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第六单元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第28课时近现代湖南历史试题

湖南省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第六单元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第28课时近现代湖南历史试题
湖南省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第六单元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第28课时近现代湖南历史试题

课时训练(二十八) 近现代湖南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书籍的作者及其籍贯和主要思想分别是( )

A.湘乡人曾国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隆回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C.安化人陶澍、“自强”“求富”

D.长沙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人物与“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收复新疆”“湘籍名臣”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是( )

A.左宗棠 B.魏源

C.张之洞 D.曾国藩

3.以下关于近代名人曾国藩事迹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以“勤王忠君”为建军宗旨,创建湘军

B.以封建礼教为湘军的治军基本原则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D.创办长沙时务学堂和浏阳算学馆

4.在清末维新运动中,湖南是最开风气的省份。大批热血青年聚集省城长沙,开学会、兴学堂、办报纸,轰轰烈烈。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船山思想的深远影响

B.湘军首领曾国藩的苦心经营

C.光绪皇帝的励精图治

D.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大力支持

5.近代湖南名人辈出,其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豪迈诗句的维新人士是( )

A.陈宝箴 B.宋教仁

C.黄兴 D.谭嗣同

6.下图中两本书籍呼吁反清救国,在20世纪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两本书的作者是( )

A.黄兴 B.宋教仁

C.陈天华 D.蔡锷

7.以下属于湖南辛亥革命先驱黄兴的事迹的是( )

①组建华兴会②组建中国同盟会③武昌起义后领导汉口反击战和汉阳保卫战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担任临时大总统⑤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8.“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公”指的是( )

A.宋教仁 B.谭嗣同

C.蔡锷 D.梁启超

9.湖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 )

A.常德 B.长沙

C.湘潭 D.衡阳

10.湘南暴动的主要领导者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朱德、陈毅

C.刘少奇、肖克 D.贺龙、黄克诚

11.在今天的平江县第一中学,还保留着平江起义指挥部的遗址。如果要还原80多年前平江起义决策的原貌,下列革命先烈你应该选择( )

①朱德②陈毅③周逸群④贺龙⑤彭德怀

⑥滕代远⑦黄公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⑤ D.⑤⑥⑦

12.1934年底,中央红军决定改变原行军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发生在怀化市的( )

A.新晃县 B.芷江县

C.通道县 D.靖州县

13.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何地出发开始长征( )

A.桂东 B.桑植

C.资兴 D.宜章

14.抗战时期日军在湖南的暴行有( )

①厂窖惨案②“文夕大火”③南京大屠杀

④常德细菌战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湖南省遭受日军细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

A.长沙 B.衡阳

C.常德 D.永州

16.在湖南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创造有利条件的是( )

A.常德会战 B.湖南和平解放

C.衡宝战役 D.湘西剿匪

17.湖南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

A.1949年8月 B.1950年8月

C.1951年8月 D.1952年8月

18.湘潭乌石走出来的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是( )

A.彭德怀 B.周恩来

C.朱德 D.邓小平

19.星光大道的“家乡美”环节(表演自己家乡的特色节目),①号选手唱黄梅戏《天仙配》,②号选手演唱秦腔《兄妹开荒》,③号选手演唱花鼓戏《刘海砍樵》,④号选手演唱二人转《关东情》。其中,湖南籍选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他是湖南桑植人,凭借两把菜刀举行暴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授予共和国元帅,他就是( ) A.彭德怀 B.贺龙

C.罗荣桓 D.粟裕

21.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举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的汨罗人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任弼时 D.彭德怀

22.他是湖南人,他助人为乐,为集团、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他的名字在中国内地已经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他是( )

A.雷锋 B.黄继光

C.邱少云 D.罗盛教

23.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在央视热播。你不可能在该电视剧中看到彭德怀( )

A.领导平江起义 B.指挥百团大战

C.领导桑植起义 D.指挥抗美援朝

24.下列近代历史人物籍贯均属于湖南的是( )

A.曾国藩、毛泽东 B.孙中山、邓小平

C.李鸿章、蒋介石 D.林则徐、刘少奇

25.下列哪一位不是湖南近代著名教育家( )

