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绪论(8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萌芽、创立和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以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学习教育研究主要的方法及其运用。重点掌握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当代教育学的特征。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1.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前新著.教育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4.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一章认识教育(8课时) 要求与说明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的属性,教育的特点。重点掌握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参考书目 1.王前新著.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石忠仁主编.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6课时) 要求与说明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人口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教育功能的结构;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重点掌握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性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第三节教育与政治制度

浅谈专业理论基础课的作用

浅谈专业理论基础课的作用 济南市电子机械工程学校陈庆伟 —、创造性教学的内涵 职业高中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为当地定向培养人才的技术学校。《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动手术基础课,它主要牌杨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时间和旧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这种专业教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性教学却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职业动手术学校更加适用,不近因为它教学灵活.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知识结构,而且能够提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为创造性教学,即具有创造性的教师依据创造性培养的原理与原则,运用适当的教学技术,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刺激.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以合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最有效的技能技巧,发展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的方法。在职业高中《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具体运用之,文中作了尝试性研究。 二、备好合理教案 教学,教是首位。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而备好合理性的教案却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要条件。而备好合理性教案,要求教师不仅深教学之道,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能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新科学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于《机械制图》教师则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掌握新国标,并能实际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案。如何备合理性教案?在理会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每备一份教案,现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一个一个的检查回答每个问题,然后一个一个的检查回答每个问题,直接最后没发现遗漏,得到圆满结果,就查认为教案合理。如《机械制图》视图这一节分析为:1.什么是视图?讲清概念及分类;2:画视图前要做什么?掌握各视图投影方式法及标注;3.视图为什么这么分类?为看图和画图方便,表达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形状的机件;4何地画何种视图?各个试图的位置配制关系; 5.何时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应用范围; 6.如何画视图?视图投影规律及各视图特征表示方法。这样分解出的教案将分散的内容连贯起来,抓住共性,突出特性,内容完整清楚.条理性强,加之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迈出创造性教学的第一步。 三、运用“四段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导”学生“学”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 教师的任务不公是教,还就教学法学生运用“四段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四段式就是将《机械制图》每个教学课时,90分钟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直观表演,引入新课。得用上课开始的前几分钟。由于职中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称《机械制造》为天书。只有充分选则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示教板直接演示,让学生再看的风.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这学生有了初步的学习,再经教师适当的加以引导.启发,能拿上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主动学习。新课这样引入,具体,深刻,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为下面重点讲授打下基础。如在开始讲三视图的概念.投影规律前,先用处制的活动直角坐标系及形体模型来进行演示,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产生兴趣,与随后重点讲授相配合,呈现语言表达对象的具体形象。它们相互应征和充实,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有利于学生更局快地理解与把握讲授的内容。第二阶段为重点讲授。在直观演示引入后,利用大约定分钟。本阶段是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发生飞跃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讲授中不平均用力,而是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详有略,对学生易懂事的可略讲,讲清关

教育学原理(整理考题)

