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100题(习题教学)

水处理100题(习题教学)
水处理100题(习题教学)

大陆科技公司环保事业部化水专业

水处理知识100题

2004年8月

一、选择题(20题)

1、自然界中的水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三种:大气水、地表水和()。

2、天然水中的杂质,有的呈固态,有的呈液态或气态,它们大多以分子态、离子态或胶体

颗粒存在于水中。如按其颗粒大小不同,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3、单位水中钙离子的总含量称为(),单位水中镁离子的总含量称为

(),()称为总硬度。

4、pH值的定义是(),它是表示水中

()强弱的一项指标。

5、化学需氧量(俗称好氧量)是近似表示水中()的指标。

6、生化需氧量是指(),单位为mg/L。

7、按滤池进出口阀门个数,可以将滤池分为()、()、

()。

8、H+ 、NH4+、K+、Na+、Mg2+、Ca3+几种不同离子型的强酸阳树脂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

序为:

()> ()> ()> ()> ()≈()9、在稀溶液中,H+ 、NH4+、K+、Na+、Mg2+、Ca2+、Al3+、Fe3+几种不同离子型的强酸阳

树脂的选择性顺序为:

()> ()> ()> ()> ()≈()> ()>()10、在稀溶液中,Cl-、OH-、HCO3-、HSiO3-、NO3-、SO42-几种不同离子型的强酸阳

树脂的选择性顺序为:

()> ()> ()> ()> ()>()

11、固定式离子交换器按运行方式可以分为:()、()、()。

12、浮动床的反洗在()进行,一般10~20个周期反洗一次。

13、一般情况,监测阳床终点用()表;监测阴床终点用()表;监测

混床终点用()表或()表。

14、反渗透膜的基本性能一般包括:()、()、()、()等。

15、反渗透的主要操作参数有:()、()、()、

()等。

16、控制反渗透装置进水固体颗粒含量的指标是:()和()。

17、一般卷式反渗透膜组件要求SDI<()。

18、反渗透标准化后的流量指()。

19、电厂用水中的生水是指()。

20、在火力发电厂中,水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包括()、()和(),

生产方面主要用作()和()。

二、判断题(对的写“对”,错误的写“错”)(10题)

1、对同一水样,COD Cr 的测定值大于COD Mn的测定值。()

2、酚酞碱度为水中的全碱度。()

3、可以根据水样分析结果来确定合适的混凝条件。()

4、过滤器运行的“空塔速度”是指在无滤料时水通过空过滤设备的速度,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大、面积大(比面积大)。 (2)种类多,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种类有10万多种而且这一类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3)分布广。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以及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 (4)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10h就可以繁殖为数亿个。 (5)适应强,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3.水中常见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 4.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为核区的裸露的DNA,无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革兰氏染色: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发明了一类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此染色法,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6.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繁殖时产生大量细胞排序便以此母细胞为中心而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基团。 8.芽孢:某些细菌(特别是杆菌)在生活史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型或椭圆型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9.酵母菌:单细胞出芽生殖的真菌总称。 10.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具有核膜与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11.硝化作用:由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12.生物监测:利用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水体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状况的一种监测方法。 13.体内积累速率=吸收速率-(体内分解速率+排泄速率) 14.余氯: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结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15.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 16.生物浓缩系数(富集因子):BCF=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17.烈性噬菌体:大多数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产生大量的子噬菌体并能使细菌细胞裂解。1.试述微生物在给排水工程的应用。 (1)污染水体。了解水中的致病菌并设法去除,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使水生色或者产生气味。(2)阻塞作用。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冷却器、凝结器阻塞。 (3)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利用微生物进行自净: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细菌和藻类互生的原理让细菌分解有机污染物,即氧化塘法。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集-给排水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集 供给排水工程专业用 根据下列参考书目编制而成: 《环境微生物学》王泉玲等编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顾夏声等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微生物学》罗志腾等编 《水处理微生物学》同济大学编 《微生物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编 《Instructors Guide for microbioloby》专业名次80余条,问题讨论、简述题70个。