A.杨昌济 B.徐特立

C.蔡元培 D.罗辀重

26.农民王某是远近闻名的养鱼专业户,饲养的“湘云

鲫”肉质鲜嫩,抗病能力强,他想写一封感谢信给

培育出“湘云鲫”的专家,你应该向他推荐下列哪一位人物( )

A.袁隆平 B.刘筠

C.陈国达 D.黄伯云

27.创立地洼学说,在国际地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 )

A.袁隆平 B.刘筠

C.陈国达 D.黄伯云

28.“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下列人物是长沙籍的有( )

①欧阳询②怀素③王船山④魏源⑤田汉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29.下列湖南籍的文化名人与其籍贯和代表作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立波(益阳)——《暴风骤雨》

B.田汉(湘阴)——《山乡巨变》

C.沈从文(凤凰)——《边城》

D.丁玲(临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0.下列关于湖南教育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位于长沙的是岳麓书院

B.黄兴、蔡锷等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是湖南第一所近代化学校

C.创立于1943年的明德中学是湖南第一所近代化私立学校

D.五四运动前后,湖南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如杨昌济、欧阳予倩等

二、判断题

31.维新运动期间,湖南士风旺盛,民气高昂,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维新省份。( )

32.长沙人熊希龄主持的《湘报》成为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舆论阵地。( )

33.武昌起义爆发后,黄兴、蔡锷在长沙率先起义响应,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 )

34.由于在护国战争中功勋卓著,邵阳人蔡锷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

35.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 )

36.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经过实际考察,写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党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

37.1928年,贺龙和周逸群领导了湘南暴动。( )

38.1938年11月,蒋介石命令在长沙沦陷前将全城焚毁,大火烧了五天五夜,史称“文夕大火”。( ) 39.1949年10月结束的衡宝战役,彻底结束了湘西数百年的匪患。( )

40.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抢救朝鲜落水少年而牺牲的罗盛教是湖南省新化人。( )

41.衡阳人贺绿汀被称为“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四季歌》《游击队歌》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

42.被毛泽东称赞为“理论界的鲁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是湖南郴州人。( )

43.桃源人翦伯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主要奠基人。( )

44.中南大学黄伯云教授研究发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新技术”,为高性能飞机制动装备和航天火箭发动机提供了关键材料。( )

45.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银河”高性能计算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

三、综合题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湖南学者认为:说一部中国近代史,一半是湖南人的历史,并不为过。近代湖南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五个重要的人才群体推动着中国近代历史前进:一是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人才群体代表人物;二是19世纪50—60年代洋务派湘军集团代表人物;三是19世纪末维新志士群体代表人物;四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志士群体代表人物;五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家群体代表人物等。

有广东学者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广东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甚至是主导作用,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广东人的身影,如洪秀全、康有为、詹天佑、孙中山……

——摘编自红网

(1)将湖南历史名人中的“曾国藩、魏源、谭嗣同、毛泽东、蔡锷”与下列表格中的“人才群体”相对应。

(2)近来,就“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是湖南人还是广东人”这一问题,部分网友展开了激烈争论。你对这种争论持何种态度?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D 6.C 7.C 8.A 9.B 10.B 11.D 12.C 13.B

