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保护(稳控)技术国际现状及展望

广域保护(稳控)技术国际现状及展望
广域保护(稳控)技术国际现状及展望

广域保护(稳控)技术国际现状及展望

蔡运清汪磊,Kip Morison ,Prabha Kundur周逢权,郭志忠美国许继公司加拿大 Powertech Labs, Inc. 北京许继公司

摘要

稳控系统在电网保护控制中是基本定位于常规保护及SCADA/EMS之间的系统保护控制手段。北美及欧洲从60年代起就有这类装置的应用,到80年代各大电网的规划,运行,及调度均对这类装置的功能及运行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由此积累了不少的实际运行经验。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的稳控技术正在形成,这就是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AMS(Wide Area Measurements System)及在线动态安全分析(On-Line 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的广域保护WAP(Wide Area Protection )

关键字:稳定控制,广域保护,SPS,RAS, WAMS,PMU

简介

由于世界上发生的多起稳定事故造成巨大损失,现代大电网的运行已经对系统的稳定与控制提出明确的需求。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IEEE,及北美的区域性系统可靠性委员会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此问题进行交流研究[1,6,7,10]。稳控系统在电网保护控制中是基本定位于常规保护及SCADA/EMS之间的系统保护控制手段。北美及欧洲从60年代起就有这类装置的应用,到80年代各大电网的规划,运行,及调度均对这类装置的功能及运行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由此积累了不少的实际运行经验。传统上这类保护控制被称为特殊保护系统 SPS (Special Protection System) ,补救控制系统 RAS(Remedial Action Scheme),或稳控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的稳控技术正在形成,这就是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AMS(Wide Area Measurements System)及在线动态安全分析(On-Line 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的广域保护WAP(Wide Area Protection )。

传统保护是隔离故障,保证设备人身安全;而SPS及广域保护是保证电网在故障后仍能保持所需的

安全稳定工况。传统保护主要以通过开关动作来实现故障隔离。而SPS及广域保护则是通过系统有功、无功、电压,以及发电机组和负荷的调节来实现,即系统的δ

?

P和V

Q?调节来实现。其中自然会有本地、远程开关的动作。这里我们分两部分分别就广域保护技术及稳控技术现状进行技术分析。第一部分为广域保护技术展望,第二部分为稳控技术运行现状及实例介绍。

1.广域保护技术展望 

 

1.1 广域保护(稳控)的目标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电力系统广域

图 1 广域保护(WAP)的定义

保护(稳控)及相应的监视测量系统带来三方面的效益:

? 保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实时掌握及充分利用电网的输电能力,是电力市场运行的有力工具;

? 更准确的电网规划。

第一功能显然是广域保护的首要目标,而第二,三目标则主要是WAMS及DSA实现带来的成果。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将广域保护其功能及控制手段和目标进行了定义,参见图1。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见,广域保护(稳控)的动作时间范围在100毫秒到100秒之间,但各种保护功能均需要100毫秒至1秒左右的实时性。

电网稳定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暂态稳定(包括功角,低频振荡,暂态电压),中长期电压稳定,及频率稳定。传统保护通常只锁定在单一元件上发生的单一稳定现象,如低频切机。而在现代互联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威胁区域甚至全网的稳定问题通常涉及到多元件上的复杂现象。如何在实时运行所要求的时间内制定出合适的全网运行方案(包括控制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就是广域保护(稳控)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互联系统因故障失去关键联络线后,输入功率的孤立子系统中频率会下跌。如仅依赖传统的低频切机,则系统很可能会因联锁切机而崩溃(这类事故曾在许多电力系统中发生过)。但如使用广域保护(稳控)在系统中的关键点协调实施切机,切负荷,甚至人为解裂,系统中的大部分负荷有可能被保存。这个例子说明广域保护(稳控)和传统保护类似,都是在系统出现某些最能影响电网稳定的事件后,如何正确判别及迅速确定控制策略,并迅速准确执行这些控制策略。和传统保护不一样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及控制策略的执行都可能涉及到较广阔的地理范围,而控制策略的制定则往往需要复杂的计算。

除了稳定控制功能,广域保护(稳控)系统能够对电网的运行状态作完整的实时监测。由于功角测量设备(PMU)能提供实时同步的电网运行数据,基于WAMS的系统状态估计比现有的技术将有一个飞跃。快速准确的状态估计使得一些高级系统分析成为可能。例如,电压及低频振荡失稳的监视及报警,系统动稳极限输电功率的确定等。

1.2 广域保护(稳控)的性能要求

一个成功的广域保护(稳控)系统应具有以下的性能特点:

? 可测性:有足够的采样点从而能准确得到所需的系统状态,包括正常运行状态及故障(如跳线等)。

? 选择性:能根据运行准则准确判别不安全的系统状态(包括预警及安全运行域的确定)。这是一个广域保护(稳控)系统的核心要求。这不仅需要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还依赖于有效的实时分析能力。自然还必须选择正确的和最小的动作行为来执行预期的控制,以避免大面积的甩负荷。? 安全性:广域保护(稳控)系统在不必须时能随时退出运行,而且不能作为紧急控制的手段动作,除非在系统崩溃的情况下。

? 可靠性:整个广域保护(稳控)系统的运作要有足够的可靠性。这牵涉到各个环节,从数据采集,通讯系统,软件分析,到执行终端(切机,切负荷等)。应考虑适当的冗余及备份,并保证关键设备故障时备用件的自动切换。

? 有效性:这主要指稳控措施的实施速度和精度。任何稳控措施的实施都有速度要求,满足这样的要求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协调配合。稳控措施的实施精度直接影响到稳控的效果,因而也需仔细考虑。

? 鲁棒性:在整个动态和稳态运行条件下可靠地、安全地和稳定地运行的前提下,广域保护(稳控)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系统运行方式。对未考虑的运行方式应有反误动措施。? 易维护及易扩展性:这些要求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现上,采用开放式及模块式的系统结构能较好地满足这样的要求。

? 其他:在广域保护(稳控)系统的设计中,还应考虑其他的一些因素,例如,和现有稳控系统的协调,互联电网中外部等值网的处理等。

1.3 广域保护(稳控)的实现

广域保护(稳控)是近几年才创建的新技术,目前在世界上还在逐步发展中。从一些在建的系统来看,一个广域保护(稳控)系统应具有以下部分或全部功能:

1.3.1系统基本结构及功能

图2展示了广域保护(稳控)系统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监视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稳控终端设备,通讯等主要系统,以及数据库,与SCADA/EMS 的接口,显示等辅助系统。

1.3.2功角矢量测量设备(PMU)

功角矢量测量设备(Phasor Measurement Unit)的基本功能为:

? GPS同步采样。功角测量设备和常规测量设备的主要区别是AD转换的采样按GPS标准时钟同步进行,因此无论系统覆盖的地理范围有多大,采样点有多少,所有测得的数

据都有精确的同步性。

? 完全实时测量采样点电压/电流的幅值及正序功角。更新速率至少为 1/30秒或 1/25秒。

? 故障记录功能。类似传统的故障录波仪。录波点的时间精度按微秒(us) 计算。格式按IEEE 1344规定。

除了功角测量设备采集的系统运行数据外,常规测量设备所能提供的其他数据(如开关位置,发电机组投切状态,继电保护动作信号等)也可作为广域保护(稳控)系统的输入。目前国际上商业化的PMU产品有5家左右。

1.3.3功角数据集中器(PDC)

功角数据集中器(Phasor Data Concentrator)的基本功能为接受,集成,及储存功角测量设备(或其他测量设备)采集的数据,并向上一级分析软件提供这些数据。储存在PDC内的数据还可用于各种离线分析。

1.3.4数据库

电力系统稳控中心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数据库。数据库不仅包括实时的功角数据及系统的潮流解(状态估计输出),同时管理各种分析所需的数据(如预想事故集,稳控策略,功率交易方案,稳定数据等)。系统稳控中心计算机系统之间还必须进行通讯数据库的交换。