第一章绪论 内容提要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就是应用微生物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人类生产与生活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即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尤其着重于研究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环境产生的有益与有害影响,揭示微生物、污染物及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为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服务。 “微生物”并非生物分类学概念,它是对一类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的非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及个体发育低级的多细胞生物的统称。微生物通常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它们具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种类多、个体小、分布广、生长繁殖快、易变异的共同特点。其主要类别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噬菌体),原核细胞型生物(细菌、放线菌、枝原体、依原体、立克次氏体、兰细菌)和真核细胞型生物(真菌、原生动物、藻类等)。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可以说它们是“无处不在”,土壤是它们的大本营,水是良好的生活环境,空气则是传播的最佳媒介。 微生物与人类活动的各方面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工业、农业、医学、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无不用到微生物学知识。 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揭示始于17世纪荷兰人吕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用显微镜进行的各种观察,而微生物学的真正奠基与发展则要归功于法国学者巴士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德国学者柯赫(Robert Koch),苏格兰人李斯特(Joseph Lister),英格兰人真纳(Edward Jenner),俄国人伊凡诺夫(Ivanovski),维诺格拉斯基(Winogradsky)和荷兰生物学家贝依林克(M.V.Beijerinck),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是一大批生物学家们的共同成就。 前人们的研究使得微生物学各领域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系统地形成了微生物的形态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相应学科。 环境微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脱颖于其母体——微生物学——而以其独立的研究对象发展起来,作为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渗透、补充。 习题: 1-1.解释下列名词 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学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1-2.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1-3.微生物有何特点?环境中微生物包括哪些主要类别? 1-3.我国现行的生物分类把生物分为哪几类?微生物分别属于什么界?

水处理微生物考试题

2010年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形态构造简单的无器官分化或仅有低级器官分化的单细 胞或多细胞或非细胞生物的统称,一般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 2.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吕文虎克,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 者,而法国学者巴斯德和德国学者科赫则是微生物生理学和病原菌学研究的开创者。 3.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史前时期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形态学发 展阶段,现处于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阶段。 4.微生物在现代生物分类系统中分别属于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病毒界。 5.生物分类学家将种做为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相近似的分类基本单位归为一类,称之为 属,更高一级的分类单位依次推为科、目、纲、门、界。 6.细菌分类除形态、构造性状外,需要增加生理的、生化的、生态的、性状做为补充。 7.微生物的学名采用“双名法”,是按属名和种名而命名的,前者采用以大写字母开 头的拉丁语化的名词,后者采用以小写字母开头的拉丁语化的形容词。 8.Escherichia coli castellani and chalmers,是由Castellani 和chalmers 给大肠埃希氏杆 菌的命名。 9.Bacillus sp. (spp.)是属名,sp.是单数,spp.是复数,表示该细菌的名称只有属名, 没有种名。 10.Protoplast即原生质体,它是一切细菌所共有的细胞构造,它包括细胞膜、细胞质 和原核。 11.常见的G-无芽孢杆菌类细菌的代表属有大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亚硝酸细菌属,硝 酸细菌属等。 12.常见的G+无芽孢杆菌类细菌的代表属有乳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等。 13.放线菌的菌体形态呈辐射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大多数为化能异养营养型微生 物。 14.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独有的化学成分是磷壁酸,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独有的化 学成分是脂多糖。 15.磷壁酸是G+ 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几丁质是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吡啶二羧酸 钙主要存在于细菌芽孢结构中,二氨基庚二酸主要存在于G- 菌的壁中,藻胆蛋白主要存在于蓝细菌中。 16.球菌按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的排列方式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 17.细菌的核糖核蛋白体由70S组成,它由50S 和30S 两个亚基组成。 18.细菌的菌落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隆起形状、边缘情况、表面状态、表面光泽、颜色 透明度等。 19.细菌的内含物有肝糖粒、淀粉粒、异染颗粒、聚β-羟基丁酸等。

水处理课程设计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公徽祈华浄兜 ANHLU XINHL:A LNIVBKSITY 课程设计书 课程名称:水处理课程设计 院(系) :一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0 环境工程⑴班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潘争伟

目录

1、城市环境条件概况 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是合肥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程,位于合肥市大城区东南。主要 但尚未达标的工业废水。服务人口约 30万。 1、地形资料 污水处理厂位于淝河西六公里处, 最低为12 m 。污水总进水管底标高为 为9 m 。污水厂长(南北向) 750 m ,宽(东西向)600 m 。 2、水量和水质资料 应处理水量: Q 平均=150000 m 3/d Q 最大=195000 m 3/d 城市混合污水平均水质: mg/ 3、气象及地基资料 年平均气温15.7 C ,夏季平均气温 28.3 C,冬季平均2.1 C; 年平均降雨量1010 mm ,日最大降雨量160 mm ; 地下水位 10 m ; 最大冻土 2.5 cm ; 土壤承载力 2.3 kgf/cm 2; 河流常水位8m ,最高河水位9m ,最低河水位7 m 。 服务范围是合肥市中市区、 东市区、西南郊的生活污水和东市区、 西南郊的部分经初步处理 占地约45万平方米,地势西咼东低。最咼标咼19 m , 12 m ,进水管处地面标高为 16 m 。附近河流最高水位