14.B 15.C 16.C 17.A 18.C 19.C 20.B 21.C 22.A 23.C 24.A 25.C 26.B 27.C 28.B 29.B 30.A

31.√32.×33.×34.√35.√

36.×37.×38.√39.×40.√

41.×42.×43.√44.√45.×

46.(1)①魏源;②曾国藩;③谭嗣同;④蔡锷;⑤毛泽东。

(2)态度:支持或反对。

理由:支持——在争论中增长知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热爱家乡,缅怀家乡先辈;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反对——这种争论过于突出地域意识,不符合历史事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推动我国近代社会历史前进);不利于团结;耽搁学习时间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第一课时湖南的位置与区划、人口与民族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运用湖南政区图找出14个市州及其行政中心。 3、知道湖南人口数量,运用地图分析我省人口分布特征。 4、运用地图说明湖南省少数民族分布概况。 ?学习重点:1、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14个市州。 ?学习难点:1、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分析湖南省人口的分布特征。 ?快乐学习。 一、自主学习,领悟课本。(预习“湖南”七年级上册课本P1—11,完成学习任务) 1、湖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地区,南邻________省,北接_____省,是连接东 南沿海与____________的桥梁。因为省内有大河流湘江,故简称_________。 2、“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 3、湖南省现有_______个省辖市,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 4、2017年,湖南省总人口为____________人。 5、湖南省东面毗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赣 B、黔 C、鄂 D、粤 6、被誉为“莲城”的省辖市是() A、长沙市 B、邵阳市 C、湘潭市 D、株洲市 7、我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 A、湘西、湘南、湘中 B、湘南、湘西、湘北 C、湘东、湘西、湘南 D、湘西、湘东、湘北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了解位置与行政区划。 , , , M________,N_________。 3、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家乡在_____(省辖市)的_________(县级市)。 【探究2】读图了解湖南省的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湖南省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南省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图。 2、根据地图的信息简要说一说湖南省人口的 分布情况。 3、有一些地方(如张家界、吉首、怀化等) 人口分布相对比较稀疏,结合下面材料提供的 信息,从自然条件简要说明这些市(州)人口 分布稀疏的原因。 材料:湖南省地形东、西、南三面峰峦起伏,山岭相连。中部是低山和丘陵,其间夹有大小不一的盆地。北部是洞庭湖平原。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说一说麻阳县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2、举例说明留守儿童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 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重点 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如古代授官、称谓等 学习难点 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识记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

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

最新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八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了解湖南公路运输建设的成就,及主要是公路分布格局 2、了解公路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记住主要的公路运输干线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请问同学们是如何到达县城的? 2、父母是如何到达单位上班的? 3、家里购买大件商品是用什么运回来的? 4、你出旅游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教材归纳)公路运输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湖南快速延伸的公路。

二、讲授新课 (一)公路运输 1、(问)什么是公路运输?它有什么特点? (讲)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速度较快、“门对门” 2、在什么情况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板)(二)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到2007年底,湖南省公路总里程已居全 国前列,已基本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络。 (读图)3页,图1—3完成书本第2面活动题,了解我省的哪些公路干线。(三)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1、(读图)5页的图1-7,分析我省的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2、(讲解)湖南省的调整公路按照“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全部建成后,将 形成以长沙为中心,连接全省重要城市,辐射全省广大城乡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四)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1、完成本书第6页活动题1-2 2、小组讨论并归纳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湖南公路运输干线和其“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公路运输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六)课后活动 你的家乡的公路是水泥路吗?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说一说修建水泥路前后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七)板书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一、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二、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三、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doc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 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 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 然后就戊子年,2071 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 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 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 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 清楚的区别开。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 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历史文化常识介绍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指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解释自然现象: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反映社会斗争: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2、诗歌总集 第一部《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三百》或《诗》,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4)《诗经》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第二部《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3、屈原与贾谊 (1)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懑。 著名文章:《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2)贾谊: 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贾谊共有文章58篇,西汉刘向将其编订为《新书》。著名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著名辞赋有:《吊屈原赋》、《鹏鸟赋》。 4、先秦散文 历史:(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商周。作者不详。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为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历史,孔子编订,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事比《春秋》多13年,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内容为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西汉刘向编订。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讲座教案 一、前言 中国民俗文化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本讲座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民俗学常识,讲座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注重民俗文化内涵的揭示,同时也适当介绍了本学科的研究与最新发展。民俗实体部分的介绍构成了讲座的整体框架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本讲座的学习,了解文化的本质内涵,理解并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 了解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的起源和发展; 理解民俗的分类,民俗的特点,民俗的功能; 理解民俗与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 了解民俗调查,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出现、发展和现状。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第一讲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词语,自古以来,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来界定文化。堪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ultura,原意是耕种和植物培育。以后逐渐由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精神领域。古罗马哲学家塞罗曾提出“智慧文化即哲学”的著名论断,其内涵则包含了人的心灵、智慧、情操、教育等内容。进入18世纪以后,伏尔泰、康德等思想家、哲学家不断赋予文化以精神或观念的意义。 《说文解字》上说“文,错画也,象交纹。”因此“文”的本意是指各色各样交错的纹理,如手掌上纹理交错称掌纹,天上日月星辰交错称天文,布帛纹理交错成文布纹。“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成,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如《易·系辞下》中“万物化生”的“化”,引申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说文解字》上“化,教行也。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文化二字合用包含有“人文”与“化成天下”、“以文教化”的意思。我国古代最早将“文化”二字连在一起的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补亡诗》和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分别有“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和“文化内辑,武功外悠”的记载。这里的文化都含有“文治教化”之意,它与天文(自然)是相对的,天文蕴含的是古代中国人的自然和宇宙意识。人文体现的则是他们对人伦社会活动的思考。 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它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包含着一种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涵,又有伦理意义。演化到今天,不同的人在使用文化一词时,内涵是不尽相同的。它通常的含义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或指某种较鲜明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丧葬文化等;而目前学术界常用的文化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仰韶文化”、“玛雅文化”;二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等。 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又称“大文化”,它包括的领域甚广。如认识领域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等;艺术领域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器用科学领域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相关的制造技术等;社会领域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这里既有物质文化,又有精神文化。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