1.3.5显示

系统及设备实时状态,监视分析结果,稳控策略选择及动作结果,等等。

1.3.6 系统分析软件

如前所述,系统分析是一个广域保护(稳控)系统的心脏。它应包括如下应用软件:

? TSE:拓扑状态估计 (Topology State Estimator)

? WAP:广域保护 (Wide Area Protection)

? ATC:有效输电容量计算 (Available Transmission Capacity)

? DSA:动态安全分析 (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

? 其他,如电压及低频振荡失稳的监视及报警等

1.3.7稳控装置终端(SPS)

稳控装置终端的基本功能为:

? 根据本身测量(以及和其它设备的通讯),实时判别系统的非正常运行状态(如功角不稳定,频率不稳定,电压不稳定等)及事故类型。

? 控制逻辑的计算或接受。

? 执行控制逻辑。

? 控制逻辑的投入或退出。

目前CIGRE及北美对SPS均发表了较详细明确的功能需求文件。

1.3.8 通讯

广域保护(稳控)系统的通讯要求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监测测量(即PMU与PDC之间的通讯),另一方面是稳控系统和稳控装置终端之间的通讯。监测测量,常常也称为广域测量系统(WAMS),包括两个内容?实时功角测量和动态性能/扰动监视(Dynamics Performance and Disturbance Monitoring)。实时功角测量必须具有专用通道,连续实时通讯,保证每秒50/60次功角测量的更新速率。动态性能/扰动监视通常是用来作为扰动事件或故障后的数据收集管理分析,不必为实时。需要的通道甚至可以是电话拨号。动态性能/扰动监视功能不仅需要PMU数据,同时需要故障录波,SOE记录仪等其它设备的录波信息。

稳控系统和装置终端之间的通讯根据整个稳控系统的控制要求不同相差很大。在分散方式下,稳控装置可以完全独立运行,其控制方式可预先设定。如果控制方式需要根据WAMS的数据,各稳控装置采集的设备状态,经实时整定并下载到各稳控装置,而控制实施时间需要为秒级以下。

这时,稳控系统和装置终端之间的通讯要求就非常高,通讯速率要保证,通讯通道需有备份。在有些情况下稳控装置之间可能还需要直接通讯。

1.4 广域保护(稳控)的应用前景

随着广域测量系统及动态安全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域保护(稳控)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应用领域:

? 系统监测及事故记录。这是广域测量系统最基本的应用之一。记录下的数据可用来复现事故过程,评估控制及保护系统动作,从而改进系统在发生类似事故时的安全性。

? 状态估计。由于功角测量设备可以得到实时同步的系统工况(电压/电流相量的幅值及正序功角),在此基础上进行状态估计可大大提高结果的精度。

? 自适应保护。广域保护(稳控)技术在原理上非常适应于自适应保护的整定,特别是当这类保护的整定值依赖于大区域系统的运行状况(如失步保护)。

? 各类广域稳控系统。广域测量系统和动态安全分析技术的结合使得在线广域稳控成为可能。

这项技术可在实时系统工况上对预想事故集进行稳定分析扫描(以功角,低频振荡,电压,或频率的稳定性作为准则)。对于潜在的不安全事故,可根据一定的稳控策略来制定相应的稳控措施,从而大大改善系统的安全性。

2.稳控技术运行现状及实例介绍 

2.1 传统稳控系统SPS/RAS 

 

北美在早在80年代中,就明确规定对稳控设备/系统的设备性能,运行维护的要求。NERC ( 北美电力可靠委员会)制定的全北美规划标准中[1],专门有一个章节来阐述电网使用稳控的必要性及必遵循的原则。其中对稳控也进行广泛接受的定义。其定义是“特殊保护系统SPS或补救策略RAS是设计用于监测系统非正常状态并采取预先计划的效正措施(而不是故障的切除)从而提供可接受的电网系统指标。SPS的动作,和其它一起,改变电网需求(如切负荷),发电,或者电网结构来维持系统稳定,可接受的电压,或者可接受的设备负荷承受力。”各电网根据NERC的标准,制定了更详细的要求。[3,4,5]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稳控保护的保护对象并不是象常规保护一样有固定非常明确,各电网完全一样的故障或者称一致的“系统非正常状态“。过流保护,各个线路均能用,仅仅是整定值不一样,最后均跳闸。但各电网可能出现的系统非正常状态可能不一样,并且稳控的动作对象及控制策略也不是靠修改整定值所能实现的。这就导致稳控的实现没有一个完全通用的系统设备。北美及国际上其它电网20年的稳控运行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在欧洲,SPS为 Special Protection Schemes。 

 

IEEE/CIGRE 1992年的一个报告中[10]对国际上使用稳控情况进行了一个总结。在111套统计的稳控中,各种稳控策略使用的比例为: 

 

切机组(Generator rejection) 21.6% 

切负荷( Load rejection) 10.8% 

分散励磁控制(Discrete excitation control)1.8% 

系统解裂(System Separation) 6.3% 

稳定器(Stabilizers) 4.5% 

高压直流控制 (HVDC Controls) 3.6% 

失步保护(Out-of-step relaying) 2.7% 

电气制动(Dynamic braking) 1.8% 

机组滑降(Generator runback) 1.8% 

无功补偿(VAR compensation) 1.8% 

各种组合(Combination of schemes) 11.7% 

切机组负荷(Load and generator rejection) 4.5% 

汽轮机阀门控制(Turbine valve control) 6.3% 

低频切负荷(Under-frequency load shedding)8.2% 

其它 12.6% 

 

在NERC的标准中,对稳控系统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高于常规的保护。在投运的传统各电网稳控系统中,除中心控制的双通道外,双CPU控制器,甚至3 CPU控制器的冗余结构是非常普通的。

2.2典型实例 

 

2.2.1加拿大的 Hydro-Quebec 

电力公司自己开发的可编程减负荷系统 PLSS有20年的经验。Hydro-Quebec电网的特点是,长距离传送,距离可达1000公里。其在2000年底投运了一套自称世界上

第一个类似规模的稳控系统,以满

足NPCC的电网要求。包括四个子

系统,涉及的稳定问题包括电压崩

溃和暂态稳定。要求的系统反映时

间在200毫秒左右。 

? 严重扰动检测子系统(ECDS) ? 远程系统减负荷子系统(RLSS) ? 发电机切除子系统(GRS) ? 可编程减负荷子系统

(PLSS) 系统结构参见图3。 

 

2.2.2 巴西1999年3月发生了巴西历史上最严重的大停电,一个440KV母线故障,导致HVDC和 750KV线路跳闸,失去24731MW负荷。以此,巴西进行了稳控方面的大量工作。他们重新审查原有稳控系统的稳控策略,设计投入新的快速考虑各种严重故障的SPS系统。巴西稳控系统将整个电网分为多个稳定安全区。各个稳定安全区依各区电网情况投入SPS系统,各区SPS的主PLC安装在变电站。各安全区域的SPS之间通讯也有充分的保证。巴西的SPS系统完全采用商业化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组成。通道完全采用双通道备用,整个SPS的响应时间在200毫秒左右。 

 

2.2.3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TEPCO的稳控系统,TEPCO称其为解裂系统。东京市及市郊的自己发电容量远远不够。因此在发生大故障时, TEPCO的目标是解裂系统以保证重要用户的供电。 

 

TEPCO的稳控系统按计算出的相角差来作为判别稳定的指标,双机热备用的中心计算机与九个变电站的控制采集设备RTU通过高速双通道通讯。相角稳定计算,控制在中心计算机500毫秒内保证完成,并且每2秒计算,正常系统运行条件下,减负荷及电抗器容量,以供解裂后电压控制使用。监视的模拟量202个,开关量271个。整个系统花费约两千三百万美元。TEPCO的稳控系统在1999年 11月

图 3 Hydro-Quebec 的稳控系统示意图

图 4 WSCC 的WAMS 网络 成功动作。当天下午1:42,一架飞机撞上了给东京供电的275KV线路。损失负荷1610MW,稳控系统

的正常动作却保证了约400MW重要用户的供电。 

 

2.3基于相角测量的广域测量系统/广域保护实例 

 