2、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1 、工艺方案分析 1、普通活性污泥法方案 普通活性污泥法,也称传统活性污泥法,推广年限长,具有成熟的设计及运行经验,处理效果可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本方法在艺及设备等方 面又有了很大改进。在工艺方面,通过增加工艺构筑物可以成为“A/0 ”或“ A2O”工艺,从面实现脱N和除P。在设备方面,开发了各种微孔曝气池,使氧转移效率提高到20%以上,从面节省了运行费用。 国内已运行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如西安邓家村(12万m3/d)、天津纪庄子(26万m3/d)、北京高碑店(50万m3/d)、成都三瓦窑(20万m3/d) 普通活性污泥法如设计合理、运行管理得当,出水B0D5可达10?20mg/L。它的缺点 是工艺路线长,工艺构筑物及设备多而复杂,运行管理管理困难,基建投资及运行费均较高。 国内已建的此类污水处理厂,单方基建投资一般为1000?1300元/m3? d,运行费为0.2?0.4 元/(m3? d)或更高。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为: ①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0.42,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物一般不超标; ②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5、COD cr、SS值比国内一般城市污水高70%左右; ③污水处理厂投产时,多数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已投入运行。 针对以上特点,以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处理工艺尚应硝化,考虑到NH3-N浓度较低,不必完全 脱氮。 根据国内外已运行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可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或“氧化沟法”。 2、氧化沟方案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60年代以来,这项技术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已被广泛采用,工艺及构造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对该技术缺点(占地面积大)的克服和对其优点(基建投资及运行费用相对较低,运行效果高 且稳定,维护管理简单等)的逐步深入认识,目前已成为普遍采用的一项污水处理技术。 据报道,1963?1974年英国共兴建了300多座氧化沟,美国已有500多座,丹麦已建成300多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氧化沟污水厂是德国路德维希港的BASF污水处理厂,设计最大流量为76.9万m3/d,1974年建成。 氧化沟工艺一般可不设初沉池,在不增加构筑物及设备的情况下,氧化沟内不仅可完成 碳源的氧化,还可实现硝化和脱硝,成为A/O工艺;氧化沟前增加厌氧池可成为A2/0( A-A-O )工艺,实现除磷。由于氧化沟内活性污泥已经好氧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不必厌氧消化。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已被公认为一种较成功的革新的活性污泥法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相比,它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 ①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运行管理方便。一般情况下,氧化沟工艺可比传统活性 污泥法少建初沉池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基建投资少。另外,由于不采用鼓风曝气的空气扩 散器,不建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管理要方便。 ②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氧化沟在去除BOD5和SS方面均

水处理微生物问答题

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二)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三)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四)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 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

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将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一边将两大类细 菌分开,作为分类鉴定重要的第一步。其染色步骤如下: 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 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 4、用中型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 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格兰仕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格兰仕阴性菌即被区分开。 5、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 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 6、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即培养基。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

一填空(毎空1分) 1.兼性微生物指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 活的微生物。 2.通过生物分解潜能实验和生物分解模拟实 验实验来判断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 3.微生物通过反硫化作用作用使硫酸盐转 化为硫化氢。 4.鉴别培养基是一类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设计的, 可借助肉眼直接判断微生物种类的培养基。 5.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方程是 v=VmS/Km+S 。 6.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 7.废水处理中常见的丝状细菌主要有铁细菌、硫细 菌、球衣细菌。8.水中病毒的检测一般采用蚀斑检验法 9.在氧化塘中藻类和细菌形成互生关系 10.藻类的营养类型是光合自养 11.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芽孢是细菌生 活史的某一阶段形成的休眠体。 12.在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中,转化是指游离 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的细胞 1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出芽。 14.细菌根据与氧的关系可划分为(好氧菌)、(厌氧 菌)、(兼性菌)。 15.微生物的环境生存因子有温度、pH、辐射、(干燥)、 (有毒物质)等。 16.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质粒) 17.根据实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三