2016年高考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最实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 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WORD格式整理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WORD格式整理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WORD格式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博苑 10-18 0629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章皇帝与皇权 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zhuan)顼(xu)、帝喾、尧、舜 (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 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 (三)皇帝的由来: 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四)皇帝的饮食起居 1、宫室、山陵 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 “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 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天子的服饰,早在周朝就已形成定制,包括六种冕服和弁服。汉代皇帝以五色长袍作朝服,魏晋时期改用绛纱长袍,唐代出现赭黄色圆领朝服,明清时期则以明黄作为皇帝龙袍的专用颜色,不同的场合,皇帝的着装有明确的区别。如祭祀或盛大典礼,皇帝穿衮冕服,包括冕、玄色上衣、绛色围裳、革带、蔽膝、白袜青舄等;平时及一般朝会则穿公服或常服。 3、车马、仪仗 古代皇帝出外巡幸、游历所用车驾称为“卤簿,包括御辂、御辇、御轿等。 自周朝以来,天子出行一般皆备五辂。卤簿以外,尚有仪仗。历代皇帝出巡所用的仪仗队规模都非常庞大,如宋神宗时多达22200人,清康熙帝崇尚节俭,但也有3000人。

最新八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1)

8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了解湖南公路运输建设的成就,及主要是公路分布格局 2、了解公路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记住主要的公路运输干线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请问同学们是如何到达县城的? 2、父母是如何到达单位上班的? 3、家里购买大件商品是用什么运回来的? 4、你出旅游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教材归纳)公路运输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湖南快速延伸的公路。

二、讲授新课 (一)公路运输 1、(问)什么是公路运输?它有什么特点? (讲)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速度较快、“门对门” 2、在什么情况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板)(二)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到2007年底,湖南省公路总里程已居全 国前列,已基本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络。 (读图)3页,图1—3完成书本第2面活动题,了解我省的哪些公路干线。(三)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1、(读图)5页的图1-7,分析我省的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2、(讲解)湖南省的调整公路按照“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全部建成后,将 形成以长沙为中心,连接全省重要城市,辐射全省广大城乡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四)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1、完成本书第6页活动题1-2 2、小组讨论并归纳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湖南公路运输干线和其“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公路运输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六)课后活动 你的家乡的公路是水泥路吗?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说一说修建水泥路前后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七)板书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一、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二、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三、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言阅读水平。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古为今用。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比较下面三组地名,说说你的感想。 兰陵(古)——枣庄(今) 庐州(古)——合肥(今) 修水(古)——艾邑、分宁(今) 点播:历史上有颇负盛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微博上有人吐槽说,“兰陵王”搁现在是“枣庄王”,“兰陵王入阵曲”就成了“枣庄王入阵曲”,意蕴全无。 古时的才子之乡——安徽庐州,现在叫合肥。结果呢,庐州才子被称作合肥才子,清逸俊秀的翩翩少年一下多了大腹便便之感。 艾邑、分宁和“修水”相比怎么样?颇具古风古韵的城市名称,经过现代的加工改造,反而少了一些味道。 对于古今地名的沿革,大多数网友也表现出对古地名的钟爱,认为这些古地名更具文化底蕴。