采用相角测量的状态估计。西班牙的 CSE ( Sevillana 

de Electricidad ) 电力公司,第一个SCADA/EMS在线

系统中利用相角测量来进行状态估计。CSE修改了SCADA系统,使其能够直接和相角测量设备之间通讯,读取电压正序向量,同时CSE修改了传统的状态估计算化,利用相

角测量的电压正序向量来改善状态估计的迭代过程。结果是,估计温差指标的降低,反映出状态估计得到的其它测

量值更接近真实值。CSE的经验同时也表明,相角测量的

同步精度不能小于20us,否则对状态估计没有明显的改

善。相角测量不能完全取代常规测量。

法国EDF电力公司的稳控系统。EDF电网由20个稳控区

域组成。稳控系统类似SPS系统,但采用各区的相角测量来判别稳定。EDF建立一个集中广域保护(稳控)中心计

算机系统。广域保护(稳控)目标是,在检测到失去暂态

稳定时,解裂电网,进行减负荷。从监测到广域保护动作完成,必须在1.3秒完成。整个系统花费五千万美元。 

 

加拿大Hydro-Quebec的利用相角

测量作为发电机的PSS控制输入,

以改善互联网电网的振荡衰减。分

析发现,对某些振荡模式和运行方式下,仅仅是一少部分发电机的PSS在具有全网功角信息后,对这

些振荡模式的可控性最好。PSS控制具有两个反馈控制信号,一个是常规的发电机转速,一个是由相角采集系统通过的两个远程电网的频

率差。相角测量系统由一个数据集中器和分布安装在9个电网区域的

功角测量设备组成。数据集中器则提供给各发电机PSS所需信息。结

果证明,这种控制方式可以稳定一

系列以前分析的不稳定事故,并且还可以改善不稳定事故时的母线电压。如果PSS进一步使用远方的频率测量,电网能大大改善对远方母

线电压的支持。 

 

北美 WSCC的基于相角测量的广域测量系统WAMS可是说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参见图4。其中BPA,SCE和加州ISO电网的三个相角数据集中器相互之间相互连接。总共有77台采集设备。其中,47台专用功角测量设备,20台基于PC的功角测量PPSM,10台其它测量设备。监视约1200个信号[7]。参见图5。 

 

图 5 WSCC 的WAMS 系统示意图

WSCC的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目的是系统的动态扰动监视。并且NERC在1997年就制定了相应标准。

这些电网没有如何基于WAMS的控制。 

 

WSCC 的 WAMS的功能主要有实时连续测量监视和事件记录。自然可以定义需要记录的事件触发。称其为事件监测逻辑EDL - Event Detection Logic. 

 

每个输入通道保证两周波的更新速率即每秒30次。PDC记录最新3分钟所有输入通道的数据和事件前55秒数据。 

 

PDC功能: 

? 采用VME工控机,实时操作系统; 

? 多个高速串口通讯; 

? 多个网络通讯口; 

? 与SCADA的通讯能力; 

? IEEE 1344格式; 

 

WSCC的WAMS另外具有非常强的分析建模功能。WSCC的WAMS读取分析系统 (工程师站)具有自己特殊的数据库管理来管理功角矢量数据,称为WAMS数据库管理器。

 

WSCC的WAMS分析功能(称为 DSI toolset - Dynamic System Identification )有三个目标:

? 电网暂态响应的模式识别(频率,衰减等); 

? 识别电网降阶线性模型参数; ? 识别电网每个动态子系统或分量的参数。 

 DSI分析包的基本算法采用付里埃变换及 PRONY 算

法。 WSCC的WAMS分析包对北美1996年大停电事件

进行了分析。参见图6[8]。其中一个结论是,当时有

6分钟事件来避免后来的解裂。 

 

WSCC的WAMS在2001年5月对WSCC电网成功进行了

FRR - frequency responsive reserves 测试。同时在2000年及2001年出现的几个大事故中,记录了非

常有用的数据。WAMS 在 WSCC 从某个角度,称为了电网性能监视系统 ( Performance Monitoring )。运行到现在,WSCC的WAMS也有不少问题需要回答。除规约,传感器,GPS对时问题外,主要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非常有价值的大量数据。 

结论 

 

稳控国际上已有近20年历史。传统的SPS/RAS系统已经具有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成为各个互联电网不可缺少的保护稳定,避免灾难性事故的手段。新的一代基于在线相角测试的技术产品为互联电网的稳定运行监视,电网性能动态特性监视,以及广域保护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基于在线相角测试的广域测量系统WAMS已逐步成熟。 

 

欢迎和作者联系讨论 jimcai@dsius.com 

 

参考文献 

[1] IEEE Publication, 90TH 0358-2-PWR, 1990 view(0,20)view(40,10)oscillation activity breakup oscillations ambient activity 图 6 WSCC 1996年事故瀑布图 解裂振荡 振荡

机组跳闸

Voltage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s: Concepts, Analytical Tools, and industry Experience [2] 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uncil (NERC), June 2001

Planning Standards

[3] Northeast Power Coordinating Council ( NPCC ), 1988

Special Protection System Guideline

[4] Western Systems Coordinating Council (WSCC), 1991

Guide for Remedial Action Schemes

[5] Mid Atlantic Area Council (MAAC), 2000

MAAC Special Protection System Criteria (Document A-3)

[6] IEEE/PES Working Group C-6, 2002

Wide Area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Control

[7] CIGRE Technical Brochure No. 187, CIGRE Task Force 38.02.19, June , 2001

System Protection Schemes in Power Networks

[8] WECC Disturbance Monitoring Work Group, Draft Oct., 2002

The WECC WAMS in 2002

[9] PowerTech Labs’s Report # 13675-21-00-1, Oct. 2002

Technology Review of Phasor Measur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medial Action

Schems(RAS), Alarming, and State Estimation

[10] P.M. Anderson B.K. LeReverend ( IEEE/CIGRE Committee Report )

Industry Experience with Special Protection Schemes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Vol. 11, No.3, Aug., 1996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f Wide-Area Protection (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

Technologies

Jim Y Cai Lei Wang, Kip Morison, Prabha Kundur Zhou Feng Qiang, Guo Zhi Zhong

XJ(USA), Inc. PowerTech Lab. XJ (Beijing )

Abstract

Power system grid’s stability had cost a lots for all electric utilities around the world , modern power grid has specific mandatory requirements on the stability control.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is between conventional protective relay control and SCADD/EMS.

Traditional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schemes – SPS (Special Protection System )/RAS ( Remedial Action Scheme) has been widely used since 1960s from Europe to North America and have tremendous experiences. Alo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new generation of dynamic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 wide-area protection based on phasor measurement , on-line dynamic stability assessment have been emerged.