类(选择)、(鉴别)、(富集)、。 18.病毒的繁殖过程可以这样描述:吸附和侵入、(复 制和合成)、(装配和释放)。 19.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公式是(v=V m S/K m+S), 其中Km只与酶的(种类)和(性质)有关。

20.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芽孢鞭毛线毛和 荚膜。 21.发酵是指微生物的分子内无氧呼吸。 22.放线菌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孢子丝。 23.选择培养基是按照某种或者某些微 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专门设计的培养基,可以使目的微生物成为优势种。 24.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在水中形成互生关 系 25.硝化细菌的营养类型是化能自养 26.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荧光 计数法、活菌计数法、特定微生物计数法。二、选择 1.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大肠菌群数是?___ (1)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2)每10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3)一升水不超过1000个 2.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是___。 (1)螺旋菌(2) 杆菌(3) 球菌 (4) 弧 菌 3.液氯消毒时,同样的液氯浓度,哪种条件下杀菌效果最好 (1)PH 3 (2) PH 7 (3) PH 9 (4) PH 5 4.一份子葡萄糖经过EMP途径产生多少个ATP ,(1)2 (2)4 (3)6 (4)8 5接上题,EMP途径后进入TCA循环共产生多少个ATP

水处理微生物复习题一及答案

青岛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20 18 ~20 19 学年第 1 学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课试卷使用层次专升本出题教师张立伟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函授站: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函授站: ..........................................................密.......................................................封........................................................... 线.......................................................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函授站: ..........................................................密.......................................................封........................................................... 线.......................................................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函授站: ..........................................................密.......................................................封........................................................... 线.......................................................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2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 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3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 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种类多。 (2)分布广。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 细菌的大小一般是用什么单位测量的? 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μm,故一般用μm测量。 2 以形状来分,细菌可分为哪几类? 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种,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是细菌的基本形态。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4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其原理和关键是什么?它有何意义? 1884年丹麦病理学家Hans Christian Gram提出了一个经验染色法,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其操作过程是: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或沙黄复染。这就是最常采用的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一般解释为:通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细胞的细胞壁及膜上结合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在酒精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发生明显收缩。再加上它不含脂类,酒精处理也不能在胞壁上溶出大的空洞或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仍阻留在细胞壁内,使其呈现出蓝紫色。与此相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位于内层且含量低和交联松散,与酒精反应后其肽聚糖不易收缩,加上它的脂类含量高且位于外层,所以酒精作用时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空洞或缝隙,这样,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就很易被溶出细胞壁,脱去了原来初染的颜色。当蕃红或沙黄复染时,细胞就会带上复染染料的红色。 酒精脱色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可误染为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5 简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着细胞壁而包围着细胞质的薄膜,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 整体细胞膜的结构,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镶嵌模型",其要点是:①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膜的基本骨架。②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以多种方式不断运动,因而膜具有流动性。③膜蛋白以不同方式分布于膜的两侧或磷脂层中。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为: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③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荚膜的场所。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⑤许多代谢酶和运输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组成的所在地。⑥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7 什么是菌落? 将单个或少量同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层)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如温度、光照等),该细胞会迅速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细胞聚集在一起且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合体,称之为菌落。准确地讲,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团。 8 什么叫菌胶团?菌胶团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有何特殊意义? 当荚膜物质融合成一团块,内含许多细菌时,称为菌胶团。菌胶团是活性污泥中细菌的主要存在形式,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说,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其性能的好坏,主要根据所含菌胶团多少、大小及结构的紧密程度来定。 9 简述放线菌的特点与菌落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它的细胞结构 1 / 7