2、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尝试结合课本上“古代文化常识”这一专题,对我国传统文化作些初步的梳理探究。 二、重点探究 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中两幅图片,比较异同,要求学生从古代文化角度加以解释。 提示:发式:古代男子15岁束发;20岁行弱冠礼,代表成年。 服装颜色:达官贵人一般穿艳丽的颜色;平民只能穿素色。 服装材质:有钱人穿丝帛;平民只能穿粗布麻衣,称布衣。 服装纹饰:平民不能有纹饰;龙袍是皇帝专用,私造龙袍要满门抄斩。 跪坐姿势:严肃隆重的场合里的标准坐姿。 教师补充:“左衽”和“右衽”:“右衽”:前襟向右,左襟在上,右衽是汉族的象征;少数民族的服装相反,称“左衽”。国民党元老、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右任”这一笔名,就是取“右衽”的谐音。名字中体现了他年轻时反清救国的决心和志向。“左衽”还代表死人(在陪葬的壁画和先人的画像中使用,以示阴阳有别。)有的影视剧里不注意,活人也穿着死人衣服,就闹笑话了。 小结:过去,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外在标志,有着严格的规定。 2、分组探究。 第一组:天文地理组。 第二组:纪年纪时组。 第三组:科举选官组。 第四组:姓名称谓组。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3、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禁烟。 2、魏源的改革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册我们主要了解了湖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湖南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希望大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讲授新课 (一)湖南的禁烟运动: 原因:英法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疯狂的向中国走私鸦片。 危害:造成中国“银荒兵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禁烟措施:设禁烟局、捉拿烟贩、收缴烟具、封闭烟馆、配制戒烟药丸、严令吸烟人员定期戒绝。 1912年,湖南都督谭延闿在湘禁烟,一次就焚毁下笔91551两。 (二)湖南营兵赴粤抗英: 1841年2月,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 英军进攻乌涌,直逼广州。在湖南任总兵的祥福率军抗敌,他和31名将领牺牲,415名营兵阵亡。 (三)魏原的必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原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及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教案一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教案 叶县高中语文组潘遂伟 教学目标: 1. 识记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 2. 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3.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并且识记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2.讲练记结合,牢固掌握文学常识。 重难点: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文学常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但很多学生认为文学常识内容多、分值小,花太多时间去记不太划算,倒不如记一两个近义词或成语,于是就放弃。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文学常识固然内容多,但只要有巧妙灵活的方法,就可以化繁为简、化多为少,轻松而又高效率地记住。 1 .突出重要性、一流性 重要: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并对当代或后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作品及这些作品的作家。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在中国作家及代表作品的命题方面,所取材料都是重要的、一流的,所以备考时,对各个时代的重要的、一流的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生活时代、代表作品、文集的名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应准确熟记。 2. 重视课本适当迁移 从多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来看,考查中国作家的知识基本上还是以课内知识为主,再加上今年是新教材实行的第一年,这一特点将更加明显.由于高考的竞争性与选拔性,命题又会涉及一些课外的知识,而课外的又往往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延伸,如:笛福的《鲁禀逊漂流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这就体现了命题的特点:重要性、一流性。多年来,并未出现艰深、冷僻的偏题、怪题。 二.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各个小组展示所预习的历代选官制度。 三.知识梳理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一)散文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小说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教案