可编程继电保护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可编程继电保护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6-09-30T15:13:59.17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3期作者:周耀[导读] 广域保护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它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高速发展的基础上。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宿迁供电公司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广域保护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它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光纤通信网的推广应用,为建设基于实时广域信息的广域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了物质条件。本文通过接入报文特点分析,多种CPU间通信方式比较,提出一种能够适应广域保护新要求的广域智能控制主机硬件结构。 关键词:广域智能控制主机;交换机;通信方式;硬件结构 0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新的设计方法不断出现,特别是对于输变电领域的微机保护装置,各个地区电力运行部门形成的运行习惯差异大,工程需求变化多,因此,开发人员必须根据工程需求频繁进行程序修改,改造任务大,后续维护麻烦,很难满足可靠性要求。 目前,国外的继电保护厂家如ABB、西门子、GE等公司已经陆续将可视化逻辑编程用于电力行业的诸多领域,例如继电保护、相量测量装置(PMU)等。目前,国内也有部分厂家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由于采用了逻辑可视化编程,使得这些产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1 硬件平台架构设计 1.1 总体架构设计 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部分、计算和逻辑处理部分和出口执行部分。另外还要包括监控和通信部分以管理、设置和监视装置。装置的原理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装置原理结构图 1.2 主CPU模块 主CPU模块是整个保护装置的核心,它完成模数变换、计算、逻辑判断等功能。主CPU模块把从交流采集模件传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量,并从IO控制总线接收IO模件采集的开关量输入,汇总成装置的输入量。主CPU模块对输入量计算和分析,并根据定值判断装置应该作出的动作行为,通过IO控制总线把命令发送到IO模件执行。为了提高可靠性,主CPU模块输出一路启动开关量去控制IO模件以避免重要开关量输出误动作。在最重要得场合,还可增加一个冗余主CPU模块,用它来控制启动开关量输出,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另外主CPU模块还要存储定值、事件信息和录波信息等输入输出信息。主模块的核心处理器采用了FREESCALE公司的MPC8313。该CPU采用了高度集成的PowerQUICC处理器,最高主频333Mhz ,16K I-Cache,16K D-Cache,提供32位的双倍数据速率(DDR1/DDR2)存储器控制器、16位局部总线和4个直接存储器访问(DMA)通道。 1.3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由低通滤波、回路、模数转换器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双口RAM组成。DSP控制多路转换开关和模数转换器,将经过低通滤波的模拟量输入信号转换成数字量,DSP读取转换后的数字量并对其数字滤波后通过双口RAM传输给主CPU模块。 模数转换系统选用AD7606芯片。AD7606是16位同步采样模数数据采集系统(DAS) ,在AD7606内部的信号调理电路中,已经包含了低噪声、高输入阻抗的信号调理电路,其等效输入阻抗完全独立于采样率且固定为1Mohm。同时输入端集成了具有40 dB抗混叠抑制特性的滤波器,更是简化了前端设计,不再需要外部驱动和滤波电路。因此,二次互感器输出的信号无需再经过运放来缓冲就可以直接接入AD7606。

计算机应用与技术本科期末复习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计算机应用与技术本科期末复习题 1、计算机性能主要取决于( ABE) A.字长 B.运算速度 C.所配置的操作系统 D.磁盘容量 E.内存容量 2、下面属于外存储器的有( ABCE) A.软盘 B.硬盘 C.CD-ROM D.RAM E.DVD-ROM 3、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主要有: ( ABCDE) A.数值计算 B.信息处理 C.过程控制 D.计算机辅助系统 E.人工智能 4、下列属于应用软件的有( BCE) A.Linux B.MicrosoftWord C.金山毒霸 D.DOS E.WindowsMediaPlayer 5、新建文件夹的正确操作方法有( ACD) A.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B.在Word程序窗口中,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C.右击资源管理器;文件夹内容;窗口空白处, 选择快捷菜单中;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D.在用户文件夹窗口中, 单击;文件;菜单中;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E.双击资源管理器;文件夹内容;窗口空白处, 选择快捷菜单中;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6、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由下面哪几部分组成? ( ACDE) A.协议 B.Ip地址和域名 C.IP地址或域名 D.路径 E.文件名 7、下列属于计算机网络常见设备的有( ABCD) A.HUB B.交换机 C.路由器 D.MODEM E.杀毒软件 8、在Word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BC) A.移动文本的方法是: 选定文本、粘贴文本、在目标位置移动文本 B.移动文本的方法是: 选定文本、复制文本、在目标位置粘贴文本 C.复制文本的方法是: 选定文本、剪切文本、在目标位置复制文本 D.复制文本的方法是: 选定文本、复制文本、在目标位置粘贴文本 E.移动文本的方法是: 选定文本、剪切文本、在目标位置粘贴文本 9、下列能够正确退出Excel的操作方法是( ABD) A.单击Excel窗口标题栏右端的关闭按钮”X” B.按快捷键Alt+F4 C.单击Excel对窗口的”文件”下拉菜单中的”关闭”命令

基于纵联比较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研究 曾兵元

基于纵联比较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研究曾兵元 发表时间:2018-03-13T11:05:44.3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作者:曾兵元 [导读] 摘要: 广域继电保护的算法有很多种,目前我国继电保护中广泛采用多重化主保护联合后备保护配置方式.而本文所提出的算法主要是建立在纵联比较原理基础上的,通过分析对继电保护故障的确定和算法,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摘要: 广域继电保护的算法有很多种,目前我国继电保护中广泛采用多重化主保护联合后备保护配置方式.而本文所提出的算法主要是建立在纵联比较原理基础上的,通过分析对继电保护故障的确定和算法,分析了继电保护系统在广域的运行状况和保护策略,该算法可以速判断电网故障发生的位置,通过继电保护系统对保护范围中所产生的IED故障方向信息的收集以及将关联系数和动作系数结合起来所进行简单的运算,使电网发生故障的位置被快速确定下来。 [关键词: 纵联比较原理;广域;继电保护算法 [1.广域继电保护的现状 [广域继电保护有分布式和集中决策式两种结构, 集中决策结构主要靠决策主机进行运作,且对通信系统的依赖性较大,因此, 决策结构中不采用决策主机,采用分布式决策结构,通过在断路器处设IED,使IED在执行故障定位判断的同时对安装点进行信息采集、运算、传输。但是分布式决策结构中的广域继电保护的算法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通过广域继电保护的保护范围的确定来避免盲目获取测点信息,增加通讯压力。因而当信息交换范围被划定后IED能够和其相关范围的IED进行信息交换,避免盲目的交换;交换信息内容及故障判断等信息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广域继电保护的范围 [广域继电保护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快速主保护区域,二是后备保护区域. 快速主保护区域是最小保护区域,与常规继电保护中的线路主保护和母线主保护相同,包括背侧母线和IED所在线路,其继电保护只要跳开一个断路器,而且通过一个IED就能完成.后备保护是也称为最大保护区域,在通常情况下,IED及其相邻线路提供后备保护作用,可以通过设定确定最大保护区域范围.如下图所示,图1表明了广域继电保护的过程.数字对应IED和断路编号,L为线路,B为母线.如图IED最小保护范围是L2,B2最大保护范围是L1、L3、L4、L5及母线B3,当故障发生时,只能在之一范围内交换信息。 [3. 基于纵联比较原理的故障定位算法 [在纵联比较算法中可利用的信息可以是多种,比如故障距离信息、故障方向信息、故障电气量的相位信息或者所有信息的综合,采用比较故障方向信息的算法的原因是与其他信息相比,故障方向信息易于判断,指示明确,传送信息量少,便于利用。 [3.1故障位置的判定 [实现继电保护功能的关键在于对故障发生的位置做出快速的判断,故障定位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广域纵联比较原理,被保护系统的电流互感器以及断路器同时会安装IED,IED能够对故障发生的方向进行测量。第一,为了使各IED之间的信息交换能够有目的地进行,必须定好各IED的保护区;第二,针对每个IED。需要把最大保护区域所涉及的设备列出来,比如,变压器、母线以及线路等,并把这些内容整理成对应关系;第三,对于IED内部研究,可以参照对应表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和计算,找出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当待电网发生故障时,产生故障的具体位置就会被周围的IED准确判断出来,然后依照预先设定的逻辑进行相应的操作;第四,纵联比较算法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比如,可以把网络发生故障的方向信息、故障距离信息和其他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因为故障方向具有明确的指标,无需传送大量信息,而且利用起来比较方便,所以分析这方面的相关算法。 [3.2动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为了使故障方向元件的输出更具可靠性,对于故障方向算法的判断,可以对每个IED都采用不同的原理来完成,故障定位算法涉及到两个动力系数,AF象征IED中故障方向元件的动作情况,取值情况为 [关联系数RF,AF是其他IED相对研究IED的关联程度值,它象征了不同位置IED的输出结果对故障判断的影响程度,取值为

广域网综合技术实验报告

广域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广域网技术综合实验 目录 1.概述 (2) 1.1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2) 2.设计的内容 (2) 2.1拓扑图 (2) 2.2课程设计的内容 (3) 3.总结 (4)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 (4) 3.1.1基本配置 (4) 3.1.2 DHCP的配置 (7)

3.1.3配置路由协议 (8) 3.1.4 帧中继配置 (9) 3.1.5 PPP的配置(chap) (11) 3.1.6 ACL的配置 (11) 3.1.7 NAT配置 (12) 3.1.8验证 (12) 3.2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15)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5) 4.教师评语 (15) 5.成绩 (15)