水处理微生物学题库

填空题 1、真核微生物主要类群有真菌、藻类和原生与微型后生动物。 2、根据生活所需能量来源不同,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两类。化能自养微生物通过呼吸链产生ATP,化能异养微生物通过底物产生ATP。 3、病毒是严格活细胞寄生,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吸附、侵入与脱壳、复制与合成、装配与释放四个阶段。 4、微生物基因重组的形式很多,在原核微生物中通常是部分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如转化、接合和传导等都是基因重组在细胞水平上的反应。 5、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生物,其菌丝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类型。 6、自来水厂的常用消毒方法有加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7、原生动物中的钟虫和后生动物中的轮虫出现,可以作为处理效果良好的指示生物。 8、根据组成成分不同,酶可以分为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双成分酶中,主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决定反应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9、从效果上看,造成二次沉淀污泥沉降问题的原因有丝状菌污泥膨胀、不絮凝、微小絮体、起泡沫和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10、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PH值和一定的PH适宜范围。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7.0~7.6,放线菌的最适PH为5~6,真菌的最适PH为7.6~8. 11、遗传学研究表明,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含有DNA的微生物中适DNA。不含有DNA,只含有RNA的微生物中,遗传物质是RNA。 12、水中加氯后生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其中次氯酸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渗入细菌体内,借氯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菌体内的酶,而使细菌死亡。 13、常见的原生动物有三类:肉足类、鞭毛类和纤毛类。绿眼虫属于鞭毛类。 14、根据培养基的用途不同可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三种。 15、酶的活性中心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结合部位,另一个是催化部位。 16、EMP途径和三羧酸循环是糖分解的主要途径。 17、工程上把菌体细胞能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统称为丝状菌。如丝状细菌、丝状真菌、放线菌和蓝藻(蓝细菌)等。 18、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19、污泥絮体结构分为宏结构和微结构两类。 20、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发酵三种。反硝化细菌的呼吸类型是厌氧呼吸。 21、按微生物数目的对数绘制的生长曲线图,曲线可分为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 22、葡萄糖分解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化学底物是丙酮酸。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2个ATP。 23、微生物一般要求BOB5、N、P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100:5:1。 24、共处于一个环境中的微生物之间可发生互生、共生、拮抗、寄生等互相作用的关系。 25、根据酶的存在部位即在细胞内外的不同,将酶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两类。 26、饮用水的常用消毒方法有加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杀藻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铜、漂白粉。 27、细菌的生理特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营养、呼吸、其他环境对它们生活的影响。 28、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化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造成的。 29、对于容易被高温破坏的物质,如含葡萄糖、乳糖的培养基,则应降低温度至115℃(必要时可适当延长灭菌时间)。

(整理)大学水处理课程设计

目录 第1章水处理控制系统 (1) 1.1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背景及其说明 (1) 1.2 CAD流程图 (2) 第2章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 2.1控制系统类型的选择 (3) 2.2I/O端口的分配 (4) 2.3水处理控制系统硬件接线图 (6) 2.4水处理控制系统的梯形图设计 (7) 第3章控制系统仪表选型 (9) 3.1 检测元件选型 (9) 3.2执行元件 (10) 第4章课程设计心得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第1章水处理控制系统 1.1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背景及其说明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的水资源在时空和地域分布上的分布不均匀,更加重了实际的缺水情况。因此近些年来我国城市水资源进一步紧张,许多城市严重缺水。与此同时,水资源污染却日益严重,因此许多工厂都建立自己的自来水处理厂,来改变目前水资源紧缺且污染的现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是在8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与国外同期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相比较,始终存在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且运行费用高等缺点。随着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和对自动化程度要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自来水处理厂必然向着高度自动化和无人职守的方向发展。 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海,使环境和饮用水被严重污染。因此,建立高度自动化的自来水处理厂是解决供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水处理已经长了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 水处理是提供工业或民业用水的常用办法,处理过程是通过滤池过滤,滤池工作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反冲洗,反冲洗过程要求按一定的时序控制风机的启停及各类的开与关,阀门动作顺序要求严格.某水源工程一期设计8个滤池,每个滤池有6个控制阀,而滤池的反冲洗过程要求同一时间不能有两个滤池同时冲洗,采用手动控制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难免出现误动作,对此特定的过程选用一定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控制,经实践检验系统运行可靠,效果良好。 在系统投运时,首先根据江水的浑浊度设置每个滤池冲洗时间间隔,即设置计数器和计时器的计数和计时值.时间间隔过长易出现滤池大高液位现象,过短造成滤池冲洗过于频繁,风机启动频繁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投运时根据当时江水的状况设置时间间隔为12h,运行效果良好.因在软件设计时全面考虑了边界条件,可一次性将8个滤池的手动开关打到自动状态.因每个滤池的冲洗周期均为12h,同时切换为自动状态,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滤池同时冲洗,程序中设置了自动优选功能,做到每次只有一个滤池冲洗,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1工程概况 1.1 设计原始资料 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距厂150 m的某河中,某河的最高水位约为-1.60 m,最低水位约为-3.2 m,常年平均水位约为-2.00 m。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水总管管径为DN800,进水泵房处沟底标高为绝对标高-4.3 m,坡度1.0 ‰,充满度h/D = 0.65。处理量为3万吨/天。 初沉污泥和二沉池剩余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填埋处置。 1.2设计要求 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水质以及预期处理后达标的数据如表所示: 表1.1 污水原水和处理后的数据 处理后的标准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二级标准。 1.3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条文4.2.2中规定,日处理大于20万立方的污水处理厂一般可以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10~20m3/d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SBR、AB法等工艺。