第1课位置与区划 教学内容:教材P1-6 位置与区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描绘湖南及其相邻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并采用“联想法”记住这些省份的轮廓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2、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作为湖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重点、难点: 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记住湖南及其相邻省份的轮廓特征。 2、学会搜集信息。 教学准备:地图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活动 (一)中部省份 (1)在地图上找到湖南,并说出它的地理位置。 (2)介绍湖南的由来及简称。 (3)读图1-2,找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4)估算湖南省的经纬度范围。 (5)阅读资料:“三湘四水”“中部崛起” (二)14个市州 (1)指导学生读图1-4,介绍湖南省的14个市州。 (2)活动 1)找出自己家乡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2)说出家乡位于哪一个省辖市(州)。 3)在地图上找到长沙市,判断它位于你的家乡所在地的哪个方位。指出长沙市与我省哪些省辖市相邻。 4)有同学说:湖南省政区图好像人头像,你觉得像吗?阅读资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伟人故里”“芙蓉国里尽朝晖”(增强学生对身为湖南人自豪感的教育) 三、拓展延伸 1、查阅资料,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是哪一个县级市,哪一个省辖市?湖南是一个伟人辈出的省份,除了毛泽东以外,还有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查阅资料,说说他们家乡所在的县(市)。 2、了解湖南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梳理姓氏文化感知美好祝愿 ——《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教学设计 授课:张焱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有关姓名的文化常识,更好地鉴赏高考卷中古代文学人物传记作品,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梳理整编课文中已出现的姓氏文化常识,教师联系高考考点加以纵深拓展。 3.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积累识记古代姓氏文化常识,探求古代姓氏根源文化的现实意义,体会长辈寄寓姓名中的美好祝愿。 4.了解古代姓氏文化所体现的和谐美与人情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姓氏文化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立足现代社会,探求古代姓氏根源文化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创意 教学中先指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古诗文来搜集整理有关姓氏字号的文化 常识。根据课件中设计的有关思考和练习题,布置学生去寻找跟自己姓氏有关的知识,追本溯源,同时,向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涵义。课堂上,全班进行交流探究,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姓氏文化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立足现代社会,引导学生关注我们民族姓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用课件导入篆体姓氏图腾,学生猜测,激活课堂 2.提问:我们班上总共有几种姓?全国又有多少姓氏? 我是谁?姓?名字? 举例:马三立 每个名字都是有来历的,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姓名的涵义。 (二)梳理探究 引言: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作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小说、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

【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古代文化常识高三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必备知识: 1.熟记并掌握高中课内文言文一些学过的古代文化常识。 2.对课外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了解。 (二)关键能力: 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能够分门别类准确熟记。 2.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3.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 4.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三)学科品格及学科素养: 1.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做题训练强化记忆。 3.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 4.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爱国主义思想。 (四)核心价值: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生情分析: 高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十分有限,在这方面所花时间往往不多,也比较不重视课内文化常识的积累,所依赖的材料也仅限于《语文头条》,这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古代文化常识复习就要紧紧围绕这些知识分类,做到全面讲细讲透,系统化记忆。 三、过程方法:

导入——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课堂实操——总结—— 布置作业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应对文言文阅读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五、教学用具: 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先复习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第二课时复习古代授官称谓、天文历法和礼仪制度。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精品教案

八年级上册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单位 ________ 教者 ________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了解湖南公路运输建设的成就,及主要是公路分布格局 3、了解公路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4.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5.通过了解我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记住主要的公路运输干线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 1、请问同学们是如何到达县城的? 2、父母是如何到达单位上班的? 3、家里购买大件商品是用什么运回来的? 4、你出旅游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教材归纳)公路运输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湖南快速延伸的公路。 二、讲授新课 (一)公路运输 1、(问)什么是公路运输?它有什么特点?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速度较快、“门对门” 2、在什么情况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二)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到2007年底,湖南省公路总里程已居全 国前列,已基本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络。 (读图)3页,图1—3完成书本第2面活动题,了解我省的哪些公路干线。(三)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1、(读图)5页的图1-7,分析我省的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2、(讲解)湖南省的调整公路按照“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全部建成后, 将形成以长沙为中心,连接全省重要城市,辐射全省广大城乡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四)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1、完成本书第6页活动题1-2 2、小组讨论并归纳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湖南公路运输干线和其“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公路运输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六)课后活动 你的家乡的公路是水泥路吗?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说一说修建水泥路前后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七)板书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一、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二、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三、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