1.概述 1.1目的 通过一个完整的广域网技术综合打实验,促使大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WAN广域网连接,并且能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搭建整体网络的一个完整流程,同时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熟练掌握广域网上设备的常用配置:实现PPP配置、帧中继封装、ACL访问控制列表设置、NAT网络地址转换、DHCP动态地址分配等协议,巩固所学广域网技术,并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1)DHCP及其中继的配置与验证 (2)PPP的配置与验证 (3)帧中继的配置与验证 (4)RIP的配置与验证 (5)标准ACL的配置与验证 (6)NAT的配置、地址映射与验证 2.设计的内容 2.1拓扑图 注:下图的拓扑图为某企业的网络规划图,包含有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核心层组要由接入R1及电信ISP组成,汇聚层主要由总部R2及分支R3组成,接入层由S1、S2、S3、S4交换机组成。在接入层R1上通过配置ACL及NAT保护内网的安全。 图2-1

网络技术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网络技术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2分/题)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A.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B.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互连 C.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互连 D.一组通信协议国内计算机与国外计算机互连 (2)计算机网络的三个组成部分() A.若干数据库,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 B.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大量终端 C.若干主机,电话网,一组通信协议 D.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 (3)客户机/服务器机制的英文名称() A.Client/Server B.guest/server C.guest/Administrator D.Slave/Master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可以是() A.Internet Intranet Extraner B.广播式网络移动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C.X.25 DDN ISDN https://www.360docs.net/doc/5c7410588.html,N MAN WAN (5)下列不属于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是() A.Windows NT server https://www.360docs.net/doc/5c7410588.html,ware C.UNIX D.Windows98 (6)()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传输的信息量 A.传输速率B误码率 C.频带利用率D信道容量 (7)在ATM交换技术中,数据已信元为单位进行传输,每个信元的大小为() A.18字节B53字节 C.一千到数千比特 D.53比特 (8)()适用于短报文和具有灵活性的报文 A,信元交换B数据报分组交换 C.报文交换D电路交换 (9)HTTP是一种() A.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B.超文本传输协议 C.域名D 文本传输协议 (10)在计算机通讯中,数据交换形式包含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前者比后者() A 实时性好,线路利用率高 B 实时性差,线路利用率高 C 实时性好,线路利用率低 D 实时性差,线路利用率低 (11)在同一个信道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自动 (12)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有()之分 A 基带信号和窄带信号 B 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 C 基带信号和宽带信号 C 频带信号和窄带信号 (13)分组交换以报文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交换,分组的最大长度一般为()比特 A 1 B 10 C 100 D 1000 (14)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个时间片有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可以再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频分多路复用B时分多路复用 C空分多路复用D频分和空分混合多路复用 (15)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成本低,扩充性强,性能好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目前局域网广泛采用的网络结构是()

浅析广域继电保护及其故障元件判别问题

浅析广域继电保护及其故障元件判别问题 发表时间:2016-04-14T16:45:32.5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1期供稿作者:王麟 [导读] 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大规模的停电事件屡屡发生,不仅是对经济发展造成妨碍,也是对国民生活的恶劣影响。 王麟 (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国内对于电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也因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由于旧式的继电保护技术在感应程度方面性能较差,导致停电事件屡屡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研究广域继电保护技术。本文将首先研究传统继电保护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再研究广域继电保护的几种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判别故障元件。 关键词:广域继电保护;传统继电保护;故障元件判别 0前言 大规模的停电事件屡屡发生,不仅是对经济发展造成妨碍,也是对国民生活的恶劣影响。因此我国应当重视电力发展的稳定性,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使用更加稳定的方法解决电力的稳定问题。广域继电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操作方便,灵敏度较高,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故障元件的判别问题。 1传统继电保护的缺陷 1.1数值不稳,误操频繁 传统的继电保护因为使用时间较长的缘故,其性能已经跟不上现在的电力发展需求了,特别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下,为了适应电力的高需求,电网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复杂结构层出不穷。电网结构复杂化,但是继电保护并没有随之更新,于是传统继电保护的后备保护定值经常出现波动,造成电网检测的时候难度也随之增加。而且继电保护没有跟上电网结构发展的另一个弊端也逐渐展现出来,那就是继电保护的判定仍然停留在电网结构变动之前,对于是否进行继电保护的判断频频受到电网结构改变的影响[1]。有时实际上电网的运行处于正常状态,但是继电保护设备仍然判断电网发生了故障,于是引发了停电。 1.2后备配置性能不足 传统的继电保护的后备配置结构非常复杂,所以在进行是否对电网进行保护的判定时就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计算,而传统继电保护本身储备的信息又与复杂的现代电网结构不符,造成长时间的判断之后依然会做出误判。这是后备配置结构无法适应当下电网需求的原因,可以判断传统的后配配置结构适应性不强,无法承担迅速发展的电网结构的保护任务。同时传统继电保护的后备配置的结构虽然复杂,但是设计非常单一,在当下社会发生了变革的电网结构中,面对新式电网结构中暴露出的新问题就暴露出了处理新问题方面的艰难之处,只能处理旧式电网结构的问题,但是当下的电网中,旧式电网结构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种情况就使得继电保护的能力和现代社会对于电力设备安全稳定性能之间的需求出现了交错,显然传统继电保护设备需要进行一次更新。 2广域继电保护 2.1广域继电保护的概念 广域继电保护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继电保护中产生的新式继电保护技术,主要指的是广域测量信息的继电保护。广域继电保护技术继承了传统继电保护中的任务和职责,都是在线路故障的时候进行判定和切除,将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结合起来,一起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控制活动。但是广域继电保护技术较之传统继电保护系统来更加稳定,而且因为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的缘故,在进行故障判断的时候也更加灵敏。目前广域继电保护技术已经逐渐得到企业和国家的承认,开始应用到实际继电保护中,而且为了提高这种技术在继电保护技术上的效果,专家和技术人员还在持续研究中。 2.2OAS的继电保护 OAS的继电保护主要应用的是事件触发模式,通过对电网结构变化的时时掌控,根据实事情况计算并且调整保护定值,以此提高继电保护的灵敏度,降低停电事件的发生概率。研究人员对OAS的继电保护技术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已经能够证明这种技术确实能够提高继电保护的灵敏度。因为计算机技术使得它在检测电网变化的时候能够根据变化采取处理模式,调整定值来加强保护。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着一定限制,那就是研究人员始终无法解决的传统后备保护整定配合复杂困难、延时缓慢的问题[2]。但是这一问题就是造成电力频繁断电的原因,所以OAS的继电保护仍然没有解决最限制传统继电保护继续使用的问题。OAS的继电保护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当这种技术能够解决频繁跳闸断电的问题,并能够保障上行和下行的信息都及时可信之后,就能够应用到实践中了。 2.3FEL的继电保护 FEL的继电保护技术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是以故障元件的判别原理——简称FEL为基础进行的。FEL的继电保护技术是通过电网中广域多点测量信息,然后采用了特定的判定方法,将电网中的故障元件和状态迅速判定后切除。可以看到,FEL的继电保护技术重点在于对故障元件的判断和切除的速度上,它有效解决了传统继电保护在这方面的延迟缓慢问题,高效地处理电网中的故障问题。而且它不依靠通过复杂的计算,而是通过一些的时序和逻辑之间的配合就能够进行后备保护的选择。FEL的继电保护技术没有通过检测电网的实时变化来进行判定,所以当它需要处理问题的时候,仅需从周边地区的变电站群外延设备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即可,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它对故障进行判定的效率。FEL继电保护高效的判定速度使得它受到来自许多企业和工程的欢迎,虽然这门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弥补,但是现阶段已经是一种较为能够承担现今电力要求的技术了[3]。 3故障元件判别 3.1广域综合抗阻上的判别 随着运行模式的变化,普通电流和广域电流在线路范围和数量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但是两相比较之下,能够看出广域电流的灵敏度更加容易受到影响。经过研究实验证明,受到广域综合抗阻影响的故障元件判别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广域电流的敏感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在判别故障元件上的优势,广域继电保护应当和综合抗阻联合起来。 3.2遗传信息融合技术上的判别 遗传信息融合技术能够帮助广域继电保护提高其继电保护的稳定性和精准度,它主要是通过将故障方向和遗传算法等状态与保护信息