本次设计只需除去COD、BOD、SS不用考虑除氮和除磷工艺,而且BOD/COD=0.5可生化性较好,所以选择两种方案进行选择。 方案一:传统活性污泥法 普通活性污泥法是指系统中的主体构筑物曝气生物反应池的水流流态属推流式。工艺流程见图1.1。

方案二:AB法污水处理工艺 AB法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吸附—生物降解工艺,该工艺将曝气池分为高低负荷两段,各有独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高负荷段A段停留时间约20-40分钟,,去除BOD达50%以上。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工艺流程见图1.2。 图1.1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 图1.2 AB法污水工艺流程图 1.4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传统活性污泥法AB法污水处理工艺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及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 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2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 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种类多。 (2)分布广。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 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 以形状来分,细菌可分为哪几类? 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种,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是细菌的基本形态。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2 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简单说明这些结构及及其生理功能。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两部分。原生质位于细胞壁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厚实、坚韧的结构,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功能。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①保持细胞形状和提高细胞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的生长、分裂所必需;③作为鞭毛的支点,实现鞭毛的运动;④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如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⑤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着细胞壁而包围着细胞质的薄膜(厚约7~8nm),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这种膜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半渗透性,膜上具有与物质渗透、吸收、转运和代谢等有关的许多蛋白质和酶类。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为: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③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荚膜的场所。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⑤许多代谢酶和运输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组成的所在地。⑥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细胞质是细胞膜包围地除核区以外的一切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与真核生物不同,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

水处理课程设计.

南昌航空大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名称: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120222 班 学号:12022207 姓名:辛淑芬

目录 一、概论 (2) 二、设计资料 (2) 三、工艺流程选择与确定 (2) 1. 基本路线工艺选择 (2) 2. 厌氧处理工艺选择 (2) 3.接触氧化工艺选择 (3) 4.工艺流程 (3) 四、设计依据及规范标准 (3) 1.设计规范标准 (3) 2.设计指导思想 (4) 五、主要处理工艺的设计计算 (4) 1.调节池的设计 (4) 2.一次污水泵设计 (5) 3.厌氧池 (6) 4. 生物接触氧化池 (7) 六、平面和高程布置 (11) 1.平面布置 (11) 2.高程布置 (12) 七、参考文献 (13)

一、 概 述 江西君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落户万年县梓埠产业区,占地面积500余亩,总投资6亿元,是一家专业从事甾体激素原料药及其中间体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微生物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公司主导产品米非司酮和高效激素中间体醚化物,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是世界十强制药企业德国拜尔制药公司、先灵制药公司的紧密合作伙伴。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3月可建成投产。 项目废水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进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河中。 二、设计资料 1、污水量及水质 1.设计流量的确定 (1)污水流量: Q=140000d /m 3=5833.3m 3/h=1.63m 3/s (2)最大设计流量 总变化系数Kr=1.42 设计流量Qmax=1.42×5833.3m 3/h=2.3m 3/s (3)平均日平均时流量 Q =140000*0.8=112000d /m 3<115000d /m 3 所以Q 取115000d /m 3=1.33s /m 3 2、 污水水量与水质

《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题

《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的形状主要有、、。 2、根据生活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和。 3、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和发酵三种。 4、葡萄糖分解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化学底物是。 5、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主要有、、。 6、共处于一个环境中的微生物之间可以有、、 等相互作用的关系。 7、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8、水中的原生动物主要有、、三大类。 9、细菌的基本结构主要有和等,特殊结构主要有、、等。 10、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主要有、、 和。 11、纤维素、淀粉、脂肪等不含氮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最后变成了。 12、根据培养基的状态不同可以分为、、。 13、病毒粒子的基本化学组成是和。 14、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循环。 15、河流污化系统要以分为、、、组成的。 二、选择题 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描述是()。 A.多细胞的 B.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A.增殖 B.芽殖 C.裂殖 D.孢子生殖 3、产甲烷菌是()。 A.古细菌 B.真菌 C. 放线菌 D. 蓝细菌