教育学原理 1.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力。 2学生观:是对教育环境中的学生的认识,是对“人”的研究在教育环境中的具体化。 3教学评价:是指收集某个教学状况或某个侧面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效果作出客观衡量和判断的过程。 4.内容型策略: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内在逻辑结构安排教学活动的策略。 5.隐形课程:? 6.交往起源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起源说。该说从教育产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教育的起源问题。即生产劳动和交往活动。 7.实验教育学:从十九世纪下半叶,由欧洲开始发展形成,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 8.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以人的成长需要为基础,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 9.教师职业倦怠 --1、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2、教师倦怠的层级水平 若以倦怠的性质和强度为标志,教师职业倦怠在心理上的膨胀发展一般存在三个层次水平:初级倦怠、中级倦怠和高级倦怠。 ---3、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1)生理耗竭(2)才智枯竭(3)情绪衰竭(4)人格解体(5)低成就感(6)价值衰落(7)去人性化(8)攻击行为 --4、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过程(1)狂热期(2)能量耗竭期(3)停滞期(4)挫折期(5)冷漠期(6)受创期 ---5、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 (1)精疲力尽型(2)狂热投入型(3)能力富裕型 ---6、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教师职业倦怠就是因教师在日常教学情境中遭遇到逆境时,由于外部条件限制,或者教师主观的原因而无法克服逆境而产生的负性情绪。 ---7、教师性格类型与倦怠(1)依赖型性格与教师倦怠(2)偏执型性格与教师职业倦怠(3)抑郁型性格与教师倦怠(4)攻击型性格与教师倦怠(5)强迫型性格与教师倦怠 ---8、教师生涯周期与倦怠8个阶段: 职前期——职业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职业离岗期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会出现在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和职业消退期三个阶段。 ---9、倦怠感的具体表现 (1)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2)人际关系不融洽(3)刻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自闭倾向(4)周期性的激动、焦虑、恐惧、沮丧,甚至绝望(5)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小毛病不断(6)对工作毫无热情(7)通过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等方式来回避现实(8)感到自己的工作毫无实质意义,十分无聊(9)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得过且过(10)导致亚健康状态,甚至生命早衰 ---10、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第一,教师要树立克服重重困难,恪尽职守的动力源泉,也是教师缓解职业倦怠最好的“解毒剂”。第二,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第三,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要过高.第四,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第五,丰富生活,放松自己。

第六章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

?第六章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C.课程体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科书 ?答案: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B.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答案:B.课程标准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答案: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答案:A.学科课程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基本知识, ?B.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答案: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 ?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 ?答案:A.基础型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D.三者都是 ?答案:D.三者都是 ?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 ?答案:A.泰勒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答案: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 ?答案:D.实践性课程

专业课教学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doc

专业课教学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摘要: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注意一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理论教学要切实为实践服务;多给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机会。 关键词: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指,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专业课教学的目标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现在工厂的实际需求来看,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做好理论的教学工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原理、概念,才能运用它们解释或解决实际现象的问题。 著名数学家谷超豪先生非常强调要有扎实的基础:“在学习数学时,不要以为在准备知识和工具还不够时,就能把著名的难题攻下来。”专业课的理论是直接用来指导生产的,学生只有全面,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而这一点却多被一些部门所忽视,只求“高产”,不顾质量,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专业课种类多,门门通,门门松,导致学生工作后不能很快顶岗。 要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首要一点是要学生在思想上改变轻理论重实践的态度,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普

遍认为学校所学理论以后工作中用不上。实际上工厂用人是不拘一格的,并不是说绘图员只要会画图就可以了,哪怕是仅仅抄个图纸也需要知道工艺、设计、材料等有关的专业知识。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是没法全面学到的,只有在校期间全面地学习所有专业课,哪怕当时并学不精通,也能为后续工作中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 教师要根据本门课的特点,加强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毕业设计、毕业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和指导,使教学实践活动成为运用理论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理论教学中,在讲清基本理论的同时,也要注意讲清它的实践基础以及它们在实践中有何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学家吴大一贯认为,实验是观察和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构思能力的重要手段。每一位学生都要勤动手、多操作。二、理论教学要切实为实践服务 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要时刻考虑为实践服务的宗旨,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也不要为了追求科学前沿而忽略了实际应用。就像我们开设的计算计绘图,为了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每年都学习新的版本,从CAXA到CAD2000、CAD2006、甚至到现在的CAD2009,不停地换教材,换软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实际上不少小的工厂现在还在用CAXA,比较大的企业象北汽福田也才用CAD2004,我们的学生有不少参加工作后要重新学习旧的版本。还有制图的有关标准,如粗糙度代号、焊接符号等,不少企业也都用旧的国标,企业的宗旨是效益至上,图纸只要能看明白,简单实用最好。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否认要学生接受科学的前沿,而是强调既要了解新知识,也不能忽略传统,对学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