阴极保护

第1章阴极保护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管道建设并行及交叉情况的不断增加,多路阴极保护系统间干扰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再考虑到这类干扰数量大、难发现、安全隐患大等特点,有必要开展并行及交叉管道阴极保护系统间干扰相关技术研究。在研究手段上,阴极保护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上述干扰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已经具备了定量研究防腐层性能、阴极保护电位、土壤电阻率、阳极地床间距、防腐层漏点分布等因素与干扰程度之间关系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关多路阴极保护系统干扰程度评断、检测方法、缓解措施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油气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多路阴极保护系统间干扰主要特点有:干扰点数量大、常规检测难发现和安全隐患大。干扰点数量大的原因源于干扰的形式多样性。首先,各管道独立的阴极保护系统将会大大增加管道线路上阳极地床的分布密度,受干扰的管道每经过一次地床附近将会在地床附近强电场作用下强制吸收电流,并在远离地床的交叉点或防腐层缺陷点释放所吸收的电流,产生腐蚀区或孔烛;其次,各条管道防腐层性能、阴极保护电位和土壤电阻率等方面的差异很可能会导致在管道交叉点附近一条管道从另外一条管道吸收电流,导致一条管道在一定区域内欠保护,另一条保护电位提高的情况;最后,地床埋设间距不合适将会导致地床之间的强干扰,导致恒电位输出不正常。 预测一条长输并行管道线路来自阴极保护系统间干扰的地方可能多达上百处,这些干扰点因各条管道防腐层性能、阴极保护电位、土壤电阻率、与阳极床间距等因素的不同干扰严重程度各异。 阴极保护常规电位通常是在阴极保护枯处进行测量,测试桩一般间距1公里左右,而阴极保护系统间干扰通常的作用范围在地床或管道交叉点附近百米量级,所以仅靠日常的阴极保护电位测量很难发现这种局部直流干扰。应该建立针对并行和交叉管道阴极保护系统间干扰评价、检测方法、缓解措施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从杂散电流角度讲,多路阴极保护系统之间的干扰属于稳态直流干扰范畴,如果长时间干扰程度严重会对被干扰的管道造成巨大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交叉点附近出现防腐层漏点的情况下,局部腐她速度会剧烈增加。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有关并行及交叉管道阴极保护系统间干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少。 1.2 国内外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广域保护(稳控)技术国际现状及展望

广域保护(稳控)技术国际现状及展望 蔡运清汪磊,Kip Morison ,Prabha Kundur周逢权,郭志忠美国许继公司加拿大 Powertech Labs, Inc. 北京许继公司 摘要 稳控系统在电网保护控制中是基本定位于常规保护及SCADA/EMS之间的系统保护控制手段。北美及欧洲从60年代起就有这类装置的应用,到80年代各大电网的规划,运行,及调度均对这类装置的功能及运行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由此积累了不少的实际运行经验。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的稳控技术正在形成,这就是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AMS(Wide Area Measurements System)及在线动态安全分析(On-Line 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的广域保护WAP(Wide Area Protection ) 关键字:稳定控制,广域保护,SPS,RAS, WAMS,PMU 简介 由于世界上发生的多起稳定事故造成巨大损失,现代大电网的运行已经对系统的稳定与控制提出明确的需求。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IEEE,及北美的区域性系统可靠性委员会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此问题进行交流研究[1,6,7,10]。稳控系统在电网保护控制中是基本定位于常规保护及SCADA/EMS之间的系统保护控制手段。北美及欧洲从60年代起就有这类装置的应用,到80年代各大电网的规划,运行,及调度均对这类装置的功能及运行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由此积累了不少的实际运行经验。传统上这类保护控制被称为特殊保护系统 SPS (Special Protection System) ,补救控制系统 RAS(Remedial Action Scheme),或稳控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的稳控技术正在形成,这就是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AMS(Wide Area Measurements System)及在线动态安全分析(On-Line 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的广域保护WAP(Wide Area Protection )。 传统保护是隔离故障,保证设备人身安全;而SPS及广域保护是保证电网在故障后仍能保持所需的 安全稳定工况。传统保护主要以通过开关动作来实现故障隔离。而SPS及广域保护则是通过系统有功、无功、电压,以及发电机组和负荷的调节来实现,即系统的δ ? P和V Q?调节来实现。其中自然会有本地、远程开关的动作。这里我们分两部分分别就广域保护技术及稳控技术现状进行技术分析。第一部分为广域保护技术展望,第二部分为稳控技术运行现状及实例介绍。 1.广域保护技术展望    1.1 广域保护(稳控)的目标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电力系统广域 图 1 广域保护(WAP)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试卷A卷与参考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09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试卷(A卷与参考答案) 班级0905计网学号姓名总分 (适用班级:0905计网) (考试形式:闭卷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以划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子网。。 2.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分有: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资源子网由主机和终端组成。 4.TCP/IP协议族的中文名称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 5.计算机网络互连参考模型的低四层主要完成数据传输,高三层实现了数据处理的功能。 6.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组成。 7.主机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处理和网络控制。 8.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典型拓朴结构是总线型、环型、星型。 9.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 10.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帧主要设备有:交换机,网卡,网桥 11.连接双绞线时同种设备接法是:交叉线异种设备接法是:直通线 12、在进行网络实验操作时,为了不破坏现有的操作系统以及相关设置,我们可以使用虚拟机软件。 13、能够把域名翻译成主机IP的服务器是DNS服务器 14、启用复杂密码后,密码必须包含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这四种中的三种字符。 15、B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 16、C类网络的私有网络号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OSI参与模型的各层中,(A)的数据传送单位是比特流。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D.运输层 2.在如下网络拓朴结构中,具有一定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是(B ) A.总线型网络B.星型网络 C.环形网络D.全连接型网络 1.3.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4.下列哪一项不是网卡的基本功能(B) A.数据转换B.路由选择 C.网络存取控制D.数据缓存 5.文件传输协议是(C )上的协议。 A.网络层B.传输层 C.应用层D.物理层 6.网络中使用光缆的优点是(D ) A 便宜 B 容易安装 C 是一个工业标准,在任何电气商店都能买到 D 传输速率比同轴电缆或双绞线高,不受外界电磁干扰与噪声的影响,误码率低 7.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传递的调度控制技术可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此控制技术的是(C)A.流量控制B.拥塞控制 C.防止死锁D.时延控制 8.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9.局域网具有以下那些特点?( A ) A、数据传输率高 B、数据传输率低 C、传输延迟大 D、传输延迟小 10.下述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IPV6具有高效IP包头B.IPV6增强了安全性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广域继电保护新算法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广域继电保护新算法 发表时间:2019-11-29T15:42:17.793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16期作者:王嵩 [导读] 广域继电保护实现的后备保护功能在故障切除时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摘要:广域继电保护实现的后备保护功能在故障切除时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一方面可以实现较为快速的故障切除,另一方面则可能因大范围切断输电断面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利用广域冗余信息实现故障元件的可靠识别,并快速切除故障是目前广域继电保护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基于常规继电保护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广域继电保护故障识别新算法。 关键词:多信息融合;广域;继电保护;新算法 1 基于广域多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 广域继电保护的基本依据就是合理应用广域基础上冗余测量信息来识别系统故障,充分考虑测量、判断、传输广域信息中会出现信息错误或者缺失的问题形成融合多信息的湿度函数模型,通过信息的相互间逻辑关系和冗余性合理反映出元件故障概率。 1.1 识别广域故障的编码 识别故障的基本目的就是能够在发生系统故障的时候,达到快速识别故障以及及时切除故障的目的,软件实际上就是把识别故障元件的基本对象实施 0-1 状态编码,其中,1 表示故障状态;0 表示正常状态,利用在广域信息氛围内形成的所有保护元件状态编码构成的数字串,也就是故障识别编码来合理计算故障识别,得到最优识别故障的识别编码决策解,具备 1 状态的解需要与系统中出现故障的元件进行对应,从理论上分析,可以发现,如果系统元件都具有故障,N 个元件会形成 2N 组识别故障的编码。 1.2 建立适应度函数模型 在建立适应度函数的时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选取广域故障信息。在建立广域多信息融合的适应度函数的时候,需要建立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判断以及高可靠性的信息优势。相比较主常规保护,广域继电保护具有比较慢的动作速度,但是相比较于常规后备保护来说,相对比较快,并且具有比较成熟的是地理信息保护原理,在研究的时候,常规保护原理能够达到快速识别后备保护和主动保护的目的。第二,引入一定的保护动作系数。充分考虑在不同原理的基础上来识别系统故障,具有不同的动作灵敏度和保护动作信息,如果同等分析就不能达到和体现保护信息具有一定重要性的目的。在引入保护动作系数以后,可以不需后备保护和主保护,能够同时分析后备保护和主保护的保护范围和逻辑关系。第三,容错能力。在广域多信息融合的前提下识别故障,需要分析错误信息或许和缺失信息带来的影响。在建立湿度函数以后,需要合理使用近后备快速保护、主保护、较高灵敏度的 II、III 段距离保护、零序和负徐保护等双重或者多信息保护,然后进行合理融合和计算,通过多信息来识别和分析错误信息,依据故障元件和际变化特性来达到识别故障具备的高容错性。基本函数形似如下: 1.3建立期望函数模型 利用收集情况中的决策中心通信系统来获得适应度函数的测量信息,依据正常状态来填补缺失的信息。利用期望函数来计算适应度函数保护动中期望实际情况。建立期望函数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是否能够成功建立适应度函数。在研究期望函数模型的时候,主要就是能够体现广域继电保护识别故障编码系统中电网发生故障的位置元件,也就是编解码对应元件,然后依据实际结构和后备保护、主保护的过后家相应适当保护范围和动作逻辑,达到具有可靠性保护元件的功能。通用表达式如下: 相比较在确定其他保护期望状态来说,在确定断路器失保护期望状态更加复杂,主要就是因为,在失灵保护情况下,操作机构和跳闸回路的相应保护,因此,不能识别故障编码。需要依据相应的断路器位置、保护动作信息等来估算期望值。2基于广域多信息融合的故障识别 2.1故障识别原理 正常运行时,各继电保护的实际信息均为0,计算此时各组编码的适应度,如表1所示。 表1 正常运行时各组故障识别编码的适应度 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由于故障元件的实际信息与期望信息一致,其对应故障识别编码的适应度会大幅下降,而与故障元件相关联的元件因在故障元件的后备保护范围内,其对应初始解的适应度会出现减小或增大的小幅变化;与故障元件不相关联的元件由于实际信息与期望信息不一致,其对应初始解的适应度不会减小。因此,在保护稳态启动后, 可以实时监视各组故障识别编码的适应度减小情况,当适应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则判断其对应元件发生故障。为了更好地说明故障元件识别的算法,通过正常运行时和故障时故障识别编码的适应度比较,引入故障识别概率的概念