4、真菌细胞中没有()。 A.线粒体 B.叶绿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5、原生动物所表现出特征接近于()。 A.植物 B.动物 C. 真菌 D. 病毒 6、酵母菌一般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 A.2-3 B.4.5-6.5 C. 6.5-7.5 D. 7.5-8.5 7、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 A.蛋白质 B.核酸 C. 碳水化合物 D. 脂肪 8、微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氧 B.碳 C. 氮 D. 水 9、以下不酶的性质的是() 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B.酶的反应速率只受温度和pH值影响 C.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D. 酶具有催化作用 10、处于稳定生长期的细菌,() A.细菌数目出现负增长 B.细菌总数保持动态平衡 C. 细菌分裂缓慢 D. 细菌分裂总数不明确 11、对于生长因子描述错误的是() A.是微生物能够合成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B.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 C.同种微生物不同条件下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同 D.主要有氨基酸、碱基及维生素 12、营养物质从胞外进入胞内消耗能量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 基团转位 13、能利用面有有机物中的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是()。 A.光能自养 B. 化能自养 C. 光能异养 D. 化能异养 14、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是()。 A.硅胶 B.琼脂 C. 明胶 D. 纤维素 15、()是细菌细胞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 A.荚膜 B.细胞膜 C. 细胞壁 D. 细胞质 16、硝酸细菌依靠()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 B.有氧呼吸 C. 无氧呼吸 D.光合作用 17、E.coli是()微生物。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设计-平流式隔油池(全套图纸)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 设计》 设计计算书 班级:环工1221 姓名: 学号: 设计题目:平流式隔油池(共壁)日期2016 年1月1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是如何通过构筑物的工艺及构造设计得以付诸工程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使之了解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合理协调工艺、结构、施工和运行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程制图能力。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二、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重点在训练设计和绘制构筑物工艺施工图的能力。故在确定构筑物主要工艺尺寸时,不要求作详细的工艺计算,物理处理构筑物可仅以水力停留时间、表面负荷率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涉及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质可参照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确定,以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作为设计参数。 以下设计流量可用作设计时参考: 设计流量 Q =60、100、130、170、210、250 、290、330m3/h。(竖流式沉 s 淀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水解酸化池可选取得流量为≦210 m3/h,平流式沉淀池选取的流量≧100 m3/h)每位同学可选取一个流量下的某个构筑物进行工艺设计。 设计中要选取上述不同构筑物的典型水力停留的时间和负荷,得出相应构筑物的有效容积,考虑合适的构筑物座数,按第二条中的要求,选择一座或一组构筑物进行设计绘图。 设计相同构筑物并采用同一型式者应选用不同的设计流量。 2、构筑物池壁厚用200-300mm,池底用300mm,渠道、隔、挡板壁厚用100-150mm;走道宽700~800 mm;进、出水管道视构筑物及设计流量大小采用

水处理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BOD):好氧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 在一定条件下(20°C),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氧气的数量,单位为mg(O2)/L(废水)。 2.化学需氧量(BOD):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用化学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所消耗氧化剂中的氧量,为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3.总磷(TP):污水中含磷化合物的总和。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4.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总和。它包括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5.凯式氮(KN):有机氮与氨氮的总和。 6.氨氮(NH3-N):污水中以游离氨(NH3-N)与铵盐(NH4+-N)的总和。 7.总需氧量 TOD:有机物被氧化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氧量,单位为O2mg/l。 8.总有机碳 TOC: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9.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好氧处理方法。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好氧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再将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10.生物膜法: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泥-生物膜,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11.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MLSS=M a+M e+M i+M ii。 1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LVSS= M a+M e+M i。 13.污泥沉降比/30min沉淀率(SV):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以%表示。 14.污泥容积指数/污泥指数(SVI):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以mL/g计,SVI=SV/MLSS。 15.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单位为mgO2/(gMLVSS·h)。 16.BOD污泥负荷(NS):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物总量,kgBOD5/(kgMLSS·d)。 17.BOD容积负荷(NV):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物总量,kgBOD5/(m3·d)。 18.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C):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 19.污泥回流比(R):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 R与污水流量Q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