广域保护

广域保护研究现状报告

一、引言 随着全国联网工程的实施,我国电网规模日益扩大,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对电网的保护和稳定控制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几次大停电事故都凸现了目前电力系统存在着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之间不能很好配合的严重缺陷,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从整体或区域电网角度加强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不仅要加强继电保护本身的可靠性,还要使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装置的动作相配合。广域保护系统在获取电网广域测量信息基础上,以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大电网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之间的协调问题,是今后继电保护的发展方向。 二、广域保护的定义和构成 1、广域保护的定义及与传统继电保护区别 广域保护可定义为:依赖电力系统多点的信息,对故障进行快速、可靠、精确的切除,同时分析故障切除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提高输电线可用容量或系统可靠性,同时实现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 目前提出的广域保护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广域信息实现安全监视、控制、稳定边界计算及状态估计等功能,其侧重点在广域信息的利用和安全功能的实现;另一类则是利用广域信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 广域保护在电网保护控制中是基本定位于传统保护及SCADA/EMS之间的系统保护控制手段,国际大电网会议将广域保护的功能及控制手段等进行了定义,其动作时间范围在100ms~100S之间。

传统的继电保护主要集中于元件保护,以线路、母线、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为保护对象。传统保护以切除被保护元件内部故障为己任,主要通过开关动作来实现故障隔离。各电力设备的主保护相互独立,不顾及故障元件被切除后,剩余电力系统中的潮流转移引起的后果。比如故障元件被保护装置正确切除或正常元件被保护装置误切除后,由于功率的转移引起相邻电力元件的过载,导致过载保护动作等,这是传统继电保护的固有弊端。广域保护更注重保护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可识别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正常状态、警戒状态等),通过调节系统的P、Q和各种保护措施,同时实现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的功能,其中可能会有本地、远程开关的动作,以避免局部或整个系统大面积停电或崩溃等严重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在故障后仍能保持所需的安全稳定工况。 2、广域保护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广域保护系统由相量测量(phasormeasurementunit,PMU)、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厂站安全稳定监控子站、通信线路、电网安全稳定监测与控制主站、网络服务器及资料分析站等组成,具体功能如下:(1)相量测量装置(PMU)。GPS同步采样记录电压电流相量、功率和开关量动作情况,计算正序电压电流等相量,通过安全稳定监控子站和通信线路将各种数据上送到安装在调度的电网安全稳定监测与控制主机。 (2)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在电网故障条件下,安全稳定监控子站根据厂站运行状态,查找预先整定的控制策略表,控制变电站安全

电网广域保护系统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电网广域保护系统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在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保护由局域转向为广域已势在必行。构建电网广域保护系统,需要根据电网保护实际需求对系统的构成、设计与实现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与合理的规划,以确保电网广域保护系统切实可行。由此,文章首先对电网广域保护研究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然后从实际出发对电网广域保护系统的构成与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标签:电网广域保护系统;现状;构成;实现方法 引言 最近几年,为满足广大用户对电能的需求,电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而快速的大区域联网发展给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与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一旦大区域联网发生停电事故,无疑将会给人们的生活生产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都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基于全局角度积极构建电网广域保护系统。所以,对电网广域保护系统的构成与实现进行研究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 电网广域保护研究现状 1.1 广域保护的基本含义 广域保护概念是在研究区域电网保护常规弊端进而引发对后备保护的深入研究过程中被提出来的。由于技术、相关理论尚不够成熟及其他等原因,目前广域保护系统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概念。但根据广域保护系统产生的背景与需求,其基本含义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自动控制功能系统,一种是基于在线动态安全分析与广域测量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前者是利用多点信息对故障进行快速精确消除并对故障消除后系统遭受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实现保护与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虽然表述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于系统功能的理解却是一致的。文章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将广域保护系统的含义归纳为,在满足继电保护、按稳定判据切机切负荷以及低频、低压减负荷等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一种保护系统。 1.2 广域保护所需技术 电网广域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为电网广域保护系统提供超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为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与高效处理提供可能。而数据库的建立为各种测量数据、在线计算控制策略等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处理提供巨大的空间,从而使数据统一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均得到更好的维护。另外计算机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还能够为广域保护系统算法计算效率的提高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接入网技术期末复习题

1.接入网的市场竞争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接入网的市场竞争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会。挑战主要体现在:a、争抢用户,满足多业务需求;b、提高服务质量;c、提供新业务;d、发展各种宽带接入技术e、可能会被淘汰机会主要体现在:a、给新运营商带来契机;b、庞大的市场、高额的利润。 https://www.360docs.net/doc/5c7410588.html,st mile和First mile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Last mile是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First mile 是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3.推动接入网发展有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参考答案:需求牵引,技术推动,规制开放,竞争激励. 4.简述电信接入网与核心网的区别? 参考答案:(1)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用户驻地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2)在结构上,核心网结构稳定、规模大、适应新业务能力强;而接入网结构变换大,规模小,用户类型复杂,连接入网的网径大小不一; (3)在业务上,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传送,而接入网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各种业务的接入; 5.选择电信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时,一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 (1)经济性,即网络建设费用; (2)系统可靠性; (3)重新配置难易程度,即适应性、灵活性; (4)网络维护难易程度。 6.Y.1231与G.902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参考答案:1)Y.1231建议的接口抽象为统一的接口RP,更具灵活性和通用性,而G.902建议由UNI、SNI和Q3接口界定;2)Y.1231具有独立且统一的AAA用户接入管理模式,适于各种接入技术,G.902必须通过Q3接口由电信管理网管理,受制于电信网体制;3)Y.1231建议除具有复用、连接、传送,还具有交换和记费功能,G.902建议只具有复用、连接、传送,无交换和记费功能;4)Y.1231建议解释用户信令,IP用户可以自己动态选择IP业务提供者,业务与传送相对独立,符合下一代网络:业务、传送、控制相对独立的趋势,G.902建议不解释用户信令,UNI和SNI只能静态关联,用户不能动态选择SN,接入网与SN不能完全分开。 7.电信接入网的定界接口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用户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业务节点接口SNI,连接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业务节点SN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电信管理接口Q3,连接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其他部分的标准接口 8.简单描述的IP接入网的三大功能 参考答案:运送功能,承载并传送IP业务接入功能,对用户接入进行控制和管理(AAA)系统管理功能,系统配置、监控、管理 9.对于以太接入网面临的安全问题有什么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实现用户隔离的措施:用VLAN交换机或使用接入专用交换机实现用户隔离。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用户接入需要身份认证,验证不通过不允许接入;MAC地址、端口、

广域继电保护及其故障元件判别问题的探讨

-44- /2012.11/ 广域继电保护及其故障元件判别问题的探讨 盐城供电公司 丁静娴 【摘要】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继电保护在电网建设、运行及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传统的继电保护存在较多的问题,已不适应电网建设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广域继电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故障元的判别原理及办法。【关键词】广域继电保护;故障元件;判别 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复杂电网环境下,广域继电保护面临新的调整,传统继电保护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研究能够快速识别与隔离故障,简化保护整定计算的广域保护原理和配置方案,是保障电网安稳运行的重要内容。 一、现代电网中传统继电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值整定与配合困难 对于结构和运行方式复杂多变的现代电网,各相关后备保护之间动作值的配合非常复杂,并且通过就地检测量和延时实现配合的方式在很多情况下难以确保选择性。人们在继电保护中常采用“加强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措施,形成简化甚至放弃某些后备保护配置的趋向。在大电网发生高阻故障时,即使采用双套主保护并不能完全杜绝其拒动发生。 (二)远后备保护延时过长 多级阶梯延时配合导致远后备保护延时可能很长,于系统安全不利。 (三)缺乏自适应应变能力 传统后备保护的整定配合基于有限的运行方式,当电网的网架结构及 运行方式因故发生频繁和大幅改变时,易导致后备保护动作特性失配,可能造成误动或扩大事故 (四)存在潜在误动作风险 当电网结构或运行工况突发非预设性改变而伴随出现大范围的大负荷潮流转移时,可能造成距离保护Ⅲ段非预期连锁跳闸,甚至最终导致系统解列或大停电事故。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目前继电保护的动作依据仅仅是保护安装处设备本身的信息。如果可以得到当前系统更为全面的信息,可以产生更有效的故障判断和动作,这意味着基于广域信息有可能解决传统继电保护的某些难题。 二、广域继电保护的基本途径 目前,实现广域继电保护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基于在线自适应整定原理(On-line Adaptive Setting,OAS)及基于故障元件判别原理(Fault Element Identification,FEI)两种不同途径。 (一)基于OAS的广域继电保护 在线自适应整定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国内则有学者将其表述为采用,防止保护失配并提高其灵敏度。在线自适应整定方法近20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故障后扰动域识别、最小断点集搜索和快速短路计算等方面内容展开。 基于OAS的广域继电保护,研究时间较长,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实用化却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原因可能在于该方法虽可通过在线调整定值来对保护的灵敏性、选择性加以改善,但未从根本上克服传统后备保护整定配合复杂困难、阶梯延时动作缓慢等劣化保护性能的缺陷,这正是使后备保护存在隐性故障,易引发连锁跳闸、威胁系统安全的重要原因。 (二)基于FEI的广域继电保护 基于FEI的广域继电保护的研究是按后备保护区域来形成差动保护范围,可以准确的判定故障元件和确定后备保护动作区域。其优越性在于其无需整定计算,只需通过简单的时序和逻辑配合就能保证后备保护的选择性;可以有效地缩短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同时,它没有大负荷潮流转移引起后备保护连锁动作的缺陷。 基于FEI的广域继电保护并不要求全电网的实时变化信息,即使远后备保护,最远仅需要周边相邻变电站群外延设备的故障相关信息,因此,这是一种有限广域保护,比较有利于其工程实现。针对大负荷潮流转移可能引发后备保护非预期连锁动作这一潜在风险问题,也可利用广域信息对电网潮流转移状况进行分析和判别,并及时对相关后备保护采取闭锁或改变动作特性等措施,从而避免后备保护的连锁跳闸,保障系统安全。 三、新型故障元件判别原理 (一)基于故障电压分布的故障元件判别原理 作为单一元件的故障判别原理有多种,譬如:电流差动、纵联方向、纵联距离等。显然,前者对同步采样要求严格而当应用于广域保护时存在困难,而后两者在复杂故障条件下性能尚不够完善。 基于线路故障电压分布的故障元件判别原理则能同时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该原理利用线路一侧电压、电流故障分量的测量值估算另一侧的电压故障分量。这样,广域后备保护可同时获得电压故障分量的测量值和估算值。外部故障时线路任意一侧电压故障分量的测量值和估算值是一致的,而内部故障时至少有一侧电压故障分量的测量值和估算值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此构成故障元件识别判据,且仅需要根据故障时线路两端的启动特征实现同步校正即可。该原理均能正确识别高阻接地、转换性故障及振荡中再故障等复杂情况下的故障线路,并且不受潮 流转移的影响。 (二)基于广域综合阻抗的故障元件判别原理 广域电流差动保护较普通电流差动更易受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而降低灵敏度,这是因为区域差动范围内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包含的线路数量可能不一样,分布电容以及电容电流可能呈现较大范围的变化,同时在广域条件下估计和补偿电容电流也有较大难度。基于综合阻抗的纵联保护能克服分布电容的影响,灵敏度较高。将综合阻抗概念引入广域继电保护,可形成基于广域综合阻抗的故障元件判别原理,克服广域电流差动保护的缺陷。该原理利用区域多端电压和电流构造综合阻抗,广域综合阻抗定义为: (1)其中,M-流入广域继电保护区域的线路数目;N-广域继电保护区域边界母线数目。 (三)基于遗传信息融合技术的故障元件判别方法 为提高广域保护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遗传(GA)信息融合技术的故障元件判别方法,它以故障方向作为遗传算法的处理对象,结合其他状态和多种保护判据信息进行信息融合,由线路两端故障方向的容错判定确定故障元件,以克服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缺失或信息错误的影响。 该方法从基于故障方向的广域继电保护原理出发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信息融合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当前保护状态值与保护的状态期望值之间的差异构造求极大值的适应度函数。采用遗传算法的种群建立,快速搜索和收敛判定的运算来寻找最优解,实现基于最优解的故障方向决策和故障元件判别。 (四)基于概率识别的信息融合技术为降低基于遗传算法的广域继电保护的计算量,避免过早收敛导致保护判断错误,提高信息容错能力,提出基于概率识别的信息融合技术,简化和改进基于遗传算法的故障元件判别原理。该算法基于有限广域范围同时发生多处故障的可能性很小的假设,仅对区域内单个元件故障建立故障识别编码,大大减小了搜索范围,避免遗传算法中复杂的搜索过程和收敛判断。算法依据保护原理的选择性与灵敏度设置加权系数,然后根据各类保护的实际状态和基于故障识别编码的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结合加权系数,构造求极小值的适应度函数,并引入故障识别概率K i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